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找規律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下冊找規律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年級下冊找規律教學反思1
《找規律》這部分內容的活動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較強,于是我本著“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學生體會到教學產生的興趣,教學中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造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體現數學的價值。”這一理念來設計、實施教學。回顧整節課,學生好像是在“節日”中度過,時時閃爍著創新思維的火花。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教學成功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內容的真實性是教學成功的前提。
先是一支《快樂的節日》輕快的歌聲引入即將到來的六一兒童節,接著圍繞“裝扮我們的教室,過快樂的六一”這一主題,將學生置身于一個真實的現實場景中,將數學與學生進行零距離接觸。在這美麗的“節日世界”里,學生用獨具個性化的思維方式、審美方式,以積極的心態去創造、去享受,以激發他們愛數學、發現美的情感,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創新意識。
2、探究性、活動化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和保障。
《標準》指出: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自主創造出不同層次的規律,有圖形形狀的規律,顏色的`規律,掌聲的規律,小朋友自己上臺排隊的規律。學生經歷了探索規律的過程,學生在動手、動眼、動口、動腦中學會創新,切身感受到數學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只要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活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便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時,一直在擔當著主人翁的角色,主動地探索規律、創造規律,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
3、聯系生活,感悟規律的美
從剛開始出現的幾幅彩旗圖,讓學生選擇哪條看著最舒服,最工整時,學生就對規律的美有所體驗了,在教學過程中,也不斷營造出規律的美的感受。最后,聯系生活實際,感悟生活中也處處充滿這美麗的規律。并讓學生舉例子,感受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
一年級下冊找規律教學反思2
本課主要是介紹一些圖形簡單的排列規律以及數形結合下的簡單的數字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發現規律的意識,通過物品的有規律的排列,使學生初步感知簡單的排列規律,并會根據規律找出下一個物品。體驗數形結合的規律特征,能用數字表示圖形的規律。在此基礎上,再培養學生完整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能用完整的數學語言表達規律。通過涂色、擺一擺、畫一畫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并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為進一步學習有關數的排列規律做好準備。新教材對這部分知識的編排,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實際,從聯歡會裝飾物有規律的排列現象,引出圖形排列的一些簡單規律,使學生感受生活中的規律美,以及規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性。
本課主要采用學生獨立思考、創造的教學方式,由淺及深,環環相扣。以學生感興趣的主題圖引入,讓學生充分觀察并感知圖中的事物,如:彩旗、小花、燈籠、人物的排列規律。同時也使學生感知顏色是有規律的排列的。教師的問題中涉及“排列”二字,讓學生初步理解排列的含義并為后面的“重復排列”這個概念做鋪墊。為了讓學生能更親近新知,設計了讓學生上來擺一擺的活動,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而且引入了本節課的難點“以某某為一組重復排列”的完整數學語言的表達。再結合學生們的作品以及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多說一說,使學生逐漸掌握找規律的.方法及能完整的表達規律的排列。通過觀察同學們的作品也使學生發現,同一種物品能擺出各種各樣的規律。在掌握圖形規律的基礎上,進行例2教學,在老師的引導下,發現圖形與數字的關系及數字的排列規律。為后面學習數字的規律做準備。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找規律的方法以及體驗規律的不同變化,在此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層次分明的小游戲,如:學生喜歡的動畫人物、擺頭活動、拍掌游戲,讓學生充分掌握到找規律的方法以及體會生活中的各種事物都可以有規律。為了使本課的學習不枯燥,讓學生將生活與課堂聯系起來,在教室和生活中找規律,培養了學生的數學練習實際的能力,也培養的學生的觀察能力。最后,數學知識不能只停留在語言里,增加小卷的練習,一是為了檢驗本課所學知識,二是使學生動手動腦齊發展,并將知識落在實處。
不足之處在于,教師的提問不夠準確,學生沒有聽清老師的提問而答非所問。教師應用簡潔明了的問題,提出問題的重點使學生理解;在設計習題時沒有避免矛盾,比如:在教師拍手時,這個規律可以說113,也可以說成23,在這里學生課下的反饋使我明白,習題的設計要貼切實際知識并要經過反復練習研究再確定是否可用;后面三個環節沒有平穩過渡,導致課堂的紀律出現問題,也說明教師對課堂的把控及駕馭能力不夠成熟;教師的語言比較生硬,對于一年級的孩子,更應該使用兒童語言及語氣,貼近學生,使學生有親切感,讓學生愛上數學課堂;學生的良好習慣未養成,在進行兩人交流時體現出課堂制度不夠完善。
一年級下冊找規律教學反思3
本節課,注重學生主動參與,讓孩子在數學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思考。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情境,我巧妙地設置和創設思維情境,使學生產生新奇感和求知欲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在導入新課時,創設了參加生日聚會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畫面上的彩旗、花朵、燈籠、小朋友的隊伍的規律,不僅使學生很快的融入其中,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二、在自主探究中,認識規律。例1環節我創設了讓學生“猜”的環節,讓學生意會,積累感性經驗。如猜下一面彩旗是什么顏色?下一個燈籠是什么顏色?下一個小朋友是男孩還是女孩等,都是讓學生先自我感受,再聽取別人的意見。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獨立思考、自我嘗試、獨立猜想、和體驗成功的機會。在學生發現“彩旗”、“燈籠”的排列是有規律之后,讓學生討論一下有什么規律?采用學生“互相說一說”的方法。通過討論和互相交流,可以讓學生教會學生,人人又都有了表達的.機會。使課堂真正面向了全體學生。
三、動手實踐、激趣樂學。
在課程教學中,讓學生動手實踐。從中獲得知識,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使他們深刻地理解知識并有效地運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讓學生去實踐,去動口說、動手擺、動手畫、動腦想,從大量的感性認識中逐步抽象出數學概念,并掌握概念實質,變枯燥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達到激趣樂學。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努力體現新課程理念,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個性化思維,注重合作學習,相互交流、啟發,面向全體,借助于信息技術的整合,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所發展。
一年級下冊找規律教學反思4
反思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我認為是比較成功的,其成功之處在于充分體現數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一理念。激發學習興趣,注重學生主動參與,讓孩子在數學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思考。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設計游戲情境,激發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初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在上課的開始,設計游戲,有意識地按規律呈現,讓學生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一環節以學生喜愛的游戲形式激發學生參與,,學生憑直覺做出判斷,人人能夠參與,有利于面向全體學生。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到規律的存在,幫助理解知識。
二、轉變學習方式,強調合作與交流。
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
重要方式。找規律內容具活動性和探究性,既具有挑戰性,又具有趣味性,“找規律”的內容不能用“對或錯”來簡單的判斷其正確與否,而是要聽學生介紹“找的規律”有無道理,這樣就要求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充分與同學展開交流活動,注意傾聽同學講的有無道理,聯系原有的數學知識結構做出判斷,不斷地及時地優化自已的數學知識,在合作交流中獲得了發展。
三、聯系生活實際,感受數學的作用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在,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這個案例從主題圖------學生熟悉的學校舉行聯歡會的具體情境引入,讓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的有規律的排列原來包含有數學問題,有利于產生學習和探索數學的'動機;還有在學生掌握初步的規律之后,從自己的身邊著手,尋找生活中的規律現象,讓學生在舉例中初步感受到數學的奇妙和無所不在,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會數學的美和作用,以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需要,促使學生主動的學習數學。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一是我本想讓學生先用學具擺出有規律的圖形,再利用彩筆設計有規律、美麗、有創新意識的圖案,可學生沒有帶彩筆,這一步就沒有得到較好的執行。二是在這節課上我發現自己平時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還不夠,體現在讓學生獨立或合作設計幾組有規律的動作或圖案時,學生大多偏愛用學具而且也沒什么新意。三是結束時,沒有組織學生有規律的走出教室.
一年級下冊找規律教學反思5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找規律》的第一課時。本課時讓學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觀圖形和事物的變化規律,還未抽象到數,所以我在課堂中結合了實物、情境、以及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讓學生能在直觀、生動的學習環境中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這節課不僅是要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創造一種和諧愉悅的氛圍,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主動地去探求新知,發展思維。因此,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反映和體現《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
1、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結合學生已有的認識水平和思維特點,關注知識的形成過程,積極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
2、《課標》指出:“在教學中就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究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學生喜歡的“猜禮物”為引子,通過“學生站隊擺規律——找情境中的規律——畫規律——動手創造規律”等活動。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實踐活動中探究、發現事物的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學生間相互合作的意識。
3、數學學習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本節課,通過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通過排隊、涂色,擺學具等活動,把知識進一步的拓展,從而讓學生再創造出不同規律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創新意識。
4、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在教學中,我把知識進行拓展,讓學生欣賞生活中規律,并讓學生課后收集生活中的規律。通過找生活中的規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這節課,我和同學融為一體,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愉快時刻蕩漾在課堂上,創新,自主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成為課堂的主旋律。
一年級下冊找規律教學反思6
“找規律”是根據課程標準改革理念新增加的內容,主要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方法的教學。本節課是“找規律”這一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是介紹一些圖形簡單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發現規律的意識,為進一步學習有關數的排列規律做好準備。新教材對這部分知識的編排,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實際,從聯歡會裝飾物有規律的排列現象,引出圖形排列的一些簡單規律,使學生感受生活應用的廣泛性,同時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本節課采取了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組交流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
例1、例2、例3是最簡單的圖形的變化規律,例4是簡單的圖形的變化規律。基于這兩部分內容比較接近,固安排在一節課內教學。
為了讓學生自然地接觸新知識,又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導入環節。我準備了一些紅花和黃花,告訴他們老師要將這些花擺在花槽中,擺一排。然后,故作神秘地問:“你們猜一猜老師要擺上去的第一朵花是什么顏色?”這時學生興趣被調動起來,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一部分說紅花,一部分說黃花。然后,我將紅花擺上去,猜對的.同學很興奮,猜錯的同學有些掃興,但很快又躍躍欲試。讓他們猜第二朵花是什么顏色時,還是有兩個答案,當問第三朵花是什么顏色時,逐漸地越往后問答案越統一,以至于不等問他們就迫不及待地齊聲按著一紅一黃的擺放規律喊出來。我及時地夸他們真聰明猜得真準,學生們各個是樂不可支。我話鋒一轉說:“你們知道老師為什么在這擺一排花嗎?”課堂安靜下來,學生們都在猜測。看到他們疑惑的眼神,我公布說:“是獎給這節課上得好的同學的,回答問題好的獎紅花,遵守紀律、合作好的獎黃花。你們有信心拿到嗎?”此時,學生大聲答道:“能!”整個課堂氣氛高漲,不僅學生熱情全都調動起來了,還滲透了后面即將要學的新知識。
為吸引學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我把卡通人物聰聰和明明引入課堂,并貫穿于整個教學全過程。在教學主題圖時,我設定了一個情境,讓聰聰和明明帶著大家穿越時空隧道,來到“六一”那一天,并配熟悉的“快樂的節日”主題歌,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討論發現規律。本節課我使用了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每個例題都制成了課件,這樣教學內容就具體化、清晰化。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我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我充當一個參與者和組織者,讓學生通過討論、猜測、動手擺一擺、涂色等活動,自己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在教學最后,我把知識進行了拓展,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一些規律,學生都紛紛舉出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通過舉例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規律無處不在,因為有了規律,我們的生活才會豐富多彩。只要同學們善于觀察,會發現生活中到處有數學。
這節課,我和同學們融為一體,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內容安排較多,所以有些環節倉促而過,并且減少了學生的回答次數。
總之,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愉快時刻蕩漾在課堂上,創新、自主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成為課堂的主旋律。今后,我要繼續學習新課程、新理念提高教學水平。
一年級下冊找規律教學反思7
“探索規律”作為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函數思想的主要體現之一,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我執教的這節課《找規律》是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規律的含義,掌握找規律的基本方法;難點是能夠表述發現的規律,并會運用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一年級的小學生在學前教育階段就已經接觸過“找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啟蒙訓練,另外,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觸到大量的有規律排列的事物,這些都是學習本課的重要基礎,因此學生學習起來較為容易。但是,一年級的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精神容易分散、語言表達能力不完整,所以教學時,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寓教于樂,為學生準備有趣味性和挑戰性的游戲活動,加強直觀教學,強化學生語言表達的訓練,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加入學生喜愛的動畫元素,讓學生在學中樂、樂中學。事后反思本節課的流程,我發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現歸納如下:
1、課堂時間的把控要更緊湊些。課堂開始,我用“猜顏色”的游戲導入,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隨后又設計了幾組學生平時喜愛的動畫和食物的圖片,從而讓學生仔細觀察后說一說這些圖片中有沒有規律、規律是什么。這兩個環節的設計是為例1的講解做鋪墊的,教師可以把時間再掌控一下就更好了。我花費的時間稍微有點長了,導致下課時,游戲環節以及課堂總結的環節沒有處理完。
2、合作探究,說清規律,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一年級的小學生詞匯量還不是很豐富,尤其是用數學語言來表達時更是困難。有個學生在回答他發現的規律時,他的表述是:“后面跟前面是一樣的。”我進一步發問:“那你說的再清楚一些嗎?跟前面一樣的話,那前面到底是什么樣的?”我發現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整體稍顯困難,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規范化的數學語言完整地表述規律,需要在平時的課堂上多下功夫,鼓勵學生多用規范化的數學語言去描述問題。
3、我們的課堂不是演戲、熱鬧、好看,而是要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全國著名的特級數學教師吳正憲老師說過:“在數學課堂上,笑聲過后,要有思考。”教師要學會放手,要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不要總是擔心學生的回答會不盡人意。我總是擔心學生回答不上來,教師語言顯得不夠深入先出,這真的需要在平時的課堂上花費一點一滴的功夫才能真正游刃有余。此外,我覺得教師的幽默感也很有必要,機智幽默的語言總能讓我們的課堂笑聲四溢。
4、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應用于生活。由于課堂時間沒有掌控好,最后一個環節讓學生說一說日常生活中的規律沒有實施。但這是一個很有必要的環節。之后,我在課下問學生:“你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了哪些規律?”郭子瑜說:“我發現每星期都是按照7天循環出現的。”王豪鑫:“我發現每一天都是按照早上、中午、晚上重復出現的。”楊思雨說:“我發現每一年都是按照春、夏、秋、冬重復出現的。”成昊遠說:“我發現分針總是從數字1走到12轉一圈,然后再從數字1走到12。”學生的回答讓我喜出望外。相信孩子,他們比你想象的要聰明!
一年級下冊找規律教學反思8
整節課下來,學生好像是在“節日”中度過,時時閃爍著創新思維的火花。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教學成功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內容的真實性是教學成功的前提。
本課基本圍繞“裝扮我們的教室,過快樂的六一”這一主題,將學生置身于一個真實的現實場景中,將數學與學生進行零距離接觸。在這美麗的“節日世界”里,學生用獨具個性化的思維方式、審美方式,以積極的心態去創造、去享受,以激發他們愛數學、發現美的情感,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創新意識。
2.探究性、活動化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和保障。
《標準》指出: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參與裝扮教室,用3種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圖形,設計制作燈籠,給學生帶來了創造的空間。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自主創造出不同層次的規律,有圖形形狀的規律,顏色的規律,還有不同數量變化的規律。我先讓學生自主操作,如遇困難可以求助組內同學或老師合作完成,然后展示成果。學生運用心中的“規律”創作出一串串漂亮的燈籠,為“六一”節增彩,個個都成為了小小設計師。留出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展示自我,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必要環節。同時,學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時,一直在擔當著主人翁的角色,主動地探索規律、創造規律,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
整節課以游戲的形式把學生帶入本節課的知識領域,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來認識“什么是規律”。本來復雜的理論解釋,用游戲的形式來表現,一下子顯得淺顯易懂,學生在玩中不知不覺地認識了“規律”。接下來的學習,通過生動活潑的課件,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處感官,環節清楚,層次分明,有張有馳,學生一直處于“玩中有學,學中有樂”的狀態中。當學生認識了規律,并積極探索規律的時候,讓他們擺一擺的規律,玩一玩規律;當他們在學中感到累時,讓他們舞一舞規律,感悟規律的多種形式。
本節課,我和同學們融為一體,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內容安排較多,所以有些環節太倉促,并且減少了學生的回答次數。
總之,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愉快時刻蕩漾在課堂上,創新、自主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成為課堂的主旋律。
【一年級下冊找規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找規律教學反思04-08
《找規律》的教學反思04-19
《找規律》教學反思10-12
《找規律》教學反思08-11
找規律教學反思10-29
一年級下冊《找規律》教學反思范文10-01
一年級下冊找規律教學反思(精選5篇)04-15
找規律教學反思隨筆09-24
有關《找規律》的教學反思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