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語十二章讀后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十二章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論語十二章讀后感1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這里講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貪污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同時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論語十二章讀后感2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論語十二章中的第一則,我覺得把它放在開頭是很好的選擇。一句話,說明了三個道理——復習、以學為樂、為人之道(可改用三個句子來概括)。
復習是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以前對此句理解甚淺,雖然也復習但從未“時”習之,不按時。每次都是等到大考時,再一起復習。現在,在爸爸的幫助下,稍微好了點。我看過某心理學家的遺忘曲線圖:剛學完時能記住很多內容,但是在學后的短時間內遺忘的`速度很快,經過一段時間才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不過,此時記住的只剩百分之二十了。因此,按時復習是很重要的。(從心理學理論來證明,有說服力)
“有朋自遠方來”。朋友是人生中的一條路,一個助手(可改為一位良師、一筆財富等)。但這里的“朋”指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和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學習的確很開心。我覺得不但是學習如此,連興趣也是一樣。每當我和一些愛打乒乓球的人在一起打乒乓球時、學乒乓球(可改為練球、學球)時,別提多開心了,學得也起勁!
最后一句是說德行、修養的。可我卻不像孔子說的那樣。我最恨的就是別人冤枉我,只要一點說得不對,我便會火冒三丈、破口大罵。看來我得改啊!
這一則對我影響頗深,使我發現了我的兩個缺點。我會竭力改正的。作文
論語十二章讀后感3
從二年級開始,我和媽媽一起每天快樂誦讀國學經典《論語》。
《論語》你們想不想知道是它寫什么的?是誰寫的呢?我猜你們都想知道吧!其實它是一本語錄。二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位老師孔子,他對學生非常有耐性,對人非常的謙遜,所以很受人尊重。這本語錄主要是他的.學生把孔子上課說的話和生活中做的事記錄下來。
《論語》記錄了很多孔子說的話,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幫助。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公冶長第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這句話是孔子通過稱贊伯夷叔齊倆兄弟不記仇,因此別人就就不記得他們的舊怨這樣一個故事講述了為人處世應有的態度。
平時在班里,我與同學之間相處難免會有吵架,鬧意見的時候,這時我就應該學會“不念舊惡,怨是用希”這樣我們才能夠友好相處,互相幫助!
其實,悄悄告訴你,這本語錄還有很多寶貝,雖然我只會誦讀,還沒有完全弄懂所有的語句,但古人說過,讀書千遍,其義自現!所以,我已經約好媽媽每天繼續誦讀《論語》,多學學里面為人處世的道理。你呢,要不一起來吧!
論語十二章讀后感4
《論語十二章》節選了《論語》中關于做人做事和學習態度與方法的幾段重要內容,目的是希望大家通過應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通過道德修養。如果一定要總結成一、兩個字得話,那就是“學”與“思”,這是其強調的內容!這里就“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談談看法。溫故而知新是指,能夠通過對已知事物的了解和掌握,去認識和判斷新的事物。
能夠溫故而知新,說明這個人是有思想、有方法的,做到了學而思、思而學。“溫故”不是復讀或者復述已經學到的內容,而是對已學知識的思考,同時又在思考中探尋了解新的知識,思想認識不斷發展和提高所以才能“知新”。這樣的人當然也會將自己的'思想認識發揚出來,不論是否收徒當老師,都能起到老師的作用。而對于那些能夠做到溫故知新的人,應當將其作為老師來對待,好好地向他們學習的。當然如果自己能夠做到這點,那么自己也可以發揮老師的作用。
能夠溫故而知新,說明這個人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和方法。而一個有思想、有方法,不斷回顧與思考,能夠將自己的思想認識發揚出來的人,其在品質方面應當不是問題了。因而也就具備了作為老師的條件。
論語十二章讀后感5
老師讓我們學習《論語》,在所有論語里,有一則是我印象最深,最有感觸的一側論語,那便是:“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這則論語是說:經過了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一個落葉的。它告訴了我們:只有經過艱苦的環境的磨煉,才能更加體現出人的毅力和意志。
有一次幫母親拾柴火,伙伴們陪著我一起去。可那些樹枝卻是長滿了尖刺,朋友們時常被扎得鬼哭狼嚎,我的手也難遭厄運,被扎出一道道傷口。漸漸地,伙伴們放棄了,便勸我陪他們一起玩。我看看身旁滿頭大汗的'母親,咬了咬牙,一口回絕朋友,又埋頭干了起來。
下午回到家里,媽媽替我挑出手中的小刺,夸獎了我。那時的我,手上的疼痛依舊掩遮不住心中的喜悅。
不經風雨,怎見彩虹?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一個人,不可能沒有經歷過逆境。逆境中的掙扎求存固然是痛苦的,更是難熬的,也是辛酸的。可是,只有在逆境中我們才能進步,才能磨煉自己。
古人有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在這個社會里,你不逆流而上,只在原地踏步,別人就會超越你,適者生存這個道理,人人皆知,我們應該學會磨煉自己,不管條件怎樣惡劣,環境怎樣艱苦,我們都應堅持下來,做一棵不懼“歲寒”的“松柏”。
風浪越大,九越戳越勇,任憑他的摧殘擊打,我們都要逆風飛翔。
論語十二章讀后感6
漫漫年華已在彈指一揮間悄然而逝,唯有一部經典未被時光的流沙覆蓋,仍散發著熣燦光芒,在閱讀越來越呈現碎片化的今天,經典仍帶給我們無與倫比的精神享受和文化盛宴讀《論語》。
《論語》開辟了我學習的道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的話開啟了我學習與思考的道路,使我開始探索世界的奧秘。“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的勸告教會了我復習與感悟的道理,使我開始溫習而深深感悟。
《論語》的可貴之處還在于,它教會了我修養自身,從而,也能夠使我提高自己的知識能力,“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輕巧的'一句話,教會了我要寬容,需要培養寬闊的心胸。“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簡單的一句話,告訴了我做人要誠實,面對自己不懂的東西,不要不懂裝懂,而是要不懂就是不懂,要不恥下問,否則只會貽笑大方。孔子曾言:“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也曾拜過師,而他的經歷也正好印證了這句話,我從中學到了要向身邊的人學習他們的優點和改變自身的缺點。
我們身為祖國的花朵,未來的棟梁,肩負著中華民族發展的重任。雖然前方的路荊棘遍布,但是我們要學會披荊斬棘;雖然前方雷電交加,但是我們要勇往直前,中國的未來由我們創新!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歷史在吟唱:讀《論語》吧!
論語十二章讀后感7
《論語》是紀錄孔子及其門徒言行的書,其中有很多話都成為格言流傳于世。今年暑假的兩個月里,我每天都要和爸爸一起誦讀一則。
在這些對我來說覺得深奧而充滿哲理的語句中,印象最深的是學而篇的第一則。它的內容只有三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告訴我們:學習時常溫習,不也高興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我覺得孔子的這三句話說出了我們學習、生活中的三種樂趣。第一是學習之樂,上課時,我們在老師的教導下,逐漸掌握了各種知識;下課后,我們又按時去復習、琢磨學習的內容,心里就更加明白其中的道理了;然后還能去完成一道道習題,心情非常的愉快,體會到了學習成功的樂趣。第二是與朋友相處之樂,平時,我們同學之間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共同提高,這也是令人感到快樂的事。第三是自身之樂。我認為這是最難得到的一種樂趣,但我覺得平常我們應該努力這樣去做,那就是即使我們周圍的人不了解你,不看中你,你心中也能保持穩定的心緒,堅強的.承受不公平的遭遇,這也許就是我們所說的樂觀豁達的境界吧!
我反復吟誦著幾句話,隱隱約約地感覺到一代圣人的智慧之花在靜靜地綻放。
讀《論語》樂在其中。
論語十二章讀后感8
本學期老師組織我們讀《論語》。學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老師一遍遍在課堂上講解所謂何意,我在下面聽得云里霧里,想不通這古人好好的話干嘛要說成這樣,在我眼里,古人的經典文章一直是深奧難懂。
課間隨意翻閱書本,不覺被里面的內容牢牢吸引了,這本書不像我想象的那么枯燥難懂,論語中的經典話語加上一個個小故事,變得生動形象,從中可以學到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每當夜晚難以入眠時,我便捧著它細細品味,細讀之中,也讀出了一點點自己的心得.
為人之道,貴在真誠.自懂事以來就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有些人處世圓滑,左右逢緣;有些人巧舌如簧,善于奉承;有些人耿直憨厚,善良樸實;有些人刻苦兢業,舍已為公;有些人無為頹廢,胸無大志.這些類型,我覺得都和自己對不上號,我自己卻是挺喜歡真實,不太會耍弄心機,也不善于推卸任務,也許源于老師對我的.教導:做一個真誠的人.真誠是搞好人際關系的良方,與人交往,不虛偽,不矯飾,真誠地面對每一個人,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我想他人也會熱情地接受你.
這本書還一直放在我的床頭,有些故事我還沒有細細地讀完,不過我想我會擠出時間去細品的,看著書柜里長年作為裝飾品的書籍,我很慚愧,沒把書當成自己的朋友,我想我會重新去認識它們,就像《論語》里說的,為人之道,貴在真誠。
【論語十二章讀后感】相關文章:
論語十二章教案02-23
《論語十二章》教案02-22
《論語十二章》教學反思04-25
論語十二章練習題11-08
《〈論語〉十二章》教案(通用10篇)10-14
《論語十二章》優秀教案(精選7篇)06-16
《論語》十二章讀后感03-22
《論語》十二章讀后感(通用46篇)11-04
論語讀后感論語讀后感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