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年級歷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歷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七年級歷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教案 1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對西域實行管轄、絲綢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實,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掌握我國古代歷史上中原地區與邊疆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系和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歷史過程奠定基礎。
通過將中原地區治亂興衰與開發經營邊疆地區的背景結合起來認識,培養學生思考認識歷史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的能力。通過對于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認識,培養學生全面的認識和思考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將歷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地理空間去認識和思考,培養學生跨學科的綜合思維的初步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少數民族和邊疆地區在我國經濟文化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貢獻,認識到開發邊疆的重要意義。通過張騫、班超這兩個歷史人物為報效祖國,不屈不撓,勇于冒險和開拓的精神,強化學生的愛國思想和開拓進取的意識。
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
一、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主題是中原地區與祖國西北邊疆地區不可分割的聯系和經濟文化交流。這一主題集中地體現在張騫通西域這一重點問題上。張騫的出使西域,最初是以尋找盟友夾擊匈奴為目的。因為熟悉了西域的地理環境和風土人情,同時伴隨著同年衛青、霍去病在軍事上對匈奴的決定性勝利,張騫在西域的活動明顯帶有與西域各國進行友好的政治經濟交往和聯系的目的(從出使的規模即可看出)。此后,漢朝和西域的聯系日趨密切,終于形成了中央政府對西域地區的政治管轄。
“絲綢之路”(Thesilkroad)也是本課的重點子目。絲綢之路有海陸之分。陸上“絲綢之路”是張騫通西域后正式開通的。它從首都長安出發,穿過河西走廊西行,經武威至張掖至酒泉,然后到達敦煌。從敦煌西去,經玉門關、陽關往西的商路有兩條,一條走昆侖山北麓,越過蔥嶺到大月氏,再西行大秦,稱為南道;另一條沿今天的天山南麓,越蔥嶺的北部,西向到達大宛、康居等國,稱為北道,再往西可抵大秦。
如何正確認識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本課的難點。絲綢之路的得名,是因為中國的絲綢最初由陸上道路運往地中海的西方世界,成為中國輸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商品。但它的更大貢獻卻是推動了東西文化交流,最顯著的例子便是中國發明的造紙術、印刷術、火藥等,后來都是由這條絲綢之路傳入西亞再傳至歐洲。佛教、基督教也是由此路首先向東傳入中國的。因此可以說,絲綢之路是地理大發現之前一條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僅溝通了東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這兩個文明的相互滲透。目前,絲綢之路的研究已成為一門國際性的專門學問。
二、教法建議
1.引導學生回憶上一節課學習過的西漢初年匈奴的情況,指出當時的匈奴不僅據有大漠南北,而且控制著西域諸國。提出問題:“為什么漢初對匈奴實行‘和親’,而到漢武帝時卻積極備戰,對匈奴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反擊?”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后,引出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即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結論最好讓學生自己說出來。
2.教師展示地圖《西域形勢和張騫通西域路線》,結合地圖說明西域的地理概念。提出問題:“有誰知道張騫在出使西域的過程中都遇到了哪些挫折?”并引出對張騫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進行評價,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教師最后進行歸納:成功者所具備的基本素質,即:有膽、有識、有行、有恒。
3.關于張騫第二次出使,應著重講解這次出使促使西域各國與漢朝建立友好關系,推動了西域與漢朝的經濟文化交流。要求學生首先自己閱讀教材,概括出“這個時期從西域傳入中原的新物種有哪些,漢族的哪些技術和物品傳入西域”?可以結合本課“活動與探究”第2題的插圖,通過提問加深印象。
4.可以通過教師講述的方式,突出強調西域都護的設置,解釋“都護”的含義。
5.關于絲綢之路,可以引導學生先看書,然后讓學生在教材《絲綢之路》的地圖中指出路線。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先講清陸上絲綢之路的基本路線,再通過地圖指出海上絲綢之路的大致路線,并指出海上這條線隨著遠洋技術的提高,不斷地被拓展。這兩條商路是中國和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以及歐洲經濟文化交流的大動脈。可以在此用幻燈或計算機打出絲綢之路的地貌:荒無人煙的戈壁和沙漠地帶,茫茫無際的大海和滾滾波濤,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認識絲綢之路的艱辛。
絲綢之路貿易的主要貨物是中國的絲綢等中國傳統的商品。可以通過一些絲路沿線考古發掘的實物圖片,加深學生的印象。
6.教師提出問題:“中國古代‘投筆從戎’的成語故事講的是哪一位歷史人物?”并引出班超出使西域。先由學生閱讀教材,對班超在西域的活動,尤其是他在關鍵時刻表現出的膽識、機智及結果有一個大概的認識,引導學生對班超進行評價。
7.以加強對西北邊疆的聯系和開拓中西交通為主題,由教師闡述或以學生活動的方式,概括本課的基本線索。
三、學法指導
1.本課用的地理知識較多,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指圖說出西域的地理概念,并能標出陸上絲綢之路所經過的地區,從空間上強化學生對絲綢之路的掌握。也可以把絲綢之路作出以下簡單圖示:
長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區—→西亞—→歐洲的大秦
2.本課基本知識點較多,圍繞與西域的關系,可以讓學生填寫作出以下表格,幫助梳理知識:
重要人物時間主要事跡結果和意義
張騫
班超
3.通過對張騫、班超兩位歷史人物的評價以及對絲綢之路作用的認識,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啟發和開闊視野,提高分析和認識歷史現象的能力。
四、問題探究
動腦筋
近幾十年來,在我國新疆發現許多漢代的絲織品,在馬來西亞發掘出與漢代陶片紋飾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亞出土了漢代的錢幣和陶器。這些考古發現,說明了什么問題?
新疆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地處海上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從這些地方考古發掘漢代的絲織品、錢幣和陶器,不僅證實當時絲綢之路的存在,而且說明當時我國的對外貿易已相當繁榮。
活動與探究
1.議一議:絲綢之路的開辟,對漢代社會有什么影響?這條中西通道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有什么價值和作用?
絲綢之路的開辟,有力地促進了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在我國當今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中仍然發揮著重大的作用,我們應該很好地加以利用。
2.找一找:圖中所畫的這些物品,哪些是中原原有的,哪些是從西域傳入的?
其中,水稻、小麥和絲綢是中原原有的;葡萄、石榴、核桃、苜蓿是從西域傳入的。
七年級歷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教案 2
【學習目標】
1.了解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班超經營西域等基本史實。
2.閱讀、查找知識點,提高歸納與總結的能力;探究絲綢之路的作用,培養分析和認識歷史現象的能力;將歷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時空去認識和思考,培養跨學科的綜合思維能力。
3.學習張騫、班超報效祖國,不屈不撓,勇于冒險和開拓的精神;認識到絲綢之路是中國的驕傲,培養青年人熱愛西部熱土,關注西部開發,獻身西部建設的歷史責任感。
【重難點】
重點: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Thesilkroad)
難點:如何認識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及其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學法指導】
1、結合學案上的自主學習,快速閱讀教材全文,并將答案寫在導學案上。
2、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合作探究問題。
3、根據課前準備、學習狀態、鞏固情況進行小組評價。
【導學問題】
(一)自主學習
(15分鐘,快速閱讀教材全文,獨立完成下列問題,完不成的作好標志)
一、對內關系
1.西域的地理位置:
兩漢時期,人們把甘肅______和______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區和更西的地方,稱為______。
2.出使西域:
朝代使節時間目的`意義
3.管轄西域:
時間機構職能意義
二、對外關系
1.陸上“絲綢之路”:()←()←()←()←長安。
2.海上“絲綢之路”:廣東沿海→()→()→()→()、()、()。
3.班超曾派部下甘英出使,甘英到達了;166年,安敦王朝的使臣來到洛陽,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的次直接交往。
(二)合作探究(15分鐘,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完成下列問題)
我的問題:
老師的問題:
1.兩漢經營西域,“絲綢之路”溝通中西,張騫和班超起了重要作用。你從張騫和班超這兩個人物身上學到哪些優秀的品質?
2.近年來,聯合國發起“絲綢之路研究計劃”,今天的絲綢之路,是開放之路,是奮進之路,是通向美好未來的光明之路。請閱讀下列材料并思考:
材料一:雖然絲綢之路是沿線各國共同促進經貿發展的產物,但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張騫兩次通西域,開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紀元。并成功將東西方之間最后的珠簾掀開。從此,這條路線被作為“國道”踩了出來,各國使者、商人沿著張騫開通的道路,來往絡繹不絕。上至王公貴族,下至乞丐獄犯,都在這條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西方學者眼中的絲綢之路
材料二:這條東西通路,將中原、西域與阿拉伯、波斯灣緊密聯系在一起。經過幾個世紀的不斷努力,絲綢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廣義上絲路的東段已經到達了韓國、日本,西段至法國、荷蘭。通過海路還可達意大利、埃及,成為亞洲和歐洲、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友誼之路。——維基百科
材料三:1990年9月新亞歐大陸橋(又稱第二亞歐大陸橋)全線貫通,東到連云港,西到荷蘭鹿特丹。由于所經路線很大一部分是經原“絲綢之路”,所以人們又稱作現代“絲綢之路”。
議一議:
(1)絲綢之路的開辟,對漢代社會有什么影響?這條中西通道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有什么價值和作用?
(2)如今,在絲綢之路的古道上我國正掀起一場西部大開發的熱潮,到西部去、支援西部建設已經成為時代的也主題。作為有志青年的你將有何打算呢?
3.請結合教材閱讀和問題1、2的探究,你認為張騫通西域對兩漢的對內關系和對外關系產生了怎樣的深刻影響?
七年級歷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教案 3
[知識與能力]
掌握教材中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認識到開發邊疆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
兩漢經營西域
[難點]
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的史觀。
[課時]
1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
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具]
地圖冊、相關多媒體
[授課過程]
1、復習、提問上節內容
2、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一塊學習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3、講授新課:
一、張騫出使西域:
1、西漢時期,人們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區和更西的地方,稱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始。
二、絲綢之路: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
三、班超經營西域:
1、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來到東漢,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開始。
4、小結。
5、作業
七年級歷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兩漢對內對外關系的基本史實。通過對于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認識,培養全面認識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將歷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地理空間去認識和思考,培養跨學科的綜合思維的初步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到少數民族和邊疆地區在我國經濟文化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貢獻,認識到開發邊疆的重要意義。
通過張騫、班超這兩個歷史人物為報效祖國不畏險阻、勇于開拓的獻身精神,強化愛國思想和開拓進取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絲綢之路既是重點,同時也是難點,所以特別重視,這里主要從絲綢之路的由來、路線、作用、衰落、啟示五個方面層層深入進行。絲綢之路的路線,不僅通過老師或學生的演示,而是要求每一個同學自己動手繪制,然后展示評比。這樣可以提高學生興趣,增強動手能力。絲綢之路在歷史上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安排學生分組討論,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白中原和邊疆,中國和西方文明的交流與滲透。
三、創新與突破點
1、本課的創新點在于充分發動學生的積極性,踴躍地參與到教學中來,比如,讓學生扮演歷史學家,開展歷史講座;讓學生扮演導游,為大家講解西域的歷史和風土人情;進行歷史辯論,知識愈辯愈清晰明朗。
2、實物展示,在學生面前展示葡萄和石榴等水果,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故事講解,在動聽的故事講解中,讓學生走進歷史人物,感受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準備階段
教師:上網查詢、搜集有關資料,閱讀相關書籍,豐富教學內容。
學生:搜集有關張騫和班超的故事,了解關于西域和絲綢之路的歷史。
1、導入新課:
教師在學生面前展示葡萄、石榴等水果,然后向學生提問:是不是這些水果原來就生產于中原。如果不是,又是從哪里傳來的?通過學生回答,引出下文、導入新課。
2、學習新課
第一子目:張騫通西域
教師:漢朝時期,關于西域,有怎么樣的歷史,葡萄等水果是怎樣從西域傳到中原呢?學習過本課,我們將可以知曉這些問題。下面請我們學習第15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幻燈片展示第15課課題名
教師:西域是一片神奇、神秘的地方。我們對這個地方,充滿向往,下面就請一位小歷史學家向大家介紹一下西域。
【今天我是歷史學家】:學生講解西域的歷史和風土人情。
教師延伸:匈奴征服了西域之后,與之關系怎么樣,同時,匈奴與漢朝關系如何呢,欲知詳情,我們再請另一位同學向大家講解。
學生講述,突出匈奴對西域各國尤其是大月氏的殘暴。
教師銜接:所以大月氏對匈奴有一種仇恨的感情。漢武帝得知此事,于是,他擬定了一個擊敗匈奴的戰略計劃。——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師生共說,展示幻燈片)但是,大月氏到底在哪里呢?怎樣才能找到他們呢?于是,漢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下面請大家欣賞歷史劇“張騫出使西域”:
【各顯神通】:學生表演歷史劇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張騫雖然沒有達到出使西域的目的,但是了解到西域的地理、特產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和漢朝往來的愿望。
教師娓娓道來:為了擴大漢朝的政治影響,與西域各國建立聯系,交換物產,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訪問各國。那么這次出使的情況以及影響怎么樣呢?
學生回答
教師銜接:和西域建立了很好的關系后,漢朝就要對西域進行有力的管理,你認為怎么管理有效呢?
【各抒己見、辯論明理】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師總結:因此漢朝在公元前60年設立了一個機構總管西域事務,名稱是?
學生回答后,教師繼續提問:這一機構的設立,有何意義呢?
學生回答:這標志著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于中央政府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展示課堂思考題,師生共同研討
第二子目絲綢之路
教師過渡:張騫通西域以后,漢族和西域各族人民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一條“絲綢之路”成為溝通中西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那么這條“絲綢之路”是怎樣形成的、形成后所產生的影響如何?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學習本課第二部分:絲綢之路
幻燈片展示第二子目
教師:絲綢之路經過了許多名勝古跡、旅游景點,下面大家來設計一個情景,請你以一個導游的身份,設計一段導游詞,向大家介紹神奇的絲綢之路。
【今天我是導游】:學生討論后,踴躍爭當做導游,介紹絲綢之路。
教師總結:剛才同學們的角色扮演很成功,綜合兩位同學的講述,我們可以知道,絲綢之路的具體路線是和意義是:
幻燈片展示路線和意義
教師過渡: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解了路上絲綢之路,漢武帝時,西漢的商人還經常出海貿易,開辟了一條海上交通要道,這就是海上絲綢之路
播放相關圖片,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感知
第三子目:班超經營西域
教師銜接:到了東漢,西域的形式發送的變化,漢初匈奴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歸順了東漢。北匈奴則經常率領騎兵南下掠奪,重新控制了西域,向各國勒索繁重的賦稅,切斷了西域和東漢的交往。為了恢復中原和西域的交往,以及恢復對西域的管轄,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首先請同學們先來解釋兩個成語
幻燈片展示:投筆從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今天我來講故事】:學生根據自己收集的資料,講解相關故事,在故事中彰顯班超的歷史光輝事跡。
老師評價表揚學生的表達水平,梳理故事情節,理清歷史知識點,強調班超在西域的辛苦經營,凸顯班超作出的杰出貢獻。補充甘英出使大秦,以及大秦使臣回訪洛陽的歷史。
3、通過知識框架來做好課堂小結
4、課堂練習
展示相關的問題,考查對本課重要知識點的學習和掌握,鍛煉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課后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使同學們了解了我國古代對外交往的史實,它奠定了我們今天“對外開放”政策的基礎。這節課的內容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礎,但七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地理,對絲綢之路的路線比較模糊,應該讓學生對照地圖來學習,從而掌握這節內容,因此我認為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把相互有關聯的學科聯系在一起,幫助學生學習。
七年級歷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教案 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張騫出使西域的歷史背景、過程及其意義;掌握絲綢之路的基本路線及其對后世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及批判性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對中國古代文明成就的自豪感;認識到開放交流對于文化發展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張騫出使西域的過程及影響;絲綢之路的形成與發展。
難點:如何讓學生理解絲綢之路在促進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設備(用于播放相關視頻資料)
地圖(展示絲綢之路路線)
角色扮演所需道具(如服飾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關于古代絲綢之路風光或相關紀錄片片段作為導入,吸引學生注意力,并簡要介紹本節課的主題。
新授知識
講述張騫的故事
通過PPT等形式向學生介紹張騫生平簡介、兩次出使西域的經歷以及取得的重大成果。
探索絲綢之路
展示絲綢之路地圖,講解其主要經過地區、沿途重要城市以及貿易往來的主要商品。
討論絲綢之路開通后給中國乃至世界帶來了哪些變化?
活動環節
小組討論:“如果沒有絲綢之路,今天的我們會失去什么?”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
角色扮演:挑選幾位同學分別扮演張騫、商人等角色,模擬一次絲綢之路上的旅程,體驗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況。
總結歸納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點,并強調絲綢之路在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的地位。
作業布置
要求每位學生選擇一個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或城市進行研究,寫下一篇小報告介紹該地的文化特色及其與中國的聯系。
七年級歷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教案 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張騫出使西域、西域都護的設置、絲綢之路的基本史實。
掌握絲綢之路的路線及其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將中原地區治亂興衰與開發經營邊疆地區的背景結合起來認識,培養思考認識歷史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的能力。
通過對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認識,培養全面的認識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將歷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地理空間去認識和思考,培養跨學科的綜合思維的初步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少數民族和邊疆地區在我國經濟文化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貢獻,認識到開發邊疆的重要意義。
通過學習張騫、班超等歷史人物的事跡,強化愛國思想和開拓進取的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如何正確認識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學方法與手段
采用多媒體教學,結合“三四四”課堂教學模式,以學案為導向,課件為流程,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教師適當點評相結合,完成學習任務。
利用歷史地圖、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源,創設歷史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實踐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引用王維的詩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之渙的詩句:“羌笛何需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提問學生:“河西走廊、陽關、玉門關”在古代人們把它通稱為什么?
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5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二、講授新課
張騫出使西域
提問學生:西域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講述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背景、路線、遭遇及影響。
展示《張騫出使西域圖》,讓學生了解張騫出使西域的艱難歷程。
提問學生: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他遇到了哪些困難?他為什么被稱為“鑿空”之人?
西域都護的設置
講述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的.歷史背景、時間及意義。
提問學生:西域都護的設置對西漢政府有什么重要意義?
絲綢之路
講述絲綢之路的路線、名稱由來及作用。
展示絲綢之路的路線圖,讓學生了解絲綢之路的走向和沿途的重要節點。
提問學生:為什么這條路被稱為“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對中外交流有哪些重要影響?
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
講述絲綢之路在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如造紙術、印刷術、火藥等技術的西傳,以及佛教、基督教等宗教的東傳。
提問學生:絲綢之路對中西文化交流有哪些重要貢獻?
三、課堂互動
分組討論: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選擇一個主題(如絲路風光、絲路物產、絲路文化等)進行討論,并準備一段簡短的介紹。
角色扮演:選取部分學生扮演張騫、班超等歷史人物,進行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這些歷史人物的事跡和精神。
四、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強調絲綢之路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提問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感想?
五、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題,鞏固本節課所學內容。
搜集與絲綢之路相關的歷史資料,準備下節課的分享。
七年級歷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教案 7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了解西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圍,掌握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時間、結果和意義。
理解絲綢之路的概念,掌握絲綢之路的路線和往來的物品,認識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絲綢之路對漢朝和西域經濟文化交流的影響,以及對當今社會的啟示。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閱讀史料、地圖等多種資料,培養學生獲取歷史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運用多媒體展示圖片、視頻等資料,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歷史場景,增強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和認識。
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習張騫為報效祖國不畏艱險、勇于開拓的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
認識絲綢之路在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體會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理解歷史上不同地區之間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開放意識和國際視野。
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張騫出使西域的經過和意義。
絲綢之路的路線和歷史意義。
(二)教學難點
如何正確理解絲綢之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引導學生認識到絲綢之路對當今社會發展的啟示。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問題探究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多媒體演示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分鐘)
展示圖片:利用多媒體展示葡萄、石榴、核桃等常見水果和堅果的圖片,提問學生是否知道這些東西原產于哪里,它們是如何傳入中國的。
引發思考: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物品傳入中國與古代中國對外交往的關系,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二)講授新課
1.西域的含義(3分鐘)
講解:利用多媒體展示漢朝時期的地圖,指出西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圍,包括玉門關和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簡單介紹西域的自然環境和民族分布情況。
2.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12分鐘)
背景介紹:講述漢初匈奴的威脅,漢朝與匈奴之間的戰爭,以及漢武帝希望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的戰略意圖。
閱讀史料:展示相關史料,讓學生閱讀并分析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時間(公元前138年)和出發的`情況。
講述經過:詳細講述張騫在出使途中被匈奴扣押長達十年,但他始終不忘使命,最終逃脫并繼續西行,到達大月氏,但大月氏已無意與匈奴作戰的經過。可結合地圖和想象畫面,增強故事性。
結果與意義分析:和學生一起分析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雖然沒有達到聯合大月氏的目的,但他了解了西域的地理、物產和各族人民的生活情況,以及西域各國想和漢朝往來的愿望,為漢朝開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奠定了基礎。
3.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8分鐘)
背景介紹:介紹漢武帝時期漢朝對匈奴戰爭取得重大勝利,為了加強與西域各國的聯系,決定再次派張騫出使西域。
對比分析:讓學生對比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不同點(目的、規模、結果等),引導學生理解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意義(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雙方的相互了解)。
4.絲綢之路(15分鐘)
概念講解:解釋絲綢之路的含義,強調它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促進了中國與中亞、西亞、歐洲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
路線展示:利用多媒體展示絲綢之路的路線圖(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運往中亞、西亞,再轉運到歐洲),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出重要的地點(如敦煌、樓蘭等)。
物品交流介紹:通過圖片展示絲綢之路上往來的物品,如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運往西方,西方的香料、珠寶、藥材、玻璃等傳入中國。讓學生思考這些物品交流對雙方生活的影響。
文化交流討論: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絲綢之路在文化交流方面的表現(如佛教傳入中國、中國的造紙術等技術外傳),每組派代表發言,教師進行總結和補充。
5.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7分鐘)
經濟意義:總結絲綢之路對漢朝和西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促進了雙方貿易繁榮,豐富了雙方的物產等)。
文化意義:強調絲綢之路在文化傳播和融合方面的重要性,如不同民族和地區的藝術、宗教、科技等相互交流,豐富了人類文化寶庫。
國際意義:引導學生認識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體現了古代中國在世界歷史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對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的友好交往和經濟合作也有啟示意義。
(三)課堂小結(5分鐘)
知識梳理:和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西域的含義、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情況、絲綢之路的路線和意義等。
重點強調:再次強調張騫的精神品質以及絲綢之路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對當今社會的啟示。
(四)課堂練習(5分鐘)
利用多媒體展示幾道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選擇題和簡答題,如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是哪里等,讓學生進行課堂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請學生回答問題,并對學生的答案進行點評和講解,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再次強調和解釋。
(五)課后作業(5分鐘)
書面作業:讓學生完成課后練習題,如編寫張騫出使西域的小故事,分析絲綢之路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等。
拓展作業:布置拓展性作業,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當今“一帶一路”倡議與古代絲綢之路的關系,下節課進行小組匯報。
五、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如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史料和地圖,開展小組討論和角色扮演等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了歷史事件和現象。但在教學過程中,對于一些學生理解難度較大的問題,如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深層內涵,需要進一步引導和講解。同時,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動環節,鼓勵更多學生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七年級歷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教案 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西漢時期對西域的開拓以及絲綢之路的開辟過程;認識絲綢之路對于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史料、觀看視頻資料等方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利用地圖幫助學生理解地理概念。
情感態度價值觀: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認識到開放交流是文明進步的動力之一。
教學重點
西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張騫出使西域的意義
絲綢之路的路線及影響
教學難點
如何讓學生深刻體會到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價值
培養學生從多角度思考歷史事件的能力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有關絲綢之路的地圖
視頻資料(如紀錄片片段)
相關書籍或文章摘錄作為補充材料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5分鐘)
通過展示一段關于古代商隊穿越沙漠的畫面或者相關圖片,激發學生興趣。
提問:“你們知道這是哪里嗎?這些人為什么要去那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漢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以及著名的絲綢之路。
新授內容(30分鐘)
一、西域概覽
解釋“西域”的定義(指今天新疆地區以及更遠的地方)。
簡述西漢初年對西域的認識情況。
二、張騫通西域
講述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故事背景、經過及成果。
分析張騫出使的重要性:加強了中央政權與邊疆少數民族之間的聯系;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等。
三、絲綢之路
利用地圖介紹絲綢之路的主要路線(長安—河西走廊—敦煌—陽關/玉門關—中亞—西亞—歐洲)。
探討絲綢之路上主要交換的商品種類(如絲綢、茶葉、瓷器等)。
討論絲綢之路在文化傳播方面的作用(佛教東傳、基督教西漸等)。
活動環節(10分鐘)
分組討論:“如果我是當時的商人,在這條路上會遇到哪些困難?又該如何克服這些挑戰呢?”
每組派代表分享討論結果,并由老師進行點評。
小結與作業布置(5分鐘)
總結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內容。
布置作業:請同學們查閱更多關于絲綢之路的信息,并嘗試繪制一張簡單的絲綢之路路線圖。
七年級歷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教案 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張騫出使西域、西域都護的設置、絲綢之路的開通以及中外交流的基本史實。
能夠正確認識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將中原地區治亂興衰與開發經營邊疆地區的背景結合起來認識,培養思考認識歷史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的能力。
通過對于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認識,培養全面的認識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將歷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地理空間去認識和思考,培養跨學科的綜合思維的初步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少數民族和邊疆地區在我國經濟文化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貢獻,認識到開發邊疆的重要意義。
通過學習張騫、班超這兩個歷史人物為報效祖國,不屈不撓,勇于冒險和開拓的精神,強化愛國思想和開拓進取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如何正確認識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引用王維的詩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和王之渙的詩句:“羌笛何需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提問學生:“河西走廊、陽關、玉門關”,這些地方在古代人們把它通稱為什么呢?
揭示課題:第15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二、講授新課
張騫出使西域
提問學生:西域在哪里?西漢初年西域的情況是怎樣的?
講述張騫出使西域的背景:漢武帝為了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招募使者出使西域。
展示張騫出使西域路線圖,提問學生:張騫在出使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他最讓你欽佩的是哪一點?
講述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經過和結果,以及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和影響。
提問學生:張騫出使西域的意義是什么?
西域都護的設置
講述西漢政府在公元前60年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始。
提問學生:西域都護的設置有什么政治意義?
絲綢之路
展示絲綢之路路線圖,提問學生: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在哪里?它經過了哪些地方?
講述絲綢之路的得名和它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提問學生:絲綢之路不僅是商貿大道,還是什么?
展示絲綢之路上的商品和文化交流的圖片,提問學生:這些商品和文化是如何通過絲綢之路傳播的?
班超經營西域
講述東漢時期西域的形勢變化,以及班超出使西域的經過和結果。
提問學生:班超經營西域對東漢政府有什么意義?
三、課堂小結
提問學生: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四、課堂練習
提問學生:陸上絲綢之路最遠到達哪里?
與成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有關的歷史人物是誰?
漢朝時把玉門關和陽關以西的地方稱為什么?
新疆在哪一時期開始隸屬于中央政府統轄?
五、課后作業
搜集與絲綢之路有關的歷史故事和文化交流的例子。
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引導學生了解張騫出使西域、西域都護的設置、絲綢之路的開通以及中外交流的基本史實,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同時,通過展示絲綢之路路線圖和相關圖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識圖能力和跨學科的綜合思維。但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學生對一些歷史概念和地理位置的理解還不夠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加強引導和訓練。
七年級歷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教案 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張騫出使西域的背景、過程及其意義;掌握絲綢之路的基本路線及沿線重要城市。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形式,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以及對外來文化的開放包容心態。
教學重點
張騫出使西域的意義
絲綢之路對于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古代交通條件下的長途貿易活動
分析絲綢之路在當今世界中的新價值
教學準備
PPT課件
相關視頻資料
地圖(包括現代地圖和古絲綢之路地圖)
角色扮演所需道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分鐘)
使用PPT展示一張關于“絲綢之路”的美麗圖片或簡短視頻作為開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提問:“你們知道這條美麗的道路叫什么名字嗎?它連接了哪些地方?”引導學生進入本節課的主題。
二、新知講解(20分鐘)
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
介紹西漢時期的政治經濟狀況。
講述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經歷及其背后的原因。
探討張騫出使西域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影響。
絲綢之路簡介:
展示絲綢之路的.主要路線圖。
介紹沿途經過的主要國家和地區。
分享一些絲綢之路上發生的有趣故事或者著名人物的事跡。
三、互動環節(15分鐘)
小組討論:分組讓學生探討如果他們是當時的商人,會選擇攜帶哪些商品進行交易?為什么?
角色扮演:挑選幾名同學分別扮演張騫、漢武帝等歷史人物,模擬一次朝堂上的對話場景,增加課堂趣味性。
四、總結歸納(5分鐘)
請幾位同學分享他們從這節課中學到了什么。
老師補充總結,強調絲綢之路不僅是商品交換之路,更是文化交融之路。
五、作業布置
收集更多關于絲綢之路的信息,制作一份手抄報或電子報告。
思考題:隨著時代的發展,你認為今天的“新絲綢之路”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七年級歷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教案】相關文章:
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的歷史教案05-06
初一歷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教案05-05
兩漢經營西域和秦漢對外關系歷史教案05-06
兩漢經營西域和秦漢對外關系05-02
西域寺,西域寺義凈,西域寺的意思,西域寺賞析 -詩詞大全09-03
兩漢的經濟初中歷史教案05-06
張騫出使西域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