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一、學生的表現
1、在自主理解句子交流中,學生普遍出現的問題在于表達的語句上很單一,無論是詞匯量、句式,學生只是模仿老師的引語進行再復述,不能給老師一種新鮮亮眼的感受。
2、表達題抓不住重點。在課練卷上有一題:19年后蘇武抱著旌節回到祖國,當時會有哪些人來歡迎他?他們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對于這道題目的理解,學生只停留在把句子補充完整上,做到了最基本的語通句順,但所填寫的內容則不是很符合課文所要表達的含義。
二、老師的反思
1、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每一個年級段都有說話要求,從能說完整清楚的話,到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很明顯要求是一步步提高和深入的。 但表達能力非一朝一夕能搓就,所以利用每堂課做好表達能力的訓練,讓學生有條理有感受地說好每一句話,日積月累,養成會讀會理解會思考會表達的`學習習慣。
2、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后,都要求學生能聯系已知,包括聯系課文,聯系已有的積累,進行聯想,而不是就事論事,單一地看問題。我想這個習慣不僅對于學習,在將來的處事中都有很好的幫助。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這節常態研討課下來,我深深覺得我們與名師的距離之大。名師的課是錘煉出來的,對學生的成長充滿智慧的導向,我等平凡之輩,更應積極錘煉自己,即使不能成為名師,也要保證不成為庸師。
這篇文言文較現代文晦澀難懂,趣味的教學策略能降低學生學古文的畏難情緒。本課我以“成語”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意會“自相矛盾”的來源,讓學生在趣味的`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新知。包括給學生道具表演賣矛與盾的情景,學生興致高漲,課堂氛圍活躍,學習課文的積極性增強。縱觀整節課堂,小組合作還是比較成功,無論是開始的二人小對子互相讀文,還是三人小組理解單個字義,再到六人大組討論“買矛與盾的人可笑之處及現實生活中自相矛盾的現象”,同學們都能積極參與交流合作,各抒己見,提高了學習效率也讓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不足的是課堂的語言略顯單調、蒼白,當個別學生不能積極參與發言時,對學生缺少激勵的語言;對學生朗讀的指導、評價不到位等情況,需要今后加強文化底蘊的積蓄,才能更好地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感謝這節常態研討課,讓我更清醒地認識自己的得失。“向著標桿直跑!”我會繼續努力的!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老師,我們喜歡你了!”下課后,幾位學生走我跟前。“為什么喜歡老師呢?”隨便一問,孩子們竟異口同聲地說“因為你對我們好啊。”“那以前不喜歡嗎?”“以前……”孩子們支吾著。
我沉思著。是呀,以往的教學,教師是課堂的權威,是課堂的主要角色。而課改后,教師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悅,分擔他們的失敗與挫折。平時的我,始終將微笑帶進課堂,把真誠的微笑吹入兒童的心田,把鼓勵帶進課堂,讓孩子們生活在鼓勵中學會自信;把耐心帶進課堂,當學生回答不出,學生犯了錯誤,我都耐心地等待,輕輕地喚醒!
縱觀這節課,雖然校領導和同事們評價較高,但是我個人認為,還有許多欠缺。比如課文中細節描寫無疑是生動刻畫人物的`方法之一。孫晉芳的外貌細節展露了孫晉芳剛毅、果敢、不服輸的個性。這一點,教學中注意不夠。另外,本文運用了大量的夸張、比喻等修辭手法使文章語言不乏生動,抒情、議論的文字,也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而這一點,在教學中沒有引導學生感悟透徹。
總之,這是一堂并不完美的教研課。當然,我相信自己正慢慢走向我所渴望的教育。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在畢業考試中,語文課外閱讀所占的比重是相當大的,憑空拿幾篇學生從未學過的文章來讓學生做,實際上這是對學生平日學習能力的考察。所以,我們在上課的.時候應當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平日上課或課后練習時,不只是把一篇文章或某篇閱讀講完了就完事了,還要教給孩子做某一類題目的方法,比如在講解一篇課外閱讀時,看這篇文章是寫人的還是狀物的?
寫人的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狀物的文章又是抓住了事物的哪些特點來寫的?這兩類文章在考試的時候一般會怎樣考?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這一類題目怎么做?概括段意要怎樣概括?不同類的文章概括段意又有怎樣的區分?……凡是在我們平日上課和做練習時能夠遇到的文章或是題目類型,我們老師可以給學生歸類整理,把這些學習方法都教給孩子,讓學生在閱讀和練習中學到好的做題方法,久而久之轉變成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能力。相信學習成績也會有明顯的提高。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此次參加校級教學比武,受益匪淺。我執教的古詩《別董大》,雖然精心準備,但有些地方效果卻不很理想。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更讓我理解了“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情了。
此次的教學比武,我從以下兩方面進行總結:
(一)優點:
1.按照古詩教學七步法進行教學
瀏覽信息知詩人------自讀課文知大意------查閱信息細理解-------合作交流再探究------表情朗讀悟情感------活學活用顯效益-------課外拓展重積累
2.充分挖掘古詩本身的'內涵
通過多媒體畫面,逐步引導想象,讓學生隨時都有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將古詩中言已盡而意猶存的豐富內涵展現在學生面前,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此次教學活動,也讓我陷入了沉思
1.在教學中課件的使用。本次教學活動,不少教師課件精美,而我的卻略顯寒酸。主要是總結雖精心設計了文稿,卻沒什么動畫。本人認為這可體現自己樸實的風格。課前校長講了這么一個觀點:教學中,課件可以用,但不用或少用就能達到教學目的更好。我深為贊同,但現在陷入困惑,怎樣才是一個度。
2.我認為開頭的導課應讓學生多參與,用學過的《送別》詩導入,教師盡量不要包辦代替。導課有流于形式之嫌。
3.通過這次的教學活動,我發現了一個現象,學生思維雖活躍,但上課發言欠積極,特別在公開課上尤為明顯,許多老師亦有同感。雖然這與學生心理有一定關系,但是否有其他原因呢?這是我的困惑。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有的人》這篇課文是1949年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寫的,因此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但是這首詩不只是單純寫對魯迅的懷念,而是通過與魯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對比,批判了那些騎在人民頭上的統治者和壓迫者,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號召人們做真正的有價值的'人。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能用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詩歌。
2、通過朗讀,感受能詩中運用的對比手法,并理解其好處。
3、學習魯迅先生的偉大精神,樹立高尚的人生觀。
教學之前我有些疑慮,如何讓學生領悟到課文的深刻內涵,感情受到觸動。最后我決定通過對比朗讀去讓學生感受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的行為以及他們的不同的結果,從而進一步去感受魯迅先生的愛憎和人生理想。最后引導孩子們說說什么樣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使學生在交流中明確為人民服務的人將永生。
教學中,簡單的教學程序很快幫學生突破了難點,他們懂得了為人民服務的人將永生,與人民為敵必然滅亡。
語文課堂上也要進行德育滲透,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比品德課上一味地道德傳授的效果要好。如果語文課堂上只傳授知識而忽視了德育,或者丟掉了教育最佳時機而盲目地空洞說教,則顯得蒼白而無力。教師就應該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進行必要的引導,因此,教師應該時時關注孩子而設計教學。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學步》以父母的口吻描述了兒子學步時的情景。文章從看到兒子蹣跚學步,聯想到學步只是人生旅途的開始,希望孩子腳踏實地地不畏艱險勇往直前,順利地踏上人生之路,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父輩對孩子的一片深情和良苦用心。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例如:“生命的過程,大概就是學步和尋路的過程。”等。為了突破難點,將學生引進文本,一個個的成為文中的學步者,再現兒時的這個平凡而偉大的經歷,那么就不難理解文中所講的“你的生活從此開始有了全新的內容和意義”這句話的含義了,也能體會到父母的深情厚意。我是從這幾點入手的:
1、讓學生再現自己的情感體驗
首先,理清文章脈絡,由“居然會走路、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入手,讓學生找到學步的艱難。學生需精心閱讀文本,體會父母的心情。
其次,讓學生抓住某一片段精心閱讀,歸納出有關描寫心理感受的詞語,諸如“膽怯”、“自豪”、“勇敢”、“新奇”、“堅持不懈”等。這就是一個感悟的過程。在此基礎上的朗讀訓練,應該定位于朗誦。
2、體會父母的情感
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這些環節的設計是本節課的亮點。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很自然地讓學生走進了一種能夠共鳴、能夠感悟的狀態,而我又利用各種契機進行了大量的語文能力的訓練。例如,閱讀文本時的劃句做眉批的“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讀書習慣的訓練,積累句子并合理運用的說話訓練,大規模的朗讀訓練,從具體到抽象的概括能力的訓練……
3、提升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
學生已經知道,人生只有學步,才能邁步,直至成長。在作者眼中,兒子學步的意義就在于他開始邁上了漫長的人生之旅。因此,父母會驚喜與興奮,會贊美和欣賞,還會擔憂和焦慮,更會有期望與忠告,將學生的情感提升至懂得感恩,并懂得勇敢地走好人生的坎坷路。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今天是十一長假返校的第一天,我準備和學生讀顧拜旦的《體育頌》,這篇文章不算長,但是要讓六年級的孩子讀懂并不是容易——我是這么認為的。作者寫的可是自己對體育的內心感受。我們學校的班級人多,場地少,家長給學生安排的興趣班那么多,能夠真正體會過體育的歡娛和精神的孩子有多少呀?至少我的前一屆學生在讀它的時候就覺得困難不少。
課前,我讓學生上網了解“奧林匹克”。并把自己感興趣的資料收集起來閱讀。這篇文章很感性,沒有實際的生活體驗作為鋪墊不好讀懂,要適當引導在課前進行積累相關體育的資料,加強閱讀主體對體育的.了解。
進行閱讀教學時,我是這樣引導的:
一讓學生通過抓每段的中心句讀懂課文的內容——顧拜旦在歌頌體育的什么。
二讓學生涵詠課文,體會這些激情滿懷的話語。我首先向學生展示了我體會第一自然段的方法,第二句,讓我回想起的是奧林匹克運動的起源,“猝然降臨在林中的空地”,還讓我聯想到到了遠古時代那茂密的叢林,就在那里,奧林匹克誕生了。“灰蒙蒙”“灰暗”,讓我感受到了那久遠的人們的玉自然抗爭的苦難生活,體育就是一縷生命的晨曦,著涼人們的心房……我在向學生展示我被這些話語激蕩內心的過程。我問學生,你覺得我是在用什么方法體會的?學生總結我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用上了結合資料理解體會,想象體育競賽活動的畫面理解體會,抓住重點詞語理解體會的方法。
最后我給學生留了今天的家庭作業:讀課文,哪段話語你能讀出自己的理解,進行批注,并練習通過朗讀表現你的理解。
我期待著明天聽到他們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很期待!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這篇文章是冰心女士留美期間在山中養病時寫的,寫了作者在山中所見的許多可愛的小動物的生活情景,寫出了它們給作者帶來的無限樂趣,也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喜愛之情。
這篇文章思路清晰,對小動物的描寫具體,所以這節課我設計讓學生通過讀重點詞句來感受作者的情感。在四人學習小組內,我讓學生分工合作學習課文中寫馬、狗、貓、昆蟲的部分。學生先自學,用直線畫出作者喜愛它們的句子,然后在小組里交流。在小組長的帶動下,楊潤偉也表達起了自已的想法,看到同學們投入、認真的學習狀態,我欣喜無比,不管學生是出于對動物的喜愛在讀文,還是任務的壓力所致,我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達到了。所以,在集體交流環節,同學們積極性很高,對詞語把握的非常準確,將作者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完全表達了出來。
在本篇文章的教學中,全體同學能積極參與課堂、走進課文,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本單元的主題——”樂趣“的魅力,更對冰心作品的魔力深信不已。所以,我推薦學生繼續閱讀冰心的作品,走近冰心。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楊震暮夜卻金》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楊震“暮夜”拒賄的故事。故事雖小,其教育意義卻不小。句句看似淺顯易懂,細讀起來,卻又能體會出另一種感情,要讓學生體會到這一點,必須創設美的課堂。
首先在這節課中我注重充分利用文本,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加深理解,升華情感。粗度課文,整體感知。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針對張文敏老師“提出在本冊的教學中,出現了很多文言文,而文言文一般都是要求背誦的。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讓六年級的學生快速準確的背誦文言文?”我采用一下方法效果很好!
1.讓學生熟讀譯文,大致了解文言文的意思。
2.抓住文本的意思,我引導學生把它編成一個小故事,激起學生學文言文的興趣。
3。熟讀成誦,激勵表揚先會背誦的學生,利用樹榜樣去激勵其他同學。
《楊震暮夜卻金》是北師大版第十一冊第一單元的拓展閱讀課文,講述了楊震“暮夜”拒賄的故事。這是一篇文言文,講的是在夜深人靜之時,在沒有第三者知道的情況下,楊震作為王密的上司,同時又是他的恩師,堅決拒收重金,并且錚錚鐵言,其“慎獨”的精神可嘉,堪稱歷代師表。
教學這篇課文,我緊緊圍繞古文教學的三大任務來展開。
一、理解重點字詞
上課一開始,我首先讓學生瀏覽課文,試讀課文。然后簡要地解題,交流課前查找的有關楊震的資料。接著,我讓學生再次閱讀課文,提出疑難字詞,大家一起交流。如:遷、故、謁見、子、君不知故人、何謂等。
二、讀出古文韻味
小學安排了古文的學習,重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了解祖國優秀的民族文化,初步感悟古文簡約、精練的特點。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采取多樣的朗讀形式,引導學生感悟古文的韻味。如:自讀、互讀、細讀、分角色讀等。教師范背范讀也能起到很好的榜樣作用。老師范讀時,語速適當放慢些,讓學生仔細聽,聽清楚老師朗讀時的語氣、停頓、重音等,并在課文上做好記號。接著,讓基礎較好的同學來朗讀,師生一起評議。最后,讓大家根據自己的筆記和理解自由朗讀,同桌互讀或小組讀,上臺示范讀。
學生在反復吟誦中基本能理解課文的意思,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感悟到古文瑯瑯上口用句簡約含義豐富的.特點。
三、感悟人文內涵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在朗讀中基本明確課文的主旨,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大意。這時,引導學生探究課文的人文內涵顯得水到渠成。我設計了這樣的兩個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發表自己的看法。其一,課文中哪些句子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楊震的高尚行為表現在哪里?其二,結合現實生活,說說今天閱讀此文的意義。
通過小組討論,代表匯報,老師點撥,同學們很快達成了一致的看法:誠信是一個人生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惟有誠信才能立足于社會,惟有誠信之人才能常保安寧。無論是為官還是做人,以誠對己,以誠待人,慎微慎獨,時刻記住“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的古訓,時刻記住“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道理,決不可以因別人不知道就寬容和放縱自己。特別是為官者,更應該自省、自警、自戒。
同學們的認識在對話中提升,師生的心靈在對話中得到洗滌,并不斷清澈起來。最后,引導同學們對照課后的譯文,再次閱讀,整體感悟古文的簡約和精練。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蘇武牧羊》是一首歌,作為一堂課而言,在設計思路時,教學理念提倡學科綜合。在實施中,以音樂為教學主線,通過具體材料構建起與歷史學科的聯系,為學生講西漢之時的“牧羊故事”。當然,學科綜合的理念要恰倒好處,決不能喧賓奪主。通過師生的'互動學習,我發現學生對音樂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有著極其微妙的變化:學生明白了對歌曲的情感處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集體主義精神。
《蘇武牧羊》是一首具有古典藝術性與感染力頗強的歌曲。它體現了人類的基本素質。對于教學的課程標準,從基本理念上看,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課程標準表述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體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評價機制。
在教育教學中新理念是如何體現的?應該承認,我們老師和學生不只是課程的接受者,同時也是課程的創造者。在師生相互交往的動態過程中,不斷創新,構建意義,同時也創建自己的認識結構。
對教材的分析把握與運用,還是以《蘇武牧羊》為例,在演唱的時候,使用悲?還是用喜?當學生明白了蘇武牧羊十九年的事情,我想他們是不會用唱《娃哈哈》的情緒去演唱吧?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本組課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回憶革命先烈的文章,有詩,有詞,還有毛澤東的著名演講。認真閱讀,可以受到革命傳統教育,懂得為人民服務的道理。在教學時間中,教師必須著眼于語文素養的形成,以語言實踐活動為憑借,在滲透人文性,讓學生在感悟、理解、欣賞、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的同時,受到情感和熏陶和美的陶冶。
本學期是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個學期。經過前幾年的學習,學生們已經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學習本組課文,要盡可能獨立閱讀思考,并把自己的理解與感受和同學交流,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與同學討論。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收集資料。閱讀文章的時候注意收集有關的資料,就能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例如,《詹天佑》這篇課文,收集一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時,清朝政府腐敗無能,中國遭受許多帝國主義國家侵略和欺負的有關資料,就能對詹天佑的愛國之情,對京張鐵路勝利竣工的偉大意義加深理解。學習課文以后,進一步收集詹天佑的其它事跡,收集祖國鐵路建設成就方面的資料,又能使我們拓寬視野,增長見識,受到更多的啟發和教育。
閱讀時為了加深理解,需要收集資料;寫文章、進行口語交際一致解決生活中的種種問題,也需要收集有關的資料。《為人民服務》這篇課文是開頭就鮮明地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的宗旨▁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首先放手讓學生自學課文,把握文章的中心,然后通過自學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弄清全文圍繞“為人民服務”講了哪幾方面的意思;最后,通過對課文重點詞句的理解,加深領會文中所講的道理.使學生體會到課文所講的五個問題,都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標準,從不同側面說明怎樣才能做到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引導學生聯系戰爭年代的英雄人物和和平年代涌現出來的模范,讓學生談一談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什.
任何一篇讀物所提供的信息,有必要信息,次要信息,和多余信息之分,而人們閱讀總帶有一定的目的去進行選擇性閱讀,所關注的重點,所獲得的體驗也不盡相同,我們應注意語意的`疏通,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注意分配的能力,引導學生快速捕捉課文內容梗概,敏銳地覺察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教學《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篇課文時,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中心詞加以分析,領會文章的主旨.幫助學生品析人物語言,體味人物神態,感悟人物的思想.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通過小組討論合作研討,引導學生感受李大釗的精神及品質.可以讓學生結合手里的資料,談一談對李大釗的了解,然后教師適當加以補充.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為調節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思考,提高課堂和教學效果而經常采用的一種有力的手段,一個設計精巧的提問會使課堂氣氛立刻被調動起來,將學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來,充分開動起學生的大腦,使學生圍繞著問題而積極思考,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學習和教學效果.
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收集有關資料的練習,讓學生在長期的學習、生活實踐中提高收集資料的能力,逐步養成收集資料的習慣.
最近的高考改革消息透露:作文中的錯字一字扣一分。這讓我們看到了基礎教育的重要性。生字教學貫穿小學語文階段,到了六年級也是不可忽視的。我班的學生語文學習基礎薄弱,生字字形的掌握尤其讓我操心。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掌握有效的記字方法。我利用小組合作的力量,在第二單元的復習中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聽寫比賽”。比賽前一天,我布置了學生回家復習,提示了明天將要進行比賽,學生紛紛詢問比賽的細則,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比賽開始了,十五個小組緊張待命。第一輪,我指定學習小組的某一位置同學上臺,進行本單元中一部分生字的隨機聽寫。三十個詞語后,第二位同學上臺,如此類推。其他同學則需安靜地在臺下,可以復習,可以隨老師的聽寫內容進行檢驗。我還特地來個“突然襲擊”:默寫第一單元的一首詞。學生人人嚴陣以待,個個全神貫注。
比賽結束后,我與學生進行了溝通,大家紛紛表示內心緊張的情緒,這不但是個人的榮譽,還是集體的榮譽。尤其是臺下的學生不約而同反思:要是我寫這個字我該怎樣寫?,從而進一步明確了課前預習、上課聽講、課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 FFKJ.Net后復習的重要性。大家都積極發言,還想出了不少熟記生字的好辦法。十一張成績但很快出來了。大家在關注自己小組的成績的同時,組長發揮了帶頭的作用,帶領組員進行改錯,尤其針對組內學習能力較差的同學進行復習,逐個過關。課室里的學習氣氛讓我感到十分欣慰。小組合作的效果的令人驚喜的,因為全員參與,所以人人都有體現價值的一刻;因為互相幫助,所以有共同進步的可喜成績。學生都是有可塑性的,我堅信: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我們小學教師特別是六年級的教師肩負著學校領導的厚望,承載著家長對學生寄予的無限期望,托付著學生對未來的美好愿望,更重要的是我們培育的是祖國明天的未來與希望。可謂是眾“望”所歸。如何讓學生在這即將畢業的一年中,尤其是在語文學習方面學有所取學有所獲呢?
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特點是全冊課文分成若干組,而且也體現了一組課文的'訓練重點。這樣編排對我們掌握教材,把握文章的重點也是十分有利的。一篇課文,要講的東西往往很多,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即使能做到,學生的收獲也是甚微,抓住重點訓練項目,從一組教材整體出發,以訓練重點為主線,就可以把教學重點凝聚到每篇課文,集中體現重點訓練項目,抓住了這一點,也就抓住了教材所要教的精華。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主要設計為四個環節:第一,比較課題導入新課;第二,檢測預習檢查反饋;第三,初讀課文,概述故事的主要情節;第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1——19小節),品味小夜鶯與德國軍官的對話,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勇敢。
總的來講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第一環節比較《小英雄雨來》《狼牙山五壯士》《夜鶯之歌》的課題,大部分學生存在困難,當時應指導他們從“小英雄”和“壯士”來進行比較,從而知道前兩個題目的共同點是課題中含有作者對英雄人物的評價。接下來的第二個環節預習成果反饋時關于“蔑”字的寫法,學生一時想不出較好的記憶字形的方法時我適時提供了一個方法“戍”字頭上四根草,此時還不如讓學生當場書寫幾遍或許效果會更好。第三個環節概述故事的主要情節時共的時間過長,學生在文章結構還沒有理清楚時可以采用畫情節曲線來把握故事的情節,同時厘清歌聲出現的次數,抓住文章的線索——歌聲,這樣應該會更加高效。本來預設利用表格的提示來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后再利用情節曲線總結,可在課堂上在指導如何分段這個點上花了較多的時間,邊畫情節曲線進行小結便省略掉了。小組合作學習第一部分這個環節里,學生能充分學習的自主性,圍繞“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夜鶯的機智勇敢”這個主要問題進行探究。小組交流時都能暢所欲言,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但由于時間不夠充分,展示交流的小組不多,學生覺得有點掃興。在教師方面,我應該在進行交流的時候適時地指導朗讀,同時還應該在小結時點出表達的特點,或動作或神態或語言等。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同時又積累語言獲得知識。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說實話,在教學此篇課文之前,我對“白鶴梁”是一無所知。粗看課題時,眼冒出一串串的問號:白鶴梁是什么?白鶴梁是怎樣沉浮的?它有什么作用?......帶著許多的問號肅然地讀起文章來,哦,原來,白鶴梁是一座天然石梁,位于靠近涪陵長江南岸的大江中,是一個長約1600米、寬約15米的袖珍小島,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長江水枯的時候,才露出水面。古人認為,冬天長江的水位回落到一定位置時,第二年一定是個風調雨順的豐收年,于是人們就用“刻石魚”的方法記錄長江枯水水位。這一做法從唐朝延續至近代,每當石魚露出,就成為一件盛事,人們在長江上聚會,在白鶴梁上刻石記載,文人墨客也賦詩題詞。因此,白鶴梁題刻是世界上江河水文的最早記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石梁上還刻有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白鶴、彌勒佛以及風格不同、甚為寶貴的文人詩文、書法和繪畫作品,因此,白鶴梁又被稱為“中國書法繪畫藝術的水下博物館”。1988年國務院將它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峽水庫的修建關系到白鶴梁的命運。教學前,以對學生的`了解,也應該沒有人去看過白鶴梁,教學起來一定會吃力,特別是圍繞白鶴梁的保護,科技工作者所提出的幾個保護方案,尤其是第四個方案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雖然這不是重要的內容,但如果不了解的話對領悟文章的主題有影響)哎,怎么辦呢?這怎樣才能讓學生既讀得懂又能領悟文章的情感呢?苦思冥想后,我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讀課題質疑:
1、白鶴梁是什么?
2、它有什么作用?它的沉浮是指什么?接著讓他們帶著思考題讀課文的1—4節,要求他們邊讀邊畫句子,然后匯報交流,沒想到學生很快就解決了所提出的問題,這讓我喜出望外。然后,我說:“白鶴梁是一塊會說話的石頭,三峽水庫又是造福子孫萬代的偉業,魚和熊掌能兼得嗎?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哪些保護方案呢?行不行呢?”再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課文的6—20節,學生的學習勁頭十足,最后帶領他們一起簡要的理解方案(1)、(2)、(3),在教學過程中,我還風趣地把方案歸納為“加罩保護法”“復制粘貼岸邊法”“復制粘貼高處法”,就這個說法使學生豁然開朗起來,對這三個方案的利弊他們竟然分析的有條有理、像模像樣的。(表揚一下自己的小幽默哦,哈哈)由于較順利地理解了前面的內容,為第二節課的學習做好了較好的鋪墊。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北師大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4-19
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上冊花臉教學反思01-03
五年級上冊語文北師大版教學反思04-04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4-05
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學反思04-04
北師大版《遲到》優秀教學反思09-22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4-19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小蝦》教學反思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