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的旋轉教案設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圖形的旋轉教案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圖形的旋轉教案設計1
設計說明
1.為學生提供豐富而典型的學習資源。
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學習抽象的幾何概念時,需要借助直觀形象的支持。因此本教學設計注重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通過觀察與操作、生生交流和師生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學習的資源,同時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2.注重操作活動與數學思考相結合。
鑒于學生思維發展的規律和《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要使學生認識、理解圖形的運動這樣抽象的概念,必須結合現實生活的實例幫助學生認識、理解軸對稱圖形以及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同時要注重操作與思考相結合。為了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感性經驗,本設計讓學生在玩一玩、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的活動中理解軸對稱圖形,認識圖形的平移及旋轉現象;在學一學中感受其特征;在說一說中列舉生活中的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在做一做中不斷深化體驗。同時通過有效地提問做引導,便于在操作活動中落實教學目標。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長方形的紙 剪刀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引入:同學們,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現象,只要你們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就能從中發現許多的知識。(課件出示教材28頁主題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們能從圖中發現哪些有趣的現象? (學生觀察,自由回答)
2.過渡:是啊,在游樂場里,空中飛舞著的蜻蜓風箏和蝴蝶風箏多漂亮呀!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它們的左右兩邊是完全相同的,這里面就蘊涵著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數學王國,去探索有趣的數學知識吧!
設計意圖:以學生熟悉的游樂場情境引入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觀察并說一說有效地打開了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學生盡快地進入到學習狀態。
⊙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一)認真觀察,體驗對稱。
1.觀察圖形,發現特點,認識對稱現象。
(1)課件出示教材29頁樹葉、蝴蝶、城門圖片。引導學生從形狀、花紋、大小等方面進行觀察。邊觀察邊思考:這些圖形有什么特點?
(2)組織學生交流匯報自己的發現。
預設
生1:樹葉以中間葉脈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生2:蝴蝶以中間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生3:城門圖片以中間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3)根據同學們的匯報,組織學生討論:這些圖形的共同特點是什么?
這些圖形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說如果沿圖形中間所在的直線對折,折痕左右兩邊能夠完全重合。
(4)理解“對稱”的含義。
像圖中的樹葉、蝴蝶、城門這樣,沿某一條直線對折后,左右兩邊能夠完全重合,具有這種特征的物體或圖形,就是對稱的。
2.列舉生活中的對稱現象。
(1)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還有很多,誰能舉例說說?
(2)欣賞對稱圖形。(課件出示:五角星、京劇臉譜、蜻蜓、雪花、剪紙等等)
(二)動手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
1.課件出示教材29頁例1,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的長方形紙,運用對稱的知識,跟老師一起剪一件衣服。(同步完成課堂活動卡)
(1)折一折:把這張長方形紙對折。
(2)畫一畫:在對折后的紙上畫線。
(3)剪一剪:沿著剛才畫的線剪一剪,剪后展開,會得到一件上衣的圖形。
2.剪其他圖形。
(1)選擇松樹、桃心、葫蘆三種圖形中的一種,自己動手剪一剪。
(2)學生操作,集體評價。
圖形的旋轉教案設計2
教材分析:
本節課知識是把生活中常見的旋轉現象作為學習與研究的內容,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認識、探索圖形與幾何。教材讓學生觀察三角尺旋轉的全過程,幫助學生建立對旋轉的理性認識,讓學生在深刻理解旋轉現象的基礎上,學會在方格紙上畫出把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以后的圖形,從而加深學生對旋轉現象的認識和理解。
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學生學習了簡單的旋轉現象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學習,學生能觀察三角尺的旋轉過程,明確旋轉的含義,感知圖形旋轉的特征,再讓學生學會在方格紙上畫出旋轉圖形。
教學目標:
1.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后的圖形。
2.通過觀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過程,獨立探究、增強空間觀念。
3.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在生活中的應用,利用圖形變換進行圖案設計,感受圖案帶來的美感和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
教學難點:
理解圖形旋轉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約3分鐘)
1.出示:俄羅斯方塊游戲畫面一。
曹xx《圖形的旋轉運動》教學設計 如果現在讓你來玩,你準備怎么操作?
2.出示:俄羅斯方塊游戲畫面二 。
曹xx《圖形的旋轉運動》教學設計 這次又怎么操作呢?
3.引入課題。
二、自主學習
(約7分鐘)
1.探索旋轉圖形的特征和性質。
(1)照樣子轉一轉。
曹xx《圖形的旋轉運動》教學設計
(2)三角尺的位置是怎樣變化的'?你有什么發現?
2.學習畫出旋轉后的圖形。
畫出三角形AOB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后的圖形。
曹xx《圖形的旋轉運動》教學設計
三、合作交流
(約10分鐘)
1.小組交流。
(1)三角尺的位置是怎樣變化的?你有什么發現?
(2)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畫三角形AOB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后的圖形。
2.全班交流。
說說你是怎么畫的?你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三角形AOB繞點O逆時針旋轉90后的圖形。
四、精講點撥
(約8分鐘)
1.圖形旋轉后,形狀、大小都沒有發生變化,只是位置變了。
2.圖形繞某一點旋轉一定的度數,圖中的對應點、對應線段都旋轉相同的度數。
3.在方格紙上畫簡單圖形旋轉90后的圖形。
(1)確定旋轉圖形的關鍵點;
(2)確定旋轉中心、旋轉方向和旋轉角度;
(3)由關鍵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確定對應點;
(4)順次連接上述各對應點。
五、測評總結(約12分鐘)
1.達標練習。
(1)如圖,指針從A開始,順時針旋轉了90到( )點,逆時針旋轉了90到( )點;要從A旋轉到C,可以按( )時針方向旋轉( ),也可以按( )時針方向旋轉( )。
曹xx《圖形的旋轉運動》教學設計
(2)觀察圖形,填寫空格。
曹xx《圖形的旋轉運動》教學設計
①號圖形是繞A點按( )時針方向旋轉了( );
②號圖形是繞( )點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了( );
③號圖形是繞( )點按( )時針方向旋轉了90;
④號圖形是繞( )點按( )時針方向旋轉了( )。
2.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學習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
3.作業布置。
練習二十一第4、5題。
板書設計:
圖形旋轉(二)
圖形繞某一點旋轉一定的度數,圖中的對應點、對應線段都旋轉相同的度數。
圖形的旋轉教案設計3
設計說明
圖形的旋轉是在線段旋轉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這部分知識的學習中,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90°是本節課的難點。據此在教學中特作如下設計:
1.在觀察、發現中初步感受平面圖形的旋轉,為后面的學習作鋪墊。
通過大屏幕演示風車旋轉,讓學生發現旋轉前后三角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體會圖形旋轉的三要素,為后面的探索和學習提供感性基礎,同時也提高了學生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2.合理使用學具,發展學生幾何直觀能力。
如何在“圖形與幾何”內容的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是新課標增加的一個核心概念。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直觀圖示是他們認識數學、學習數學最重要的方式。本設計讓學生畫圖前先利用學具實際操作,再在方格紙中畫出旋轉后的圖形。讓學生通過直觀演示、操作、探索,概括出將小旗、三角形畫在方格紙上的方法,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形象與抽象、感性與理性有機地融合。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方格紙若干張三角尺長方形紙片三角形小旗
教學過程
⊙聯系生活,引出圖形的旋轉
1.談話:同學們,你們玩過風車嗎?看,老師帶來了什么?(課件出示風車)在風的吹動下,風車轉起來了。(課件演示風車旋轉)
2.提問:你發現了什么?(風車繞著一個中心點進行逆時針旋轉,風車在旋轉的過程中,每個三角形也在旋轉)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學會了畫已知線段旋轉后的線段,那么三角形、正方形等一些平面圖形旋轉后的圖形怎么畫呢?這節課我們繼續來研究圖形的旋轉。[板書課題:圖形的旋轉(二)]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將數學與生活問題有機結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
⊙觀察畫面,探究簡單圖形的旋轉方法
1.引導學生思考:觀察風車旋轉過程中的同一個三角形,你有什么發現?
(旋轉后的三角形的形狀、大小都沒有發生變化,只是位置變了;三角形的每個頂點、每條邊都繞點O逆時針旋轉了90°;對應線段的長度沒變,對應角的大小沒變,點O的'位置沒變,相對應的點到點O的距離都相等)
2.提問:根據上面的發現,你知道平面圖形旋轉后的圖形可以怎樣畫嗎?
3.學生討論,探究畫法并匯報。
(可以轉化成線段旋轉的方法來畫,先確定旋轉中心和旋轉方向,再找出原圖形的關鍵線段,用線段旋轉的方法畫出關鍵線段旋轉后的對應線段,然后根據線段旋轉后的位置關系連接其他對應線段)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風車旋轉的過程,進一步理解旋轉的含義。引導學生從圖形到線段再到點的角度來觀察、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為后面教學“在方格紙上把一個圖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90°”作準備。
⊙繪制圖形,體驗圖形旋轉的過程
1.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方格紙(課件出示教材30頁上面例題)。
(1)先想象小旗旋轉后的位置,再動手畫一畫。
(2)展示作品,交流畫法。
師:誰愿意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說一說你是怎樣畫的。
(先找到小旗旗桿旋轉后的位置,再根據旗桿旋轉后的位置找到正方形四個頂點的位置,然后連接各點)
預設
方法一用紙剪一面小旗或用學具代替小旗幫助思考,擺出繞點M順時針旋轉90°后的小旗,再畫。
方法二先畫出繞點M順時針旋轉90°后的旗桿,再畫小旗。
(3)小結畫法。
配合課件演示小旗旋轉的過程并進行講解。
方法:①先找關鍵線段按照指定方向旋轉90°后的位置。
②再根據線段旋轉后的位置關系連接其他對應線段。
2.教學教材30頁畫三角形旋轉后的圖形。
(1)讀一讀,題目中有什么要求?你準備怎么畫?
(2)試一試,在方格紙上畫出三角形ABC繞點A順時針旋轉90°后的圖形。
(3)說一說,你是怎樣畫的?整個圖形旋轉后是什么形狀?
(4)做一做,在方格紙上畫出三角形ABC繞點B逆時針旋轉90°后的圖形。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操作、展示、交流,給學生充分的探索時間與空間,使學生在操作、交流、展示、傾聽和評價中逐漸總結出將圖形在方格紙上旋轉90°的方法,從而獲得對圖形旋轉運動的深刻理解,形成相應的空間觀念,突破教學難點。
圖形的旋轉教案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圖形旋轉的概念,能找出旋轉圖形中的旋轉中心、旋轉角度和對應關系。
2、通過觀察、操作、交流、歸納等過程,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觀察能力,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經歷對生活中旋轉圖形的觀察、討論、實踐操作,使學生充分感知數學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掌握旋轉的有關概念,探索和發現旋轉后圖形的形狀和大小都沒有發生變化;會準確找出對應點、對應線段、對應角,旋轉中心、旋轉角。
三、教學難點
對圖形旋轉過程中旋轉角相等的理解,會準確找出旋轉角。
旋轉中心不在三角形頂點時旋轉角的確定。
四、教學準備: 課件?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出示學習目標
1、板書課題
同學們,本節課我們一同來學習“圖形的旋轉”。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投影)
2、出示學習目標
(1)、 通過實例觀察,認識并描述圖形的旋轉。
(2)、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知道圖形旋轉的三要素(點、方向、度數)。
(3)、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造出的美,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二、出示生活圖片
(一)圖形的旋轉,旋轉中心,旋轉角,方向
1、[演示]:演示生活中常見的轉動,觀察轉動時各點的運動情況得到圖形在轉動時,位置始終不變的那一點叫做旋轉中心。圖形轉動的.角度叫做旋轉角。
區分順時針旋轉和逆時針旋轉,以及旋轉的三要素。
2、由鐘表的旋轉,得到線段轉動的旋轉角,學生描述鐘表的旋轉,加深旋轉三要素的記憶,同時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再由線段的旋轉引申到幾何圖形的旋轉,進一步得到:旋轉前后的兩個圖形形狀和大小不變,只是位置發生變化。
(二)感受生活中的旋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圖形繞著某一個點旋轉一定角度時,能與自身重合。
你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三)、全課,鞏固方法
今天我們學習了圖形的一種運動----旋轉。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布置作業:
1、課本習題2、3
2、動手操作:請設計一個繞一點旋轉一定角度后能與自身重合的圖形。
圖形的旋轉教案設計5
教材分析
在學習本單元內容前,學生已經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接觸了在方格紙上作水平、垂直方向的平移。本單元學習的圖形變換內容是在上述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通過具體實例的展示,使學生知道一個簡單圖形在旋轉、平移的過程中,能形成一個較復雜的圖形。在教學本單元的內容時,需把握以下幾點。
1.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的特點
本單元內容的教學,應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并在操作的過程中積極地思考。如圖形的旋轉活動(教材第54頁),教材中展示的兩幅美麗的圖案是由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而得到的。教學中,可以準備四張畫著同一圖案的紙,然后逐張圍繞某一點進行旋轉,旋轉90后,貼上一張紙,再旋轉90,再貼上一張紙,直至形成一個完整的圖案。在旋轉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觀察并思考:圖案發生了哪些變化,是繞著哪一點旋轉的。
本單元的很多練習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課前可以請學生準備一些小的學具,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就有操作的機會。練習中的一些問題最好也通過學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
2.在圖形的變換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個圖形經過變換后,可以得出新的圖形,但得到同樣的新圖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讓學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紙上試一試,然后全班來說一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到學生活動中去,從中發現學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給予鼓勵與肯定,為學生互相學習與交流提供條件。
3.在欣賞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設計制作美麗的圖案
本單元的數學欣賞內容是任意一個簡單的圖形,當它圍繞一點進行旋轉,并把每次旋轉后的圖形沿輪廓畫下來,那么就會形成一個美麗的圖案。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欣賞了正方形旋轉的過程,并進行了制作。本單元把這一內容進一步擴展,可以是任意的簡單圖形。在教學中,先請學生欣賞,然后,每個學生用硬紙剪一個任意的簡單圖形,接著進行變換制作。對學生制作的圖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師就應肯定。對一些設計特別優秀的學生,也可以讓他們當場再演示一遍,以帶動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
教學目標
1. 通過實例觀察,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并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2. 通過在方格紙上的操作活動,說出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化過程。 教學重點
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繞固定點順時針旋轉90
一、活動一:創設情境 ,解決問題。
(1)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出示幻燈片):這些圖案漂亮嗎?你想知道它們是怎么設計出來的嗎?
(2) 教師演示,學生觀察。
師(演示幻燈片):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但其中有很多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獲得的。請你們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3) 小組交流、巡視反饋。
師:現在請同桌同學就剛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交流。(教師走進孩子的中間,與他們進行初步的交流)
師:哪一個小組來匯報呢?(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整理。)
①圖形B可以看著圖形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
②圖形C可以看著圖形B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
③圖形D可以看著圖形C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
(4) 觀察感悟,發現規律。
師:從圖形A旋轉到圖形B,圖形B旋轉到圖形C,圖形C旋轉到圖形D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大小不變、點O是固定的,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
(設計意圖:在觀察、交流的過程中,初步感悟一個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獲得。在旋轉的過程中,這個簡單的圖形總是圍繞一個點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轉的。)
二、活動二:動手實踐,親身體驗。
1、轉一轉、描一描。
(1) (課件出示教材P55第一題)下面這些三角形是以哪一個頂點為中心進行旋轉的。先獨立解決。可以剪一個三角形標上各點轉一轉。(獨立嘗試,動手操作)
(2) 學生操作后小組交流,老師巡視、指導。
(3) 請三個學生上臺演示,引導學生進行交流。
2、想一想、填一填。
師:(課件出示教材P55 第2題) 仔細觀察4個圖形的位置,完成填空。
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
3、數學萬花筒。
請同學們自己剪一個任意的三角形,接著一邊旋轉,一邊把旋轉后所得的圖形描繪下來,讓孩子們自己去創造,老師作適當的指導。
4、歸納總結。
(1) 通過剛才的動手操作,你有哪些體驗,把你想法與同學說一說。
(2) 班上交流,引發更多的同學進行反思。
(設計意圖:在學生初步感受圖形旋轉的一些方法與規律后,讓學生大膽地實踐,經歷動手設計的過程,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活動三:拓展練習,延伸應用。
1、P56試一試的第2題
練習時,讓學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進行操作,學生比較熟練后,再請他們按要求畫出旋轉或平移后的圖形。
2、P56試一試的第3題
練習時,請學生自己擺一擺,在擺的過程中,讓學生積累一些經驗,然后再涂顏色。
3、開放性練習。
請你在課后自己設計一個美麗的圖案,可以應用我們今天學過的方法來進行設計,相信你能成功的!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第二稿)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54-56頁。 〖教材分析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課件)。本課學習的內容是在上述基礎上的延伸,把學生的視角引入到圖形的旋轉,意在通過欣賞、探索、創作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體驗到簡單圖形變成復雜圖案的過程,理解旋轉的中心點、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圖案也不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今后繼續學習圖形變換奠定基礎。
四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在其認知過程中仍占主導地位。因此,要本著邊操作邊感悟的原則,讓學生在經歷中體會旋轉的三要素(課件),感受圖形旋轉帶來的變換美。具體的處理方式有兩種:一是,我用課件設計一個圖形旋轉的過程,并逐步展示每一步變化的過程(課件)。二是,準備四張畫著同一圖案的紙,然后逐張圍繞某一點進行旋轉,旋轉90貼上一張紙,再旋轉90再貼上一張紙,直至形成一個完整的圖案(課件)。在旋轉的過程中要提醒學生觀察并思考:圖案發生了哪些變化,是繞著哪一點旋轉的。(強調這一點稱為中心點)
1.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的特點
本單元內容的教學,應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并在操作的過程中積極地思考。如圖形的旋轉 活動(教材第54頁),教材中展示的兩幅美麗的圖案是由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而得到的。教學中,可以準備四張畫著同一圖案的紙,然后逐張圍繞某一點進行旋轉,旋轉90后,貼上一張紙,再旋轉90,再貼上一張紙,直至形成一個完整的圖案。在旋轉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觀察并思考:圖案發生了哪些變化,是繞著哪一點旋轉的。
本單元的很多練習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課前可以請學生準備一些小的學具,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就有操作的機會。練習中的一些問題最好也通過學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
2.在圖形的變換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個圖形經過變換后,可以得出新的圖形,但得到同樣的新圖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讓學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紙上試一試,然后全班來說一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到學生活動中去,從中發現學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給予鼓勵與肯定,為學生互相學習與交流提供條件。
3.在欣賞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設計制作美麗的圖案
本單元的數學欣賞內容是任意一個簡單的'圖形,當它圍繞一點進行旋轉,并把每次旋轉后的圖形沿輪廓畫下來,那么就會形成一個美麗的圖案。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欣賞了正方形旋轉的過程,并進行了制作。本單元把這一內容進一步擴展,可以是任意的簡單圖形。在教學中,先請學生欣賞,然后,每個學生用硬紙剪一個任意的簡單圖形,接著進行變換制作。對學生制作的圖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師就應肯定。對一些設計特別優秀的學生,也可以讓他們當場再演示一遍,以帶動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變換,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
3.初步學會運用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造出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1.理解圖形旋轉變換的含義。
2.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教學難點
1、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繞固定點順時針旋轉90并說出旋轉過程。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每桌一個學具袋(基本圖形、彩筆)。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出示課件):這些圖案漂亮嗎?你想知道它們是怎么設計出來的嗎?
(2) 教師演示,學生觀察。
師(演示幻燈片):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但其中有很多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獲得的。請你們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3) 小組交流、巡視反饋。
師:現在請同桌同學就剛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交流。(教師走進孩子的中間,與他們進行初步的交流)
師:哪一個小組來匯報呢?(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整理。)
①圖形B可以看著圖形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
②圖形C可以看著圖形B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
③圖形D可以看著圖形C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
(4) 觀察感悟,發現規律。
師:從圖形A旋轉到圖形B,圖形B旋轉到圖形C,圖形C旋轉到圖形D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大小不變、點O是固定的,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
(設計意圖:在觀察、交流的過程中,初步感悟一個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獲得。在旋轉的過程中,這個簡單的圖形總是圍繞一個點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轉的。平移和旋轉變換是兩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教師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圖案素材,引導學生觀察、分類,發現其中的特點。這種從大視角界入,給學生提供全面的、具有思維含量的認知空間,對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是很有必要的。)
二、活動二:動手實踐,親身體驗。
1、轉一轉、描一描。
(1) (課件出示教材P55第一題)下面這些三角形是以哪一個頂點為中心進行旋轉的。先獨立解決。可以剪一個三角形標上各點轉一轉。(獨立嘗試,動手操作)
(2) 學生操作后小組交流,老師巡視、指導。
(3) 請學生上臺演示,引導學生進行交流。
圖一,按順時針旋轉,圖二,按逆時針旋轉,圖三,先請同學們預測一下旋轉的方向,然后課件演示,問和同學想象旋轉方向是否一樣?
2、想一想、填一填。
師:(課件出示教材P55 第2題) 仔細觀察4個圖形的位置,完成填空。
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
3、數學萬花筒。
請同學們自己剪一個任意的三角形,接著一邊旋轉,一邊把旋轉后所得的圖形描繪下來,讓孩子們自己去創造,老師作適當的指導。
4、歸納總結。
(1) 通過剛才的動手操作,你有哪些體驗,把你想法與同學說一說。
(2) 班上交流,引發更多的同學進行反思。
(設計意圖:在學生初步感受圖形旋轉的一些方法與規律后,讓學生大膽地實踐,經歷動手設計的過程,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活動三:拓展練習,延伸應用。
1、P56試一試的第2題
練習時,讓學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進行操作,學生比較熟練后,再請他們按要求畫出旋轉或平移后的圖形。
2、P56試一試的第3題(機動)
練習時,請學生自己擺一擺,在擺的過程中,讓學生積累一些經驗,然后再涂顏色。
3、開放性練習。
請你在課后自己設計一個美麗的圖案,可以應用我們今天學過的方法來進行設計,相信你能成功的! 生活中,還有許多關于旋轉變換的知識有待我們去探索,就讓我們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去領略數學的無窮魅力吧!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第三稿)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54-56頁。
教材分析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課件)。本課學習的內容是在上述基礎上的延伸,把學生的視角引入到圖形的旋轉,意在通過欣賞、探索、創作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體驗到簡單圖形變成復雜圖案的過程,理解旋轉的中心點、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圖案也不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今后繼續學習圖形變換奠定基礎。
四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在其認知過程中仍占主導地位。因此,要本著邊操作邊感悟的原則,讓學生在經歷中體會旋轉的三要素(課件),感受圖形旋轉帶來的變換美。具體的處理方式有兩種:一是,我用課件設計一個圖形旋轉的過程,并逐步展示每一步變化的過程(課件)。二是,準備四張畫著同一圖案的紙,然后逐張圍繞某一點進行旋轉,旋轉90貼上一張紙,再旋轉90再貼上一張紙,直至形成一個完整的圖案(課件)。在旋轉的過程中要提醒學生觀察并思考:圖案發生了哪些變化,是繞著哪一點旋轉的。(強調這一點稱為中心點)
1.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的特點
本單元內容的教學,應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并在操作的過程中積極地思考。如圖形的旋轉活動(教材第54頁),教材中展示的兩幅美麗的圖案是由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而得到的。教學中,可以準備四張畫著同一圖案的紙,然后逐張圍繞某一點進行旋轉,旋轉90后,貼上一張紙,再旋轉90,再貼上一張紙,直至形成一個完整的圖案。在旋轉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觀察并思考:圖案發生了哪些變化,是繞著哪一點旋轉的。
本單元的很多練習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課前可以請學生準備一些小的學具,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就有操作的機會。練習中的一些問題最好也通過學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
2.在圖形的變換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個圖形經過變換后,可以得出新的圖形,但得到同樣的新圖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讓學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紙上試一試,然后全班來說一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到學生活動中去,從中發現學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給予鼓勵與肯定,為學生互相學習與交流提供條件。
3.在欣賞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設計制作美麗的圖案
本單元的數學欣賞內容是任意一個簡單的圖形,當它圍繞一點進行旋轉,并把每次旋轉后的圖形沿輪廓畫下來,那么就會形成一個美麗的圖案。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欣賞了正方形旋轉的過程,并進行了制作。本單元把這一內容進一步擴展,可以是任意的簡單圖形。在教學中,先請學生欣賞,然后,每個學生用硬紙剪一個任意的簡單圖形,接著進行變換制作。對學生制作的圖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師就應肯定。對一些設計特別優秀的學生,也可以讓他們當場再演示一遍,以帶動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變換,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
3.初步學會運用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造出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1.理解圖形旋轉變換的含義。
2.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教學難點
1、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繞固定點順時針旋轉90并說出旋轉過程。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每桌一個學具袋(基本圖形、彩筆)。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見到一些美麗的圖案,請看大屏幕-。(出示課件)
看到這些圖案你有什么想法?
(提問學生。)
師:這些圖案有什么特點嗎?
(預設生:每一個圖案都是相似的、都有相同的部分)
師:哪些部分一樣?
那我們就可以把這些圖案分成若干相同的部分。
我們以這幅圖為例,它有什么特點?
它可以分成幾部分?
(生:四部分)
師:它是怎樣由這一幅圖通過怎樣的運動變換成這幅圖形的?
能否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說一說?
(預設生:它們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再向左平移)
(2) 教師演示,學生觀察。
師:那這幅圖呢?它又是通過怎樣的運動形成這幅圖形的呢?
(課件出示圖形)
請同學們拿出學具擺一擺、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
小組活動。
(3) 小組交流、巡視反饋(活動一)
師:現在請同桌同學就剛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交流。(教師走進孩子的中間,與他們進行初步的交流)
師:哪一個小組來匯報呢?
提問學生1:你是怎么得到這個圖形的?
到前面演示操作過程。(操作感受)
師:哪個小組再來匯報?
這次我有問題:這幅圖是以哪點為中心轉動的?向哪個方向轉動?角度是多少?得到哪幅圖形?
提問學生2:(學生邊演示邊說過程)
師:還是平移嗎?
以哪點為中心,叫什么?
向哪個方向轉動?(和我們鐘表轉動方向一樣叫順時針,相反的叫逆時針)
旋轉到這個位置是多少度呢?(看邊的變化)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整理。)
①圖形B可以看著圖形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
②圖形C可以看著圖形B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
③圖形D可以看著圖形C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
(4) 觀察感悟,發現規律。
師:從圖形A旋轉到圖形B,圖形B旋轉到圖形C,圖形C旋轉到圖形D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大小不變、點O是固定的,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
(設計意圖:在觀察、交流的過程中,初步感悟一個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獲得。在旋轉的過程中,這個簡單的圖形總是圍繞一個點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轉的。平移和旋轉變換是兩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教師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圖案素材,引導學生觀察、分類,發現其中的特點。這種從大視角界入,給學生提供全面的、具有思維含量的認知空間,對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是很有必要的。)
二、活動二:動手實踐,親身體驗。
1、轉一轉、描一描。
(1) (課件出示教材P55第一題)下面這些三角形是以哪一個頂點為中心進行旋轉的。先獨立解決。可以剪一個三角形標上各點轉一轉。(獨立嘗試,動手操作)
(2) 學生操作后小組交流,老師巡視、指導。
(3) 請學生上臺演示,引導學生進行交流。
圖一,按順時針旋轉,圖二,按逆時針旋轉,圖三,先請同學們預測一下旋轉的方向,然后課件演示,問和同學想象旋轉方向是否一樣?
2、想一想、填一填。
師:(課件出示教材P55 第2題) 仔細觀察4個圖形的位置,完成填空。
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
三、活動三:拓展練習,延伸應用。
1、P56試一試的第2題
練習時,讓學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進行操作,學生比較熟練后,再請他們按要求畫出旋轉或平移后的圖形。
2、P56試一試的第3題(機動)
練習時,請學生自己擺一擺,在擺的過程中,讓學生積累一些經驗,然后再涂顏色。
四、歸納總結。
(1) 通過剛才的動手操作,你有哪些體驗,把你想法與同學說一說。
(2) 班上交流,引發更多的同學進行反思。
(設計意圖:在學生初步感受圖形旋轉的一些方法與規律后,讓學生大膽地實踐,經歷動手操作的過程,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五、數學萬花筒。
(1)課件演示
六、開放性練習。
(1)讓學生說任意點,任意度數旋轉圖形老師課件演示
(2)請你在課后自己設計一個美麗的圖案,可以應用我們今天學過的方法來進行設計,相信你能成功的!
生活中,還有許多關于旋轉變換的知識有待我們去探索,就讓我們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去領略數學的無窮魅力吧!
圖形的旋轉教案設計6
設計說明
本課時教學的是圖形的旋轉,它是繼軸對稱、平移之后的又一種圖形的基本變換,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中圖形變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鑒于本節課教學內容靈活、豐富的特點,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及學情實際,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了以下幾方面:
1.創設游戲,激趣引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伊始,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將旋轉知識融入到游戲中,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真正關注了學生的心理需要,從而順利進入對旋轉知識的探索。
2.形象演示,加深理解。
教學中,充分利用實物和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加強直觀教學,加深學生對旋轉的理解,突出旋轉的三要素,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化,知識體系得到完善。
3.動手操作,體驗成功。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創設機會讓學生做數學,學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實現由直觀向抽象的轉化。學生討論后獨立完成畫圖操作,既使學生對旋轉的認識由感性上升為理性,又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同時通過作品展示,為學生創造了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時鐘 方格紙
學生準備 方格紙 三角尺
教學過程
⊙創設游戲,引入新課
1.做游戲。
聽口令,做動作:向右轉,向左轉,向后轉,向后轉,向右看,向前看。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做了這些簡單的.動作,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知識就躲在這里面呢!你能猜出我們今天要學習什么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揭示課題:圖形的旋轉。
2.聯系生活,引導學生說一說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生匯報:風扇扇葉、陀螺、旋轉木馬、鐘表指針的轉動等)
小結:生活中像這樣的旋轉現象有很多,我們就從大家熟知的鐘表開始研究吧!
設計意圖:新課開始從游戲出發,將生活中的問題與數學學習有機地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聯系生活,探究新知
1.觀察鐘面,明確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的意義。
小組活動:觀察鐘面,引導學生說說時針、分針和秒針是怎樣旋轉的。
(時針、分針、秒針都在繞著中心點旋轉;秒針1分旋轉1周,分針1時旋轉1周,時針1時旋轉1大格)
匯報總結:時針、分針、秒針旋轉的方向就是順時針方向,相反的就是逆時針方向。
2.從實物到線段,認識旋轉的特征。
(1)課件出示教材28頁汽車進公路收費站的情境圖。
出示問題1:汽車進入公路收費站時,橫桿打開時是怎樣運動的?嘗試用手比畫橫桿旋轉的過程。
課件演示橫桿逆時針旋轉90°的過程。
出示問題2:汽車通過后,橫桿關閉時又是怎樣運動的?嘗試用手比畫橫桿旋轉的過程。
課件演示橫桿順時針旋轉90°的過程。
教師相應板書: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圖示來表示橫桿的打開和關閉。
(2)再仔細觀察并想象橫桿打開和關閉的過程,引導學生思考:
①想一想,橫桿在旋轉時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旋轉中心相同、旋轉方向不同、旋轉角度相同)
②物體旋轉前后,什么沒變?什么變了?(物體的形狀和大小沒變,位置和方向變了)
③要想把一個旋轉過程描述清楚,應該說哪些方面?
(旋轉物體、起止位置、繞哪一點、旋轉方向和旋轉角度)
(3)嘗試練習。
課件出示線段旋轉圖,提問:請同學們觀察圖中線段的運動過程,你能說說圖中的線段是怎樣旋轉的嗎?
(這條線段繞點O逆時針旋轉90°)
提問:旋轉前后,線段的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線段的位置和方向變了,線段的長短沒變)
設計意圖:首先通過觀察時鐘以及橫桿的運動過程,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觀察這些實物是怎樣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的,明確旋轉的含義。接著讓學生用語言描述橫桿的旋轉過程,為學生提供了想象和表達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觀察、比較、想象和交流,獲得對物體旋轉的基本特征的認識,進而找到準確表達物體旋轉過程的方法,完成對旋轉中心、旋轉方向、旋轉角度的建構。
3.動手操作,加深認識。
(1)課件出示教材28頁“畫一畫”。
畫出線段AB繞點B順時針旋轉90°后的線段。
畫出線段AB繞點A逆時針旋轉90°后的線段。
(2)組織學生討論畫法。
(3)獨立完成操作,同桌交流。
(4)展示作品,交流畫法。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點、線的位置變化,確定旋轉結果的正誤。
(5)小結:在畫線段的旋轉時,首先要確定旋轉中心、旋轉方向以及旋轉角度,然后借助三角尺畫圖。
圖形的旋轉教案設計7
一、游戲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幸運大轉盤:轉一轉轉盤上的指針,你想玩哪一種,看看你幸運嗎?
師:希望每個同學都能擁有健康的身體,學會智慧地思考,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轉盤上指針的運動方式,在三年級我們已經有一定了解,叫旋轉。請看大屏幕(轉桿的關和合),在小區門口看過這個轉桿嗎?轉桿的運動方式是(學生一起說)師:對了,轉桿的打開和關閉也是旋轉。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旋轉。(揭示課題:旋轉)
二、探索線段旋轉,體會旋轉三要素
1、對比研究轉桿的運動
(1)用手勢來比劃轉桿的運動
轉桿的打開、關閉是旋轉運動,今天我們就以這個為例來研究。舉起右手,用手臂來表示轉桿,一起來做做打開、關閉的運動。
(2)討論:轉桿的打開與關閉這兩次旋轉運動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你們覺的打開、關閉的運動完全一樣嗎?想想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同桌交流。
不同點:這兩次旋轉的方向不同。你們知道轉桿關閉的方向叫(順時針方向)為什么叫順時針方向呢?(顯示鐘面是時針的運動)那和鐘面上相反呢?叫逆時針方向,這里轉桿的打開是什么方向啊?伸出手一起來表示這兩個方向。
相同點:都繞著一個點在旋轉,這個點就是旋轉的中心點。都旋轉了90度。
(3)小結
剛才我們學了旋轉重要的三個特點:中心、方向、角度。其實所有的物體的旋轉都是這樣圍繞中心不是順時針就是逆時針旋轉的,都轉有一定的角度,角度有大有小(顯示旋轉的.圖片時鐘、折扇、風車)
2.鞏固練習
剛才我們認識了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90度,你們能利用這些知識解決下面的問題嗎?
a、:多重的物品可以使臺稱上的指針按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演示將一袋鹽放入盤中)取出物品指針又是怎樣旋轉的呢?
b、請看,老師這里還有一個轉盤呢!誰愿意和老師合作玩“我說你轉”的游戲:(老師提要求,學生轉動轉盤)
請把指針從A點順時針旋轉90,轉到(),再把指針從B點逆時針旋轉90,轉到()。
要想清楚地知道一個物體是怎樣旋轉的,就得把這三方面說清楚。
結合三方面說說線段AB是怎樣旋轉的
線段AB繞()點()時針旋轉()度。
[為了幫助學生構建準確的概念,本環節從直觀感知,動手演示,深化理解三個層次展開教學,并用動作的形象性來彌補語言描述的不足。學生在找一找、說一說、轉一轉中,深刻理解了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90度。
三、探索圖形旋轉90度,培養空間觀念
剛才我們是把指針、轉桿旋轉90。你們知道嗎?圖形也可以旋轉,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如何把一個圖形旋轉90度。(把板書補充完整:圖形的)課件出示例2:
(1)問:誰知道“繞A點旋轉”是什么意思?怎么轉呢?(兩種方向)
(2)先來順時針的方向轉,轉到90度一塊喊停。你們怎么看出是饒著A點旋轉了90度的。(旋轉前的AC到旋轉后的AC是90度,有誰是從不同的邊看出的嗎?AB到AB。還能從別的邊看出嗎?其實BC邊也是旋轉了90度,只不過用BC來判斷不直觀,有點困難。所以聰明的你們都喜歡找AB、AC,AB、AC都是與中心相連的兩條邊。既好找又直觀。
(3)在來看逆時針旋轉90度,老師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戰嗎?請你們先在頭腦里想象出旋轉后的形狀。用手勢來表示。請學生來比一比。如果讓你畫出來你會畫嗎?試一試,說說你是怎么畫的。交流有什么方法可以畫的又對有快嗎?確定一條邊旋轉90度,連到哪里有點困難,看來要找兩條邊然后連起來。這兩條邊是隨便的兩條邊嗎?都聯著A點。畫一畫,驗證轉一下。
(5)鞏固練習(“想想做做”2)
剛才大家通過動手、動腦,把三角形旋轉了90,并畫出旋轉后的圖形,現在你們想試試其他圖形嗎?
a、(課件出示題目)讀題明確要求,請拿出課前準備的長方形紙片和三角形小旗,按要求在方格紙上旋轉并畫出旋轉后的圖形。
b、誰愿意上來給大家介紹你的做法?(展示、交流、評價)
c、(課件演示,圖形旋轉后畫線,并標上弧線。)師:為了表示旋轉的方向,還要在圖形相對應的某一組對邊之間畫出弧線,標上箭頭。(請學生在自己的圖中標上旋轉方向)
[將圖形在方格紙上旋轉90是本節課的難點,所以在教學中不能急于求成,要給學生充分的探索時間與空間,從借助實物旋轉到引導學生學會徒手旋轉,設計了很多小環節,層層遞進,使教學落到實處。既有獨立操作又有合作探索,使學生在交流、展示、傾聽和評價中逐漸探索出將圖形在方格紙上旋轉90的方法。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
四、思維拓展(“想想做做”)
圖形的旋轉非常有趣,其中也有許多奧秘,請看下面三組圖形。
1、讀題,明確題意
2、先獨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告訴同桌。
3、小組交流。(重點說幾號圖形繞哪個點按什么方向旋轉多少度)
4、學生匯報:課件演示。
圖形的旋轉教案設計8
一、學生起點分析
通過第一節的學習,學生已對平移的基本性質有了的認識,能否利用平移的基本性質來學習有關畫圖的操作技能,能否探索圖形之間的平移關系成了本節課學習的重要任務。
二、教學任務分析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實例,讓學生經歷對圖形進行觀察、分析、欣賞和動手操作、畫圖等過程,掌握有關畫圖的操作技能,發展初步的審美能力,增強對圖形欣賞的意識。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簡單平面圖形平移后的圖形的作法.
2.確定一個圖形平移的位置的條件.
能力訓練:
1.對具有平移特征的圖形進行觀察、分析、畫圖和動手操作等過程,掌握畫圖技能.
2.能夠按要求作出簡單平面圖形平移后的圖形.
情感與價值觀:
1.通過畫圖,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對具有平移特征的圖形進行觀察、分析、畫圖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審美觀念.
教學重點:簡單平面圖形平移后的圖形的作法.
教學難點:簡單平面圖形平移后的圖形的作法.
三、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環節 復習回顧平移的基本性質,引入課題
如圖,將線段AB平移,得到線段AB,則圖中的線段有怎樣的位置關系?有哪些相等的線段?
通過對上節課內容的回顧,幫助學生復習平移的基本性質:經過平移,對應點所連的線段平行且相等,對應線段平行且相等。(AA∥BB且AA=BB, A B∥AB且AB =AB)
如果給出了線段AB,也給出了平移方向和平移距離,你能作出選段AB經平移后的對應選段AB嗎?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簡單的平移作圖.
第二環節 觀察操作、探索歸納平移的作法
⑴已知線段AB和平移距離及方向,求作AB的對應線段AB。
讓學生觀察、動手畫圖。
得出已知平移距離和方向的作圖:過A作平移方向的平行線,在平行線上沿平移方向上截取線段,使其長度等于平移距離,即得點A的對稱點A。點B的對應點B的做法同上。
(2)已知線段AB和平移后點A的對應點A ,求作AB的對應線段AB[來源:中.考.資.源.網]
和上面的(1)相比,這里的新問題,不知道平移距離和平移方向,而只知道某點的對應點,該怎么辦?鼓勵學生思考、交流、動手畫圖。
連接A,A,得到線段AA,則AA的長度就是平移距離,有A到A的方向就是平移方向。于是問題轉化為前面已經解決的問題了。
在這兩個問題的畫圖中,若有學生有不同的畫法,應鼓勵學生交流、討論。這時,可以思考:“畫出選段AB的方法只有(1)中的方法嗎?還有沒有其他的畫法”。若學生在處理簡單的線段問題時,畫法比較單一,這個討論可以放在(3)之后。
(3)將(2)中的圖形略微復雜化一些。已知平面圖形以及該圖形上的某一點經平移后的對應點,求作平移后的平面圖形。
例題1 經過平移,△ABC的頂點A移到了點D,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留給學生完成。在學生完成平移的作圖后,根據前面的若干個作圖問題,增加“議一議”內容。
①還有什么其他方法,作出△DEF嗎?
②確定一個圖形平移后的位置,除需知道原來圖形的位置外,還需要什么條件?
對于①,教師要幫助學生整理平移作圖的常用方法以及這些作法所依據的原理。
方法一:過點B、點C,分別作線段BE,CF,使得它們與線段AD平行且相等,連接DE,DF,EF,△DEF就是△ABC平移后的圖形。
方法二:過點D分別作出與AB,AC平行且相等的線段DE,DF,連接EF,△DEF就是△ABC平移后的圖形。
方法三:因為平移后的圖形與原圖形是全等,所以過點B作線段BE,使得它與線段AD平行且相等,得到另一個對應點E(或者過點D作與AB平行且相等的線段DE,得到另一個對應點E)后,按原方向作△ABC的全等△DEF。
對于②,確定一個圖形平移后的位置的全部條件為:
(1)圖形原來的位置 (2)平移方向 (3)平移距離.
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只有這三個條件都具備,我們才能準確地找到一個圖形平移后的位置,進而作出它平移后的圖形.
第三環節 課堂練習
1.如圖,將字母A按箭頭所指的方向平移3cm,作出平移后的圖形。
解:在字母A上,找出關鍵的5個點(如圖),分別過這5個點按箭頭方向作5條長3cm的線段,將所作線段的另5個端點按原來的方式連接,即可得到字母A平移后的圖形。
2.
將圖中的字母N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3cm,作出平移后的圖形。
3.圖中的窗欞輪廓是由一個半圓和一個矩形組成,試作出這個圖案向左平移10格后的圖案。
解:分別確定矩形的四個頂點和半圓的圓心,向左平移10格后的位置,畫半圓(以“圓心”平移后的位置為圓心,以6格的邊長為直徑),連線即可。
第四環節 課時小結
本節課我們通過作平面圖形平移的圖形,進一步理解了平移的'性質,并且還知道要確定一個圖形平移后的位置,需要有:①此圖形原來的位置.②平移方向.③平移距離等三個條件.
在作圖時,要注意語言的表達
第五環節 課后作業
1.必做習題:習題3.2 2,3,4
2.選做習題
(1)如圖,正方形ABCD邊長為4,沿對角線所在直線l將該正方形向右平移到EFGH的位置,已知△ODH的面積為92,求平移的距離.
(2)如圖,在△ABC中,D,E是BC上的點,且BD=CE,求證:AB+ACAD+AE.
四、教學設計反思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通過對上節課學習的平移的基本性質的復習,為新知的探索作好鋪墊,進而引出新課課題簡單的平移作圖。在例題的選擇和設計上,循序漸進,前一題往往是后一題的基礎,后一題通過化歸都可轉化為前一題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努力滲透數學中重要的思想方法化歸。
在練習的設計上,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循序漸進地讓學生逐步熟練應用平移的特征、平移作圖的方法,從而體現數學的價值;同時,設計了不同難度的習題,提供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圖形的旋轉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圖形的旋轉》教案設計范文08-26
圖形的旋轉教案設計8篇01-29
圖形的旋轉教案設計(8篇)01-29
圖形的旋轉教案設計通用8篇01-29
《圖形的旋轉》教案03-29
教案《圖形的旋轉》12-17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04-03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04-03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