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經濟發達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地理教案
【發散點1】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環境如何?
提示:珠江三角洲地區位于廣東省東南部,土地總面積4.1 6萬平方千米.占廣東省總面積的23.3%。其自然地理環境非常優越。
(1)地形:珠江三角洲主要為平原和部分低山丘陵,形成低山與丘陵平原交錯分布的特點。
(2)氣候:屬于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在l 7℃以上.降水量一般為1 40~200 mm.因此本區水熱資源豐富。
(3)河流縱橫交錯:本區降水豐富.地表起伏大,使入海河流較多.徑流豐富.區內徑流變化取決于雨水補給狀況。北江、西江、東江、綏江等大河是本區較大的河流,縱橫交錯分布。
(4)植被茂盛.屬熱帶季雨林及東南亞常綠闊葉林。起源古老種類豐富。
【發散點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高.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提示:一是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大。目前.珠江三角洲城鎮人口比重高達70%.城鎮人口總數超過3000萬。二是城鎮數量多、分布密度大。珠江三角洲城鎮間平均距離小于10千米。三是城鎮的經濟實力較強。廣州綜合經濟實力位居全國城市前列.深圳、珠海等城市經濟也相當發達。四是外來勞動力所占的比重高,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比較完善.供水、供電和通信等水平居全國前列。
【發散點3】城市化的進程與工業化密切相關.工業化推動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化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提示:
(1)工業化加速了非農產業向城市的集中。特別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外向型經濟的穩步發展.非農產業不斷向城市集中.農村工業化加速了農村城市化。
(2)工業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隨著工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城務工經商.推動了城市經濟的發展.加速了城市化進程。
赤潮是由海洋環境惡化.導致海洋中浮游生物暴發性繁殖或聚集.引起水體變色的有害生態異常現象。其發生除赤潮本身的生物學因素外.還有環境因素。環境因素包括自然和人為兩個方面。自然因素主要是光照、氣溫、鹽度、風浪、地理位置等。排人近海的大量污染物等人為條件是赤潮發生的主要原因.水體 富營養化導致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含磷洗滌劑的使用和排放使水體礦物質元素增多,是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封閉的海灣.人類活動對海水污染嚴重。并且海水凈化速度慢,導致其富營養化程度高,因而赤潮暴發的頻率明顯高于其他海域。在海水的富營養化過程中,人類活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赤潮發生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故第(1)題D項正確。珠江口周圍島嶼眾多.相對較封閉.海水凈化速度慢.并且污水排放量大.氣溫高,海水富營養化程度高.是最容易發生赤潮的水域,
材料一:目前,曾經是水量豐富的黃河流域已經變為一個水資源緊缺的區域。水多(指洪災)、水濁(指水土流失)、水少(如黃河斷流等)、水污(水污染)等水資源問題或水資源危機,已經構成黃河流域乃至整個中國生態安全和資源安全的一個重要方面,在黃河流域部分省市已經成為制約國民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黃河流域嚴重的水土資源流失,被稱為中華民族的大動脈在流血。黃河斷流、變污等多災多難被稱為“中國之憂患"。面對黃河流域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和2 l世紀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機遇,憂患意識和進取精神都很強的炎黃子孫都在思考,如何保障黃河流域的可持續發展?造成黃河水資源問題的原因很多。表面上看似乎主要是政府決策者和開發商、經營者不受或少受規制的水環境污染行為、水生態破
壞行為、水資源浪費行為等,而缺乏黃河文化修養、河流倫理和環境道德則是其中一個深層次的根源。中華民族只有將維持黃河健康生命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神圣使命.用自己的所有聰明睿智和果敢行動去捍衛黃河的健康生命.一條永遠汩汩流淌著健康血液的、充滿生機的黃河,才能更好地為中華民族服務。
材料二:嚴重的水土流失使大量的泥沙進入黃河,使黃河的多年平均輸沙量(陜縣站,下同)達1 6億噸。每年約有4億噸泥沙淤積在下游河道,河床的抬高速率達1 O厘米/年左右,形成了著稱于世的“地上懸河”,黃河下游防洪形勢險峻不緩的原因在于此。一旦決口,危及l 2萬平方千米的人民生命財產和嚴重影響社會安定及國民經濟的正常發展.大片土地沙化造成長期的生態環境問題。
【經濟發達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地理教案】相關文章:
經濟欠發達地區農地整理模式04-26
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05-02
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04-28
可持續發展與地理教學04-30
山區村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04-28
綠色營銷與經濟可持續發展04-28
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倫理規范04-28
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手段04-30
資源、環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