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
《比的化簡》這節課達到了預期目的。我是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發現比可以化簡,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兩個相關比之間的聯系。學生通過復習商不變性質與分數基本性質,再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了分數、除法和比之間的聯系后,讓學生嘗試解決比的化簡,學生自然而然會想到利用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和除法中商不變性質進行化簡。(在這里,教材并沒有對比的基本性質進行講解)通過學生的反饋情況,發現運用這些性質來化簡比要比用比的基本性質來化簡比,學生更能接受。同時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主要是少數學生對比和比值區分不清)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與講解,讓學生對比和比值都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通過教學,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1、在整堂課中,學生與學生的之間的交流比較少。在教學設計中,本來想好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的環節,但在具體的實施中,我卻沒有落實這一點,使得整個教學過程中缺乏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本節課中,我應該把問題情境放給學生之后,讓學生在思考和交流找化簡的方法,這樣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才高。而對于多種方法化簡比,是想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來完成的 ,本節課也沒有體現出來。
2、在教學中發現少部分學生對化簡比與求比值區分不清。針對這一情況,我在備課時要預設問題,課堂上有針對性的指導與講解,讓學生去發現求比值和化簡比的區別,這樣學生對化簡比和求比值就有了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
3、概念沒有深入。什么是最簡整數比?化簡比有什么標準?這些問題困擾著不少同學,教材中也沒有明確化簡比的要求。在教學時,我把這個知識點明確出來,通過練習讓學生歸納最簡整數比的特征。另外在給出概念后,后面的例題中我繼續加強對概念的理解,對每個化簡比的結果都請學生對比概念檢查,這樣學生的印象才深刻。新的教材,新的要求,新的挑戰,新的思考。如何更好的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效率,還是需要自己不斷的思考和提升的。
通過教學我的幾點思考
(1)在教學中,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多種解題思路為突破口,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系統的理解和掌握。通過對比的學習,讓學生學習到一種新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比的化簡的層層練習,能增加學生解題的能力,可以讓學生靈活運用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來解題。同時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主要是少數學生對比和比值區分不清)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對比練習,讓學生自己得出兩者的區別,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對比和比值都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層層深入,讓學生在尋求不同題目的解決方法中鞏固化簡比的方法。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2
本節課的知識目標是認識弧、圓心角以及他們間的對應關系,在此基礎上認識扇形,并能準確判斷圓心角和扇形。理解扇形概念知道圓心角的大小決定扇形大小。
我對本節課作如下反思
1、本課內容簡單比較好理解,屬于概念教學, 我設置的自探提示是讓學生直接看書,并總結出什么是弧,什么是圓心角以及什么是扇形。但是在課堂上的效果以及學生的感興趣程度中看出我這么設置自探提示其實并不適合,應該換一種方式,讓學生獨自探索并總結出什么是弧、圓心角、扇形。這樣讓學生獨自經歷探索與發現的過程,印象會更加深刻。
2、為了讓學生加深印象,應該采用畫一畫、剪一剪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燃他們學習的熱情,在一些課堂中,尤其是數學課堂,必要的數學活動是能夠收獲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3、在講解扇形的大小與圓心角大小的關系時,我只是讓學生在黑板的圓形里畫一個不同的扇形,只對這兩個扇形進行比較,不能將這一部分知識演繹的'特別充分。我可以制作一個簡單的教具,或者拿一把折扇,邊演示邊講解在同一圓內扇形的大小與圓心角的大小有關,圓心角越大扇形越大,圓心角越小扇形越小。我想效果會更好。
4、在講解弧的定義時,我應該強調在圓上兩點間的曲線叫做弧,而不是圓上兩點間的距離,如果是距離就成了兩點之間的線段了,就不是弧了。
總之,這節課過后,我深深體會到了數學課上,教師的語言必須要嚴謹,否則會讓學生產生誤解,對知識掌握的就不會很牢固。本節課的不足還有很多,說明我的數學課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會繼續努力的。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3
今天我教了《比的意義》。一節課下來,感觸頗多:
一、這節課充分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這一教學理念。本課利用學生熟悉人物引入,使學生認識到比多少之外還可以倍數關系來比,從而引出比。
二.放手讓學生自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合作者這一教學理念。例如:在在教學比的各部分名稱時,根據內容簡單,便于自學特點,放手讓學生自學,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這一教學理念也得到充分體現。例如:在處理比與除法和分數的聯系和區別這一教學難點時,教師課前為學生設計了比較的表格讓先學生自己填寫自再分組討論,使同學們在活動中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鼓勵,共同體驗成功的快樂,與此同時,也使學生感悟到了事物間的`相互依存,相互轉化。
學生討論是充分了,但是,學生的練習時間就有一定的問題,沒有時間完成。看來,教與學生的書面練習之間還得下功夫去進行時間的把握,使自己的以后教學做的更好。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4
本節課是一節概念課,是陳述性知識,放在這個單元是起到了承上啟下作用,是為了銜接分數乘法和分數除法計算法則。其目的就是為除以一個數等于乘這個數的倒數做鋪墊,在這個問題上我一直認為:為什么要乘這個數的倒數這個問題要說清楚,否則分數除法的計算法則不好理解。
教學從尋找乘積是1的兩個分數開始。在給出的8個分數中,學生能夠找到三對乘積是1的分數。這項貌似游戲的活動凸顯了“倒數”是乘積為1的兩個數之間的關系,這正是建立倒數概念必須充分注意的內涵。教材在三對乘積是1的分數基礎上,指出“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學生準確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不僅要知道互成“倒數”的兩個數的乘積是1,還要明白兩個數是“互為倒數”的。教材里三個卡通的交流,說的都是兩個分數的乘積是1。下面的文字敘述強調兩個數“互為倒數”,還以3/8和8/3為例,引導學生體會“甲數是乙數的倒數,乙數也是甲數的倒數”。
求已知數的倒數分三個層次教學:先求3/5、2/3等分數的倒數,然后求5、1等整數的倒數,最后是0沒有倒數。在第一個層次里,要求學生觀察互為倒數的兩個分數,發現它們的分子、分母剛好互換位置,一方面進一步體會互為倒數的兩個數的乘積是1,另一方面找到了寫出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第二個層次寫出整數的倒數。可以從概念出發,尋找與這個整數相乘等于1的數。如果把整數看成分母是1的分數,就能像分數那樣直接寫出它的倒數。第三個層次理解0沒有倒數,并要求作出相應的解釋。這是因為0和任何數相乘的積都是0,不存在與0相乘能夠得到1的數。
倒數的意義就是一句話: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但是對于這句話的理解是有著比較豐富的內涵的,這也就是概念內涵的體現。這節課的教學流程分為這樣幾個基本塊面:首先通過例題7提出的問題——給出倒數的含義——分層突擊理解倒數含義——出示形式上的經典錯例(特別是小數的倒數)——處理1和0的問題(這是本節課的難點)。
本文所談的不是教學流程上的問題,而是通過倒數這個概念,談一談對概念教學的理解,從拆句的角度,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拆為:乘積是1、兩個數、互為倒數。
針對倒數這個概念,我認為:內涵是指向正例的,外延是指向反例的。比如:書上出示乘積是1的正例,我們需要出示商、和、差是1的反例;書上說的是兩個數互為倒數,沒有出示3個數的反例。這兩個反例是針對倒數概念本身的。
學生在倒數的答案呈現上,習慣于用等號表示“的倒數是”這樣的錯誤,比如2=1/2,從數學表達式上說這是非常明顯的錯誤,學生確實犯了,而且每屆都有這樣的情況,在今年的教學中我已經強調并且糾正了這樣的錯誤,這說明教學方式對于不同學生是不一樣的,學生本身的理解和態度的端正與否也是重要的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本節課需要重視的第二個問題就是1和0的'問題,這兩個問題實際上牽涉到其他的概念:假分數、整數、自然數。假分數分為1和大于1的假分數;整數和自然數里都有0,在這個問題上需要處理好,學生的理解需要通過不同的方式來體現。
單獨的概念教學,或者說倒數概念本身不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有關倒數的知識主要包括兩點:一點是倒數的意義,另一點是求倒數的方法。學生建立倒數的概念以后,求一個數的倒數就容易了。因此,例7十分重視概念的形成以及對概念的準確把握。
相同的教學內容,幾年的教學實踐下來,發現:同樣的教學內容,同樣的知識點,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大的差別?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我們需要關注概念結構出現的次序,比如:整數的概念是復習、假分數的概念是辨析。
皮亞杰理論中認知發展的三個基本過程——同化、順應、平衡,對于倒數概念來說,學生之前毫無經驗,是屬于順應,其實順應更類似一個質變的過程,有對于知識結構的擴展和修正,會形成一個新的認知圖式。
但是本節課的教學難度不大,原因是這個知識點本身是不難的,從形式到本質,需要考慮的問題主要就是0,所以我在教學的時候特別關注了數字0的問題,然后在書本上39頁第19題的處理上特別強調了數字1的問題。
從整個概念系統來說,同化和順應是相互依存的,如:本節課中倒數的概念是順應,而用到的外圍概念是整數、自然數、假分數,我在學習的時候注重對概念本身的解讀,數包括自然數和整數,倒數的形式是分數,但不是分數的整數和小數需要先轉化為最簡分數之后再處理。
在概念的形式實現之后的環節就是對倒數概念的辨析,如:題目a都有倒數,這句話本身是有問題的,但是我們關注的點應該是a這個數的取值范圍,是取正整數?負整數?0?非正整數?非負整數?自然數?這里都是學生需要考慮的問題,其實有沒有倒數的核心概念就是:0沒有倒數,但是對于具體的表現形式是我們需要花時間去思量的問題。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5
一、以學生的數學基礎為根本,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在這之前很多學生都看書了,已經有許多學生知道了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開頭依據知識的遷移,進行很必要的鋪墊,利用知識間的聯系,精心設置復習題,為教學重點服務,使學生順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意義相同。同時復習相同分數加法,為推導計算方法進行鋪墊。
二、關注學生的思維,給學生較大的學習空間。
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面對需要解決的問題,他們都是從自己特有的數學現實出發來構建知識的,這就決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決同一問題時會有不同的視角。在本節課中,我放手讓學生用自己思維方式進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學生自主地構建知識,充分體現了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的理念。由此我深深地體會到,包括教師在內的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學生按照我們成人的或者教材編寫者的意圖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那些單一的、刻板的要求只會阻礙學生的思維發展。
三、反思不足,提煉經驗。
本節課的重點是得出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約分時,只能將分母與整數約分。我還沒有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總結出計算方法,沒時間多練。對學生還是不放心,老師講得太多,強調的主題太多,一些注意事項沒有變成學生的語言,讓學生去發現,去解決,從而記憶不是很深刻。我覺得各種題型的練習還不夠,沒有讓學生充分掌握好,跑得太快。只顧及到了成績好的學生,從這一點,我深深體會到什么是備教材,備學生。課前要把知識點吃透把握住重點、難點,哪些要補充,哪些地方要創造性使用教材。學生以一個什么樣的方式更容易接受,老師哪些地方該講不該講,都需要我們深思熟慮。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6
教材分析
1、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比的基本性質》是在學生理解掌握了比的意義,比和除法、分數的關系的基礎上組織教學的。這一內容也為化簡比打下基礎,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比的基本性質部分,因此,在比和比例這章中承上啟下的作用。
2、本節核心內容價值和功能:比這部分知識來源于生活,而數學作為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科學,它源于生活最終還要回歸生活,用來指導生活,所以這章把這部分內容交給學生就是要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生活性。作為一名數學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
學情分析
1、由于這個班是我從五年級就開始帶的,所以我對學生學習基礎很了解,學生在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基礎比較扎實,而該部分內容和分數的基本性質聯系比較緊密。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人教版小學數學知識的教授具有“螺旋上升”的`特點,即每學年都會學習一些內容,但是這些內容又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在前一基礎上的深化和加深,越來越復雜,越來越抽象的。五年級時候本班學生在分數的基本性質這部分內容上,有比較好的基礎和理論準備,所以我認為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候沒問題的,可以輕松掌握。
3.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的最大障礙應該在于應用比的基本性質進行的比的化簡和求比值,兩者容易混淆,在此要給學生認真詳細分析兩者的不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讓學生經歷發現、總結比的基本性質的過程,在感受和理解比的基本性質的發生和發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使學生在小組探究中掌握運用比的基本性質把一個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的方法,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經歷比的基本性質的探索過程,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從“特殊”到“一般”的規律,將未知轉化為已知,合理運用歸納思想、整體思想,發展學生的逆向思維,滲透探索問題的思想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本節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高高興興地進入數學世界,在探索中激發興趣,從發現中尋找快樂;
2、培養學生做事、待人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比的基本性質,比利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難點:比值和化簡比的區別。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7
教學說明:
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自探問題、應用知識的過程,理解倒數的意義自主總結出求倒數的方法。
反思:
本節課中,在探究新知之前,我打破數學教學常規,進行學科整合,借助語文學科與數學學科之間的聯系為切入點,由文字構成規律引發學生數學思維火花,把文字構成規律變成數字,進行鋪墊。引發學生探究數學的欲望,極大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接著設疑引發學生提出問題:關于倒數你想知道些什么?學生提出的問題是:什么是倒數?倒數的意義是什么?倒數有什么特點?學生在探究新知識的同時,能夠自己舉一些倒數的例子,提出自己的問題,讓學生自己發現倒數的一些特點:每組中的兩個數相乘的積是1;每組中的兩個數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互相顛倒;每組中的兩個數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不能孤立。依據倒數的特點讓學生自己舉例驗證以上發現是否正確。
在爭論數字0和1的倒數問題時,我創設情景境,通過兩個卡通人物(明明、紅紅)發生爭論 ――0和1都有倒數,0和1都沒有倒數,課堂上學生引起了較大的爭議,學生沒有從分數的角度去發現0不能作為分數的.分母,所以產生了0有倒數的念頭,再次的小組辯論。得出0不能作除數、0不能作分母。0沒有倒數的結論。而1這個數字學生還是會發現1的倒數就是一分之一,也就是1。在教學求倒數的方法時,學生也能根據已學的知識自主解決,老師只是作為輔助,學生自行總結求倒數的法。但是整數到底有沒有倒數?整數怎么樣來求倒數?要怎么樣把一個整數看成是分母是1的分數,再調換它們的位置。這樣開放性題目,學生要經過小組合作才可以填出來,沒有辦法獨立思考。所以,我覺得以后的內容就應該多出一些具有挑戰性的題目,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識的應用。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8
本節課是一節復習課,回顧本單元的教學,我認為“探索”是一個關鍵詞——“結合具體的情境,在操作活動中,探索并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探索并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是本單元的重點及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對數學知識的探索活動,要根據不同的材料和背景采用不同的策略才能達到活動的目的。例如在本單元的分數乘法(一)中,由于學生有比較堅實的整數乘法意義的基礎,所以對于探索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和計算法則的探索完全可以讓學生獨立進行。
而在分數乘法(三)中,由于學生剛剛認識“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乘法意義,并且用圖形表征分數乘分數的計算過程比較復雜,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具體的講就是:通過簡單的具體事例進行集體引導,再通過具體的探索要求幫助學生嘗試著探索比較復雜的實例。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9
這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綜合應用中的內容。《數字的用處》是一節綜合實踐活動課,在通過學生的課前調查、課中的匯報交流,讓學生感受到數字不僅可以表示數量和事物的順序;在數字化、信息化的今天,數字更是人們表達、交流和傳遞信息的重要手段;了解數字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并鼓勵學生用數字表示和區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優化教學素材 開放教學內容
新課程標準說明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本課的新課內容為編學號、認識郵政編碼、身份證號碼等,郵政編碼內容枯燥乏味,學生生活中幾乎不接觸郵政編碼。針對這種情況,我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把郵政編碼作為最后了解的知識。
在新知呈現形式上,我沒有按照過去的傳統教法:先讓學生研究身份證號碼和學號的編碼規則,再嘗試編碼。而是把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索研究”做為教學著眼點,創造性地對教材進行了篩選調整,先讓學生自主探索編碼的簡單方法,感受身份證號、電話號碼的編碼規則及其運用價值。我對生活中的編碼進行收集整理引入課堂,如編寫學生證號碼、門牌、車牌、火車票、手機入網許可證號、產品代號等。這一系列內容設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視野,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系,讓所有學生都在玩中學,做中學,思中學,學得輕松,學得開心。整節課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顯示了學生的創造性。
2、小組合作交流 滲透數學思想
本課在揭示課題后,我讓學生嘗試編碼。學生先思考,為全校每位同學都編一個號碼,你覺得需要幾個數字?要表示哪些信息?學生獨立思考后,自主編碼,再在小組內交流。在學生充分地討論交流后全班匯報時,課堂成了“學生研究成果發布會”,學生充當了小老師、唱主角,走上講臺自主板演、講解、展示。在學生相互評價中思維碰撞、在學生相互辯論中發現、找出了合理、科學的編碼。此時,再讓學生同桌互助學習,觀察思考這個編碼傳遞了哪些信息,這些信息按什么順序排列,每個信息用幾個數字表示。在合作交流中找出編碼的一般規則。整個環節中,課堂上出現了“自主探究”,“同桌互助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上講臺講解”等學習活動方式。學生有了充分自由活動的時空,有了廣泛交流思想的機會,他們大膽發表個人見解,在爭論中活躍了思維,在碰撞中發出朵朵智慧的火花,提升了學習的品質。
新課程標準指出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應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數學思想方法是蘊含在知識的發展、應用過程中生成的。教學中我除了讓學生淺層感受編碼的魅力外,還注重了不同思想方法的滲透,編學號、給房間編碼的過程都體現了符號化的思想。學生在不斷地改進編碼過程中也概括出了編碼的優點和方法。
3、個人猜想驗證 提升自學能力
在解讀身份證號碼的編碼規則時,我先請學生在小組內比較收集到小組成員的身份證號碼,再大膽猜測每個數字可能會代表什么樣的信息,再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猜想,驗證了自己剛才的猜想。就這樣,讓學生在探索中猜想,在猜想中驗證,他們的探索欲望得到了充分地釋放,也提升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4、開篇獨具一格.
別具一格的開頭,能夠激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好的結尾,則能夠將孩子的興趣無限延伸!本節課的開頭我先在黑板上板書數字“1”,提問學生:看到了1,你先在腦海中想到了什么?由學生的'回答“一塊橡皮”、“一根手指”等引出數字的第一個功能——數量;再通過提問,誰是第一個發言,第一節課,引出數字的第二種功能——順序,緊接著,我在1的右邊板書0,得到10,學生繼續感知數字的上述兩種功能。緊接著,我在10的左邊板書數字1,得到110,學生的腦海中跳出了一個常用的電話號碼——報警電話。從而引出了數字的第三種功能——編碼。數字通過這樣的三種功能表達信息,于是,很自然地導入“數字按照不同順序排列起來,可以表示數量、可以表示順序,還可以表示編碼。這些都是數字的用處”,通過這樣的教學環節引出本節課課題。
上完這節課,我感覺自己的進步很大,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我的教學理念在逐漸更新,重新認識了“教”與“學”的關系。當然,這節課也有一些讓我感到遺憾的地方,還需要學習。人文科學啟迪智慧,自然科學揭示真理。我們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現代信息時代也就是數字時代,用數字編碼是起點,要能適應日新月異的數字化時代,還需要引導學生進一步的探索與創新。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0
總復習的內容分為三個部分: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在數與代數這部分內容中,主要是讓學生復習有關百分數和分數的異同,比的概念與應用,分數、除法和比之間的關系,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等知識。在圖形與幾何中,主要讓學生整理學過的平面圖形,了解圓的特點及在生活中的應用;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并能利用它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觀察用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能夠畫出從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狀。統計與概率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復習學過的三種統計圖,掌握三種統計圖各自的特點,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來表示。另外還要會讀統計圖,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
作為總復習,我們主要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就是對本學期所學習的知識進行“查缺補漏”。因此,教師在復習之前要先對學生平時的易錯、易混點進行梳理,做到心中有數,課堂上要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相繼提問并加以補充,引導學生對這類知識進行再認識。所以,教學中,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與談話、討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同時應注意體現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在對比、分析中總結、概括知識的特點,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1
核心提示:《利率》一課是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百分數一章的最后一節關于百分數的應用的新授課。
其實在初備這節課時,我有許多困惑:如何讓學生明白,本金、利息、利率的概念;如何讓學生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到底該不該給學生說20xx年后利息稅就取消的政策等等。當時真是腦海中一片混亂,不知該如何才能給學生講清楚。
為了上好的'這節課,一星期前我給學生布置作業,每個學生在父母的監督下,親自到銀行了解利率情況,并做好記錄。因為每一個學生都去銀行儲蓄網點對利率、利息及其他相關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教學時從認識老師的一張存單開始,不僅培養學生的能力,掌握了相關利息知識。
但是在課堂上實際實施的過程中,我依然暴漏了自身存在的很多問題:
1、雖然我設想的是以學生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但是課堂上我的參與卻太多,不敢放手給學生,總是想要想幫學生把苦難掃清。但是長期以來由于我的過分參與,表面上的放手,其實正是束縛孩子成長的枷鎖。剝奪了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這樣可能是我班孩子在回答問題上被動的原因所在。
2、課堂上對于孩子的評價不夠。給學生單獨展示的機會很少,沒有給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評價語也顯得有些缺乏,沒有最大限度的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3、課堂容量不是很大,習題的設置梯度行不強。
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會更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最大限度的給孩子發揮的空間,讓孩子課堂上真正意義的主人。同時在今后我也會更注重課堂上對于學生的評價,讓那個學生更樂于融入到課堂中來。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2
這節課是小學六年級的一節概念新授課,是在學生學過了線段圖形的認識后對一種新的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的認識。作為曲線圍成的平面幾何圖形,它既是一節起始課,同時也是后繼學習內容——圓周長、圓面積、圓柱、圓錐的基礎。圓在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學生對圓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如果不上這節課,多數學生也能知道什么樣的圖形是圓,那么本課的教學目的是將學生原有的、粗淺的對于圓的認識進行組織與提升,使之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而非單純地了解概念。
本節課的教學,我恰當地處理教材,把握了重點,突破了難點,當學生自學完教材,學習就進入了展示知識技能的階段,在巡堂中,我(問過學生),發現,其實學生自學完所呈現的圓的知識信息是帶有復述的情況,并沒有真正去理解和掌握,所以我通過讓學生折一折——全班交流——課件形象演示辨一辨等多種方式讓學生理解圓各部分的名稱以及體會圓上、圓內、圓外、任意這些詞語的`含義。
讓他們準確理解數學概念,較好的突破了本課的重點。讓學生探究圓的特征,有了上一環節的鋪墊,利用折一折、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探討圓的特征,在這一環節較好的突出了學生動手、動腦、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的教學理念,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培養,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如果在時間的把握上還更緊湊,課堂語言再簡潔先,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再多些,更有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3
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主要在圓內的相關概念以及按要求畫圓,在起初的教學設計上我主要分成3塊,第一層是認識圓,通過說說生活中的圓,到自己創作一個圓,最后總結出圓這種圖形的最大特性就是曲線圖形。第二層是,通過教師介紹,了解圓內的相關概念,半徑和直徑,然后通過畫圓感受半徑和直徑的關系,最后了解圓的其他特性,如:對稱性等。
但上下來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是最后的探索圓的.特性沒有時間上,第二學生對于半徑和直徑的關系并沒有很深的感悟,第三,學生動手操作上還有許多的問題。針對這三方面,在征求師傅意見后,我又重新修改了教案。
一、。可以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學生很自然的說出是圓。接著生活實際引入,并在進行新知的探究活動中密切聯系生產、生活實際。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見到過圓形的物體,課前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圓形的物體。提出問題: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圓和我們以前研究過的平面圖形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讓學生先獨立思考,讓后交流后匯報。學生的第一感受是圓沒有角,這樣的感知讓學生摸的時候就很容易體會,還可以讓學生說說,實際上只要最后總結出圓的線條不是直的而是彎的,那么,老師就可以總結出圓是曲線圖形。接下來讓學生自己創作圓,只要學生有一種即可,讓后讓學生介紹。有些學生畫出的圓不是很標準,那么老師就可以自然過度到,下一部分畫圓的最一般工具是圓規。
二、然后介紹圓內的相關概念,介紹完半徑和直徑后,可讓學生完成練一練的第一小題,判斷哪條是直徑哪條是半徑?并量出他們的長度,你發現什么?判斷可以同桌相互說,量完后可以讓學生思考你發現什么?在這道題中,學生會發現在同一個圓內,直徑是半徑的兩倍。這樣學生有自身的感知后,再得出直徑和半徑的關系才足夠深刻,然后出示兩道畫圖題:1、畫一個半徑為3厘米的圓,2、畫一個直徑為3厘米的圓。再讓學生在畫圓中感知,直徑和半徑的關系,同時指出,圓規兩腳間的舉例是圓的半徑。
三、最后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對圓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包括對稱軸,以及回到生活中的事例,如:學校要建一個圓形的水池,沒有這么大的圓規怎么辦?等等。
善于思考和發現比較才有收獲,就和圓一樣,只有始終如一,才能把事情做完美。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4
環形面積是在圓的面積計算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圓的面積計算學生接受并不太困難,但圓環卻要把握住外圓和內圓這個形成圓環形的本質問題。
教學時,我重點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本節課中,我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重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首先讓學生觀察陰影部分的圖形有什么特征,通過大家的積極討論和研究,很快得出了圓環的定義,讓學生動手摸一摸外圓和內圓,把外圓和內圓觀察的非常到位。做到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設計提問:求圓面積必須知道什么?你能找到內圓和外圓的半徑嗎?充分讓學生的思維活躍,把環行真實地顯露在學生眼前,再通過小組合作的.討論,得出圓環的面積計算公式,最后讓學生自學例題,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得到充分發揮,學會小組合作學習,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下獲得知識。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感受到切實了解學生,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充分的信任學生,既能夠使課堂氣氛非常的活躍,對提高教學效果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5
今天,我教學分數乘法的第一課時,分數和整數相乘。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使我深刻地感到預設與生成的重要關系。在教學乘法的意義以后接下來首先想通過從意義上理解分數乘法的方法,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我指著板書:3*2/15=2/15*3=2/15+2/15+2/15,要算3*2/15或2/15*3就是算什么?(算3個2/15的和)接著完成板書:3*2/15=2/15*3=2/15+2/15+2/15=2*3/15=6/15=2/5(公頃)到這里,老師以為學生很明白,接著就按照預設走下去。
出示:1/8*2 1/8*3 1/8*4師:下面這些算式各表示什么?能像老師這樣算出結果嗎?生板演:1/8*2=1/4.........。 一直都用整數和分母約分。我一看就不知所措了,如果說著三個同學已經事先學會了,那并不代表所有的同學都會啊!也可以說他們能理解為什么用整數和分母約分嗎?其他同學如果機械模仿那怎么能真正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我原本的目的關鍵在于先通過掌握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在此基礎上追問:80000*1/8難道還要用80000個1/8來求和嗎?從而來激發學生觀察整數乘分數的方法,即通過寫出相同加數來求和還不是個簡便的辦法這一教學思路。下課以后心理很不是滋味,決定到六(3)班再上一次,這次我對以上環節作出了調整。師:1/8*2表示什么?生:表示求2個1/8的.和。師板書:1/8*2=1/8+1/8=1*2/8=2/8=1/4,追問:1/8*3呢?1/8*4還能這樣算嗎?(生說老師板書)此時板書的過程很清晰了。突然出示:80000*1/8問:還能這樣寫下去嗎?此時學生都搖頭說不能,很麻煩!師:那也就是說通過寫出幾個相同加數來求和的方法計算整數乘分數還是有一定局限的是嗎?學生都表示肯定。接下來教師擦去以上的求和過程直接引導學生觀察計算中的特征,引發學生思考,達到了引導、質疑的學習氛圍。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4-11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4-04
六年級上冊數學《比的化簡》的教學反思10-01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0-06
六年級數學上冊《比的化簡》教學反思10-01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0-01
《利息》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0-02
關于年級數學上冊的教學反思09-28
六年級數學上冊《數字的用處》教學反思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