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地理區域經濟發展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地理區域經濟發展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地理區域經濟發展教案1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目的:
1.初步了解,實現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應該綜合考慮哪些因素。
2.通過閱讀地形和氣溫、降水分布圖,了解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的利弊因素。
3.通過對比和分析,了解東北地區農業布局特點,并深入探討東北地區大規模專業化生產和商品糧基地建設的特色。
4.結合具體發展模式,分析東北不同區域農業發展的方向。
教學重點:
1.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的利弊因素
2.東北地區農業布局特點,深入探討東北地區大規模專業化生產和商品糧基地建設的特色。
3.分析東北不同區域農業發展的方向。
教學難點:
1.實現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應該綜合考慮哪些因素。
2.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的利弊因素
教具準備:有關掛圖等、自制圖表等
教學方法:比較法、案例分析法、圖示法等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四、大規模專業化生產——商品糧基地建設
1.目前在全國的地位:
全國最大的、比較穩定的商品糧基地
2.商品率:
商品率達60%以上,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國糧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糧生產基地。
3.東北商品糧基地的特點(與我國其他商品糧基地相比):
大規模專業化生產的突出特點。
(1)大規模機械化生產
農場經營規模大,有利于推廣先進技術,實現機械化生產(圖4.9)。東北地區成為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
(2)地區專業化生產
農業生產的地區專業化是商品化的前提。在地理條件內部分異的基礎上,東北商品糧基地已經形成了糧食作物的地區專業化生產(圖4.10)。
東北地區商品糧基地主要分布在濕潤和半濕潤的東北平原地區。
主要糧食作物品種主要分布區
水稻東部的山間河谷盆地和遼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區
小麥(以春小麥為主)北部地區,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
玉米松嫩平原,這里已經形成我國著名的“玉米帶”
閱讀
通過此閱讀材料,使學生大致了解以下內容
農業地區專業化生產
1.概念:
地區專業化生產(又稱分區專業化生產)是指在充分利用各個地區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和技術條件的特點和優勢的前提下根據國家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建立和發展各種商品農業生產基地或集中產區。
2.地區專業化生產是農業料技進步、商品生產發展和生產地域分工高度發展的結果。
3.特點:每個地區各自著重發展少數突出的部門或作物,并成為以某一種或少數幾種農產品占壓倒優勢的專業化生產區,其產品的全部或絕大部分都是商品性生產,并同其他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商品交換。
4.發達國家的農業分區專業化
在發達國家農業分區專業化普遍現象,尤其在美國表現得更為突出。這主要是由于美國農業機械化、集約化和商品化的水平很高,而且農業規模大,部門繁多,各地社會和自然條件又有明顯差異的緣故。美國農業分區專業化,一方面表現為個別農業部門和個別農產品在地區分布上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在各地區農業部門結構中,主要專業化部門的比重很大。
5.農業分區專業化的深入:二戰后,不僅小麥、玉米、棉花、煙草、水稻、養畜業和放牧業分別集中到自然和社會條件最有利的地區,連原來各農戶分散經營以滿足自己消費的奶牛和雞的飼養,以及蔬菜和馬鈴薯種植等,也改由個別地區專業農場大規模經營。
活動
1.閱讀表4.2,結合已有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分析東北商品糧基地糧食商品率比較高的主要原因。
點撥:我國東北商品糧基地糧食商品率比較高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東北地區的大型國營農場集中,農業機械化水平和地區專業化生產水平高,糧食總產量居全國首列,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1/7;東北地區人均糧食占有量高,如20xx年全國4個農村住戶平均每人出售糧食超過500千克的省份中,3個是東北的3個省,其中吉林和黑龍江是僅有的兩個超過1000千克的省份,出售的商品糧數量占全國商品糧總量的1/3。
(2)東北平原不僅現在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糧生產基地,而且將在我國的商品糧供應方面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你認為這一論點有道理嗎?為什么?
點撥:從農業生產條件看,東北地區在全國的比較中具有較強的優勢,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較高,更具有農業規模經營的基礎。同時,伴隨著全國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業化步伐。耕地資源將繼續呈現下降趨勢,影響糧食總量的增長。因此,在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內,我國的商品糧供給仍是一個比較緊張的格局。鞏固東北的商品糧基地,將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3)東北平原土壤肥沃,但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相比,糧食單位面積產量較低,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點撥:如果不考慮復種指數的差異,東北地區糧食單位面積產量低于長江三角洲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東北地區的農業土地資源豐富,質量好,歷史上農業總產量的提高主要依靠的是擴大耕地面積,耕作粗放,農田基本建設差,投入低,再加上春旱、秋澇、低溫冷害等自然災害頻繁,因此糧食單位面積產量普遍低而不聞。而長江三角洲地處亞熱帶水網地帶,地勢低平,田塊破碎,人口稠密,稻作歷史悠久,田間管理經驗豐富,故糧食單位面積產量較高。
(4)隨著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和濕地保護工程的實施,東北地區靠擴大耕地面積(開墾荒地)來增加糧食產量的途徑將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高東北地區在全國商品糧供應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徑有哪些?
點撥:這一部分可以參考下一個標題“農業發展方向”中的“平原區農業發展方向”中相關內容。
2.東北地區中部是玉米的集中產區,被稱為中國的“玉米帶”。閱讀表4.3,比較中國玉米帶和美國玉米帶的自然條件差異。
點撥:中國和美國玉米帶的自然條件,相同點:我國玉米帶與美國玉米帶的農業地域類型相同,均為生產規模較大、機械化程度和商品率高的商品谷物農業;兩地均有適合農業發展的優越自然條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溫多雨,適合玉米生長;兩地的種植結構都以玉米為主,玉米面積比重都在50%以上,玉米單產都很高。不同點:經營方式不同,我國玉米帶的農場為國營農場,美國的農場一般為家庭農場;美國玉米帶的區域專業化和經營專業化以及現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國;此外,我國玉米帶所處的緯度相對較高,自然條件相對差,單產相對較低,這主要與雨熱同期的季風氣候有關。
五、農業發展方向
1.存在問題:
自20世紀以來,東北地區人口激增。高強度的農林開發,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導致農業生態環境退化。例如,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嚴重,土地沙化、鹽堿化和草場退化加劇,自然災害頻繁,以及環境污染等,給農業可持續發展帶來威脅
2.發展方向:
(1)原則:從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人手,堅持開發、利用與治理、保護相結合,堅持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統一。
(2)目標:該區有條件建設成我國最大的綠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農業專業化區域。
(3)該區內部不同區域的農業發展方向與重點:
平原區西部草原區山區
農業發展方向面向國內大宗農產品需求市場,繼續強化商品糧、豆等大宗農產品的`生產,以確保國家糧食需求。圍繞生態建設與增加農牧民收入兩大主題,結合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實施,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舍飼畜牧業以森林資源保育為核心,多元開發特色農業產品;半山區實現“立體開發”;山區發展特色農業和特產品配套加工業
重
點以增強抗衡國外農產品進入國內市場能力為重點,發展優質、專用品種,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促進糧食轉化,延長產業鏈條。推進農業向規模化、專業化和生態化方向發展,建設綠色食品基地強化人工草地建設,發展草業經濟,推動退耕、退牧和圍欄限牧工程的順利實施,發展集約化草食性畜牧業林木、人參、養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藥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經濟作物,實現由原料型生產向原料和產品加工并舉的轉變
活動
珠江三角洲農、民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在低洼易澇的地方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在塘中養魚,基上種甘蔗、栽桑樹或種果樹,利用蠶糞、蔗葉等養魚,塘泥肥田,構成珠江三角洲特有的蔗基魚塘、桑基魚塘、果基魚塘和花基魚塘。
1.根據下面的材料,歸納珠江三角洲發展基塘生產有利的地理條件。
珠江三角洲地勢低平,河網密布,降水充沛。
北回歸線從珠江三角洲的北部穿過。
桑樹和甘蔗主要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
廣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始地之一。
水產品在廣東人的食物結構中占有較大的比重。
點撥:珠江三角洲地區發展基塘農業生產有利條件可以結合材料,歸納為三個方面:地形、氣候、市場(當地和海外)具體分析略。
2.圖4.16所示的基塘生產將哪些產業聯系起來?哪些副產品(或廢棄物)被充分利用起來?這種聯系對農村經濟發展有什么作用?
點撥:基塘生產環節將種植業(桑、蔗等)、養殖業(養蠶、養魚)、工業(絲廠、糖廠)等幾種產業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在此環節中,塘泥、蠶沙(蠶屎)、蠶蛹、繅絲、濾泥、蔗葉等副產品被充分的回收利用。養蠶業、蔗糖加工業同塘魚養殖業緊密結合,作為一種綜合的經營,幾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揚長補短,有機地循環聯系起來。基本上解決了桑、蔗的肥料和蠶、魚的飼料問題。不僅養蠶、蔗糖加工和養魚生產穩定,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這樣的連環性生產體系能夠充分地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創造出最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保證了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
3.如果把圖示的基塘生產看作一個生態系統,那么,系統內的養分是怎樣循環的?該系統的生產是否會造成環境污染?為什么?
點撥:以桑基魚塘為例,其系統內部的養分基本循環是:塘基種桑、塘內養魚、桑葉喂蠶,蠶桑廢棄物和蠶蛹喂豬,蠶沙喂魚,魚池中的塘泥肥桑,蠶繭加工后銷售市場。基塘之間一環扣一環,相互制約、相互促進。這樣一種生產方式既克服了當地洼地水澇之弊,而且前一環節的廢物成為后一環節的營養(如蠶沙喂魚),成功減少了環境污染,營造了較為理想的生態環境。
4.基塘生產的模式已推廣到全國的許多地區,但是不同地區采用這種模式都要才艮據當地的條件作適當的調整。你所在的地區是否適宜進行基塘生產?如果適宜,基上可選擇種植哪些作物或樹種?
點撥: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板書設計
第一節 區域農業發展
——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
四、大規模專業化生產——商品糧基地建設
1.目前在全國的地位:
2.商品率:
3.東北商品糧基地的特點
大規模專業化生產的突出特點。
(1)大規模機械化生產⑵地區專業化生產
主要糧食作物品種主要分布區
水 稻
小麥(以春小麥為主)
玉 米
五、農業發展方向
1.存在問題:
2.發展方向:
(1)原則:
(2)目標:
(3)該區內部不同區域的農業發展方向與重點:
平原區西部草原區山區
農業發展方向
重點
地理區域經濟發展教案2
目標定位
1.了解東北地區發展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2.了解東北地區農業的布局狀況,掌握該區的各類農業區的分布狀況。3.通過學習東北地區農業布局特點,使學生正確認識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核心點一 東北地區發展農業的地理條件
區域位置:東北區位于我國的東北部,東面、北面、西面分別與朝鮮、俄羅斯、蒙古接壤。東北區所處的緯度位置較高,其最北端是我國緯度最高的地方。
東北區的區位優勢是:位于東北亞區域的中心地帶,東面、北面、西面與朝鮮、俄羅斯、蒙古接壤,東隔日本海、黃海與日本、韓國相望,南瀕渤海并與華北地區相連接。
特點 影響
氣候
條件 溫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冬季寒冷,夏季溫暖,降水量300~1 000毫米,且集中于夏季,雨熱同季 ①制約著區域農業的生產品種、耕作制度、生產季節;②可滿足一年一熟;③易受低溫冷害影響
地形、土壤
條件 包括高原、平原、山地;東北黑土、黑鈣土廣布、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 ①影響農業生產的類型②該地土壤有利于農業生產
社會、經濟
條件 是重要的工業基地,為農業發展提供機械設備、化肥等;交通發達,對外聯系方便;開發晚,人口密度低 ①有利于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形成農牧興工,工促農牧的經濟格局②為發展外向型農業提供機遇③使農業經營規模遠高于全國水平;有利于綠色農業、大農業的發展
思維拓展 東北地區、東北經濟區域、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的區別
習慣上所稱的東北地區僅指行政區劃上的遼、吉、黑三省,本章所講的東北地區是指我國第一個比較成熟的大經濟區,是我國“九五”規劃中的七大經濟區域之一,其范圍除了包括習慣上東北地區的范圍之外,還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是我國東部季風區中的自然地區之一,其范圍較前兩者都小,西界相當于40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線,南界約為3 200℃積溫等值線。
核心終點:
根據氣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農業生產自然條件的差異及農業生產方式的不同,東北地區可劃分為三大農業生產區域。農業生產類型主要有耕作業、林業及畜牧業。
東北地區為什么能夠發展水稻種植業?
遼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區和東部山區河谷盆地,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光、熱、水以及土壤條件能夠種植水稻。因此,這一地區為東北地區主要的水稻產區。但是,在東北的其他地區,隨著緯度的升高,積溫逐漸減少,在農業發展過程中仍可通過培育優良品種、改
進種植技術等措施,使水稻種植向北擴展到50°以北的黑龍江沿岸。
類型1 農業發展的地理條件
關于東北自然環境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個省區,自然地域單元完整
B.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水熱條件配合協調,南北沒有熱量差異
C.有我國最大的平原、最肥沃的黑土地和最大的天然林區
D.區內河流水量豐富,季節變化不大,含沙量很大
答案 C
解析 教材中所指的東北地區是一個相對完整的地域單元,包括黑、吉、遼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東部一部分地區;從氣候上看,本區屬于溫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南北方向上由于緯度位置的差異,熱量條件差別很大,由南向北可依次劃分出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等溫度帶類型;東北平原是我國最大的平原,黑土肥沃,是我國第一大林區,也是我國第一大天然林區,森林主要分布在大小興安嶺、長白山脈上;東北地區的河流具有較大的季節變化,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河流的含沙量很小。
在分析一個區域時,我們首先要了解這個區域所處的位置,可從絕對位置來看一下它位于緯度多少到多少、經度多少至多少;也可從相對位置看一下它位于哪個半球,海陸狀況如何,周圍有哪些國家、地區、海洋等。然后可從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兩方面來分析。一個區域的自然特征包括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由于受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影響,這些要素之間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要注意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較好地理解該區的區域自然特征。一個區域的人文特征可從工業、農業、交通、人口、城市等角度進行分析。分析時應突出主要方面、有代表性的方面,也要注意這些特征的形成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變式練習1 讀甲、乙兩圖,回答有關問題:
(1)甲圖地形區名稱:A ,B 。按照“因地制宜”布局原則,A地適合發展 ;B地適合發展 。
(2)乙圖農業基地名稱為 ,該基地著名經濟作物是 ,該區域同江漢平原相比,發展農業的優勢條件為 。
(3)近年來,甲圖區域水資源緊張,為解決該區農業用水問題,下列措施可行的有(雙選)( )
A.節約用水,發展節水型農業 B.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C.盡快實施“引嫩入遼”調水計劃 D.利用處理后的工業廢水灌溉農田
(4)甲、乙兩圖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
A.凍土廣布 B.河流都有兩個汛期
C.都有小麥種植 D.黑土肥沃
答案 (1)遼東丘陵 遼河平原 林業 種植業 (2)三江平原 大豆 耕地面積大,人均耕地多 (3)AC (4)C
解析 首先確定甲、乙兩區域分別為遼東丘陵、遼河平原與三江平原。根據東北地區農業生產條件的地區差異,可判斷遼東丘陵適宜發展林業,遼河平原與三江平原適宜發展種植業。
類型2 東北農業布局特點
關于東北地區內部不同區域農業發展方向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平原區面向國內大宗農產品需求市場,繼續強化商品糧、大豆等大宗農產品生產
B.平原區的發展方向是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促進糧食轉化,延長產業鏈條
C.西部草原區的發展方向是多元開發特色農產品,在半山區實現“立體開發”
D.山區農業的發展方向是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舍飼畜牧業
答案 A
解析 東北地區內部的不同區域,農業發展方向與重點不同,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促進糧食轉化、延長產業鏈條是平原區農業發展重點之一,而不是發展方向。多元開發特色農產品,“立體開發”是山區農業的發展方向,西部草原區農業的`發展方向是圍繞生態建設和增加農牧民收入兩大主題,結合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實施,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舍飼畜牧業。
變式練習2 閱讀“我國某區域地形剖面圖”及相關氣候資料,回答問題。
(1)甲、乙兩城市氣候的大陸性哪地更強?請用圖表中的有關數據加以說明。
(2)有關資料表明,甲、乙兩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陽輻射總量基本相同。為什么?
(3)據圖文信息判斷出C山脈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寫出適宜A、B、C三個地區發展的主要農業部門。
答案 (1)甲城市氣候的大陸性強。甲城市氣溫年較差大,約46.7℃,年降水量小,約320mm,乙城市氣溫年較差小,約42.4℃,年降水量大,約490mm。 (2)甲城市比乙城市緯度高,但夏季日照時間長,地處半干旱地區(非季風區),晴天多,接受到的年太陽輻射總量與乙城市相當。 (3)大興安嶺 (4)A地——畜牧業,B地——種植業,C地——林業。
解析 第(1)題,氣候的大陸性體現在氣溫年較差和降水量上,大陸性強的氣候,氣溫的年較差會更大,降水量更少。通過圖表中數據甲地的氣溫年較差比乙地要大,降水量比乙地的要少。
第(2)題,本題考查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即正午太陽高度角、白晝時間長短、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首先要通過讀圖得出甲地比乙地的緯度高,僅僅從緯度分析乙地的太陽輻射比甲地多,但甲地緯度高,夏季白晝時間長,再加上甲地位于非季風區,晴天多,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小,因此盡管甲地緯度高,但與乙城市接受的太陽輻射總量基本相同。
第(3)題,判定C山脈為大興安嶺,主要依據是:①大興安嶺的東側年降水量大于400mm,西側年降水量小于400mm。②大興安嶺的西側為內蒙古高原,海拔較高;東側為東北平原,海拔較低。
第(4)題,A地位于非季風區,降水量較少,適合牧草的生長,因此適合發展畜牧業。B地位于季風區,降水量多且地形平坦,適合發展種植業。C地為山區,適合發展林業。
搞好東北地區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工作,一定要堅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讀圖完成1~3題。
1.東北的大米因質量優而廣受歡迎,主要原因是( )
A.熱量和水分較充足而且配合好,雨期短,光照條件好
B.土壤肥沃,熱量條件比南方地區好
C.降水多,比南方地區好
D.熱量條件和降水條件都比南方好
答案 A
解析 東北地區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作物生長期長,因此品質上乘;再加上氣候寒冷,農作物病蟲害少,幾乎不使用農藥,具有綠色大米優勢。
2.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 )
A.春小麥、大豆 B.冬小麥、玉米 C.棉花、水稻 D.高粱、亞麻
答案 A
解析 氣候條件制約著一個區域農業的生產品種、耕作制度和生產季節等。東北地區由南向北熱量在遞減,因而其南部、中部和北部的農作物品種有所不同。春小麥、大豆是位于東北中北部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所共同的、主要種植的農作物。冬小麥、棉花主要分布在遼南,高粱主要分布于中部。
3.圖中A表示的地形區是( )
A.我國最大的平原——東北平原 B.東北重要的谷物農業區——松嫩平原
C.東北主要的玉米生產區——三江平原 D.東北主要的黑土所在區——三江平原
答案 D
解析 考查東北地區農作物的分布情況及土壤類型。圖中A位于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三江匯合處,是三江平原。三江平原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從土壤類型看,東北地區是我國主要的黑土分布區,三江平原是最大的黑土分布區。因為緯度較高,生長期較短,所以三江平原主要糧食作物是春小麥,玉米已較少種植。
4.東北地區劃分為三大農業生產區域的依據是( )
A.地形多種多樣
B.氣候條件的制約
C.有利于發展綠色農業和大農業
D.氣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農業生產自然條件的差異及農業生產方式的不同
答案 D
解析 東北地區農業生產條件地域差異顯著,農業生產的地域性突出,根據氣候、地貌、植被、土壤等農業生產自然條件的差異及農業生產方式的不同,東北地區可劃分為三大農業生產區域。
5.東北地區水稻多種植在( )
A.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
B.松遼平原
C.北緯50°以北的黑龍江沿岸
D.遼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區以及東部山區的河谷盆地
答案 D
解析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生長季較短,是春小麥的主要分布區,松遼平原是玉米集中分布區。水稻多分布在遼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區以及東部山區的河谷盆地。隨著育種和種植技術的進步,水稻已擴展到北緯50°以北的黑龍江沿岸,但此處還不是水稻的主要種植區。
【地理區域經濟發展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教案初中區域地理教案11-03
《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地理教案08-28
地理教案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08-26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之區域經濟發展03-31
高中區域地理教案(精選8篇)01-06
經濟發展的差異初一地理教案08-30
交通運輸在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論文12-06
區域活動教案03-02
《區域》大班教案04-01
大班教案《區域》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