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教育敘事案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教育敘事案例
教育敘事案例(一)
兩種“本能”
——我的三則教育故事
南京市第五十四中學張旭歡
當學生出現一些問題時,簡單地批評或處罰,這是每個教師都無師自通的,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本能”。但我們常常發現,這種“本能”收效甚微,學生很快“舊疾復發”,甚至愈演愈烈。所以我慢慢嘗試克制自己批評的“本能”,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讀書筆記
小李剛從農民工子弟小學升入我校,我第一次批改他的“讀書筆記”, 發現他只是隨便抄了一篇短文,字跡很潦草,一看就知道他討厭寫作文。
其實在開學第一節作文課上,我已經詳細地介紹了怎樣寫“讀書筆記”,并強調了書寫要工整,沒想到小李還是明知故犯,我有些生氣。本想馬上把他叫過來好好訓導一番,然而,在我仔細地看了小李抄的那篇關于朋友的文章之后,一個想法闖人我的腦海,讓我改變了主意。
那天下午的語文課,我先讓學生們說說自己對于“朋友”的理解,學生們的發言很積極。等好多學生都說了自己的想法后,我說:“剛才這些同學對‘朋友’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體驗和理解。老師這里有一篇寫‘朋友’的文章,現在念給大家聽,看看和你們的想法有什么不同。”緊接著,我開始聲情并茂地朗讀起來:“除了親人,恐怕只有朋友這個詞可以表達人與人之間的親切了。有了朋友就遠離了寂寞,有了朋友就有了歡樂,有了朋友也就擁有了好心情。朋友,是你可以尋找幫助、訴說煩惱的人,也是需要你幫助、排憂的人。傷心的時候,困難的時候,成功的時候,他都在場,這就是朋發!好朋友,可以說心里話,彼此關心,相互勉勵,共同進步,有時吵吵鬧鬧,卻從不傷感情……當我讀完時,學生們不約而同地鼓起了掌。
小翔情不自禁地說:“老師,這真是一篇好文章啊,很精練地寫出了真正的‘朋友’是怎樣的。”
明慧也說:“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怎樣交朋友,怎樣對待朋友。
“老師,您是從哪里找到這篇文章的呢?”小靜好奇地問,“我也想摘錄!很多學生激動地搭話:“老師,我也要!我也要……”
“好,那老師就告訴你們吧,文章不是我摘錄的,”我微笑著說,“而是——小李摘錄的,老師在這里也要感謝他為我們帶來了這樣的好文章!既然大家這么喜歡,那就讓負責黑板報的同學把它抄寫在黑板報上,方便大家閱讀摘錄!”說著,我用贊許的目光看著小李,學生們露出了羨慕的神情。而小李呢,一直處在興奮之中,從他那既高興而又有些羞澀的表清里,可以讀出他被老師表揚、被大家接納的快樂。
課后,我把小李叫到辦公室說:“你能把文章再抄一份嗎?這樣方便出黑板報的同學抄寫……”小李二話沒說,滿口答應。
第二天一到學校,小李就把抄好的文章拿給了我。我接過一看,呵,他把文章端端正正地抄在了稿紙上,從那一筆一劃中可以看出他的用心。
移山大法
有一則故事:一位大師幾十年來練就一身“移山大法”,慕名而來的人請大師當眾表演。大師來到一座山前坐了下來。眾人等了一會兒,卻見大師起身跑向山的另一面去了。然后,大師告訴眾人表演完畢,眾人大惑不解。大師微微一笑道:這世上根本就沒有什么“移山大法”,唯一能移動山的方法就是“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一天下午,課代表小王一臉沮喪地來到辦公室,抱怨說:“老師,好多人都不交作業。”“不交作業?”我陷入了沉思:發火是沒用的,頂多好幾天,然后依然如舊。既然“山不過來”,那“我就過去吧”。
自習課的時候,我拿著紅筆走進了教室,按順序給學生面批作業。見狀。其他學生紛紛拿出自己的作業本,擺在課桌上。那些沒有完成作業的學生,見我“地毯式”批改作業,一個都不放過,也都飛速地寫起作業來。一節課下來,一直俯身講解的我腰酸背疼,但心情卻非常舒暢。長時間以來,由于大多數學生都沒有養成主動問問題的習慣,而老師又不能及時輔導,致使作業本上的錯誤依舊。而這一次我不但批改完了班上所有學生的作業,還“新賬舊賬一起算”, 學生們原有的一些學習困惑都得到了滿意解答。
這之后,他們不但作業上交積極了,而且學生們主動問問題的也多了。
不癡不聾,不做阿家翁
這學期我發現一個怪現象:小張平時語文課表現特別好,古文默寫次次滿分,可期末考試成績勉強及格。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我在默寫時特意留心小王并在班里展開調查,終于發現原來小王平時默寫時作弊,有時寫在桌子上,有時小抄夾在指縫里……簡直就是無所不用其極。
小張這樣的學生以前我也曾遇到過,不過他表現得更激烈些。他是一個十分要強的學生,虛榮心非常強。因為他是班干部,在同學中有一定的威望,所以他不自覺地將自己的目標定得很高,要求處處給同學做表率;但同時他又十分浮躁,目光短淺、自欺欺人,幻想不勞而獲。按照心理學原理,其實他這樣做,恰恰說明他心虛,是不自信的表現。
以往遇到作弊事件,我一般會直接在班里不點名將事情描述一番,然后全班一起分析原因,指出這種“掩耳盜鈴”行為的危害,促使當事者改正,并且要求大家一起監督。另外一種稍微緩和些的做法就是將其叫到辦公室,私下交流督促。可是小張個性張揚、崇拜英雄、自認為是班里“最有男子漢氣概”的,喜歡說大話,是典型的“順毛驢”,只喜歡聽表揚,越表揚越來勁。我冷靜觀察他一周,他似乎意識到什么了,刻意表現得很好。既然這樣。我決定暫且不揭穿他,先讓他“假裝”。裝的過程就是好習慣養成的過程——“裝”習慣了,也就成真的了。這樣會幫助他真正強大起來。
為此,我在班會上總結期中考試時,提到有些同學在大考中心理過于緊張導致成績不理想并有意識地提到小張:“小張同學平時的語文成績是咱班的‘一哥’,這次考試‘馬失前蹄’,但是我們大家都相信他的實力。”聽到我這番話,教室黑瞪大眼睛的不僅僅是小張,數十雙眼睛里滿是驚詫。放學以后,我又特意找到小張,拍拍他的肩膀:“小張,壓力不要太大,我相信你的實力和潛能,你平時默寫全都會,這次是太緊張了。看來你要好好調整一下心態,要記住:你是咱們班的學習風向標,不能因為一時的挫折就放棄。我看好你,不要讓我失望啊!”這個倔強的男孩都快哭了……我知道,這是我最成功的一次“言不由衷”,但卻給他注入了催化劑,我的“善解人意”會使他沒有退路。
我的這種做法極大地滿足了小張的心理需求,不但幫其掩飾了過失、挽回了面子,而且使其“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如何發?只能拼命學習,充實自己,以達到真正的提高。他后來在周記里寫道:“我不敢停下來,也沒有時間停下來。我是‘過河卒子,只能進不能退’,否則等于承認我不但學習不行,而且品質很差,我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我只有使自己真正強大起來才能彌補以前的過失。語文老師鋪天蓋地的表揚,班主任滿滿的期望,同學們質疑的眼神,都鞭策著我克服懶惰、浮躁、虛榮。我拼了!”
接下來讓我更得意的是,所有老師都驚訝于小張的表現,他不但踏踏實實地學習,而且為人誠實大度,作業工整認真,上課表現更好,工作做得更加到位。期末考試一舉躍到班級前十。如今,他穩穩地位于班級前十,已成長為一個更加理性、沉穩、健康的陽光男孩。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似乎忘記了,每個孩子內心都有“想好”的愿望,這也是他們的“本能”,只不過常常被懶惰等負面因素所蒙蔽。擦亮他們蒙塵的眼睛,激發他們“想好”的“本能”,才是我們教師應該做的事情。我們批評的“本能”只會壓抑他們“想好”的“本能”,只會使他們的眼睛越來越黯淡。
兩種“本能”其實也就是兩種角度,一個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一個是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說到底,教育是科學,也是藝術,更是情感的。當教師真正關愛學生,用心、用情,從不同的視角去解讀和對待學生,自然就會主動地克制自己的“本能”,從而激發出學生的“本能”,創生出更多和諧美好的音符。
教育敘事案例(二)
耐心等待,守候花開的幸福
南京市江浦實驗小學毛靜
案例背景
在我心中,每個孩子都是一朵會開的花,或遲或早,或長或短;或迎風招展,瀟瀟灑灑;或含苞欲放,羞羞答答……需要我們用愛去呵護。尤其是孩子犯錯誤時,更需要我們懷有一顆愛心,耐心地等待,送一縷陽光溫暖他們,化一絲春風愛撫他們,就一定會聽到世界上最美的聲音——花開的聲音!
案例描述
1.跳繩風波
記得那是一個冬日的午后,我正坐在辦公室里批改作業,門突然被推開了,只見吳夢已哭成了小淚人,“怎么啦?誰欺負你的,快告訴老師。”她傷心地哭著說:“我今天剛帶來的跳繩不見了,這是我南京的大姑新幫我買的……”我忙問:“是什么樣兒的?什么時候不見的?”和她同來的同桌連聲說:“她的跳繩可漂亮了,還是帶計數器的,早上第四節體育課時,我和她還在一起比賽的。可中午到校后,就不見了。”“你把它放在什么地方啦,會不會帶回家了啊?”“沒有,我放學時就把它放在了抽屜里,我想下午來的時候再跳。”
那我們快去班里找找,說不定放在角落里沒發現呢?于是,我來到教室發動全班孩子,對大家說:“你們見過吳夢那根漂亮的跳繩嗎?”同學們都嘰嘰喳喳地說見過。“吳夢想把跳繩借給大家玩,可是忘了把跳繩放在哪兒了,你們能幫忙找找嗎?”全班孩子一起找遍了教室的每個角落——但令人失望的是……沒找到。看來不得不承認:是有人喜歡上了這根跳繩,把它悄悄“借”走了。
2.出謀劃策
怎么辦?望著一張張天真可愛的小臉蛋,我實在找不出懷疑的對象。還是等等吧!興許跳繩能自己出現呢!回到辦公室,其他老師幫忙出謀劃策:“你一個一個地仔細觀察,也可讓孩子互相觀察,
【教育敘事案例】相關文章:
幼兒園教育敘事案例05-02
班主任教育敘事案例01-31
經典教育案例04-30
教育案例04-28
師德教育案例05-02
有關優秀幼兒園教育敘事研究案例標準04-28
從教育案例寫起04-30
德育教育案例04-28
學前教育案例04-30
責任教育案例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