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一數說課稿(通用12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一數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一數說課稿 1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數學九年義務教育第一冊第一課的內容——“數一數”。 我們知道,一年級的學生在入學前,經過了學前教育,大多數兒童在未學習這一課前,已能數出100以內的數,甚至會寫,而且在他們的生活體驗中,常常會接觸到100以內的數。但孩子們的頭腦中,還未必有10以內數的概念,這一課教學就是要幫助孩子建立10以內數的概念,為以后學習數學其他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但是學生剛剛結束幼兒園生活,進入小學,對課堂學習還不適應,容易疲勞,有意注意的時間比較短,觀察能力有限,表達能力有限。
《課標》提出“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教材很注重學生數感的建立,本節課就是幫助學生建立數感的起始課。主題圖是一幅鄉村小學開學時的情景,表面看起來好像跟數學沒有太大關系,但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通過觀察發現,所看到的一切只有通過數才能描述清楚,而且要經過組織才能匯報得井然有序。這正是培養學生于無聲處聽驚雷、于平淡處創造精彩的數學素養的開始。
基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數數活動,初步了解學生的數數情況,使學生初步學會數數的方法,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
(2)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3)初步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
教材的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 數數的方法。
本節課的難點是:用較為簡捷明了的數學語言來匯報所看到的物體的數量。
二、教法和學法
很顯然,在教法和學法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1、動手操作學習。“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各種感官協同活動,做到在觀察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體到抽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合作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貫穿教學全過程,注意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營造平等、互助的學習氛圍。
為了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三、教學過程
1、談話交流,自然過渡。
輕松的.談話交流是拉進師生較好的途徑和方法。因此,本節課開始,我以談話的方式進入課程,會顯得比較自然有效。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已經是小學生了。從現在開始,你們將和老師一起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學習、生活,探討許多數學問題,學習很多數學知識,可能有同學心里納悶兒:數學有什么用啊?老師給你舉一兩個的例子吧,小的比如用錢買東西,大的如控制宇宙飛船上天都要用到數學知識。所以,數學是很有用的知識,學會它你們可以知道很多事情,還能增長本領,會解決很多問題。我們的數學書上有許多有趣的游戲和活動,那可是一個神奇的數學天地呀!同學們,你們愿意學好數學嗎?只要你們愛動腦筋,多和同學老師一起交流、討論,就會發現數學是多么的生動有趣!當你們感到自己的本領一天一天地增長時,該是多么愉快呀!
2、層層推進,學習數數,
資料共享平臺
《數一數說課稿》
(1)口頭數數
你會數數嗎?(分三個層次進行) 從1數到10,試試看。伸出兩只小手,同桌之間相互數一數有幾根手指。 集體交流:先請幾個會數數的同學數給大家聽,再請不會數或數得不好的同學試著數幾次。
(2)看圖數數
①激發觀察興趣看書第2——3頁彩圖。教師啟發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嗎?學生回答后教師介紹:這是一個富裕的鄉村小學。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高高興興地上學來了。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請同桌相互說一說。接下來全班交流,注意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我在這里隨時提醒學生:還有什么?由此自然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②數圖中的數量。 教師在學生隨意說出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按照數目從大到小的順序數出圖中事物的個數。一次教學數出數量是1的人和物;其它數量的人和物。這里僅介紹1的教學。一面國旗、一位老師、一座教學樓等。學生回答后,教師及時指出:像這樣,一面國旗、一位教師、一座教學樓都可以用數字“1”來表示。(同時在國旗圖案旁邊對應貼出數字卡片“1”)
在教學數其它數時,注意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如:有四個同學在小小氣象站觀測時,要及時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的教育。
③認讀1——10各數。10個物體都數完后,讓學生再對照教材第4——5頁看一看每一個集合圈里的物體的個數和旁邊的數。 按從小到大的順序讀一讀這些數。 為進一步強化孩子們對數的認讀能力,我在這里隨機出示數字卡片1——10,請學生搶答。
④猜數游戲 背對搶答學生出示1——10的卡片。允許學生提示:“猜得太大了,大了,小了,很接近了……” 學生在幫助下所猜出的數不斷接近目標數,直到猜中。猜數游戲的設計意圖在于培養學生的數感,使得課堂氣氛熱烈、愉快。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使知識在有趣的活動中得到鞏固。
⑤數身邊的物體。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授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所以,我設計了這個供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環節,讓學生自己尋找身邊的物體,并且用數量來加以描述,使學生的知識及時得到內化,進一步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3、全課小結 引導學生相互補充,完成小結。
四:板書設計
本課采用圖文結合式的板書。這是依據兒童的形象思維占主導優勢而設計的,板書是隨著學習內容的先后出現的,用簡筆畫畫圖,圖上的字,詞是用貼字卡的形式出現,通過可愛的圖象刺激學生的視覺神經,增進學生記憶的加強。
五:說課綜述
縱觀整節課的教學,注意做到以下三點:
1、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
2、應充分利用教材的資源;
3、倡導和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做到了既突出重點,又突破難點的教學目的。
數一數說課稿 2
我是佳木斯市第十小學的教師閆麗,我今天說課的內容選自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數一數》。今天我將分為七個部分進行說課。
讀懂教材:
本節課是北師版學習乘法的起始課,教材設計了豐富的操作活動,教材通過數熊貓、數圓片、數格子、數蘋果等實踐活動,使學生體會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同數連加的問題,了解這種加法的簡便表示就是要學習的乘法,這樣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需求,學生通過數數抽象出算式對于大多數的孩子并不困難,重要的是如何讓學生充分經歷從不同的角度去數,讓學生體會學習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義奠定基礎。(而以前的教材只是教學生知識,而不告訴學生為什么要學習這些知識)。從不同的角度去數,為學生后面理解兩個因數可以交換位置而積不變埋下伏筆。
讀懂學生:
在教學設計前我設計了三個前測問題:
1、觀察方陣圖,讓學生說說一共有多少個圖形,你是怎么列式的,說說為什么這么列,我出示的是每排6個,有4列,通過調查孩子的列式有三種方法,
(1)6+6+6+6= 4+4+4+4+4+4=(我橫著看一行是6個,豎著看每行是4個)
(2)只列出了6+6+6+6=(我橫著看一行是6個)
(3)6+12+6=(第一行是6個,第二行和第三行一共是12個第三行是6個)
2、你知道乘法嗎?并用自己的語言講一講。(聽說過乘法,但是說不清楚。)
3、會背誦乘法口訣嗎?(共同的答案不會.)
通過前測,我發現學生在數物體的時候,不一定有序的按照排和列來數,同時教材中數一數的活動充分考慮了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把學生數數的經驗和技巧作為乘法學習的基礎,這是符合學生數學學習的年齡特征和心理規律的。
我們班的.學生思維活躍,課堂上經常有靈動的思維火花閃現。
確立目標:根據教材的解讀和對學生的分析,我確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結合數數的具體情境,經歷相同加數連加算式的抽象過程,感受這種運算與日常生活的聯系,以便進一步體會學習乘法的必要性。
2、會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數方陣排列的物體個數,相應列出兩個不同的連加算式。
3、在具體情境中,體會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同加數連加的問題,為學習乘法奠定基礎。
在教材處理方面
以“動物園召開運動會”為主線。并把四個內容通過一個情景串了起來。數的層次與每個層次的思維要求逐步提高,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用兩種方法數方陣排列物體的個數,并列出兩個不同的連加算式。感受相同加數連加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體會學習乘法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把數一數的活動與乘法的意義溝通起來,體會學習乘法的必要性。
教學方式
我采用的教學方式是為學生創設主動思考的空間,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具體在教學流程中體現。
精心預設
在2個多月的網絡教研和施教過程中,務實校長和武秀華校長給我提出了很多高屋建瓴的建議,研討中,我五易其稿。具體的流程是這樣的: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首先對不規則、規則物品計數,列式,簡單比較異同。這個環節是我充分研究學生和教材后,創設的環節,目地是讓孩子通過觀察說出自己的感受,讓學生初步感知規則和不規則物體的計數不同。
二、充分經歷 探究新知
真正讓每一個孩子都經歷不同方法數的過程,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可列出不同的相同加數的加法算式。
數一數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課是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數》第一節《數一數(一)》P19—20頁教學內容,在我校三年級使用。
2、教材分析、整合,及其地位作用
本課教材內容《數一數(一)》,實際上就是對“千“的認識和感受,這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100以內數的基礎來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學生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進一步感受位值的概念、數位間的十進關系,發展學生的數感。這是進一步學習 “萬”及以上數的認識和多位數四則運算的基礎知識,因此一定要讓學生理解掌握。
本課內容是普通學校教材,主要針對的是普通學校學生,主要包括了四個知識點,第一個問題由撥計數器的情境出發,從序數的角度,由千以內的數和一千之間的關系引出對“千”的認識。第二個問題結合拼擺小方塊的活動,體會“個”、“十”、“百”、“千”之間的十進關系,直觀感受“千”的大小。第三個問題就是結合數數活動進一步感受“千”的意義,掌握三位數的數數方法。第四就是安排的“試一試”,集合估計和對比想象的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針對普通學生這是2課時的內容,第一課時安排解決前三個問題,這對于我們聽障學生來說課時容量太大,另外今天是微課只有30分鐘,尤其是第三個問題數數更是難點,遇到9加1變十、99加1變百、999加1變千時的轉化更是難點,所以本節課我只安排了第一和第二個問題,并且在教學第一個問題“千”的引入中加入“9加1變十、99加1變百、999加1變千”的內容,為學生下節課學習數數分散了難點,提前做好了鋪墊。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體會“千”的由來,體會個、十、百、千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即“滿十進一”的道理,初步發展位值概念和數感;掌握千以內三位數的組成;在探究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借助計數器的操作與課件的直觀演示活動,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撥一撥、說一說、看一看、想一想、擺一擺、涂一涂等方法,使學生充分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掌握學習的方法,從而形成技能。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并在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以上三個目標密切聯系,相輔相成。目標的確定適中,符合本班大部分學生的認知特點。
4、教學重點:
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初步感受“千”的大小及意義;理解個、十、百、千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
本課緊緊圍繞著重點,通過誘導準備、新知探究、遷移運用三個主要環節,讓學生理解掌握本課的重點知識。
5、教學難點:
計數單位“千”概念的建立與個、十、百、千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的理解。
因為“千”是新的計數單位,又比較大,尤其聽障學生在生活中對千以內的數接觸較少,缺乏感性認識,比較抽象,所以“千”概念的建立是本課的難點。另外學生對幾個幾的理解不夠清楚,表達能力也較差,所以對四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的理解也是本課的難點,不給定義,只需理解就可。
二、說學生:
本班共7名學生,年齡在9——15歲之間。整體上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能力都較差,需要在老師的引導啟發下才能進行。其中A類生4名,有較強的學習意識,B類生3名,需要老師的不斷關注, 1名學生聽力特別好,語言清晰能正常的溝通交流。
三、說教法和學法:
(一)本課教法主要是創設情境法、直觀演示法、誘導啟發法、講解法。
本課創設了生活圖畫情境與問題情境,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激發了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千”概念的建立比較抽象,利用計數器與課件中方塊動畫的直觀演示,既直觀又生動,便于學生理解建立概念,同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成為學習的主人。三年級聽障學生理解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都很差,課堂上必須通過老師不停的誘導、啟發才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理解掌握所學知識。
(二)為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動過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體驗樂趣,發展創造性。本課重視學生在實踐中的體驗和感受,讓學生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說,興趣盎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為此我準備的教具、學具有:多媒體課件、計數器、方格圖等
四、說教學思路:
本節課安排了五個環節。
1、誘導準備;
2、探究新知;
3、遷移運用;
4、回顧總結;
5、拓展延伸。
(一)、誘導準備:
首先讓學生看圖讀話,感受生活中的大數,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以及學習大數的必要性;其次順其自然的揭示出本課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一:再添一個珠子是多少?
就是9——10, 99——100, 999——1000的變化過程
本環節借助計數器上的撥珠活動,幫助學生從序數角度體會到“千”的由來,同時也強化了“滿十進一”的道理,這一環節有利于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位值概念的體會。同時這也是下一步學生具體數三位數時的一個難點,教學中我穿插了其他的幾十九加1、幾百幾十九加1的訓練,為下一步數數分散難點提前做好鋪墊。
2、探究二:里面有多少個?
教學時可先讓學生自己猜想,小組討論說說自己是怎么樣想的,然后進行匯報,最后在老師的帶領下集體觀察課件演示活動,依次得出結論。
然后讓學生觀察并感受一千個笑臉圖、一千元人民幣、一千米的長度(學生親身跑過)來進一步體會一千的大小以及生活中的應用。
本環節主要借助課件展示的數方塊活動讓學生認識“千”,建立“千”的概念,初步發展學生的數感,并在活動中讓學生理解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為今后學習三位數加減運算的計算方法做好鋪墊。
(三)、遷移運用:
主要安排了三道題:看圖說數、用圖擺數和填空題。
這一環節緊緊圍繞本課重點,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三位數的組成、理解數位間的關系及變化,觀察性、操作性較強,學生比較有興趣,達到了理解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
(四)、回顧總結:
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己說說通過本課學到了什么,這既是對本課知識的一個回顧總結,也是發展學生語言表達的極好方式。
五、說教學過程
最后,為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目標,我簡短地介紹一下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設計。本節課我設置了五個環節,分別是情境創設—數學活動—應用拓展—鞏固深化—總結回歸。
1、情境創設:利用多媒體,在屏幕上展示動態的兒童樂園,一方面是為了切合教材,另一方面是知道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剛剛升入一年級的學生。對于第一節數學課,通過有音樂的ppt,以兒童樂園游玩作引子,能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從上課開始便能全心投入,進入一個最佳學習狀態。
2、數學活動:我設計了兩個小部分。一是初步感知。二是數數交流。首先在初步感知里,讓學生通過看圖,自由探索交流,目的是滿足其好奇心,讓他們能定下心來進入接下來的學習交流。二就是數數交流。就是讓他們從樂園里找出與老師手上卡片物體數量一致的物體。由于這是一年級的第一節數學課,剛接觸學生,所以并不馬上能說很了解他們的學習水平。于是在我的教案里,我設計了AB計劃。A計劃就是,如果答案有錯的話,說明有些同學還不沒掌握數數的方法。因此要展開討論,怎樣才能數得又對又快?讓學生思考,并請他們提議。最后總結一定要按順序數。B計劃就是,如果答案都全對的話,也不能太掉以輕心。因為這只能說明大家數數能力良好,但不一定就又對又快,因此設置一個“摘蘋果”游戲,增強趣味性的同時也能檢測學生數數能力,并訓練其數數速度。
3、應用拓展:應用拓展這環節的目標是讓學生運用點子圖來數數,并初步體會其對應關系。因此我把這環節分成兩個個小部分。一是大笨象難題。二是猜猜小圈圈。大笨象難題里,先在ppt里展示一只大象,然后又一只,最后不斷疊加到10只。讓他們數數。這是為了讓學生有更好的視覺刺激效果,從而引導他們把具象的東西轉化為抽象的東西來清點就更快更準。接下來馬上就是猜猜小圈圈。先是準備5張畫了圈的卡片,然后讓他們看看黑板上的10幅圖里,哪張圖片對應哪張卡片。在家教時發現學生作業上因為畫圈大小不一而被老師扣分。所以我接下來就弄個小變式。請學生上黑板前對應其余五張沒有圈圈卡的,補上圈圈。畫圈最后從他們畫圈的方法上加以指導,比如說圈圈都是多胞胎,個個都要一樣大小才好看等等。
4、鞏固深化: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維持時間較短,約15到25分鐘。加上孩子才剛入學,則可能更難維持了。這時課上了一半,是注意力最易分散的時候。所以要采取適當的措施去維持。因此這里設計了一個火車鉆山洞的游戲,分組進行。運用游戲法,寓教于樂,既集中了學生注意力,又能鍛煉學生數學的口頭表達能力。
5、總結回歸:第一節數學課,讓學生喜歡上了就是一輩子的事情。現在新課改對于數學其中的教學理念是數學生活化,因此上完本節課,就引導學生試著探索生活上的數學,讓學生從第一節課就能體會到數學的無處不在。
數一數說課稿 4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第四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這一課以活動的形式呈現教材,從標題來看,具有情境性與活動性。從內容看,學生學習了有價值的數學,教材在創設數學活動的主題與情境中,很自然的滲透人與自然,人與他人及人與自我等關系的價值。
【教學目標】
1. 通過事例體會生活中的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 通過熟正方體等活動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萬,并了解單位之間的關系通過估一估、擺一擺等活動對大數有具體的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
3. 培養學生克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感受克服困難與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重點】感受大數,認識千,萬。
【難點】充分感知一千,一萬有多大,理解單位之間的'進位關系。
【教具準備】課件 大正方體
【教法】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在于興趣。本課數正方體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變被動聽為主動探究,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本節課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力求借助這些手段節約時間,突破難點,提高效率。
【學法】學生是主體,本節課讓學生在觀察中體會大數,在動手操作,實踐感知大數,培養動手能力,體驗數感。
【教學程序】 課標指出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的自身缺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里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將數學活動置身于實施的生活背景之中,為他們提供觀察操作,實現的機會。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設置了如下四大環節。
一) 聯系生活,體驗新知
1.出示數幅圖片,感知生活中的大數,激發學生了解探究大數的欲望。第⑴幅圖片是全校集會的圖片,可以讓學生試著估一估大約有多少人。第(2)幅是東方電視塔,讓學生讀數,先比劃一下一米有多長,四百多米也就是大約四百多小朋友小手伸直的長度。緊接著出示珠穆朗瑪峰的高度,讓學生讀一讀,相機滲透愛國情感。接下來出示萬里長城和南京長江大橋的長度。讓學生在讀數的過程中體會生活中處處有大數。
2.象這樣生活中的大數還有那些?與同桌說一說。
3.請同學匯報。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些大數,板書課題:生活中的大數。
二) 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出示:由1000個正方體組成的大正方體,請同學們估一估,數一數這個大正方體是由多少個小正方體組成的,生經歷數的過程,出現了100,600,1000的結果,先聽學生匯報自己數的結果。不馬上否定學生的結論。
2、屏幕演示數的過程,先出示一列有10個,板書:一列是10個 。課件演示一層又由10列組成。板書:一層是10個10列 100個 演示:一個大正方體又由10層組成,帶領學生一起數,100、200、3001000 讓學生理解10個10是一千。
3、認識萬 一個這樣的大正方體由幾個小正方體組成?生:1000個。二個呢?三個呢?(課件出示)九個呢?那么十個呢?生:一萬。
4、進一步理解千萬的實際含義。
1)我們的數學書大約有多少頁?生:100頁。10本這樣的書約有多少頁?生:1000頁。實際操作一下,讓學生比劃一下一千頁、一萬頁大約有多高。
2)出示千人合唱團的圖片,10個這樣的千人合唱團共有多少人。生:一萬。請學生閉眼想一想那個場面。說感受。生:壯觀 熱鬧
5、填寫數位順序表
1)卡紙出示沒填完的數位順序表,我們以前學過哪些計數單位?生:個位,十位,百位。
2)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認為第4位是什么位?第5位呢?生:萬位。請學生填寫完整。告訴學生萬后面還有很多數位,以后再學習。
3)體會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如十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十個一千是一萬。他們的進率都是10。
三) 應用新知,學以致用
我們運用今天的新知來解決問題。
1、數一數,說一說,有多少個小正方體木塊組成。(教材31頁的說一說)
1)請學生先獨立數,試做,
2)請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數的?其他同學認真傾聽。
2、紅色涂出238個小方格。
1)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小方格的排列規律。生:用紅線圍出來的一個大正方形里面有100個小正方形。
2)涂出238個小方格。要求一眼就能看出來。
3)作品展示。
四) 回顧評價
1.回顧一下本節課學習的內容
2.關于大數的知識,你還想知道哪些?
【布置作業】
完成一課三練的17頁。
【設計意圖】
綜觀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充分挖掘了生活資源,讓學生感知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系。突出了實物感知,動腦數數,動手操作等活動,通過適時的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好奇、質疑、討論、整理的學習情境中,認識了千萬,建立了良好的數感。鼓勵學生嘗試用數字刻畫出事物。始終注重培養學生的感知新知能力,板書簡潔有效,學生印象深刻。增加了運用,盡量讓學生去說數的過程,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積極有效的評價手段激勵學生學習積極性。
數一數說課稿 5
一、說教材
1設計意圖
孩子對小動物天生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無論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都會對它們表現出莫大的關心與好奇。《數一數》這首兒歌正是以幼兒最感興趣的動物作為題材,能夠深深地吸引幼兒,而且兒歌中還蘊含了數字、方位這一科學方面的信息,有著很大的教育價值。此外,它還是一首帶有繞口令色彩的兒歌,包含了韻腳相同的5種動物,能夠矯正發音部位,對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對幼兒進行語言美的熏陶有著很大的作用。新《綱要》在語言領域也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于是我設計了本次語言活動。
2幼兒情況分析
本活動選擇在小班下學期進行。3、4歲的幼兒正是處于語言發展的關鍵期,讓幼兒進行一些繞口令等語言的訓練更有助于他們能正確的發音。但小班幼兒思維具體形象、注意時間短,興趣穩定差,新異、強烈以及活動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所以我根據小班幼兒的特點制作了PPT,生動的課件能為孩子們創造一種游戲化的情境,運用聲音、圖象、動畫,生動形象地展示了認知對象,調動了幼兒的視覺、聽覺、各種器官,如同和動物們在森林里玩捉迷藏一樣,讓幼兒在看看、找找、說說、聽聽、念念中自由地去學習,在活動中保持較高的興趣。
3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于:
(1)感知理解兒歌內容,讀準“虎、鹿、豬、兔、鼠”的音。
(2)借助PPT課件,初步學習運用方位詞。
(3)體驗兒歌中詼諧的情感、情緒,愉快、積極地參與活動。
4說重點難點。
本次的活動的重點是理解兒歌內容,學說兒歌,讀準兒歌中五個小動物的發音。難點在于第二個目標,初步學習運用方位詞。
二、說活動過程
(一)導入(出示PPT中背景圖與小動物畫面)
師:小朋友看一看,這里有哪些動物朋友啊?我們跟他們打個招呼吧。(幼:小老虎,你好!……)
(以開門見山的方式引出了兒歌的主角:5個小動物。形象生動、色彩鮮明,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跟小動物問好,不僅是一種禮貌,也在無形之中讓幼兒練習了虎、鹿、豬、兔、鼠的發音,為目標一做鋪墊)
(二)分句播放PPT課件,感知理解兒歌內容,學說兒歌。
1、師:動物朋友跟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戲,現在我們去把他們找出來好嗎?老虎會藏在哪里?(幼兒自由猜測)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只老虎到底藏在哪里?(按老虎按鈕鍵,出示背景為山的圖片)原來啊,這只老虎藏在哪里啊?(幼:山上)我們把它叫出來吧:小老虎、小老虎,出來吧。(播放老虎從山里跑出來的動畫)有一句好聽的話也說了這件事情,我們一起來聽聽看。(播放聲音“山上一只虎”及文字動畫)我們也來學一學吧。
2、在討論第二、三個動物的時候,也用此方法,先猜測動物可能會隱藏的'地方,然后教師利用動物按鈕鍵驗證幼兒的猜測是否正確,集體把小動物喊出來,學說兒歌中的短句。
3、在討論第4個小動物的時候,待幼兒將小動物喊出來后,提出要求:請小朋友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一說:“哪里一只X”,可以先與旁邊的好朋友一起說說。最后再個別回答,播放課件,集體學說。
4、最后一個小動物小老鼠被喊出來后,直接請幼兒一起來用相應句式的話說一說。
5、整理,引出兒歌最后兩句。(出示相應的動畫)師:一共有幾位朋友來和我們玩了捉迷藏的游戲?我們一起來數數看。它們是誰呀?這一次,請小朋友用一個字來說說看。
(這一環節是活動的中心部分,運用了PPT課件,幼兒能夠主動地去猜測動物藏的地方,初步地運用一些方位詞,為目標二服務。另外,生動有趣的動畫、多樣的形式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語言教學變得有生趣了,吸引了幼兒能夠主動地學說兒歌中的短句,更好地促進目標一的達成。兒歌的最后一句“虎、鹿、豬、兔、鼠”這幾個的發音,是本首兒歌中最難的一句,我提出了“用一個字來說一說”的要求,進行了重點強調與練習)
(三)完整播放兒歌
1、完整欣賞兒歌。師:剛才我們看到的漂亮的圖畫里面其實還隱藏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一起來聽聽看。(播放PPT最后一張)
2、師:現在我們也來說一說這首兒歌吧。
(幼兒學說兒歌,教師播放課件,運用課件中的動畫幫助幼兒記憶兒歌內容)
3、接龍游戲:
老師說:山上——幼兒接:一只虎……(利用動物按鈕鍵點擊到相應的動畫中提醒幼兒。那么這里就不僅是幫助幼兒利用游戲進行兒歌的復習鞏固,也充分突出了多媒體課件中按鈕的便捷性)
(四)游戲“捉迷藏”。
1、師:剛才動物朋友跟我們玩了捉迷藏的游戲,他們藏在了不同的地方,你們想不想也來玩一玩,把自己藏起來?
2、幼兒自由藏在活動室里的某一個地方。
3、交流:剛才你藏在哪里?(窗簾后面、桌子下面……)
(捉迷藏游戲的加入,使得活動動靜結合,保持了幼兒的興趣;另外,交流的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為幼兒提供了運用簡單的方位詞的機會,更好地將本活動的難點處理落到了實處)
數一數說課稿 6
一、說教材
人教課標版五年級上冊簡易方程,根據《課標》要求,從小學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質,并以此為基礎導出解方程的方法,這就較為徹底地避免了同一內容兩種思路、兩種算理解釋的現象,有利于加強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
本節課[解方程1第57至58頁]延伸引入了方程時的例子100+X=250通過讓學生嘗試找出X的值,引入方程的解與解方程兩個概念。例1以X+3=9為例,討論了形如X〒a=b的方程的解法。為了便于給出解方程全過程的直觀圖示,例題中的數據比較小,主要是提高學生掌握新的思考方法的積極性,這種方法將延伸到解更多復雜的方程。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在理解方程意義的基礎上學習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的概念,初步掌握用等式性質來解簡易方程的方法。
2、初步學會檢驗某個數是否是方程的解,培養學生檢驗的習慣,提高計算能力。
3、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重點: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初步掌握用等式性質來解簡易方程的方法。
難點:區別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并感悟到數學美。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通過課堂討論、猜想、相互合作等方式,自主探索、自主學習。有目的地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分析、概括,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學法:①讓學生學會以舊引新,掌握并運用知識遷移進行學習的方法;②讓學生學會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遷移導入
1、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做個游戲,好嗎?用手指尖頂住直尺使直尺一直保持平衡,能做到嗎?說說你是怎樣使直尺保持平衡的。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平衡現象?
2、課件出示天平:上節課我們借助天平平衡,學習了方程的意義,今天我們繼續研究與方程有關的新知識。此環節結合學生平時的生活創設情境。通過尋找直尺上的平衡點,觀察天平平衡等實踐活動,拓展學生進行實踐的機會,也為全課的教學活動創造氛圍。
(二)、觀察猜想,感知方程的解
課件演示:通過動態直觀的演示,將學生帶入生活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思考如何讓天平保持平衡的學習過程中拓寬了思路,領悟到兩邊同時增加相同的重量,天平保持平衡,既天平的左邊=右邊。得出方程式100+X=250。演示操作結束后,教師拋出問題:如何求出X等于多少呢?學生分組討論猜想
①根據數感直接找出一個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邊是否等于250。
②利用加減法的關系:250-100=150。
③把250分成100+50,利用對應的關系,得到X的值。
④利用等式的性質從兩邊減去100。在此過程中,教師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索,從中發現,天平兩邊同時
減少相同的重量,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讓學生感悟到可以借助天平來求未知數的值,有效地避免了解方程時的機械模仿和死記硬背,降低了學生的思維難度。使學生輕松地感悟出像這樣使方程的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方程的解。
(三)、操作感悟,體會原理
課件出示例1圖。合作探究,通過感性經驗的積累和實踐的結果,討論:怎樣才能使天平左右兩邊只剩X,而保持天平平衡呢?學生匯報,課件演示。
整個新知識的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發現、比較、歸納,利用多媒體課件,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循序漸進,學會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突破了重點,解決了關鍵,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四)、分層訓練,理解內化
對于新知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鞏固運用,才能得到理解和內化。我本著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題。
整個習題設計部分,雖然題量不大,但卻涵蓋了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點,題目呈現方式的多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面對挑戰充滿信心,激發了學生興趣,引發了思考,發展了思維。同時練習題排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和解決課題的能力。
(五)全課小結,評價提升
(1)本節課主要的收獲是什么?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區別是什么?怎樣解方程?
(3)這節課你覺得自己表現怎么樣?哪個小組或哪些同學的哪些地方值得你學習?
這樣既對全課進行了總結,又能使每個同學對自己和對其他同學有個客觀了評價。通過評價,有利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反思,提高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板書的設計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又做到了重點突出。
五、板書設計
100+X=250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和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例1:X+3=9檢驗:方程的左邊=X+3 X+3-3=9-3 =6+3 X=6=9 =方程的右邊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這樣板書,布局合理,簡明扼要,把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重點,鮮明的展現在學生面前。
數一數說課稿 7
一、說教材
首先,我將從教材的地位與作用、三維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三個方面展開進行教材分 析。
《角的度量》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課時的內容。本節課主要介紹 了如何測量角的大小、怎樣用度數表示角的大小。前面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角以及比較大小 的方法,這就為本節課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學生學了這部分內容,能為以后學習角的分類打下基礎,因此,本節課在小學數學學習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根據前面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通過操作探究,認識量角器和角的計量單位,會用量角器正確量角的度數,知道角的大小與角兩條邊的長短無關,而與角的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通過測量角的大小的活動,提高了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學生通過觀察對比的訓練方法,培養了認真細致有序操作的學習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實踐活動中的大膽嘗試,豐富了成功體驗,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了勇于 探索、創新的科學精神。
由此,我確定了以下內容為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教材及教學目標的分析,我將認識量角器并學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確立為本節 課的教學重點。
根據學生認知特點的分析,我將正確選用內外刻度和逐步總結量角的方法列為本節課的 教學難點。
二、說學情
作為一名教師,中心任務是了解和研究學生,同時了解和研究學生也是上好課的前提。 因此,學情分析必不可少。
學生對于角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一部分學生已經對量角器有所了解,但絕大多數學生幾乎沒有用量角器來測量角的體驗,對于角的大小概念還沒有形成,顯得比較抽象。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雖然說有一定的發展,但依然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可能難于理解所學內容。所以教學時要注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
三、說教法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因此,結合以上 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新課改的要求,本節課我主要采用談話法、講授法、探究法的教法。利用談話法引導學生體驗角的變化,認識到測量角的大小的必要。利用講授法教授學生認識量角器和角的計量單位。通過探究法讓學生在直觀感受、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 基礎上獲取角的度量的方法,形成自己獨有的數學體驗。
四、說學法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教學應該是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引導學生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因此,我結合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本節課的學法為: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體會量角的意義和量角的方法,形成度量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從而更好的理解本節的知識,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好的學習新知,我將從情境導入、探究新知、鞏固練習、歸納小結、布置作業五個環節分別來說一說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
導入是成功的起點,我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巧妙創設到游樂場游玩的情境,讓學生觀察體會滑梯三兄弟的不同角度,請大家說一說,你喜歡玩哪一種滑梯?為什么? 問題一出,學生的思維馬上變得活躍起來。
這樣借生活圖片引入,直接將生活中的數學呈現于課堂,不僅可以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思考角度與生活之間的關系,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而且學生在經歷猜測驗證的過程中培養 創新思維能力,為進一步的探究新知做好鋪墊。
(二)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就是接下來我要說的第二個環節。
1、體會量角的必要性
為了度量出滑梯三兄弟各自的角度,我利用談話法,引導學生拿出三角板量一量、比一比,評一評另外兩個角的大小。通過引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在學生初步判斷之后,我進一步提問學生用三角板去量角是否能準確的知道角 2 比角 1 大多少, 以此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認識到量角的必要性。
2、認識角的`計量單位和量角器
我通過四個逐層遞進的問題啟發學生:
(1) 長度能用mm、cm 等來表示,那角度呢?
(2) 測量長度用直尺,那量角應該用什么工具呢?
(3) 量角器中隱藏了很多秘密,你都看到了什么呀?
(4) 怎樣用量角器測量滑梯角度的大小呢?
通過問題設疑,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用量角器量角的愿望,引導學生積極發言、主動與同 桌交流,在合作交流中認識到角的計量單位以及表示方法、認識新的學習工具量角器。然后,我將對積極主動的學生給予鼓勵表揚,并邊總結邊帶領學生一起認識量角器。講解之后,在黑板上指量角器的部分,讓學生說出名稱并在自己的量角器上指出, 以此鞏固記憶。
3、嘗試量角
首先引導學生與同桌相互交流,說一說用大拇指和食指比一下 30 度的角有多大?60 度呢?90 度呢?90 度的角又叫做什么角呢?
其次,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完成學習任務單。與此同時,我通過巡視,觀察學生遇到的問題并作出指導。目的是使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中初步感知量 角的方法。
4、總結量角的方法
首先,鼓勵學生上臺展示匯報測量結果和方法,請其他學生評說方法的好壞。在合作交流中,引導學生認識到兩重合。
其次,提出兩個問題:
(1) 讀數時,是讀內圈刻度還是讀外圈刻度呢?
(2) 同一個角,可不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測量呢?
組織學生說說怎樣才能避免讀數錯誤,正確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數,在交流探討中,引導學生歸納出注意事項和度量方法。根據學生的總結,我及時作出板書。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學生的匯報和交流,啟發學生總結概括出量角的注意事項和量 角的方法,以促進量角技能的掌握。
5、解決問題
我將呈現已經標出角的滑梯三兄弟圖片,引導學生動手度量,啟發學生思考它們的角度大小跟兩條邊的長短是否有關。通過實踐,引導學生明確認識角與邊的關系:角的大小與其 兩邊長短無關,而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前面創設的情境更完整,培養應用數學的意識,體會成功的樂趣,提高探究意識和能力。
(三) 鞏固練習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必要手段,為鞏固所學知識,我會從教材 中分梯度選取習題,給學生進行課堂練習,并請 2-3 位同學在黑板上完成,在練習后我會進 行及時講解。
(四) 歸納小結
我將引導學生自我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收獲了什么?同時讓學生自己談談所遇到的問題和難點,進行同桌之間的討論,從而通過反思來更好的突破難點。根據學生的總結與 交流,我作疑難解答、補充評價。
(五) 布置作業
為了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我將采用必做題和選做題,分層要求。必做題是基礎訓練題,全體學生必須完成;選做題是提高訓練題,可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完成。
六、說板書設計
我將黑板分為左中右三個板塊,左邊板塊書寫角的計量單位并畫一個量角器在演示時使用。中間板塊,主要在學生總結量角方法的時候,根據學生的交流,相應地板書,幫助學生 理解掌握本課的重點、難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右邊板塊主要用于書寫練習相關內容。
角的度量
1、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①點合點,把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頂點重合;
②邊合邊,使量角器的 0°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重合;
③數一數,把角的另一條邊所對的量角器上的刻度讀出來,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注意事項:讀數時,看零刻度線在左邊是外圈,零刻度線在右邊是內圈
2、角的大小與其兩邊長短無關,而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以上是我的板書設計。
數一數說課稿 8
一、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處于數學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三章最后一節。從這一章開始利用字母表示數(即符號化),它深刻揭示存在于一類實際問題中的共性。有助于人們對顯示世界的認識,它的各種表示方法(如公式法、表格法、圖象法等),不僅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重要策略,而且為數學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它的模型化方法、函數思想以及推理的方法也為數學本身和其它學科的研究提供了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中"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及應用意識"確定了如下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
1、經歷探索數量關系,運用符號表示規律,通過運算、驗證規律的過程。
2、會用代數式表示簡單問題中的數量關系,能用合并同類項、去括號等法則驗證所探索的規律。
3、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的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確定了如下的情感目標:通過學生動手、動腦、利用轉化、類比的方法去探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交往協作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創新能力。
三、教材重點、難點的確定:
根據"材設計關注的是學生是否理解字母表示的含義,能否用字母表示和能否積極從事數量關系的探索過程",從而確定了教學重點是能將探索發現數學規律并能正確驗證。對于剛剛接觸用字母表示數的學生來說,整個過程需要大膽進行探索、猜想、歸納、驗證等能力的培養比較困難,因此發現數學規律也是本節的教學難點。
如何突出重點和難點71頁
教法:根據本節課的特點,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法。
學法:根據初一學生知識儲備量小、學生性格好動的特點,采用分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四、教學流程:
1、巧用情景引入課題,通過兒歌"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引出問題"n只青蛙幾張嘴,幾只眼睛幾條腿?"從中鼓勵學生發現規律,嘗試用字母符號表達規律。
2、講授新課:首先出示某年某月的日歷,然后根據問題探討日歷中的規律。由于這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根據學生情況,為了突破難點,對于課本的編排從新調整。提出了如下的幾個問題:
①日歷中同一行中連續三個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②日歷中同一列中相鄰三個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③日歷中斜著的'三個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④用長方形框住的四個數有什么關系?
⑤用正方形框住的九個數有什么關系?先讓學生用具體的數來回答問題,然后上升到用字母來反映規律。從而讓學生體會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
教師評價:71頁另外教師不斷鼓勵學生發現、表達、合理解釋。
以上主要采用教師啟發引導式的方法。
其次,讓學生動手折紙完成課后隨堂練習第2題,目的是換一種活動方式。本題主要由學生獨立完成。
最后,通過以上的日歷、折紙,對學生分組完成做一做。本題采用分組合作的方式進行。
五、學情預測:
優點:問題的層次遞進符號學生的實際情況。
缺點:規律找到但是表達不準或不正確,如去括號問題,另外缺乏驗證。
針對缺點采用的彌補方法是:適當布置有關去括號知識的問題,強調規律探索中的驗證這一環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六、總結反思和理念:
探索規律要用到歸納、推理,它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維方法,數學史上的一些發現如哥德巴赫猜想等都是通過探索、總結、猜想而得到的,但是要注意猜想的驗證。
數一數說課稿 9
設計意圖
1、小朋友喜歡過生日,大班幼兒對生日的具體日期開始感興趣。
2、生日表能把抽象的日期形象地展現出來。
3、課件中動態的圖表能幫助幼兒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坐標,探索發現坐標中的點與生日之間的對應關系。
2、嘗試進行簡單的統計與分析。
3、體驗集體過生日的快樂。
重難點
重點: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在圖表中找到自己生日的位置。
難點:是在數字、線條、點與生日之間建立對應的關系。
重難點的突破:主要通過課件動態的演示以及老師合理的引導來幫助幼兒化解認知上的難點,從而更加了解生日。
教法學法
1、電教演示法
2、操作探索法
3、情境體驗法
4、合作互動法
主要是運用電教演示法,充分發揮課件的作用。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教學課件,生日卡、生日表等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2、經驗準備:幼兒知道自己的生日,會認讀兩位數。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用幾張圖片來導出活動的主題。
二、找生日
1、了解生日中數字的含義。我通過引導幼兒對明明、爸爸、媽媽三個生日的觀察,使幼兒理解:前面一個數字代表月,后面一個數字代表日。在這一環節中,兩位數如何表達可能是一個小難點,于是我著重引導幼兒觀察了數字15.
2、認識生日表。我提問來引導幼兒發現其中的秘密:和下面這排數字對應的豎線代表的是月份,和旁邊這些數字對應的橫線表示哪一天,然后總結出:原來每一個橫線和豎線交叉的點就是一個日子,一年中的每一天都藏在這些點點里。這樣小朋友就理解了數字和線條的含義。
3、在生日表中找生日,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與難點部分。怎么樣讓小朋友來發現圖表中數字、線條、點與生日的對應關系呢?我設計的三次不同的找生日。第一次是王老師找生日,重在教師的示范,使幼兒初步了解這種定位方法。第二次為吳老師插蠟燭,是幼兒參與尋找的過程,也是學習運用的過程。第三次是猜包老師的生日,看蠟燭猜生日,實際上是根據位置反推數字,是幼兒對定位方法的熟練掌握,而且還運用了逆向思維。這三次找生日層層遞進,逐步深入。
這一部分的課件設計時我進行了充分的考慮,怎么樣讓小朋友能感受到尋找生日的過程呢?我就做成點擊橫軸上的數字時,相應的豎線變成紅色,突顯出來,而且是從下往上逐漸變紅的,這一過程給小朋友一個暗示:找點時要注意起點和方向,有利于他們掌握方法。
另外,我還有目的地選擇了3月12日和12月3日這兩個生日,引導幼兒觀察兩支蠟燭在表中的不同位置,然后提問:數字相同,蠟燭卻在不同地方,為什么?幼兒通過思考,對圖表中月、日的位置更加清晰。
三、我的生日
請小朋友在表中找到自己生日的位置,并畫上小蠟燭,在畫蠟燭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畫一些線條來幫助自己確定位置。在這里,我配上了輕柔的音樂,營造出輕松自主的操作氛圍。
畫生日這個環節時間安排比較有彈性,先完成的小朋友可以自己檢查一下,可以向好朋友介紹,這是一個自我驗證、相互驗證的'過程。正確的小朋友老師會幫他在大的生日表中把蠟燭點起來。
這一部分的課件我也是再三考慮的。怎么樣驗證小朋友的操作,又能把全班小朋友的生日情況都匯總起來呢?我就把每一位小朋友的生日都做到了課件里,名字的后面就藏著蠟燭,可以隨時切換,這樣驗證的過程變得非常有趣了。這時的背景音樂又換成了《生日快樂》,更加凸顯了主題。課件激發孩子們的自豪感,當生日蠟燭全部點亮的時候,小朋友們別提有多高興啦!
怎樣才能充分發揮生日表的作用呢?我就請小朋友找一找生日表中有趣的現象,比如:12月生日的人最多,6月沒有人過生日,有兩個人的生日在同一天。
四、過生日
請幼兒找出本月過生日的幼兒,一起為他們送上祝福,過一個有意義的集體生日。真正地把教育和生活緊聯系起密地來,同時把幼兒的興奮點推向高潮,活動在熱鬧快樂的氣氛中結束。
總結
數學知識的學習是枯燥乏味的,在這個活動中,我結合生日情境,制作了形象的課件,借助靈活多變的生日表把抽象的內容直觀地展現出來。課件成為了幼兒學習生日的腳手架。
數一數說課稿 10
一、教學內容:
本課是北師大版教材五年級數學上冊中的比較分數大小“通分”第一課時。
二、教材所處的地位:
通分是分數基本性質的一種應用,是已經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通分又是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是比較異分母分數大小和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重要步驟,因此,必須使學生切實掌握好。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通分的意義,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學會把兩個分數通分,能通過通分比較異分母分數的大小。
2、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歸納等思維能力。
四、教材重點和難點:
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關鍵:找準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公分母。
五、說教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討論法。通過學生的討論讓他們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
2、運用口答、等形式的練習,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使教學得到反饋。
4、循循善誘,啟發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引導學生動口、動腦、動手,逐步掌握新知。
六、說學法: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聯系舊知識解決新問題,通過對操作演示的觀察、分析,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體現了學生的自主。
七、說教學過程:
1、通分是在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學習的,因此,在新授前我先安排了同分母分數的比較大小的復習和同分子分數比較大小的復習。復習第(1)題讓學生回憶了兩個數是互質關系、倍數關系和一般關系時怎樣求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復習第(2)題時先讓學生填空,再說一下這樣填的根據,為通分過程打好基礎。
2、(1)在教學例1時,我先通過題中具體的分數,引出異分母分數的概念,再引導啟發學生把2/9和1/4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公共的.分母必須是4和9的公倍數,從而引出了通分的概念,再引導學生思考:為了計算簡便,取最小的公倍數做分母,然后出示了通分的關鍵。
(2)在教學通分過程時,我重點是解決對照公分母思考把原來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時乘以幾,引導學生想:分母是原來分母的幾倍,原來分數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時乘以幾。為了幫助學生真正理解通分的道理,我借助教材上圖形的直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照板書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
在教學例1后,我就指導學生練習了課本54的練一練的第一題有利于進一步鞏固通分的道理和通分的方法。
3、教學例1后,就進入了鞏固練習階段。通分的關鍵是找到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公分母,因此我首先安排了練一練的第2題:很快說出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然后練習了練一練的第三題提高了學生的辨別能力,防止通分的兩種錯誤類型。
4、最后我進行了課堂總結,讓學生自己歸納:這堂課,你學會了什么?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5、在一堂課結束之前,我還安排了一定的作業時間,既當堂檢查了教學效果,又減輕了學生的課后負擔,并在作業時,我進行了個別輔導,讓后進生能得到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我忠心希望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數一數說課稿 11
一、說教材。
這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第四冊"1000以內數的認識",根據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要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數數的方法,會數1000以內的數,體驗數的產生和作用;知道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認識計數單位:"百""千" 初步體會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
2、過程與方法:在具體情景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和估計意識;經歷觀察、猜想、操作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過程,使學生初步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和解決問題。
3、情感與態度:進一步體驗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并能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其中正確數1000以內的數,體會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既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據此,本節課主要采用活動教學法。
1、將教學內容活動化,讓學生在做中學。
首先是猜一猜鳥巢體育館人數的活動;接下來是小組合作數小棒的活動,給學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測的基礎上,將"到底有多少根小棒"這一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在數小棒的操作活動中自己去體驗、感悟,從而發現數數的方法,體會十進關系。然后是議一議的活動,讓學生交流:關于數數,你有什么新的發現?最后是練一練的活動,包括接一接、數一數、說一說、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完成了新知的應用與拓展。
2、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交往互動中學。
本節課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小組合作數小棒,共同決策,集體解決問題,學生在小組中可以自由學習、充分交往,小組中的每個同學都有操作、發言的機會。
3、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本節課創設了奧運福娃帶來的挑戰,讓他們在挑戰中學得輕松愉快又積極主動。
三、說學法。
從學法來說,本節課主要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首先是小組合作數小棒的`活動,我先讓小組成員獨立思考,然后組內討論交流,達成共識,最后小組成員一齊動手操作。然后是小組議一議的活動,老師先引導學生:關于數數,你有什么新發現?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討論交流,各抒己見,共同促進。組與組之間也有交流。學生合作過程中,教師不作過多的啟發、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
四、教學程序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主要由以下幾個活動組成:
活動一:猜一猜
課件出示鳥巢體育館圖片,引導學生:猜猜看,這兒可坐多少人?意在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估計意識和能力。并由此導入課題:1000以內數的認識。
活動二:數一數
活動前,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了挑戰情境:小朋友,福娃帶來了一些題目,小朋友每答對一道題,就可以得到一個福娃,全部完成,將得到一組福娃!你們敢接受挑戰嗎?接下來學生滿懷信心地進入數小棒的活動。
(1)數老師手中的小棒:一根一根地數,明確"10個一是十";
(2)數一小捆的小棒:十根十根地數,明確"10個十是一百"; 復習已有舊知
(3)小組合作數更多的小棒。
晶晶帶來挑戰:怎樣數更大的數?
數之前,先讓學生猜一猜:每盤大約多少根?
學生自由猜測后,老師問:怎樣能準確地知道小棒的根數?學生將自發地要求數。老師把小棒和橡皮筋分給各組,請小組合作數一數,并提出數的要求:
(一)數的速度要快;
(二)數的數量要準;
(三)數出的小棒要捆扎好,讓別人很快就能看明白。
出示要求后,不是馬上讓他們數,而讓他們先獨立思考:該怎樣數?再組內討論:我們組怎樣數?統一意見,達成共識。然后組內一起動手數小棒。
數完后,分小組匯報:你們組有多少根?怎樣數的?每組派代表上臺展示。這時,將會出現各種不同的數法:可能有10根一小捆,10小捆扎成一大捆的;也可能有20根一小捆的,或50根捆的,兩小捆捆成一捆的等等。
在此基礎上,老師引導學生比較:這么多的數法中,你最喜歡哪種,說說你的理由。并說一說里面有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這樣從感知入手,注意了數和形的結合學生很自然地得出:10個一百是一千。 這部分是重點知識。
學生在緊張有趣的數小棒活動中,經歷概念形成的過程,經歷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將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整個活動中,教師不作過多的啟發、引導,但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活動三:指千在計數器上的位置。
這樣,在已有體驗的基礎上,讓他們自己總結歸納出相鄰數位間的十進制關系,讓生指具體位置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再讓生用手寫一下如何寫一千。
活動四、感受"一千":
看一看,摸一摸,感受100頁紙的厚度,并用手勢演示一下;根據100頁紙的厚度估計200頁,400頁紙的厚度,同桌、小組同學進行驗證;估計1000頁紙的厚度,師出示1000頁紙,比一比誰估計的準確;
接著對學生進行節約用紙教育。
活動五、出示卡片199,它后面的數字是誰?師詳細講解,為何是200,接著問生209后面是?
你能接著數嗎?
89——189——379——699—— 509—— 999——
接近整十、整百拐彎處數的數法是學生數數中的難點,這一活動是為突破難點而設計的。
活動六、1、(1)填一填。
10個1是 10里面有 個1
10個10是 100里面有 個10
10個百是 1000里面有 個100
(2)、 數一數。
從198數到206
從985數到1000
這里,讓學生找同伴互數,再個別展示,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
2、 填一填:
這是一個開放性練習,學生可以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十個十個或百個百個地數……可以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數,也可以反過來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數,只要學生說得有道理,都給予充分肯定,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策略多樣的意識。)
3、 出示圖片:讓學生感受1000以內數的應用。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悟數學的價值,并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最后進入總結的環節:通過大家的齊心協力,我們順利完成挑戰,同學也得到福娃(課件出示福娃圖片)恭喜你們!以此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不斷進步。
數一數說課稿 12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教學內容及相應的練習。
2、教材簡析“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它在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教學中孕伏,這節課既是對兩位數減一位數的綜合運用,同時又是學習應用題必不可少的知識基礎,因而是本單元的重點及核心內容,本節課的數學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材的編排內容,注重用學生熟悉的、有興趣的活動和事例設計情境,促使學生“走入情境”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索解決問題方法,這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變化,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滋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3、教學目標根據教材的內容,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從學生的知識建構形式及學情發展出發,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⑴知識技能目標:學生初步理解并掌握“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的數學問題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的'數學問題。⑵能力目標:學生在經歷學具操作與討論的過程中,獲得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的數學問題的思維方法,并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⑶情感目標:通過豐富的學習活動,使學生體驗與同伴交流獲得成功的喜悅,初步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⑷教學重、難點依據數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課設計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拓展問題”等教學環節都是使學生能正確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的數學問題,所以這是教學的重點。教材創設了“作業評比紅花活動”這一情境入手,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而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因此我認為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教學難點。
⑸教學準備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我準備了直觀、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及學生游戲用的學具、小紅花貼紙等。
二、說教法、學法
在教材處理上,充分創設學生熟悉的有興趣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用數學去解決身邊的問題。在教學思想上,努力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始終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和認識規律,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地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因此,在教學方法上,我采用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自主探索等方法,使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搜集信息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手段上,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加了直觀性和趣味性,增強了教學效果。同時,利用“發現法”的原理激發學習動機,并培養學生自問自解,合作交流、操作探索等學習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基于以上思路,以及學生的特點及經驗,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學流程設計意圖復習鋪墊師:大家一起來摘蘋果,看誰摘得多?
課件出示:
把你摘到的蘋果放進相對應的籃子里通過復習,更好地引導學生找到新舊知識的聯系點,創造知識遷移的環境,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談話引入師:小朋友們,這個學期我們開展了作業評比得、紅花的活動,你們一定都得到了許多紅花吧!能告訴大家嗎?誰得的最多?誰的最少?創設學生樂于參與的話題以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這樣設計,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助于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為講授新課做好準備。探究新知發現問題師:有3個小朋友也得到了很多紅花,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好嗎?課件出示紅花榜圖,指導學生看圖。
師:看了這幅圖,你發現了什么?講給你的同桌聽聽。小雪多、小磊少小雪有12朵,小磊有8朵,小華有9朵……利用教材主題圖提供的信息資源,為學生創設了生活情境,促使學生“走入情境”去觀察、發現問題。這體現教師尊重學生的經驗,以學定教的新理念。探索新知提出問題你根據這幅圖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小組討論、匯報、師板書)A、小雪和小磊一共有多少朵?B、小雪比小磊多幾朵?C、小雪比小華多幾朵?D、小磊比小雪少幾朵?……讓學生根據圖畫提出數學問題,這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使他們展開積極的思維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解決問題以四人為小組,通過擺紅花、學具來解決問題,(小組匯報,老師板書)(A)12+8=20(朵)(B)12-8=4(朵)(C)12-9=3(朵)(D)12-8=4(朵)教師強調寫上單位名稱師:能給大家講講為什么這樣算嗎?為什么“小雪比小磊多幾朵”與“小磊比小雪少幾朵”的算式,都是12-8=4(朵)?設置學生操作、討論、試說,試算等活動,引導學生自己揭示算理,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有利于學生良好認識結構的形成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并從中體會與同伴合作獲得得成功的愉悅。拓展問題課件出示:小雪說:“我得的紅花比小磊與小華兩個人合起來的還要多,你認為也是這樣嗎?為什么?”
①學生小組進行討論。
②小組匯報討論結果。根據學生知識的建構原理,設計了有梯度的學習活動,由淺入深,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意識。鞏固運用深化理解
1、課件出示第73頁“做一做”。師:你們會解答小明提出的問題嗎?學生讀題后,獨立思考,集體訂正。
2、選擇題(教科書74頁第3題)課件出示:師:你能根據算式選擇正確的問題嗎?算式:44-40=4(盆)問題:一共有多少盆?月季比菊花少多少盆?菊花比月秀多多少盆?還剩多少盆?
3、課件出示:李平家養的家禽鴨鵝雞只數302045師: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獨立思考,自由發言,教師指導,集體訂正。學生在解決一個個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一次一次體驗成功,并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滋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才能真正被激發起來。如此獲得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才有可能真正被應用于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設計這一環節,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還打開了學生的思維,豐富了他們的想象力。
全課小結師:今天我們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了一些生活中的問題,(板書: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大家談談這節課的收獲(學生踴躍發言)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問題都難不倒我們!促使學生構建知識網絡,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并讓學生帶著知識去尋找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體驗到一個探索者的成功樂趣,從而增強學習動力與信心。
四、說板書的計:
本節課的板書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習重點,解決知識難點,而且為了使學生便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協調知識的內化,于是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學設計: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
1、小雪和小磊一共有多少朵?12+8=20(朵)
2、小雪比小磊多幾朵?12-8=4(朵)
3、小雪比小華多幾朵?12-9=3(朵)
4、小磊比小雪少幾朵?12-8=4(朵)
【數一數說課稿】相關文章:
《手指》說課稿04-26
《背影》說課稿【精選】04-25
《畫》說課稿06-16
《吆喝》說課稿04-26
《跳水》說課稿11-26
《我們成功了》說課稿04-25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04-26
《我的信念》說課稿04-25
《胖乎乎的小手》說課稿04-26
“垃圾”回家說課稿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