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避開心理陷阱高考生心理調節秘法
瀟湘晨報訊 壓力可能是壓垮駱駝的一棵青草。一棵青草的重量本來是微不足道的,平常看來根本是不可能壓垮駱駝的,但駱駝背負的壓力本來就過多、過重且過久,則這棵青草就足以壓垮這個駱駝。在高考最后的沖刺階段,針對高考學子的心理問題,湘雅二醫院精神衛生研究所心理病房主任、中國臨床心理咨詢與治療委員會委員劉哲寧教授指出,壓力必須得以重視并及時予以釋放。
學生:避開自己的心理陷阱
臨近高考,學生沒有壓力和不緊張,這個說法不現實。有壓力和緊張,是一件好的事情。學生要理解這時候的緊張和壓力是朋友,不是敵人。劉哲寧教授說。但壓力太大和太小都不好,太大,學生容易陷進自己的心理陷阱太小,也不利于考試。
心理陷阱就是緊張,不少學生往往緊張一點,這一點比如某些單詞記不住、模擬考試沒考好、夢見自己考不上好大學將這一點老是記在腦海,揮之不去。這樣就能將緊張,無限增強,導致壓力越來越大。
其實,很多學生沒有發現自己的優點,要善于對自己的緊張不緊張,這樣就能跳出心理陷阱回歸到正常的高考準備階段。劉哲寧教授說。
經歷上千例高考學子的心理咨詢,劉哲寧教授發現一些現象,那些考前感冒的學生,往往成績考得不錯。為什么呢?這樣的學生,都在心里對自己進行暗示,考不好,情有可原,是身體的原因。這樣恰恰能輕裝上陣,沒有精神負擔,他們超常發揮完全有可能。這說明,學生太在意考試結果,往往自己會掉進自設的心理陷阱,而在意的是過程,對考得不好的結果能提前接受,這樣的考生就走出了心理陷阱。
家長:不要暗示考不好沒關系
在高考前,常常能聽到家長對孩子說:考得不好,沒關系的。劉哲寧教授說,這種暗示,會起到很不好的效果,會給學生本人起到消極的自我暗示。家長應該讓孩子形成積極的自信。考生在考前就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積極暗示,自我打氣。我行,我一定行,我潛力大,我進步大,也可以自己喊喊口號。
家長也不要表現出異乎尋常的關心,一個動作、一句話語、一個表情,都能在孩子身上產生心理的波動。家長應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給予幫助。假如,孩子屬于那種獨立能力強的類型,家長可表現得跟以前一樣;如孩子是粘人的那種,那么,家長要積極關心;對于自理能力強的孩子,高考時家長可不要去接送;對自理能力差有依賴思想的孩子,家長可以去接送等。
五種高考壓力癥狀這樣緩解
長沙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科科長王曉玲副主任醫師提醒考生:要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考生實力和良好的考試心態缺一不可。那么高考將近,考生要如何自我調節,輕松迎考呢?
癥狀一:身心疲勞,長時間的應試復習讓人感到疲倦、力不從心。
專家支招:高三學生應合理安排學習與休息時間,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在保障每天8小時睡眠基礎上,除去吃飯時間,每天至少休息、鍛煉1小時,聽聽音樂,適量運動,不但可以緩解疲勞與緊張,還能調節內分泌,提高學習效率。當然考生也不能走極端,認為考前要大休而停止復習,這會適得其反。
癥狀二:心理負擔重,總擔心考不好會辜負父母、老師的期望。
專家支招:這種情況在考生中較為普遍,考生要明確學習目的,正確解讀長輩們的期望。讀書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如果只想著一定要考好,考不好就愧對長輩,那必然會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
對于父母、老師而言,他們關心孩子的高考,歸根結底也是希望孩子能有一個好的前程。學生大可不必背思想包袱。只要自己盡力了,即使考不上理想的學校,未來的人生也還會有很多的機遇在等待自己。抱著這樣的信念,就能保持一顆平常心。
癥狀三:焦慮不安,總覺得同學都比自己學得多,考得好。
專家支招:臨近高考,學校通常會組織多次高考模擬考試,很多學生往往過于在意模擬考試成績和排名,總拿自己和身邊的同學做比較,這樣勢必會讓自己日益緊張、浮躁。要克服這種心理,必須正確了解自己的實力,不盲目攀比,高考是與全國數以百萬計的學子在競爭,把目光鎖定在身邊的同學,不能證明什么。
癥狀四:一進考場,平常會做的題目怎么都解答不出來。
專家支招:這主要是考生把考試看得太重,對自己缺乏自信心,臨考時過度緊張造成的。試卷發下來以后,萬一出現腦子里一片空白的現象,一定不要慌張,合上試卷做幾次深呼吸,可以使自己盡快平靜下來。
癥狀五:馬上就要高考了,自己沒有補一補提神健腦產品,總覺得不放心。
專家支招:考生完全不必有這種擔憂。臨近高考,切忌整體改變考生原有的日常飲食習慣,應根據考生的喜好和習慣,在原有飲食習慣的基礎上予以適當調整。考前大量服用提神醒腦的保健品,對身體不利,時間一長還會打亂生物鐘。保障充足的睡眠,堅持規律作息,每天適量運動,既能夠儲備體能,又能在休息、運動中愉悅心情,緩解壓力,這比吃補品更能調整人的狀態。
老師:評價學生要做三明治
高考沖刺階段,老師具有關鍵的作用。這時候,老師的耐心和責任心都很重要,他們在教學中的態度,也會影響到學生迎考的心情。老師最好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做出好的評價。這個時候的評價,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心情。老師最好學做三明治。劉哲寧教授說。
他介紹,進入最后階段的學習,老師一般都會告訴學生,哪些方面他需要加強。怎樣對他講呢?如果老師直接說出來,肯定會影響學生的狀態。
在心理學中,如果把批評的內容夾在兩個表揚中間,受批評者就會愉快地接受批評,認識錯誤從而改正錯誤。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三明治效應。這種效應就如三明治,第一層是認同、賞識,積極地肯定對方的優點和積極面;批評之前的肯定表揚和關懷可以拉近兩人的心理距離,進而產生情感共鳴,這樣再進行批評就一點即通,一言即悟。中間層夾著建議批評或不同觀點。第三層是鼓勵、希望、信任、支持和幫助。
你可以這樣告訴學生,你在某方面很不錯,但在某些細節上注入,非常棒的成績將屬于你。劉哲寧教授說,這樣的方式談話,就是一種很好的制作三明治方法。
[小提醒]
考完出來不要馬上對答案
還有一個重要的提醒,考完一科后,不要馬上去對答案,這也會帶給學生一些消極的心理暗示。劉哲寧教授說,每年高考,都有部分考生因為第一門考試發揮不理想,而影響其后幾門考試的情況。
劉哲寧教授說,考完一科,意味著那一頁歷史結束。如果對答案,難免有答錯的題目,這將大大影響心情,要告訴自己,現在對的答案都不一定是準確的,不要因為這些而影響自己的情緒。而且高考是一次各門學科的系統性考試,一科發揮不好,可以通過自己的優勢科目補回來,因此考生不必為一門考試的不理想而影響情緒。
【避開心理陷阱高考生心理調節秘法】相關文章:
高考生心理調節秘法05-05
高考生如何調節心理05-05
莫忽視高考生考后的心理調節05-05
高考生落榜后的心理調節方法05-05
高考生如何調節考前心理05-05
高考考生如何進行心理調節05-04
高考生心理調節的三部曲05-05
家長莫忽視高考生考后心理調節05-05
高考考生心理調節10大方法05-05
高考生心理調節三部曲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