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表現性評價實施案例(精選11篇)
表現性評價的實施,對學生而言,可以不斷地反思,不斷地自我評價,明確 努力方向;對教師而言,通過表現性評價,可以了解情況、發現問題、調整教學, 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了表現性評價實施案例,希望能幫助到您。
表現性評價實施案例 1
【活動背景】
在以信息和技術為基礎的社會里,數據日益成為一種重要的信息。為了更好地理解世界,人們必須學會處理各種信息,尤其是數字信息。收集、處理與分析信息的能力已經成為信息時代每一個公民基本素養的一部分。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運用數據進行推斷”的思考方法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一種普遍適用并且強有力的思維方式。因此,小學數學教學應當使學生熟悉統計調查的基本思想方法,從而使他們逐步形成統計觀念,進而形成尊重事實、用數據說話的態度。
【活動目的】
為學生提供調查統計的機會,讓學生在做統計的過程中體會統計的現實意義,學會統計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和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建議使用時間】五年級第二學期。
【表現性任務】
“你喜歡什么電視節目”
任務與指導語:
1、獨立向周圍的學生和家長了解他們都喜歡哪些類型的電視節目,并作好原始記錄。
2、小組合作,將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并制成小組調查結果統計表。
3、針對你們小組的調查結果,獨立闡述以下兩個問題:
(1)從調查統計表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2)將你對該信息的看法寫下來。
4、仔細閱讀表
認真、真實地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組員的互相評價。
附:
表1:評價指導
表2:個人的原始調查記錄表
表3:小組的調查情況統計表
表現性評價實施案例 2
【活動程序】
1、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獨立進行調查,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原始數據。
2、利用課堂上的35分鐘時間:
(1)學生小組合作,將每個組員的數據合計,填寫本小組的統計表。
(2)根據本小組的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獨立的分析,并對自己的看法作出說明。
(3)學生自我評價,組內成員互相評價,并將評價記錄在表5中。
3、課堂上的最后5分鐘,教師進行活動的總結。
【實施情況及反思】
情景一:在獨立調查階段,絕大多數學生參與活動積極,踏踏實實地進行了必要的調查與統計,獲得了真實的數據。但從學生的反映中可以得知,其中也不乏那些根本沒有調查、胡亂編造數據之人。
反思一:在日常生活、生產中,人們常常依據調查統計得到的數據進行決策,因此數據是否真實可靠對決策的正確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小學生限于生活經驗的限制,往往不能體會統計的現實意義。上面的情景使我反思,并認識到:
1、以往在進行統計知識的教學時,雖然注意到統計與現實生產生活的聯系,但在使學生感受統計的嚴肅性和科學性,知道統計的數據是不可以隨意編造和涂改的這一方面著力不夠;
2、在今后的教學、設計調查統計類的表現性任務以及開展這類數學實踐活動時,應更多地將調查統計與某種決策相聯系,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在“做數學”中體會到調查統計求真求實的重要性。
情景二:活動開始一段時間后,教師發現較多小組的成員都是“各自為政”,只是將自己的數據抄上去。于是不得不叫大家暫停,教師再一次說明小組的統計表應怎樣填寫。
反思二:上面這樣的做法無疑是浪費了時間,降低了活動的有效性。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教師過高估計學生的理解能力,對任務中的表格3(小組的統計表)的填寫方法,未能交待得很清楚;二地相當部分學生也未認真理解指導語的.含義,導致部分小組不知該如何填寫本小組的統計表,誤以為是將自己的原始記錄表中數據抄上去即可。
其實,小學生由于受年齡、心理和經驗的限制,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很可能是比較片面、比較不成熟的,因此教師在制定指導語和講解任務的要求時,要力求清楚簡潔,適應該年齡段的學生,便于學生理解。任務的要求是否明確、易于讓學生掌握,直接關系到表現性評價的成功與否。同時,從該情景中也促使我發現,在設計好表現性任務之后,最好應選取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他們知道任務的內容和要求,觀察他們在理解方面存在哪些困難,征詢他們的意見,以進行進一步的修改,待形成比較合適的初稿后再予以小范圍實施。
情景三:在小組合作填寫小組的統計表時,教師通過巡視發現,學生的方法比較單一,基本上都是采用“一人報數,其余人記錄;全體組員報完數后大家再一起加”的方式。能用合作分工的方法統計本組的總數據的幾乎沒有。
反思三:針對上述情景,活動結束后有老師提出:活動的有效性太低,學生未找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教師未在方法方面進行相關的指導。
但我認為:在表現性任務進行的過程中,教師更應該做的是一個組織者和調控者,而非方法的指導者。在完成表現性任務的過程中,學生應該是活動的主角,學生的表現如何,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表現性評價(自評與小組內互評)以及教師的總結反饋加以指導,但不是在活動進行時告訴學生你應該怎樣做效率才高。相關的方法指導應放在活動結束后的評價反饋環節,效能應體現在下一次活動中,這也才能體現出表現性評價的特點:促進學生思考與實踐、在思考與實踐中反思、發展。
在開展表現性評價時,如果學生表現出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其實也在提示教師:日常教學中應加強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從而及時調整自身平時的教學策略,更好地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情景四:學生在小組合作統計時計算速度相當慢,花費了相當多的時間,最后學生對數據的分析、對信息的闡釋、自評、組員的互評等都顯得比較匆忙,并且教師已沒有時間進行活動的總結,只好放到第二天的早讀再總結。
反思四:表現性評價是一種比較費時費力的評價方式,因此在活動時必須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實踐、反思、評價。在本活動中由于教師高估學生的計算能力,未讓學生使用計算器,所以在計算時浪費了相當多不必要浪費的時間,既使結果的準確性受到影響,也干擾了后續活動的順利開展,導致在表現性評價中占重要地位的自評與互評的效果都難以得到保障,教師的及時反饋也難以落實。
【結語】
在多次的實施表現性評價的過程中,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
表現性評價在評價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合作精神、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等方面具有相當明顯的優勢,從內涵上與新課程的評價理念息息相通。盡管它有著費時費力、管理難度大、對老師要求高、評價結論的一致性相對較差等不足,但在小學生數學實踐活動中引進它,將它作為現有小學生數學學習評價制度的一種補充,能切實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同時也為教師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日常教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而這些又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劉兼、孫曉天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2、《走向發展性課程評價——談新課程的評價改革》,周衛勇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表現性評價實施案例 3
背景:
在以信息和技術為基礎的社會里,數據日益成為一種重要的資源。小學數學教學應當使學生熟悉統計調查的基本思想方法,從而形成統計觀念,并尊重事實、用數據說話。
活動目的:
為學生提供調查統計的`機會,讓學生在做統計的過程中體會統計的基本思想和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表現性任務:
“你喜歡什么電視節目”調查統計活動。
任務與指導語:
獨立向周圍的學生和家長了解他們喜歡的電視節目類型,并作好原始記錄。
小組合作,將每個組員的數據合計,填寫小組統計表。
根據統計表數據進行分析,并獨立闡述看法。
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互評。
活動程序:
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獨立進行調查,并記錄原始數據。
課堂上小組合作完成數據合計和統計表填寫。
學生獨立分析數據,闡述看法,并進行自評和互評。
教師進行總結。
實施情況及反思:
該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了統計調查的全過程,但部分學生在數據收集和整理過程中存在不認真或編造數據的情況。反思中提到,未來應更多地將統計與決策相聯系,讓學生體會到統計的嚴肅性和重要性。
表現性評價實施案例 4
背景:
為了貫徹落實“雙減”政策,推動素質教育發展,北京市大興區實驗小學積極探索創新評價方式,將道德與法治的知識轉變為有趣的活動。
活動內容:
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設置了豐富多樣、充滿趣味的活動。
一年級:“文明小天使”,通過情景模擬展示文明行為。
二年級:“友誼小達人”,講述友愛故事,分享關愛與包容。
三年級:描述端午節習俗,反映各地文化異同。
四年級:“法治故事和法制宣傳”,繪制法治宣傳畫,講述法治故事。
五年級:“百年追夢 復興中華”,回顧近代史,感受奮斗精神。
六年級:“畢業季感言”,表達對母校和老師的感恩,暢談未來愿景。
效果:
這些活動不僅檢測了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還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表現性評價實施案例 5
背景:
江陰市為全面提升學生藝術素養,制定了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藝術素質測評實施方案。
測評內容:
藝術素質過程評價:包括學生參與藝術課程學習、藝術課外活動、發展藝術特長等情況,按音樂、美術學科三年平均成績分科計分。
藝術學科素養考核:采用機考形式,考核音樂、美術基本素養,題型包括選擇題、判斷題、連線題、操作題。
實施步驟:
分階段實施考核,每學年末進行成績公示并告知家長。
學校建立平時成績電子檔案,錄入測評系統。
藝術學科素養考核時間為每學年特定時間段,補考由學校組織。
評價效果:
該方案通過過程評價和學科素養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全面評價了學生的藝術素養水平,鼓勵了學生積極參與藝術活動,提升了藝術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表現性評價實施案例 6
背景:
在天河區華康小學五年級第二學期的數學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的統計觀念和實踐能力,教師設計了一次“你喜歡什么電視節目”的調查統計活動。
活動目的:
為學生提供調查統計的機會,讓學生在做統計的過程中體會統計的`基本思想方法,形成尊重事實、用數據說話的態度。
表現性任務:
獨立向周圍的學生和家長了解他們喜歡的電視節目類型,并作好原始記錄。
小組合作,將每個組員的數據合計,填寫小組統計表。
根據統計表數據進行分析,并獨立闡述自己的看法。
仔細閱讀評價指導,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互評。
活動程序:
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調查,并記錄原始數據。
課堂上,小組合作填寫統計表,分析數據,并闡述看法。
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互評,教師進行總結。
反思:
此次活動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統計觀念和實踐能力,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部分學生未認真調查、數據編造、小組合作不夠默契等。教師反思后認為,未來應更注重數據的真實性和合作精神的培養,同時加強對學生理解能力的估計和指導語的清晰度。
表現性評價實施案例 7
背景:
北京市大興區實驗小學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為了貫徹“雙減”政策,推動素質教育發展,設計了道德與法治期末表現性評價活動。
活動設計:
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設置了豐富多樣的活動。如一年級的“文明小天使”活動,通過情景模擬展示文明行為;二年級的“友誼小達人”活動,講述友愛故事,分享關愛與包容;五年級圍繞“百年追夢 復興中華”主題,回顧近代史,感受革命先烈精神等。
效果:
這些活動不僅檢測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成長,培養了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
表現性評價實施案例 8
背景:
以牛津英語上海版4BM2U3 Home life單元的第三課時Earth Hour為例,該課時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旨在培養學生節約能源的意識與習慣。
教學目標:
能熟練朗讀含特定字母組合的單詞,運用核心詞匯和句型進行詢問、應答與描述,并介紹Earth Hour中家庭成員的'活動。
表現性任務:
學生在Earth Hour的語境中,通過照片的展示,用現在進行時及一般現在時對家庭成員在Earth Hour中的活動進行介紹。
評價量表:
設計了口頭匯報評價量表,從語音語調、詞匯運用、句型結構、內容表達等方面進行評價。
效果:
這種表現性評價方式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同時增強了他們的環保意識。
表現性評價實施案例 9
活動名稱:
“你喜歡什么電視節目”調查統計活動
活動背景:
在以信息和技術為基礎的社會里,數據成為重要的信息來源。收集、處理與分析信息的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小學數學教學應使學生熟悉統計調查的基本思想方法,形成統計觀念和用數據說話的態度。
活動目的:
為學生提供調查統計的機會,讓學生在做統計的過程中體會統計的'現實意義,學會統計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和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建議使用時間:
五年級第二學期
表現性任務:
獨立向周圍的學生和家長了解他們喜歡的電視節目類型,并做好原始記錄。
小組合作,將調查結果整理并制成小組調查結果統計表。
針對小組的調查結果,獨立闡述以下兩個問題:
從調查統計表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將你對該信息的看法寫下來。
仔細閱讀評價指導,認真、真實地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組員的互相評價。
活動程序:
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獨立進行調查,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原始數據。
課堂上,小組合作完成統計表的填寫,并進行數據分析。
學生獨立闡述調查結果和自己的看法,進行自我評價和組內互評。
教師進行活動總結,強調統計的嚴肅性和科學性。
實施情況及反思:
活動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但存在部分學生未真實調查、編造數據的情況。反思后,教師認為應加強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感受到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和重要性。同時,在任務設計時,應更清晰地說明統計表的填寫方法,避免誤解。
表現性評價實施案例 10
活動名稱:
Earth Hour 口頭匯報
活動背景:
Earth Hour 是學生每年都會經歷的活動,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通過這一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目標:
能熟練朗讀含特定字母組合的單詞,并歸納發音規律。
能熟練運用核心詞匯進行詢問、應答與描述。
能正確運用核心句型對正在做的事情進行詢問和描述。
培養學生節約能源的意識與習慣。
表現性任務:
學生在“Earth Hour”的語境中,通過照片的展示,用現在進行時及一般現在時對家庭成員在 Earth Hour 這一小時中正在做的.事情以及平時這個時間會做的事情進行介紹。
評價量表:
設計口頭匯報評價量表,從語音語調、詞匯運用、句型結構、內容連貫性和環保意識等方面進行評價。
活動程序:
學生準備 Earth Hour 的相關照片和介紹內容。
在課堂上進行口頭匯報,其他同學和教師根據評價量表進行評分。
教師總結匯報情況,強調環保意識和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表現性評價實施案例 11
活動名稱:
生物節律(生物鐘)的測定
活動背景:
生物節律是生物體內部的一種周期性變化,對生物體的生理和行為有重要影響。通過測定生物節律,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生命的奧秘,培養科學探究能力。
教學目標:
掌握生物節律的基本概念。
學會測定生物節律的方法。
培養科學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表現性任務:
學生分組進行生物節律的`測定,記錄自己在一段時間內的某些生理或行為變化(如睡眠-覺醒周期、體溫變化等),并嘗試分析這些變化的原因。
評價方法和原則:
采用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兼顧個人表現。
重視探究過程的評價,包括參與意識、合作精神、實驗操作技能等。
對學生的成果進行答辯式評價,評估其對生物節律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活動程序:
學生分組討論測定方案,明確分工和時間安排。
進行生物節律的測定,記錄數據并進行分析。
小組內討論并撰寫測定報告,準備答辯。
在課堂上進行答辯,其他同學和教師根據評價標準進行評分。
教師總結活動情況,強調科學探究的重要性和生物節律的奧秘。
【表現性評價實施案例】相關文章:
表現性評價在與文本對話中的運用04-29
小學品德與社會表現性學習評價總結05-01
學員故事-實施案例04-27
甲醇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案例分析04-29
小肥羊SOA實施案例引發的IT思考變革04-26
如何評價ERP實施的效果04-30
農業貿易政策環境影響評價的案例研究04-25
農業貿易政策環境影響評價的案例研究04-25
區域景觀結構的生態風險評價方法與案例研究04-29
淺析實施案例教學應把握的三個環節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