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

時間:2023-04-08 11:29:07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1

  《識字一》這個單元,是繼學習拼音之后,第一個識字單元。本課《一去二三里》是這個識字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的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shù)字鑲嵌其中。本課是一首意境優(yōu)美的古詩,課文內(nèi)容大多學生在學齡前已經(jīng)接觸甚至已經(jīng)會背誦,重在學習最簡單的十個漢字,和“去”和“里”這兩個漢字。新教材重視識字教學,采用多種方法使低年級學生盡早、盡快、盡可能多地認字。在識字的編排上,又注意采取韻語這種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在有滋有味的誦讀中認字,受到美的熏陶。

  在本課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輕松的學習氛圍,鼓勵他們大膽地學習新知識。引導學生誦讀詩歌,在詩歌中學習生字,教學時我設計了“戴帽子”的活動及時復習鞏固本堂課所學的十個數(shù)字生字。通過有趣的游戲激發(fā)孩子們識字的興趣,使學習氣氛活躍起來;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采用新字復習舊字,舊字鞏固新字的方法擴大識字量,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記得牢固、扎實。利用插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圖習慣,培養(yǎng)說話能力,感受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樂。

  重視自主研讀,自讀自悟。在教學設計上我非常重視孩子們的基礎學習,將認讀生字,讀熟課文放在第一位考慮,在指導生字學習時注意學生的學習方法的訓練,同時又重點指導難讀的字音區(qū)分,使識字教學達到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在指導讀文時,重視圖文對比讀書,這在低段教學中,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邊朗讀邊想象的良好習慣,不要把書讀成“小和尚念經(jīng)”。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田字格,學寫漢字。在寫字教學時,我著力做到仔細觀察,動手實踐,示范指導三結(jié)合來扎實地完成孩子們第一次書寫漢字,重視了學生基本功的學習。由于新教材對認字、寫字的要求不同,識寫分開、多認少寫,減輕學生學習寫字的負擔,又盡可能讓學生多識字,盡早地進行閱讀,所以我本節(jié)課只涉及了寫其中的一個字“一”。我們組的小課題研究內(nèi)容為培低年級學生書寫習慣的培養(yǎng),所以在動筆寫字之前,我對學生的寫字姿勢進行了指導。希望能使學生在動筆前先把姿勢擺好,有了這個正確的“架子”再開始寫字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2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出現(xiàn)了一幅郊外的美竟: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飲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的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shù)字鑲嵌其中。

  本課還配上兩幅插圖。圖一描繪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示了童謠的意境。圖二用十個運動員和十個球協(xié)助同學識記十個表示數(shù)字的漢字。

  我們過去的課堂教學過分強調(diào)預設,顯得機械、沉悶,缺乏生氣和樂趣,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依照預先設計好的一步步地進行教學,有些程式化。四十分鐘的課,不拖堂,把需要完成的教學內(nèi)容講完,這堂課就算完成了任務。這樣的課堂顯得生命力不夠強,太過封閉了。

  新課程要求我們開放課堂。開放從過程角度來講,人是開放性的、發(fā)明性的存在,教育不應該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這樣會限定和束縛了人的自由發(fā)展。在進行《一去二三里》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看書上的圖來認識1至10的漢字寫法,我問同學:“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在同學的回答中,認識了十個字,此時已經(jīng)基本上完成了預先的任務,我正準備過渡到另一環(huán)節(jié)時,聽到有一個同學說:“老師,我還有,我還想說!”看著他那急著想說話的樣子,我就讓他說了,“我還看到天藍藍的,云白白的,很美麗。”聽著他奶聲奶氣的話,好像自身也被一種童真童趣所感染,經(jīng)常能看到的藍天白云似乎也變得更美了,我褒揚了他“嗯,雖然今天天陰沉沉的,可聽你這么一說,就像看到了藍天白云一樣,真美,你說得可真好,看得很仔細。”其它小朋友見我褒揚他,也刷刷地舉起了小小的手,有的說:“籃球場后面有一片樹林。”她把前面學過的“一片樹林”給用了起來,我就忍不住又褒揚了她,沒想到她聽到我的褒揚,歪著腦袋笑了一下說:“老師,我可以不可以再說一次啊!”我點點頭,她就開始說了,“籃球場后面有一片樹林,那里有很多綠油油的小樹,還有許多小動物住在里面。”

  同學們越說越起勁,說到后面,他們就說到了十個小朋友的表情,不同的姿勢,還說到了他們衣服和鞋子的不同。特別是當他們說到十個小朋友不同的姿勢時,我很意外,沒想到他們觀察得這么仔細,說實在的,當我看圖時,我沒去注意圖上小朋友的表情和不同的姿勢。

  因為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的延長,這堂課沒有完成預先設計的教學內(nèi)容,但是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未完成并不影響同學的整體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重要的.是培養(yǎng)同學的學習熱情、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素質(zhì)。這堂課根據(jù)同學的學習熱情、考慮、靈感改變了原先的優(yōu)秀教案,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不應該是一個封閉的系統(tǒng),教師也不應拘泥于預先設定的程式。開放課堂,尊重同學的學習需要和熱情,讓我們用一顆寬容的心允許同學打破我們的預設,讓我們在師生互動中多一些即興的發(fā)明,使我們的課堂更充溢生命力!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3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郊外的美竟: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飲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的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shù)字鑲嵌其中。本課還配上兩幅插圖。圖一描繪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現(xiàn)了童謠的意境。圖二用十個運動員和十個球幫助學生識記十個表示數(shù)字的漢字。

  在本課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輕松的學習氛圍,鼓勵他們大膽地學習新知識。利用插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圖習慣,培養(yǎng)說話

  《一去二三里》是一年級小學生學完拼音后接觸到的第一篇識字課文,應該把教學重點放在識字教學上,而在理解詩意和感受詩情上略作點撥就可,不必花這么多時間。其實我也意識到識字教學的重要,在學了古詩后,通過看圖圈生字,讀生字卡片,比較生字識記“八”和“九”,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識字,讀兒歌識字等方式來幫助孩子識字,激發(fā)識字興趣。但是如果能把識字教學滲透在古詩教學中,效果肯定會更佳。并且我對學生的.學情較了解,這首詩比較簡單,一部分孩子早會讀,甚至會背了,所以讀詩時顯得洋洋得意,眼睛根本沒去注意文字,從而,錯過了如此好的識字機會。我卻沒有意識到,沒有及時地指正孩子們的錯誤習慣,真是后悔。還有,拼音剛學完,在識字教學中可以做些有效的銜 接。

  能力,感受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樂,在此鋪墊上再引導學生誦讀詩歌,最后學習生字。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4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郊外的美竟: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飲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的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shù)字鑲嵌其中。本課還配上兩幅插圖。圖一描繪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現(xiàn)了童謠的意境。圖二用十個運動員和十個球幫助學生識記十個表示數(shù)字的漢字。

  在本課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輕松的學習氛圍,鼓勵他們大膽地學習新知識。利用插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圖習慣,培養(yǎng)說話能力,感受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樂,在此鋪墊上再引導學生誦讀詩歌,最后學習生字。

  課后聽了大家的研討以后,我作如下反思:《一去二三里》是一年級小學生學完拼音后接觸到的第一篇識字課文,應該把教學重點放在識字教學上,而在理解詩意和感受詩情上略作點撥就可,不必花這么多時間。其實我也意識到識字教學的重要,在學了古詩后,通過看圖圈生字,讀生字卡片,比較生字識記“八”和“九”,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識字,讀兒歌識字等方式來幫助孩子識字,激發(fā)識字興趣。但是如果能把識字教學滲透在古詩教學中,效果肯定會更佳。并且我對學生的學情了解不夠,這首詩比較簡單,一部分孩子早會讀,甚至會背了,所以讀詩時顯得洋洋得意,眼睛根本沒去注意文字,從而,錯過了如此好的識字機會。我卻沒有意識到,沒有及時地指正孩子們的錯誤習慣,真是后悔。還有,拼音剛學完,在識字教學中可以做些有效的`銜接、滲透。針對以上反思,我又重新設計了一份簡案如下:

  一、復習導入

  到今天為止我們已經(jīng)學完了拼音,下面老師考你看誰能把下面幾個音節(jié)讀的又快又準確:

  1.出示小黑板。

  zhi chi si yi wu

  jia taièrzuo hua

  yancun ting

  2.談話導入: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幫助下,到識字王國去認識更多的“漢字朋友”啦,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板書課題: 一去二三里 讀題。“一”的正音。

  二、指導學生觀察插圖,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想像。

  1.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兩個孩子看到了什么?他們在說什么?

  2.介紹課題:古時候有一首童謠,說的就是這幅畫,齊讀課題。“一去二三里”重點讀“去”和“里”。強調(diào)“一”的讀音。

  3.理解“里”。

  三、借助拼音,自讀課文。

  1.讓學生邊拼,邊讀,從文中圈出生字。

  2.出示生字,教學生字。

  yíqùèrsān lǐsì

  一去二 三 里四

  wǔliǜqībā jiǚ shí

  五六 七八 九十

  借助拼音識字,重點指導,上聲讀音,和“四”與“十”平翹舌的講法。

  抽讀生字卡片,比較“八——入”,結(jié)合生活實際識字,在教室里找找數(shù)字。借助課文插圖識字。

  3、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讀,指名讀,賽讀,齊讀課文。

  四、拓展練習,鞏固生字

  1.讀一讀,連一連。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 十 六 一 三 九 八 二 五 七

  2、讀兒歌《謎語》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5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郊外的美境: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的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shù)字鑲嵌其中。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也掌握一到十的數(shù)字的寫法。

  本課配上了兩幅插圖。圖一描繪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現(xiàn)了童謠的意境。圖二用十個運動員和十個球幫助學生識記十個表示數(shù)字的漢字。

  在進行《一去二三里》的教學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值得反思,我這樣設計的:讓學生看書上的圖來認識1至10的漢字寫法,我問學生:“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在學生的回答中,認識了十個字,此時已經(jīng)基本上完成了預先的任務,我正準備過渡到另一環(huán)節(jié)時,張真禎說:“老師,我還有,我還想說!”看著她那急著想說話的樣子,我就讓她說了,“我還看到天藍藍的,云白白的,很美麗。”聽著她奶聲奶氣的話,好像自己也被一種童真童趣所感染,經(jīng)常能看到的藍天白云似乎也變得更美了,我表揚了她“嗯,雖然今天天陰沉沉的,可聽你這么一說,就像看到了藍天白云一樣,真美,你說得真好,看得很仔細。”其它小朋友見我表揚她,也刷刷地舉起了小小的手,魯燦同學說:“籃球場后面有一片樹林。”她把前面學過的“一片樹林”給用了起來,我就忍不住又表揚了她,沒想到她聽到我的表揚,歪著腦袋笑了一下說:“老師,我可以不可以再說一次啊!”我點點頭,她就開始說了,“籃球場后面有一片樹林,那里有很多綠油油的小樹,還有許多小動物住在里面。”真不愧為我班語文成績很棒的孩子!學生們越說越起勁,說到后面,他們就說到了十個小朋友的表情,不同的姿勢,還說到了他們衣服和鞋子的不同。特別是當他們說到十個小朋友不同的姿勢時,我很意外,沒想到他們觀察得這么仔細,說實在的,當我看圖時,我沒去注意圖上小朋友的表情和不同的姿勢。

  由于同學們說得轟轟烈烈,我不忍心打斷他們,這堂課沒有完成預先設計的教學內(nèi)容,但是我認為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未完成并不影響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素質(zhì)。我忽然意識到自己過去的課堂教學過分強調(diào)預設,實在太機械、沉悶,缺乏生氣和樂趣,課堂教學的過程也是按照預先設計好的一步步地進行教學,過于程式化。四十分鐘的課,不拖堂,把需要完成的教學內(nèi)容講完,這堂課就算完成了任務,這樣的課堂不是太過封閉了呢?新課程不是要求我們開放課堂嗎?

  我不敢肯定這節(jié)需要延時的課,一節(jié)從表面看忽視了學生讀和寫的課,是開放的課堂,但我知道教育不應該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這樣會限定和束縛人的自由發(fā)展。這堂課我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熱情、思考、靈感改變了原先的教學設計,自認為效果不錯。

  教小學一年級,雖然我是第一次,教學方法也不太懂,今天邁出了第一步,以后我會繼續(xù)這樣。因為今天我才真正體會到了:教學過程其實就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不應該是一個封閉的系統(tǒng),也不應拘泥于預先設定的程式。以前只聽說了這些理論,應用起來并沒懂。今天算作初步嘗試吧!讓我們用一顆寬容的心允許學生打破我們的預設,讓我們在師生互動中多一些即興的創(chuàng)造,使我們的課堂更充滿生命力吧!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6

  這是小學識字教學的第一課。根據(jù)修訂后的大綱精神及新教材編者的意圖,要著重抓識字教學和朗讀、背誦指導,對詩句內(nèi)容的理解不作要求。我初次備課時沒有充分解讀教學要求,所以在教學設計中發(fā)生了重難點偏離,并且教學內(nèi)容安排上過于繁雜,并不適合一年級的學生。在經(jīng)過師傅的指出和幾次修整之后,將教學重難點轉(zhuǎn)移到了識字教學中來。課后與師傅進行交流后發(fā)現(xiàn)存在問題如下:

  1教學應當就像一首流暢優(yōu)美的曲子,雖然有不通的章節(jié),但是它們卻是渾然一體的。而我的.課堂中明顯地將教學分成了幾個部分。比如先復習舊知,接下來學習識字,最后學習寫字。這樣的課缺少美感,更多的是機械和呆板。教學設計中必須注意過渡語的設計,注意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連貫性。

  2教學中“放手”得不恰當。我們的教學總想通過老師的引導來使學生得到感悟,收獲知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適合這樣。在識字教學中,原本設計的是給生字找伙伴(組詞)。但是學生們很容易地將幾個同音字混淆。如:“里”組成了“狐貍”。這一方面說明教師的教學這個字不到位,另一方也說明這里并不是讓學生自己去體會的地方。應當明確地告訴學生這個是“里面”的“里”,也可以跟著老師念讀幾遍。這樣做有利于學生對字的理解,且印象深刻。

  3學生缺少傾聽。所有人都知道一個不會傾聽的人永遠不會有進步,坐在課堂里的學生這點有為重要。但是知道規(guī)知道,怎樣讓學生學會傾聽,懂得傾聽卻是教師所要引導的事情。師傅建議說:“這一點重在評價!”當一個孩子站起來回答問題時,評價的重心應當放在其他的孩子身上。“老師發(fā)現(xiàn)×××真是個會傾聽別人的孩子,老師在這里要表揚他。”這樣反反復復幾次以后,學生知道了認真聽別人說話能得到老師的表揚,便會認真起來。久而久之這種行為習慣由被動變成了主動。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7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xiàn)的景色美。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師:今天天氣真好,有兩位小朋友想邀請我們?nèi)ヒ粋小山村游玩,你們想不想去呢?

  生:想去!

  師:那就讓我們一起出發(fā)吧!

  二、圖片導入

  1、師:(投影課文中插圖)從圖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2、生:看到了后面有山;邊上有樹;看到兩個小朋友;小房子(亭子)……

  3、師小結(jié):炊煙裊繞的村莊,古樸美麗的亭臺,艷麗的桃花,快樂飛舞的小鳥組成了一個幽靜美麗的世外桃源。有一位叔叔把這么美麗的景色編了一首童謠。讓我們?nèi)タ纯赐{里是怎么樣描寫這美麗的景色的。

  4、出示《一去二三里》,請你自己讀一讀課文,讀準字音。

  5、學生自讀課文,要求不是齊讀,大聲讀。

  三、教學識字

  師:請誰來讀一讀課題。

  生:一去二三里。

  師出示“去”和“里”的生字卡片。

  師:在那里你看到過這個字,請你組詞。

  生:一日千里 李白(糾正“李”是姓,不是這個“里”)

  四、糾正字音

  1、師:你覺得有那些音節(jié)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sān ting sì cun zuo

  2、請你把讀一讀詞。(指名讀:煙村、亭臺、六七座、十枝花)

  3、解釋什么是煙村、亭臺(出示對應的圖片,幫助理解)

  師:煙村是什么?

  生:村莊著火 人們在做飯

  師:就是村里的人們都在做飯,煙囪里都冒著煙,我們遠遠看去就是一個“煙村”。(同時出示煙村的圖片)

  師:出示亭臺的圖片。你們看到過嗎?去過嗎?請你說一說當時的感受。

  生:看的很遠;空氣好;很舒服

  師:請你再讀一讀這個詞。(指名讀,鞏固)

  五、讀課文

  1、那么美麗的課文,你們能不能也來美美地讀一讀啊?

  2、誰來讀。請你當小老師,讀第一句(學生逐句帶讀,逐一出示對應的圖片;正音)

  3、教師范讀(如果我讀的好,請你也為我鼓鼓掌吧!)

  師:你覺得好在那里?

  生:音準;聲音響亮;有感情;聲音有起伏。

  師:那就請你們也學著陳老師的樣子一起來讀一讀這首童謠。

  4、全班齊讀。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型,讀出感情。

  5、開火車讀。一人一句:

  師:哪列火車快快開?

  生:這列火車塊塊開。

  6、配樂讀:

  師:你們讀的真不錯,現(xiàn)在獎勵你們,給你們的朗讀配上音樂,希望你們能讀的更加有感情。

  生讀。

  7、四個大組競賽,連讀。(一組一行)

  8、四人小組合作讀:

  師:請你們四人小組合作讀一讀,可以是一人一行,也可以是其他的方式。

  9、教師巡視。

  10、學生匯報:

  師:哪個組先來。

  生匯報。(不是很會合作,此環(huán)節(jié)有一點亂,還要多練習合作)

  11、師:那么美麗的景色,陳老師也忍不住想和大家一起去郊游了。我想邀請一位同學跟我一道去。

  老師帶著學生看著圖片,邊走邊讀。

  12、請你們自己找你們的同桌一起去游玩。

  六、小結(jié)

  請你回去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帶你的爸爸媽媽也去這個美麗的小山村游玩一番。

  【自評】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

  教材中的《一去二三里》一課是首流傳非常廣的童謠。本課有兩幅圖。圖一描繪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現(xiàn)了童謠的意境。圖二用十個運動員和十個球幫助學生識記十個表示數(shù)字的漢字。根據(jù)修訂后的大綱精神及新教材編者的意圖,要著重抓識字教學和朗讀、背誦指導,所以教學中對詩句內(nèi)容的理解則不作要求。

  這首童謠節(jié)奏鮮明,韻律和諧,瑯瑯上口,富有音樂美。指導朗讀為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教學時則多讀,不要求甚解,讓他們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逐漸理解。因此要力避對詞句做主動的講解。否則,不但會破壞童謠形象的完整性,損害它的藝術感染力,而且會壓抑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童謠反復吟誦,才能讀出韻味來。要讓學生通過小組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形式,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消化和吸收。教師通過范讀,教給學生朗讀古詩的方法。讓學生體味到一種清新、自然的鄉(xiāng)村氣息,利用朗讀的律動感染學生,把學生引入其中的意境。同時根據(jù)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的特點,輔以手勢、動作。學生跟著老師一邊吟誦一邊做動作,陶醉在詩情畫意之中。

  同時,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有助于增強語感、增強記憶,可使兒童在舒緩的讀誦、細細的品味中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接受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詞句描寫的情景,通過圖畫再現(xiàn)出來,就會變得具體可見,能幫助學生感受形象,進入情境。教學童謠時,出示投影的課文插圖及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帶入情境,使整首童謠的內(nèi)容變得形象化,學生的情感因素自然也調(diào)動起來了。課后可以讓學生想象童謠中的場景并且作畫,把詩中描繪的景象形象化,進入了自由想象的空間,樂在其中。音樂往往給人以豐富的美感,使人心馳神往,所以在本課教學中想借助音樂來渲染情境。教師、學生誦讀詩歌的同時播放節(jié)奏輕快、行云流水的古箏樂曲《高山流水》來渲染氣氛、創(chuàng)設情境,使孩子們的情感得到升華。

  然而,在教學后發(fā)現(xiàn)雖然朗讀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但學生在通過一節(jié)課的教學,朗讀還是停留在原有的水平,沒有什么提高,分析是我的教學引導和教學即時評價不夠,沒有很好地利用圖片等手段,給學生創(chuàng)造意境,升華情感。

  其次,教學環(huán)節(jié)設置的不夠嚴謹,使得教學過程前后承接和梯度的延伸沒有到位,今后要在教學設計上面多化心思,教學思路要清晰,目標明確,教學內(nèi)容要層次分明。

  在四人小組合作朗讀的`環(huán)節(jié)中,流于形式,也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在今后的合作中選好組長,并且四人輪換角色,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朗讀詩中的每一句話,同時,避免爭句念的沖突。

  【互評】

  〖陸哲群

  一、注意從生活現(xiàn)象入手,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大量研究表明,當學習內(nèi)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就越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陳老師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進行教學。一開始陳老師就以兩個小朋友帶大家到小村莊去游玩為引子,把同學帶入詩中所描寫的情景,使其身臨其境談感受,體會詩中所描寫的意境。

  二、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學生學習新知做了一個感知上的準備。對詩中所提到的煙村和亭臺,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些難理解,陳老師就出示相應的圖片,這樣學生就很快理解了,有些學生甚至談了看到圖片的感受。

  三、通過“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一年級學生合作能力相對比較弱,在一起分工合作就有些困難,因此在本堂課中陳老師利用了同桌合作或是四人小組合作。如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同桌合作:你能把這首古詩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嗎?如果發(fā)現(xiàn)你的同桌讀錯了,請你教教他。學生不僅興趣濃,而且及時糾正了不足,充分利用了學生的差異。

  不足之處:

  1、不能及時對學生中的閃光點與不足進行評價,教學機智欠缺。這也難怪,畢竟陳老師才執(zhí)教了兩個月,經(jīng)驗還不足。

  2、朗讀的形式太單一,顯得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還停留在原有的朗讀水平上,沒體現(xiàn)出老師的引導作用與教的作用。

  〖葛雅清

  1、陳老師充分體現(xiàn)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學科的整和。特別是在新課的導入上,用課件創(chuàng)設了一個有趣的情景,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學生學習新知做了一個感知上的準備。

  2、在對詩意的理解上,陳老師主要采用了研讀,鼓勵質(zhì)疑,讀中感悟的方法。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主動提出問題的能力,又使老師能很好地了解學生的認知情況,使教學更有針對性,靈活性。同時還啟迪了學生的思維。

  3、通過“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它不僅有利于發(fā)揮集體的智慧,解決學生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之間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一年級學生合作能力相對比較弱,多人數(shù)的在一起分工合作就有些困難,因此在本堂課中陳老師較多的是利用了同桌合作或是朋友合作。如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同桌合作:你能把這首古詩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嗎?如果發(fā)現(xiàn)你的同桌讀錯了,請你教教他。學生不僅興趣濃,而且及時糾正了不足,充分利用了學生的差異。在理解古詩的意思時,請學生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一人讀古詩,一人指相應的畫。通過交流,學生解決了問題,獲得了知識,體驗了成功。最后的深入體會時,又采用師生合作讀。同時,學生思維積極,思路開闊,互相啟發(fā)、互相激勵,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4、陳老師的兒童語言運用自如,使學生倍感親切,喚起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的高漲熱情。

  不足之處:

  1、兒歌的理解可根據(jù)學生的特點設計一個小故事,通過小故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理解兒歌的內(nèi)容。

  2、課堂上要注意學生的傾聽,在培養(yǎng)學生讀、說的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生聽的習慣。

  3、兒歌教學在糾正字音的教學過程中,要在句中進行,不要脫離了句子,從而影響了句子的朗讀情感。

  〖俞建群

  陳赟老師備課認真,課前做了很充分的準備,自己制作的課件能緊密結(jié)合課文的內(nèi)容進行設計,也注意了與學生生活實際聯(lián)系。學生能與其一起上課感覺是親切的,和諧的。

  對于本堂課的設計,可能還有這幾個地方值得商榷:第一,學生初讀課文之后,讓學生找需要注意之處這一環(huán)節(jié),感覺上缺乏整體性,單歸單的把字拎出來給孩子們正音,既費時并且在時間上容易重復浪費。而學生

  從讀單個字到讀詞乃至念整句話,字音上的錯誤很自然的會重復發(fā)生,不如直接從讀文當中,檢查正音效果會更好些。第二,在利用課件圖片激趣導讀上,本人認為還不太夠,發(fā)揮學生愛說的天性,把圖畫的美細數(shù)出來,也許學生對本詩的意境更會心領神會。

  〖姚曉蕓

  1、以讀為主,以各種讀的方式,來達到教學目標,這樣,既沒有破壞童謠形象的完整性,損害它的藝術感染力,而且還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在整節(jié)課中,老師請學生自己讀,互相讀,合作讀,個別,既不顯枯燥,有使學生有所得。

  2、用課件上,許多直觀、生動的圖片,使學生對詩意有所理解,這樣,既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在詩意理解上,又使學生對詩意達到一定的理解。

  3、不足之處就是,老師對整節(jié)課把握不夠,使課堂效率未達到預期效果。

  1、老師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教態(tài),親切,和學生的交流平等,自然。能喚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上,陳老師用了出示圖,看圖說說你看見了什么的方法。這個方法是很不錯的,圖的效果還可以更好些,有些模糊。

  3、習詩的時候,陳老師的安排是這樣的:先找找詩中哪些字音要特別注意的,然后隨機理解了“煙村”,“亭臺”。然后再讀了全詩。我覺得有以下幾點感受:

  ⑴看圖后,學生已經(jīng)萌發(fā)了接觸詩的興趣,可以師范讀,把學生帶入到詩的已境中去,也可以讓學生試著讀讀,想想詩的意思。把詩句讀通,在讀中糾正字音。

  ⑵理解“煙村”“亭臺”可以配合圖片,聯(lián)系生活說說自己的理解。

  ⑶朗讀要有具體的指導。評評說說讀讀,更好。

  4、整節(jié)課的學習氣氛還是不錯的,朗讀也有一定層次的提高。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8

  修訂后的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教材中的《一去二三里》是首流傳非常廣的古詩。“一去二三里”使人想到詩人郊游或因事外出,一走就是兩三里路;“煙村四五家”則是詩人看見沿途炊煙裊裊,幾戶人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仿佛讓人看到數(shù)座亭臺聳立,路邊的野花昂首怒放。

  根據(jù)修訂后的大綱精神及新教材編者的意圖,要著重抓識字教學和朗讀、背誦指導,對詩句內(nèi)容的理解不作要求。在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區(qū)分兩類字的不同要求,指導學生識字、寫字

  本課要求學會的生字有10個。對這些字要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要求會認的有5個字,只要求讀準字音。同時還要求掌握9種基本筆畫。這9種基本筆畫和10個要求學會的生字,都將為學生今后大量識記和書寫漢字奠定基礎,作用不可忽視,教學中要將識字作為重點,還要注意兩類字的處理方法有所不同。

  初讀課文時,教師應要求學生借助拼音讀準每個字的字音,并且讓學生用不同符號畫出要求“學會”和“會認”的字,對這些字要多讀幾遍,然后出示生字卡片,采取多種形式反饋兩類字字音的掌握情況。10個要求學會的字,要在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插圖,反復朗讀進一步意會。而5個要求會認的字只要讀準字音即可。在讀完課文后,應集中指導學生認識筆畫、識記字形、書寫漢字,要將三者緊密結(jié)合起來。九個基本筆畫應引導學生了解筆畫名稱、運筆方法。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認識筆畫的同時練習書寫筆畫,通過實踐加深認識。生字的書寫一定要強調(diào)筆畫順序以及如何在田字格內(nèi)寫得端正、勻稱,同時還應十分重視教給孩子正確的執(zhí)筆姿勢,培養(yǎng)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加強朗讀、背誦的指導

  這首詩節(jié)奏鮮明,韻律和諧,瑯瑯上口,富有音樂美。教學時要多讀。要力避對古詩的詞句做主動的講解。否則,不但會破壞詩中形象的完整性,損害詩的藝術感染力,而且會壓抑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更不能旁證博引,探幽發(fā)微,把學生弄得懵懵懂懂。低年級的古詩教學,應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牢記心中,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逐漸理解。

  古詩反復吟誦,才能讀出韻味來。要讓學生通過小聲讀、齊讀、分組讀等形式,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消化和吸收。教師可通過范讀,教給學生朗讀古詩的方法。例如:教師可用輕松、舒緩的語調(diào)朗讀本詩,讓學生體味到一種清新、自然的鄉(xiāng)村氣息,利用朗讀的律動感染學生,把學生引入詩的意境。同時根據(jù)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的特點,輔以手勢、動作,學生跟著老師一邊吟誦一邊做動作,陶醉在詩情畫意之中。

  讀古詩要強調(diào)背誦,哪怕學生一時不可能完全理解,但熟讀成誦,時間久了,就會逐步理解。因此,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有助于增強語感、增強記憶,可使兒童在舒緩的讀誦、細細的品味中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接受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三、運用各種教學媒體,再現(xiàn)詩中情境

  詩句描寫的情景,通過圖畫再現(xiàn)出來,就會變得具體可見,能幫助學生感受形象,進入情境。教學本詩,可出示放大的課文插圖(或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帶入情境,這樣整首詩的內(nèi)容變得形象化了,學生的情感因素也調(diào)動起來了。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教學本詩,還可以讓學生各自讀詩,邊讀邊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然后動筆畫簡筆畫。學生作畫,把詩中描繪的景象形象化了,進入了自由想象的空間,樂在其中。音樂往往給人以豐富的美感,使人心馳神往,所以本課教學如能借助音樂來渲染情境,也是理想的手段。可在教師、學生誦讀詩歌的同時播放節(jié)奏輕快、行云流水的古箏樂曲來渲染氣氛、創(chuàng)設情境,使孩子們的情感得到升華。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9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xiàn)的景色美。

  教學流程:

  一、兒歌背誦。

  《小金魚》《數(shù)字歌》

  (小組集體誦,指名一生誦;)

  二、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數(shù)字可真有趣,很多人都喜歡它們。有人拿他們寫兒歌,像今天誦讀的《小金魚》和《數(shù)字歌》。還有人拿它們寫詩呢!這首詩的題目就是《一去二三里》。(老師板書,學生讀文章題目。)

  三、初讀古詩,圈劃生字。

  1、借拼音自由試讀古詩,拼不出來的就問小老師,小老師不會的就問大老師。

  2、讀課后雙橫線中的生字,檢查掌握情況。

  3、在詩中用橫線畫出生字詞,老師做好示范。

  一 去 二 三 里 四 五 六 七 八九 十

  4、借助拼音,每字讀3遍,小老師教給不會的學生,老師巡視。

  5、檢查自學情況。

  ①出示字卡指名讀,同時拼讀、齊讀。其中包括給生字找朋友、區(qū)分“人、入、八”以及對三拼音節(jié)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的復習。

  ②開火車比賽認字。

  四、休息。

  (學生聽古箏《出水蓮》,老師板書生字)

  五、誦讀古詩。

  過渡:休息之后,齊讀生字,為讀詩做鋪墊。

  (一)讀準讀順

  1、大聲自由讀。

  2、四人分行讀,其他人做小老師,聽讀得是否響亮,是否字準句順。

  3、齊讀。

  4、男生女生接龍讀,要求字正腔圓,字準句順。

  5、一組二組賽。

  (二)讀美

  1、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故事。

  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去姥姥家,他們一走走了二三里的路,走過一座小橋,看見了一個小村莊,村子里有四五戶人家,煙囪里正冒著煙,因為快到中午了。他們繼續(xù)向前走,來到山坡前,看見有幾個亭子,于是走進一個亭子歇歇腳,頑皮的孩子數(shù)了數(shù),亭子共有六七座。媽媽讓他坐下休息,他又趴在亭欄上數(shù)亭子邊的樹上剛開放的花枝,可是數(shù)不清楚,媽媽問他有多少?他說:大概八九十枝吧!

  3、讀詩,指導學生看圖說話。

  過渡:這個小故事很有意思,更有意思的是還有人把它寫成了詩,還有人把它畫成了一幅畫。我們先讀詩,再看畫。

  4、體驗讀。

  過渡:我們就把這些有意思的感受帶到詩句中,一起讀出來。

  (1)讀給老師聽。

  ① 生自讀,師點評。

  ② 生齊讀。

  ③ 師生接詞讀,感受韻律美。

  (2)讀給老師看。

  ① 看著老師,背誦給老師看。

  ② 配樂齊誦。

  六、拓展

  在《日有所誦》中尋找有關數(shù)字的兒歌。

  教學反思:這是我在新的學校講的第一節(jié)課。毫不隱瞞地說,對別人來說很簡單的一節(jié)課,卻把我折磨得“死去活來”,三個晚上的12點休息,每天有時間就拿出來翻來覆去地琢磨。也曾想讓有經(jīng)驗的`同事幫幫忙,轉(zhuǎn)念一想又不行,還不如自己做出來,在往里面填充自己沒有的東西,這樣也許進步會更大一些。

  課講完后,出了一身的汗,也長吁了一口氣,對于心理素質(zhì)極差的我來說,課堂還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差。然后就是評課議課,同事們很謙虛,也都給足了“面子”,也算是對我的自尊心的一種體貼的維護。

  教學反思

  1、課堂收得太緊。

  課前就一直緊張,唯恐剛?cè)雽W才兩個月的小蘿卜頭們大鬧“天宮”,課堂一旦失控,那個場面絕不是我輩所能收拾得了的。總不能當著全體老師的面暴力得要把小孩兒“栽”出去,那樣的面目,即使是在一個玩笑中,自己也覺得可憎。所以,我只有表揚。好在,這個班里的小孩兒還都愛聽表揚的話,只是為了得到表揚,確實太乖了,乖得就像我一個人在秀。真叫一個“一放就散,一收就死”。這個舒放的度,好難把握。

  2、缺少讀圖,學生的思維不夠靈動。

  在美讀之前,缺少對學生讀圖的指導。講完課再回過頭來看,“讀圖說話”這個環(huán)節(jié)完全有機會成為本節(jié)課的出彩點。比如,在下一節(jié)課上的“讀圖說話”中,一個個精彩的發(fā)言就出現(xiàn)了:“我發(fā)現(xiàn)了一條小河。”“我發(fā)現(xiàn)了兩個小孩兒很高興,一邊走一邊說話。”“我發(fā)現(xiàn)了很多大山。”……遺憾的是,我不僅沒有把握住,而且完全不知道要指導看圖這件事。天,無知到這種程度,白讀那些書了。慚愧,慚愧!

  3、疑惑:評課的時候,很多同事都在說,這節(jié)課上的東西大部分小孩兒都會,都會的就不用教,所以課堂上就有點浪費時間了。我什么也沒說,這個大部分來得太沒有根據(jù)。全班四十個學生,其中十六個是五周歲的小娃娃,對這一課完全沒有概念,提前識字和背誦對他們來說就是奢談。所以,考慮再三,還是決定把要求放得低一點,盡量按部就班地走,為學生考慮得周全一點。這樣能保證所有的孩子能齊頭并進,即使快一點的小孩兒稍微等一等,也不算太大的損失,畢竟是第一節(jié)識字課。能等一等,總是好的。

  但如果真的出現(xiàn)百分之八九十的學生已經(jīng)自學會了的情況,課堂又該如何做到兩者兼顧呢?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10

  經(jīng)過一個月的"艱苦奮戰(zhàn)",學生終于學完拼音,開始接觸漢字了.第一篇識字是古詩《一去二三里》, 讀來瑯瑯上口,富有兒童情趣,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課文,課文配有插圖:小橋,流水,煙村,亭臺,桃花……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的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一幅幽靜美麗的山村田野畫面,這首詩巧妙地把一到十10個數(shù)字隱藏其中.

  在教學古詩時,我運用課文的插圖,通過讓學生觀察圖片的方法了解古詩所寫的小山村是一個美麗而寧靜的地方.其中"煙村","亭臺"這些詞語學生可能弄不明白,我也通過圖文結(jié)合的方式讓學生非常直觀地感受到"煙村"是什么,"亭臺"是什么,使學生理解詩句變得簡單化了.再讓學生通過想象,使我們大家和詩人一起都置身于這美麗的小山村中,從而體會詩人的感受,最后通過朗讀將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學生們一個個都讀得興致勃勃,激發(fā)了他們學習古詩的興趣.

  由于這篇課文的教學是識字教學的第一課,是學生由拼音拼讀過程進入漢字讀寫的第一課,重要的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因此,我從田字格的結(jié)構(gòu)教起,引導學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橫中線,豎中線,各方位小格.寫字時,先讓學生獨立觀察字形引入筆畫:(橫)"一".板書示范(橫)"—"在田字格當中的`位置,引導學生自主觀察并指導書寫.再引入"二"的書寫,這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而"三" 的寫法讓學生自己觀察體會,上臺演示,教師相機板書,讓學生體會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體會漢字的形體美,并了解"從上到下"的筆順規(guī)則.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11

  今天上午第三節(jié)課,我講語文課《一去二三里》。主任,威校和組內(nèi)老師來聽課。

  課應該說講的很有趣,僅僅吸引著孩子們的眼球,四十分鐘的課雖然沒有課間休息,但是因為創(chuàng)設的各個情境很符合小孩子的性格特點,孩子們聽課并沒有覺得累。自我感覺講的還是不錯的。從課的設計,到實施。從我的引導,到孩子們參與和表現(xiàn)都是很棒的!特別是識字后拓展,孩子們剛剛結(jié)束拼音學習生字,在掌握的詞匯不是很多的情況下我出示了一道拓展題,也是積累題:()帆風順()龍戲珠()陽開泰()面八方()湖()海六六大順七星高照八仙過海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然后填數(shù)字。我說()帆風順就有同學說出一帆風順,因為這首詩中就是學習一到十的文字。這個同學就是嚴書搏!他詞匯量很大,知道的很多,填上來好多次,當我說道什么龍騰飛的時候,就有好多同學知道后邊填什么了,這也是一種類推啊!我當時很高興,不是因為我課講的怎么樣,而是因為這些孩子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diào)動,思維也都在發(fā)散,真的很好,一點就透。

  接著看課文的古詩,再讀文時有個小朋友出了點狀況,這個同學是田**!我叫同學們讀課文,他把手舉的高高的,我就叫他,他是背下來的,不過有聽認真的同學舉手說他讀錯了一個地方,我一定要評價啊!就說找出錯誤的同學聽得認真,田津赫同學幾乎是背下來了,這點很好,不過他沒有認真聽老師的要求,我說要照著課文讀,希望你下次要認真傾聽!”他馬上問我:“老師什么是認真傾聽?”我一聽,這孩子怎么回事?之前我很早就在讀課文的時候說過認真傾聽這件事,而且不止一次,怎么現(xiàn)在還問我這個問題,但是我還是細心說:“認真傾聽就是在別人讀的時候,你要聽著讀得是哪個字,眼睛就看到哪個字,耳朵就聽到哪個字,心就想到哪個字,你讀的時候要是指讀就好了。可是他沒有說啊,恩之類,而是接著揚起幼稚的天真的小臉問我:“老師什么是指讀啊?”我有耐心的告訴他什么是指讀,在解釋指讀的時候又說到一個詞,他又問我哪個詞什么意思,總之是沒完沒了。因為有老師和領導聽課,我有些生氣了,覺得他這個時候有些故意搗亂。就放下臉子生氣委婉的批評了他。他坐下之后心情很不好,后半節(jié)課沒有再舉手。也許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小插曲,所以這節(jié)課聽起來還是很不同,至少給人的印象深刻。

  課后我們老師們在一起討論這節(jié)課,也提到了這個小男孩的表現(xiàn),鄒老師說他當時一定是下不了臺了,因為他以為一定會得到老師的表揚,結(jié)果還被人挑出了錯誤,老師還批評了自己,沒面子就一個勁的問一些問題。我覺得這樣的想法也很有可能,如果當時我能換另一種做法,或者溫柔的說:你這么聰明會自己想到答案的,或者再說:你現(xiàn)在聽老師講話,不說話,聽老師講話就叫傾聽,你能做到嗎?會更好,也不至于打消他積極性,其實他思維很好,我很欣賞!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12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感受童謠中表現(xiàn)出來的景色美。

  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

  難點: 分辨“八”和“入”,“九”和“幾”等容易混淆的字。

  教學準備:PPT課件 、簡筆畫 、生字卡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

  1、今天老師帶了十個字娃娃,他們想和一年級九班的孩子做朋友,瞧瞧,他們找誰呢?(師邊發(fā)卡片邊說:字娃娃選xx,因為他準備得最好;字娃娃找xx和xx,他們倆顯得特別的高興;字娃娃看準了xx、xx和xx,他們正耐心地等待著字娃娃……)

  2、介紹十個字娃娃給學生認識。

  3、學生把字娃娃送回家——把字貼在相對應的簡筆畫旁邊。

  4、字娃娃還想找你們玩,請你親切地呼喚他們的名字,老師請出他們。(師依次貼在黑板上,并板書課題,讀課題。)

  二、識字——和字娃娃一起去郊游

  (一)《去畫中游玩》

  1、觀察畫面,你看到了什么?快來告訴我們吧!(師隨機完善板書,呈現(xiàn)一首歡快的童謠。)

  2、請出字娃娃“去”和“里”,回頭再瞧瞧圖中有趣的數(shù)字。

  (二)《識字大闖關》

  闖關前的準備:1、自由把這首童謠讀一讀,用筆圈出黑板上老師貼的字娃娃。

  2、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請學生認一認,不認識的拼一拼他頭上的拼音。

  3、檢查識字情況——“闖三關”。

  a、第一關:除去拼音我會認(成功后得一個笑臉娃娃)

  b、第二關:火眼金睛辨生字(成功后得一個笑臉娃娃)

  c、第三關:我去提籃摘蘋果(成功后得一個笑臉娃娃)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加以指導“三、四、十”音,辨認“八、六”等字的字形。總結(jié)學習方法。)

  (三)、愉快的比賽

  1、師范讀課文,教給學生讀的方法。

  2、生先跟老師讀再自己讀。

  3、比賽讀。(強調(diào)數(shù)詞讀重些,突出山村雖小,景色卻很美。)

  三、課外拓展——數(shù)字兒歌

  游玩結(jié)束,字娃娃永遠和聰明勇敢的你們在一起。

  1、結(jié)合簡筆畫出示兒歌,跟老師學一學。

  《量詞歌》

  一頭牛,兩匹馬;

  三條魚,四只鴨;

  五本書,六支筆;

  七棵果樹,八朵花;

  九架飛機,十輛車;

  用錯量詞出笑話。

  2、欣賞《紅葉飄飄》。

  3、鼓勵學生自編數(shù)字兒歌,送出美麗的畫兒。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

  《一去二三里》是一年級識字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新教材重視識字教學,采用多種方法使低年級學生盡早、盡快、盡可能多地認字。在識字的編排上,注重語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深入淺出,意境優(yōu)美,饒有情趣,符合兒童學習漢字的規(guī)律和特點。所以,我在教學時主要采用了兩大教學手段:一是以“游”為主線,精心設計,思路清晰。二是巧妙突破難點,寓教于樂,富于情趣。具體過程分析如下:

  這篇課文是一首童謠,從“一”到“十”這十個表示數(shù)字的漢字貫串其中,勾勒出一幅清新淡雅,樸素別致的山村圖,可謂是妙趣橫生,意境幽遠。我把這堂低年級的語文識字課設計得豐富多彩,趣味盎然。整個課堂從游玩開始,以游完結(jié)束。課文十個字加上“去”和“里”就是本課要求會認的12個生字,是教學的重點。

  既然識字是重點,那就讓這粘有生字的“娃娃”擔當主角,引領全文吧!于是“字娃娃找朋友”的情景成了課堂的第一幕。“字娃娃找xx,因為他課前準備得最好;字娃娃找xx和xx,他們倆顯得特別的高興;字娃娃看準了xx、xx和xx,他們正耐心地等待著字娃娃……”這樣“一找一揚”,很快就控制了課堂的秩序,讓小朋友們進入了角色。隨后把手中的字娃娃送回家(課前貼在黑板下方的漂亮簡筆畫:三條魚,四只鴨等),在“一送一夸“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來就讓孩子們和字娃娃一起去游玩。先走進一幅畫(課文插圖),在此鼓勵學生看到什么請說一說,教師隨機完善板書,使之逐步成為一首完整的童謠。出其不意,又在情理之中,既欣賞了美景,又初步熟悉了課文內(nèi)容。這便是課堂第二幕。

  “識字闖關”和“賽童謠”是課堂的第三幕和第四幕。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意在提高孩子學習興趣,落實識字和正確朗讀這兩個目標。以游戲闖關和比賽的形式開展教學,不僅調(diào)動了孩子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鼓勵了孩子敢于面對困難,學會勇敢。

  最后游玩呼應開頭,重新回到畫中。教師一邊翻開簡筆畫,一邊教孩子讀《量詞歌》——“一頭牛,兩匹馬;三條魚,四只鴨;五本書,六支筆;七棵果樹,八朵花;九架飛機,十輛車”用錯量詞出笑話。”課堂接近尾聲時鼓勵孩子用所學的十個表示數(shù)字的漢字編兒歌,編得好就獎勵一幅畫,領著字娃娃回家。課堂從形象開始,以抽象結(jié)束。

  在收獲成功的同時,老師們給我提出了寶貴的指導性意見,他們經(jīng)驗豐富,一語中的。經(jīng)過深刻反思,我發(fā)現(xiàn)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點不突出,有虛無實。教學設計形式多樣,趣味性強,但吵吵鬧鬧,嘰嘰喳喳之后,學生到底記住這12個看似簡單的字了嗎?對字音,字形掌握準確嗎?不盡然!用老師們的話說——沒有明確課標的要求。可我不能讓“沒有教過一年級的語文”成為給自己開脫的理由啊,這和“沒吃過肉,還沒看見別人吃過肉”是一樣的。

  二、語言慷慨激昂,缺乏親和力。課堂上我倒是神采飛揚,眉飛色舞,活脫脫一個“主持人”,甚至“話劇演員”,壓根兒沒思考到臺下的不是觀眾,而是學習的主人 ——一群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一年級小朋友。這樣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年齡特點,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難以收到實效。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決定從以下方面加以改進:

  一、送一本《課程標準》給自己。只有認真閱讀各年級的課程標準,明確教學目標,才能為上好每一堂課做好準備,把每一堂課落到實處。各年級教學既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相連,又循序漸進,得心應手。

  二、在不斷豐富課堂教學藝術的同時,更要注重教學的實用性和有效性。要深入分析學生的實際能力和認識水平,一年級學生由于從幼兒園或者學前班上來,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好玩好動。有一定的自我表現(xiàn)欲,需要被肯定和鼓勵。但同時也要考慮課堂教學的本質(zhì)功能,不能為追求表面的熱鬧而忽視知識目標的完成。這需要教師深入思考和巧妙布局。

  三、不斷加強學習,做好“四個學習”。向書本學習,尤其要向?qū)I(yè)書刊學習,提升自己的教學理論水平;向他人學習,豐富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向自己學習,錘煉自身的教學技能;向?qū)W生學習,拓展自身的應變能力。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13

  所有的老師都知道,一年級的孩子由于年齡小,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所以課中總要抽出兩三分鐘時間來做做操放松放松,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后面的學習。在一學期的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課中操不僅僅是做操,它完全可以與課文內(nèi)容緊密結(jié)合,在活動中鞏固所學內(nèi)容。只要設計巧妙,效果會非常好。

  現(xiàn)就我所授課談談幾種課中操的設計方式。

  一、動口多的課,讓學生動動手。

  拼音教學,一堂課幾乎都是讀,內(nèi)容難免有些枯燥,孩子稚嫩的嗓子也有些累,如果還是設計唱歌、跳舞來休息,無疑是雪上加霜。于是我設計了幾套動手的操。

  1、讓學生準備好紙,課中用手撕出新學的拼音字母。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

  2、自編了一套動手課中操。點點頭,搖搖頭,轉(zhuǎn)轉(zhuǎn)頭;抓抓手,搖搖手,擺擺手;伸伸腰,彎彎腰,彎彎腰

  二、配合教學內(nèi)容,設計有趣的游戲。

  例如,我教《一去二三里》一課學習完一到十的'生字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游戲:學生把兩手攤開放在桌上準備好,我用生字卡片出示哪個字,學生趕緊作出那個數(shù)字的手勢。這樣既鞏固了生字的學習,又鍛煉了學生的協(xié)調(diào)能力。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

  課中操的設計可以多種多樣,設計得好,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有心的老師一定有更多有趣的設計。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14

  《識字一》這個單元,是繼學習拼音之后,第一個識字單元。本課《一去二三里》是這個識字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新教材重視識字教學,采用多種方法使低年級學生盡早、盡快、盡可能多地認字。在識字的編排上,又注意采取韻語這種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在有滋有味的誦讀中認字,受到美的熏陶。體現(xiàn)兒童學習漢字的規(guī)律,本課是一首意境優(yōu)美的古詩,課文內(nèi)容大多學生在學齡前已經(jīng)接觸甚至已經(jīng)會背誦,重在學習最簡單的十個漢字,和“去”和“里”這兩個漢字。

  由于新教材對認字、寫字的要求不同,識寫分開、多認少寫,減輕學生學習寫字的負擔,又盡可能讓學生多識字,盡早地進行閱讀。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與原教材相比,識字量明顯加大。為了幫助學生識字和鞏固識字,我在教學時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識字欲望。

  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大興趣,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假如識字教學只是單純?yōu)樽R字而進行教學,會使識字教學變成枯燥無味的'苦差使,讓學生望而生畏,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設計一個情境,秋天的景色真美啊,一個星期天的早晨,丁丁和明明他們約好要到郊外去旅游,從而引出今天的教學內(nèi)容。縮短學生與學習內(nèi)容的距離,并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欲望與熱情。讓學生盡快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去。

  2、在語言發(fā)展中識字。

  新課程要求我們,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在一定的語境中學習生字,所以在這堂課中,我利用本課的插圖,請學生看圖說話,結(jié)合學生的說話內(nèi)容,隨機教學字,這樣使學生的識字教學與語言的學習同步。即發(fā)展了語言又認識了生字。

  3、活動中學習鞏固識字。

  低年級孩子年齡小,自制力弱,學習以無意注意為主,他們天性好動,活動則是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教學時我設計了“找朋友”的活動及時復習鞏固本堂課所學的十個數(shù)字生字。通過有趣的游戲激發(fā)孩子們識字的興趣,使學習氣氛活躍起來;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采用新字復習舊字,舊字鞏固新字的方法擴大識字量,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記得牢固、扎實。

  存在的不足之處:

  鞏固生字應創(chuàng)設一定的語境,激發(fā)學生的識字欲望。我在本課時的生字鞏固中,教學設計得比較呆板。局限于本堂課的“語言場”,只是請學生認一認本課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先請學生認一認帶拼音的生字,接著拼音朋友回家了你還能認識它們嗎?繼而分小組比賽認讀,開小火車認讀。從形式上來看是比較多的,但與其它語境的聯(lián)系就沒有了。所以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應更加注重在不同的語境中鞏固識字,并在識字中不斷強化語境。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15

  在教學古童謠《一去二三里》的過程中,我又找到了一次很好的機會,與學生共體驗。當學生能對詞語進行解釋并理解之后,我出示教學掛圖,并要求學生:“找一找文中的句子在圖中的什么地方體現(xiàn)?”這是相當簡單的問題,學生個個能講。趁他們講得正歡時,我馬上把思維角度一轉(zhuǎn),說:“原來,這篇文章就是一幅畫呀!這畫美嗎?美在哪里?”因為有過美術欣賞的基礎,學生的回答體現(xiàn)了一定的美術功底。清清說:“色彩很美,有綠的樹,紅的花,五顏六色的!”聽到這里,還有人補充道:“五彩繽紛的!”陸明偉說:“造型很多,亭子的屋尖是翹翹的,小山的背彎彎的,還有各種各樣的大樹和小草小花。”許可說:“擺得很好看,有的亭子高,有的亭子矮,房子也是這兒一家,那兒一家,還到處開滿了鮮花!”還有的學生甚至講到了如果圖中再畫幾座小橋,天空畫上飛翔的小鳥就更美了。我小結(jié)道:“啊!如此美麗的畫,你喜歡嗎?”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我:“喜歡!”從學生的回答來看,我成功地引導他們站在畫外人的角度欣賞了童謠所描繪的美麗地方,實現(xiàn)了感官上的初步體驗。這一客觀存在的形象概念,為下一環(huán)節(jié)抽象的想象體驗做下了鋪墊。

  現(xiàn)在學生的思維都局限在了這幅畫上,緊接著我就要帶領他們走進這幅畫,走進這個世外桃源。于是我再次扭轉(zhuǎn)思維,教室里回旋起輕柔的小提琴曲,我用極富感染力的聲音娓娓道來:“閉上眼睛你能想象這樣一個地方嗎?就在不遠處,冒著炊煙的幾戶人家錯落地掩映于綠樹紅花之中,讓人感覺到了一股溫暖涌入心頭,真想快快走到人家去。一路上抬頭望去,小巧玲瓏的亭子零星分布在眼前的山上山下,要是從那兒向遠處看去,該有多么美妙的景色啊!要是坐在那兒品上一杯茶,乘上一會兒涼,心里該有多么愜意啊!當我們走進村莊,到處開滿鮮艷芬芳的'花朵,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輕輕地聞一聞吧!”聽到此,學生們情不自禁地嗅了一下鼻子。然后,我關掉音樂,提示大家張開眼睛,問:“現(xiàn)在你最想說一句什么話?”

  大家爭先恐后地告訴我,王子明說:“老師,我都不想走了!”毛毛說:“我還看到了山和水在一起,水像風兒一樣輕輕地流動,大樹就像綠影子!真是太美了!”曉增說:“我想去最高的那個亭子上向下看看美麗的景色!”……“我真想去這個美麗的地方呀!”這是許艷發(fā)自內(nèi)心的聲音。第一次聽到學生說這樣美的句子,表達能力也似乎提高了不少。看來,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又通過營造優(yōu)美的語言氛圍,成功地引領學生走進想象的世界,體驗了其中的意境美。

  體驗《一去二三里》,從畫外入畫中,由形象到抽象,我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學生得到了美的體驗。并且,我也看到,良好的體驗能帶來精彩的表現(xiàn)。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01-03

教學反思:一去二三里01-04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01-04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10-03

《一去二三里》的教學反思范文10-08

優(yōu)秀的《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范文10-08

《一去二三里》公開課教學反思10-10

一去二三里09-30

《一去二三里》教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