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

時間:2023-02-15 19:28:26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1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36—38頁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動手操作、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點的過程,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長、寬和正方形的邊長,能說出長方形和正方形邊和角的特點,能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

  2、使學生能體會到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特點的過程,嘗試反思認識圖形的過程和方法,積累學習經驗,培養觀察、比較和抽象圖形的初步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感受圖形來自現實世界,現實生活里充滿幾何圖形,培養認真觀察、比較和相互交流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1、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形成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空間觀念。

  課前預熱:

  交代一下有哪些工具。把方格紙夾在數學書第一頁。

  在我們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平面圖形,在教室里找找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呢?

  是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最常見了。老師也找了一些,讓我們乘著動聽的音樂,一起走進美麗的圖形世界。

  老師發現三( )班的同學們都很善于觀察。就讓我們帶著善于觀察的眼睛一起走進今天的課堂。

  剛才的畫面中既有長方形又有正方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板: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 猜測長方形特征:引導學生從邊和角兩個角度進行研究。

  老師這兒還有一些平面圖形,都是四邊形,這是……(長方形),這是……(正方形)。你能從中找出所有的長方形、正方形嗎?(請一人上臺)

  回答錯誤時:有沒有不同意見?/回答正確時:和你想的一樣嗎?

  老師想采訪采訪你,這些圖形大小不一樣、形狀也不一樣,為什么都是長方形,你是怎么想的?它們是否具有共同的特征呢?讓我們聽聽其他同學的想法,好嗎?

  預設:

  ② 學生可能說長方形是長的。

  ②學生可能說長方形一條邊長,一條邊短。

  請你來指一指長邊在哪?短邊呢?

  你不僅關注了邊,還注意到長方形有的邊長、有的邊短

  <<<1234>>>

  在他指的過程中你有沒有發現長方形有幾條邊啊?我們一起類似數一數哪四條邊?

  2條長的邊怎么樣?短的邊呢?(板書:邊、長邊、短邊)。

  像這樣的兩條長邊我們可以叫一組對邊,還有一組對面你發現了嗎?誰來指一指

  同學們發現長方形長邊相等,短邊相等,我們可以簡單的說是對邊相等。

  ③ 除了邊還可以觀察哪個角度?

  生:角是直直的。

  請你指一指哪個角是直直的?還有補充嗎?

  像這樣直直的角我們給他個名稱,叫什么角?

  (板:長方形的特征)

  小結:(指著板書說)同學們想到了長方形有這些特征。

  二、 驗證長方形特征。

  這些是我們用眼睛觀察到的,是不是這樣呢?有辦法驗證嗎?

  請大家從學具籃中,拿出長方形紙片,舉起來。在操作之前,老師想給大家一些建議。(屏幕展示:溫馨提示)

  (教師點讀:先……再……)

  有想法了嗎?好,開始。(學生獨立操作)

  反饋:下面,誰先來說說你是怎樣驗證長方形邊的.特征的?

  (1)量一量:

  ①反饋數據:你能說說量的結果和發現嗎?

  ②還有誰也用了量的方法?說說你的結果。

  小結:剛才幾位同學用量一量的方法(板書:量一量)發現長方形上下兩邊相等、左右兩邊也相等。

  過渡:老師發現你的方法和他們的不一樣,你能上來和大家分享嗎?

  (2)折一折:

  ①上臺演示。

  他是用折一折的方法來驗證的。

  ②咱們一起試試他的方法。先上下對折,這兩條邊……(完全重合),說明……(相等);打開,再左右對折,發現……(完全重合),說明……(相等)。

  小結:我們通過折一折的方法(板書:折一折)也發現長方形對邊相等。

  過渡:那你又是怎樣來驗證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呢?

  (3)比一比:

  (請一人上臺演示,要標出直角符號)通過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教師舉出三角板)他想到了用三角尺上的直角來比一比的方法。

  你們都是用這個方法驗證的嗎?發現了什么?

  都想到了用一個直角去比一比(板書:比一比)驗證長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

  小結特征:通過剛才的操作我們驗證了長方形……(學生接著說)拿出你的長方形,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它的特征。

  三、 研究正方形特征。

  回憶一下,剛才我們是從哪些方面來驗證長方形特征的,又用了哪些方法呢?現在,咱們就用這些方法來研究正方形邊有什么特征,角有什么特征?

  學生獨立操作。

  誰先來說說你是怎么做的,發現了什么?

  反饋預設:

  (1)采用量的方法。你知道了什么?

  (板書:每條邊都相等)

  (2)兩邊對折,你發現了什么?(請學生上臺折)

  (屏幕展示)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上下對折,說明……,左右對折,說明……,就能說明四條邊都相等了,紅邊和藍邊可沒比過,怎么折能說明它們相等?

  (學生說對角折)發現紅邊和藍邊……(完全重合),就說明……(相等)。看來正方形不僅對邊相等,而且這兩條相鄰的邊也相等,所以(稍作停頓)每條邊都相等。

  看來我們在考慮問題的時候還得周全一點。

  提問:還有其它折法嗎?(學生不出現時,教師演示)

  (3)正方形角的特征,你是怎么驗證的?你們也是這樣嗎?

  (板書:四個角都是直角)

  小結特征:現在能說說正方形的特征了嗎?(指名說)

  根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你發現正方形和長方形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

  老師一開始給出的圖形中,哪些圖形既不是長方形也不是正方形呢?

  說說你的理由

  四、 介紹四邊名稱。

  這節課我們研究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長方形和正方形每條邊的長都有名稱,想知道嗎?答案就在大家的數學書里,請把書翻到59頁,找到了就把它劃出來。找到了嗎?讀讀看。

  變式:(橫著放)老師手里的長方形這一條叫做……,這一條呢?(四條全部指一指)(再豎著放)現在你能找到它的長和寬嗎?

  看來同學們對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我們來判斷下下面這些圖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呢?

  看來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正方形或者長方形,既要看邊的特點還要看角的特點。

  五、練習

  (1)在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們班的同學是最聰明。你能用兩副一樣的三角尺,拼成一個長方形和正方形嗎?同桌合作完成動手拼一拼。

  反饋:(學生把長方形、正方形都放在展臺上,教師指著屏幕說)

  選出的是兩塊完全相同的三角尺。能說說為什么這樣拼嗎?(引導學生用特征說出)這樣拼就能使它的邊怎么樣?角呢?

  你能說明它是正方形嗎?

  (2)剛才我們用三角尺拼一拼,現在咱們來剪一剪,你能在長方形紙上剪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嗎?

  說說你怎么折的?為什么是正方形呢?

  (3)接下來我們再來量一量

  請一個同學來讀題:先量一量,再填一填。看明白了嗎?好,開始。

  說說你量出來的結果是多少?正方形的邊長呢?

  的確長方形的每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那你知道我們數學書封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厘米嗎?

  你估一估大約是多少厘米?請你再量一量。

  說一說你是怎么量的?

  (4)老師這有一張方格紙,有一個要求,誰來讀一讀

  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每個小方格的實際變長不是1厘米,但他們都表示變長1厘米的正方形

  請你在這張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正方形。畫好后說一說你畫的長方形長和寬是多少?正方形的邊長呢?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指出:某條邊占據幾個方格的長,它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六、全課總結。

  讓我們回顧一下,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我們是怎樣研究的?你還知道了什么?我們以后還要學習更多的圖形,等待大家去探索、去發現。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夠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具有一定的空間觀念。

  2、復習鞏固長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辦法,能夠準確進行測量并求周長。

  3、利用周長的相關知識,能夠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

  4、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進一步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驗。

  5、在交流的過程中回憶求周長的計算方法,感受計算方法的多樣性,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教學重點: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感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1、同學們,這學期我們學習了如何觀察立體圖形,通過我們自己親自動手搭積木,我們學會了什么?

  2、除了學習觀察立體圖形,我們還學習了求什么圖形的周長?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復習有關圖形方面的知識。

  二、鞏固探究

  1、復習觀察立體圖形

  每出示一個,讓學生用自己的正方形積木照樣子搭一搭。搭出圖形之后,認真觀察,說一說從正面、側面、上面可以觀察到什么樣的形狀?

  交流,訂正。

  2、復習周長的計算方法。

  什么叫周長?怎樣求長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周長又該怎么求呢?

  自由完成第12題,匯報訂正。

  3、完成第13題。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20厘米長的鐵絲,用它圍成一個長方形,它的周長是多少?

  還是用這根鐵絲圍成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通過剛才的操作,你發現了什么?

  4、剛才我們又是動手操作,又是測量計算,累了吧?我們一起到足球場去輕松一下吧!看!這就是我們將要去的足球場。出示第14題。

  自己看圖、讀題,想一想,在這道題中都告訴了我們什么信息?

  這道題一共讓你求出幾個問題?會不會解答?

  做完這道題,你有什么想法嗎?

  三、拓展實踐

  我們再獨立解決幾個實際問題:

  1、足球場是個長方形,長120米,寬95米。李林繞著足球場跑了3圈,跑了多少米?

  2、學校北面有一塊長方形的實驗園,長是30米,寬是20米,如果四周圍上籬笆,籬笆長多少米?如果有正好一面靠墻,籬笆長多少米?

  3、小結:這節課,我們復習了什么內容?

  四、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板書設計:

  總復習

  立體圖形 求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

  正方形的周長

  總復習(四)

  教學目標:

  1、繼續復習有關年、月、日的知識,能夠正確地觀察日歷,回答問題。

  2、復習可能性的相關知識,進一步感受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復習有關搭配的`知識,能夠按照題意進行正確搭配。

  4、能夠根據已知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通過復習加強鞏固,進一步訓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在以前的復習中,我們都復習了哪些知識?

  本學期我們學的內容除了剛才說到的,你認為還有哪些知識我們應該再復習整理?

  我們一起來整理回顧這些內容,看誰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最棒!最棒的同學我們可是有獎勵的!

  我們一起來比一比、賽一賽好嗎?

  二、鞏固探究

  1、回顧整理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同學們,你還記得有關年、月、日的哪些知識?

  出示第16題:一年365天,合幾個星期零幾天?

  請同學們自己試著做一做。

  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解決實際問題:

  出示92頁第18題的圖片及文字。

  請同學們認真看圖,誰能說一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告訴了我們什么?

  你是怎樣設計住房方案的?

  3、復習“搭配中的學問”

  出示第20題:我們剛才解決了住宿問題。現在我們在一起來解決穿衣的問題好不好?

  這是我們學過的搭配中的學問。你能不能自己試著解決呢?

  如果解決得好、搭配得棒,我們將評選它為“出色設計師”。

  自己解決,評選“出色設計師”。

  4、回顧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19題,指名讀題,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體回顧:

  在這一學期中,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你還有什么想知道的問題?

  三、小結:這節課,我們復習了什么知識?

  四、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3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掌握口算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 能夠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整理、分析數據,解決實際問題。

  3、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1、 正確地進行兩位數加法的口算。

  2、 能夠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

  教法學法:

  講解法、引導法。自主探索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導入

  1、 口算題(略)

  2、 看誰都能算正確。

  35+30=答案

  64+5=答案

  48+30=答案

  79+4=答案

  53+40=答案

  66+8=答案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這些題的呢?先來看左邊這一組兩位數加整十數,你是怎樣計算的呢?

  生:先把十位上的數相加,再加上個位上的數。

  學生說教師板演。

  35+30=65

  師:那么右邊這一組兩位數加一位數,你又是怎樣計算的呢?

  生:我想把個位上的數相加,再加整十數。

  學生說教師板演。

  64+5=69

  二、 新知講授。

  課件出示“海寶”介紹上海世博會的資料。

  1、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觀察主題圖,找到數學信息。

  課件出示,師:觀察這幅圖,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指名回答

  (2)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師:如果你是每個年級的領隊老師,首先要考慮什么?

  預設:應該考慮要買多少張車票?

  師: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指名提問題。

  2、 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學例1

  教師選擇性地板書問題:“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師: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請你寫在練習本上。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匯報交流。

  35+34=69

  35+34=69

  30+30=60

  5+4=9

  60+9=69

  (2)教學例2

  選擇學生提出的“二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的問題,針對學生列出的'算式39+44=?讓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進行口算。

  匯報交流。

  師:說一說你是怎樣口算的?

  (3)觀察對比

  師:剛才學習的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今天學習的都是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

  師引導:這兩個算式的兩個加數的十位上的數與和十位上的數比較,有什么發現?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也就是35+34是不進位加法,39+44是進位加法。

  師: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在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呢?

  個位相加滿十,一定要向十位進1.

  三、 知識應用。

  1、 填一填(判斷十位上的數)

  師:你能利用口算的方法很快填出方框里的數嗎?

  2、 先說一說,再計算。

  23+46= 63+17=

  3、 請你利用主題圖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題目,并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三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四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4、 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我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錢?

  四、 小結。

  師:大家今天一定有很多收獲吧,誰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4

  一、教學目的

  1.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并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二、教學重點: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形的相對位置。

  三、教學難點:能根據一定的指令正確搭出立體圖形。

  四、教具:正方體

  五、學具:正方體,彩筆。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師用3個4個正方形擺圖形,師提問:我們可以從幾個方向來觀察它?你看到了幾個正方形?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索。

  1.游戲一。

  (1)引語:今天我們來做游戲,好嗎?

  我用4個正方形木塊擺一個圖形,但你是看不到我擺的圖形,請你根據我的指令,搭出和我一樣的圖形。

  師發指令,生活動。

  (2)兩人一組,玩這個游戲。

  游戲規則:a。兩人不許互相看各自擺的圖形。

  b。指令盡可能少。

  (3)學生活動。

  (4)學生匯報。

  2.游戲二。

  (1)我們在來做第二個游戲。

  師:我擺了一個圖形,請你們向我提問題,然后根據我的回答,搭出和我一樣的圖形。

  (2)兩人一組,玩這個游戲。

  游戲規則:a。兩人不許互相看各自擺的`圖形。

  b。指令盡可能少。

  (3)學生活動。

  (4)學生匯報。

  (三)小結。

  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搭 一 搭

  游戲一

  游戲二

  練 習 三

  一、教學目的

  1.在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中,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難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三、教具:情境圖。

  學具:小棒,卡片

  四、教學過程:

  (一) 復習引入:

  指名發口令,學生按口令擺立體圖形。

  (二)基本練習:

  1.P16第1、2題。

  (1)獨立做。

  (2)訂正。

  2.P17第3題。

  (1)獨立做。

  (2)獨立搭。

  3.P17第4題。

  (1)獨立畫。

  (2)訂正。

  (三)拓廣練習:

  1、同步練習P16

  2、自主天地P10

  (四)小結。

  你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減兩位數。

  2、經歷探索兩位數口算方法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3、增強學生講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的意識及創新意識。

  4、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學會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1、口算。

  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67+21= 72+15=

  45+24= 58+42= 57+17= 48+37=

  2、談一談你是怎樣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1、獲取信息,理解題意。

  談話: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1頁的例2內容,說一說從圖文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專線大巴票價:48元,普通快客票價:65元,動車票價:54元)

  提問: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價比動車貴多少元?

  (2)專線大巴的票價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嘗試解決,探究算法。

  (1)兩位數的不退位減。

  師: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該怎么列式呢?

  生:用減法計算,列式65-34.

  師:我們學習過兩位數減整十數、一位數的計算方法,這道題中的減數既不是整十數,又不是一位數,應該怎么計算呢?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然后匯報。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這兩種方法都是把減數54分成50和4兩部分,然后從被減數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時,可以把它們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兩位數減整十數、一位數。

  (2)兩位數的退位減。

  師:怎么解決第二個問題呢?

  生:列式65-48.

  師:請根據剛剛的口算經驗,嘗試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說說你們是怎么想的。然后嘗試填寫下列( ):

  先算65-( )=( )再算( )○( )=( )

  生:把48拆分成40和8兩部分,從65里分別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學生根據討論填空。

  (3)比較算式。

  師:觀察上邊的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兩位數減去兩位數。

  不同點:前者不退位,計算時直接個位數減個位數,十位數減十位數;后者退位,計算時不能直接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第6題。

  以開火車的方式完成計算,看誰算得又快又準。

  2、完成“練習二”第7題。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獨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接力賽。

  老師給每一組的第一個同學一個數字,后面的同學每人給一個運算符號和一個數字,第一個同學把數字告訴第二個同學,第二個同學根據第一個同學的數進行計算,然后告訴下一個同學結果,以此類推完成接力賽。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主要講了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一般把減數看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再從被減數里依次減去整十數和一位數。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6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這個規律。

  2. 能力目標: 結合具體情境,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中的簡單問題,逐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

  3. 情感目標: 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教學重點與難點 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這個規律。

  教學過程:

  一、討論05=?――發現規律

  1.算一算:35=( ) 25=( ) 15=( )

  2.找規律:在這一組算式中你發現了什么?

  生1:都是5的乘法。

  生2:第一個乘數一個比一個小1,積一個比一個小5。

  師:按這樣的規律05=? 全班同學高聲齊答:等于0。

  3.你還能用別的方法說明05為什么等于0嗎?

  生1:我知道5個0相加等于0,就是0+0+0+0+0=0。

  師:0是不是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呢?咱們再來算幾題看看。

  (師板書:03, 70, 19990)

  生1:03=0。

  師:為什么?

  生1:因為3個0相加等于0,0+0+0=0。

  生2:70=0。 3 0 7 8 生:現在我贊成第二種寫法。因為_____,78=56,個位寫6,向十位進5,08=0進5得5,要在十位上寫5。所以0才不見了。 師:你們贊成這位同學現在的'說法嗎?

  生:贊成。 (評析針對黑板板書,組織學生比較、討論,通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并深刻理解了一個因數中間是0的不同處理。)

  二、練一練――掌握算法

  師:打開課本,看看今天學習的內容,并完成練一練。

  2402 3025 153 254

  20xx 3205 1503 2504

  要求學生獨立計算后,比較每兩列算式,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生1:前兩列的第一個因數只是幾個數字交換了位置,第二個因數都一樣。

  生2:一題是因數末尾有0,一題是中間有0。

  生3: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積的末尾也有0。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積的中間不一定有0。

  生4:后兩列下一個算式比上一個算式第一個因數多了個0。

  生5:因數多了個0,積也會多個0。

  生6:注意0不要漏了,多了個0得數會多很多。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7

  教學目標:

  1、應用連乘計算的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理解估算的過程,逐步培養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3、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4、培養學生愛校護校的主人翁情感。

  教材分析:

  在二年級時學生對連乘的運算順序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位于運用連乘方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并結合具體情境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本節課的原內容是北師大版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的“買礦泉水”,在“試一試”中有一道題“估計你們學校大約有學生多少人”,本節課的實際教學內容正是因此所得到的靈感。備課時我考慮到估計學校約有學生多少人,必須基于學生對學校基本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恰逢我校正在開展“我愛我校”的活動,于是我靈機一動,將教學的具體內容換成了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題材,在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學校的了解,在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同時增強學生愛校護校的情感。

  教學重點:

  征對具體題目進行正確估算,哪種類型的題目要用連乘來計算。

  教學關鍵:

  找關鍵字句解決連乘問題。估算找類型。(看哪個數最接近哪個整十整百:一類要多估,如:帶錢買東西,買布做衣服等;另一類可少估,如:計算題。)

  教學教法:

  分析法、情景教學、啟發式教學、講解鼓勵等教學方法。

  教學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傾聽等學習方式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目的以“了解學校”為主線,使學生被熟悉的校園景象所吸引,從而主動地投入到發現數學信息和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的數學學習中。)

  師:孩子們,你們已經在杭西小學學習生活了兩年多的時間,你們對我們學校都有哪些基本了解?誰愿意說給大家聽一聽?

  生1:我們的學校很大。

  生2:學校有兩棟教學樓,舊樓有3層,每層有4間教室,還有一棟“逸夫樓”,里面有專用多媒體教室和老師辦公室、校長室以及學生教室。

  師:同學們對學校的建筑了解得真清楚,舊樓就是我們的教室所在的教學樓。(小黑板出示:舊教學樓有3層,每層有4間教室,每間教室有4盞燈。)

  師:看了這段話,你知道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能提那些數學問題?

  生1:舊教學樓一共有48盞燈,我是用乘法算出來的。……教師將學生回答的相關信息板書)

  (繼續出示小黑板:三(2)班教室,老師說道:“歡迎參觀三(2)班教室,我們的教室里有4組,每組有5套課桌椅,每套課桌椅148元”。)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生1:我們班的課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錢?……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將問題“我們班的課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錢?”展示出來。)

  師:估計一下,我們班的課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錢??

  (評析“了解班級”的教學情境一下就激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板書學生對自己班級所在教學樓進行了解所發現的數學信息,啟發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出發提出問題,引發了學生的數學思考。)

  二、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目的解決“我們班的課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錢?”的問題要用連乘的方法,這是本節課的一個新知識,對此結果進行估算是給孩子們提出的一個更高的要求,此處選擇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一方面讓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和進行估算的方法,另一方面也給每一個孩子提供交流的.機會。)

  1、分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在小組內討論怎樣估算“我們班的課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錢?”讓每個孩子都有交流的機會。

  2、全班交流,請代表說說自己小組的估算方法。

  生1:我們組是這樣估算的,一組有5套課桌椅,4組就有20套課桌椅,我們把每套課桌椅148元看作150元,20×150=3000元。

  生2:我們組是這樣估計的,一個組有5套,1套148元(看作150元),1組就是750元,4組就是750×4=3000元。

  師:大家的方法都很好,看來同一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估計教室里的課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錢?,可以先估計一組花多少錢,再估算4組花多少錢;還可以先算出本班4組共有多少套課桌椅?,再估算本班一共要花多少錢?

  全班學生獨立列式計算“我們班的課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錢?”,然后請不同方法的同學介紹自己的算法并闡述理由。

  師小結:雖然同學們思考問題的過程各不相同,有的同學列的是分步算式,有的同學是一個綜合算式,但這些方法都有一個共同之處。你發現了嗎?

  生:都是用連乘的方法。

  (評析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給每一個孩子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今天的學習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教師在新的問題出現時,沒有直接灌輸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讓學生在小組中探索交流、合作學習,這是“以人為本”的表現。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因希望對自己的學校有更深入的了解,熱情很高。值得提出的是,教師在學生全班交流后引導學生發現這些方法的共同之處,增進了學生深層的思考,保證了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三、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目的緊密聯系學校實際,引導學生開展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的數學思維進一步拓展,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感受幸福舒適的學習條件來之不易,感受學校對自己的關懷,對學生進行愛校護校的品德教育。)

  1、課桌椅問題。

  師:同學們“學校為我們準備舒適的課桌椅一個班大約要花3000元錢。”(桌上亂涂亂刻的痕跡。)那全年級2個班呢?全校呢?那該要花多少錢啊。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同學們,現在你知道該怎么做了嗎?

  生:這是不愛護學校財產的行為。我們發現這種行為要阻止他。……

  2、估計學校大約有學生多少人。

  師:現在你們有這么好的學習條件,多幸福啊。每個星期一,我們全校同學都要聚集在操場舉行升旗儀式。(每個年級2個班,有6個年級。)

  師:你能估計我們學校大約有多少名學生嗎?

  生1:我們不知道每個班有多少人?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怎么辦呢?

  生2:可以根據我們班的人數來估計。

  師:這個建議不錯。下面我們分小組估算我們學校大約有多少名學生。想一想,還有什么辦法。

  學生分小組討論,再組織匯報。

  生1:1個班大約有40人,1個年級2個班大約有80人,6個年級大約有480名同學。

  生2:我們是先算出全校6個年級有12個班,再按每班40人估算全校大約有480名同學。

  師:同學們的想法都很好,估計的時候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考慮,但盡可能地準確一點,要不估算結果會和實際數目相差太大。

  (評析教師在前兩部分對校本課程資源素材的挖掘和利用起到了激趣和激智的作用,這一環節則在此基礎上有了新的升華。“課桌椅問題”“燈泡問題”和“估計學校大約有學生多少人”均源于校園生活又與本課的教學目標緊密相扣,“愛護學校財產”“珍惜幸福的學習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等品德教育目標都蘊涵在這一個個數學問題之中。“潤物細無聲”正是校本課程資源利用起到的特殊效果。)(四、說回顧與總結

  (目的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過程進行反思與總結,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

  1、師:同學們,今天的數學課,你有什么收獲?

  生1:我知道怎樣估計學校有多少同學了。

  生2:我會用連乘的方法解決問題了。

  生3:我知道了學校為了讓我們安心學習花了好多錢,我們要愛護學校財產。

  生4:學校這么多同學,如果上下樓瞎瘋瞎跑該多危險呀!

  生5:要靠右行。

  生6:我對我們學校了解更多了。……

  師:今天我們知道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估算和計算來解決同一個問題,并且對我們的學校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2、課后作業(書上)

  我們學校馬上要召開校運會了,校運會上也有許多數學問題,如:買礦泉水問題,請你們運用今天所學知識解決這類問題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8

  一、 創景、激趣、引疑。

  1、創景:出示動畫請學生觀看孫悟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激趣:出示游園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提出各種問題。請學生各抒己見,分別提出不同的問題,期間要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3、引疑:解決提出的問題,重點解決如何計算出小路的周長。鼓勵學生根據數字特點進行簡便計算。

  學生先獨立計算。

  A、可以與同學互相交流計算方法。

  B、全班交流,采用兩種方法:240+410+200+190+560+200=1800(米)190+410=600

  (米) 560+240=800(米) 200+200=400(米)

  600+800+400=1800(米)(展示時用紅色的及用下劃線)

  告訴學生可以根據數據特點進行簡便計算。若有學生能夠用不同方法進行簡便計算的要大張旗鼓的表揚他們。

  二、計算各種圖形的周長。

  1、出示生活中各種形狀的圖片請全班學生說出它們的`形狀,并計算出它們的周長。

  2、學生小組交流(可以查閱他人的計算方法)、匯報計算方法。

  3、總結計算各種圖形的周長的方法,重點引導學生根據數據特點靈活計算。(根據數字特點,有些圖形只有一種解法(如三角形、四邊形),有些圖形不止一種解法(如正方形、長方形))表揚那些能夠根據數字特點進行簡便計算、肯動腦筋的學生

  三、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

  任務:兩人合作估計并計算教室里有關物體的面的周長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9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筆算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各數位都能被整除的)的除法。

  2. 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 在合作探索的過程中進行有個性的學習。

  教學重點:

  筆算兩、三位除以一位數的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筆算兩、三位除以一位數的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發現問題。

  出示信息窗2——領材料

  真實的畫面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布匹、線輪、竹條。通過工人師傅的對話,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通過解決“64米紅布能做多少只鷹風箏”,“72個線輪是多少盒”等一系列問題,學習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除法。引導學生融入情境,看到工人師傅領的材

  料能發現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把學習新知貫穿在幫助工人師傅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學數學就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

  二、學生合作探索

  1、探索第一個紅點標示的問題

  “64米紅布能做多少只鷹風箏?

  學生列出算式后,教師可先讓學生獨立探索計算方法,學生可以利用學具擺一擺,也可以用口算或估算的方法。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以上方法加以肯定。對于用豎式計算的學生,教師要抓住機會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算理,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

  2、解決第二個紅點提出的“72個線輪是多少盒?”這一問題時,可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在解決的過程中,學生會提出“第一次商后余下的1怎么辦”等問題,教師可以針對問題引導學生借助學具來理解算理,加以解決。教學第一個綠點標示的問題“86米綠布能做多少只孔雀風箏?”時,要充分的放手讓學生獨立列出算式、計算出結果,然后通過匯報交流具體算法,進一步鞏固筆算的`方法。教學第二個綠點標示的問題“438根竹條能做多少只風箏?”時,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學生會發現兩次商后都有余數的問題,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然后獨立解決。

  三、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第2題小船靠岸:練習時學生可以筆算,也可以估算,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第3題為學生呈現了有關大天鵝的一些真實信息。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鞏固了除法的口算和估算,又讓學生了解了大天鵝的一些常識。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10

  教學目標:

  1、鞏固千克、克、噸的認識,進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噸的質量觀念。

  2、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和噸有關的實際問題。

  3、初步經歷質量單位的形成過程,結合生活實際解決問題。

  4、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鞏固千克、克、噸的認識。

  教學難點: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噸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某超市招聘售貨員的考試,要求應試的人員必須掌握最基礎的'質量單位的有關知識,剛好我們才學過了這方面的知識,大家有沒有興趣試一試?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稱物品,認秤。

  學生獨立完成并說一說為什么下面兩樣物品稱出的質量用“千克”作單位。

  2、貼標簽。

  以給商品貼上質量標簽的游戲形式出現,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實際質量,吸引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3、補標簽。

  教師創設情境:“下面這些物品和動物的質量標簽上的質量單位漏寫了,你能把它們填補完整嗎?”學生用不同的手勢表示“千克、克、噸”,集體完成,并請學生陳述自己的理由。

  4、比較下面物品的輕重。教師用第3題中單純的式子變為比較兩種標明質量的物品輕重,吸引學生參與。

  復試

  1、第5、6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第7題。學生獨立觀察思考、理解圖意;嘗試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

  3、第8題。學生獨立嘗試解決;同桌交流。

  4、第9題。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說說這幅圖的意思,在此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解決問題,給每個學生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最后全班交流,看哪個小組想出的方法最多。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第10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交流,最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際操作。學生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稱5次;先稱30克,再稱20克;先稱2個20克,再稱10克等。

  6000克=( )千克 3 g=( )g

  4噸=( )千克 6000 t =( )g

  4千克500克=( )克 3噸70千克=( )千克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第11題。這道思維訓練題蘊含著代換的數學思想,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用學具代替蘋果梨子擺一擺,增強直觀性。解題思路是:3個蘋果和3個梨合起來剛好和9個桃子一樣重,所以1個梨和1個蘋果應和3個桃子一樣重。學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師都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五、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11

  復習內容:第二單元和第四單元的知識點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萬以內的加、減法"和"有余數的除法",并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復習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萬以內的加、減法的復習。

  有余數的除法的復習。

  教學難點:系統地出萬以內的、加減法豎式計算該注意的地方。

  熟練地計算連續進位的加法和連續退位的減法。

  利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具體問題。

  教學過程

  一、萬以內的加、減法的復習

  師:時間過的真快,我們已經把這本厚厚的數學書快學完了。同學們還記得你自己都學了些什么嗎?

  生根據課本目錄會回答不同的內容。

  師:學了那么多知識,今天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第二單元的知識。是什么呢?

  生:萬以內的加、減法

  師:老師這里有幾道題要來考考大家,看大家有沒有信心接受老師的挑戰呢?

  ⑴出示例題1題目:用豎式計算計算下列各題

  175+162=310-207=259+148=

  985-423=325+464=806-774=

  師:老師先請同學來說說如果讓你來完成你會怎么做?

  多種回答:①口算

  ②豎式計算(引導豎式計算的注意點并及時板書)

  師:三(1)班有三位同學已經把前面的三題做好了,我們一看他們做的怎么樣?

  出示錯題:175+62=795310-207=113259+148=

  175310259

  +62-207+148

  795113397

  學生評判并分析錯因:題1數位沒有對齊

  題2沒有退位

  題3沒有退位,橫式上沒有寫結果

  師:你們能幫他們改正嗎?

  學生口答改正。

  師:三(1)班的同學可真粗心,他們為什么沒有發現自己做錯了呢?

  預設回答:沒有驗算。

  師:我們在做加減法時可以通過驗算來檢查自己剛才有沒有做對。一道加法題的驗算方法有哪些?減法題的驗算方法又有哪些?

  預設回答:加法題目:①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加一次

  ②和-加數=加數

  減法題目:①被減數-差=減數

  ②減數+差=被減數

  師:加、減法題分別有2種驗算方法,在驗算時同學們只要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就可以了。現在請同學們認真地把剩下的三道題完成在數學課堂練習本上,其中最后一題要求驗算。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發現問題。三位有問題的同學板演。

  可能出現橫式上寫驗算的結果。

  師強調:驗算是真正地再算一次,橫式上應該寫豎式計算的結果不能寫驗算的結果。

  ⑵出示例題2:從西村到東村有幾條路?哪條路近?近多少米?

  看到題目集體回答從西村到東村有幾條路?(2條)

  師:同學們反應可真快,哪位同學眼更尖已經看出哪條路近了?

  生:經過北村的那條路近。

  師: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預設回答:西村到北村的152米可以看成150米,北村到東村的534米可以看成530米,150+530=680米;西村到南村的455米可以看成450米,南村到東村的368米看成360米,450+360=810米。680小于810所以經過北村的那條路近。

  生有不同的估算結果,應給予肯定。

  師:大家都是用估算看出來的,那到底近多少米呢?

  學生獨立完成:534+368=902(米)455+152=607(米)902-607=295(米)

  集體交流,強調單位不要漏寫。

  ⑶練習

  填上合適的數字

  □6□□2□8□9

  +3□4-6□7+14□

  9072411031

  ②

  科技書

  故事書

  連環畫

  原有

  674

  907

  715

  借出

  253

  416

  378

  還回

  137

  245

  169

  現有

  要求獨立思考后完成在課本上。題②理解借出又還回。

  二、有余數的除法的復習

  師:剛才大家一起回憶了加減法題,老師又帶來了口算題。

  ⑷出示口算題25+10=36+21=50+50=

  69-48=86-54=46-20=

  6×7=60×7=80×3=

  54÷9=36÷6=38÷8=

  師:同學們先觀察一下上面的'口算題有什么特點?

  預設回答:第一行是加法題,第二行是減法題,第三行是乘法題,第四行是除法題。

  師:原來這里的口算加減乘除都有了。口算題老師相信肯定難不倒大家的,不過現在老師有個問題需要

  大家來解決。假如老師要請一個同學做2題,那老師需要請幾位同學來做啊?

  預設回答:一共有12題口算,每人做2題,12÷2=6(人)所以需要6人來做。

  開小火車的形式每個同學做兩題,檢查是不是需要6人。

  師:看來這個問題也難不倒大家,確實是需要6人來完成。他是用什么方法把問題解決的?

  預設回答:除法。

  師:上面的口算第四行中,大家找一下哪題挺特殊的?

  生:38÷8=4……6,因為它有余數。

  師:對,現在我們不光會表內除法還會做有余數的除法了。那你們對有余數的除法還知道些什么?

  預設回答:在豎式計算時商要寫在被除數的個位上。

  余數一定比除數小。

  ⑸出示例題3

  26÷3=□……□35除以4,商,余。

  要求獨立完成。

  ⑹解決具體問題(區分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

  出示例題4:媽媽買了38個紐扣,每件衣服釘5個,可以釘幾件?還剩幾個紐扣留作備用?

  要求:先與同桌討論,然后獨立完成。

  師組織交流:說一說你是怎么樣解決這個問題的?

  預設回答:有38個紐扣,每件衣服釘5個,38里有7個5還多3,所以

  38÷5=7(件)……3(個).就是說可以釘7件衣服還有3個紐扣留作備用。

  重點講解商的單位是"件",余數的單位是"個"。

  ⑺練習

  練習二十六第3、4題。

  要求獨立思考后認真完成,兩位同學板演。

  三、課時

  今天我們一起回憶了加減法和有余數的除法,大家還會把它們給忘了嗎?

  四、作業設計

  1.豎式計算,帶△的要驗算

  310-52=545+98=△387+143=△900-389=

  48÷8=67÷9=

  2.估一估,連一連

  289+90682-79420-308624+128

  603802379112

  3.三(2)班一共有50本課外書,把這些書平均分給8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幾本?還剩幾本?如果要平均分給9個小朋友,最少需要增加幾本?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12

  教案:秒的認識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59-61頁

  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并知道1分=60秒。

  2、讓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通過各種活動準確的體驗一分、一秒。

  3、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品質,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認識秒,并準確建立一分、一秒的時間觀念,知道分秒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鐘表,自制鐘面。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識

  出示鐘面喚起學生記憶,并撥幾個學生熟悉的時間讓學生認讀。

  師:大家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誰能說說關于時鐘你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有時針和分針。(與學生共同說說它們分別是什么樣子的,是及時補充)

  生: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鐘,走一大格是5分鐘,走一圈是60分鐘,也就是一小時。(若是學生說的不夠完整,教師引導學生共同進行復習)

  生:……

  師:同學們的記憶里可真好,看來大家學過的知識是難不倒你們了!那你們能正確迅速的說出鐘面上的時間嗎?來比比賽!(教師撥時間,學生認讀,對于不正確的給予指正,并說說是怎樣認讀的?www.sHuXueba.Com)

  二、 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可真聰明啊!敢不敢繼續挑戰自己?大家仔細看看老師出示的這些鐘面上針的多少,你能看出有什么不同嗎?

  生:有的鐘面上有三種針,有的鐘面上有兩種針。(師提示:較短的一根指針叫時針,它表示多少時;較長的一根指針叫分針,它表示多少分。)

  師:你知道最長最細的是什么針嗎?秒針走一小格是多少呢?對,就是一秒!

  今天咱們就來一起來認識一下秒。(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2、說說是幾秒,教師提問:秒針走一大格表示幾秒,從1走到4表示幾秒,從7走到1是幾秒,……同桌再互相說一說。

  3、正確認讀鐘面上的時間(適當的'給學生講解秒表的讀法)

  4、體驗1秒鐘

  ①師: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這是什么發出的滴答聲?

  鐘表發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

  ②學生跟著時鐘的“滴答聲”,做拍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③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一個數,看誰數得最準確。

  看了你們剛才的表演,你覺得1秒的時間過得怎樣?(學生暢談1秒時間感受)是呀,1秒的時間很短很短。但是有些現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里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出示幾個具有說服力的數據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學習1分=60秒,并體驗1分鐘

  師:如果秒針從數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字12,這時經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么變化。秒針走一圈是60秒,分針正好走一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讓學生靜靜地觀看鐘面上的秒針走一圈。

  問:1分鐘我們能做些什么呢?請你選一個你喜歡的活動,咱們來做一個1分鐘的體驗活動。

  師生共同總結一分鐘可以做的事。

  三、 聯系鞏固

  1、填單位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時間單位,知道了1分=60秒,以前我們還學過哪些時間單位呀?現在老師想來考考你們,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人每天睡覺大約9( ) 系紅領巾大約20( ) 煮飯大約30( )

  2、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秒。

  四、課堂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計量時間的單位---秒。知道了1分=60秒,一秒過得快不快?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能浪費1秒鐘!

  五、課外作業。(略)

  板書設計:

  秒的認識

  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

  1分=60秒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13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了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連乘運算,對后面學習兩、三位數乘兩位數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之前學生已學過混合運算,對連乘的順序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因此,我把這節課的重點定位于運用連乘方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而將難點定位于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理解并掌握連乘式題目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二)能力目標: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逐步培養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三)情感目標:通過師生合作交流,體驗估算方法的多樣化,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思考能力。

  教學教法:

  估算對學生來說比較難理解,因此在教學本節課時,我主要采取啟發式教學、小組合作、講解等教學方法,老師適時的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之后再與組員交流,最后在討論中得出結論。這樣做充分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的教學規律。

  教學學法:

  學生在輕松、開放的課堂氣氛中,積極參與到創設的問題情境中,開展組員間的合作學習和交流,實現智慧的碰撞,體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能夠在思考和探究中學習到新知識,讓學生能夠在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互相交流中共同進步。

  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中我按以下三個環節展開。

  一、復習舊知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一道應用題,有了前面的基礎再加以引導學生就可以列出綜合算式,為這節課的知識目標做鋪墊。

  二、探索新知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教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適逢我校組織學生到教育基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結合實際,我將教材中的運動會情境改為學生即將進行的社會實踐活動,吸引學生的眼球,引起他們的注意,接著提出問題一“買2箱大約要花多少錢”,從而引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之一:估算。

  這是本節課的難點,對學生來說,估算比列式計算更有難度,他們可能會無法正確理解估算的意思而與精算混淆,因此在教學估算過程中,我先引導他們完成問題一,必要時給他們展示估算的方法之一:先估計一箱礦泉水要多少錢,再估計2箱礦泉水要準備多少錢,然后鼓勵他們思考和尋找更多的估算方法。這里還準備了第二種估算方法:先求2箱礦泉水大約多少瓶,再求2箱礦泉水大約要準備多少錢。通過這兩種方法的.估算,讓學生體驗到估算方法的多樣化,結果可能不相同,但都可能是正確的。

  當然學生可能會想出異于這兩種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我都會給予肯定,引導他們深入思考,理解估算時每一步為什么那樣想。

  接著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45頁“試一試”第2題:“估計你們學校大約有學生多少人?” 。為更深刻地體驗估算,我結合具體情境自行設計了兩道練習題:估算全班總體重;估算全校課室的風扇總數。將難點降低,旨在幫助學生深入淺出的學習和理解估算。至此完成本節課的第一個教學內容。

  探索完估算以后,再解決問題二“買2箱礦泉水共花多少錢”學生在列式計算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習慣采用分步計算,我就會讓學生回憶在復習舊知階段采用的方法,鼓勵他們嘗試列綜合算式,引入本節課的另一個教學目標:連乘式題的運算順序,并且要求學生能說明每一步計算的意義。學生普遍會先計算“1箱需要多少錢”,這時我會這樣問:“除了可以先算出1箱礦泉水的錢,還可以先算出什么呢?看誰能想出第二種方法”小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愛表現的心理會促使他們去開動腦筋,發現更多的解答方式。

  因為連乘的算式以前已經學過,只是數學比以前大一些而已,所以這里只簡要點撥后,讓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第45頁“試一試”第一題,也就是進入了練習鞏固階段。

  三、練習鞏固

  從教學重點出發,我又設計了一道連乘式習題:一棟教學樓有3層,每層有3個課室,每個課室有45個座位,這棟教學樓共有幾個座位?

  完成之后,再進行本節課的總結,布置相關的作業。至此,完成了這節課的教學任務。

  板書設計:

  買礦泉水(連乘)

  第一種方法第二種方法

  24×3 =72(元)24×2 =48(瓶)

  72×2=144(元)48×3=144(元)

  24×3 ×2       24×2 ×3

  = 72×2      = 48×3

  = 144(元)= 144(元)

  答:共花了144元。

  力求簡潔,突出重點。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14

  一、乘除法

  一、教學內容:P2~P14

  二、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一個因數是一位數的口算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能夠迅速準確的計算出結果。

  2、 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夠迅速準確的計算出結果。

  3、 使學生能夠應用本單元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

  4、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點:

  1、 一個因數是一位數的口算乘法

  2、 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

  3、 能正確迅速計算的同時,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學難點:

  1、 口算乘法中的進位口算

  2、 口算除法中的一位數除兩位數及幾百幾十

  3、 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

  五、課時安排:7課時

  六、教學進度:第1~2周

  小樹有多少棵

  教學內容:P2~P3

  教學目標: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情境,在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結合具體情境,在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用具:掛圖、數字卡片。

  教學設計:

  一、 情境引入:

  同學們,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大家一進校園就會看到花壇里盛開著美麗的鮮花,它在裝點著我們美麗的校園,這么美的環境大家喜不喜歡。(喜歡)要有美麗的環境,就需要花草樹木。

  二、 探索新知:出示掛圖,大家看一看,這里有什么?

  1、仔細觀察并說出圖意。

  2、誰能根據這幅圖提出問題?

  3、試著解決所提問題。

  引出:20×3=

  4、討論算法。

  20+20+20=60 2×3=6,20×3=60

  5、將學生的方法板書到黑板上,并讓學生說說20×3計算時是怎樣想的?

  學生互相交流20×3的計算方法:2×3=6所以20×3=60

  6、教師再提哦出問題: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自己完成,最后在小組內與同伴交流。

  三、 拓展應用:

  1、 3×2 5 × 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說說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學生做完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發現的計算規律,說法可以不一致,只要意思正確,教師都給予肯定。

  2、完成P2第3題,做完說說計算時是怎樣想的'。

  3、完成練一練第1~3題

  (1) 1~2 學生獨立完成。

  第一題先認真看圖,明白圖意,然后再解答。

  第二題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2)第三題前兩問可讓學生先討論怎樣算,然后再做。最后一問有開放性,學生要對自己提出的問題解答。

  四、數學游戲

  教師先向學生說明游戲的規則,并演示幾次,讓學生明白玩法后,再互相進行游戲。

  五、小結

  這節課你學了什么? 學得怎樣?

  需要多少錢

  教學內容:P4~P5

  知識目標: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經理多種算法交流的過程,并能正確地計算。

  2、結合具體情境,能用乘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重點:能計算一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教學難點: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教具準備:掛圖、幻燈、小黑板。

  教學設計:

  一、 情境導入:

  暑假里,有三個小朋友,來到了美麗的大海邊。

  出示掛圖:同學門自己觀察這幅圖把你看到的說給同桌聽一聽。

  二、 探索新知:

  1、描述情境圖,并根據圖提出問題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15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2、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用具:掛圖,數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設計:

  一、復習

  完成口算除法的練習題一組。

  學生聽算,做完后集體訂正。

  二、情境導入

  同學們,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水平也在迅猛的`發展、我們先進的社會,科技水平到底發展到什么程度還有哪些領域還有待我們繼續開發你們想了解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科技館去參觀、

  三、探索新知

  1、出示題目,提出問題:你從題目中都能獲得哪些數據和信息?

  學生認真讀題,從題目中或信息及問題,并與同伴說一說。

  2、指名列式,板書。

  學生先列出算式,然后思考算法,并在小組內交流。

  3、組織學生討論算法。

  將學生的算法板書在黑板上。

  可能出現的方法:

  1、 2×30=60 60÷2=30

  2、 6÷2=3 60÷2=30

  4、將答案寫在書上。

  5、完成試一試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體驗乘除法之間的聯系。

  6、完成試一試第2題,并讓學生說一說發現了什么?

  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觀察縱向的算式,發現規律,在小組內交流。

  組織學生在小組和全班進行交流。

  三、拓展應用

  1、 60÷3 200÷5 240÷8 120÷4

  560÷7 900÷3 180÷6 270÷9

  2、一包糖共80塊、分給2人,平均每人……

  你發現了什么

  3、這本書共170頁,我已經看了90頁、

  ⑴還剩多少頁每看

  ⑵剩下的書,要在4天內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頁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數學三年級上冊認識幾分之幾教案設計10-03

三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分數教案設計10-08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15篇02-16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15篇)02-16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集合15篇02-16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集錦15篇)02-16

三年級上冊《秒的認識》教案設計10-02

二年級數學上冊 《數學廣角》教案設計09-29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