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高中美術教案

時間:2024-07-02 11:40:59 美術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高中美術教案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美術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熱門)高中美術教案15篇

高中美術教案1

  第一課學些美術鑒賞知識

  一、教材分析:《學些美術鑒賞知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鑒賞》的第一課。作為普通高中階段美術科目的學習模塊之一,美術鑒賞課程要重在幫助學生學會欣賞、鑒別與評價中外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其藝術鑒賞力,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熱愛中華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場。

  (1)通過教學,幫助學生了解美術的范圍、性質,美術各門類的特點和中外美術發展的大體脈絡。

  (2)幫助學生掌握美術鑒賞的基本方法,通過對具體作品的典型分析,以點帶面,觸類旁通,盡量做到每課教學能使學生了解相關的美術觀點、美術規律。重在理解、貫通,養成獨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記住個別結論。

  (3)學生利用當地文化資源、美術現象,結合從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進行調查研究,收集資料(包括作著錄、繪示意圖、做統計、調查報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

  第一課主要是讓學生概略地了解美術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門類,懂得進行美術鑒賞應具備哪些知識,從而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愛好,受到審美教育。

  二、學生分析:大部分同學初中根本沒上過美術課,對美術課早已麻木,失去興趣。不了解其對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個人素質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經典繪畫直觀的形象和蘊涵的豐富哲理會影響人的一生。

  三、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美術范疇,建立“大美術”觀念。

  能力目標:使學生了解美術鑒賞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應用該方法進行鑒賞練習。情感目標:通過美術作品的欣賞,使學生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培養學習美術的興趣。

  四、教學重點:培養學習興趣,掌握鑒賞方法

  五、教學難點:應用該方法進行練習。

  六、教學方法:激趣法、多媒體教學法、講解法、討論法

  七、教學過程:(課件展示)

  1、導入

  生活中,美術無處不在,影響中方方面面。請欣賞廣告片《K-BOXING》和《夜宴》預告片提問:片中出現了幾幅藝術品,有什么作用?

  2、新授

  美術的范疇

  板書繪畫工藝

  美術雕塑書法

  建筑篆刻

  各種類型課件出示一作品,請學生辨析。

  3、了解美術史、美術理論的基本知識。

  小組討論:

  學生簡單表述,結合圖例

  美術鑒賞的方法

  對不同作品進行比較研究(板書)

  4、學生自學過程,進行簡單練習。

  選擇一插圖作品進行鑒賞,強調個性。(教學難點,對學生任何淺顯觀點教師都應以鼓勵為主)

  小結

  美術鑒賞的過程是能提高個人審美能力,在鑒賞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質,為了更好鑒賞必須掌握美術史、美術理論的基本知識,它的方法一般為對不同作品進行比較研究。

  5、布置作業

  書后練習

  《高中美術鑒賞》反思1

  在現實美術鑒賞教學中,我們發現許多現象,這其中一部分學生對老師所講內容非常了解,甚至有比老師還熟悉的感覺;也有一些學生就不行了,老師講得非常辛苦,可學生卻似乎沒什么反應,這其中重要原因是因為我們老師對自己授課的學生還不夠了解。我們的教學對象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組合體,他們在美術方面的知識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教學對象的復雜性決定了分類教學的必要性,教學對象的復雜性體現在各不同學校的情況不同上,而美術鑒賞課教學只有適應不同層級不同類別的教學對象,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同地域的人,不同中小學校畢業的學生,其美術的基礎往往表現出驚人的差異,所以,不同地區,面對著不同學校的畢業生,采用分類教學,將極大地增進授課的針對性。

  我們老師首先要從教學目標的制定上下功夫,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生學習結果,老師要利用目標指導教學過程中各種技術的選擇與應用,指導教學結果的測量與評價,指引學生學習。分類分層次教學應結合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大綱的要求與學生差異,不同的地區設定不同的目標。

  老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分類教學能否使因材施教成為可能,能否切實提高>美術教學課堂教學質量,關鍵在于是否有一支數量充足、業務精通、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為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要抓好師資>培訓工作,穩定和擴大美術專業教師隊伍,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現有學生資源,如請優秀的學生帶動較差的學生;另外,集體備課的普及,也將大大緩解師資緊張這一矛盾。新的教學模式的實施,對教師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教師面對同一班級教學對象的壓力大大緩解了,但不同區域層次、不同班級的學生出現也要求老師改變過去那種同教學目的、同一重點難點、同一評判標準的教學模式,教師應在因材施教上狠下功夫,導學要做到精講、對路、有啟發、盡量把“教”的活動變為學生“學”的活動。

  教科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高中美術教材是根據不同線索編寫的,它不可能體現地方特色,它只是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卻不具有較好的適用性,只有經過我們教師的結合自己所處學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再加工,才能保證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能做到這些,因材施教就是一句空話。因此,美術教師要不官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作大量具體而細致的調查研究工作,要調查當地學生美術課是否正常授課等現狀,建立各中小學的美術教學實際情況調查檔案,編寫出符合地方特色的美術鑒賞校本教材,這才是美術鑒賞課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

  總之,分教學,分層達標的美術鑒賞教學新模式,從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上,從教學目標層次定位上,全面貫徹了因材施教的原則。使美術鑒賞教學實現了教與學、個性

  秘共性、階段性與發展性的統一,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思想,體現了“教是為學服務的”教學宗旨。

  《高中美術鑒賞》反思2

  高中美術欣賞教學為發展學生整體素質服務:以學生發展為本,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終身受益。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創新教育隨之步入課堂。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轉變傳統思想觀念,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以及教學資源來適應新的課程改革標準。新的'課程標準和以往的教學有了非常大的變化,這不僅表現在課本內容的編排上,更多的體現在教學的形式將打破舊的傳統模式,創新教學將粉墨登場。

  高中美術鑒賞課是讓學生在面對古今中外優秀的美術作品時,在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參與下,通過對美術作品的分析和評價,理解藝術家的創作初衷和體悟美術作品中內在的精神涵義。因為優秀的美術作品是時代精神的文化結晶,對美術作品的鑒賞關系到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所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真正起到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美術鑒賞意義深遠。美術鑒賞是用運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美術鑒賞模塊教學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美術語言和鑒賞方法,了解美術學科各科的各個門類,通過鑒賞中外優秀美術作品,逐步提高審美能力,形成熱愛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態度。作為面向全體學生,以>素質教育為宗旨的普通高中美術課程,審美能力的培養和人文修養的提高是其問題所在,因此,美術鑒賞的模塊教學是高中美術整套教材的基礎和重心。

高中美術教案2

  一、教情分析

  1、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了解室內裝飾品的設計種類;初步學習室內裝飾品的制作

  方法。

  ②過程與方法:自主、探究、民主、合作、交流。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的藝術品味,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從

  而產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

  2、重難點:

  ①重點: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進行設計與制作。

  ②難點:構思設計藝術造型。

  3、教材特點及地位:

  本單元是“設計·應用”單元。“設計·應用”領域是指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圍繞一定的目的和用途進行設計與制作,傳遞、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環境,培養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習領域。

  本節課學生通過對室內裝飾圖片的欣賞,感受室內裝飾品對于室內裝修的重要性,并產生對室內裝飾品的喜愛之情和設計沖動;制作過程嘗試用各種不同材料、方式、方法;通過學生親手制作的室內裝飾品,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用自己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4、教學準備:

  ①教師:教材,教學課件,樂曲,自制海綿紙教具,實物投影儀等。②學生:教材,查找和搜集相關圖片資料,相關裝飾品制作用材料、鉛筆、繪圖紙等。

  5、作業要求:

  選擇一種熟悉的材料制作一件小裝飾品。要求造型美觀,做工精細。

  二、學情分析

  從總體來看,八年級學生能認真邊動手邊思考,而且思維活躍,動手能力

  強。學生樂于接受新鮮事物,求知欲較強,一經點撥便能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情感也易被激發。在創作方面,學生能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活動或人物運用具

  體、生動的素材表現出來,而且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但班中學生的學習基

  礎和學習個性方面存在很大差異。一部分學生常是課堂的“守望者”,缺乏課堂

  學習的積極參與,隨意性較大。而且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專注學習的能

  力不高。因此,在課堂上積極提倡和推行各種形式的合作型學習的教學理念,相信

  能在發揚個性,分享思想和經驗的基礎上,面向全體,關注更多學生知識的接

  受力和情感的感悟力,培養學習的主動性和責任感,最終促進學生良好學習方

  式的養成,達到一個滿意的效果。

  三、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具,安定課堂。

  (二)導入新課

  用平時學生順手就扔的各種飲料瓶子吸引他們注意力,導入新課。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同學們都有愛美之心,每天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審美觀點,有人戴著發卡,有人喜歡紅色;有人喜歡穿職業裝,有人喜歡穿運動服等等。對于我們家中的室內裝飾也都各有千秋。同學們,你家的居室一定很漂亮吧?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多地追求著高質量的精神生活,工藝美術品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就越發重要,尤其是室內裝飾品,因為它們的存在,才使我們的精神生活變的更加舒適、優美、愉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室內裝飾品的設計與制作。

  板書:室內裝飾品的設計與制作

  (三)發展階段

  欣賞帶有室內裝飾的室內設計圖片資料。

  【設計意圖】通過讓同學們欣賞課本中的裝飾品圖片,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開拓了學生的于生活。

  1、這些裝飾品是怎么做出來的呢?請同學們打開書自學一分鐘。

  活動一:你發現什么?它們叫什么名?欣賞課本中提供的圖例,說出他們 的名字。

  活動二:它們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提供紙材、織物、纖維線材、秸草、黏土、金屬等等多種材料,讓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感受民間藝人心靈手巧及作品的藝術特色。

  活動三:它們“想說”什么?討論這些室內裝飾品的產地、寓意及有關的故事。

  活動四:學習民間藝人,可利用身邊地廢舊材料制作室內小裝飾品。

  2、說明:室內裝飾品的種類是多樣的,有繪畫、’雕塑、工藝制作等。運用多種材料(如:紙材、織物、纖維線材、秸草、黏土、金屬等)采用不同的技術制作而成。它們充分利用材料的特點,形成不同的形式和風格,不僅美觀,而且還能給你的家庭生活增添一些情趣。

  (四)新授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的欣賞,形象的展示了室內裝飾品設計要素(造型、色彩、材料)。l、布藝

  布藝,也就是布上的藝術,它是用小塊的不同顏色布料拼接的手法制成各種圖案的。拼布藝術最初是窮人將零碎小布縫制成棉被等各類生活用品。當人們生活富裕后,也喜歡將小布塊縫制成被子、坐墊、手機袋、掛毯等日用品和工藝品。對于每一件布藝的作者來說,每一件作品都有唯一性,是千金難求的。

  2、紙藝 紙藝品是一種新型環保的工藝品。紙的種類很多,紙質裝飾品具有制作速度快、用材簡便、立體感強、成本低、的特點。除了紙材料價廉易得之外,紙本身的可塑性也相當高,是極佳的美術創作素材。

  3、廢舊物品、一次性物品的手工制作。

  利用家中的廢品就地取材、變廢為寶自制裝飾品。易拉罐制作的優點是原料易取、工藝簡單、美觀大方、不生蟲、不脫落、不褪色、經久耐用。

  思維,原來裝飾品還可以這么做,讓學生很自然就明白了藝術源

  4、利用毛線、石頭、十字繡、中國結、橡皮泥制作的手工藝品。

  橡皮泥立體感強、自然生動、藝術效果好、中國結特點:每一個結從頭到尾都是用一根絲線編結而成,每一個基本結又根據其形、意命名。如“吉慶有余”、“福壽雙全”、“雙喜臨門”、“吉祥如意”、“一路風順”出等組配,都表示熱烈濃郁的美好祝福。都給人都是一種團圓、親密、溫馨的美感。

  十字繡是一種起源于歐洲的手藝,具有悠久的歷史,由于它是一項易學易懂的手工藝愛好,因此流行非常廣泛,受到不同年齡的人們的喜愛。近年來,十字繡來到了中國。在中國這個傳統的刺繡大國,更加深受人們的喜愛。

  5、裝飾繪畫、水晶串珠、絲網花的制作。

  水晶串珠晶瑩剔透、閃閃發光、不老化、不易破碎、具有較好的保存價值、而且工藝簡單、易于操作。串珠,顧名思義,即用水晶、木、瑪瑙、玻璃、琥珀等質地的珠子,巧思妙想,DIY出屬于自己的心愛飾品,近年來逐漸發展成為手工制作飾品的一大門類。

  絲襪花最早起源于日本,由于制作絲襪花的基本材料是普通的絲襪,也被稱為“絲網花”。絲襪花在日本最初是人們將破損的棄之可惜又留之無用的絲襪,經巧妙構思創作出來的`。絲襪花色彩艷麗,造型豐富。隨著絲襪花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和接受正在成為一種新的裝點家居美化生活的理想花卉。

  (五)欣賞教師作品,示范制作過程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到圖片所沒有的“真實”感,學生很容易在心理上接受這種藝術形式,激發創作靈感。

  接著教師出示了自己的作品讓學生欣賞,并且讓學生猜測它的材料,就在學生猜完后,教師再把它拿到學生面前,讓他們自己近距離看它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學生表現得很驚訝,他們沒想到這些廢舊的東西也可以利用起來,并能做出漂亮的藝術品,而且這些材料就在學生的身邊,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樣就增強了他們設計和制作的信心,同時也符合了教材“物以致用?‘變廢為寶”的設計思想。

  1、總體說明。運用海綿紙制作的平面裝飾品。充分利用海綿紙的特性,把各種形象經過剪、粘貼、組合。把各種形象的各部分分別剪成平面的部件,再用雙面膠粘合,組成平面的裝飾作品。

  2、制作過程說明。

  (草稿——畫在海綿紙上——剪下來——雙面膠粘貼)

  (六)實例演示講解

  【設計意圖】提高欣賞水平開拓眼界,打開創作思路。

  1、廢光盤和紙

  廢光盤的金屬質感和它本身具有的規則圓形,和紅絨紙形成的對稱圖案,是材料本身的特點。除了做成平面的,可不可以做成立體的,需要什么材料和它搭配?

  2、礦泉水瓶和紙 礦泉水瓶是透明的塑料,底子上有規則的幾何形可以利用,并且可以稍微變形,一般的剪刀可以把它的瓶體剪成任何形狀。紙是最容易找到的材料,可有很多種造型方法。同學們在看了演示后,是不是對易拉罐、塑料瓶產生了想法?另外,在這個制作中,有沒有可以替代紙的材料?

  3、線和紙

  用編織毛衣剩下的線,一張結實的紙,也可是紙箱子上裁下的一塊紙板。找到你喜歡的圖形,試著用線把它繞出來,變形了沒關系,只要它有你的風格。注意粘線的時候,要細心,保持畫面整潔。

  (七)設計制作步驟

  l、構思:根據準備材料的形狀、色彩、肌理等產生聯想。

  2、設計:可在紙上畫出設計草圖。

  3、制作:用簡便的手法巧妙用材,合理組合。制作時要細心、耐心,注意安全。

  (八)作業要求

  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每個組拿出一個方案來。由于每個人的想法不同,可能會造成一些意見上的不一致。所以研討作品的過程不僅僅是商量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取長補短,體現集體的智慧,最后再拿出一個方案來,并派代表口頭表述。選擇一種熟悉的材料制作一件小裝飾品。要求造型美觀,做工精細。最后不要忘了給作品起一個名字。

  希望同學們大膽構思,充分發揮你們的想象能力和表現能力。

  (九)學生設計制作,教師巡視輔導

  輔導時,注意要進一步啟發學生構思,指導和幫助學生解決制作中的困難。在美術課中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占用的時間也是最長的,真正的重點就在這里。學生的創作是否成功,就看老師的輔導到不到位。因此,教師輔導學生創作時,目標性很強,針對本節課的教學要點,有針對性的指導,鼓勵優生,注意關注學困生,注意及時捕捉來自于學生信息,及時輔導。因為有些制作技巧和方法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所以在學生作業時很多時候老師可以下去為他個別示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日積月累,次次遷移的方法中,不斷提高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水平,提高繪畫水平,實現美術活動的教育目標這樣才能使他們得到真正的鼓舞,從而增強自我表現的信心和主動制作的積極性。

  (十)展示作業及講評

  師生互評自評,一同分享裝飾的樂趣。展示作品、學生談看法、提問題、解決辦法,教師板書,做作業出現的問題怎么辦。做得好的學生上臺介紹方法,引導生發現方法,教師補充。課堂總結

  從構思方面總結學生立體思維和形體概括能力。從制作方面總結學生的認真態度和手工制作的效果。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嘗試用紙材設計制作了一件小裝飾品,完成的不錯。自己雙手做出來的東西,絕對是怎么看就怎么的好看。拿成品來擺設,在美化你的環境同時又能美化你的心情。又或許拿來送給別人,這樣的禮物一定也很特別。課下你們可以嘗試用其他各種材料(或用廢舊材料),發現和利用它們美的因素,設計制作室內裝飾品。相信大家一定能用自己的雙手創建優良的生活環境,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高中美術教案3

  教學目標:

  1.調查了解本地區的文物資源,培養學生熱愛我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2.通過欣賞、繪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3.繪制宣傳小報,了解保護文物的意義,增強學生的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1.調查了解本地區的文物資源,培養學生熱愛我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2.通過欣賞、繪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教學難點:

  通過欣賞、繪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課前準備:

  1. 老師準備:

  (1) 收集當地的文物圖片和文字資料。

  (2) 就事先了解當地博物館或文物保護單位,以便組織學生參觀。

  2. 學生準備:

  鉛筆、彩色水筆、顏料、彩色紙等各種繪畫工具材料或陶土等手工制作工具與材料。

  教學過程:

  1.引導階段

  (1) 引導學生欣賞收集當地的文物圖片和文字資料。

  (2) 分小組討論交流,感受文物的美感。

  (3) 教師講解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過程和成就,讓學生了解祖先創造的優秀文化。

  2.發展階段

  (1) 教師講解一些資料展示卡、宣傳小報和實物仿制的方法,為學生更好地作業創造必要的條件。

  (2) 作業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互相評價、欣賞。

  3.收拾與整理

  督促學生收拾工具各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環境的衛生和整潔。

  4.課后拓展

  讓學生回家多搜集一些歷史文物資料,盡力尋找生活所在地的歷史文物,增進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加強保護文物的責任意識。

  課后反思:

  在本節課中,學生們運用手抄報的形式來倡導保護文物的精神,用彩筆繪畫的形式不僅抒發了學生們的愛國熱情,又提高了學生們的文化素養。

高中美術教案4

  一、導入

  先讓擺上石膏正方體,讓學生先觀察,使學生進入一個畫素描的氛圍,欣賞兩分鐘。提問: 同學們欣賞完石膏正方體后,有什么感受?特點有哪些?

  二、欣賞分析石膏正方體的構造和造型

  讓學生自由討論后回答石膏正方體的特點有哪些?學生回答后總結

  三、解構藝術造型石膏正方體的特點及透視關系

  所謂的解構藝術造型,就是分析原有的形狀和形體,然后用鉛筆在繪圖紙上構成新的形狀和形體。進行解構藝術造型訓練,可以啟發智慧,激發人的潛能,使藝術的思維更加活躍,使受訓練的學生思想解放和更加敏捷,會對日常生活中的藝術形式有更多的發現和創意。

  透視現象是我們學習素描必須搞明白的內容,基本上可分為:平行透視、成角透視、投影透視、倒影透視(這里利用板書、畫透視圖來說明基本原理,更詳細的內容應在透視學理論課上解決)。

  平行透視 成角透視

  四、素描中的光影、黑、白、灰色調規律及畫面中的表現

  沒有光,事物無法呈現視覺形象,有光就有影,光和影構成的明暗關系成為色調深淺變化的依據,光影素描本源于西方的寫實繪畫,她把物象各個轉折面以不同角度接受光源,形成了深淺不同的色階,分為:亮色調——直接受光部分;灰色調——側面受光部分,較弱的亮部。明暗交界線——受光與背光的交界地帶。反光——物體的背光部分接受鄰近物體的反射形成。投影——物體遮擋光線的.部分。統稱為“五調”。中國傳統繪畫理論中也有“石分三面”之說,陰、陽、背向,歸納出物象空間立體的表現規律。寫實繪畫的寫實性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絕對的照相機式的無個性寫實是不存在的,無論多麼忠實的寫實愿望,最終都只是一種繪畫效果的轉換,而轉換方式的依據既是觀擦方法,不同的藝術觀念和審美態度,指引著不同的觀察方法和觀察角度,而不同的觀察方法和角度又引導著視知覺在對物象中選擇不同的表現方式和效果。使繪畫變得豐富多彩,如以線帶調子式、體面式、結構式、光影式等。

  五、示范解構藝術造型石膏正方體的作品

  1.教師示范

  2.課堂練習

  每位學生發一張繪圖紙和畫板,學生利用鉛筆進行造型練習。

  六、作業要求:

  1.注意構圖的均衡、大小、輕重感,點線面有機的結合。

  2.課堂上學生練習時,老師巡回指導,及時表揚有創意的學生,馬上展示給全體同學看,會對學生有很好的鼓勵作用。

高中美術教案5

  一、教學內容分析:

  版本:湘美版普通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模塊:《美術鑒賞》第二單元第4課《人間生活》(中國部分)

  教材內容:

  結合上節美術課《心靈的慰藉》的教學使得學生懂得了佛教藝術在中國真正的盛行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這階段盛行的原因是因為戰亂—“五胡亂華”。人在面臨巨大的災難面前非常容易信仰宗教,因為佛教所提出的“無常”觀念去領悟人生中“苦”的真諦。

  追根溯源,本課《人間生活》中大量美術作品對現實生活描繪自然是大時代大環境中的人們生活的安定所導致。生活中的“樂”的場景描繪相較于佛教教義對“苦”的領悟在現今高中生的生活經驗中更為容易讓他們理解和把握。

  本課教學內容通過地下藝術的畫像磚、畫像石亦或是陶俑對生活場景的描繪,讓學生體會到漢朝墓葬藝術中人們希望把生活中的“樂”繼續帶入到另一個世界;作為對現實生活的真實記錄的描繪,在繪畫文本上將生活的“樂”作了進一步的發揮,典型為侍女畫題材的盛行,代表作《虢國夫人游春圖》、《搗練圖》、《簪花仕女圖》等;五代顧閎中描繪韓熙載夜半歌舞狂歡之景的《韓熙載夜宴圖》;另有風俗畫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圖》等。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高二學生基于前幾節課對美術作品政治、宗教功能性的了解,從美術作品文化宣化功能的強調到這堂課進入“人間生活”這一主題,單就繪畫內容而言,因其接近生活常態學生能夠更有體會性;但是對于繪畫的形式感而言,本節課中所涉及的多幅敘事性的繪畫文本,多采用長卷形式。學生對于中國所獨有的長卷繪畫形式的陌生;對于古代文人與學生現今閱讀習慣的不同;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從長卷形式的陌生感著手去看世俗的繪畫內容,去品古代世俗生活的意趣,去悟長卷的形式構圖同繪畫內容的散點透視設置的統一。試圖一改學生用慣用的西方的焦點透視去地辨認繪畫人物的敘事性。我認為后者情況---學生習慣性“看圖說話”的方式去“鑒賞”美術作品具有極大的普遍性。這樣的習慣使得學生在鑒賞形式感很強的繪畫作品時帶有極大的困惑乃至存在“失語”的現象。

  三、教學準備:PPT課件;尺幅相仿的白紙長卷等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仕女畫及風俗畫的代表作及代表畫家;培養學生對美術作品形式和內容的鑒賞能力和評價能力。

  過程與方法:運用觀察、模擬、交流諸多方法,體會并理解美術作品是如何形式與內容結合創作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世俗內容的繪畫作品文化感的認同及理解;在積極參與的心態中去體驗和深刻地理解美術相關知識點;培養學生對中國古代美術作品的喜愛;培養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困難。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世俗題材長卷構圖形式

  難點:繪畫作品形式和內容的統一

  六、教學時間:1課時

  七、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展示《五百強盜成佛》圖片及東漢《笑俑》圖片

  讓學生以一個字概括他們的表情分別是什么?(哭和笑)

  這兩種表情說明了什么樣的心理呢?一個字概括(苦和樂)

  教師總結:我們在佛教藝術中去體味苦的真諦,在世俗題材中去回味樂的滋味,同學們有苦有樂才是人間真實的生活。你們每天快樂嗎?你們想不想知道東漢的人為什么笑的這么樂嗎?我們來根據畫面內容來找一下有哪些原因。

  板書:樂

  學習新課:PPT《弋射、收獲畫像磚拓本》

  請同學找尋一下東漢時期人們吃什么?(看圖故有思維:天上飛的、水里游的、地上種的)

  板書:吃

  教師問:米不僅可以吃PPT《庖廚》還能用來干什么呢?

  板書:喝

  PPT《釀酒場景》

  教師問:除了吃喝之外,還有什么能讓東漢的人這么快樂嗎?

  板書:玩

  PPT《盤鼓、疊案、跳丸》

  PPT《畫像磚和拓本》

  教師總結:我們看到的這些畫叫做“拓本”,我們比較一下原來的畫像磚和拓本,就像圖章一樣,同一個圖章,可以在紙上印出好幾個一樣的圖案。這就是現代人所說的“版畫”的來源。

  除了這些以刀為工具創作的畫像磚展示世俗內容外,在畫家的畫筆下有沒有展現世俗內容的作品呢?我們來看看

  PPT《虢國夫人游春圖》張萱—游玩

  PPT《搗練圖》張萱—工作

  PPT《清明上河圖》張擇端—節慶

  一開始分別展示,第二部一塊展示(全景展示)

  教師問:你們看得清楚嗎?

  故意的,你們發覺這三張畫都有一個什么特征—很長。

  這么長的畫,你們覺得古人平常會怎么收藏呢?

  板書:“長”-“卷”

  教師總結:長卷是中國畫獨有的構圖形式,也是古代達官文人拿在手中把“玩”的繪畫形制。

  這是一卷尺幅等同于一般長卷的卷紙,你們誰有興趣把它拿在手上去品讀它呢,去體驗一把古人的如何去把玩手卷的心情。

  兩種狀況,從左到右,教師引導--古人閱讀習慣。從右到左,以《韓熙載夜宴圖》為例講述先看到的應該是哪一片斷?

  再次學生回答:什么東西點出了夜宴的主題。

  教師總結:形式與內容的統一,點明主題。(以屏風為間隔的分割作用,屏風及床的隱私性象征)

  我們今天就以《搗練圖》為例看看長卷的構圖中畫家是如何安排人物來突出宮中貴婦工作場景的。

  板書:畫一展開長卷

  左手打開它,我們先看到的是什么?(以古人閱讀習慣來書寫板書)

  板書“張萱-宋徽宗-金章宗”—偶像問題—讓學生打開書本,閱讀《搗練圖》下方的句子,設問:“今天在美國波斯頓博物館的這張《搗練圖》是宋畫還是唐畫?”

  我們看得出這是唐畫還是宋畫嗎?看不出,那就先看畫面內容是什么,是宮中貴婦搗練的工作流程圖。

  畫面按照工作流程分為幾段呢?--3段

  板書:將長卷分為三段。

  第一段我們先看到的是哪一位女子呢?

  這四位女子在干什么呢?給我一個字概括

  板書:搗

  她們在搗的這個東西叫什么呢?--練

  “練、絹、緞”共性是“絲字旁”,“練”就是用“搗”這一動作將生絲搗成熟絲的第一步工序。

  四個女子圍著木槽手握木杵搗練的場景,是一個獨立的畫面,很像我們看西方畫中的'一個完整的畫。那是因為畫家張萱在長卷的形制中有兩個視線,一個是瀏覽的視線還在繼續向左前進(中國)。還有一個就是四個女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圖形(西方)?結合旁邊的思考題思考,你能看出來嗎?

  教師演示并總結。

  PPT第二個畫面,出現兩個半人物?

  這個畫面告訴我們第二個工作流程是什么呢?

  一女子坐在毯子上,一女子坐在凳子上,她們在干什么呢?

  毯子上的女子在絞絲,紅色的披帛和綠色的毯子告訴了我們中國的配色主調是什么呢?

  這樣的配色方式一直都貫穿于整個畫面,第二個女子也是如此。

  大家注意,她頭上的梳子—玳瑁。這樣的器物描繪有別于我們對傳統中國畫繪畫題材—梅蘭竹菊。因為這是后人所認為的院畫體系—工筆重彩。后者是文人畫體系—水墨。

  板書—絞,縫

  還有半個人物—丫環。

  板書—丫環的形象來源。

  丫鬟的角色設置在構圖中的作用—承上啟下(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還記得這是一張宋畫么?我們看不出線條的羸弱來體現時代性,只能在內容上辨認。

  丫環手中的扇子:細微展現—指甲蓋大小的宋畫(形式扇面,文人氣質;宋內容蕭瑟,唐內容富貴)

  我們順著丫環的指向,將視線轉到了第三段。構圖巧妙,燒爐子中的炭告訴我們第三段的工作流程是什么呢?

  板書:熨

  找撞色—桃紅配柳綠,萬綠叢中一點紅。

  在緊張的工作場景中,畫家設置了一個極為幽默的角色,她在干什么呢?

  幽默體現在哪里?

  板書:幾個圓的形象設計

  動作模擬—打招呼。

  繪畫內容的結束,問:長卷就這么結束了嗎?-沒有,還有跋尾。專門記錄后人收藏的心情及品評言辭。還可以不斷的添加,教師最后點出長卷形式最主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時間性在畫面中的展現。

  本課總結:PPT-最后,讓我們以這個生活在唐朝可愛的小孩子打招呼的動作來結束這堂課。希望同學們也能在嚴肅緊張的學習生活中以一份天真、幽默的心態去面對生活本身。

  教學反思:

  凡是美術類繪畫作品,均離不開內容和形式的問題。在《人間生活》這一課中,我發現絕大部分課文中所舉例的世俗題材的繪畫作品都采用了“長卷”的形式(形制)。所以在課堂展示中我用白紙制作了尺幅相仿的長卷,內容是空白的。我原本設想學生能夠根據古人的閱讀習慣(從右往左)來展開“長卷”白紙。但是在現實課堂實踐中,我發現學生對于先前我用言語提示的思考思路沒有用心,抑或是沒有意識到,倒顯得后來的體驗程序有點來得突如起來的“尷尬”。我想倘若將這一環節,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流程(起床,吃飯,上學,放學……)以簡單的圖案畫在長卷的形制上,讓學生展開的時候,能夠以繪畫的內容(時間性程序)讓學生自己判斷展開的方式到底正確與否,我反思到這樣的流程設計恐怕在內容上更與學生的生活常態接近,也能在構圖順序上判斷出長卷形式作為中國畫傳統和獨有的構圖方式,在形式中內含了“時間”這一因素,也帶動這一體驗去正確的方式“打開”傳統世俗題材中中的長卷代表作《搗練圖》。

  待我欣賞了袁老師的《新實驗》課堂教學中的學生體驗環節,想法創新,和教學內容相合,我想這樣的體驗環節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如何達到既有趣味性又有實效性?品味古畫需要心境的安寧,則不適宜多人參與。一個學生抑或逐個體驗為佳,趣味性的體驗,畫面形象的夸張化、兒童畫,讓學生自己在長卷的形式中去構圖,去創作。以一整面教室的白墻為“長卷”畫紙的模擬,讓學生按照從右往左的一般構圖方向去模仿繪畫中人物的位置、動作及言語乃至人物之間的互動,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需要進一步思考的。

  老師們的點評:

  課堂是不是無需示范

  課堂是不是無需老師示范?老師如何在學生自主的基礎上進行有效地引導和提升?很多課堂老師不知道怎樣進行演示示范或必要的引導,胡老師通過自己體驗拉動長卷這樣的形式,這樣一件較為靈活的辦法讓學生獲得一些要素性的東西,即古人的閱讀習慣。胡老師把與學生的交流方式教學語言變為了“如果我來做我想這樣做?從而引導學生為什么這樣做?”是一種很好的教學策略。

  當然,這堂課似乎還是老師講得太多了,學生參與的東西還是少了點,在師生互動方面還有待于思考。

  老師有效示范作品的構圖

  課堂條理清晰。老師通過人間生活和的吃喝玩樂來串連整節課內容,分析原先學生不易理解的大量古代繪畫拉近了學習距離,讓學生覺得原來這些繪畫也就描繪了平常不過的生活而已。

  注重細節。老師在分析繪畫作品時不忘提示學生理解的知識點,如《搗練圖》中的凳子引出由唐朝引進的胡凳;讓學生嘗試打開古代長卷來理解古人閱讀的習慣;找仕女服飾的顏色來說明中國傳統的壓色法,等等,讓學生在欣賞中國古代繪畫時懂得中國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

  語言幽默。能讓學生在長時間集中精力來欣賞作品,氣氛輕松而活躍。

  教學示范的有效性

  老師示范能促進課堂有效性,能使學生極快地掌握美術技巧、技能,提高學生的實際繪畫、制作水平。但老師示范必須是有效的,胡老師的課是一節欣賞課,其中的幾個教學示范給我印象很深。關于長卷怎樣展開的示范,我覺得,胡老師用一張自制的白紙作為長卷,通過先請學生親手體驗展開方式,再自己演示長卷這一師生互動的教學活動,為學生講解了中國古代畫卷的特色,整個環節流暢自然,示范到位。老師在講解《搗練圖》的構圖時,特意提到了兩個人物(丫鬟和小姑娘)的動態為畫卷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師及時做了兩個示范,畫了這兩個人物的發髻,個人覺得,如果胡老師能示范兩者的動態,對講解這幅畫卷的構圖這一教學內容會更有效。

  美術教師在教學中的示范,不僅會促進學生對繪畫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其教學的功效也更為直接和深刻,良好而準確的示范,不僅直觀和顯形,同時,在技能技巧的訓練方面,也能起到催化作用。教師的示范對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學習美術的習慣培養均有獨特的作用和意義。所以我個人認為:美術教師有效的示范是解決目前美術欣賞課有效教學的有效方式。

  總之,胡老師在這一節欣賞課中,教學思路清晰,講解到位,語言較為幽默,當然如果多注重師生間的互動,關注學生學習狀態,課堂效果會更好。

  美術鑒賞《人間生活》教學賞析

  第一次聆聽高中老師執教的美術鑒賞課〈〈人間生活〉〉就題目來看就是一節非常值得賞析和探究的內容,我們知道繪畫藝術來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他改造著生活,美化著生活,也記錄著人類輝煌的歷史,讓人們在生活中感受精神的愉悅。但是到底怎樣個反映生活、描繪生活,人們怎么個精神追求法,尤其在古代,唐宋時期,繪畫藝術究竟怎么個反映記錄生活,對于在坐學生來講自然是想深得其中三味,迫切想知道個所以然。對這節課自然充滿向往。

  帶著這樣一種向往,胡老師的整個教學設計,也基本不失所望,以一條暗線,主要通過世俗的繪畫內容和長卷的形式,結合唐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和學生一起解讀古代繪畫藝術是這樣來記錄優雅和閑適的人間生活。整體把握,細節玩味,重點難點基本落實。

  下面對幾個教學行為的細節部分作具體觀察分析:

  一、關于導入

  胡老師選用了兩張具有代表性的圖片,《五百強盜成佛》圖及,《笑俑》圖來分析推導苦樂相伴才是生活的真諦,我們在佛教藝術中體味苦的真諦,在世俗生活中回味樂的滋味,在教學內容上承上啟下,兩張圖片完成一個知識的銜接和轉換,導入自然流暢。

  二、關于課堂中出現的兩次示范

  其一是講到長卷形式時,教師準備了一個模擬長卷,讓學生表演試著怎么打開,打開的順序,教師再親自打開,這一看似蠻不經意,但這具體的把玩過程中,學生到是體味了就是這么一個簡單的打開動作,確能反映出一個人對古代繪畫藝術的精神和形式的領悟。一卷在手,不知究竟往左打還是往右打開,方向來一個顛倒,視線不知從何展開,全無秩序,不是告訴別人我是外行一個嗎。雙手握卷,右手拖住,左手徐徐打開,視線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順序,隨著長卷徐徐打開而慢慢移動,無形中到不失優雅和莊重。簡單處見真味,如果教師能準備一幅真實的繪畫長卷,學生個中體味還會深刻。其二的示范,教師對圖中丫環的發型造型,采用了線描的示范,流暢而準確的線條,不僅幫助解讀了繪畫文本,也向學生解釋了丫環一詞的由來,通過這一示范,也使課堂充滿美術味起來,給予學生的也是在樸實中而有真獲得。如果這樣的示范能再見一二處,則還要生動不少。

  三、關于長卷如何欣賞

  教師就《搗練圖》從開卷題字,到人物出場安排,構圖的承前啟后,人物的服飾特點,色彩的搭配,細節的穿插等相關知識,都有涉及,幾處細節也分析的魄為生動細膩。但如果對怎么欣賞作一個整體的梳理,提綱挈領的加以點破,教會學生欣賞的方法,學生更能自覺領悟作為古代繪畫藝術他怎么個生動傳神的將歷史回方,將時間定格,讓美得以永恒,讓我們在這些美的視覺符號里探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高尚的審美情操而回味無窮。從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關于語言組織

  觀察胡老師的整節課,內容和細節處都是可以的,語言也有風格,只是在點題上略感不足,人間生活一詞從開始、中途、結尾都應首尾呼應起來,任何時候都能讓人感受到老師牽著這四個字的魂再向我們講述,這樣整節課就能在內容、形式精神上達到形神兼備。

  教研員的點評:

  美術課堂的教學示范主要是指作品賞析的示范與技能演示,是我們美術課堂極其平常的教學手段,可以說是我們美術老師信手拈來的一種教學行為,可是,由于當下計算機多媒體的廣泛使用,其圖、文、聲于一體的教學信息與生動、友好、多樣化的交互作用吸引了我們美術老師,走進了我們美術課堂,讓我們樂此不疲。久而久之,我們的賞析示范開始機械化了,作品被大量堆積在電腦屏幕上,泛而平,不管是繪畫類還是設計類與雕塑類統統歸結集于電腦,現場展示的作品少而又少;我們的技能演示被電腦鼠標替代,神奇而茫然。就這樣,美術課堂的美味越來越淡了。這種怪異現象隨著學段的升級而升級,在高中美術課堂上尤為嚴重,課堂上已很難看到我們美術老師的一筆一畫,如果我們老師不想動手了,學生還有動手的興趣嗎?難怪,我們學生的學習興致會大大下降,關于審美理解與審美創意就更不用說了,課堂上出現的死氣沉沉,或者課堂上頻頻出現的你講課我說話、你點鼠標我做作業的現象也就習以為常了。

  根據這個教學現狀,我確定了“示范與欣賞”課例研討系列活動,組織了市屬高中主題研修,定在市稽山中學舉行,來自市屬高中全體美術老師與市屬美術學科基地的部分成員參加了本次活動。活動展示了兩個高中美術欣賞課例,分別是紹興一中胡紅燕老師的《人間生活》與稽山中學袁終斐老師的《新的實驗》,帶著觀察任務與研究問題我和老師們走進課堂、觀察課堂、反思課堂。

  紹興一中胡紅燕老師的課堂導入采用了作品示范,她引導學生直觀、形象地意會佛教藝術作品《五百強盜成佛》中的“苦”與世俗題材作品《笑俑》中的“樂”,從中揭示出課題《人間生活》。二幅作品對比鮮明,形象生動,語言簡潔,吸引了全體學生的注意力,從學生們那會意的的一笑與專注的眼光,可知,作品示范取得實效,為課的成功開設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胡老師的作品示范導入無疑是成功的,那么接下來,她的教學會如何展開?呈現的作品示范能否如導入那般生動形象?能否讓學生的審美思維活起來?帶著這些疑問我們繼續觀察。

  《人間生活》展開的作品賞析分為二個環節,第一環節是賞析東漢畫像石《弋射、收獲畫像磚拓本》、《庖廚》、《釀酒場景》、《盤鼓、疊案、跳丸》,從“吃、喝、玩、樂”體會人間生活。內容直觀,畫面形象,四字板書簡潔明了,課堂時間也化了不到5分鐘,學生們已心領神會;第二環節是賞析繪畫作品《虢國夫人游春圖》、《搗練圖》、《清明上河圖》,以《搗練圖》為重。先讓學生觀察與發現三幅畫的相同之處——“長卷”,接著,胡老師出示用白紙制作的尺幅相仿的長卷,讓學生試著怎么打開,一卷在手,學生們不假思索按慣例從右往左打,錯了?再思考,從左往右打,對了?看!老師雙手握卷,右手拖住,左手徐徐打開,視線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順序,隨著長卷徐徐打開而慢慢移動,無形中到不失優雅和莊重。在這具體的師生把玩過程中,學生們品味到了達官文人的品讀雅俗,領悟到了古代書畫藝術獨有的鑒賞形式感。我們再看胡老師的三處示范:一是板畫《搗練圖》中丫環的發型,流暢而準確的線條,形象而生動的畫面,不僅幫助學生解讀了繪畫文本,也向學生解釋了丫環一詞的形象來源;二是肢體示范畫中4位女子圍槽握杵搗練的場景應不同面向所構成的一個獨立的圓形圖(西方),結合“從左往右”的品讀瀏覽視線(中國),幫助學生形象地思考中畫繪畫的不同透視;三是肢體示范畫中玩耍的小姑娘的表情體態,引發學生領會這個女孩是畫家在畫面中所要展現的時間性(長卷形式最主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時間性在畫面中的展現),課堂也就在這個可愛小姑娘的打招呼動作中結束,意喻同學們能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以一份天真、快樂、健康、幽默的心態去面對。這三處示范,使課堂更充滿美術味、生活味,給予學生的也是在樸實中而有真獲得。

  課堂的結束并不意味對某個問題的探討的結束,而應當是新思考的開始。這堂課留給我們

  思考之一:板書示范如何更加有效,如板書的排列、文字的設計、色彩的搭配等等。

  思考之二:老師準備的繪畫長卷示范是否可以更加有效,如果準備一幅真實的繪畫長卷,繪制內容來自于學生身邊、生活中的日常情景,可能學生個中體味還會深刻;

  思考之三:師生的互動與學生的參與,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對(文本)作品的深度理解,結合自己的生活體會,如《新的實驗》一樣可以為學生設計體驗環節,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

  思考之四:《人間生活》主題是否可以更加突顯,除了作品還可以在語言上給予適當地、反復地提示,有效于學生的生活情感體會。

  希望老師們關注我們美術課堂的教學示范,讓教學示范有效于學生的審美理解與審美創意,讓美術課堂真正地美起來。

高中美術教案6

  一、說教材

  教材是溝通教師和學生的橋梁,因此我對教材做了以下分析。

  本課選自人民美術出版社高中美術鑒賞模塊第四單元主題二,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第1課時,其主要內容是中國古典園林的分類和造型特點,并從造景要素、功能、理念等幾個角度鑒賞中國古典園林,理解其背后的傳承文化思想。在欣賞中國古典園林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力,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

  二、說學情

  沒有學情分析的教學往往是教師以自我為主的個人表演,因此深入了解學情尤為重要。高中學段的學生在感知、記憶和想象能力的發展都進入到最佳時期,能夠聯系一定的文化情境認識美術作品的意義、形式和風格特征,對中國著名的古典園林有所了解,但在一定程度上難以正確理解中國古典園林背后的傳承文化思想。根據學生的這一情況,我會著重引導學生思考中國古典園林造園理念與哲學思想的關系。

  三、說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設置了如下的教學目標,分別是:

  知識與技能:了解中國古典園林的分類和造型特點,學會從造景要素、功能、理念等幾個角度鑒賞中國古典園林,并理解其背后的傳承文化思想。

  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頤和園、拙政園等圖片,了解中國古典園林的分類及其造景要素和功能的關系,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討論設計師的造園理念和園林藝術蘊含的文化思想,提高對中國古典園林的鑒賞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開拓審美視野,體會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型美和設計師獨到的造園理念,形成熱愛和保護中國傳統園林文化的意識。

  四、說教學重難點

  確定了教學目標之后,教學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重點:中國古典園林的造景要素和功能之間的關系。

  難點:理解中國古典園林“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理念。

  五、說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本堂課我將采用多媒體展示法、討論法、情境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

  六、說教學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為此我還準備了PPT課件輔助我的教學。

  七、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不單是知識獲得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在此期間我會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參與美術體驗。

  活動一:設置情境導入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美術課堂更加具備趣味性,在導入的環節,我會朗誦北宋范成大的《園林》一詩,引導學生認真聆聽并想象詩句當中描繪了什么景象?在學生猜測出是園林的四季之景后,我將順勢總結園林的概念,并邀請學生共同走進《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感受其獨有的藝術魅力。

  活動二:作品內容識讀

  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第一要素是圖像識讀,為了更好的鍛煉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觀察、識別和解讀的能力,我將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出示頤和園和拙政園的圖片,引導學生對比欣賞,并提問:二者分別屬于什么類型的園林?根據已有的學識經驗,學生往往會從皇家、私家等角度回答,進而我將總結:中國園林可分為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皇家園林屬于皇帝和皇室所有,它的特點是具有皇權至上的規劃思想。而私家園林的園主多是文人學士出身,且規模較小。頤和園和拙政園就是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的典型代表。在這一環節,我采用了直觀展示的方式寓知識于視覺感知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活動三:形式語言審美

  由于學生對中國園林里的建筑樣式不熟悉,因此我會繼續展示頤和園的細節組圖,并提問:頤和園被譽為“萬園之園”,其園內建筑有什么獨特之處呢?在學生回答后,師生共同總結出:頤和園中的亭子有單層、雙層,其屋頂是由木構架結構形成的六種基本的屋頂形式,有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卷棚頂和攢尖頂。這些結構特征富于變化,有著觀賞價值。

  本節課的重點在于理解中國古典園林的造景要素和功能之間的關系,因此我會引導學生以美術學習興趣小組為單位討論:頤和園、拙政園中都有哪些造景要素?又有什么功能?功能和造景要素之間是否有聯系?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能夠深刻地感受到造景與功能的關系,進而師生共同總結得出:中國園林建筑中的一墻一垣、匾額楹聯,具有成景、點景、觀景等功能。園林根據建筑周圍的環境條件、總體布局等客觀因素以及人在游憩中的功能需要和精神追求來確定。通過以上層層設問的方式,學生對中國古典園林的造景、功能有了新的認知和體悟,也攻克了本節課的重點。

  活動四:社會文化理解

  在學生對于園林的功能、要素及其之間的關系有所了解后,我會引導學生以美術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這一重要造園理念,在學生熱烈討論后,我會總結:園林中的'建筑及造景雖然是人力所為,但要能體現天然生成的妙趣,表達中國古典園林崇尚自然、師法自然的顯著特征。園林的設計不僅僅是心靈、建筑、自然的融合,同時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活動五:方法歸納總結

  在學生對中國古典園林的類型、造景、功能及造園理念等有了系統全面的認識后,我會引導學生總結出欣賞園林藝術時應該從造景要素、功能、造園理念等幾方面鑒賞。

  最后,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遷移運用,理解本課的精髓,我設置了“學以致用,鑒賞評價”的活動。出示蘇州獅子林、無錫寄暢園的圖片,請學生四人為一小組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鑒賞。教師巡視指導,提示學生從功能與造景要素的關系、造園理念和背后的文化內涵等方面綜合分析,鞏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加深審美體驗。

  活動六:小結升華作業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為此我將采用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回顧本課重要知識點,并且從中國園林體現出的哲理觀念、審美情趣這一點入手進行情感升華。最后,從學生的情感體驗出發,我會鼓勵學生課后回憶自己的旅游經歷,說一說你去過的園林,結合造型分析其功能和造園理念。

  八、說板書設計

  精心設計的板書,能使學生賞心悅目,加深記憶,是提高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我的板書條理清晰,重難點突出。以下是我的板書設計。

高中美術教案7

  教學目的:

  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中國的瓷器是傳統藝術中的瑰寶,它代表了中國在世界制瓷領域中高超的工藝制造水平,是中國偉大的發明之一。使學生了解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制瓷工藝、造型、裝飾及不同窯場產品的藝術特征,學會運用正確的方法去觀賞陶瓷藝術。培養學生熱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情趣。

  教學重點:

  1、中國瓷器的生產和發展,瓷器與陶器的區別。

  2、瓷器的造型、裝飾、色彩及藝術特色。特點。

  3、主要名窯的產品特征。

  教學難點:

  主要是有關歷史知識和歷史背景,除了在教學內容資料作些簡要介紹外一些專業名詞和有關的歷史文化知識。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具準備:

  教材、多媒體課件、錄象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常規)

  二、導入:

  提問:

  1、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中國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放映幻燈(貫耳瓶)

  提問:這是陶器嗎?應是什么器物?

  三、講授新課:(出示課題)

  我國是瓷器的故鄉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國傳統的工藝美術,其工藝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1、瓷器與陶器的關系

  陶瓷工藝是陶器工藝和瓷器工藝的總稱。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區別。

  (1)燒制的原材料不同;

  (2)燒制的溫度不同;

  (3)陶器質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質地密實不透水。

  2、瓷器的發展

  商代出現原始瓷,東漢至三國是我國瓷器發展極為重要的時期,三國以后到南北朝,瓷器進入了一個輝煌的發展時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時期是我國瓷器的一個重要的成長時期,這時瓷器普遍用較高的火候燒成,胎質較硬。瓷器在社會生活中日漸受到重視。唐代開始有了“窯”的專稱,它象征著瓷器產量的增長。宋代瓷器產量高且質量好,為明清瓷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元代,我國瓷器大批量行銷海外。明清是我國制瓷業的鼎盛時期,造瓷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胎釉細膩,色澤鮮明移植琺瑯彩和創造粉彩是當時杰出的成就。

  3、我國瓷器在造型和裝飾藝術上的特色

  從東漢到南北朝,我國青瓷逐步成熟起來,但這一時期的瓷器無論是造型還是紋飾都與青銅器有聯系,這時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與當時人們的審美愛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體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強,顯得秀氣。

  (2)罐類器形一般為短頸、直口、圓腹。

  (3)器物為小平底,底下有圓餅狀實足。

  隋代瓷器的紋飾常見的有幾何紋、花卉紋、動物紋、人物紋,色彩也比較豐富。(重點介紹《白釉象首龍柄壺》)

  唐代燒制瓷器的地域擴大,產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藝的水平。唐代瓷器作為商品廣泛流傳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窯名”,這種傳統習慣一直沿用的現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裝飾更加豐富,采用手法有繪畫、刻花、印花、捏塑等,內容包括日月、花草、樹木、動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時期繼承了唐代的制瓷風格并有所發展,其中密色瓷為當時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時期一些重要的瓷窯體系基本形成,如定窯、耀州窯、磁州窯等。

  宋代制瓷業比唐代規模更大,名窯眾多,工藝水平超越前代,達到繁榮的新階段。這是本課的重點內容。

  它的`主要標志是全國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窯體系。影響的是被后世稱為五大名窯的“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和“定窯”。

  “汝窯”的窯址在今河南省臨汝,宋代屬汝州,故稱汝窯。

  “官窯”一般指官方辦的窯廠。

  “哥窯”是因相傳南宋時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龍泉燒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燒制的瓷器稱“哥窯”弟所燒制的瓷器則稱“弟窯”。

  “鈞窯”的窯址在今河南省禹縣,古代屬鈞州,因而得名。

  “定窯”的窯址在今河北省曲陽,古代屬定州,故稱“定窯”。

  宋代的瓷器不僅創造了許多優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運用上,為陶瓷美學開辟了一種新的境界。

  元、明、清三代,中國的瓷器仍不斷有所發展。白地藍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為明、清兩代瓷器生產的主流。

  四、放映錄象

  五、本課小結。

高中美術教案8

  第一單元

  素描 靜物組合寫生

  課程教學目標:

  一年級上學期素描基礎課程是以素描組合靜物寫生教學與素描概念學習為主的基礎訓練。在素描組合靜物寫生教學中,主要是培養學生藝術創造思維,同時引導學生重視繪畫語言的學習,重視繪畫語言的特殊性、意味性、學會超寫實表現技法技巧的學習。

  課程重點:

  靜物的組合與質感表達、肌理的微觀分析訓練。

  課程難點:

  要注意寫生中物體的局部和整體組合關系,強調結構與力度,重視客觀物象的質感、量感的充分表達。

  教學時間:

  40課時(2周×20)

  教學準備:

  靜物的準備:自行車、電腦椅、牛頭骨、吉他、襯布等。

  學生作業:

  組合靜物寫生

  1.機器類

  4開一幅

  20課時 2.座椅類

  4開一幅

  20課時

  構思草圖①

  構思草圖② 3.破舊自行車或摩托車組合(考試)

  作業要求:

  注意靜物的組合關系,處理好整體與局部關系,強調結構和力度表現,質感、量感的表現。

  一、體積與前后虛實空間的表達

  二、主體和背景的深度處理,邊線的軟、硬處理

  三、局部與整體關系的處理

  四、力度感表現,增強體積感和質量感

  五、肌理的表達

  “普通的物體,一旦被移除原來的環境或日常視線,就會變得不一般了。”

  ——韋恩·蒂波德

  (一)靜物的優點

  (課堂練習)

  經過訓練的畫家在任何地方都能發現有趣的構造。賦予普通物體以不尋常的視野——將某物從原來的環境移除并給予其不凡的意義——這正是靜物畫家的社會角色,也是吸引觀者之所在,它是抓住觀者注意力之所在。因此,一個有趣的構造無須太復雜,甚至無須是人工安排的;常常有趣的構造是在最簡單的隨意之中發現的,來源于生活而非人為某物。

  任何物體或任何一組物體都能夠以某種有趣的方式被解釋。

  (二)靜物形體和明度研究(自我評價)

  1.靜物的形態是如何被模擬和測量的?

  2.在明暗的演示中一點細小的疏忽都會大大減弱作品形態的立體

  性和可讀性?

  考慮這些問題:① 這些形態是技巧地被畫出來的嗎?

  ② 你是否盡可能地使用大范圍的明暗而不至于使

  作品顯得過分夸張。

  (三)整體性形體

  繪畫的基本問題——是學習創造一種有力的立體感即三維空間 形態,尤其是當一個物體在一張平展的二維上被詮釋為一組線條、形 狀和陰影。

  1.最初是建立在被簡化的結構上(構圖)

  2.通過明暗法以及技巧上,感知尺寸的比例,形狀和空間關系,學會看: 透視與透視變形; 縱橫比較; 負空間。

  掌握簡單的幾何形狀,才能保證遇到復雜物體時只要按照同樣 的基本步驟,同樣就能夠得心應手。

  1.觀察、測量并復制(描繪)物體形狀 2.不可直接描繪物體(直覺速寫除外)

  學習從整體上把握復雜的形狀——將物體還原為與之最相近的幾何形狀(概括)→是理解和展現三維結構的最佳法則之一。

  《素描指南》

  1.變平面觀察為立體觀察→立體的 2.變局部描繪為整體描繪→整體的 3.變明暗表達為結構表達→結構的

  描繪重疊物體時,最重要的是掌握好它們各自需要的空間,結構素描中培養各個物體在各自空間存在,同時又組合在一起的整體關系。

  (四)構圖處理

  舊觀念認為物體的選擇重要,事實上并非如此,重要的是一個畫家處理任何既定物體的方式是否會給該物體帶來藝術生命。藝術史上常常出現的情況是:

  及其重要的物體被展現的毫無意義,貌似微不足道的物體卻被提升到藝術的高度。通過畫家的創作感、創作意圖或創作視角以及選擇的處理方式(畫家獨特的繪畫技能,將加強這種方式的處理),物體達到和諧并引發觀者的興趣。

  五、透視和反光表面

  注意物體表面的特質-----粗糙的或光滑的質地,閃光的透明的.----是很多靜物畫家最主要關心的。

  分析表面的質感、反光的本質來決定最有效材質和技巧的組合,在組合物體的過程中,想一下反光地區,不考慮整體物體,把注意力放在它的組合上。

  第二單元《設計素描》

  課程名稱:創意設計素描 學

  時:3╳20 教學目的:在傳統素描的基礎上,培養用創造性、發散性思維的方式,利用各種材質,不同手段,以素描的藝術形式,表現具有獨立審美意識的客觀現象(物象)。

  教學重點:超越、突破傳統的創造意識和發散性思維。

  教學難點:如何使用新的材料、新的手法,聯系設計性,實現新的素描形式的表達。

  教學方法:深刻理解,學會感受生活。欣賞優秀作品,理論聯系實際,寫生聯系創作。

  創意設計素描區別于傳統意義的素描學習,不以寫實再現為最終目的。寫實再現式現代素描以鍛練畫者的觀察能力為主,要求正確觀察,忠實再現,講究嚴格的形體、結構空間的表達和熟悉的素描技巧。創意素描突出發散性思維意識,強調主觀設計性利用素描手段表現獨立于主體之外的審美意識,將裝飾圖案、設計、素描、新材料等因素婦;疊加處理,形成新式的一種素描樣式。不論是傳統素描還是設計素描,其共同的前提是從生活中獲取自己更獨特的感受,用情感將感受包裝和美化,利用傳統的繪畫手段,表達現代社會的發展特征。

  欣賞圖片:表現主義、現代主義、新素描 學習過程:

  一、靜物寫生準備

  二、畫具的準備、繪畫材料的嘗試 不同材質繪畫媒介的使用

  寫生靜物安排:《酒瓶系列》無背景、不同形狀、質感的酒瓶。要求:不使常規傳統的素描工具鉛筆,擴媒材使用范圍,不單一表現空間為目的,突出創意設計性,為日后幾周寫生做一個拋磚引玉的工作。

  三、再現客觀真實到再現心理真實的認識。利用自然物象的真實細節,表達自己主觀思想意識,首先是真實的描繪。但在真實的背后,有著更豐富、更有哲理、更耐人尋味的思想感情。在這個過程中要突破和重建真實的真實。

  四、繪畫方法和表現形式的大膽嘗試。藝術要善于把特定物質材料變成藝術形象。凡是真正的創造,都應該具有獨創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共器。把材料與要表現的內容聯系起來,嘗試多種素描材料并置。

  學生作業:

  組合靜物寫生

  1.器皿類

  4開一幅

  20課時

  2.意向類

  4開一幅

  20課時(默寫,自由組合)構思草圖①

  構思草圖② 3.師選擇指定物品與默寫物品組合(考試)

  第三單元 《人體素描》

  教學目標:

  一年級上學期素描課三周。本學期素描仍以基礎練習技法探討為主要教學目標,為創作打好素描基礎。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前期為人體素描練習,(比例、動態、結構)后期以場景組合練習為主。

  難點:造型能力的提高,整體畫面的控制能力與體積結構的塑造能力。

  教學時間:

  60課時(3周)

  教學準備:

  課件,范畫,多媒體教室,畫室

  2.繪畫工具,紙 筆(全開、對開、速寫紙)3.模特及人物道具的準備

  教學過程:分兩個單元來進行:

  第一單元:(1周20課時)

  作業內容:主要以人體寫生為主,輔助大量的課堂速寫,要求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運用解剖的知識,更準確地生動的用線和面表達體面的結構,并能生動的在藝術技法上處理好構圖、動勢、明暗調子和節奏感,使作業具有節奏感和美感。

  第二單元: 二周(40課時)

  用超寫實手法來表現,提高表現的諸因素的構成能力,學習用多種手法使作業更具現代感。教學進度計劃:

  第一周:1.女青年人體寫生(對開二幅)16課時 2.速寫4課時

  第二周:1.男青年人體寫生(對開二幅)16課時

  2.速寫5課時

  第三周:組合人物空間(20課時)

  (暫定人物或雕塑作品與其他靜物的組合)

  深入刻畫局部,表現質感肌理以及整體關系處理,力度表現,效果的表現。

  第一單元 兩周完成

  作業要求:完成人體素描寫生,每天一課時的速寫練習,培養迅速捕捉對象動態的直覺能力,整體能力以及藝術的感覺,美的感覺。

  1.圍繞人體的體塊變化和團塊結構;表現女青年,注意用線流暢

  柔和,要迅速抓住動勢和狀態;表現男青年,注意團塊結構,力度的張力,塑造好團塊體積以及結構關系。

  2.人體運動規律與透視變化:詳見講義中素描講授要點 3.人體動態直覺速寫的快速表達:

  對直覺的訓練,對習畫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何“眼到手到”下筆肯定果斷,首先在觀念上要培養整體的意識,抓“一豎、二橫、三體積、四肢”的運動規律,成竹在胸,迅速捕捉大動態,在2-3分鐘時間內,把動態的整體特征迅速畫出來,即:直覺方式快速表達,是基礎訓練中重要課題。① 觀念上:抓整體動態,忽略局部細節;

  ② 觀察上:抓動態特征,“一豎、二橫、三體積、四肢”的運動規律。

  ③ 表現上:下筆肯定果斷,“眼到手到”,迅速捕捉生動的瞬間 ④ 訓練方法上:讓模特擺出各種造型分別在不同時間段上要求不同的藝術效果。(如:0.5分鐘,1分鐘,3分鐘,5分鐘,10分鐘,15分鐘)

  4.長期作業的藝術處理和真實表現的關系

  (一)向大師學素描,注意素描形象的再創造;

  (二)追求畫意,謹防匠氣;

  (三)總一概萬,表現整體;

  (一)向大師學素描,注意素描形象的再創造; 形象再創造,這是實際意義上的素描造型。

  素描造型:(長期寫生練習)是繪畫范疇的東西,具有藝術造型的特點,絕不等同于攝影照相術,應該說所有的素描形象都應該是藝術的再創造,而不是模特的翻版,素描形象如此,素描畫同樣如此。

  雖然基礎練習有研究性,習作性要求,但高年級學生,總是要在理解對象,感受對象的基礎上,準確的把自己對對象的認識表現在畫面上。比起藝術創作的素描而言,客觀因素在習作中對對象的參照自然要多些,作為一種學習過程和過渡是不可避免的,但習畫者的素描能力的成熟,總是要靠不斷擺脫對對象的依賴,而最大限度的去表達對對象的感受和思考的能力的增長。

  素描寫生中研究人體結構、形體、透視、比例、動態等等幾乎近視科學規律的目的,并不是要像石膏翻活模一樣把對象翻下來,而是為了獲得理解和感受對象的依據得到表現的靈感和創造性再現對象的靈感,挖掘自然界已經或原來存在的美的靈魂的手段。

  向大師學素描

  素描是腦加手的勞動。是腦、眼、手三者的結合。整個素描過程都是以形象思維的規律去發現美,發現具有審美價值的形式因素,從而積極主動去捕捉形象。雖然如此,正如法國畫家安格爾講的“素描是藝術的真誠”,學習素描,還是要真誠地,實實在在的去表現對象,特別是在基本練習里更是如此。

  這其中還有一個藝術格調問題。

  當我們翻開素描大師的作品都能發現它們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同時又是很樸實的,幾乎是任何人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形象和美。

  素描造型要求把對形象的認識提高到藝術形式的高度來考察,發現其中的形式美感,視覺刺激的節奏,節奏感、形的力度感、深厚感等,使原已存在于自然而并不明確或強烈的形式因素,通過技法手段而明確起來,強化起來,這樣就有利于盲目依賴客觀的表現力。

  結構、內容、比例、透視、明暗等等造型中我們要求依據這些內容,不但有科學性一面,也有廣闊的藝術創作的天地,這是客觀準確性和藝術準確性不同的兩個方面,而藝術準確性正是我們追求的目的。

  素描造型能力:三個方面來提高

  一是認識能力,理解對象的能力,懂畫法,知畫理;

  二是造型能力,在平面上把握形象特點,表現空間的形和傳神能力,變自然中形象為藝術形象的能力;

  三是創造個性化形象(藝術家個人特有的)能力和控制畫面的能力;

  以上三種能力的提高可同時解決或先后解決,你的素描造型手段才能走向成熟。

  “畫家不應該僅僅畫他眼前所見到的東西,而應該畫他感覺到的自己身上的東西,如果他在自己身上感覺不到任何東西,那么最好他也別去畫他眼前所見到的東西”。

  —— 法國畫家 安格爾

  理解的東西敢于強調,敢于強,敢于離開對象而不離開自己的認識和感受,這不僅是對創造性素描的要求,習作性素描也應該同樣要求。

  (二)追求畫意,謹防匠氣;

  在素描學習過程中,要探索點、線、面、黑、白、灰等造型因素的運用,不斷總結,積累有效的表現對象,表現感受,形成畫面的語言經驗。不研究畫法,死磨硬摳,易染上匠氣,同時過于追求畫面效果帥氣之類,也是一種匠氣,甚至更要不得。

  畫意來自畫法,但又不同于畫法。

  什么樣的畫法都能表現出畫意,但什么樣的畫法也可以表現匠氣。畫意是一種繪畫生動性的體現,是畫面外在形式和內在表現要求的完美結合,也可以說是畫家作畫當中主客觀的完美結合。

  技術技巧有個逐步深化的過程,在素描訓練中,不要過于謹慎,即慎小慎微。只要想法明確,有感受就要大膽出手,不怕錯,不怕拙,不怕笨,“寧拙勿巧”,“寧臟勿潔”,都是講究一種探索精神,有點呆,有點滯,有點臟,有點黑,有點改來該去,都可能是更好的素描作品,起碼是好的學習方法。

  高格調的東西往往是實實在在,看是普普通通的,稚拙的,不太順手的,不求表面完整,帥氣過分,一目了然的東西。

  在素描訓練(或創作)當中不要太想順利了,要有遇到困難的準備,要有韌勁,敢于沖破平淡,沖破似乎還可以的誘惑力,敢于追求更強一點的表現力。

  膽識是一種高格調,是一種成功的精神,是一種神力。要敢破敢試,不達目的不止,敢于向溫溫乎乎的東西挑戰,更強烈性點,狠抓特點,狠抓規律,同時又有點偶然性,隨意性。

  隨意性:看似隨意,又全在法度之中,有畫味和質感。偶然性:靈感的一現,生動活潑要保留,具有極強的可讀性。

  ·敢于概括大關系,又敢于細畫。

  ·敢于虛交待,又敢于實交待。

  ·敢于畫的空靈,又敢于畫的溢滿。

  ·有加法,也有減法。

  素描習作聯系要給自己出點難題,多點挫折,鍛煉一下能解決困難的本領,在沒有出路時,山窮水盡時絕處逢生,窺見光明,迎頭趕上,柳暗花明,這是一種創造力,成功術,成熟性,缺少這一點,心胸太狹小,見不得一點失敗挫折,動輒就換紙,氣餒,放棄探索實踐,就是不會有成功的希望。

  藝術創造永遠不要相信捷徑,捷徑沒有深沉。

  藝術中的“創”與“闖”有關系,藝術中的“藝”與“意”想不到有聯系。否定失敗的路,就可能成功,遷就不成功的道,就堵死了成功的可能。

  學習就是要敢于肯定好的,否定錯的,可以見好就收,也可以不達目的不止。實事求是,不要不懂裝懂。一張畫要有一張畫的要求(鮮明要求)這是出發點。

  畫法上逐漸形成自己的特點。放開膽子,開動腦子,想想法子,、。

  你是在創造,你是在探索,你是在抒發自己的感情。用自己的語言,方式講話,使人更感親切,更能打動人。

  素描中要畫和寫,不要描和湊,前者是主動的表現,后者是被動的表現,前者易犯錯誤,但仍然是生動的,后者易于準確,但是死板的,前者增強能力和才干,后者只是眼前效果。

  “形”——這是一切的基礎和條件,即使煙霧也必須用線來表現。——安格爾

  (三)總一概萬 表現整體

  “求一“的精神,是藝術品成功的表現,好的藝術品總是表現在把握整體大關系上,而不單是好的細節刻畫。整體感強,既不是所謂的完整性,也不是所謂的完成性,是一種形式上的統一感和精神表現上的一致性,以及兩者的有機結合,這就是繪畫中要求的整體。

  素描中的基本形,不僅對起稿重要——是一張畫的起點,而且對結束也重要——它是一張畫的歸宿,它表達了藝術形象的整體,從整體上處理結構,形體,動勢,虛實,黑,白,匯、灰等等,要一眼看過去的大關系。

  其次就是細節,大關系統率下的細節可以無窮無盡,脫離大關系的細節一筆(一點點)也多。

  素描的深入:有兩個方向

  首先,是大關系的深入,印象要極深刻。如:

  1.從基本形上(大輪廓上)充分體現形象的特點; 2.形的動態,透視肯定而有控制;

  3.形象氣質,個性鮮明有確定性。

  第二,是畫細,畫精致。畫細要服從大關系,不失控,同時經常回頭來整體查驗。

  你的畫面是你的一個視覺印象,不同畫家經常有不同的視覺印象,要強化你的統一性,始終如一的對該對象的認識和印象。

  體積感(包括空間感)是整個素描過程追求的目標之一,也是素描觀念的直接體現,既要有整體的體積,又要有細節的體積。

  先有體積的認識,才有正確的輪廓線和轉折點,通過形體的空間位置,認識動態,認識比例,認識透視特點,這樣才有空間感——大體積。

  不管是素描頭像,素描人體,還是構成畫面,首先有體現骨架結構,即形象和畫面的空間感,這是畫面中最重要的體積感和空間感。

  整體的積極意義:就在于所有細節都按照結構規律,透視規律,優在其上,形成一個結實的整體。

  表現動態和表情是人物素描的重要目的,它體現生命情感,體現意境,是最打動人心的因素。表現動態,在這里講的是整體特點,即各部分的協調,如五官表情的協調,五官表情與全身動態的協調。

  整體突出的是形象或畫面的整體感覺,包括手法和形象氣質的統一性,一致性。

  第二,才是結構形體的整體要求,表情的整體要求,明暗虛實的整體要求,以及所有表現因素的整一性。

  素描進行中要不斷調理視覺印象的整一感覺,甚至要經常離開對

  象處理畫面的整一要求。

  “最好是讓模特一下子使你震驚,而你們則能立即產生深刻印象。如果誰忽視奉行這種方法,他只能在紙上搜索不定,什么肯定的東西也樹立不起來。你們蓄意要表現形象,應該先在你的頭腦里整體地呈現在眼前,當你們描繪形象時,才能和你們早在構思中已經掌握好的形象一樣得到充分的體現。”

  —— 安格爾

  這是大師提供給我們的最有價值的整體觀察方法和整體表現的要害。

  我們畫的是“一”,要的是“萬”這是藝術整體性的本質。徐悲鴻:“致廣大,盡精微。”

  六、考評方法: 最后一周作業作為考試作業,教研室集體評分。

  七、參考書目:

  《中央美院·素描教學》 《素描指南》 美國

高中美術教案9

   一、教材分析<我喜愛的書>

  本課屬于“設計·應用”類型課。把書封設計的學習與裝飾學生自己喜愛的書結合,通過設計自己喜愛書籍的封面《我喜愛的書》,掌握書籍封面設計的基本技巧,培養其設計意識。

  編者沒有沿襲傳統的以具象圖形為主的設計形式,而是強化了借助文字圖形這個相對抽象的設計元素進行書籍封面設計的思路,突出以文字組合、變化、構成為主的設計方式。更多以文字造型、大小變化、位置安排、色彩搭配及組合圖形等方面來考慮設計,試圖把文字作為一種獨立的視覺圖形進行設計處理,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封面設計的一般性規律及表現要領。

  這種設計元素的單純化、抽象化處理,可以促使學生更易于接受與掌握封面設計的規律性知識。在學習封面設計的同時,本課側重于提高學生字體設計的能力。

  教材以學生作市場調查的圖片導入,讓學生到書店選購書籍、觀摩書籍封面,并將自己喜愛的書籍封面介紹給大家。通過調查、交流豐富學生對書籍封面的認識,在交流不同表現形式的書封設計資料的同時,教材提供了相關圖例,使學生討論時根據類別有所對照。教材還提供了書籍封面的展開圖片,使學生了解到完整的書封設計是封面、書脊、封底的統一設計,在設計時要認真綜合考慮。

  文字的主次、疏密、虛實關系,以及文字的其他各種設計處理都直接關系到整個設計的效果,分析時應加以強調。教材對文字的版式組織布局也給予了重點關注。

  把學習內容分為兩個部分,其一是采用對稱或均衡的布局形式設計書籍封面,其二是利用非均衡的布局形式設計具有個性的書籍封面,并提示可設計系列書封,教材提供了相對應的圖例,p3下圖還對圖例進行了簡要分析,使學生獲得更多信息。教材主體部分提供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相關照片,對設計制作時運用的材料、手法給予一定提示,用作學生參考。

  教材設置的“活動一”是一個為其后續活動開展設置的教學準備活動,教師應當在課前提示學生更為明確的活動要求與方法引導,幫助學生從生活實際中獲得書籍封面設計優劣與市場銷售狀況之間某種內在聯系的調查結果。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書籍封面對于書籍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主動學習的興趣。

  考慮到封面設計均衡與否不宜成為前后兩個活動最為重要的區分點,教材“活動二”與“活動三”的設置在實際教學中或許會遇到一些操作上的困難。因為兩種版式布局都屬于同一知識層面,只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沒有知識側重與難度上的明顯變化,如果調整為“活動一”側重封面版式形式美的學習,“活動二”注重形式與內容有機結合的封面設計,則更能體現教學的梯度和活動之間的內在邏輯與知識升華,也更易于明確兩個活動的不同教學側重點。

  “評價建議”一欄學生可以進行自我評價,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學習實際狀況靈活設計,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過程。

  “資料庫”中對“封面設計”給予了解釋,同時提供一些印刷字體資料,給學生設計帶來幫助。如果能有一些作為圖形處理的字體設計,或許更能體現對教材主體的支持與呼應。

  “學習大空間”中針對封面設計的一些相關知識進行介紹,讓學生了解書籍裝訂的形式。并提供特殊效果的書籍封面設計圖片,開闊了學生視野。

  在現代設計中,許多的招貼設計比書籍封面設計更多運用了把文字作為圖形設計的表現方法。如果能夠在此展示幾件此類作品,進行提示,不但可以直接拓展學生的設計思路,開闊學生學習視野,還可以為課堂教學引入新的教學資源指明方向。

  二、教學目標

  *能夠在調查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提高對書籍封面設計重要性的認識。

  *能夠初步掌握書籍封面版式設計的要求與方法。

  *能夠把文字圖形作為一種獨立的設計元素,設計自己喜愛書籍的封面。

  三、教學思路

  新學年伊始,學生接觸到很多新的教學書籍,教師通過對書籍封面作用的提示,引發學生對書籍封面設計的思考,并安排學生參與課前市場調查,到書店觀摩各具特色的書籍封面,建議學生把喜愛的書籍封面記錄下來,以便交流。 初中美術教案8年級上:第1課 我喜愛的書

  課前布置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一本書,用舊掛歷紙背面或較厚的單色紙包好作為課堂教學的準備。書本可選擇新發的教科書,也可選擇課外書籍,甚至可選擇主題相冊、隨筆日記等心愛之物。課堂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收集的書封資料及調查結果,討論書籍封面設計的特性和不同表現形式,分析怎樣的書籍封面更能具有市場吸引力。

  通過交流進入學習情境。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對書籍封面設計的相關知識進行歸納與總結,如書籍封面設計的表現形式通常以文字、繪畫、攝影、圖案為主,結合圖例講解,提示學生書籍封面設計是正、側、底面的統一設計,培養學生設計時的統一意識和全局觀念。

  本課重點是利用文字元素進行封面設計,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文字在此不再只是作為一種進行識別與交流的語言符號而存在,更多被看成一種可以進行造型變化與設計的抽象圖形。但在教學中可以先不必考慮文字的圖形設計處理,而是強調文字的主次、疏密、虛實關系,以及考慮文字的大小、顏色、位置等因素的整體設計,讓學生基本把握封面設計的一般形式規律與設計要點。

  為此,教學可以暫時把不同文字的語言符號差異忽視,先用不同形狀、大小、色彩的方形色塊替代,教學過程中可以展示以文字元素設計的不同風格的書籍封面,對應展示以方塊組合概括處理的設計圖例。通過欣賞、評價,激發學生興趣,建議把相同文字不同布局的書封設計作對比分析,使學生直觀感受不同構圖處理帶來的不同視覺效果,從而初步理解與把握形式美的一些法則。

  教師對文字設計、處理手法要作相應提示,重在文字外形的設計,而不要過分強調復雜與難辨的裝飾。另外,顏色的恰當使用也是設計成功的關鍵,提示根據書籍的內容聯系色彩的象征意義來把握色彩,引發學生對以前所學的色彩知識進行回顧,在設計時綜合考慮。依據活動設置把文字的組織布局作為學習重點予以關注,安排圖示分析,并把不同布局效果的書封進行比較,重點分析與總結,在此基礎上學生再動手設計。

  接著過渡到下一個教學內容,以不均衡的布局為主,強調形式設計與書籍內容的有機結合,然后學生嘗試設計。在條件允許時可以鼓勵學生考慮設計系列書籍封面。

  學生作業可鼓勵其嘗試多種工具、手法設計制作,如水彩筆、鋼筆、水粉顏料等都能達到好的效果,手繪、剪貼、電腦繪制等形式也都可以。系列書封設計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出其中最好的一個草圖或構想進行討論修改,然后集體協作設計制作完成。

  評價環節提倡以學生自評、互評為主,教師把握評價運用,可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有效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四、教學選擇

  如果學校硬件條件允許,“活動二”可以設為借助電腦,直接利用已有印刷字體作為主體設計元素,嘗試書籍封面版式的設計。

  文字設計中所指的文字應當包括漢字、外文字母及各種數字、字符等語言符號。教學中可以從漢字設計入手,也可從外文字母設計入手,甚至也可從阿拉伯數字或者數學、物理、化學等公式符號設計入手。

  學生如果附近沒有書店進行市場調查,可以新學期發的各種書籍在同學之間進行調查了解,收集大家對不同教科書封面設計的喜好程度的意見,并通過簡單列表的方式發現大家喜好的緣由。如下表:

  色彩 版式 圖形 文字 其他

五、教學建議

  請在以下幾個方面填寫你認可書籍封面設計的理由。

  在此基礎上,同學之間可以嘗試初步總結大家普遍喜好的書籍封面在設計上有何特點。思考為何獲得大家認可的理由。

  教學內容中有字體的多種因素的處理問題,建議利用電腦課件展示一些變化的效果,會給學生更多信息與視覺沖擊。

  教學過程可靈活把握,例如:

  1. 市場調查——交流討論——注重版式形式美的設計——形式與內容統一的設計;

  2. 市場調查——交流討論——字體設計——書封設計(任選布局形式)——系列書封設計。

  教學情境設置可有多種思考,例如教師可建議學生將自己最喜愛的書送給好朋友或捐給希望工程,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建議不必要求學生在書寫美術字上面下功夫,通過方塊替代文字在封面設計中的基本變化特點,引導學生更多關注文字在版式設計中的處理技巧。

  第二課時的教學引導及練習要求都務必突出形式與內容的內在聯系,因為文字設計與圖形設計一樣,同樣可以表達書籍的主題與情感。

  在整個單元教學的學生作業完成后,教師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提供一個適當的展示機會將十分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以小組為學習單位進行作品展示,將是一種激發學生學習競爭意識的有效教學手段。

  由于一般常見的封面都是以圖形為主的設計,教師在“活動三”的展示介紹中引導學生對比書籍原有封面設計來介紹自己重新設計后封面的特點,有利于學生鞏固、升華借助文字圖形設計封面的方法,深刻理解封面設計中各種設計元素的運用技巧。

高中美術教案10

  第1課美術家是如何進行表達的——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

  教學目標:

  本課的目的是讓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語言有一個簡單而完整的了解,這是美術鑒賞的基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認識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在使用藝術語言上的不同方式,美術作品也由此呈現出千變萬化的形式特征和審美意韻。

  重點: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的概念、內容、形態分類。

  難點:美術語言既是具體的、可分類的,又是包含在整體美術作品之中的,學生理解會有很大的難度,因此,必須結合具體的美術作品并調動學生既往的美術知識來認識和理解。

  教學手段:課件展示、講授、練習、

  教學過程

  探究導入課題

  教師活動:創設情景,導入探究課題

  設置情景:由蘇軾的名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說明這些事物傳遞的信息是代表春天的語言符號,同時伴隨展示相關圖片,并巧妙的引出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

  然后,提出問題:A、什么是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B、在美術作品中美術家是如何進行表達的?

  (2)學生活動:A、感受名句及圖片信息,領會本課的意圖,輕松的'接受課題。

  B、思考老師設置的問題,進入求知準備狀態。

  2、投放目標:教師活動:立足學生實際,投放學習目標。

  學生活動:了解學習目標,以良好的狀態投入新課的學習。

  3、新知探究

  什么是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

  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的概念:美術所專美使用的,具有視覺傳達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其特征就是具體性和形象性。

  教師活動:大屏幕展示美術語言的概念

  學生活動:一同朗讀

  (2)美術語言的內容:基本語言元素(點、線、面、色)

  語言表現手段:

  教師活動:A、展示中國工筆畫《搗練圖》、中國寫意畫《潑墨仙人圖》及油畫《1954》三幅表現形式不同的繪畫作品。

  B、提出問題: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運用了那些類型的藝術語言形式

  學生活動:A、欣賞繪畫作品,并用一分鐘的時間思考討論探究老師提出的問題。B、踴躍回答問題,總結出三件作品都運用了點、線、面、色。

  根據同學們的回答,師生共同總結出美術語言的內容。

  (3)美術語言的形態分類:具象藝術、意想藝術和抽象藝術

  教師活動:A、再次展示中國工筆畫《搗練圖》、中國寫意畫《潑墨仙人圖》及油畫《1954》三幅表現形式不同的繪畫作品。B、提出問題:從作品寫實的程度的角度去對比分析三件繪畫作品在表現形式上的差異。

  學生活動:A、欣賞作品,并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踴躍回答問題,《搗練圖》中的人物、環境、道具真實具體,《潑墨仙人圖》看上去似一個人,但又不是十分的具體準確,只是大筆概括。《1954》讓人看不出什么具體的現實形象。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生共同總結出美術語言的形態分類。

  (二)在美術作品中,藝術家是如何運用藝術語言的

  (1)、具象藝術:目的在于真實的再現現實

  教師活動:A、展示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并以一幅工筆花卉為例演示其繪畫技法。

  B、提出問題:結合工筆畫的繪畫技法,總結《韓熙載夜宴圖》圖中是如何運用藝術語言的。

  學生活動:A、結合圖示分析工筆畫的繪畫技法。B、根據工筆畫的技法,總結出《韓熙載夜宴圖》運用了線條勾勒、隨類賦彩的語言表現方式。

  教師活動:A、展示達維特的《赫拉斯兄弟宣誓》

高中美術教案11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教材美術學科五年級上冊《電腦美術——有趣的人像》

  二、教材簡析:

  本課是以“造型.表現”為基礎,結合對繪畫的認識與理解進行課程設計的。其目的在于借助電腦美術可以對多種多樣的素材進行隨心所欲的造型和色彩處理的功能,將自己的一幅作品再創作為豐富有趣的多幅作品。同事,結合電腦美術的特點所帶來的新思維方式和表現方式,在生動有趣的創作活動中認識和理解多種繪畫表現風格及特點。

  三、學情分析:

  1、學習興趣:學生處于五年級,在這個學段,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易調動,學生普遍存在“兩個不強烈”——探究合作的欲望不強烈,課堂中表現欲望不強烈(不想表達,不愿表達),因此,教師通過電腦美術的特點在生動有趣的創作活動中認識和理解多種繪畫表現風格及特點至關重要。

  2、探究知識:學生在上一課時中對畫人像有基礎學習,對于電腦操作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本課涉及到的在再創作過程中對多種圖像變化功能的處理程度,以及多種繪畫表現風格的掌握有難度。

  四、學生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電腦繪畫軟件中的有關處理技術。

  2、情感與態度: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對電腦美術的興趣。

  3、過程與方法:特殊的處理效果對畫面進行變化。

  五、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讓學生如何更好的運用電腦中多種圖像變化的功能對自己已有的寫生形象以趣味變化的形式進行再創作。

  2、教學難點:在再創作過程中,對多種圖像變化功能的處理程度與多種繪畫表現風格的掌握程度。

  六、結合“深度對話”本課嘗試進行的研究與創新點:

  1、利用電腦圖象處理軟件的“濾鏡”中相關的紋理、雜色功能吸引學生去深入探究。

  七、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高中美術教案12

  一、教材分析與學生分析

  1、教材分析:本課是具體了解和認識三大美術類型中的第二種——意象藝術。由于意象藝術在整個美術門類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構成了美術鑒賞中的重要方面,使學生了解和認識什么是意象藝術,如何辨析意象藝術為主要內容來講解的。

  2、學生分析:高一年級的學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躍,接受新鮮事物快,有很好的學習自覺性,勇于探究,敢于否定,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與聯想能力,但對美術作品的判斷標準仍單一、稚嫩,本課將進一步豐富他們的審美知識結構,針對學生在繪畫中不會通過特定的形象來準確的表達思想這一弱點,對美術作品中常用的象征性手法進行了介紹,并鼓勵學生在繪畫實踐中進行嘗試。

  二、教學目標:

  1、認知與技能:本課是具體了解認識和了解三大美術類型之一的意象藝術,使學生初步了解什么是意象藝術,并通過分析鑒賞美術作品學會如何理解意象藝術。

  2、過程與方法:本課教學方法采取對比來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轉換觀念來了解藝術家的創作觀點與視野對意象藝術作品重要的決定性作用。讓學生在一定的情景中感悟藝術,用意象藝術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觀點、思想等。

  3、情感價值觀:通過欣賞中外的意象藝術作品,感悟,增長知識,培養對意象藝術的鑒賞能力,提高欣賞水平。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教學,使學生分清意象藝術與具象藝術的區別,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藝術,以及意象藝術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如何解釋清楚什么是意象藝術,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藝術,理解意象藝術的創作構思,以及意象藝術和作者個人主觀意識的表達。

  四、教學準備:

  制作PPT幻燈片。

  五、教學媒體設計: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

  六、課時安排: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教師出示課件《馬蒂斯夫人像》

  虛擬情境,在美術館兩個觀眾在欣賞《馬蒂斯夫人像》。

  甲說:“這畫太難看了,一點也不像,我不能接受,無法理解為什么這么表現人物肖像,這就能成畫家了?這樣的作品那我也能畫!”

  乙說:“哎,你這都不懂,越怪誕越看不懂,這才叫藝術!”

  引發學生思考,激發求知欲望。

  2、教師對他們的對話進行分析,進而引出本課主題。

  這幅畫是法國畫家馬蒂斯的油畫,名叫《馬蒂斯夫人像》,是意象藝術的代表作。

  第一個學生把“像不像”當成了判斷美術作品的唯一標準,因為他不太了解什么是意象藝術。用“像不像”去評判作品也是很多人存在的審美誤區。第二個同學只說出了表象,也沒能真正理解意象藝術。

  《馬蒂斯夫人像》是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什么意思呢,就是說畫家在對著模特寫生時,加入了自己對畫面構圖的設計,對人物的理解,對色彩的運用,而不是對客觀對象機械的照搬。頭像背景冷暖色塊的對比,臉部的色彩組合,大紅的上衣,特別是臉部中間那道綠顏色,起到了重要的平衡畫面效果。這與《蒙娜麗莎》是完全不同的表現方式。《蒙娜麗莎》是具象作品,嚴謹的技法、柔美的畫面,寫實的人物。《馬蒂斯夫人像》是意象藝術作品,用筆大膽、奔放、狂野,色彩絢麗。展現給觀眾視覺的沖擊和豐富的想象。

  [設計意圖]創設人物對話情景,直入主題。并運用PPT課件中的圖片開拓學生思維,使學生參與思考,更直觀的認識、了解意象藝術作品,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二)探究新知

  1、什么是意象藝術?

  “意象”有“意念之象”或者說“意念之象”是藝術家所感到的 或想象的要表達的事物。和“實像”是相對而言的。

  讓學生欣賞本課的《圣維克多山》油畫和圣維克多山實景照片,通過對比,引導學生自主找到《圣維克多山》油畫和圣維克多山實景照片不同的地方,從而找到什么叫意象藝術。意象藝術是對物象加以簡略,對其富有表現的因素容納作者的思想,形成概括的藝術形象。

  讓學生試述實景和作品的不同,以及對作品作出初步評價。

  2、為什么美術作品形象怪異?

  讓學生了解美術不僅可以再現客觀世界,而且更可以表現藝術家個人情感觀念和意識。藝術家的感覺和意圖越獨特,越強烈,其形象就可能越是與眾不同。

  課件媒體展示《內戰的預感》(油畫)達利

  《內戰的預感》局部很真實,它屬不屬于意象?這樣的置換組合的形象我們還能說出哪些?這幅畫表達了主觀世界的哪方面?學生討論使學生感受意象藝術的表象特征——怪異。

  《鵪鶉圖》 (中國畫) 朱耷

  意象藝術的怪異與藝術家的觀念是怎樣的關系?觀察朱耷畫中的鳥和鴨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這是動物的表情嗎?朱耷把自己以鵪鶉自喻,并非自己的樣子長得象鵪鶉,而是借畫家筆下鵪鶉的神韻抒寫自己孤傲冷漠的精神狀態。

  “作者覺得對事物客觀的描繪已不能滿足創作的需要,這時就要通過變形、夸張來表現自己的情緒和意識。”

  教學活動隨著這些有趣有意義的問題展開,這種提問是發散式的,調動學生對問題探究的興趣,激發思維,充分發揮自主探究的能力,使教學生動活潑,并達到對內容的理解。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分析,讓學生分組討論與交流,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利于對意象藝術作品的理解,體會意象藝術怎樣表現藝術家的個人情感觀念和意識。

  (三)理解與探究

  1、如何理解意象藝術?“意象”是與“寫實”相對而言的。

  2、引導學生總結理解意象表現性美術的兩個角度

  (1)是從藝術家按照“我”感覺到的樣子來表現世界的角度。

  (2)是從藝術家根據“我想”表現的意圖的角度。

  教師展示多媒體課件油畫《吶喊》 作者 挪威畫家 蒙克

  請學生說出對作品的感受。

  蒙克使用動蕩的彎曲的線條,將橋梁、天空、大地聯系在一起,強烈的色彩給人深刻的觸動,把那個瘦骨嶙峋雙手捂著耳朵的吶喊的`人物置于畫面的背景,仿佛這吶喊直接沖著觀者,從而產生一種震撼人心的效果。

  教師引領學生從畫面、線條,色彩,形象處理等美術語言角度分析作品,了解意象藝術表現手法。并結合畫家獨特的經歷,讓學生更深層的感受意象藝術,理解畫家對畫面的主觀處理。

  教師展示多媒體課件《星月夜》(油畫)凡高

  運用分析《吶喊》的方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通過分析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探究的能力,學生在討論探索中鑒賞能力得到提升。讓學生對具體作品進行深層、全面的剖析,感受畫面中蘊含的意境,體會畫家的心境,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的方向,體會意象藝術是“表達作者內心世界”的藝術形式,通過學生的發言、討論與爭辯,再加上教師的點撥歸納,學生對“意”與“象”的關系有了深刻的理解。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總結意象藝術的特征,挖掘他們總結歸納的能力。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要求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背景資料,對具體作品深入、全面的剖析,從而學會怎樣真正去讀懂一幅意象作品,理解意象藝術的創作構思是如何與作者個人的主觀意識、生活經驗等進行整合與聯系的,并抓住這個點深入挖掘拓展,使學生在探究中認識現實物象作用于心靈,經過藝術的創造成為意象的語言,構成心物一體的意象世界。

  3、意象藝術在生活中的體現

  列舉生活中校徽、標志、服裝的樣式,以及我們對線條、顏色的感覺等意象藝術表現形式。以變形金剛的標志為例,說明人臉的變形和夸張。也增加了趣味性,可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

  (啟發學生舉例說明,這個環節要求學生踴躍發言,根據身邊的事物展開聯想,發現生活中存在的意象藝術現象。)

  [設計意圖]通過列舉身邊生活中的例子,使學生拉近和意象藝術的距離,消除藝術的神秘感。讓學生感覺到藝術和生活息息相關,進一步加深理解意象藝術的特征。。

  (四)拓展與小結

  1、教師讓學生用意象藝術的手法表達自己的各種感受(如歡樂、痛苦、激動、害怕、恐怖等)學生分成若干組進行意象繪畫練習。體會意象藝術的特點。

  2、展示評價

  以學生自評和互評為主,教師做最后總結。

  (1)小組派代表上臺講述自己的創作構思,展示學生作品。

  (2)讓學生對自己的創作進行解釋,談談自己在創作過程中是怎樣運用意象藝術的語言的。

  3、學生欣賞部分藝術作品

  [設計意圖] 在這一環節給學生極大的自由發揮與聯想空間,以學生為主題,讓學生簡單地畫出圖例,闡述自我的想法,然后引導學生自評、互評,肯定學生嘗試的結果,尊重學生的個性表現,同時激勵全體學生,激發創新意識和獨立思考,提高審美能力、表達能力,使學生學會用意象的藝術特點表達自己的主觀情感。

高中美術教案13

  教學目標

  理解審美觀念的內涵和形成過程;初步了解一些形式美的基本規律;大體掌握美術作品的基本涵義;培養用審美的眼光去對待美術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種物品的意識。

  教學基本思路

  美術鑒賞是一門學科,但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學習這門課程的目的并不僅僅是為了記住一些藝術史上重要的美術作品,而更要培養學生以一種審美的心態、發現的眼光去看待我們的歷史、文化、生活以及我們身邊的環境,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和文化素養。所以本課的教學首先從什么是“美”入手,幫助學生了解“美”的觀念是怎樣形成和發展的,進而使學生明確美術作品的基本含義及其開放性的內涵。通過這個過程使學生明確“美”的概念是極為豐富的,它甚至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應當以一種歷史的、發現的眼光去看待美術作品乃至我們的日常生活,這樣,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豐富多彩。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美的觀念和形式法則是如何產生的?

  2、美術作品的基本內涵是什么?

  3、如何從生活中去發現美?

  教具與學具

  教具:幻燈機、幻燈片、實物投影儀、畫冊或者多媒體播放工具。

  學具:筆記本(或者作業紙)、筆。

  教學過程

  課程介紹:

  1)自我介紹

  2)我們手上拿到的這本美術鑒賞教材分三個單元共有24課時,我們第二單元不上,這樣的話剩下是17課時,再加考試1節課。美術鑒賞是一門學科,但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學習這門課程的目的并不僅僅是為了記住一些藝術史上重要的美術作品,而更要培養我們以一種審美的心態、發現的眼光去看待我們的歷史、文化、生活以及我們身邊的環境,從而提高我們的審美和文化素養。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同學們,有時候我們面對一幅美術作品,尤其是一幅經典的繪畫作品時,我們怎樣看出畫中的含義并從中得到感受呢?這幅畫好在哪里?“美”在哪里?什么是美?什么是美術?審美鑒賞的意義在哪里呢?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能對此有所了解。

  1、什么是“美”?

  我國漢字中的“美”由羊、大兩字拼成,“羊大為美”。羊成為美的對象和社會生活中畜牧業的出現是分不開的。羊作為馴養的動物是當時人們生活資料的重要來源,是人類可親的對象。尤其是對原始人類來說,還有什么東西比又肥又大的羊能使其感到美呢?從“美”字我們可以看出,美與經濟實踐是密不可分的。

  “美”與“不美”是人們看待美術作品甚至是生活中各種事物的最原始、最基本的情感。通過這樣一種樸素的情感,人們擺脫了像動物一樣無意識的、被自然所左右的狀態,有目的地去創造各種美好的事物(當然也包括我們的美術作品),從而不斷地改造我們的生活,提高生活的質量。由此可見:

  (1)“美”并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源于人們的生活實踐。

  (2)“美”的觀念與相應形式美法則的產生是長期的歷史積淀的結果。例如書中所舉的中國書法藝術與彩陶、青銅器的實例。將美的觀念與相應的形式美法則運用于生產、生活乃至藝術創作中,就產生了美術作品。

  2、初步認識美術作品的形式美法則:

  放一段的外國流行歌曲(學生不熟悉的)。

  設問:你覺得這段歌曲美嗎(要選擇學生喜歡的)?它表現了什么內容呢(由于學生不熟悉,對外文歌曲表現的內容一般不能描述)?

  教師以此繼續發問:你不知道歌曲表現的內容,那它美在哪里呢(學生一般都能問答出它美在旋律、節奏、音色、音質上來)?教師在此基礎上歸納:旋律、節奏、音色、音質就是歌曲內容的存在方式,它所產生的美感,我們就把它叫做形式美。我們說,藝術都是相通的,音樂中有形式美,美術也有形式美……那么美術中的形式美又是什么呢?

  在原始社會的時候,人們經常把動物的牙齒串起來掛在脖子上,同學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在開始他是作為一種勇敢的象征,或乞求神賜于力量。久而久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形式逐步脫離了原來的使用價值。人們看到他們時會自然而然的產生一種親切感,這時候,他已經成為一種裝飾品,成為一種時尚,一種形式上的美感。這就是形式美。因此,形式美是人類獨特發現和創造之一。

  到了古希臘時期,人們開始對形式美的研究和探討,并歸納總結了許多關于形式美的法則。比如,對稱、均衡、比例、對比、多樣統一等,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美術作品的形式美。

  A、請4位學生在黑板上寫“永”字,其他同學在下面寫。

  寫好之后教師提問:你們覺得哪位同學寫的最好?為什么?

  (幻燈出示寫歪的“永”和正規的“永”)總結:在漢字結構規律中,重心平穩、左右均衡是極為重要的法則。人們寫字時以米字格作為輔助,就是為了使初學者遵循這種美的法則。

  B、觀看教材中“彩陶鯢魚紋瓶”、“永”字、“羊”字的圖片,他們之間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它們的美體現在哪里?(六位同學一個小組進行討論,并且將思考的.內容在作業紙上寫下來,最后請幾位同學總結)

  (引導學生從重心、對稱、平衡等形式美的角度尋找“彩陶鯢魚紋瓶”、“永”字、“羊”字之間的聯系。)

  師:什么是美術作品?(包含著形式美法則的物品都可以稱為美術作品)

  3、形式美的來源:

  許多我們現在認為的美術作品,在其產生之初其實是實用品,只是到后來才被當做“美術作品”看待的。但是在這些物品中同樣包含著美的觀念和形式美的法則,因而,它們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美術作品,但并不妨礙我們用審美的眼光來觀看它們。如原始社會的彩陶,古時候是盛水,吃飯的普通器皿,現在卻成了博物館里供人們欣賞的價值連城的古文物;又如商、周時代的青銅器,是宗廟里祭祀用的器具,而在明代的《竹院品古》圖里,青銅器已經被當作了供人欣賞把玩的美術作品,它的器形、裝飾、色澤成為了關注的因素。今天,老師也請大家來簡單鑒賞一下彩陶和青銅器。

  請說出在過去學過的語文、歷史知識中你所了解的彩陶或青銅器的精品1—2件?

  A、幻燈展示:彩陶中的紋飾。

  教師提問:你覺得這些圖案漂亮嗎?他們都遵循了形式美中的那些原則?古人為什么要把這些圖案畫在這些器皿上?你知道這些圖案都表示什么嗎?(六位同學一個小組進行討論,并且將思考的內容在作業紙上寫下來,最后請幾位同學總結)

  師:有一些很特殊的圖形,如半坡出土的人面魚紋盆,是在盆的內壁描繪圖案,用裝飾的手法畫出一個圓圓的臉,三角形的鼻子,用兩根短線畫出眼睛,似乎閉目在默默地祈禱什么,雙耳和嘴的部位都畫著魚,盆的其它部位也畫著魚。這種圖形似乎和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關,是圖騰崇拜的產物。

  彩陶中的動植物形一般都用幾何形把它概話出來形神兼備,顯示了彩陶藝術寫心寫意的高超水平。彩陶的象形圖案多種多樣,最基本的主題是生殖主題。有大量的魚、蛙、植物果實、花朵的描繪(左圖)。半坡時代人的壽命平均二三十歲,生育是即神秘而又急迫的事情。所以魚蛙這些多產的動物就成了生育的象征。尤其在母系氏族社會里,對生育能力的贊美就是對女性的贊美。生育繁衍的主題在民間藝術里一直延續到今天。

  B、青銅器是用銅錫合金制作的器皿和工具。先秦時代,青銅器的鑄造技術和造型藝術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堂皇的地位,取得了光輝燦爛的成就。

  視頻展示:商代和周的青銅器

  提問:商代和周的青銅器有什么不同?

  幻燈展示:青銅器中的紋飾。

  教師提問:你覺得這些圖案都遵循了形式美中的哪些原則?古人為什么要把這些圖案畫在這些器皿上?你知道這些圖案都表示什么嗎?它們的靈感來自哪里?

  師:青銅器的紋飾有多種紋飾這些怪獸圖案,大都是氏族圖騰崇拜的殘余,在維護社會習俗,溝通人們的精神世界方面,與文字一起扮演著政治、宗教和藝術傳統等各方面的特殊職能。

  總結:古時候人能把自身體驗到的運動、均衡、重復、強弱等節奏感用畫筆表現出來,這無疑是神奇的創造。上述作品的紋飾之所以看起來比較美是因為它們是按照一定的形式規律創造出來的,而它們的靈感就是我們的祖先從自然萬物的形象中獲得的。

  4、從實用物品向美術作品的轉換

  A、展示一些作品,包括一幅繪畫作品,一幅雕塑作品,一幅木版年畫,教材中的“漆盒”,教材中的“民居院落一角”。

  教師提問:這些物品哪一些可以被稱之為“美術作品”?為什么?

  教師:繪畫和雕塑是美術家為了審美的目的而創作的,這毫無疑問是美術作品。但是有一些生活用品,它們最初被制造的目的不是為了用于單純的審美活動,而是源于生活的需要,例如教材中所列舉的青銅器、明代的漆盒、云南納西族民居院落等,但是,他們最初也是按照形式美的法則制造出來的,在當時雖然普通,但是經過歷史的積淀會逐步獲得較高的審美價值。

  B、這些手提袋、手套、門票都是美術作品嗎?試以本課所學的知識簡要的分析它們?以證明你的觀點?

  師:一方面,這些日常物品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形式,因而也存在著形式美的因素。例如,物品的長寬比例、色彩的搭配、圖案的運用,這些都是為了使物品更加美觀,是形式美法則的具體運用。其次是審美功能和實用功能的關系。好的物品往往是把這兩個方面結合在一起的。例如手提袋要求輕巧靈便,簡潔大方,色彩鮮艷而富有裝飾性,既方便提東西,又具有醒目的審美效果。又如手套,不僅色彩使人感到溫暖,而且圖案的方向變化既可以交代各部位的不同功能,同時也可以打破形式上的單調。

  5、美術鑒賞的意義?

  教師提問:看了上述作品,你認為美術鑒賞的意義有哪些?

  總結:

  1)在我們的生活中美是無處不在的,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非常注重營造美的環境,所以我們要學會去認識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

  2)鑒賞美術作品可以培養我們的審美鑒賞能力,幫助我們豐富對美的認識,并且認識到形式美的法則。

高中美術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山水畫著名作品,感悟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山水情懷,了解妙奪造化、因心造境等特點,體會山水畫獨特魅力,掌握鑒賞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富春山居圖》《青卞隱居圖》《溪山行旅圖》等作品,運用小組討論等方法從山水畫的內容、構圖、筆墨等方面體會山水畫的情懷、造化、意境。學習鑒賞方法,提高美術鑒賞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悟中國山水畫的獨特魅力,領悟人文精神,提升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養成傳承和保護傳統文化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中國山水畫山水情懷、妙奪造化、因心造境的特征。

  難點:領會蘊含在山水畫中獨特的人文精神。

  三、教學過程

  (一)趣味情境導入

  創設情境,播放古琴音樂,并提出問題:

  教室中回響起的悠揚音樂,有人知道它的曲名嗎?你能聯想到什么樣的畫面?(《高山流水》,優美的山水景物)

  教師總結:高山流水不僅是一首悠美的樂曲,也是我國古代山水畫畫家的主要繪畫題材。山水畫是山水、人物、花鳥三個主要畫科中最受中國古代文人推崇的,那它具有怎樣的獨特魅力?現代山水畫和古代傳統山水畫有怎樣的傳承和發展?讓我們一起走入山水畫與傳統藝術做一次親密接觸!引入課題《象外之鏡——中國傳統山水畫》。

  (二)作品內容識讀

  感悟情懷

  教師展示山水畫作品《青卞隱居圖》《富春山居圖》并提問:

  ①這兩幅山水畫作品描繪了什么內容?給你什么感受?(深山密林,富春江兩岸景色;氛圍清幽、淡雅寧靜)

  ②為什么古人常以這樣的景物進行描繪?他們想抒發怎樣的情懷?(隱居山林的愿望;高潔品質的表達)

  教師總結:其實早在晉唐以來,人們對自然美的認識與欣賞促成了山水詩和山水畫的誕生,常表現寒林、枯木、孤舟、江雪等場景借此寄寓情懷,展現高潔的人生境界,也是人文精神的一種體現。

  (三)形式語言審美

  1.體會造化

  教師播放《富春山居圖》鑒賞視頻,提出問題:

  ①視頻中的研究人員沿著黃公望的足跡游歷富春江,卻無法找到畫中的山水,是為什么?(時代變遷、藝術家主觀創造)

  ②藝術家是如何進行主觀創造的?(自然界中汲取素材,頭腦中提煉概括,不斷調整)

  ③結合課前材料,真實富春江兩岸景色與《富春山居圖》有何不同?(真實山水只能看到眼前近山景觀,而畫作中前后山峰層疊而上,不拘束于固定視點)

  教師總結:畫中山水絕不同于真山真水,是需要畫家從外在的自然山水中汲取創作素材,另一方面也需要在頭腦中提煉概括,并不斷調整。這就是山水畫創作中所講究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2.感悟意境

  教師繼續展示《溪山行旅圖》《富春山居圖》全景圖及局部細節圖,提出問題:

  藝術家通過怎樣的筆墨去描述畫面的?結合整體畫面呈現出怎樣的意境氛圍?(墨色凝重、渾厚,極富美感雄偉壯闊;墨色淡雅,豁達出世的心境)

  教師總結:《溪山行旅圖》通過獨特的取景方式、筆墨運用,來表現峰巒充塞天地,體現出雄偉壯

  闊的`意境。《富春山居圖》通過以全景式的構圖方式、淡雅的筆墨,體現出豁達出世的意境。而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它依賴于畫家的創造,是情與景的統一,也是將實境轉化為虛境的藝術活動。對畫面意境的欣賞,也取決于觀賞者的人生經驗和文化修養。

  (四)社會文化理解

  提出問題:結合你所了解的作品,為何人們常以山水畫來表達人的情感思想?

  教師總結: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對山水有著特殊的感情,山水是中國傳統文人的精神家園,他們心系家園天下,把山水當做感受天地萬物規律的媒介,山水之行是萬物規律的具體化,人在山水中洗心養身,澄懷觀道,可以從有限通達無限,獲得“天人合一”的精神體驗。因而山水畫所表達出來的意境,即山水畫的靈魂之所在,也是自然與人相融合,人文主義代表的結晶。

  (五)方法歸納運用

  1.方法歸納:教師總結欣賞畫作的方法可通過內容、情懷、造化、意境幾個角度進行賞析。

  2.方法應用:結合你喜歡的作品,開展藝術辯論賽,辯題為:談一談山水畫是否也可以叫做風景畫?(甲方:不可以等同,山水畫《六君子圖》中疏林坡岸,湖水茫茫,線條細膩,可以體現出清遠瀟疏的意境,風景畫《西湖美景》描繪了西湖優美景色,色彩鮮明,意境表達不夠;乙方:可以等同,兩者都描繪現實的美景。)

  教師總結:兩者不能等同,雖然都是由寫生后加以創造再塑,但山水畫描繪高山流水并賦有一定的意境,而風景畫描繪世間景色,是對優美景色的再現。

  (六)小結升華作業

  1.總結知識山水畫作品賞析可通過內容、情懷、造化、意境等角度感悟山水畫的獨特魅力。

  2.升華情感:山水畫對中國傳統美術有重要的意義,也是自然與人“天人合一”的寫照,我們要學會觀察自然、熱愛自然,體會山水畫中的情懷與意境,領悟山水畫中的人文思想,加深對中國傳統山水畫的認識和理解,養成傳承和保護傳統文化的意識,積極的弘揚這些優秀的文化。

  3.課下搜尋描繪自己當地的山水畫作品并親自游歷畫中所表達的現實美景,下節課分享。

  四、板書設計

高中美術教案15

  教學目的: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對現代工業設計的內容、特點及其社會作用等,有所了解,有所認識,達到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因情操,培養對現代工業設計的欣賞能力,提高藝術欣賞水平,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

  重點難點:重點掌握有關現代工業設計的一些基礎知識,特別是工業設計與一般工業產品技術設計的主要區別,以及現代工業設計在現代社會中的主要作用。難點是本課內容涉及面廣,學生在短時間內難以理解,因此,將本課的內容減少,降低難度,同時,可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由學生自己去設計,把自己審美的標準表現出來,并要求部分學生講出為什么這樣設計。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吃和喝是人類的最基本的要求。當遇到無法用嘴或手接觸到水源時,動物會跑開去尋覓新的用嘴巴直接可以喝到的水源,但是人類會怎樣?(動腦去創造可以延伸手或嘴的工具)。吃,可以充饑,然而人類卻沒有滿足生吞活剝的充饑行為,而能鉆木取火,以化腥躁。于是逐漸形成了食文化。但是人類有沒有滿足?(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人類并沒有滿足加長手臂的工具獲取現成的水源,則設計出各種各樣的鉆井工具,并將井設計的更加理想,以防污染和水的流失。喝水的工具也使其美觀和使用相結合。有的還被設計成滿足特定的場合使用,如祭祀或禮儀。人類為滿足需要不斷思考和不斷實驗,在這過程中,人們發現手工制作的局限,速度慢。人類是怎樣去解決的?(機器化生產)

  講授新課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現代工業設計。工業設計孕育于十八世紀六十年代英國工業革命之后。當時出現了大批機器生產的工業產品。由于只追求速度而忽略了外表藝術效果,使當時的產品外觀丑陋,用材不合理,難以引起消費者的興趣,當然也就難以適應商品競爭。從而引起有關人士的注意,開始注意工業產品的外觀設計。因此,英國通過講座或成立學校等辦法做了一系列有效的工作。德國、奧地利等國家也受到影響。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德國的"包豪斯"成為西方現代工業設計運動的搖籃。包豪斯在為"大眾而設計"的知道思想下,以現代生產、現代材料、現代生活為主題,設計了許多優秀的工業產品。如1928年馬塞爾·布羅伊爾設計的鋼管椅(學生欣賞講出體會)

  教師小結:布羅伊爾是現代工業設計史上公認的家具設計大師。他從自行車的`鋼管得到啟發,采用鋼管、皮革和紡織品結合,設計出大量功能良好,造型現代化的新家具。包括椅子、桌子、茶幾等家具,受到世界廣泛的歡迎。他的第一張鋼管椅子是在1925年產生的,為了紀念他與老師現代抽象繪畫的創始者瓦西里_康定斯基的友誼,他將椅子命名為"瓦西里椅子"。這些產品用現在的眼光來看,似乎沒有什么新奇,但是,這些金屬與帆布結合的椅子、金屬與玻璃結合的燈具,便于機器加工的簡潔的造型,排除一切繁瑣裝飾的藝術手段,卻為我們敲開了現代工業設計的大門。課本上的椅子是其1928年設計經過改造的鋼管椅子,最大的特點是把椅子的四只腳換成兩個S型的支架,減少了原來設計的許多接頭,同時,坐上去的時候會有一點彈性。造型簡潔單純。

  對于工業設計,各國的理解各不相同,但無論怎樣,工業設計是現代機器大批量生產的產物,是一門藝術與現代科學技術密切結合的學科。它涉及的領域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工業產品設計;二是為產品競爭服務的視覺傳達設計。盡管各國對工業設計的范圍的理解不盡相同,但作為工業設計的主要任務--產品設計則都是一致肯定的。其實就是實用和美觀兩則的統一。比如,像電話,在開始造型和紋飾煩瑣,撥號是轉動的,反映當時的審美觀。但是在使用過程中人們發現使用不方便,于是出現了現代的直接撥號的電話。(學生舉例)所以工業設計人員和一般的工程設計人員是有區別的,工業設計師在設計產品時,著眼于產品的外觀(造型、色彩、裝飾等)所體現的審美特性與產品功能的統一,而一般工程設計人員設計產品主要考慮產品的功能,產品的外觀是否符合審美要求,以及功能與審美能否統一,不是他追求的目標。正是這種對審美的追求界定了工業設計師與一般工程師的區別。工業設計師的任務絕不僅僅是工業產品表面的美化裝飾問題,而是涉及到產品的功能要求和產品外觀的藝術設計的統一。為了做到這種統一,他還需要充分考慮到產品使用的材料和技術,以及設計的獨創性。凡是較好地體現了這些方面的和諧統一的產品,就是優秀的產品,其設計就是優秀的工業設計。

  以汽車造型設計為例,它的造型具有科技和藝術的雙重特征。常見的各種轎車,其造型極為簡潔、流暢,使人感到它具有的高速、靈活的性能和鮮明的時代感。而常見的載重汽車和大客車則表現出一種堅挺、渾厚的造型,給人以力量、雄勁之感。這種不同的造型效果,是產品具有不同功能的反映。轎車以高速度、機動性強為主要特征,在造型設計中要以流體力學為依據,減少外裸部件,外觀光滑平順,降低車身高度,增強穩定性,使車身呈流線型,以此盡量減少空氣阻力,提高行駛速度,表現出現代轎車共同的造型風格。載重汽車、大型客車是重載運輸工具,具有功率大,越野性能好的特點,造型上表現出粗獷的氣派,顯示了力量感。

  這說明工業設計所追求的產品造型與使用功能是緊密相連的,不是忽視產品的功能去片面地追求所謂造型的藝術性。生活中常見的一些不合理的設計往往就是因為脫離了產品的功能去追求所謂造型的藝術性。例如我國城市街道上常見的一些小熊貓、青蛙、獅子等動物形象的廢物箱造型,就是忽視功能單純追求藝術效果的結果。它的設計缺乏起碼的依據(如城市街道設施的特點、人流計算、容量計算等),也不能滿足起碼的設計要求(如便于投入,便于清理等),結果造成垃圾外溢,難于清理的污染源,同時又褻瀆了可愛的動物,破壞了城市景觀。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認識到,工業設計乃是一種為滿足人類自身不斷增長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雙重需求而進行的創造性勞動。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技術與藝術的結合,不斷地創造和發明了一系列新的工業產品。這些產品不僅解決了人類生產勞動和生活中的許多難題,大大地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條件和生活質量,而且能夠引導人們步入新的生活方式。

  日本著名工業設計家、世界工業設計聯合會前主席榮久庵憲司先生在中國1991年國際工業設計研討會上演講時談到什么是設計時指出:"設計就是解決如何將人們的某種需求、愿望、理想,通過創造某一物件而加以具體的實現。""這里所指的人們的需求、理想和愿望的實現與滿足,不僅包括一般的物質功能、使用功能方面的滿足,同時包括人們精神 上的滿足,即產品在造型、色彩、宜人性方面給人以舒適和美的享受等。"由此可見,現代工業設計擔負著推進人類文明發展的崇高使命,它的永不衰竭的推動力是人類的不斷的發明與創造。

  學生練習:設計生活中接觸到的生活用品,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嘛!對于其特點一定會比較熟悉,這當中肯定有不完美的地方,比如象現在同學們家的電視機架,非常笨重,上次我看到朋友家的電視機架是用鋁合金做的,幾十分鐘就可以安裝好,而起結構簡潔美觀,與現代的家具相結合,非常美觀。現在我們就把他表現出來,來個異想天開大發明。

  要求:實用和美觀相結合。如果有時間,選擇優秀作業要求學生講出構思。

【高中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美術教案05-10

高中美術教案02-18

高中美術教案模板11-24

高中美術鑒賞教案12-29

高中美術單體教學教案08-26

高中美術教案14篇03-02

高中美術優秀教案(精選9篇)12-11

高中美術新課標教案(精選7篇)08-24

高中美術青銅器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