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網傳法國高考試題掀熱議引中國考試立意反思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我們該怎么去寫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網傳法國高考試題掀熱議引中國考試立意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哲學家抑或應試者之辯
日前,一條有關法國高考(BAC)哲學考試的微博在網上引起熱議。著名學者許紀霖發表微博認為,法國高考與中國高考折射出法國產生眾多哲學家、而中國盛產應試者的原因。眾多網友對法國哲學作文考試的開放性、思想性以及批判性大為推崇,進而批評我國高考的應試性。有網友更是列舉了法國哲學作文與我國高考作文題目,指出與法國哲學作文如“在幸福與真理之間是否應該選擇幸福?”、“什么是公眾輿論能承受的真理”、“沒有國家我們是否會更自由?”等題目相比,中國高考作文如“摔了一跤”、“有句話常掛在嘴邊”、“提籃春光看媽媽”、“必須跨過這道坎”、“放下顧慮”等則顯得膚淺而直白,缺乏思想性與人文關懷。
法國的高中會考(BAC)屬于全國性考試,考試內容依據國家規定的高三課程綱要而定。其中哲學是會考的第一門考試,考試時間從上午8點到12點共4個小時,內容一般為寫一篇哲學作文,考生可以在3道題中任選其一。供選擇的題中有一道是“語錄評論題”,即給出一段哲人的語錄,考生運用學過的哲學知識和觀點來加以詮釋和評論;還有兩道是“觀點論述題”,即給出某種哲學觀點,由考生引經據典加以論述和發揮。在法國,哲學課是與法語、數學和物理這樣的主課不相上下的必修課。其目的是“給學生進行哲學文化啟蒙,培養他們批判性思考問題能力。哲學教育不是為了把知識和信息當作材料傳遞給學生,而是幫助學生理解他們所處的世界,最終讓學生走向自由”。對于法國高三的許多學生而言,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等名著是必讀的著作,還需要從批判的角度學會表達自己的思考與觀點。根據法國哲學作文的評分標準可以看出,雖然題目很開放,但測試的目的一目了然,主要通過概念解釋、點題、引用經典作家論述、層次與邏輯以及結論5個方面,測試學生作文立論的廣度、深度與邏輯,強調批判性與思想性,而這些都需要系統的哲學教育及思維訓練。
法國高考哲學作文反映的是法國哲學教育的基本價值取向,體現了法國教育制度的批判精神,以及對法國傳統與文化的尊重與反思,從而也反映出法國高考制度的基本信仰與價值選擇。
中法高考作文立意比較
比較而言,我國的高考作文更多的則是選拔性考試對學生基本寫作能力的考查,強調學生能從多角度切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強項選擇自由的文體,強調實用性。從限定主題作文到無主題作文、開放主體作文,體現出高考作文傾向于更加靈活、更注重學生的個性與選擇的價值取向。但總體來看,我國高考作文的立意多強調審美、詩意,而較少關注理性思辨與深刻的思索,正如孫紹振教授所指出的“即使蘊含著某種智性的內涵,也總是竭力以感性語言和生活現象為題干”。
不過,讓千差萬別的考生圍繞同一命題作文本身就意味著個性的束縛,這是考試本身無法避免的缺陷。其實即使在法國,公眾對哲學作文也褒貶不一。同樣,中國的作文考題年年都是爭論的熱點。中國的高考作文走到今天其實是社會輿論與考試目標共同選擇的結果。可以想象,如果援引法國哲學作文考試題目于我國高考作文中,必然也會引發“八股文”、“空疏無用”、“加重考生負擔”、“不利于農村學生”種種言論。就此而言,法國高考哲學作文與我國高考作文并沒有太大的可比性。兩者在考試類型、考試文體、考試目的、評分標準等方面都存在很大不同。
逐步摸索提升考試立意
只要有考試必然產生應試問題。法國哲學作文考試也會專門訓練學生如何答題、如何寫哲學作文。而哲學作文題一出來也會成為社會新聞關注的焦點,哲學家與作家被邀請答題,出版社專門出版高分作文以及如何寫哲學作文的應試技巧書籍,這與中國如出一轍。
社會公眾的批評更多集中在應試教育以及考試內容過分重視知識的傳授,強調唯一正確答案等問題上。強調知識的學習,注重知識體系的結構性與邏輯性,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注重學習過程的規范性和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是知識教育的主要特征。但知識立意的考試并非一無是處,知識立意的考試強調衡量知識的客觀尺度,注重對知識掌握的客觀評價,易于操作而且相對比較公平。近年來,強調能力立意與素質立意的考試改革逐漸提上日程。能力立意的考試強調知識的運用與遷移,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強調知識的發展與創新,注重能力的培養。其主要體現在應用型、能力型考試題目的增加、考試難度與區分度的增加以及增加開放性題型,鼓勵富有個性的回答,但這種考試對出題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開放性題型的增加也必然帶來對公平的質疑。素質立意強調人的完整性,人的身體、文化、道德、心理等素質的發展與完善,素質立意的考試關注人的潛能開發與發展,關注創新與人性,強調考試對人的素質的區分從而實現人盡其材的目標。
近年來,我國高考秉承關注時代熱點,注重價值導向;堅持能力立意,引領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逐漸加強了從注重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素質立意的轉變,由過去重視考查記憶能力向綜合應用能力、創新能力、人的全面發展的轉變。但基礎知識的學習與基本能力的培養仍將成為我國教育的重要目標與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處理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的關系,如何處理考試知識立意與能力立意的關系不僅僅需要理論的支持,更需要實踐的逐步深入與社會的認同。
高考改革,特別是考試立意變革需要發揮考試的引導作用,讓教育回歸其本身的意義。重視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注重方法論學習,強調批判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關注人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法國高考題給我國高考的啟示
其實,早在2008年,法國的高考題,就曾引起國內網友的關注。當年的高考題也是考生“三選一”———“藝術是否改變我們的現實意識?”、“演示是否是確認現實的唯一手段?”、“評論叔本華《意志與表象的世界》中的一段文字。”從這些題目看,法國的高考題具有兩大基本特點,一是有多個題目,供學生自由選擇;二是所有題目都給學生很大的思辨空間,學生完全可以自由發揮。
我國高考作文題,一直存在一個通病,即“主題先行”,要求學生必須按照一個主題行文。很顯然,這樣的題目不但限制了學生的思想,難以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還催生了范文、套文、押題等應試作文風氣。
近年來的高考作文題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其中比較突出是,不再出單一的主題先行的命題作文,而是材料作文。從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看,無論是全國卷,還是分省命題卷,都是給材料作文。這是值得肯定的進步。
但是,與法國的高考題相比,現今的材料作文,還有以下幾方面的不足。其一,考生沒有選擇的空間,只能按一則材料作文。如果能給出三個不同的材料,讓學生自主選擇,這將擴大學生的發揮空間。
其二,所給的材料,給考生的思辨空間太小,有的甚至讓考生不知所云。比如,安徽的高考作文題“不用時請將梯子橫放”。這和法國的高考作文題目相比,境界實在相距太遠。
其三,考生答題還戴著應試的“緊箍咒”。按照我國的高考錄取規則,高考的每一分都影響到最終的錄取結果,因此,考生在答題時,必然要考慮如何行文才能得到閱卷者的好評獲得高分,加之我國的閱卷老師,長期浸染在應試教育體系中,完全有可能還是按照“標準答案”方式給學生評卷,于是那些個性突出,有獨到見解的文章,很有可能得低分。所以,網友們在為法國高考作文題目叫好時,也無奈地感慨,“題目不錯,但這種開放性主觀題在不同閱卷老師那里可能得分不一樣,未必比客觀題公平”。這里還涉及另一個問題,就是在“每分必究”的高考錄取中,不少考生和家長是十分反對高考題目開放、沒有標準答案的,擔心評卷者對主觀題的評卷尺度不一,影響最終的錄取。
可見,我們一方面要加快推進高考考題的改革,擺脫主題先行、標準答案模式,給學生更大的獨立思考、自由發揮的空間,并以此引導基礎教育改革;另一方面更要推進錄取制度改革,僅僅對高考題目進行改革,進步是十分有限的,可以說,只要錄取制度不改,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高考的科目考題改革,都擺脫不了“戴著鐐銬跳舞”的局面,只有從根本上改革高考錄取制度,打破單一的按分數高低進行錄取的方式,才能把學生從分數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有獨立的思想,自由的人格。
【網傳法國高考試題掀熱議引中國考試立意反思】相關文章:
春季高考考慮試行不再統考外語引熱議04-28
高考改期周末引各方熱議 原則上利大于弊04-25
關注:高校新生另類求教 雷倒學長引熱議04-27
熱議:人性關懷不能僅在高考時04-26
福建高招新政引熱議:多數考生支持取消本三04-25
武漢高校及中學通知書使用網絡文體引熱議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