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做一個聰明的教師》讀書筆記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但是讀書筆記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做一個聰明的教師》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做一個聰明的教師》讀書筆記 篇1
沖著“案例”“教師思維方式”兩個關鍵詞,我借閱了王曉春老師編寫的《做一個聰明的教師——教師思維方式案例點評》一書。以“案例討論問題”的形式來承載教育思想,想來應該比枯燥乏味的理論書籍有趣味多了,而“教師思維方式”一詞也隱隱的讓我有些期待。這兩年,面對學生群體的日趨個性化,工作在教學一線,擔任著班主任的我有時真覺得自己的思維有點跟不上新生代的孩子了。
翻開目錄,好多話題我們都很熟稔,好多做法我們都是奉行了多年。如今看來,不至于全然舍棄,卻也實實在在有必要重新思考。教育的復雜性,誠然不是能聽風就是雨的,教無定法,不是嗎?
1、“迷信說教”
書中言:迷信說教,迷信嘴皮子功夫,迷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是教育界的流行思路。很多語言已經形成了套路,自動化了,教師只要一張口,那些東西就會沿著固定的河道奔騰而下,學生都快把這些說辭背下來了。
誠然,要說現在的學生,寫保證書,寫認錯書時,多半思如泉涌,格式規范,隨手拈來。作為中學教師,越來越覺得語言教育的無力感了。
結語:教育的關鍵是體驗,親身的體驗。作為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設計教育情境上,而不把主要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上。要知道,孩子主要是在行動中,而不是在言論中成長的。
2、“不妥協主義”
書中言:大批家長、教師的思維方式是針鋒相對的和學生較勁,進攻到底,不帶妥協的。攻不上去怎么辦?寧可敗退,也不主動撤退。失敗了還不承認,也不接受教訓,下次繼續搞不妥協主義。但這種“沖沖沖”的辦法往往只能用來對付膽小的、年齡小的孩子。萬一孩子橫豎不吃,你會看到家長和教師完全變了一副面孔,成了遷就主義者和逃跑主義者。他們會對孩子做很多無原則的讓步,處處哄著孩子。從一個極端跳到了另一個極端。這是敗退,不是撤退。
這兩年,敢于“直言不諱”的學生日漸多了起來,“惟命是從”的學生少了。鈴聲響了,你想拖堂幾分鐘完成教學任務,會有學生當面抗議,提醒你下課鈴已經響了。學生上課看課外書,你想沒收,會有學生質問,我的書,你憑什么沒收。面對做出這樣抗爭的孩子,硬頂根本不管用,可一味退讓,也無疑不利于班級建設。
結語:教與學這一活動,是通過無數的沖突與妥協才得以實現的,它絕不是作為理想環境中的'純粹的過程展開的。教師要懂得妥協的藝術,做一個聰明的撤退者,知道分寸,知道撤退路線,而且知道何時反擊。當然,妥協是有原則的,底線不能突破。
書中還有很多鮮活的案例和王老師鞭辟入里的分析,不做贅述。誠如王老師所說,他想以這樣的方式來提醒每位教育者“解剖自己“,形成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而不是拿來主義。但愿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能做一個敢于反思自己教育思維的老師,而不是一味的復制他人思維方式的老師。
《做一個聰明的教師》讀書筆記 篇2
當我手捧《做一個聰明的教師》閱讀的時候,我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親切”;當我在每次合上這本書反思我一年工作的時候,就會有當頭一棒的感覺;當我在寫這篇讀后感的時候,我如同在黑暗中行駛的小舟朝著那點點光芒的方向前進……
如果將我們在學校學習的教育理論聯系我們的實際工作,教學中往往將簡單淺顯的問題變得復雜,往往將現成的問題肢解細化,細嚼慢咽的灌輸給學生,往往有“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渠溝”的感慨,讓我們這些青年教師有點兒不知所措。王曉春老師的《做一個聰明的老師》給像我這樣的新教師送來了一劑沁人心脾的良藥。
王曉春老師認為“教育科學研究的內容不外乎兩個方面:客觀世界的研究(教育規律的認識、教育對象的認識等)和主觀世界的研究(教師的自我認識)。”我們在這兩個方面的研究都很薄弱,而第二個方面尤其薄弱。教師普遍缺乏反思意識,很少有“解剖自己”的認知沖動,結果就是嚴重缺乏自知之明,不是盲目自信,就是盲目自卑。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思想的蘆葦。”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教師應該是個思考者。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做個有心人,去認真總結教育的得與失,要經常有解剖自己的認知沖動,要善于思考。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認識自己比了解學生更重要。
在初登講臺的一年里,很多老教師就會發現我老是和學生較勁,他們就會開玩笑的說我,像孩子一樣老是和學生吵,說以后心態變了,連吵的勁都沒有了。當時聽到這些話,我會覺得和學生吵也是需要激情的,我甚至還洋洋自得的認為,我的激情要一直保持下去。就從來沒有反思過自己,這樣的激情是不是有作用,有多大的作用呢?難道在很多問題的處理上,靠著這樣的激情和學生較勁,就能完全解決嗎?直到,我看了這本書,我開始反思我這一年的幼稚行為,我發現我的思維方式是單一的、主觀的,甚至是狹隘的。總是以我的要求為準,學生做不到,我就在那干著急,結果是學生覺得我莫名其妙,我自己氣的跳腳,旁觀的人無奈的搖頭。那么改變我的思維方式究竟有多難呢?其實,只要我將“你怎么可以這樣?”“你為什么不按我的'要求做?”這樣的話省去,換一種邏輯,換一種語氣,事情處理的結果完全不一樣。比如,以前在教學結束的時候,學生亂七八糟的就出機房了,有的椅子就這樣散落在各個角落,裝鞋套的袋子也滿天飛,學生在機房里就把鞋套脫掉了,還有追逐打鬧的,那個場面簡直可以用混亂來形容。以前我總是在那大叫大喊的,收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學生根本不聽我的,我的威信自然也降低了很多。這學期開始,我要求學生聽到我說“準備下課”的時候,就把椅子和書歸位,在身邊尋找垃圾抓在手里準備帶出機房,然后那一小組表現好,就哪一小組先出門,在走廊上脫鞋套。這樣一來,混亂的場面沒有了,我也用不著在那拼命的指揮了。要求也深入學生心中,長此以往,我相信會成為一種習慣的。
“我是一個行者,步履輕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臉上帶著笑容,我的心中充滿陽光,我的行囊中為教育準備了一切:澎湃的熱情、寬容的胸襟、迷人的書香、思考的大腦。”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更應嚴格要求自己,學會反思和改變自己,向做一個智慧的教師這個方向而努力。
《做一個聰明的教師》讀書筆記 篇3
利用空余時間,細細研讀了《做一個聰明的教師》這本書,讀后真有一種相見恨晚之感。這本書從教師的思維方式入手,通過90個案例討論教師思維方式對教育教學的影響,幫助教師“認識自我”。這本書傳達著王曉春老師的思想,傳播著他的理念,那里面許多發人深省的語句深深吸引著我,從許多的教學案例中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要做一個聰明的老師。王曉春老師的“做一個聰明的老師”如一縷春風讓教師們呼吸到春的氣息,如絲絲細雨滋潤著教師的心田,給迷茫中前行的我們指明了方向。這句話看似簡單,其實要做到不容易。
“有時候,我們老師常會好心辦壞事,造成這種情況其實還是我們工作的不細致,想的不周全。”此時,我的眼前又出現了這樣一幕:有次排隊做操時,我發現一位男生在交頭接耳,于是批評了他,男孩羞愧得低下了頭,眼淚也在眼眶里打轉,我心軟了,問他:“以后還講廢話了嗎?”男孩委屈極了,“老師,我是提醒同學戴上紅領巾,才講了這句廢話的。”我頓時為自己的簡單粗暴的做法后悔不已!如果早看到這句話,我也許就不會好心辦壞事了。
“鼓勵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種,尤其是對行為偏差生上的鼓勵老師更應該多想想辦法,多從這些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帶著一些寬容的心態去面對這些孩子。”讀到這,我想到了去年我班轉來的一名新同學。上課時,他總愛把手伸進抽屜里做小動作。剛開始時,我看到時輕輕地叫一下他的名字后,他就坐端正了。過了一會兒,老毛病又犯了。幾天下來,總不見起色。我想,是不是我方法上出了問題。后來,我說:“這幾天我發現某某同學比以前上課用心聽講了,作業也做得很棒了。希望他做個永遠的乖孩子。”聽了我的表揚,他很端正地坐好。幾天下來,盡管有時還要做一下小動作,但比以前少多了。在以后的幾次默寫中,空格也少了很多。好多次早晨,他看掃地的同學沒來,都主動打掃著,看著他認真的背影,我的心里一陣激動。是啊,我們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不妨多動動腦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讓孩子、家長都能接受的好辦法。
書中有這樣一篇案例:集體批評——對任何事情都要采取分析的態度。一個叫平的同學因為老和同學處理不好關系,被老師“請”上講臺接受同學們的集體談話,最后同學們原諒了他,事態也就平息了。
在我們身邊,也會有這樣調動集體輿論批評、教育問題學生的情況。我們有時會指著一個孩子對全班學生說:“以后我們都不要理他!”但是我們的`教師顯然對事情的原因不感興趣,教師不想走進孩子的心,老師只想管住他。于是調動集體輿論告訴他:“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再這樣做,我們不理你了!”問題學生迫于集體輿論的壓力,暫且“改邪歸正”,一旦離開集體他又會露出他的“真面目”,這就是所謂的“兩面派現象”,學校、家庭判若兩人。
王老師說:這就是我們的教育,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掩蓋問題的教育。所以我主張,對任何事情,都采取分析的態度。這個案例告訴我們:教育,千萬不要浮在“管理”的表層,不要只抓現行問題。教育必需深入孩子的靈魂。
“教育科學是一門指導和啟發的科學,是引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科學,是研究如何幫助學生的科學,是研究師生如何交流的科學。”“教育的本質不是管理,而是幫助和交流。”的確,在現在的學校制度下,沒有管理是不行的,問題在于,我們需要什么類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哪里應該嚴,哪里應該寬,哪里必須管,哪里不必多管。書中談到,一個名副其實的教育者,最關注的應該是學生本身的發展,而管理者則不然,管理者最關心的是完成上級布置的任務。教育者以人為本,管理者以任務為本,管理者只把人看成完成任務的工具。但是,我們要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管住學生,而是幫助學生學會自己管住自己,而是幫助他學會自己管住自己(培養主體性、自覺性),最可靠的辦法不是使學生立刻讓我滿意,而是讓學生自己確實有所成長。教育必須深入孩子的靈魂。
“安全固然重要,但安全如果壓倒了教育,學校就不再是學校,變成保險公司了。學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應該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不是只為了管理者管理的方便。”時下,安全問題似乎成了一所學校的核心問題,大部分學校不準學生外出活動、在校園內不準奔跑打鬧,可是孩子活潑愛玩的天性卻被壓抑了。怎樣把握這個度呢?安全問題也成了捆綁學校德育活動開展、削弱德育教育職能、束縛學生身心發展的一塊絆腳石。作為班主任的我們應該多多思考,如何讓安全與德育并行并重。
王曉春老師反復強調,愛心是師德的靈魂,沒有愛心就沒有教育。“愛與責任”是當代教師之靈魂,“師愛”是師德之必備。但是,王老師同時指出,不能因此迷信“師愛”。他說,迷信“師愛”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好心的糊涂人,真的以為愛能點石成金,愛是萬應靈藥,一旦他不能把學生“愛成”好學生,他會懷疑自己愛得不夠。我想到了自己,有時好同學犯了錯誤,不是讓他意識到自己錯在哪里,以后該怎么做,而只是告訴他:“你是個乖孩子,以后不要這樣,老師就依然喜歡你。”這種缺乏幫助的愛不是真正的愛!
另一種人則不然,他們其實是把“愛”當成棍子用,他們的本事是把自己對學生施加的一切壓力都解釋成“愛”,他們嘴里是“愛”,心里想的是“權”,是對學生的“管、卡、壓”。“只要下課鈴一響,時間就不是我的了。我要占人家的時間,只好和人家商量。這不是什么‘愛’,這是起碼的尊重,這是教師的法制觀念問題。我不能借口‘我是為你們好’來侵犯學生的休息權。”真是一語中的,令人深思啊!
反思我們的德育工作:為什么我們那么多人喊累?是管理體制的問題?還是我們的工作方法有問題?也許我們都應該改變一下我們固有的思維方式。老師們,讓我們走出思維方式的誤區,做一個聰明的教師,做一個輕松、睿智的管理者!王曉春老師對聰明人的界定太經典了:聰明人其實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們往往有良好的思維方式,而思維方式對于我們教師太重要了。
最后,我引用書中的一句話來激勵自己——“我是一個行者,步履輕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臉上帶著笑容,我的心中充滿陽光,我的行囊中為教育準備了一切:澎湃的熱情、寬容的胸襟、迷人的書香、思考的大腦。”在今后的教學生涯中,我更應嚴格要求自己。
【《做一個聰明的教師》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教師讀書筆記摘抄心得06-19
《愛心與教育》教師讀書筆記01-17
教師讀書筆記摘抄大全02-24
教師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精選30篇)04-12
《教師專業成長》讀書筆記摘抄09-23
教師讀書筆記《學習,別聽學校的》大全10-24
初中物理教師讀書筆記(通用10篇)09-16
教師讀書筆記:《做溫暖的教育者》01-15
《致青年教師》讀書筆記(精選10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