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科學教案范文匯總七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教案 篇1
“科學怪人”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8/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還有一個多音字“當”要掌握,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結合讀句子體會“也”字的用法。
3.體會課文通過幾個事例來寫人的方法;能自己搜集材料,寫一個科學家專心研究的小故事。
4.了解英國化學家開文迪許專心從事科學研究,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科學的事跡,懂得“科學怪人”其實并不怪。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能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能說出課文按什么順序寫的。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齊讀。
3.看到課題,使你有哪些問題想問?
4.帶著問題自讀課文。
二、讀通課文,學習生字詞
1.讀通課文,討論“科學怪人”是誰?
2.自讀課文,提出要求。
⑴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圈出生字,劃出有關詞語,聯系上下文想想詞語的意思。
⑵標出自然段序號,逐段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3.檢查自學情況。
⑴出示生詞黑板,重點指出“紐、當”的讀音。
⑵學生描紅。
⑶再指讀課文,正音。
三、理清課文段落結構
1.課文那幾段寫了科學怪人怪在哪里?
2.頭尾兩段分別寫了什么?
3.課文的結構是什么?
四、課堂練習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能說出科學怪人怪在什么地方?
2.能說出科學怪人為什么怪?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又認識了一位科學家,他的名字叫——,我們這次學習的課文就是向我們介紹他很有趣的的一面。
二、精讀課文
1.課文從哪些方面寫了開文迪許的“怪”?默讀1-6節。
2.討論,讓學生概括地說一說,依次板書,講解3、4、5節,每一節開始都用最簡潔的'句子把這節的意思概括出來了,這叫做總起句。齊讀這個總起句。
3.具體分析2-5段
⑴第二節略講,指導朗讀。
⑵指讀第三節,“怪”在那里?
⑶指讀2、3節,初始“開文迪許家里的布置——特別”比較“也”字去掉是否可以?從而讓學生明白,用上“也”字使得段與段之間的銜接更自然。
⑷指讀第4節開文迪許珍愛圖書表現在哪些方面?訓練朗讀、說話。
出示“他自己——也要辦理以下手續”同樣講清“也”字作用。
⑸的5節寫得很生動,讓學生讀中體會開文迪許的怪。
4.綜合分析1-6節。
⑴第1節與2-5節是什么關系?第6節由于它們是什么關系?
⑵抓住“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科學。”這句話的理解,體會開文迪許與其說是“科學怪人”,不如說是“科學巨匠”。
三、課堂練習
你還知道那些科學家專心研究的小故事?說給同學們聽一聽。
科學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1、“人與環境”和前兩個單元構成“環境”部分,在前兩個單元的基礎上,研究“人和環境”的關系:人對環境有需求,人的行為對環境也有影響,人與自然要和協相處。
2、“環境與保護”單元是本冊的綜合,是對前幾個單元的概括和總結,突出了本冊的“環境”主題,教育學生要重視環境、保護環境。專題研究“做個環保小衛士”教育學生要將保護環境的行為落實到實際行動中,真正成為“保護環境的小衛士”。
學情分析
1.教師主觀分析:因為所學內容比較直觀,貼近生活,學生對此比較熟悉,應該感興趣。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由于學習《科學》這門功課已有三年,學生要自己學習并拓寬知識面不會很難。
3.學生認知障礙點:環境的影響和人類息息相關,可是為什么說的和做的不一樣。
教學目標
1.能分析出人類對自然的破壞最終影響人類自身生存的'結論。
2.能通過角色扮演體會人類對環境破壞帶來的后果,能客觀地評價自己和其他同學扮演的水平。
3.能預測認為覆蓋某塊地時給生物造成那些影響。
4.能準確地描述實驗結果。
教學重點和難點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和體驗人類的活動影響了環境,影響了其他生物的生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人類的生存依賴于環境,環境的變化會影響人類的生存。人類的活動又影響著環境。那我們人類對環境有哪些影響呢?
2、出示課件,展示圖片,學生談感受。
二、探究活動。
活動一:動植物的“訴說”
1、學生以小組觀看有關自然環境的圖片和資料,自主選擇自然環境,并說出生活在其中的動植物。
2、小組活動:選擇角色,并討論分析“他”的生存對環境的需要。
3、課件出示反映人類活動的圖片,學生觀察,談感想。
4、角色扮演,小組內表演,并推選代表。
說說各自的食物、水源、住所和活動空間將會受到怎樣的影響,談自己對人類的呼吁。
5、全班展示,表演,評價,談收獲。
活動二:改變一個小環境
1、小品展示學生日常生活行為,主題為:日常行為對環境的影響。
2、根據小品內容學生展開質疑:
這些活動真的會影響環境嗎?如何判定?如何驗證?
3、引導制定模擬實驗計劃。
4、預測實驗結果,小草會有什么“反應”。
5、動手實驗。
6、小結:注意做記錄,隨時觀察。
三、總結。
1、列舉人類哪些活動影響了周圍環境。
2、談實驗活動的感受。
四、教學后記:
引導學生明白人類對自然的破壞最終回會影響人類自身生存的結論。
板書設計
動植物的“訴說
第一組是森林 金絲猴 樹被人們砍光了,
抓我們送到動物園去,
剝奪了我們的自由
第二組是草原 跳鼠 人們在這里大量放牧,
草原退化,我們的同伴越來越少了
第三組是湖泊小魚 人們把亂丟垃圾,大規模捕撈,
恐怕那一天人類在也吃不到魚了。
那么對于那些小動物,花草樹木的控訴,我們該怎么做呢?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能夠讓幼兒描述勺子照出不同的相貌,感知反射現象。
2. 嘗試用畫畫的方式記錄幼兒自己的實驗結果。
3. 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培養創作力及耐心。
難點:引導幼兒多參與集體活動,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 不銹鋼的勺子(有新有舊、大小、形狀差異,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
2. 用紙和筆。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勺子的特殊用法
勺子除了能幫助我們吃飯,還有什么本領呢?
二、游戲:照鏡子
教師問幼兒在自己的勺子上面什么地方看到自己?把你的發現畫下來。
三、游戲:小小攝影師
1.帶領幼兒到室外,借助勺子“攝影”。
2.請幼兒說說在勺子里的哈哈鏡里看見了什么?它跟原來的物體相比,有什么變化?
3.引導幼兒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攝”的同種物體,結果是否一樣?為什么?
4.引導幼兒初步感受勺子大小。
教學反思
1.中班的生活很快又過去了,在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不同水平的提高,幼兒思維活躍,幼兒在老師的悉心教養下,良好的.情感、態度正逐漸養成,能力、知識與技能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2. 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1)對幼兒發展的反思,結合主題課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積極與幼兒多做戶外活動,多給幼兒機會與空間的發展,鼓勵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教導幼兒在日常生活各環節中加強觀察與指導,多積極多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結合本班幼兒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我們從幼兒感興趣的、并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習出發,從實際出發認真制定適合幼兒發展的教育教學內容,通過大家合作,互相學習、互相補充,提高了老師之間的凝聚力,增強了老師的參與意識。
(3)對師幼互動的反思,這次活動中,不單是老師和幼兒互動,對幼兒的生活習慣、活動常規還需培養。根據自己本班幼兒的情況,對幼兒在在日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改掉以前只注重結果的作法。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我們讓幼兒在整個活動中提高參與的積極性和興趣,并圍繞了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積極引導幼兒在探索、發現的環境中,我們通過談話與交流,使我們的主題活動更加豐富和深入得到開展。
4、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多為幼兒考慮更多些活動的環節,讓幼兒對鏡子的好奇心,體驗鏡子游戲的快樂,讓幼兒感知并描述勺子的反射現象,產生探究的欲望。自己的實驗結果,體驗自己發現的樂趣。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操作,感知物體的內部是有間隙的,同一容器內的物體與物體間也是有間隙的。
2、培養幼兒科學、有序、合理安排空間的思維方式。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每組一個托盤,盤內有一個空廣口玻璃瓶、一碗石頭(10塊左右)、2/3碗小石子、l/3碗沙子、1/3碗水(礦泉水瓶也可)、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畫有玻璃瓶輪廓的記錄紙和筆、指偶小兔。
活動過程
讓幼兒觀察桌上擺放的實驗用品:石頭、小右子、沙子和水、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畫有玻璃瓶輪廓的紙和筆。
說一說,石頭、小石子、沙子和水有什么不同。
(1)沙子和水能流動,石頭、小石子的形狀是各種各樣的.,摸起來比沙子更扎手,而且石頭比小石子兒大,也比小石子重。
(2)小石子比沙子大而重,水是無味的,而石頭、小石子和沙子聞起來有泥巴的味道。
(3)水是透明的,抓不住的,而石頭、小石子和沙子是能用手拿起來的。
探究的問題:你能把石頭、小石子兒、沙子和水都裝到一個瓶子里嗎?
試一試。幼兒用兩種方法把石頭、小石子兒、沙子和水裝到一個瓶子里。
(1)先裝大石頭,再依次裝小石子兒、沙子和水。
(2)先裝水,再依次裝沙子、小石子和大石頭。
記錄實驗過程。
說一說我的發現。
(1)先裝了大石頭,因為大石頭占的地方大,然后又放了些小石子,這樣小石子就把一些空隙給填上了。后來又放了一些沙子,沙子又把石子間的縫隙填上了。最后倒水,水把更小的縫也給填上了。
(2)先倒水,再裝沙子、小石頭和大石頭,沒有成功。
注意事項
1.實驗前教師要掌握好材料提供的量,以裝滿瓶口為準,課前應預先操作幾遍。
2.本實驗先裝大石頭,再裝小石子、沙子和水,這樣裝得較多。
3.實驗前教師應講明注意事項:拿石頭時要輕拿輕放,舀沙子時應小心,以防散落一地。
4.提示幼兒應邊做實驗邊記錄。
5.實驗前應讓幼兒知道,應把物品都裝進瓶子里面,堆高至瓶口以上就算失敗了。
6.為幼兒多準備幾份相同的材料,以備幼兒再次探索時使用。
活動反思
大班小朋友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因此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幼兒積極參與,積極探索的主動性。讓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快樂,獲得知識。幼兒既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也增強了自信心,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熟悉五官的位置,了解五官的名稱,能用“xx,xx在這里”講述。
2、傾聽指令,正確指出五官的位置。
活動準備:
空白的臉譜和五官的磁性圖片。
活動過程:
1、出示空白的臉譜圖片,引導幼兒認識五官及位置。?教師:這是什么?臉上缺少什么??教師分別出示五官圖片貼在黑板上,帶領幼兒說出五官名稱。?教師:我們的臉上有幾張嘴巴?幾只眼睛?幾只耳朵?幾個鼻子?他們在我們臉上的什么地方?請個別幼兒上來將五官的磁性圖片,貼在空白的臉譜圖片上。
2、游戲活動:嘴巴嘴巴在這里?教師介紹游戲玩法。教師:全體幼兒拍手,教師做發令者:xx,xx在哪里?全體幼兒邊指邊說:xx,xx在這里。(最后一拍時, 用手指相應的.部位)?教師帶領全體幼兒開展游戲,鼓勵幼兒邊說邊指相應的五官。也可以與個別幼兒玩游戲。
延伸活動:
教師指導幼兒在指五官的基礎上,還可以引導幼兒指扣子、褲子、小腳、肩膀、口袋、膝蓋等。
科學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在探索讓“紙盒懸空最多”的方法中初步感知紙盒懸空的多少與輔助材料擺放的位置及其輕重有關。
2、能大膽猜測答案并動手驗證,體驗成功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小黃、小灰的蝸牛圖片若干。
2、貼有小灰圖片的牙膏盒人手一個;鐵塊、木塊、塑料人手一份。
一、情境導入,引發幼兒探索紙盒懸空方法的興趣。
1、教師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發現小黃懸空不掉下山坡的秘密
今天老師帶來了兩位朋友,小綠和小黃,它們是最好的朋友,今天,它們約定一起去坡上看風景。它們爬啊爬,終于爬到了山頂上,它們看到山頂上有兩個紙盒懸在半空中,它們想如果能爬到紙盒上,看看山坡外面的風景,那該有多好呀!于是,他們爬呀爬,爬呀爬,當他們爬到紙盒的頂端時,(教師放手,師:發生了什么?)小綠穩穩地站在懸空紙盒上,小黃卻隨著紙盒掉了下去。
2、引導幼兒猜測小綠的紙盒成功懸空的原因。
(1)師:這是怎么回事?可能是什么原因。(先請3~4位幼兒來說一說)
預設一:因為小黃太重了。(師:有這個可能,還有其他想法嗎?)
預設二:因為小黃沒有站穩。(師:你的想法很特別,誰有不一樣的想法?)
預設三:兩盒盒子不一樣?(師:哪里不一樣,給你機會,上來仔細看看。 你可以拿起來,掂一掂,搖一搖)
(2)幼兒可以通過看,摸、搖一搖,掂一掂的方法知道小綠的紙盒里有東西。
(3)教師打開紙盒,揭示答案。
(4)師總結:會是什么呢?(教師打開盒子),呀,是什么呀?(一塊木塊)原來小綠的紙盒里有一個木塊,所以它的紙盒能穩穩地懸空在山坡上。
二、幼兒第一次操作,探索紙盒懸空最多的方法,感知紙盒懸空與木塊擺放的位置有關。
1、教師提供材料,幼兒探索紙盒懸空最多的方法
(1)師:小黃也想穩穩地站在懸空的紙盒上看看山坡外面的風景,而且小黃想,如果我的紙盒能懸空的多一些,我就能看到更多的美景了。我們來幫幫它好嗎?
2、討論:你覺得怎樣才能讓小黃的紙盒在山坡上懸空的最多呢?(請2位幼兒來說一說)
3、幼兒第一次操作,探索利用木塊讓紙盒懸空最多的方法。
師:后面的桌子上,老師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塊木塊,請你們想辦法讓小黃的紙盒懸空最多,讓它看到最多的美景。
(教師指導:你把木塊放到了那里?放到小黃的另一頭,紙盒懸空的怎樣?放在中間點呢?放在小黃的'一頭呢?引導幼兒關注木塊的位置和紙盒懸空的多少有關。)
4、交流討論:
(1)師:你讓小黃的紙盒懸空最多了嗎?你是怎么做的?你把木塊放到了哪里?(讓幼兒先說木塊放到了哪里,然后說是怎么做的,然后教師示范幼兒說的做法)
(2)細化問題:你把木塊放到了哪里?然后怎么做?
預設一:把木頭放在盒子底部,小黃的另一頭,然后就直接放在桌子上。(師:這樣是懸空最多嗎?還能懸空的多一些嗎?)
預設二:掉下去的時候,就壓一下。(教師示范:能壓得住嗎?可是一松手,盒子就掉下去了。)
預設三:如果幼兒說道了移動,就請幼兒上來示范,一點一點往前移動。
預設四:把積木放在中間或者其他位置(師:他把木塊放在中間,那是放在中間紙盒懸空的多還是放在底部懸空的多呢?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 教師拿兩個盒子,操作驗證。師:木塊放在哪里紙盒懸空的多?)
5、教師總結:首先要把木塊放到紙盒的末端,然后操作的時候要一點一點的往前移動,發現快要掉下來的時候往回移一些。這樣就能讓小黃的紙盒懸空最多。(邊說邊操作)誰也用了這個辦法?沒想到的小朋友等會也可以去試一試。
三、幼兒第二次操作,探索塑料、木塊、鐵塊與紙盒懸空的關系,感知紙盒的懸空長短與輔助材料的輕重有關。
1、師:小黃看著美麗的風景,心想,除了木塊,還有其他的材料能讓我的紙盒懸空地更……多嗎?這樣,我就能看到更……多的美景了。于是,它在山坡上找呀找,突然它發現了一塊鐵塊和一塊塑料,小黃說:“啊呀,木塊、鐵塊、塑料,到底哪種材料能讓我的紙盒懸空最多呢?”小朋友,你們覺得呢?
2、幼兒猜測,并說一說理由。
師:你覺得哪種材料能讓小黃的紙盒懸空的最多?為什么?
預設一:鐵塊——因為它最重。
(師:你覺得呢?有不同的想法嗎?都同意他的想法嗎?那我們來掂一掂,是不是鐵塊最重。 請兩位幼兒來掂一下,師:誰最重,誰最輕?)
3、幼兒第二次操作,感知紙盒的懸空的長短與輔助材料的輕重有關。
師:那是不是重的材料能讓紙盒懸空的最多呢?老師也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塊鐵塊、木塊和塑料,請你們幫小黃試一試,看看哪一種材料能讓它的紙盒懸空最多?
4、分享交流:
師:剛才,我們分別試了鐵塊、木塊和塑料,你有什么發現?(請三位幼兒來回答)
5、師:你們都同意鐵塊能讓小黃的紙盒懸空最多嗎?看來,越是重的材料,能讓紙盒懸空的越多。(說一下記錄的方法:不同的顏色或者不同的方法)
四、延伸活動
1、師:小黃說,小朋友們,你們真是太聰明了,幫我解決了難題,讓我看到了這么多美麗的風景。可是下次,如果沒有這么長的紙盒,只有這么短的紙盒,或者下次我坐在紙盒的中間,用剛才的方法,我的紙盒還能穩穩地懸空在山坡上嗎?木塊、塑料就一定比不過鐵塊嗎?我把這些材料借給你們,你們回教室繼續探索吧。
2、幼兒回教室繼續討論。
科學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了解各個感官的作用,認識西瓜的特征。
2.科學探究
初步運用多種感官,對西瓜進行多角度的觀察,能依據觀察目的,選擇合適的感官觀察,并能描述觀察過程和觀察結果。
3.科學態度、STSE
意識到觀察在科學探究中的重大意義,學習科學家堅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初步樹立保護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識。
二、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縱切一半的),濕紙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簽,小餐碟。
教師準備:水果刀,砧板。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教師出示西瓜,提出學習任務:學習科學,讓我們從觀察開始。首先,我們以西瓜為例學習怎樣觀察。
(二)新課學習
1.整體觀察西瓜
(1)分發材料:各組1份完整的.西瓜
(2)以小組為單位,引導學生用眼看、鼻聞、手摸、手拍并且耳聽等方法觀察。
(3)交流觀察后的發現。例如西瓜的形狀、顏色、花紋,拍打時的聲響等。
2.由外到內繼續觀察西瓜
(1)分發材料:各組1份事先切開一半的西瓜
(2)各組由外到內繼續觀察
教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將感官、功能和可發現的西瓜的特征結合起來(如:眼——視覺——形狀、大小、顏色、花紋;手——觸覺——光滑程度、硬度;耳——聽覺——聲音;鼻——嗅覺——氣味;舌——味覺——味道)等。
3.品嘗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覺——味道)
4.小結
說一說:西瓜是什么樣的?我們是怎樣知道的?
用各種感官對西瓜的不同方面都進行了觀察,才能對西瓜有比較完整的認識。
5.討論延伸
上述感官除了幫助我們觀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還幫助我們發現了什么?
6.保護感官
(1)辨識哪些行為有損感官健康。
(2)總結正確保護感官的方法。
(三)講述法布爾的觀察故事。整理材料、下課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02-22
科學教案12-16
科學教案12-17
科學教案范文10-15
冬天科學教案02-14
幼師科學教案02-19
科學教案模板02-22
精品科學教案03-03
有關科學教案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