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開題報告(通用10篇)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研究性開題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研究性開題報告 1
一、選擇課題原因
酸奶是以鮮牛奶為原料,加入乳酸桿菌發酵而成,牛奶經發酵后原有的乳糖變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風味,其營養成份與鮮奶大致相同,是一種高營養食品,尤其對胃腸功能紊亂的中老年人以及乳糖不耐受者,更是適宜的營養品。
酸奶的制作是我國傳統發酵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選擇此課題,不僅可以鍛煉學生們的動手能力,還能使學生從中學到一些生活小知識,讓學生們體驗制作的樂趣。因此,我們選擇此課題來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和目的
通過本次研究性學習以酸奶的制作為例初步了解傳統發酵技術的.應用,大致了解酸奶制作的制作原理和過程和影響酸奶品質的因素。其次,通過研究此課題,不僅加強了同學們的團隊合作能力,提高了同學之間的交往能力,還激發了同學們對科學探究的興趣,鍛煉了同學們的學習和動手能力,讓我們對此次研究充滿無限期待。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
(1)了解的酸奶的制作原理
(2)知道酸奶的作用
(3)分析影響酸奶品質的因素
(4)清楚酸奶制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四、研究方法:
(1)查閱相關書籍、上網查閱資料
(2)進行制作酸奶的實驗
(3)討論并交流
(4)總結并歸納
五、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20xx年11月—11月底)
1.成立課題小組,并進行組內分工;
2.制定課題研究計劃,撰寫小組及個人開題報告。
第二階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
1.圍繞課題在網上查找課題研究所需的資料;
2.整理資料并進行小組內交流;
3.小組內進行課題研究實踐;
4,展開小組內經驗交流與共享活動。
第三階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1.與其他組交流實踐經驗并展示課題成果;
2.撰寫小組及個人結題報告。
研究性開題報告 2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義及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要求是:“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初中生的語文課外閱讀現狀實在令人擔憂。我們曾經對自己學校的初三和初一學生進行了一次調查,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面窄、時間短、量少、不得法,每天閱讀時間少得可憐,40%的學生平均每周閱讀3小時以上,20%的學生平均每周閱讀2小時以上,25%的學生平均每周閱讀1-2小時,甚至還有15%的學生每周閱讀時間不足1小時。對于魯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吳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這幾位作家的作品,閱讀過的學生所占的比例較高,但我們了解到,其實,對于這些名家,他們也僅僅看過少量的幾篇文章,根本談不上深入的了解。此外,對于一些外國作家,卻只有少部分學生閱讀過。可見,學生的閱讀面較為狹窄,閱讀的深度也不夠。
語文課外閱讀活動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開闊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并形成學習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課外閱讀,在學生面前展現了一個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奇妙世界。它指導學生認識人生,熱愛生活;它召喚學生張開思考的風帆,在書海中遨游;它啟迪學生仰以察古,俯以觀今,尋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它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發展個性,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語文新課程標準解讀》:“初中生要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可見,課外閱讀舉足輕重。
當前中學生的閱讀需求呈現單一性和簡單性問題。對文本的閱讀,處于淺閱讀階段,一如大眾對影視作品的需求,追求故事情節的波瀾、跌宕起伏,讓自己知道的故事比較多,從而多些生活談資;再者獲得些心中有卻不甚明朗的理性認識,殊不知這些理性認識是很廉價的。而對作者的行文思路,構思技巧,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等比較專業的閱讀要求,學生們表示沒有想過。顯然學生的閱讀需求是較低層次的,沒有站在學習者的角度考慮。他們的閱讀目的、需求亟待提高。
課外閱讀的一個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在大量的閱讀中既訓練思維,增長心智又接受美的熏陶和浸染,養成自己的文學素養。在閱讀中關注作者對某一現象是怎樣思考的,即作者是怎樣想的,把握他的思維脈搏,學習別人的思維。回過頭來再看看自己是怎么思考的,從而在比較中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在閱讀中我們要感受作者所刻畫的美,品味美,沐浴美,形成美感。最終用思想養成思想,用美生成美。
針對以上情況,我、周秀華、曾嵐嵐三位教師確立本課題并在所任班級實施,期望能夠對學生有所幫助。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新《語文課程標準》把中學生的課外閱讀,尤其名著閱讀擺到了比較明顯的位置。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如何提中學生名著閱讀質量的新難題,因此,加強中學生名著閱讀的策略研究勢在必行。據了解,我校初三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遠遠低于這一要求,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濃,閱讀時間少,方法有待提高,為此,在學校教研室指導下,與學生討論后開展此項活動。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板塊的一項內容。它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研究性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研究”這個詞本身就具有挑戰性,而學生選的課題往往是平時自己最感興趣的,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名著積極性。對初中學生而言,“研究性學習”只是一種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三)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與趨勢
目前國外研究性學習呈多樣化趨勢,其特點或圍繞著問題等的提出和解決來進行學習活動,或使研究性課程呈現出多層面的開放性,或更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過程。在我國從教育文化積淀和現實條件來看,實施研究性學習既是更新教育觀念的過程,又是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的過程,更需要全社會的支持。
名著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其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它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他們受用終身的精神底子。教師對于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學生在名著閱讀過程中出現的障礙和問題,如果加以正確的引導和疏通,使學生能望其門而入,領略名著的無限風光,讀出滋味、培養興趣、領悟內涵,最終就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而如今的中國,各種流行閱讀正在迅速興起,閱讀的通俗性、功利性、休閑性和大眾化,使中學生的閱讀重心發生了轉移,也使名著閱讀面臨著巨大的障礙和危機。
(四)創新之處
研究性學習的本質在于,讓學生親歷知識產生與形成的過程;使學生學會獨立運用其腦力勞動;追求“知識”發現、“方法”習得與“態度”形成的有機結合與高度統一。
和現有的學科教學不同,研究性學習不再局限于對學生進行純粹的書本知識的傳授,而是讓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和獲得各種能力。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不但知道如何運用學過的知識,還會很自然地在已經學過的知識之間建立一定的聯系,而且,為了解決問題學生還會主動地去學習新的知識。課堂上最大的創新之處在于學生對年代久遠的小說、散文、戲劇等文學作品有自己的解讀,能夠根據自己的閱歷和生活經驗理解和詮釋書中的故事,學生的課堂發言、討論、表演、提問以及課后的總結,讀后感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老師的講堂變成了學生的發言堂,教師退居幕后,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和看法,有效提高了閱讀興趣。學生在學習方法上有了改變,嘗到了“當家作主”的甜頭,極大增強了自信心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1、學生對“研究性學習”這一新的學習方式進行實踐,體驗這種閱讀方法的益處。
2、關于名著閱讀方法的自我探索,找到自己喜歡的有效的讀書方式方法,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
3、對《名人傳》《格列佛游記》《傅雷家書》等中外著名小說以及魯迅冰心等適合初中學生閱讀的名家散文名著進行研究性學習,拓寬視野,提高審美情趣,培養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
三、本課題研究的方法
1、行動研究法:從研究之日起,針對參加試驗班級學生名著閱讀情況和閱讀水平進行調查分析。
2、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閱各種相關文獻,了解研究動態,不斷提升教師認知能力,提高教師指導水平。
3、個案研究法:通過對典型案例的挖掘、整理、分析,探索學生名著閱讀方面及閱讀方法上的成功經驗與不足,及時矯正研究方法。
4、經驗總結法:針對各階段的分期工作,適時進行總結,發現不足,及時提出改進意見,以確保課題研究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還可以采用對比研究法、談話法、抽樣調查法、統計法,并借助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檢測、研究。
四、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步驟
為使課題研究順利進行,并能取得實際效果,我們初步設想,本課題研究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以《名人傳》為例來說明各部名著閱讀的實施步驟)
(一)導讀階段(安排1—2課時)本階段,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名著導讀”的相關內容,并向學生補充導讀材料,如作者生平,寫作背景,思想內容及藝術特點簡析等,讓學生對作品先有個大體的了解,然后布置閱讀任務、明確閱讀要求、統一閱讀進度。另外,教師還應指導學生掌握一些閱讀長篇小說的基本方法。
(二)積累性閱讀階段(安排10周左右)本階段要求學生以泛讀為主,每周閱讀十回左右的內容。每周設計作業如下:
1、摘抄語段:摘抄本周閱讀到的精彩語段,并做簡單點評;
2、內容概括:概括本周閱讀的內容,不少于500字;
3、寫讀后感:每篇圍繞一個中心來寫,力求有自己的見解,不少于500字。(考慮到學生差異,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以從以上作業中任選其二來完成。)本階段,教師以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形成良好閱讀習慣為中心目標,每周抽查學生作業并做有針對性的指導。在逐回閱讀完全書后,安排1課時,由學生發言、討論,教師歸納、總結。
(三)探究性閱讀階段(安排2周左右)
1、分析人物形象(2周):本階段安排學生精讀有關情節,指導學生重點分析貝多芬、列夫托爾斯泰、米開朗基羅的形象,并以“我眼中的×××”為題寫一篇作文,然后按學生作文所分析的人物形象進行分組交流,最后推薦出優秀作品展評。
2、了解小說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安排2課時)由教師開設一次“名著欣賞專題講座”,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名著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然后,組織學生根據講座指導,查找資料,完成一篇讀書筆記,嘗試分析小說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
(四)總結階段(安排1周左右):本階段準備開展《名人傳》影視欣賞、讀書筆記展評、讀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一方面繼續調動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幫助教師檢測學生的閱讀成果。
四、活動評價
每學年進行一次活動評價,包含參照學生讀書筆記等材料進行的過程性評價,和通過設計名著閱讀試卷對學生進行的總結性評價。
五、課題組顧成員及分工
課題負責人:
錢明霞:中教一級,語文組組織,負責本次課題研究工作的組織與管理,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收集整理研究過程中的各種資料,撰寫開結題報告。
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曾嵐嵐:星村中學高級教師,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主要負責課題組研究的理論指導工作。主要負責活動課攝影安排和總結整理工作。
周秀華:星村中學教師,深受學生的喜愛并深深地愛著學生。有著扎實的教育教學基本功,都能熟練運用信息技術,主要負責材料的收集,組織相關實踐活動。
六、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及呈現方式
1、學生讀書筆記,學習心得、手抄報等相關材料。
2、研究課題組“活動課”“研究課”相關資料。
3、課題研究反思、階段性總結及結題報告等。
4、撰寫相關論文等。
七、主要參考文獻
1、埃明達。美法韓日《如何實施研究性學習》[j]。內蒙古教育,20xx(8)
2、胡慶芳,程可拉《當今美國中小學研究性學習的模式研究》[j]。教育科學,20xx
3、王愛芬《國外及我國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綜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xx(4)。
4、錢旭升《我國研究性學習的研究綜述》[j]。教育探索,20xx
5、黃朝兵《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創新人才》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xx
6、李漢雄《中學生課外名著閱讀的重要性及方法》甘肅省基礎教育網絡教研。20xx
研究性開題報告 3
課題名稱
從穿著打扮看我們生活的變化——中國古今服飾文化小探
課題編號
20xx—01702
導師:
成員:
組長:
班級:
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俗話說得好:“人靠衣裝,佛靠金裝”,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將“衣”擺在首位。可見,“衣著”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交際中扮演著何等重要的角色。絢麗多彩的服飾不僅體現了人類對美的追求,更作為社會文化的一種載體,不同的服飾打扮還可以從側面反映出不同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從遠古時代的人類用樹葉獸皮遮羞保暖,到當今社會講究時尚、潮流、個性的流行服飾,人類的服飾演變歷程怎樣?它又是怎樣影響、改變人們生活與觀念的?當代的中學生對穿著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么?我們將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追尋我國服飾文化史,領略中華服飾文化的精髓與博大。()希望通過我們的研究,制訂出一個可行方案,宣傳服飾文化,讓服飾文化引起更多當代中學生的關注,使他們對穿著打扮的追求有更高更新的.認識與品味,讓他們的穿著打扮展現出當代中學生動人的風采。
預期成果
體驗、調查分析報告、論文
研究方法
通過查閱書籍、報刊雜志、互聯網、問卷調查、實地考察等形式,在老師的指導下,結合自己的基礎知識、能力,收集有關資料,撰寫相關論文。
活動計劃
任務分工:由于人數有限,所以全組全過程參與。
活動計劃:
第一階段(第3周):參加課題研究培訓,開好開題會,制訂課題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第4—10周):通過各種有效途徑搜集中國古今服飾文化的有關資料,并整理分析資料。
第三階段(第11周):對我校高一年級的學生對穿著打扮追求與認識的問卷調查,整理分析調查數據。
第四階段(第12—13周):總結課題研究工作,撰寫和修改課題研究報告。準備相關驗收材料,完成有關結題驗收的準備工作,申請課題鑒定、驗收。
可行性分析:
人員條件:我們對這個課題充滿著濃厚的興趣,這將會使我們更加熱情地投入到活動中去,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完成好這門課程。
我們的成員中有一名是團支書,這將使我們的活動開展得更加順利。本組成員團結互助,善于分工合作,這也將促使我們的活動更加迅速的完成。
物質條件:我們家中都有電腦,上網查找資料較為方便
時間條件:現在下午一般都是兩節課后就放學了,所以我們聚在一起的時間很充裕;同時,課間,中午的時間我們也都可以利用。
總結:對我們來說,研究性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同其他功課相比,它的學習范圍,內容和自由度都大大增強了。雖然開始大家都有點兒摸不著頭腦,但在我們的努力以及朱老師的精心輔導下,我們克服了困難,最終順利地完成了這次開題報告 。
下面從三個方面談談我們的收獲和體會:
1、我們共進行了兩次開題論證。第一次論證時我們做得很不好,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很粗糙。看了另外兩組同學的展示,我們感到很沒面子,也有些不服氣。我們決定重新修改,完善一下,同時希望再有一次論證的機會。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二次論證我們做得非常好,不僅內容充實,而且做成了幻燈片的形式,視覺效果也很好,得到了其他同學和老師的一致好評。由此我們感到,不是我們沒有能力,而是我們沒有全心全意地付出。只要肯做有心人,相信天下一定無難事信心,是我們研究過程中的第一個收獲。
2、研究活動是一個團體活動,無論是制定研究框架還是具體實施,都需要幾個人共同討論決定,單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完成,至少是不可能完善的。因此它在客觀上為我們創造了互相交流學習的機會。學會合作,學會取長補短,這是我們研究活動的又一個收獲。
3、通過此次活動我們也發現了自身存在的許多問題,比如說辦事拖拉,效率太低,對問題的理解不夠透徹等等,我們要在今后的活動中積極解決這些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提高的過程。
教師評價:
1、研究小組的學生均能按要求完成研究工作。研究熱情高,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研究過程扎實,能記錄下每一步的研究歷程;組員分工比較合理,基本能作到在研究過程中分工協作。總體來說,在規定的時間內,在小組的合作努力下成功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工作,這是值得肯定和表揚的。
2、研究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對研究的課題缺少整體上的宏觀把握,題目過空,過大,這也造成了學生的研究思路幾經周折才梳理清晰;在研究目的與意義上,語言較為空洞,內容不夠充實,這樣就使得第一次的論證不夠生動,吸引人;
3、第一次各組間的相互論證,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經過修改后,進行了第二次論證,效果非常好。具體表現在:
(1)題目范圍變窄了,增強了現實意義;
(2)內容方法具體,詳盡,豐富,可操作性強;
(3)有外出實踐活動,信息來源豐富,等等。他們表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出色。
研究性開題報告 4
一、課程目標
1、總目標
我校研究性學習課程是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發展學生的興趣與特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而設置的。它將始終緊緊圍繞“三有、四會、打基礎”(有強烈社會責任感、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有健康的身心素質;會做人、會求知、會生活、會創造;為學生一生的發展打下寬厚堅實的基礎)的培養目標,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充實內容,完善組織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總目標可分解為以下幾方面:
(1)激發創新精神,培養實踐能力;
(2)增強主體意識;
(3)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4)體驗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
(5)學會尋找信息源;
(6)嘗試相關學科知識的綜合;
(7)學會與人交往,增強團隊精神;
(8)培養主動、清晰地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
2、階段目標
高一階段: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信心,培養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使學生初步具備提出問題、采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使學生初步掌握研究問題的科學途徑與基本方法,學習構建研究模式;通過教師指導去體驗和了解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意義及一般步驟與方法;在探索、研究的過程中,體驗付出努力、與人交往、 合作互助的過程,增強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高二、高三階段:培養學生提出問題、采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使學生掌握研究問題的科學途徑與基本方法,學習構建研究模式;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并應用到部分學科專題的研究中去,為將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根據我校現有的條件和資源,學生的現實狀況以及學生、學校、社會未來發展的要求,學校開設可供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個人發展的潛能而選擇的研究性學習課程,其中包括學科學習拓展類、科技發明探索類(以實驗研究為主)、學習生活技能類、體育技能類、報告講座類、藝術類、活動類7種。
二、學習要求
1、所有年級、所有學科必須將研究性學習課程融于學科教學中,以確保學生既達到中學階段規定的基本學力,又具備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所有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授課教師都必須切實做好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選題、開課及教材(方案)的準備工作。每個學期每門課(或課題)的分課時教案不得少于5個,每個學期每位教師教授該類課程應不少于5個課時。
3、一般來說,研究性學習課程不強調每門課都必須有絕對的系統性、完整性,而強調對學生有啟發性,讓學生學有所得。也就是說,研究性學習既強調內容的豐富多樣、有較大的普適性,更注重結果的有效性、針對性、示范性,強調出精品。
4、在課程改革探索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注意發動學生,鼓勵其積極參與;各備課組、學科組應有團隊精神,群策群力。
(2)注意不同學科知識間的聯系,要有意識地加強與其他學科間的'滲透。
(3)注意運用計算機、局域網、攝影、攝像等現代化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服務于課程改革。
三、領導組織
1、組織機構
學校成立由校長任組長的課程改革領導小組,成員由主管副校長、科研處、教務處、政教處、總務處、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等相關人員組成。
2、職責與功能
(1)校主管領導負責牽頭,組織課改領導小組成員學習、研究有關課程的理論和經驗,宏觀控制課程的實施。
(2)科研處具體負責課程的行政管理,職責是保證落實,保管資料,安排活動場地,進行評比,建立課題庫。
(3)科研處負責對師生進行科研方法指導,內容包括如何選題,如何寫開題報告,常用科研方法介紹,如何撰寫科研報告,并介紹好的范例。
(4)年級組長負責提供備選課題,協調班主任和指導教師的工作,組織集體交流,管理年級教學工作。
(5)指導教師負責組織、指導、評價和全面管理研究性學習課程。
(6)德育處、總務處等有關部門要積極配合課程改革,為其實施提供各種服務。教務處協同教學處統籌安排學校圖書館、機房、實驗室、閱讀室、語音室和各專用教室的使用,以利于研究性學習的開展。
四、工作流程
(1)組織輔導報告,班級(年級)布置動員;
(2)個人選擇題目,擬訂計劃方案;
(3)教師初審、合并相近選題;
(4)公布初審題目,同學自由組成課題小組;
(5)選舉小組長,共同設計研究方案;
(6)寫開題報告,方案評審;
(7)小組獨立研究,教師指導、監督;
(8)形成研究報告、個人或小組總結;
(9)班級(年級)展示,同學評議;
(10)召開答辯會、年級報告會;
(11)成績評定、總結。
五、具體安排
1、研究性學習一般一學期每門課(或專題)安排15學時。
2、教師在每學期一月份應準備好2-3個學科內研究性學習課題,在各備課組討論。各備課組將本年級本學科內研究性學習課題表上交到科研處;科研處將課題表匯總成“九江一中學科內研究性學習課程菜單”下發給學生,供其選擇。
3、鼓勵各班自主選擇綜合性研究性學習課目。每學年5-6月份,各班在充分討論、醞釀的基礎上,選擇綜合性研究性學習課目,并填寫《九江一中研究性學習課題征集表》上交科研處。
4、提倡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提出研究性課題讓同學們思考,并引導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每年寒假為學科研究性學習的結題時間,暑假為綜合研究性學習結題時間。科研處組織進行評比,并對優秀指導教師和學生進行表彰和獎勵。
5、鼓勵教師利用當地教育資源進行研究性學習指導。對假期帶學生外出進行社會調查(九江市城區以外,九江大市以內),學校給予每天50元補助,并報銷來回車票。
6、各課題組要如實填寫《江西省九江一中研究性學習課題表》,詳細記錄研究性學習過程。各班重點課題組需將課題成果制成展板,在校慶期間展出。對每班重點課題,學校可報銷一卷膠卷的沖洗費用。
7、科研處對研究性學習結題成果評比,采取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實行匿名評比。
六、課程評價
1、對學生的管理與評價
(1)研究性學習課程允許并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個人發展的潛能自主選擇課目,每人每學期必須選擇1~2門課。
(2)學校對研究性學習課程實行學分制管理,每門課賦予1~2個學分。該學分是學生升留級、畢業、操行評定、評優的重要指標。每個學生高三畢業時至少要完成15個學分,否則不予畢業。
(3)研究性學習課程強調以發展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為主,考核內容以考勤情況和學習成果展示為主(如小論文、總結、展板、光盤、調查報告、小制作、小型表演等);缺勤1/4的學生不予記學分;一學期研究性學習課程結束后,教師應將學生上課考勤的原始記錄和學生展示的學生成果上交科研處。
2、對教師的管理與評價
(1)開設1~2門研究性學習課程是全體教師必備的基本教學能力,能否開設該課程以及授課質量的高低直接與教師的年度考核、評優、晉級相聯系。不能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教師在我校被視為不合格教師。
(2)科研處根據授課教師的教學方案、考勤、學生關于教師授課情況的反饋表進行全面評價;對于學生意見大、教學方案設計有明顯缺陷,以及長期不參加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教師,認定其為不合格。視具體情況,可以取消其相應的中、高級職稱的聘任資格。
研究性開題報告 5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們:
大家好!我們巴東縣民族實驗小學于20xx年4月向湖北省教研室申報立項,承擔湖北省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子課題——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的課題研究活動,研究性開題報告。今年9月獲得正式立項,今天,我們正式開題。
該項研究是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的精神為指針,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要求為依據,以全面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為目的的教研活動。
一、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1、建構主義理論;2、行動學習理論;3、人本主義理論。
關于課堂有效學習的內涵
(1)課堂有效學習是相對于無效和低效學習而言的。
(2)學生的發展就其內涵,應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缺少任一維度都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發展;發展就其層次,包括現有發展區和最近發展區,教學促進發展,就是把最近發展區不斷轉化為現有發展區;發展就其形式,有內在發展與外在發展,外在發展是一種以追求知識的記憶、掌握為標志的發展,新課程強調著重追求以知識的鑒賞、判斷力與批判力為標志的內在發展;發展就其機制,有預設性發展和生成性發展,新課程在注重從已知推出未知,從已有的經驗推出未來發展的預設性發展的同時,強調不可預知的生成性發展;發展就其時間,有當下發展和終身發展,新課程既注重即時的可測性和量化的當下發展,更關注面向未來、著眼于可持續和發展后勁與潛力的終身發展。
二、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課題研究將從調研課堂上無效教學現象、分析致因入手,研究課堂有效學習個案,發掘、預設并生成有效學習的操作點,引領教師積極應用,構建以有效學習為主導的教學體系。
對課堂上無效教學現象進行調研,分析致因,針對無效學習現象,開展對應策略研究。
立足于科學性、可行性、靈活性和有創意性,開展有效課堂教學評價內容與方式的研究,開題報告《研究性開題報告》。 分享好文通過對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教育教學行為與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與教學效果的研究,小學生數學學習水平和能力的科學評價與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從理論和實踐上豐富、完善小學數學課程評價體系,豐富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生成有效學習的操作要點與基本策略。
三、本課題省內、外研究現狀,預計有哪些突破
為了了解《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研究》這一課題在同一領域的研究現狀,把握發展趨勢,我們查閱了大量的教育理論專箸、期刊、報紙及網絡資料。從中我們發現,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人們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課堂中是否進行有效的學習,如何組織、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的研究。這些研究呈現以下特點:
(1)改變或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目的,不僅僅是換套新的教材,或是說用了新的標準問題,其目的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課堂里面的.情況發生變化,從而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課程標準提出,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的重要方式。人們十分關注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是否是探索性的、自主性的、研究性的學習。
(2)越來越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人本主義心理學討論的是個體的人,是理性和感性相結合的人.當代教育研究把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和獨特個性當作優先追求的目標。通過實施一定的課堂教學策略,使學生在人格中達成理性與情感意志、科學與人文等方面素質的和諧統一。使每一個學生在各個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
(3)該領域研究發展趨勢分析
新世紀的基礎教育需要加快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步伐,努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在課堂教學中,以人為本,實施有效教學,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學習活動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課程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
雖然該領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對于正確的效益觀、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相關因素、有效教學和學習的方法與策略、有效教學評價的標準等缺乏全面、系統的研究、實踐,在實施推廣上也存在不足和不平衡。因此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研究課題研究,對構建小學數學課程評價體系所作的理念與實踐的探索,將對課改的深入開展起到積極作用。
我們課題研究人員應該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系統的學習建構主義等相關理論,學習外地老師的教研教改經驗。積極提供研究課,寫好研究課設計方案、教學后記、案例分析等材料。還要認真地聽研究課,參加說課、評課、信息交流、心得體會交流等研討活動。
最后,祝愿我們的課題研究工作在上級領導的關懷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圓滿成功!
研究性開題報告 6
課題提出的背景及所要研究的主要問題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 必須重視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于是,圍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各種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探索應運而生, 研究學習 也就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
課題擬解決的內容:
(1)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著眼于研究學生研究性學習
能力 。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關鍵是做到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以目標激勵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讓學生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2)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策略研究。良好的學習習慣與研究性學習能力是很重要的,在學習中,善于、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經常與同學討論、交流,這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自覺性和科學性。
(3)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的策略研究。本著 體系不變,微量調整 的原則,力求體現各科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絡。課堂教學要活,要貫徹研究學習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
國內外同一領域的現狀與研究趨勢
年初,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普教所首次正式提出研究性學習這一概念以來,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同年6月,上海市教委召開了 上海市中學研究性課程研討會 對研究性學習予以充分地肯定。2015年1月31日,教育部頒發了《全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以下簡稱《課程計劃》),新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其核心是研究性學習。2015年4月11日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并于同年秋季在黑龍江、遼寧、山東、河南、安徽、江蘇和青海等七個省的高一年級進行試點。隨著實驗工作的進行及在全國范圍內的展開,研究性學習這一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亮點,正日益受到重視。
完成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本人在申報課題之前已經順利結題一個縣級課題,且本人一直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此課題的提出是我在多年的數學課堂教學中一直關注并踐行的活動,為此我閱讀了有關的書籍和同行研討過不少節課,對培養小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有自己的做法。
我校教科室經常開展學術沙龍,定期開展教科研培訓活動,教科研普及對于我能研究下去也起到一定的幫助。學校對于我開展的研究經費全部報銷,這也為課題的深入研究打下了物質基礎。
課題的概念界定和理論支撐
研究性學習一般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在小學數學中的研究性學習,則指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為基本途徑,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研究獲取知識,并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根據建構主義的觀點,學生學習書本知識的過程并不是對知識直接接受、占有和重現的過程,而是對所學知識能動地選擇、加工和改造的過程。因此,研究性學習的核心是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動研究,加以教師的恰當引導,引起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這里,學生的研究學習是在老師的指導下,班級集體教學的環境中進行的,它有別于個人在自學過程中自發的、個體的研究活動。而教師的主要角色則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 ,即讓學生通過進行觀察比較,發現、提出問題,作出解決問題的猜想,嘗試解答并進行 驗證 的過程去揭示知識規律,求得問題的解決。其實質是讓學生學習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從而培養學生主動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題研究的目標
(1)使學生保持獨立的持續研究的興趣。興趣是學習和研究的源泉。研究性學習就是保持或發展兒童與生俱來的研究興趣,使他不會因后天繁重的知識學習而喪失。這是學生乃至長大成人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有所創新和成就的這樣心理品質。
(2)豐富學生的.學習的體驗。研究性學習關注的重點是學生的學習過程,通過延長或深化學習過程,相對于簡約化的課堂知識學習,它更強調學習過程中深刻的、充實的、研究的經歷和體驗,體驗豐富而完整的學習過程。
(3)培養學生養成合作與共享的個性品質。研究性學習立足于對學生學習需要,動機和興趣的強化,鼓勵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同時,通過小組學習,促使學生在與他人共同學習、分享經驗的過程中,養成合作與共享的個性品質。
(4) 增進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研究性學習是對知識的批判性考察,是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獲得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因此,知識學習能夠啟發學生的思考。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精選3篇。不僅如此,由于確立起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各類研究活動的展開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居于輔導的地位,研究性學習因而可以增進學生的思考能力。
(5) 建立學生合理的知識結構。研究性學習打破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把學生置于開放、多元的學習環境中,提供給學生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與渠道,使學生汲取多學科的知識,獲得更多新的信息。同時通過對知識的研究和應用,可以有效解決學科知識割裂整體知識問題,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
(6)養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研究性學習突出研究性的過程與方法對于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具有促進作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對于絕大多數學生而言,重點并不在于獲得多少重大的創新成果,更重要的在于形成尊重事實、注重獨立思考和研究的意識及態度傾向。
課題研究的方法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計劃
準備階段(20xx年10月1日 20xx年11月15日)
(1)確定課題及實驗對象;
(2)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認識,全面、正確地了解、掌握所研究的問題;
(3)填寫課題申報表,申報立項。
研究的實施階段(20xx年12月1日 20xx年9月20日)
主要任務是開展課題專項研討活動、立足課堂進行探索,探討課題實驗過程中的困惑、問題,收集信息,整理材料。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
總結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主要任務是匯總實驗材料,完成實驗報告,推廣實驗成果,申請鑒定。
預期研究成果
及時填寫課題研究的過程性材料。
匯集開展課堂研究性學習案例。
優秀課堂教學實錄。
課題匯報展示活動。
研究性開題報告 7
課題:化學虛擬實驗
指導老師:xx
組長:xx
組員:xx
一、我們如何看待這次課題的開展:
其實最開始,對于這個課題,可以說我們是很陌生,因為以前一直都沒有接觸過,而參加這個課題的研究,當初也只是出于好奇,但是后來真正學下去了,覺得這門課題也挺有趣并且很有用處,可以另我們更好地知道一些化學實驗的操作過程,更清晰的弄清楚實驗的反應原理,對于平時的化學學習,很有幫助,所以我們決定選擇了它作為研究性的課題。
當中的學習過程確實另人難忘,從完全不了解,到最后的實踐制作,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記得最開始,我們什么都不會,經過老師的一番指導,我們初步學會如何進行這次的'化學課題研究,然后就慢慢的嘗試著弄各種不同的實驗,從簡單,到復雜,過程中我們遇到過很多困難,也出現過錯誤,不過最后通過大家的努力和老師的耐心輔導,最終所有的問題也都迎刃而解了。
我們在這個課題的收獲很多,我們通過模擬的實驗,糾正了以前一些錯誤的實驗操作步驟,把以前一些不太清楚的化學原理,也弄清楚了,這對于學習化學的學習很有好處。
由于,我們研究的課題是通過一個名叫《仿真化學實驗室》的軟件制作的,所以次課題就命名為化學虛擬實驗。
二、課題的研究的目標:
1、了解反應的原理
2、理清楚實驗的操作步驟
3、糾正以前對實驗原理的錯誤印象。
三、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1、研究物質的反應原理
2、上網或查書收集資料
3、學會如何用實驗軟件
4、設計實驗
5、制作實驗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以收集相關資料和實驗制作為主,通過實驗得出結論。
目的:制作更好的化學實驗。
搜集范圍:中學的化學實驗。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
第一階段:研究準備階段
1、 組建研究隊伍
2、 確定研究對象《化學虛擬實驗》
3、 查閱相關資料
第二階段:構建目標體系,設計內容選擇研究方向和途徑
1、構件目標:制作出有價值的實驗
2、研究設計內容:以實驗為主進行研究
3、研究方法和途徑:圍繞中學的化學實驗
第三階段:研究方按實施階段:
主要以制作和設計實驗為主
第四階段:總結提高階段:
1、針對實施階段的情況,整調,完善目標體系,內容途徑和方法
2、將前三階段中的研究成果進行驗證和修改
3、寫研究報告。填寫手冊。
六、可以研究人員分工:
指導老師兼負責人:xx
組長:xx
搜集資料人員:xx
整理人員:xxx
寫開題報告人:xx
研究性開題報告 8
一、選題背景
在當代,工、農業生產活動中應用了大量機器。機器的廣泛應用,使摩擦力的影響越來越突出,如何利用有益摩擦及避免有害摩擦是節省能源的重要途徑,而摩擦力又以各種方式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摩擦力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巨大影響引起了我們的興趣,因此我們選擇此課題進行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以日常生活中摩擦力的作用為切入點,運用中學物理所學的有關摩擦力的知識,研究分析摩擦力受何種因素影響,力求得到一些課本所沒有的知識,拓寬知識面,從而加深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有關力學知識。
本課題有較強的實踐性,通過組員實驗,研究分析生活實例,能提高自身的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通過寫論文還能提高我們的文字表達能力,而組員間的配合也是對我們的合作精神和組織協調能力的考驗。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
1、驗證滑動摩擦力受正壓力及動摩擦力因素影響,并探索其它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
2、研究影響靜摩擦力的因素。
3、定性研究物體在流體中的運動時所受的摩擦力。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獻研究法 從新浪網、課外書籍中采集資料進行分析研究。
2、實驗研究法 通過動手做實驗進行定量研究。
五、研究計劃
[一]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此階段為理論分析階段。明確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為接下來的實驗驗證階段確定研究方向。本階段計劃用七周,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確定研究課題
2、查閱文獻資料
3、設計研究方案,撰寫開題報告
(第二階段):此階段為實驗驗證階段。通過一系列實驗,結合組員間的討論定下論文初稿,再通過指導老師的指導,進行補充修改。最后形成正式的研究報告、論文。本階段計劃用十三周時間,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進行實驗研究,取得實驗數據。
2、整理、總結研究結果。
3、撰寫論文。
4、成果展示。
[二]任務分工
1、查閱資料:xx
2、準備開題報告:xx
3、撰寫論文:xx、xx
4、成果展示:全體組員
六、可行性分析
1、課題本身是一個常見的問題。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多種書籍都曾進行探討,有較充分的資料來源,且涉及的力學知識與中學物理教材緊密相連,使我們具備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具有現實性和合理性。
2、可利用每周學校研究性學習時間,周末及寒假進行研究活動,時間充足。
3、活動所需經費不多,活動工具簡單,都能由組員自行解決。
4、全體組員對課題有濃厚的興趣以及信心把研究做好。
七、預期成果:論文
八、成果表達形式:文字
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在人類生活、生產中,摩擦力無處不在。摩擦力按其性質可分為滑動摩擦力、靜摩擦力和滾動摩擦力三種。不同性質的摩擦力,影響其大小的因素亦不相同。我們組選擇了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進行研究,并粗略研究物體在流體中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研究至今,已取得一些成果。
首先對于滑動摩擦力,從課本中知道它與正壓力成正比。我們組員采取控制變量法,通過實驗準確驗證了在動摩擦因數一定時,滑動摩擦力與正壓力成正比這一結論。但因為動摩擦因數較難控制,只粗略驗證了在正壓力一定時,滑動摩擦力與動摩擦力系數成正比這一結論。由此,我們仍可得出f=μN這一公式。
那么動摩擦因數由什么決定呢?我們知道動摩擦因數反映物體表面的粗糙程度,反過來說就是物體表面的粗糙程度決定了動摩擦因數,而動摩擦力是兩個有不光滑接觸,有相對運動的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因此動摩擦因數也不是單獨由某一物體表面粗糙程度決定的,而是由兩個有相互作用摩擦力的物體的接觸面粗糙程度決定的。
假如我們拿一支筆,一段小繩,把繩子纏繞在筆上,我們會發現繩子纏繞的圈數越多越難拉動,如果繩子之間有重疊的話,則更是難以拉動。這中間是否存在其它影響摩擦力的因素呢?我們分析得到:繩子在筆上每繞一圈,繩子與筆之間就多了一圈(無數多個)接觸點,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就多了無數處,即有更多的地方產生摩擦力,所有的摩擦力疊加在一起,便使合力增大了。若繩子中有重疊,則不止繩子與筆之間,連繩子與繩子之間也會有相互作用,阻礙對方運動。且這時繩子與筆的壓力除直接與筆接觸的繩子的壓力外,也包括繩子與繩子之間的壓力,這樣摩擦力便急劇增大,以致難拉動繩子。生活中,船靠岸時總是用繩子綁住岸上的樁,也是采用多繞幾圈繩子的辦法來增大摩擦力的。但這里面并不包括除正壓力及動摩擦因數以外的其它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對于靜摩擦力,其產生原因是因為物體間有相對運動的趨勢。而相對運動趨勢產生的原因是有外力作用,因此,產生靜摩擦力的條件不僅包括接觸面不光滑、有正壓力,還需要有外力作用。在不超出最大靜摩擦力的范圍時,外力越大,靜摩擦力越大。一旦超出最大靜摩擦力的范圍,物體便開始運動,靜摩擦力變為滑動摩擦力。那么最大靜摩擦力與什么有關呢?經過實驗可知fmax=μN即最大靜摩擦力與靜摩擦因數和正壓力成正比,其中靜摩擦因數比動摩擦因數稍大,因為當外力等于動摩擦力時,物體受力還是平衡的,要使物體運動,就必須增大外力。
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固定的,較少的,但其表現形式卻十分多樣化、復雜化、只有充分了解、控制這些因素,才能充分利用有益摩擦,避免有害摩擦,最大程度地改進生產,改善生活。
研究性開題報告 9
課題題目 :
我們身邊的水
課題提出背景說明:
水是人類及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質,是工農業生產、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極為寶貴的自然資源。而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于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水是生命之源,所以,保護水資源,刻不容緩。
研究課題的目的和意義:
研究我們身邊的水,讓同學們了解水對于我們的重要性, 明白在我們身邊,浪費水資源,水污染的問題日趨嚴重,需要我們從身邊做起,采取措施保護水資源。明白水是地球生物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水資源是維系地球生態環境可持續 發展的首要條件,保護水資源是人類最偉大、最神圣的天職。
預期成果:
調查附近河流水質,城區水量是否緊張,是否存在嚴重的浪費水資源的'情況,并研究制作表格,反映給有關部門。
研究方法:
實地考察和進行調查問卷。
活動計劃:
一、任務分工:分為三個小組
1、余崇文和康培培負責制定調查問卷和活動計劃并進行實地考察。
2、張藝、邱夢媛、李琛發放問卷以及整理和收集資料。
3、徐亞維打印文件及整理最終檔案。
二、活動步驟
1、全體組員進行討論、確定課題、出動全體組員收集有關資料。
2、全體組員對主要河流、水庫、自來水廠進行實地考察、發放調查問卷給小區居民并收回問卷。
3、對回收問卷和所收資料進行整理。
4、上網將活動細則及成果打印出來,便于寫論文報告和總結。
三、可行性分析:
新縣縣城主要分布在小潢河兩岸,取其水質調查相對簡單,香山水庫是居民飲用水來源,水資源是現在人們所共同關注的問題,會得到大力支持。
總結: 通過這次研究性課題我了解了新縣水資源及水污染的一些狀況,水資源相對豐富,不存在缺水狀況,但普通民眾的節水意識不強,浪費水資源時有發生。一些大型企業排出廢水也污染了小河水資源。
教師評價:課題是當今社會的研究熱點、實踐意義強、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科學思維以及用科學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研究性 學習活動非常有意義!
研究性開題報告 10
課題名稱:
研究中學生的近視情況
課題研究組長:
郜志強
課題成員:
霍晨光申欣康元元成軍帥任鴻艷
指導教師:
衛金梅
單位:
晉城市第三中學
課題背景
近年來,中學生近視眼的發病率在逐年上升,同時始發年齡又有下移的勢頭。更多的人都戴上了眼鏡,甚至連幾歲的小孩都戴上了眼鏡,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由于多種原因導致中學生的視力不斷下降,特別是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腦等高科技產物的出現,越來越多的中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電視等,導致他們的視力不斷下降,根據統計,現在的中學每班普遍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都是戴眼鏡的,甚至有些學校每班的近視人數已經過半,而這比例是非常高的
研究目的
通過此次研究希望同學們端正態度,視力正常的`同學積極做好預防工作,已近視的同學及時治療,防止視力進一步下降,穩定視力水平。有些學校每班的近視人數已經過半,而這比例是非常高的。
主要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
多人專訪
研究的基本思路
設計相關的問卷→分別調查初中生和高中生→對相應的同學進行專訪→分析調查結果→上網查相關信息→最后得出結果
研究的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
通過本次研究,希望能夠使同學們更多的了解近視
近視,意味著視力下降,不但影響個人形象還會給生活和學習帶來諸多不便。這是近視的主要危害,其嚴重發展的后果更令人發指。因為近視眼會引起許多眼部的并發癥,這些并發癥多數是致盲的,近視度數越高,引起并發癥的可能性越大。下面為您介紹近視的并發癥:
1、視網膜脫離
是近視眼最常見的并發癥。由于近視眼眼軸伸長及眼內營養障礙,視網膜周邊部常發生囊樣變性、格子樣變性等,變性區視網膜非常薄,極易發生穿孔,有的已經穿孔形成于性裂孔,再加上玻璃體液化、活動度增加,牽拉視網膜發生脫離。在視網膜脫離中,70%是近視眼。
2、白內障
近視眼眼內營養代謝不正常,使晶狀體的囊膜通透性改變,晶狀體營養障礙和代謝失常而逐漸發生混濁,視力逐漸減退產生并發性白內障。這種白內障發展緩慢,以核心混濁和后囊膜混濁為主。
3、黃斑出血和黃斑變性
近視眼眼部血液供應差,視網膜缺血,視網膜產生一種新生血管生長因子,這些因子使視網膜下新生血管生長,這些新生血管管壁極薄,極易破裂出血,出血后形成黃斑出血。出血吸收后,新生血管可再破裂、再出血,多次出血后局部形成短痕,致黃斑變性,黃斑變性永久性損害視力。
4、玻璃體液化變性
玻璃體是無色透明膠凍狀。當近視眼眼球增大,玻璃體卻不會再增加,所以玻璃體不能充填眼內全部空間,出現液化,活動度增加,混濁,引起眼前黑影,誘發視網膜脫離。
5、青光眼
近視眼眼房角處濾簾結構不正常,所以眼內的房水流出阻力較大,容易引起眼壓升高。據統計高度近視眼30%有青光眼,這種青光眼會造成視力漸漸喪失。
6、斜視、弱視
近視眼可引起外斜或外隱斜,如雙眼近視度數相差大于300度者,易引起度數深的眼外斜和弱視
所以我們應該
一、科學用眼:
1、讀書寫字注意三個一即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手離筆尖一寸;
2、走路或乘車時不要看;
3、不要躺著或趴著看;
4、勞逸結合,用眼時間不要過長,應每隔50分鐘左右休息10分鐘。
二、注意用眼衛生:
1、不要長時間近距離讀寫、看電視、玩電子游戲、上網等;
2、不要在光線太強太弱時讀寫,建議使用臺燈照明用40W白熾燈泡,臺燈應放在左前方一尺左右距離;室內照明40W日光燈應距離桌面1.4米;
3、看電視應有節制,眼距離以電視機對角線6倍以外觀看,一般看40分鐘休息10分鐘;少玩電子游戲、電腦等,據有關資料顯示它們的危害是電視的5倍。
三、補充營養:
1、少吃甜食和辛辣食物,糖分攝入過多在體內血液環境中呈酸性,易造成因血鈣減少,影響眼球壁的堅韌性,促使眼軸伸長,導致近視眼的發生與發展。
2、少吃零食,零食中大多加有防腐劑、色素等添加劑,食用過量百害無一益。
3、避免偏食,偏食是誘發青少年視覺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常常會導致維生素與微量元素、宏量元素攝取不足,影響發育和健康。
4、多吃水果、蔬菜、豆類、動物肝臟等,合理地獲得天然糖分、微量元素和維生素。
四、加強運動:
1、學生在學習階段因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為消除視疲勞應經常性望遠,多參加體育活動,增強體質;
2、每天堅持做永康保健操,以達到緩解眼疲勞,消除調節緊張,恢復眼調節機能,預防近視發生。
【研究性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12-22
勞動研究性報告04-07
政治開題報告10-15
研究性學習報告05-14
關于研究性學習報告05-23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07-01
研究性學習報告范文03-21
護理專業的開題報告02-17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