科學課程的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課程的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課程的教案1
活動目標:
1.觀察圖片中尾巴的區別,進一步理解童謠的內容。
2.根據問題與圖片提供的線索,學習童謠。
3.積極地與同伴合作進行問答。
活動準備:
圖片一幅。
活動過程:
1.觀察第一組動物圖片(鴨子、公雞、松鼠),激發活動興趣。
指導語:你們看,誰來了?
2.觀察尾巴的特征,學習第一段童謠。
(1)觀察這三只動物尾巴的特征。
指導語:它們的尾巴是什么樣子的?
(2)根據老師的提問完整回答。
指導語:什么尾巴扁?什么尾巴彎?什么尾巴好像一把傘?
(3)完整朗誦童謠第一段。
3.遷移第一段經驗,創編第二段童謠。
(1)觀察第二組動物圖片(猴子、兔子、孑L雀),了解尾巴的特點,激發創編第二段童謠的興趣。
指導語:它們的`尾巴是什么樣的?
(2)自由創編童謠第二段。
(3)集體交流。
4.用多種形式完整朗誦問答式童謠,感受問答式童謠的特點(問、答)。
指導語:這首童謠還可以怎么念?(分組問、答等。)
5.拓展經驗,激發進一步創編愿望。
指導語:除了問小動物的尾巴,還可以問什么呢?
資料鏈接:
尾巴歌
什么尾巴扁?
什么尾巴彎?
什么尾巴好像一把傘?
鴨子尾巴扁,
公雞尾巴彎,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什么尾巴長?
什么尾巴短?
什么尾巴好像一把扇?
猴子尾巴長,
兔子尾巴短,
孔雀的尾巴好像一把扇。
科學課程的教案2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了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嘗試用多種方法使物體轉動,體驗轉動的樂趣。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愿意和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各種可以轉動的物體(風車、發條玩具、陀螺、皮球、杯子、塑料盆、積木、雪花片、椅子、溜溜球、繩子、筷子、牙簽等)
2、音樂“圓舞曲”,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玩轉動玩具,初步獲得有關轉動的經驗,感受有趣的轉動現象。
1、教師提出游戲要求:玩玩具的時候仔細觀察,說一說你是怎么玩的,有什么發現。
2、幼兒自選玩具操作,教師引導幼兒用語言交流自己的玩法和發現。
3、小結:通過手的運動,這些玩具都能轉動起來。
二、提供生活中常見的'一些能轉動的物品和體育器械,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使它們轉動。
1、幼兒嘗試轉動自己的小椅子,教師引導:“它能轉動嗎?怎樣轉呢?”
2、教師:“這兒還有許多玩具,它們能轉動嗎?現在我們來比一比,看誰能用更多的方法讓它們轉動起來。”
3、幼兒操作,教師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方法使物體轉動。
4、幼兒交流自己的轉動方法。
三、引導幼兒用兩種材料合作轉動,使物體轉動的更快,時間更長。
1、教師引導:“剛才小朋友想了各種辦法讓物體轉動起來,那現在老師又要讓你們動腦筋了,你能不能兩種材料合作,讓它們轉動的更快,時間更長?”
2、幼兒探索操作,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創造。
3、幼兒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
四、提問:“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可以轉動的物體?”
五、游戲“身體轉轉轉”
1、提問:“我們的身體能轉動嗎?”引導幼兒創編各種身體轉動動作。
2、播放音樂“圓舞曲”,引導幼兒伴隨音樂做身體轉動游戲。自然結束活動。
設計思路:
孩子上大班時,我們允許幼兒在書包中自由攜帶一種玩具。孩子們不約而同的帶來了許多可以轉動的玩具,如:各種各樣的陀螺玩具、發條玩具、溜溜球、抽拉轉動玩具等,他們在課間活動時常聚在一起比賽“誰轉得快”,玩的非常開心。其實,在生活中,幼兒還能夠接觸到許多類似有關轉動的現象,如:旋轉****、呼啦圈、球類游戲、電風扇、洗衣機等,這些生活中的轉動現象幼兒雖然經常接觸,但往往被他們所忽視,為了引發幼兒對生活中已熟悉的東西進行再觀察、再探索,我們設計了這一活動。整個活動從幼兒興趣入手,結合幼兒生活經驗,讓每一個幼兒都“動”起來、“活”起來,使幼兒在活動中充分體驗轉動的樂趣,滿足了好奇心。活動中,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分層次逐步投入,鼓勵幼兒想辦法讓這些材料都轉動起來,這種與材料互動的學習方法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引發了幼兒的表現欲望,激發了幼兒的創新思維。
活動主要分五個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提供了許多有趣的成品轉動玩具,如:發條玩具、陀螺、溜溜球、音樂盒等,這些玩具新穎有趣,孩子非常喜歡,大大激發了了他們參與探索的興趣。這一環節沒有什么難度,主要是在游戲過程中引導幼兒發現這些玩具都可以轉動,并在與同伴交流時正確運用語言表達自己使玩具轉動起來的方法,尤其是動詞的正確使用。
第二環節:提供了許多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可以轉動的體育器械,如:呼啦圈、球、繩子、自制飛盤等;一類是生活用品,如:塑料盆、碗、小圓筐、手絹等。這一環節和幼兒生活經驗密切結合,重點是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方法使物體轉動。
第三環節: 在第二環節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嘗試將兩種物體放在一起轉動,并要求轉動的時間要長,速度要快。這一過程需要幼兒積極動腦,在和材料的互動中探索各種轉動的方法。
第四環節: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尋找生活中可以轉動的物體。這一環節將活動內容進行了拓展和延伸,引導幼兒去關注生活中的轉動現象,將活動和生活密切結合在一起。
第五環節:引導幼兒玩身體轉動游戲,在歡快的氣氛中自然結束課題。這一環節,幼兒伴隨音樂轉動身體的各個部分,充分滿足了幼兒好動的個性,使幼兒直接通過自己的感覺器官認識和感受轉動帶來的有趣現象。在音樂方面,特意選擇了三拍子的音樂“圓舞曲”,音樂本身旋律歡快,非常適合幼兒玩身體轉動游戲。
科學課程的教案3
目標:
1、對觀察冰塊有興趣。
2、樂于將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
準備:
有太陽的冬天,一處有冰塊的地方、粉筆
過程:
一、觀察冰塊
1、冰是什么顏色的?
2、鼓勵幼兒用手摸摸冰塊,說說有什么感覺。
3、怎樣才能有冰塊?
4、小結:冰是冷冷的、滑滑的。很冷的天,水會結成冰的。
二、尋找有冰的地方
1、請幼兒將有冰的地方告訴大家。
2、請幼兒運冰塊。每人拿一塊冰塊在陽光的'空地上。
3、請幼兒觀察陽光下的冰塊,冰變成了什么?
三、欣賞冰畫
1、請幼兒看看場地上的冰塊化成了什么?
2、有粉筆將冰融化的地方勾出輪廓,請幼兒說說像什么?
科學課程的教案4
一、學習目標
1、通過學習知道廚房的用途和廚房中的主要物品,研究廚房中的水池;
2、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及畫布局簡圖的方法;
3、培養學生熱愛生活、認識生活和學會生活的`能力。
二、學習準備
1、課件
2、作業本
三、學習過程
1、教師:廚房是干什么用的?你覺得廚房應該是什么樣的?
2、學生回答。
3、出示廚房圖片:你觀察過你們家的廚房嗎?你知道廚房里都有些什么物品?
4、學生討論、匯報。
5、廚房里管線多,電器多,風、水、火、電樣樣俱全。管線有水管、燃氣管、排氣管、暖氣管等;五金電器少不了燃氣灶臺、抽油煙機、水池龍頭三大樣。現在又添了微波爐、干燥消毒碗柜、洗碗機、粉碎機、各種炊具等新品種。當然還少不了米面油鹽。
6、教師根據圖片畫出廚房的布局簡圖,學生觀察。
7、學生活動:畫出自己家廚房的布局簡圖。
8、評價活動。
9、出示水池圖片。
10、教師:廚房中水池的作用非常大,如果處理不好水池,會給家庭生活帶來很多不方便。
11、介紹水池的結構。
12、作業:觀察家中的水池并向家長提出自己的問題、意見和建議。
科學課程的教案5
教學目標:
1.能從“這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身邊的自然現象提出問題,并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比較和評價;能選擇合適的材料制作帶有創造性的科技作品——小帆船;經歷搜集、整理、分析、利用信息資料的過程;能用圖示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2.想知道,愛提問;主動交流自己的資料和想法,體驗合作的愉快。
3.利用小帆船觀察風與帆的關系,實驗探究風對帆船的意義;知道生活中有風力,認識到風對人們工作及生活的影響和風的兩面性。
教學準備:本課除了教科書中提到的自制帆船和利用帆船初步探究風與帆的關系這兩方面的準備以外,教師還可以布置學生查閱有關風與人們生活關系的圖片及文字資料,并讓學生將搜集的資料進行初步的分析和整理,可以按照風對人類的利和害兩方面將資料進行分類。教師在引導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的同時,也應為學生準備大量的有關風與生活的圖片及音像等資料,幫助學生擴大風與生活關系的信息量。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從交流學生搜集資料引入。一上課,先讓同學們簡單談一談搜集資料的情況,然后引導學生對搜集資料的情況進行總結和評議。
(2)讓學生展示自己課前制作的小帆船,交流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解決的辦法及感受體會,從而導入新課。
1、提出問題: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玩各自制作的小帆船,想辦法讓自己的`帆船按照指定的方向航行。然后提出問題:“如果剛才的風向變了,要使船仍按照原來的方向航行,應該怎么辦”,
2、猜想假設:
引導學生利用搜集到的資料和自己的生活經驗先進行猜想,意識到要保持航向就應該調整帆面的方向,
3、制定方案: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實驗方案。
4、實施探究:
用自制的小帆船進行驗證,初步找到調整帆的方法。
5、展示交流:
引導學生對活動過程進行總結和評價。讓學生將實驗過程和實驗發現以圖示的方式進行展示和交流。小組先交流匯總實驗情況及發現,而后進行組間交流,并對各組的發現進行比較和評價。評價的內容可以是帆船的設計與制作,也可以是實驗的方法與發現,還可以是小組成員的合作精神與合作意識,只要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評價標準對自己和他人開口評價即可,重在培養學生的評價意識和評價能力。
自由活動:
讓學生說一說:你們認為風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根據生活經驗交流自己的看法。在交流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意識到風的兩面性。
在引導學生認識風的兩面性時,從一個點切入,如風與火的關系。可以結合賓館廚房爐灶與森林火災這兩方面的實例,認識風的善與惡:爐灶用風葫蘆鼓風,增強火勢;森林火災,風助火勢,增加滅火難度,給人類帶來災難。由此引導學生展開辯論,加深對風的兩面性的認識。
6、拓展活動:
提示學生根據課堂研究的成果和未解決的問題進行課外后續研究活動,從而激發學生關心大自然的熱情,讓學生有意識地到大自然中去觀察、體驗,進一步激發學生研究大自然的欲望。為使研究活動落到實處,過一段時間,教師要組織學生將自己的課后觀察、研究成果進行交流,也可以組織一次研究成果展示會。
作業設計:
設計制作一個利用風驅動的玩具。
板書設計:
小帆船
風給人類帶來的便利和好處:
風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和災難:
風的兩面性:
課后反思:
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了風的作用。能從生活實例中分析出風給人類帶來的便利和好處,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和災難,但對于風的兩面性學生還認識不到,通過本課的舉例解釋,學生認識到了風力的兩面性,知道對于風力要想辦法利用它給人類帶來的好處,避免它給人類帶來的災難,而且在大部分情況下是可以通過人類的行為進行控制的。
科學課程的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道世界上的動物不僅身體構造不同,生活習性和繁殖方式也不同;
2、初步了解常見的6類動物分類方法:哺乳類、鳥類、魚類、昆蟲類、爬行類、兩棲類。
3、初步了解6類動物的主要特點。
4、能通過合作形式整理總結出動物的共同特征。培養小組分工、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
尋找動物的共同特征。
【教學難點】
根據觀察到的事實做出科學判斷。
【教學準備】
教學用的6種典型動物圖片或標本。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從舊課引入。
(提供 6種典型動物的圖片,引入教材第一段)
2、引發學生開展討論。
3、從討論活動中捕捉探究的問題。
1、回憶上一課的活動內容。
2、學生說說這6種動物的特點。
3、小組討論。
引發探究的興趣。
二、尋找相似動物的特點
1、提供豐富的動物圖片。
2、說說為什么這樣找?這樣找的理由是什么?它們怎樣相似?
1、先找出一種與貓、鴿子、金魚、甲魚、青蛙、蜻蜓相似的動物。
2、分組將其他的.動物分別歸類。
初步培養學生的分類科學素養。
三、逐步建立淺近的概念
1、將看法一致的動物分別列在表格中。
2、將看法不一致的動物羅列出來。
3、運用先前達成的共同特征來分析該種動物,如果看法達成一致則列入表格,如果不能達成一致,教師則提供進一步的資料(主要是形體特征和行為方面的)。
4、提供科學家的分類依據和命名方法,交流:我們的看法與科學家的分類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修改和補充?
1、說說這樣處理的依據是什么?(初步抽象出共同特征)
2、各方面陳述自己的理由。
3、進一步抽象各類動物的共同特征,并為每類動物命名。
4、還有哪些動物和這6類動物都不相似?蝸牛是哪類動物呢?
初步培養學生根據事實作出判斷的能力。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
四、尋找動物的共同特點
1、這些動物有哪些共同特點?
2、教師總結動物的共同特征。
1、小組討論。
2、交流,達成一致。
從找相似的動物實踐上升到理性的認識。
五、作業
學生完成作業。
附板書設計:
2、形形色色的動物
和貓相似的動物:
和鴿子相似的動物:
和金魚相似的動物:
和甲魚相似的動物:
和青蛙相似的動物:
和蜻蜓相似的動物:
科學課程的教案7
設計意圖:
五官是孩子們身上重要的器官,他們無時不刻地感受著它們的存在,但對于小年齡的孩子來說,他們未必懂得去保護這些重要的器官。活動以此為出發點,注重孩子自身的體驗,在體驗中感知著它們的重要,逐步激發保護意識。
活動名稱:我的臉上有什么
活動目的:
感知自己五官的.特點,激發幼兒對自身的喜愛與保護。
重點難點:
自我感受、探索,感知五官的特點。
活動準備:
1、望遠鏡、鏡子、圖書;香水、鮮花、臭豆腐;各種甜、咸、酸食品;小鈴、沙錘、手鼓等物品若干。
2、眼罩、口罩、耳塞若干。
3、娃娃臉一個、五官。
4、磁帶、錄音機。
活動流程:
引發興趣——操作探索——交流協調——操作探索——交流協調——拓展延伸
活動過程:
1、 引發興趣
我看見你們的小臉了。
我們的小臉上有什么?(幼兒講述,出示娃娃臉,一一擺放。)
它們長在小臉的什么地方?
兒歌:小小鼻子本領大,長在臉的最中央。
鼻子上面是眼睛,鼻子下面是嘴巴。
耳朵耳朵最聽話,長在我的頭兩旁。
*小結:我們的小臉上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2、 操作探索
師:旁邊有許多東西,你可以自己找一個地方,用你的小耳朵去聽一聽、小眼睛去看一看、小鼻子去聞一聞、小嘴巴去嘗一嘗,看看有什么秘密。
(幼兒自主選擇物品,感受探索。)
注意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感受探索。
3、 交流協調
剛才你玩了什么?
你是怎么玩的?你用什么玩的?
*小結:我們的小眼睛會看東西、小鼻子能聞味道和呼吸、小耳朵可以聽聲音、小嘴巴會吃東西和說話,它們的本領可真大!
4、 操作探索
如果沒有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猜猜會怎么樣呢?
這里有許多東西,你可以戴上試一試,看看會發生什么事情?
(幼兒自主選擇物品,感受探索。)
5、 交流協調
戴上了這些東西,感覺怎么樣?
想一想為什么會這樣?
*小結:沒有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我們很不方便,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它們!
6、 拓展延伸
(放一段噪音,音量大一些。)
這個聲音聽上去怎樣?
為什么要捂住耳朵?(保護)
那你們知道怎樣來保護我們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幼兒講述。(注意互動)
科學課程的教案8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過高或過強的聲音會對我們的聽力產生傷害,保護聽力就是要避免我們的耳朵聽到過高或過強的聲音并控制噪聲。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保護聽力的資料,了解我們的聽力經常受到哪些傷害,知道保護聽力的做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保護聽力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用耳習慣和在公共場所保持肅靜的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到保護聽力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知道各種控制噪音的方法
二、教學準備:
錄音準備(噪音和輕音樂)、發音罐、報紙、毛巾、棉花等
三、激情導入:
1、導入:多媒體大屏幕放一段有情節的和對話的短片,看后讓學生談談對短片的.理解,帶著聲音和音樂再次播放短片,找學生談感受。之后放一段優美的鋼琴曲,讓學生說聽后的感受。
2、屏幕放一段材料關于保護我們自己的聽覺器官,找同學談感受。
3、引導學生相互交流,說說在生活中有哪些是需要我們注意保護聽力的?怎樣才能保護我們的聽力?
四、遠離噪聲:
聽一段錄音,非常吵雜。同學聽后談談感受給你一種什么感覺?小組討論什么是噪聲?過強的聲音會損害人的聽力,如放鞭炮爆炸所產生的噪聲、強烈的汽笛聲等對人的損傷很大。
五、控制噪音:
1、過高或過低的聲音會影響我們的聽力,那么如何控制噪音呢?小組先討論,再找個別同學回答。
2、小組活動,做一個發生罐,使發生罐發出聲音。
3、我們生活有哪些可以稱得上是噪聲的?那么有哪些辦法可以減少這些噪聲呢?小組討論。多媒體展示生活中的噪聲。
4、在生活中有哪些場合需要我們控制音量?為什么啊?我們應該在公共場合怎么做啊?
六、課后延伸:
1、同學們平常用耳麥聽音樂嗎?經常使用耳塞聽音樂好嗎?為什么?
2、從哪些地方需要保護我們的聽力?如何保護我們的聽力?
課后反思:這節課的教學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認識到保護聽力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用耳習慣和在公共場所保持肅靜的習慣。這節課教學難點是知道各種控制噪音的方法。本來是看似有些枯燥的課,我運用了多媒體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圖形并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感受到聲音對于我們生活的重要性。假如生活沒有聲音我們的生活將是什么樣子啊?讓學生進行討論。學生能夠大膽的想象。
通過本節課我也懂得了科學教學中情境教學的重要性,在一些科學課中要創造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開發學生的創造思維。
科學課程的教案9
活動目標:
1. 知道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并了解現代科技的一些成就。
2. 感知中國人民的勤勞、聰明,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驕傲。
活動準備:
1. 關于四大發明的視頻、圖片、資料。
2.掛圖:四大發明。
活動重點、難點:知道四大發明的內容,了解中國現代的成就。
活動過程:
一、 介紹中國的四大發明。
1.幼兒談話,引出主題師:小朋友,我們是什么國家的人呀?你覺得中國人聰明嗎?我們中國人很聰明,真了不起。
你知道嗎?在很早很早的時候,我們中國人就發明了很多東西。
二、幼兒探索了解中國的四大發明
1.幼兒操作,尋找四大發明的圖片師:你能講出古代的中國人發明的一樣東西嗎?(幼兒講述)后面的桌子上有很多中國人發明的東西的資料,我們去了解一下,看看有那些是你知道的。
師:古代的中國人發明了許多東西,其中有四樣東西是在世界上非常有名的,叫“四大發明”。誰能把四大發明找出來呢?(幼兒操作)
2.利用圖片,進一步介紹四大發明
(1)介紹造紙(出示圖片)提問:是誰發明了紙?教師講述蔡倫造紙的故事。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寫在甲骨上的,叫甲骨文,到了后來將文字刻在木簡上,用繩索穿起來,多不方便呀。東漢時代,一個叫蔡倫的人想出了個好辦法,他造出了紙。
(2)介紹印刷術(出示圖片)在還沒有印刷術之前,書籍都是用手一本一本的抄寫出來的,多辛苦啊!宋代的時候,畢N發明了活字版印刷術,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方塊,一端刻上文字,印刷時,將活字印臺依照文章內容排列,然后在版上涂墨,再用紙覆壓就可以印出文字了。這樣就方便啦!
(3)介紹火藥火藥是方士在煉丹的過程中發明的。把火藥做成火龍炮,好象一個火箭筒,在火龍炮的頭尾各有兩只小火箭,小火箭被點燃后會使火箭筒上升,我們現在用的禮花、鞭炮就是火藥做成的。
(4)介紹指南針(出示實物)以前人們利用磁鐵的磁力來指示方向,這樣就不會迷路了,指南針是宋代的'時候制造出來的,它可以用于航海。
我們一起來做做指南針的實驗把吧:(和幼兒一起做指南針的實驗)3.小結師:我國最早結束人類用手抄文字的繁重勞動,發明了印刷術;我國最早使用火藥,我國的煙花爆竹樣式很多,很美麗。 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是我國古代有名的四大發明。
師:我們古代的中國人怎么樣?真了不起!老師這里有一首贊美中國人的兒歌,跟我念一下:中國人,真聰明,造紙火藥指南針,還有一個印刷術,四大發明了不起。我們從小學本領,長大也做發明家,發明家。
你也是中國人,你也很聰明,你長大后,要發明什么東西?用來干什么?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有積極創造的信心)。
科學課程的教案10
學習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明白什么是工具,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2、通過實踐、探索發現做同樣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不同的,并從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3、通過學習使學生意識到工具和機械可以幫助我們做一些事情,恰當地選用工具和機械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培養學生善于動腦的效果,形成良好的科學的習慣。
教學重點:
選用不同工具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
科學活動記錄表;剪刀、螺絲刀、開瓶器、羊角錘、小刀、鑷子、老虎鉗(教師);圖釘鐵釘、木螺絲釘。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同學們,在日常學習中,這些事情你知道是怎么做的嗎?
1、做作業時削鉛筆怎么辦?(用小刀或鉛筆刀)
2、做飯時把菜截斷怎么辦?(用菜刀)
3、把紙剪成紙花怎么辦(用剪刀)……
象上面所用的小刀或鉛筆刀、菜刀、剪刀……這些物品叫做工具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個新的內容――使用工具(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課
(一)認識工具
1、我們用過什么工具?看書P2頁在書中尋找出現的工具,把工具名稱和能做的事情填在第二頁的表格內。2、抽學生匯報工具名稱和作用:
名稱:可以做那些事情名稱:可以做那些事情
錘子:可以定釘子、拔釘子等改刀旋轉木螺釘
剪刀可以紙等裁剪物品鉗子:可以剪斷電線等物品
小刀:可以裁斷紙等物品開瓶器:打開啤酒瓶等物品……
3、教師小結:同學們對工具的使用比較熟悉,能結合到現實生活來完成很好希望大家繼續努力
(二)、選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師這里有一顆鐵釘子和一顆木螺釘,你用什么工具可以把鐵釘子和木螺釘定人木料中?(學生小組演示,教師在旁邊指導)
2、小結:
①選擇錘子把鐵釘子定人木料中
②選擇木螺刀把木螺釘璇入木料中
③也可以用錘子把木螺釘定人木料中,但是沒有木螺刀方便。
思考:如果要把上面的釘子從木板中取出來,該選擇什么樣的工具比較好?
分組發言共同評論。
三、完成教材3頁三項任務應該選擇的工具
1、請大家觀察3頁下面第一幅圖,說說你選擇的理由。
2、請大家觀察3頁下面第二幅圖,說說你選擇的理由。(大石頭用撬棍當趕感去撬動比較省力)
3、請大家觀察3頁下面第三幅圖,說說你選擇的理由。(利用繩子和滑輪組成定滑輪可以很方面地將國旗掛到旗桿頂上。)
4、教師小結:有一些很費力、很難做的.事情,如果我們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讓我們做的更好。
5、讀3頁簡單機械的意義并初步理解。
四、總結本節課內容:
對于簡單機械,不同的物體我們應該選擇不同的工具來完成,請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繼續認識簡單機械,學習時注意安全。那么我們學習的簡單機械還有什么問題想研究嗎?下節課繼續。
拓展延伸:
在你的身邊發現使用工具的典型事例,與你的同學們交流共享。
科學課程的教案11
活動目標:
1、提升幼兒的感性認識,激發幼兒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2、使幼兒學會和懂得一些日常生活小常識
活動準備:
1、讓幼兒在家詢問爸媽,自己家中的電器的名稱、用途、用法、注意事項。
2、活動材料:教材想一想說一說
活動過程:
一、提問
1、小朋友們,你們加油家用電器嗎?都有哪些電器?(讓幾個小朋友說一說,他們家有哪些家用電器。)
2、結合教材,教師歸納小結:小朋友們家中都有電器:彩電、冰箱、洗衣機……
二、指導與啟發
1、結合幼兒在家中爸媽出得到的信息。提問:你把喜歡那些電器?你媽呢?你呢?(充分讓幼兒們相互交流,然后讓幾幼兒說一說)教師的引導
2、在,讓幼兒充分討論:洗衣機、電冰箱、彩電的'用途、用法,以及給全家帶來的好處。
3、在教師的引導下,重點說明使用這些家用電器時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如:安全用電小常識、愛惜保護家電、以滲透安全保護意識、節約用電)
4、讓幼兒打開書,認識教材中的電器。然后指幾名幼兒說一說自己學到了哪些知識。(安全用電、節約用電,愛惜保護家用電器)
效果分析:
通過教學,幼兒們對家電的有關知識非常感興趣,幼兒們發言熱烈、競相參與。子教學內容若帶領孩子們參觀實物。教師邊教學邊結合實際效果就會更令人滿意。
科學課程的教案12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l 能夠通過收集資料,對目前的生態現象做出判斷。
2 能夠參與討論人類危害環境的行為。
3 能夠就破壞生態平衡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措施。
4 能夠做一個生態瓶,研究生態平衡的問題。
知識與技能
l 知道生態系統與生態平衡,了解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2 知道人在食物鏈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l 培養保護生態平衡的思想意識。
2 意識到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唯一家園。
3 意識到保護環境就是在保護人類自己。
教學重難點
本課重點通過大量生動事例和探究破壞生態平衡的危害性,讓學生感到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有關生態系統被破壞的例子、我國自然保護區情況介紹以及有關生態農業和藍色農業的資料。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建立生態平衡概念。
1 .講述: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自然界中各種生物都要生存在一定的環境中,生物與生物之間都有著一定的食物聯系,形成了復雜的食物網,而這些生物與他們所生存的環境也就構成了一個生態系統。
2 .出示一張動植物共生的自然景色圖:你知道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中要有哪些成員嗎?(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無生命的物質)
3 .說說這些成員在生態系統中所起的作用。
4 .講述:在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中,動物、植物、微生物的數量通常都要維持在一定的水平并且變化不大,這時這個系統就能達到平衡狀態,我們在科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生態平衡。(板書課題)
5 .師舉例說明。
二、學習新課
1 .模擬生態平衡。
( 1 )制作魚缸養魚的生態瓶。
看 37 頁圖文說明,學習方法。
設計要求:
A 這是一個封閉的生態系統。
B 瓶中生物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能夠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C 生態瓶必須透明,讓生物得到陽光并便于觀察。
D 生態瓶的采光以比較強的散射光為好,不能采用強烈的直射光。
飼養提示:
A 魚的生命較脆弱,可用螺螄替代養。
B 取用池塘水是需有家長陪同,注意安全。
( 2 )制作小草的生態瓶。
設計這兩個生態瓶時為什么要密封?
( 3 )預測一下,:
A 不給魚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魚到魚缸里,情況會怎么樣?
B 不打開瓶蓋,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
( 4 )提問:說說這個生態瓶中有哪些成員?魚缸和魚缸里的東西、瓶子和瓶子里的東西是如何模擬一個生態系統的?
( 5 )學生制作生態瓶。(課堂組裝一種,要求回家觀察記錄)
2 .知道破壞生態平衡會帶來嚴重后果。
( 1 )談話:自然界長期形成的食物鏈和食物網維系著生態系統的平衡,這些鏈、網中的任何環節遭到破壞,這個平衡關系就會遭到破壞,將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災難。
( 2 )討論書上 38 頁的三幅圖:圖上人們的行為會給這個生態系統帶來影響嗎?你認為會造成什么影響?為什么?
( 3 )師舉例說明破壞生態平衡的例子:蛇與莊稼的故事。
( 4 )啟發學生回憶還有哪些人類破壞生態平衡的例子。
( 5 )閱讀書上 39 頁資料,思考討論:
在這個亞利桑那州中白尾鹿和美洲獅、狼是什么關系?
是什么原因造成白尾鹿增多的?
人們的這樣的做法使得白尾鹿的數量過大,又帶來了什么問題?
現在人們這對這個問題提出了三種解決措施,如果你是位生態學家,你會建議采取什么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呢?說說理由。
3 .知道保護生態平衡的途徑。
( 1 )談話:既然生物們在他們生存的環境中都起著維持一定生態平衡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國都相應的建立起各個自然保護區,我們國家業已建立了 226 個自然保護區,你知道我國有哪些自然保護區嗎?這些自然保護區重點保護哪些生物?
( 2 )教師適當介紹我國一些著名的自然保護區情況。(也可借助圖片錄像資料)
( 3 )討論:國家對于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可以建立自然保護區,那么我們同學自己對于保護生態平衡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三、鞏固應用
1 .談話:現如今國家為了保護生態平衡還建設了不少生態工程呢,你聽說過生態農業和藍色農業嗎?
2 .師介紹桑基魚塘生態農業模式。
四、布置作業
本課習冊學習傳真機部分。
科學課程的教案13
活動目標
1.通過摸、看、嘗等方法認識玉米,并能用語言表現其基本特征。
2.通過嘗試,掌握撥玉米的技能,知道要一層一層剝。
活動準備
1.課件-照片:玉米
2.爆玉米花
3.微波爐,專門用來爆米花的干玉米一包。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
出示照片:玉米
誰認識地里長出來的這是什么?(玉米)
二、認識玉米
1.讓幼兒認識玉米的皮和須。
(1)引導幼兒觀察玉米。
誰能發現它身上有些什么秘密?
(幼兒觀察交流)
(2)你都發現了些什么秘密?
玉米身上包裹著皮,像它的什么呢?(衣服)
玉米的頭上長著須,這個須像什么呀?
2.教師用實物演示,剝掉玉米的外衣。
(1)脫掉外面的綠衣,會是什么樣的呢?
(2)請幼兒摸摸看,有什么感覺?
軟的還是硬的?
有一粒一粒的`玉米寶寶?(排隊)
剝一粒下來試試看,像什么?
3.兒歌
玉米玉米真有趣,身上穿著綠衣服,頭上長著長須兒。
脫下衣服瞧一瞧,咦!藏著許多小寶寶。
親親熱熱在一起,一個挨著一個睡。
三、玉米可以怎么吃
1.討論講述:
(1)煮著吃
(2)烤著吃
(3)爆米花
2.制作:爆米花
現在,老師就給小朋友制作爆米花
(1)把干玉米房進微波爐
(2)引導幼兒思考小小的干玉米會不會變。
我們耐心地等上一會兒。聽聽看,玉米寶寶在里面發出了什么聲音。
(3)把爆好的爆米花取出來,供幼兒品嘗。
活動延伸
了解玉米還可以怎么吃。
科學課程的教案14
活動目標:
1、學會看課程表,知道課程表的基本結構和作用。
2、能按要求快速準確地找課。
3、簡單了解幼兒園生活與小學生活的不同,強化幼兒作小學生的角色意識。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學會看課程表,能按要求迅速準確地找課。
活動準備:
小學一年級課程表1張;卡片若干份(與幼兒人數相等);一年級課本一套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簡單了解小學生活和幼兒園生活的不同
師:再過一段時間,小朋友就要上一年級了,成為一名自豪的小學生,小學和幼兒園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
1、上課程序不同(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演示)
2出示一年級課本并引發問題:每天都需要帶哪些課本去上學呢?上課了,需要提前拿出什么課本做好準備呢?(幼兒交流后教師點題)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課程表》,認識了《課程表》,這些問題就很容易解決了。
二、觀察認識課程表,了解課程表的.結構
1、出示課程表,組織幼兒通過觀察認識課程表
(1)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說說課程表上都有什么?
(2)請小朋友們討論一下:課程表上的數字和漢字都表示什么意思呢?
教師引導幼兒逐一分析(先分析漢字數字,再分析阿拉伯數字,最后了解漢字。)
2、幼兒學會看課程表,能快速準確地按要求找課
(1)請小朋友找出星期一都上什么課、每節課的節次是什么、星期一需要帶哪些課本去上學(同樣方法找出星期三的課)。
科學課程的教案15
活動目標:
1、能分辨三種不同的圖形,鞏固對圓形、三角形以及正方形的認識。
2、能完整說出“這是由**和**拼成”的句子。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體驗圖形組合變化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場地布置:由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圖形組成小路(各圖形數量控制在5個以內)。
2、各種圖形(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以情境式“山羊伯伯在森林博物館開畫展”引入課題。
教師戴上山羊頭飾扮演山羊伯伯:你們看,我是誰?誰來了?
(山羊伯伯。)
1、今天山羊伯伯在森林博物館開畫展呢,我要請小(2)班的小朋友們去看畫展,你們高興嗎?
二、走路去“森林博物館”看畫展。
T:去森林博物館要經過一條小路,然后才到博物館呢。現在山羊伯伯要帶你們去走一走。
1、鞏固復習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認識、分辨能力。
T:這條路好奇怪,它是由什么形狀組成的啊?
(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邊走邊問:
(1)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形狀?(圓形)
那這有幾個圓形呢?讓我們一起數一數吧。
(2)現在看到的是什么形狀?(三角形)
三角形又有幾個呢?
(3)現在又看到了什么形狀?(正方形)
它又有幾個呢?
T:哇,終于到了,好累啊,山羊伯伯請小朋友找張凳子坐下來吧。
三、看畫展。
1、說出都有什么畫。
T:你們看,山羊伯伯都畫了些什么畫呀?
(太陽、小松樹、房子等)
T:那山羊伯伯想考考你們了,你們知不知道山羊伯伯這些畫是怎么畫起來的呢?
(引導幼兒說出是用圖形拼貼而成的。)
2、依次問:這畫的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
四、幼兒操作:拼貼畫。
1、T:小朋友們真能干。可是山羊伯伯今天碰到了難題了。因為我還想請很多的.小朋友來看我的畫展,可是我的畫太少了,我還有這么多的畫板是空的呢。你們愿不愿意幫山羊伯伯一個忙來完成這些畫呢?
2、請幼兒坐到地板上開始操作。
(幼兒操作,教師從旁指導。)
3、山羊伯伯將小朋友們完成的拼貼畫展示出來。
五、活動結束。
走小路回去并請其他的小朋友來看畫展。
【科學課程的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課程的教案15篇02-26
光和影科學教案課程10-07
《樹》大班科學課程教案10-05
尾巴歌科學活動課程教案10-07
大班科學課程活動教案10-06
《螞蟻過河》小班科學課程教案10-05
小幫手幼兒園中班科學課程教案10-06
小學科學科學課程標準10-02
環境科學專業課程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