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常用6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美術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本學期,我們采用了“幼兒園滲透式領域課程”,在藝術領域有一節《花瓶設計與裝飾》活動,孩子們對各種各樣的花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圖畫本上設計出了千奇百怪、五顏六色的花瓶,活動結束后仍然感覺意猶未盡。于是,我結合孩子們的這一興趣,搜集了各種瓶子,孩子們可以通過動眼、動腦、動手的過程把自己的探索欲望、創造欲望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裝飾出來的花瓶還具有實用價值,用它裝飾教室不僅讓孩子們時時感受成功的`快樂,還可以處處體驗創造美的存在。活動目標:
1、能夠掌握包、扎、繞的技能,并對玻璃瓶進行裝飾。
2、體驗廢舊物品再利用以及手工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玻璃瓶子、花布、布條。
2、照片、數碼照相機。
活動過程:
一、展示照片:各種各樣的玻璃瓶子(酒瓶、罐頭瓶、飲料瓶)各種花色、形狀的布以及布條、繩子,引出主題。
1、老師收拾房間的時候發現好多這樣的東西,扔了挺可惜的,孩子們幫我想想辦法,能用它們做些什么呢?
2、幼兒討論,引出主題:把玻璃瓶子裝飾成花瓶。
二、幼兒觀察,并根據已有經驗探索裝飾的方法。、我們平時見到的花瓶身上哪個地方有裝飾?(瓶口、瓶頸、瓶腹)、這些布、繩子怎樣裝飾,才能讓瓶子變得漂亮呢?幼兒動手嘗試裝
三、教師總結幼兒探索的方法,給予鼓勵和肯定。根據幼兒實際操作水平,重點講解操作過程中的難點:包、扎、繞的
四、幼兒動手裝飾,教師指導。
1、鼓勵幼兒互相之間進行合作。
2、啟發幼兒裝飾的有新意和別人的不一樣。
五、介紹評比自己的作品。
1、幼兒介紹自己制作花瓶的材料、方法,認為最好看的是什么地方。
2、以插花的形式互相評比,學習別人優點。
六、裝飾教室,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
1、用數碼照相機拍出幼兒制作的作品,和沒有裝飾前的碎布、瓶子作比較,讓幼兒感受自己創作的成功,以及廢舊物品再利用帶來的樂趣。
2、提示幼兒花瓶這么漂亮,我們是不是還可以用它裝飾我們的教室呢?
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制作植物標本的簡單過程(清潔_____壓平干燥____固定)和方法。
2、養成耐心,細致的操作習慣,進一步建立喜歡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采集各種植物的植株或根,莖,葉等。
2、幼兒自帶一本厚書和報紙(報紙拆成書的大小)若干張。
許多大小不一,形狀,顏色不一的卡紙,透明膠若干卷,干凈的抹布若干塊。
活動過程:
1、觀察各種植物,鞏固對植物各部分的了解。
我們采集了許多不同植物,他們是什么樣子的?
2、了解保存植物的方法。
(1)怎樣將各種各樣的植物保存起來,可以經常看看呢?
引導幼兒討論,知道可以把植物及植物的各部分做成標本來保存。
(2) 出示剛采集的'植物。這樣的植物能馬上做標本嗎?為什么不行?
(3) 提供已干燥的植株比較。請你們看看摸摸,比較他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結;植物做成標本可以長期保存。剛采集的植株里有水分、容易爛,所以要讓植株干燥后才能做標本,做標本的植物應該是清潔,干燥,平整的。
3、學習清潔,干燥,平整植物的方法。
(1)任何清潔這些植物,讓樹葉平整,干燥呢?
(2)教師介紹材料,出示清潔,平整,干燥植物的方法。
介紹材料:抹布,書,報紙。他們有什么用?
示范過程:教師選一片完整無缺的葉子(或植株)用抹布查干凈,翻開書,墊進一張報紙,平整的放上樹葉,再蒙上一層報紙,將書合上。
教師帶領幼兒耐心,細心的操作。
美術教案 篇3
第一課 流動的顏色
課時:2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 表現
教學目標:
1、學會調勻水粉顏料。通過實踐,體驗兩種顏色調和而產生第三種顏色的變化過程。
2、根據吹畫后的效果,展開想像,進行添畫創作。
3、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在觀察兩種顏色互相滲透過程中,感受色彩變化的美。
2、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3、根據吹畫的效果巧妙地添畫。
教具學具:水彩顏料、畫紙、吸管、毛筆、調色盤。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導入階段:
1、請一位同學和老師一起做游戲:老師有紅、黃、藍三種顏色,兩人各滴一種顏色在畫紙上,再用吸管吹,讓顏料混合、互相滲透。利用多媒體的投影儀,讓全班同學觀察兩種顏色互相滲透的變化過程,并且把看到的變化分別在小組里說一說。
2、請兩位同學上臺,再做一次游戲,把看到的變化經小組討論后,在班上說一說。
3、教師小結:兩種流動的顏色在互相混合、滲透的過程中變幻無窮,今天,我們一起動手試試,看看這種美妙的變化。
4、揭示課題:流動的顏色
二、課堂教學:
1、師示范調顏色:用毛筆蘸水放在調色盤里,再蘸顏料在調色盤里調勻,調到毛筆蘸顏料時,水份飽滿且不滴落。
2、教師示范讓顏色互相混合、互相滲透的方法:傾斜畫面,直接用嘴吹,用吸管吹,等。
3、師問:除了老師的.這些方法之外,大家想想還有什么辦法可以使顏色流動嗎?(要求同學在小組里討論,在作業時應用、嘗試。)
4、強調在作業游戲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色彩融合、滲透時的美妙變化。
5、教師幫助學生一起總結,示范語句表達形式。
師示范:我用 辦法,讓 色和 色融合在一起,我看
到: 。
三、布置課堂作業:
1、會調勻水粉顏料。
2、用各種方法讓顏色互相流動,觀察顏色融合時美妙的變化,且把觀察到的在小組里進行交流。
3、比一比,哪組的顏色流動方法多?說說觀察到色彩有什么變化?
四、學生練習:學生以小組開展作業游戲,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五、小結:各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說一說用的方法、講一講觀察到的情況。
美術教案 篇4
一簡介:
本節課的主題:借助大自然賦予春的氣息,調動學生內心的生活體驗,啟發學生大膽的想象和聯想,通過不同的角度感受與表現春天,體驗自然美與藝術美共同的美感與不同表現方式,‘教案’初二美術教案2。
1教材是作為出發點,作為素材來呈現的。依據《美術課程標準》,創造性的開發,豐富,使用教材。如:注重學科整合。以播放影視資料春天的生活景色為課堂引入,引發學生的生活情感和體驗;而民樂合奏《春江花月夜》使學生們享受到了音樂的魅力;文學作品的朗誦,又讓學生們領悟到春天的另一種表現手法,增強了學生的人文意識。
2以"欣賞、啟發--聯想、情感輸入--交流--拓展"為展開課堂教學的主要途徑和方式。(1)通過直觀欣賞展開藝術思維,通過師生、生生互動等交流方式獲取更多的藝術營養。(2)提供表現參與的機會,創設展開豐富聯想的空間,引導學生認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移入,為心境共鳴創造條件。
二學習者分析:
1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
初中一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少年期,已具備一定的審美觀,有著豐富的想象力,這一時期的知識面更為擴展,思維由童話式幻想轉向理性、科學的幻想和想象。教材"春天的暢想"主要圍繞自然美和藝術美共同的美感和不同表現方式而展開。在這樣的題材中,學生的許多生活經驗和個人情感及愛好都能釋放出來,不同的學生會從中獲得不同的感想和收獲,個人情感也得到升華。因此,以這種教材內容編排作為培養學生美好情感,使之獲得再創造能力的載體,恰當且順應了中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
研究表明,這個階段的學生的感知能力正在發展,抽象思維正在形成。美感體驗明顯受制于對客觀事物外部特點和內部特征的領會和理解。因此,本節課老師在各個環節盡力通過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審美情趣來發展他們的賞析及表現能力,使之逐步提高。
2在學習本課之前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具有較豐富的生活體驗和一定的審美能力;具備初步技能技巧的表現能力。
3學習者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已經具備的水平:
本課是在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對藝術作品有一定的審美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與想象力,培養學生繪畫創作的表現能力。
三教學、學習目標及其對應的課程標準:
1結合自己的觀察、發現、大膽想象和聯想,充分挖掘大自然提供給我們的藝術素材;欣賞的過程中,體會大自然與藝術間的轉換和交融所帶來的美感。
2以學生的生活體驗為基礎,(通過欣賞、分析、交流、聯想等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感受藝術家們從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對春天的贊美,加深情感體驗。
3形成積極參與的交流意識,激發創作興趣;初步完善創作構思,感受成功體驗。
四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1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引導者;在本節的備課和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感受美、體驗美、評價美與合作交流提供機會,搭建平臺;尊重每位學生的感受,贊賞每位學生對欣賞作品時所提供的不同見解;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方向和客觀的評價標準;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的、充滿激情的學習,用情感來體驗,用心靈去感悟,用畫筆去描繪,教案《‘教案’初二美術教案2》。
教學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和諧的交流與對話,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課堂上共享彼此的經驗、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與觀念。教師要做學生的引路人,不斷鼓勵學生樹立學習信心。
2采用"引發情感--發展認知--認知鞏固--課后拓展"為模式展開教學。充分挖掘并利用現實生活素材,盡可能的使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有趣,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大量的藝術圖片,加深情感體驗;通過豐富多彩的.討論,以合作學習促自主探究。
3教學評價方式:
(1)通過課堂觀察,關注學生在欣賞、分析、想象、交流等活動中的主動參與程度與合作交流意識,及時給予鼓勵、指導。
(2)通過參與欣賞和認知鞏固,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在寬松的課堂氣氛中,揭示思維過程、賞析能力和技能技巧的掌握情況,使老師可以及時診斷學情,調查教學。
(3)通過課后拓展作業分析,及時了解學習情況,找出問題癥結,確保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4)生生互評、個人自評與教師點評相結合:以學生互評、自評為主,教師點評為輔,在認知鞏固階段,通過同學間交流,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
五教學媒體和教學技術的選用:
本次教學需要多媒體課件的輔助。多媒體課件貫穿整個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里面收集了大量有關春天的藝術作品圖片、影視資料、文學作品及音樂、歌曲。它形象直觀生動,信息量大,色彩艷麗,它的使用既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和直觀性,又擴展了學生的視野,更充實和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
六教學和活動過程:
(一)教學準備階段:
1準備描繪春天的影視資料及文學作品的音像資料,中外造型藝術家表現春天的作品圖片,
表現春天的樂曲《春天奏鳴曲》、民樂合奏《春江花月夜》并納入多媒體課件,新教材的內容設計合理,更貼近現實生活。備課時要注意課堂教學設計的生動、靈活性。這節課設計的內容親切、自然,使學習的內容與大自然聯系起來,學生更易接受。同時跨學科的學習需要也提示我們要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個人的修養水平。
2學生準備自己摘錄的描寫春天的文學作品片段,表現春天的藝術作品的圖片及歌曲等,讓學生在準備學具的過程中提前預習本課。
(二)整個教學過程敘述:
本節課主要為美術教學活動,教材"春天的暢想"之內容共含五課時。本節課是其中第一課,需45分鐘完成。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注重師生、生生間語言傳遞式的交流方式,主要是以教師引導,學生欣賞為主線,啟發、討論為手段,師生進行感知交流,思維在交流中得到延伸,感情在交流中得到升華。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本節課第二階段講解抽象表現手法時會出現障礙,因此設置聽音樂和色彩置換這一環節,便于學生的理解。
為順利實施本節課,教師除應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教育理念外,還應具備一定的多學科整和能力,會操作多媒體。
具體教學過程設計如下,大體分為四個階段來完成:
(一)引導階段:
1、多媒體展示春天的生活景色,伴隨著春的樂曲,將學生引入春的意境中。
(1)自然界的哪些現象向我們傳達了春天到來的信息?
(2)春天到了,同學們衣著都有什么變化,可以組織哪些課外活動,?
2、學生分組討論,闡述有關春天的特點、景色,談感受。
(1)春天可以怎樣來表現?
[說明:以情境引入課題,創設良好的情感基調,引發學生的生活感受,以適應審美心理的情感和愉悅性特征,為本課的展開作好鋪墊]
3、欣賞
(1)文學作品《春雨后》
請同學將自己準備的文學作品有感情的朗讀一遍。
(2)歌曲《春天在哪里》
請同學傾聽并初步感受音樂美。
(3)油畫《花開的果園》
請同學賞析畫面帶來的美感。
[說明:通過參與欣賞,使欣賞的心理活動逐步展開,]
(二)發展認知階段:
[說明:設置問題情境,展開想象空間,對作品進行感性與理性的分析,提高欣賞水平.]
1、照片《漓江》與國畫《漓江》的對比展示
(1)自然美與藝術美具有哪些共同的美感?
(2)自然美與藝術美不同的表現手法?
2、屏幕展示多幅作品的對照比較及重點放大展示的方法,進一步認識自然美與藝術美中的春天。(以教材刊登的作品為重點)
(1)美術作品的其他表現形式?
(2)藝術家是怎樣通過作品傳達信息的?
(3)感受具象表現和意想表現手法的特點。
3、欣賞民樂合奏《春江花月夜》
(1)音樂給了我們什么樣的聯想?抽象的還是具體的?
(2)談談感受。
(3)能否用色彩來表現樂曲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4、屏幕展示蒙得里安的作品《百老匯爵士樂》
(1)談談畫面的構圖形式。
(2)色彩是如何呈現出來的。
(3)現場演示將《百老匯爵士樂》演變成春的樂章。(通過色彩置換完成)
(4)感受抽象表現手法的特點。
[說明:第二階段是在對情感體驗的基礎上,通過賞析、比較、討論、交流等形式,了解自然美與藝術美的聯系與區別及繪畫作品不同的形式語言;了解具象表現、抽象表現、意象表現在春天中的特點。]
(三)認知鞏固階段:
1、介紹適合學生表現春天的具象、抽象、意象表現手法的三幅藝術作品。請學生分析,談談三種形式的特點。
2、要求同學們將自己在生活中發現和感受春天以及對春天的暢想形成自己的創作構思。
3、圍繞自己的感受畫創作草稿,并介紹創作設想。
4、同學間相互交流,汲取別人優點,完善自己創作構想。
[說明:鼓勵學生勇于創新,大膽的描繪心目中的春天,通過互評、自評、點評等教學評價的設置,幫助學生完善創作構思]
(四)課后拓展階段:
1、結合自己準備應用的表現方式進行相關的技能技巧的練習。
2、結合自己的創作搜集相關的創作素材。
3、嘗試根據一首詩、一首樂曲畫出春的意境。
七課后反思
1、情景設置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喚發了學生內心的情感,調動了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習興趣。
2、聽音樂談感受環節的設置,便于學生對抽象表現手法的理解和把握。
3、自評、互評、點評的教學評價的設置,寬松了課堂氣氛,使學生們敢于各抒己見、互相切磋與交流,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在交流中提高了自身的欣賞水平、鑒賞能力與創作水準,同學間的情感在交流中得到升華。
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圍繞著掌握青花瓷的造型、圖案設計運用,感受傳統藝術的魅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畫一畫、做一做“青花瓷”,提高學生觀察力和想象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熱愛。
教學重點: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繪畫工具,進行簡單的制作和裝飾,對稱概念在青花瓷造型和圖案設計中的運用。
教學難點:讓學生創作豐富、多樣的圖案、造型。
教學程序:
一、歌曲欣賞,談話導入:多媒體播放歌曲《青花瓷》,教師講授蒙古族把青、白兩色作為頭等重要色彩,滲透人文知識,導入課題《青花瓷》。
二、欣賞開拓思路。
出示青花作品課件,引導學生簡單了解青花瓷造型、圖案裝飾的特點,從造型、圖案兩個方面出發。除了引導學生認識造型對稱之外,出示一些青花吉祥圖案的欣賞,為學生在之后的創作提供一些設計素材。
三、探索設計技法。
首先教師出示幾個不同形狀的空白花瓶,讓學生發現對稱概念在青花瓷造型和圖案設計中的運用。老師現場演示,將紙對折,在一邊畫好花瓶的一半,沿邊剪下。讓學生掌握剪對稱青花瓷瓶的制作方法。
了解裝飾的幾個部分:瓶頸裝飾、瓶身的裝飾和瓶底的裝飾。簡單了解圖案設計中的單獨紋樣、帶狀二方連續、故事敘述幾個基本樣式。為后面的設計創作提供基礎。
學生互動討論。請學生說一說想制作的青花瓷造型和美麗圖案。及時抓住學生在討論中迸發的思維火花,以啟發性的語言使學生討論達到預設效果。
四、設計造型、圖案。
學生設計創作過程中,播放古典音樂,烘托課堂氣氛,老師巡回指導,及時發現學生創作中的閃光點。
五、師生互動評價。
創設情景“青花瓷藝術展”, 出示2個 “古董展架”,畫好的同學可以把作品擺到展架空擋處。“青花瓷藝術展”圍繞造型星、圖案設計星和創意星三個方面的評價。
六、藝術延伸生活。
展示一些青花瓷的奇特、有趣的`運用如:青花瓷器的電腦、青花瓷片做成的衣服等。教師:美麗的青花瓷不但是中國傳統藝術,在新世紀的今天,我們還可以為古老而精美的它穿上新的外衣。
美術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常見的交通標志,知曉其顏色、形狀、符號所代表的意義;能運用描繪、游戲等形式大膽地表現通過交*路口的情形。
2、在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有意觀察,記憶表現能力。
3、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的情感,增強學生社會體驗的經驗,教育學生注意交通安全。
教學過程:
一、教師導入:
親愛的同學們,有人曾經說過,動蕩的年代最可怕的是戰爭,而和平年代最可怕的是交通事故。
二、與思品課結合起來,復習:
1、交流信息,說一說你認識的交通標志。
2、你在什么地方看到過這種標志?
三、認識一些常見的交通安全標志
1、看書中的'圖片認識:禁令標志:禁止機動車通行警告標志:注意危險指示標志:步行指示標志:人行橫道等
四、了解身邊的危險
1、欣賞學生作品,并讀一讀兒歌,知道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
2、說一說:畫中的小朋友做得怎樣?我們要向他們學習些什么?
①走天橋過馬路。②綠燈時過馬路。③在交警叔叔的指揮下手牽手過馬路。④過馬路左右看。
2、小組的伙伴交流:平時你是怎樣做的?
3、:生活中經常有一些細小的隱患,常見的易出危險的現象,但是,只要我們每個人具有安全意識,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任,就會避免事故的發生。
五、活動
畫一幅小朋友放學回家安全通過交*路口的畫
1、學生繪畫,教師指導。
2、說說自己的畫,談談自己的想法。
3、大家一起玩一個“紅燈停、綠燈行”的游戲,做一個遵守交通規則的好孩子。
六、做一本交通安全手冊
把學生的作品收集起來,裝訂成為一本交通安全手冊。
七、全課
今天、我們二(2)班的小朋友一起設計了一本交通安全手冊,老師將他掛在教室里,希常來看看,遵守規則、注意安全,健康成長。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美術教案大班美術教案02-17
中班美術教案美術中班教案01-07
精品美術教案美術作品教案08-23
《美術》教案02-18
經典美術教案03-05
【精選】美術教案09-18
(經典)美術教案08-06
美術教案(經典)08-24
【經典】美術教案08-24
美術教案【經典】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