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匯編9篇】
作為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術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術教案 篇1
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認識,表現夏天的基本特征。
2、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感受選用顏色,表現夏天的特征。
準備:幼兒觀察了解夏天的特征、彩筆等
過程:
1、幼兒討論:
(1)你們看到的夏天是什么樣子的?
(2)人們在夏天里做些什么?
(3)怎樣才能涼快些?
(4)用什么顏色可以表現夏天的炎熱?
(5)什么顏色看上去涼爽些?
2、小組合作畫。
學會商量,分配各自畫的內容及布局、顏色等。
3、交流分享,幼兒根據自己的畫面談談夏天的風景、對夏天的感受。
幼兒園中班美術活動:美麗的花手帕
活動目標:
1、掌握手工扎染、折紙、點顏色等技巧,初步了解色彩搭配的規則。
2、培養對民間藝術的興趣和愛好。
3、養成良好的作業行為和衛生習慣。
活動準備:
1、故事《講衛生的小貓咪》。
2、8開、16開宣紙每人4~6張、調好的各色中國畫顏料、舊報紙、扎染PPT、圍兜及袖套每人一套。
3、課前給幼兒觀賞貴州苗族的各種蠟染制品。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聽故事《講衛生的小貓咪》,小貓咪感冒了,又流鼻涕又打噴嚏,小貓咪講衛生,趕緊到商店買來花手帕。
提問:花手帕有什么作用?
分析:這不只是一個美術活動,也是一個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品質的好機會。
二、播放扎染PPT,欣賞并討論
引導幼兒說出商店里的花手帕都有哪些圖案和顏色。(圖案有圓形、長條型、蝴蝶型、波浪形……學會說五顏六色。)
分析:孩子們在欣賞的過程中,培養了審美感,多變的圖案和艷麗的色彩引發了如何制作這樣美麗花手帕的興趣。
三、指導幼兒制作扎染作品
1、戴好圍兜和袖套,防止顏料弄臟衣服。
2、將白色的`宣紙進行多層折疊,注意對角和對邊。
3、將折好的宣紙不同的部分,放入裝有顏料的小碗里點顏色。
4、將點好顏色的宣紙放在報紙上打開晾干。
5、提問:在給“小手帕”染色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什么呢?
分析:幼兒要掌握折紙和點顏色這兩個主要步驟,因點顏色是新技巧,所以是這個活動的一個難點,首先要把顏色按照從淺到深的順序進行排列,引導幼兒有秩序的選擇;其次要把握一邊折一邊點顏色的技巧,并通過實踐慢慢掌握顏色的用量。最后要注意因打濕的宣紙打開難度很大,所以這個步驟必須由老師來完成,以免損壞作品。
四、幼兒自主探索如何做出漂亮的“花手帕”
1、通過反復的實際操作能夠知道,不同的折紙方法會產生不同的圖案,并能初步找到其中的規律,如對折后從折點再折成三角形染色會形成中心擴散的圓形圖案等。
2、通過反復的實際操作能意識到深色和淺色的搭配會更好看,從開始的自由選擇顏色,到逐漸掌握深淺色的搭配。
3、過少的染色會使宣紙原本白色的地方過多,沒有那么好看,顏色過于混合也會降低作品的質量,而且過多的顏色帶來的水分還會使得作品在打開的時候容易破損。
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主要藝術成就及其藝術特點,初步學會欣賞中國古代雕塑的方法。
(2)讓學生從惑受形象人手,在了解作品社會背景的前提下,加深對作品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埋解,從而提高欣貫能力。
(3)激勵學生熱愛民族傳統文化藝術,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惑。
【教學重點】
中國古代雕塑在各個歷史時期不同的藝術特點。著重介紹秦始皇兵馬桶、霍去病墓前雕塑、六朝陵墓雕塑、敦煌石窟、龍門石窟奉先寺等典型地域的代表性作品。
【教學難點】
中國古代雕塑的表現形式和時代特征。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中國古代雕塑相關圖片若干或制作多媒體。
學生:查找相關文字、圖片材料(課前教師可讓學生分組查閱有關中國古代雕塑的資料)。
【教學過程】
●提問式導人:(提間貫穿整節課,問題解決,即是課的結束。)
什么是雕塑?你認為什么樣的作品可以稱做是雕塑?
你對中國古代雕塑了解多少?可以給同學們舉些例子嗎?
關于秦始皇陵兵馬桶,你知道多少?
漢代雕塑有怎樣的特點?
霍去病墓前雕塑整體鳳格是怎樣的?談談你認為最經典的作品?
南京是六朝古都,你是否了解一些六朝時期的作品?
中國四大石窟是哪兒個?著名的作品你了解多少?
能否用自己的語言談一談云岡石窟大佛?
龍門石窟奉先寺佛造像建造的歷史背景是如何的?
能否給我們介紹一下樂山大佛的簡況?
●學生回答。
(由于學生查閱過資料,應該可以回答出一部分問題,不完整或需要強調的部分,教師應注意重點解析。在回答問題之前,可以小組綜合討論,拿出一個較為完整的答案,然后推薦一位同學回答,其他組的同學也可以提出意見或不同看法。最后教師點評。)
●問題回答及補充。
雕塑是以可塑或可雕刻的物質材料,通過不同手法制作的能表達藝術家思想、觀念、情感的具有三維實體的造型藝術。按其形態,一般可分為圓雕和浮雕兩大類。按用途可分為架上雕塑、紀念碑雕塑和園林雕塑。按材質可分為泥、木、石、銅、陶等。(展示圖片,區分不同材質的雕塑,區分圓雕和浮雕。)
秦漢時期是我國古代雕塑創作的成熟和繁榮時期。當時的厚葬之風日益普遍和興盛。因而使各種形制的雕塑殉葬品的制作發展更快。這一時期,數量可觀,規模宏大的當數1974年陜西臨幢秦始皇陵東側的重大考古發現——秦始皇陵兵馬桶。目前共發掘四個桶坑,面積達2萬余平方米,共出土與真人、真馬相仿的陶桶、陶馬7余件。猶如在大地下面埋藏著一支氣勢磅磅的地下軍隊。發現如此龐大、逼真,數量眾多的陶誦群震驚了世界,令人驚嘆不已,被稱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
這一大批兵馬桶,不僅顯示了昔日秦國的強大與秦始皇的權威,而且讓人感到古代雕塑工匠高超的智慧和非凡的雕塑水平。從全局看,盡管軍隊列降是嚴整的、肅穆的,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卻是模制與手塑相結合,人窯燒制后再加彩繪。個體形象力求模仿真實,注重細節,如發式、服裝等,塑造得都很具體。盡管那個時代距我們很遙遠,我們似乎仍然能真實地感受到當年秦軍隊的雄威。
(多媒體圖片:秦始皇陵桶陣圖2一3張,局部圖片2張,軍吏桶、將軍桶、跪射武士桶各一張,兵桶頭部特寫4張。)
漢代厚葬風日盛,封建統治階級中大小人物幾乎邵想把自己生前享受的東西,統統帶到他們想像的.死后"世界"中去享用,除了日常生活器皿外,還要把難以人墓的家奴、護衛以及儀仗隊、樂舞百戲等制成陶傭隨葬墓中,供其死后使喚、娛樂享用。這些除了與封建統治者的迷信思想有關外,更重要的體現他們對現實生活的戀戀不舍。
在封建社會里,帝王、貴族為了鞏固他們的統制地位,炫耀其顯赫聲勢,而盛行厚葬。在他們的陵墓區里,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制作了大量陵墓雕刻作品。這些作品成為中國古代雕塑藝術最重要的部分。
霍去病墓前石雕的種類和布置方式,有別于后世帝陵前的石像。石雕充分利用山石的自然形態,依石似形,梢加雕鑿求之神似,種類繁多,形象古拙,手法簡練,風格渾厚。這些石雕采用不線雕、圓雕和浮雕相結合的手法,以關鍵部位細雕、其他部位胳雕的寫意方法,突出對象的神杰和動感,給我們留下了一組風格粗擴古樸、氣勢豪放的陵墓石雕藝術珍品。其中"石刻立馬"為主題雕像,雕塑朋灰白紅砂石雕鑿而成。石馬昂首站立,長尾拖地。腹下雕有手持弓箭、之首、長須仰面璧眉掙扎的人像。高大的戰馬氣宇軒昂,四蹄踏翻兇惡的敵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紀念碑式的作品。其余則圍繞這一主題,與墳墓所象征的環境結合起來做全面性的烘托。
(多媒體演示圖片:霍去病墓整體圖片一張、《石刻立馬扒《伏虎》等圖片若干。)
南京是六朝古都,在南京及其附近地區有32處南朝陵墓,每個陵墓前郡有石雕群。主要是鍛磷、天祿、辟邪、石柱、碑等。這些雕刻形象生動,氣勢宏偉,有菱形的石柱和有翼的石獸,反映了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交流,是中國古代石刻藝術的珍品。
蕭景墓現存辟邪長3.8米、寬155米,高3卜米。雄獸,頭微南磚,向西而立,無角,長舌垂胸,須下拂,頭頂有四道達干背上,胸前長毛鬃曲,兩翼刻云勾紋,襯以鳥翅紋,尾長及地,足趾五爪。體形碩大肥短,各部分比例適當,昂首挺胸,兩翼振奮,雕飾精英,為同期辟邪中的佳作。
(多媒體演示圖片,蕭景墓石辟邪、六朝陵墓神道石柱、蕭道生墓石戳鱗等圖片約1幅左右,供學生欣賞)
敦煌莫高窟修建于前奏二年,在以后的1多年里,人們陸續在此開鑿石 窟,隋唐時期達到高潮。開鑿的窟室有1多個,保存到現在的洞窟有492個, 是現存世界最偉大的佛教藝術寶庫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余米。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于唐代武則天時期,歷時三年。洞申佛像明顯體現了惜代佛像藝術特點,干腆繡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容智而慈祥,令人敬而不懼。(多媒體演示圖片2一3張。)
樂山大佛位干四川樂山市,依凌云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開鑿而成,又名凌云大佛,為彌勒坐像。始鑿丁唐亥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佛像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稱。1996年12月,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多媒體演示圖片1-2張。)
小結: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對中圍古代雕塑作品從內容、題材等方面進行小結。
(多媒體演示敦煌莫高窟外景及作品圖片若干。)
云岡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郊武周山南麓,開鑿于北魏中期,現存主要洞窟53個,造像51萬個。其中第2窟釋迎佛雕像,高137米,前額寬闊,直鼻大耳,著右祖架裝,盤腿而坐,目光凝視,似乎在沉思,表現出一副超然大度的神情,在靜穆巾蘊含著戚嚴與容智。其形象和雕塑手法,仍然有印度健陀羅藝術的影響。(多媒體演示圖片2一3張。)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南12千米處,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筒始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邵洛陽時。各朝代造像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l千米,共約悅萬余尊。2年11月,洛陽龍門石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人《世界遺產名錄》。
美術教案 篇3
活動背景
許多家長都有這樣的體會:每年家里總有幾雙舊鞋需要處理,大人的小孩的.不是舊了就是太小了,要么當垃圾扔掉,要么就堆積在家中的某一角落里。所以我們收集了一些舊鞋子,清潔消毒后,讓孩子體驗舊鞋DIY的快樂,又體現了環保,倡導了節約。
活動目標
1.體驗在舊鞋子上創作的樂趣,激發幼兒舊鞋再利用的意識。
2.知道生活中有些廢舊物品經過處理可以變成許多有用的東西。
3.養成愛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環保意識。
活動資源
1.各色顏料、舊鞋(消毒,清洗過)、報紙、繪畫筆、剪刀、彩色即時貼等。
2.網上收集各種利用鞋子進行的創意制作,如玩具、鞋子彩繪、裝飾品等(最好制作成幻燈片,便于演示)。
活動過程
一、出示新鞋導入活動
1.小朋友喜歡這雙新鞋子嗎?如果有一天這雙鞋子破了、舊了或者太小了,你還會喜歡它嗎?
2.你們家里也有舊鞋子嗎?你們是怎么處理的'?
、3.你們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可以把舊鞋子再利用起來呢?
二、演示幻燈片《創意舊鞋子》
1.舊鞋子可以用來干什么?
2.原來舊鞋子清潔消毒以后還有這么好的用處,你們想不想也來動手試試?
三、創意舊鞋DIY
1.提出要求:小朋友在動手之前先要想好用舊鞋子做什么?需要哪些材料?
2.教師可以給幼兒一些時間商量、討論一下。
3.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的想法,以便于其他孩子參考。
4.幼兒操作,教師適當予以指導或幫助。
四、展示幼兒作品
1.請幼兒介紹自己的創意IH鞋,說說有什么用途。
2.拓展活動內容: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鞋子以外,還有很多廢舊物品也可以收集起來做成許多好玩有趣的東西,你們知道還有哪些廢舊物品?可以用來干什么?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廢舊材料制作環保玩具。
2.在幼兒園或社區舉行“親子環保玩具制作”展覽會。
活動反思
舊鞋子是生活中常見的廢舊物品,當它出現在我們的教學活動中時,孩子們感到新鮮又特別,原來舊鞋還有這么好的用途,彩繪一下便成了藝術品;插上幾朵花就成了別具一格的花瓶;串上一根繩子再裝飾一下又做成了一輛小汽車;在戶外活動時又可以當玩具。
生活中像鞋子這樣唾手可得的材料其實有很多,我們老師應該做一個有心人.創新地去發現利用它們,讓生活中更多的材料都能成為我們教學的資源.體現它的作用,發揮它的價值。
美術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我以“求穩中求新”為自己定位,以我班幼兒的繪畫、操作、想象水平為參考標準,設計出這節課。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美國學者杜威認為:“興趣是刺激兒童學習的好形式”幼兒只有對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注意力集中,參與主動,投入積極,從而獲得知識經驗,依據這一教學理論及對幼兒平時的觀察,發現幼兒在結束了前一節關于設計馬路的課程后,幼兒提出:“馬路太空了。”于是我就啟發幼兒能夠添點什么東西,幼兒發揮想象講出了許多,借著幼兒的興趣,找了大家都同意的主題“汽車”進行活動,首先我們組織了一次“汽車展”讓幼兒將自己家里的汽車模型、汽車圖片帶來,讓大家來欣賞汽車,觀察汽車。再對汽車基本了解的基礎上,展開討論,讓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發揮、任意想象,鼓勵幼兒用筆、紙、剪刀、糨糊、蠟筆來進行操作。《綱要》中指出:課程實施的中心環節是因地制宜的創設兒童的興趣、愛好,需要和發展水平將周圍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作為兒童的重要資源環境教育中很重視過程教育,提出教師與幼兒共同參與創設環境。所以將幼兒設計、討論、想象、創作的馬路及汽車布置在了教室的墻壁上,既可以裝飾教室環境又可以參與區角活動、展示幼兒的作品,同時又能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流程:
介紹、討論——想象、講述——創作——展示、講述
活動目標:
1、通過想象、繪畫、涂色、剪、貼等方法,促進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2、通過活動使幼兒感受自己創作中自然、樸實的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重、難點:
想象、創作、制作汽車。
活動準備:
紙、鉛筆、蠟筆、剪刀、糨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介紹——每一小組請一個代表介紹小組設計的馬路。討論——馬路上太空了,缺什么?總結——缺汽車
二、想象、講述如果你是設計師會設計出什么樣的汽車?為什么?幼兒想象,并講述自己想象中的汽車樣子和功能。
三、創作幼兒自由探索提供的操作材料如何制作出汽車。鼓勵幼兒大膽創作。
注意:
1、在活動過程中提醒幼兒設計時要美觀、特別、與眾不同。
2、運用剪刀時注意安全。
3、糨糊要涂滿。
4、汽車帖在馬路上要注意布局。
5、剪的紙頭放進籃子里。
四、展示、講述組織幼兒欣賞,并邀請幼兒向同伴、教師介紹自己設計的汽車。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結合了5大領域的整合。
(1)社會:培養幼兒觀察生活的習慣
(2)科學:設計高科技的,有特別功用的汽車。
(3)語言:引導幼兒大膽表述氣車的形和特點。
(4)藝術: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讓幼兒發現美,創造美,表現美。
這次的活動設計流暢,目標設立準確,活動從導入、過程、到結束,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重點突破,難點解決。教師情緒飽滿,教態自然大方,語言親切,師幼互動效果好,在活動中,我注意到了利用眼神、情緒、語氣、動作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幼兒積極愉快的參與美術活動。
幼兒的美術基礎較好,孩子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幼兒畫面的布局合理,設計了各種形狀的汽車外形,及特殊功用的汽車。點評這個環節,孩子都大膽的表達自己的作品,孩子很有成就感,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地位。
活動啟示: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怎樣上好美術課呢?在思考的同時,我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
思考一:美術課前的.準備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準備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得靠老師長期的積累。
思考二:美術課堂教學新的基礎教育理念要求課堂煥發出師生的生命活力,如何使孩子在每一堂課中興趣盎然,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
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根據兒歌的步驟,學習用水墨畫工具繪畫蘋果。
2.對水墨畫活動感興趣,體驗在樹枝上添畫蘋果的樂趣。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大膽嘗試繪畫,并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活動準備:
1.蘋果實物圖片一張;Ppx課件;
2.水墨畫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觀察蘋果,了解蘋果的外型特征。
1.出示蘋果圖片:這是什么?蘋果是什么樣的?
2.欣賞pxT:蘋果長在什么地方?它是怎么長在大樹上的呢?
老師小結:蘋果圓溜溜、香噴噴、有的紅、有的黃、有的綠;它們身體的`最上面還有一個黑黑的小把子,就像一根黑色的小辮子。小辮子緊緊的長在了大樹的樹枝上。
二、播放Ppx,學畫蘋果。
1.今天我們要給可愛的蘋果畫張畫,怎么畫呢?請毛筆寶寶來幫忙,好嗎?
2.老師Ppx演示畫蘋果的步驟:
圓圓圓圓圓圓,碰碰頭拉拉手;穿上紅色小褂子;頭上扎個黑小辮。
3.幼兒學畫蘋果。
(1)師毛筆示范畫蘋果,講解運筆方法。
師:中鋒畫輪廓線,側鋒穿小褂子,用抹布擦干凈以后,頭上再扎個小辮子。
(2)誰愿意給蘋果畫畫的?個別幼兒示范操作。
老師鼓勵幼兒畫蘋果,盡量畫得大一些,多一些。
提醒幼兒蘸墨時要舔一舔,紅色身體畫完擦干凈再蘸黑墨畫小辮子。
4.幼兒操作師巡回指導。
三、展示作品,講評作品。
1.集中展示作品,找一找自己喜歡的蘋果。
引導幼兒欣賞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師:蘋果豐收了,這么多的蘋果中,你最喜歡哪個蘋果?
2.對畫面干凈整潔、方法正確的作品予以肯定。
師:老師夸獎表揚好的作品:這個蘋果圓圓的、大大的,紅紅的……
3. 結束活動:這么多的紅蘋果,我們一起來摘一摘吧。
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用雙手交替的方法將彩色紙撕成長條、大小塊。
2.能較大膽合理地運用鮮艷的顏色紙條、紙塊進行粘貼造型。
3.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4.在浸染、欣賞作品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能用雙手交替的方法將彩色紙撕成長條、大小塊。
能較大膽合理地進行粘貼造型。
教學準備:
1.對衣服的圖案、色彩有一定了解。
2.穿著沒有裝飾的衣服的兔子、小熊每人一個,彩色紙若干,糨糊,抹布每人1塊。
3.范例1張。
4.課件、筆記本電腦、電視機。
教學方法與手段:
示范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 播放課件,興趣導入
“嗚嗚嗚……”出示哭泣小兔的圖片
師:“咦,哪里傳來的哭聲,原來是小兔哭了。你們猜猜她為什么哭?”
“小兔子悄悄的告訴我,因為她沒有漂亮衣服可以穿,她好想穿上漂亮的`衣參加時裝表演秀啊!”
二、請幼兒觀察漂亮衣服,感受服裝上的條紋、色塊、圖案的美。
師:“小朋友們,你們覺得漂亮衣服應該是什么樣的?“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漂亮的衣服,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你們覺得這些衣服漂亮嗎?(漂亮)你們為什么覺得這些衣服漂亮?”(引導幼兒從顏色、圖案方面進行講述。)
小結; 因為這些衣服上面有美麗的花朵,許多的圖形,還有很多小動物,五顏六色的,所以很漂亮!小兔子想讓我們小五班的小朋友來幫她把衣服變漂亮,你們愿意嗎?(愿意)“
三、教師講解示范
(一)出示彩色紙
師:看看我們這里有許多漂亮的紙,我們來幫小兔把衣服變漂亮吧,看老師怎么做的,用你的食指跟拇指捏著紙,一只手向外拉一只手向里拉,撕出一些小條條或者一些小塊塊。還有一首好聽的兒歌呢!“食指拇指捏捏,變對孔雀前后撕,撕成條條細又長,撕成片片真漂亮!”(徒手學做動作)
(二)出示糨糊
師:“看看這個小盤子里有糨糊,用來粘住這小小紙片的,我們可以用我們的食指在盤子里粘一點點糨糊涂在小紙片的一面上”(徒手學做動作)
(三)教師示范貼畫
撕一塊弄點糨糊,強調一下把涂有糨糊的那一面貼在小兔的衣服上,教師完成一幅給幼兒看,(強調只能貼在小兔身上)。
總結:“看看小兔變漂亮了,她也變得開心了,現在請你們來幫一幫小兔吧,做的快的小朋友也幫小熊穿上漂亮的衣服喲。”
四、 幼兒操作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將紙條按一定的順序貼,并注意顏色的搭配。
五、請幼兒把作品貼到時裝表演背景中,互相欣賞。
師:“小兔真漂亮,我們讓小兔、小熊穿著漂亮的衣服參加時裝表演吧!”
活動反思:
對此活動產生極大的興趣,制作衣服簡單易學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充分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但對于一些幼兒的引導還不夠,她們除了能畫一些老師畫過的一些圖案,沒有進行自我創造。教師可以多畫一些圖案供他們參考
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說說、想象、變變的過程中,感受烏龜的基本特征,并嘗試表現烏龜的動態。
2.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3.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4.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范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PPT;
2.繪畫工具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觀看PPT,了解、感受有趣的烏龜
1.觀看認識同心圓,了解烏龜的基本特征。
(1)師:小雨滴要來和我們做游戲了,嘀嗒點擊出現一個圓,再點擊兩次,一共有幾個雨滴?它們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2)小結:像這樣,小圓在大圓里面,大圓抱著小圓,它們圍著一個中點在跳圓圈舞,我們叫它同心圓。
2.幼兒學畫同心圓,提醒畫面布局。
請幼兒在自己的畫紙上變出同心圓,提醒幼兒同心圓在跳舞,有高有低,有大有小。
3.幼兒盡情想象,同心圓像什么。
師:想想同心圓像什么?它可以變成什么?
4.觀看大屏幕,引出烏龜。
(1)邊說兒歌邊點擊,出現烏龜。
(2)通過兒歌的形式,感受烏龜的動態變化。
二、想想、說說,感受烏龜隨處游玩的快樂
1.烏龜在哪里玩?
師:烏龜喜歡在哪里玩?它們喜歡干什么?
2.烏龜的心情怎樣?
三、自由創作——有趣的烏龜
1.幼兒創作,在自己的同心圓上表現烏龜。
師:如果讓你的同心圓來變烏龜,你會變出誰呢?你想帶它們到哪里玩呢?
2.教師指導,注意引導幼兒表現烏龜的各種動態。
教師提醒幼兒添畫細節和背景,也可在幼兒作品上適當添畫場景,讓畫面更豐富。
四、欣賞交流:說說我的小烏龜
師:你喜歡哪幅作品,為什么?你覺得它們在干什么?誰來介紹一下你畫的烏龜?烏龜們在哪里干什么?
小結:今天你們畫的小烏龜真有趣,等會請小朋友把它們帶回教室,幫它們穿上五彩繽紛的.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到更有趣的地方去玩,好嗎?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這個課件顯得尤為重要,它不但解決了幼兒的布局問題,還拉近了幼兒與烏龜的距離,幼兒在繪畫過程中能考慮烏龜的感受,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美術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欣賞觀察,了解鞭炮的外形特征。
2.會用油畫棒在畫紙上按一定的方向來回地均勻涂色。
3.喜歡參與繪畫活動,能耐心地完成繪畫作品。
活動準備
看過放鞭炮鞭炮實物掛圖“噼里啪啦”油畫棒畫紙歡快喜慶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趣。
播放一段歡快喜慶的音樂,出示鞭炮。
師:“過年了,小動物們準備過新年了。來看看它們準備了什么吧!”
二、觀察發現。
1.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
2.欣賞作品,感受鞭炮的不同表現形式。
三、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小動物們準備許多鞭炮準備迎接新年,那我們也趕快動手,準備一些鞭炮吧!”
提示幼兒按一定的方向來回均勻的.涂色,注意不要涂出輪廓線。
四、作品。
1.播放音樂,欣賞“鞭炮”作品。
2.引導幼兒共同欣賞幾幅涂色均勻,細致的“鞭炮”作品。
五、結束活動。
收拾繪畫工具,結束活動。
美術教案 篇9
同學分析:
對于花邊(二方連續紋樣),同學并不陌生,三年級已有所接觸,并初步掌握了繪制的方法,為了激發和堅持同學對已接觸過的知識的興趣和新鮮感,在優秀教案上,把重點偏重放在掌握花邊的排列規律并學以致用,聯系生活,嘗試運用花邊裝飾生活用品,通過同學以小組合作的方法去安排房間,讓同學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合作學習中發展發現美、運用美、表示美。
教師在教學中,要依據同學的年齡特點,不只要創設良好的人文情境,對同學進行人文教育,也要為他們營造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提高他們的協作能力,并在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中,為同學自主發展發明良好的空間。
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以花邊作為切人點,通過教學活動讓同學體驗、感受、了解花邊在生活中的應用,運用熟悉的媒材和表示手法,發明性地參與學習,體驗美術活動帶來的樂趣,引導同學感受祖國民間美術的特殊審美情趣和藝術魅力,培養同學熱愛生活的情感和對民族文化藝術傳承的意識。本課體現了“美術·人文”融為一體的教育理念。
教材通過同學的親身感受,對花邊有了深入的了解,認識到花邊在形狀、排列上的藝術特點,促進同學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欣賞不同排列方法的花邊在生活中的運用,感受其裝飾美化環境的功能。對生活中不同美感的花邊進行欣賞,調動學習的興趣,激發同學探究的熱情、發明的熱情。這樣的學習既貼近兒童的生活,又符合中年級同學的審美心理特點和表示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性目標:感知花邊與生活的聯系,認識、了解花邊的造型和裝飾的特點,學會運用花邊進行裝飾。
2、能力性目標:通過剪、貼、畫、印等方法,能利用花邊的多種排列方法進行裝飾,培養同學的造型能力和審美能力。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性學習促進同學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并通過本課,讓同學對生活中的美的理解更上一個臺階。
3、情感性目標:通過欣賞具有廣西民族特色的壯錦等各種物品,促進同學對民間藝術的了解與認識,增強民族自豪感。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促進同學之間的交往與交流,樹立互助、合作的集體觀念。
4、發展性目標:培養同學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感。了解民俗文化,珍視民間保守文化藝術的發展,滲透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欣賞生活中不同的美術節奏,使同學能夠利用二方連續或有規律的紋樣,通過小組合作設計、安排帶有民族特色的房間和物品。
教學難點:
如何將單獨紋樣有規律的排列或重新組合,發明性的設計出更多的花邊排列方法,設計、裝飾和安排具有民族特色的房間。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彩色紙、剪刀、各種花邊、音樂、有花邊的少數民族物品等。
2、同學準備:彩色水筆、橡皮泥、顏料、臘光紙、剪刀、雙面膠、制作好的各種花邊等。
教學過程:
(一)、引導發現,舞蹈導入。
1、教師帶領同學跟著《兔子舞》音樂有規律的跳舞,增強趣味性,并在音樂和舞蹈中感受音樂的節奏。
2、教師請1—2位同學根據兔子舞的節奏用圖案或圖形表示出來,感受美術中蘊含著音樂節奏的美。引出課題。
3、教師示范,出示課題:美術的節奏。
(本環節設計意圖)《美術課程規范》中提出:“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出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成耐久的情感態度。應將美術課程內容和同學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節奏感強的.兔子舞,既容易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同學通過有規律的音樂節奏去發現美術的節奏,認識到音樂美術的共性。更好的體現出課程整合的新理念。
(二)、學習交流,啟發聯想。
1、課本中“知識窗”的學習。
2、搶答游戲,讓同學找出畫面中出現的有規律、有節奏的景或物,并進行搶答。
3、展示具有廣西特色的少數民族服飾和物品,增加對廣西民族特色物品的了解,增強審美意識。
4、設問:這些圖案平時我們都見過,你們把它叫做什么啊?花邊最大的特點是什么呢?
(本環節設計意圖)在本環節的學習中,同學通過課本學習了解了音樂和美術的共性,并通過欣賞課件中展示的生活中各種有規律、有節奏的東西,進一步感受二方連續與我們的生活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并能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美感。靈感來源于生活,在欣賞完教師提供的實物之后,同學就有了把美融人生活的想法,這些也為后面同學進行設計花邊的排列方法的環節起到一個很好的鋪墊作用。
(三)、直觀學習、開拓思路,合作探究。
1、教師通過實例(同學扮演兔子,以單獨紋樣的圖案再現)讓同學直觀的復習二方連續紋樣知識,并與音樂相結合,讓同學根據不同的音樂的旋律用肢體嘗試擺出更多的排列方法。
2、師示范把花邊進行重新組合,同學動手嘗試設計出更多不同的排列的方法:
(教師把花邊撕開后,根據不同于兔子舞的音樂,把單獨紋樣進行重新排列,變化出更多的花邊排列方法、啟發、拓展同學的設計思路,讓同學能夠設計出更多更好的排列方法,通過實踐,鞏固和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認識。
3、賞課件,從課件中學習更多的排列方法并引出作業。
(設計意圖)在欣賞完大量的花邊圖案后,同學對花邊的多種排列方式就更有興趣了,在這一環節中,采用了扮演的形式,配以老師的講解,使同學明白了二方連續排列的重要性,懂得了不同的排列形式所發生的視覺效果和裝飾功能、這對同學接下來的學習和作業中,假如選擇適當的花邊排列方式來美化環境和物品,起到了一定的協助作用,也是解決本節課的難點之一。
(四)、小組合作,快樂表示。
1、同學去房間自由觀賞,對房間構造有個整體的了解。并把自身感興趣的、想安排的東西記下來。綜合全組意見,把本組最想安排物品反饋給教師。
2、教師提出作業要求:分小組分工合作安排本組負責安排的物品,討論一下制作的資料和方法。(小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落實設計、安排的人員,進行分工。)
3、同學分工合作,教師巡視指導,協助遇到困難的小組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分組活動是為他們營造一個輕松、自由、和諧的交流空間和平臺、讓他們在美術體驗活動中增強友誼和合作,去自主探索和發現事物的能力、培養同學互相交流、協作發展、合作學習的能力。
(五)、交流展示、教學評價。
1、同學自由相互展示評價,展示自我,介紹自身的作品,體驗合作學習帶來的樂趣。
2、教師帶領大家集體評議。
(設計意圖)體現“為促進同學的發展而進行評價”的教學理念,既重視同學的自我評價,又注重對同學學術活動表示的評價。培養同學正確的審美評判能力,同時有助于同學自身的互相學習,一起進步、和諧發展。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美術教案美術中班教案01-07
大班美術教案大班美術教案02-17
美術教案-美術:螃蟹09-29
精品美術教案美術作品教案08-23
美術的教案01-04
經典美術教案03-05
美術教案12-16
《美術》教案02-18
美術教案01-26
美術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