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牧童》音樂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牧童》音樂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牧童》音樂教學反思1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學習和教師指導學習等方式,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培養學生演唱二聲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節奏,并在教師的指導下,把這種節奏所表達的快樂情緒用歌聲表達出來。
3、通過學唱歌曲,感受體驗并用自己自然真摯地歌聲表現歌曲活潑的情緒。
教學重點:
感受體驗歌曲活潑的情緒。
教學難點:
訓練學生二聲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準備:
圖片(牧童、小羊、白云、鮮花、綠草……)、音響資料、鋼琴、歌譜。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學生聽音樂做自己喜歡的動作進教室,音樂采用《請來看看我們美麗的村莊》。
2、師:今天老師帶大家到一個美麗的地方去玩一玩,豎起你的小耳朵、閉上你的眼睛,仔細的聽聽、想想,我們要去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
音樂起(背景音樂采用歌曲旋律)
配樂旁白(藍藍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綠油油的青草地,遠處,一個手提著羊鞭、身背著小笛的小孩兒,趕著小黃牛和一群雪白可愛的小羊兒走了過來,小羊兒們看到了清澈的水,高興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滾兒,津津有味地喝了起來,小孩兒也高興的取出小笛吹起來,聽,悠揚的笛聲傳來了……)
3、學生回答
師:“我們去的地方是一個什么樣兒的地方?你仿佛看見了什么?”
生:我們仿佛來到了大草原,看到許多牛羊……
4、請學生貼出畫面
⑴師:那讓我們把這美麗的地方貼畫出來吧。
⑵學生選擇背景畫到黑板進行貼畫。
⑶點題:師:“猜猜看,牛羊是誰趕來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⑷生:“牛羊是牧童趕來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兒童”。
⑸貼出牧童、出示課題
二、寓教于樂
(一)、掌握節奏
1、師:“看到這么美麗的畫面,老師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聽……”
2、聽錄音范唱。(出示歌譜)
3、師:“歌曲的演唱情緒是什么樣的?”
4、生:“非常高興、熱烈歡快……”
5、師:“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聲部合唱”。
7、學生慢速按節奏讀第一段節奏。
8、出示切分節奏XXX
9、師:“切分節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現了?共出現了幾次?”(讓學生指出切分節奏在歌曲中的運用)
10、學生小組討論。
11、師:“說說切分節奏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樂色彩?”
12、生:“切分節奏的運用使得音樂顯得活潑、跳躍。”
13、師:“讓我們帶著這種活潑、歡快的情緒來朗讀歌詞好嗎?”
14、生:“好!”
15、隨音樂伴奏按節奏讀歌詞。(用快樂的情緒讀歌詞)
16、師:“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個小比賽,分三組,每組一段,按節奏讀歌詞,比一比哪組節奏準確并能表達出活潑歡快的情緒。”
17、小組比賽(老師進行評價)
(二)、視唱曲譜
1、出示高聲部旋律。
2、師:“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歌譜學習。比一比,看一看哪組學的.最認真,速度最快!”
3、小組進行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4、師:“老師要檢驗一下,看看大家學得怎樣,在教師鋼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聲部旋律。”
5、學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讓學生充分感受切分節奏,體會樂曲快樂的情緒。
6、學唱二聲部旋律
⑴再聽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⑵師:“你覺得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們剛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聲?”學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聲處。
⑶教師出示二聲部旋律。
⑷分小組學唱第二、三句旋律。
⑸師:“哪組試試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師鋼琴指導音準)
⑹小組進行演唱。
⑺師:“我們來一個旋律接龍好嗎?老師演唱第一句,其它三句每組一句怎么樣?”
⑻生:“太棒了!”
教學反思:
牧童》是人民音樂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音樂實驗教材第二冊第二單元“放牧”中的一個內容。本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感受牧童的生活,使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麗,從而熱愛生活。
本首歌曲,在教師充滿幸福感的教學氛圍的熏染下,使學生們很快就掌握了。雖然他們是一群一年級的小學生,對歌曲意境的體會和情感的抒發卻很到位,使我不得不喜歡這些可愛的孩子。尤其在探究打擊樂器“三角鐵”如何能敲擊出長音和短音的過程中,更是充分體現了他們的聰明才智,每個同學都積極地參與到探究的學習氣氛里,踴躍的嘗試不同的敲擊方法,課堂場面異常火爆、熱烈,幾近失控。不過,幸好有老師課前準備的小粘貼作為獎勵使這節課圓滿地完成了。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把這種“熱烈”進行到底,讓他們真正的成為
音樂課堂上的小主人,成為一個個快樂的小天使。
《牧童》音樂教學反思2
這是一首斯洛伐克的兒童歌曲,這首歌曲主要描寫了一位兒童放牧的情景,歌曲旋律活潑優美,在節奏方面有一個特點是“切分節奏”。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切分節奏”,我組織學生進行節奏游戲練習。但練習完以后,在學生唱歌曲的旋律時,事與愿違,學生還是掌握不好。像一二句的第一小節沒有切分音,第二小節是切分音,學生要么一二小節都唱成有切分音,要么都唱成沒有切分音,與原歌曲的旋律大相徑庭。學生學的很困難。但是在整句合起來的時候還是錯了。這是二聲部的歌曲,教師用書上是兩個課時完成的內容,而我卻壓縮在一節課中完成,同學們學得有些吃力。
課后,有的學生甚至跟我說:“老師,這首歌好聽是好聽,但是很難學。”唉!怎么樣才能讓學生學會呢?于是我靜靜地思考,后來在上其他班這首歌時,我先讓學生靜靜地聽唱兩三遍,然后再彈琴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旋律。當學生聽琴聲第二遍的時候,我驚喜地發現,居然有學生跟著旋律輕聲地唱了出來,當我再彈第三遍的時候,大部分學生都能伴隨著琴聲唱出來。那個老是掌握不好的切分節奏居然不攻自破。這時候學生在學習歌曲時也充滿欣喜的`表情。在反復的欣賞過程中,讓學生能更好地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產生對音樂的興趣。我想,這就是音樂欣賞的魅力吧!
《牧童》音樂教學反思3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試講了一年級音樂課《牧童謠》。本課題主要圍繞著音體美組的活動主題“在實踐活動中激發興趣,努力打造高效課堂”開展教學。說到“高效”是我們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標,能達到“有效”是我們需要完成的第一要務。
結合本組的主題和課標的要求,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注重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為理念,我設計了幾個實踐活動,如“師生編創歌曲演唱活動,講故事演奏活動,紙杯游戲等活動,在活動中,在教師的指導,引導下主動培養學生學習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在活動中內化孩子的對音樂的體驗能力和感知能力,再創造能力,和對音樂要素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整節課我注重了學習的過程,當然有了恰當的引導過程和講解過程,孩子們就會在良好的氛圍中努力學習音樂,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體驗音樂對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老師的體會和學生的體會是不一樣的,一定要以孩子們的感受再啟發,啟迪,不能用老師的感受去說明給學生,而是老師是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音樂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所以本節課,注重活動的創設,方法的引導,這也是我的理念之一。在這樣的理念之下,孩子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快樂的學習音樂,感受音樂,享受音樂,同時也學會了表現音樂。
通過一系列的環環相扣教學環節完成了教學目標,解決了重難點處,如:教學目標和重點之一:引導孩子用自然明亮的聲音來演唱。通過教師范唱,模唱,用動作表演唱,創編唱等環節,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的了聲音的演唱方法,握了正確的演唱情緒,唱起來孩子們也能表現的特別優秀。又如,教學目標和難點之二:培養創編能力,合奏能力,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合作編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激發了創編欲望,看著孩子們編創的歌曲,真是為他們高興,再通過講故事演奏,紙杯游戲來培養孩子們對樂器的演奏能力,同時在演奏中體會節奏和節拍,培養了孩子們的韻律感。
結合薛主任和李主任的點評,本節課也發現了很多需要修正的地方:
1、隨律動走進教室環節,孩子沒有以前活潑,可能孩子們對新換的曲子不熟,我想經過不斷嘗試孩子們會在不同的音樂中提高節奏感,以后加強孩子們的練習。
2、時間安排問題上稍稍長了些,可以在某個環節節省下時間,如:“創意之星”的獎狀頒發,需要用語言去說明一下就行,起到鼓勵作用就可以。
3、講故事環節再精彩些,形象些,效果會更好!
明天下午還有一節公開課,期待孩子們在明天的音樂課堂上快樂的學習和成長,也期待各位領導和老師提過寶貴的意見。
《牧童》音樂教學反思4
《牧童短笛》是一首非常著名的鋼琴曲。它短小精致、形象鮮明、風格清新、富有田園風味。全曲共分三個樂段。第樂段描繪了美麗的田園景色,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第二樂段以歡快的節奏、快遞的.速度和跳躍的伴奏,在情緒上與第一段形成鮮明的對比,具有民間舞蹈風格的五聲調式特點。歌曲《牧童之歌》,是根據《牧童短笛》的主旋律改編而成。
這堂課的內容對剛踏上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利用多媒體在樂曲的背景、加花、練習中,以顏色、形態、進場次序的變化來引一導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結合教學內容我創設了:聽、看、比、論、感等多種學習形式,以增強本課的學習效果。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覺得給學生創設教學情景,讓他們在實際的感受中體驗新知識、接受新知識、運用新知識,課堂的教學效果就會比較好。
《牧童》音樂教學反思5
背景:
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推進,促進我們的音樂課程進行必須的改革,但課改之事,無本可套。作為一線教師,如何適應新一輪的課改,在音樂活動中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呢?那就要改變以往的傳統學習方式,要師生共同合作、參與、體驗音樂活動。讓學生達到體驗美、享受美、綜合美、表現美,從而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案例描述:
[片斷一]:巧妙發聲,解決難點,引出牧童
1、牧羊人的歌聲引出襯詞唱法:
你聽,牧羊人唱起了歌兒在召喚羊啰!(師邊范唱邊用手勢表演)
4/43233—|3231—|123352—|32166—|
依喲啰啰啰依喲啰啰啰依喲啰啰啰依喲啰啰啰
①比較音高:你們覺得四句喚羊聲一樣高嗎?
②再聽牧羊人用琴唱,用手勢劃旋律線區分音高。
③學生當牧羊人來聽琴唱:(師)你們也來當牧羊人召喚羊兒吧。
④學生分角色分組唱。
2、結合羊叫聲來發聲。
師:牧羊人在喚羊,那羊會干什么呢?怎樣叫?(咩咩咩—)
3、喚羊聲和羊叫聲結合唱(牧羊人唱一句,羊兒唱一句)4/4
3233—|333—|3231—|111—|123352—|
(師)依喲啰啰啰(生)咩咩咩—(師)依喲啰啰啰(生)咩咩咩—(師)依喲啰啰啰
|222—|32166—|666—||
(生)咩咩咩—(師)依喲啰啰啰(生)咩咩咩—
4、師生合作,生生分角色,分小組合作。
5、個別生上臺來合作,引出牧童(把上臺來的小朋友戴上草帽,揮起羊鞭,召喚羊兒們)。
[評析: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群體中的協調力。分角色演小羊和牧童,學會了與人交流,有助于養成學生共同參與群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教師引導得輕松愉快,學生也投入到音樂故事之中,使音樂課充滿了生命活力。在平等`交往之中,實踐能力得到了發展,也面向全體,使每個學生自愿參與到這個活動中。]
[片斷二]:利用創編,認識牧童,解決難點
1、師談話:小牧童們,你們想把小羊兒放到哪里去呀?(學生紛紛回答)
2、用唱得形式問答:(先師生,再生生唱問)
123352—|32166—|
(問)你放羊兒啰上哪里?
(答)我放羊兒啰上山坡。
去草地。
……
3、拓展:除了放羊,你喜歡放什么?(還是用唱問,學生自己來問答)
(問)你放什么啰,去干嘛?
(答)我放鴨子啰,去池塘。
我放牛兒啰,去吃草
……
[評析:通過提供開放式和趣味性的對唱,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即興式自由發揮的探究與創編活動,同時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參與、體驗是通向學生創作靈感的大門,在教學中教師注重了學生的全體參與、體驗、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索創新來展現音樂美。歌曲難點在學生的創編興趣之中順利解決了。這樣的教學也適合低段教學,符合學生年齡特點。]
[片斷三]利用貼畫,描述情景,結合歌詞教學
1、聽著優美抒情地《牧童》音樂,請學生描述小羊上山坡的情景。
2、師總結小朋友的描述情景,用故事的形式邊講邊放背景音樂。
3、學生與師共同貼畫,把描述的風景圖貼出來。
(“藍藍的天,白白的云,白云下面有個小牧童趕著羊兒上山坡,綠綠的水,
青青的草,羊兒羊兒啰,吃個飽,舒服極了。”)
4、結合兒歌的形式,看著貼好的圖,放著背景音樂輕念歌詞。
5、學生自編動作輕念歌詞。
[評析:“綜合”是本次課改之中大力提倡的,音樂的學習原則不能依靠描述、講授,必須依靠審美、主體的自身體驗,低年級學生記歌詞是困難之事,以音樂為主線,這里以音樂為主線將美術貼畫、兒歌、故事有機融合,既加深歌詞理解,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音樂與色彩相映成趣,圖畫與音樂融為一體。美國著名音樂家馬利翁說:“聲音是聽得見的色彩,色彩
是看得見的聲音。”音樂與美術是一對孿生姐妹,教學中充分利用這條感知渠道,進行全方位、多層次認識、體驗,不僅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歌詞音樂,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在輕松、愉快氛圍中感受了美,表達了美,創造了美。]
[片斷四]創設舞臺,表現歌曲
1、師談話:讓我們這群可愛的小羊也去草地上、山坡上享受一番吧。
2、分工合作表演:有的扮演小羊戴上頭飾,有的扮演小牧童揮著羊鞭,有的扮演“藍天、白云、綠水、青草”把小朋友坐的積木凳自己動手搭成小山坡狀。
師旁白:藍藍的天飄著朵朵
白云……
3、音樂用快慢快的《牧童》音樂。
[評析: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學生天生愛表演,讓他們擔任相應的角色,在鋪著綠地毯的教室里,尋找青草地的足跡,在自由放松的氣氛中,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綜合表現,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對兩首不同速度、情緒的《牧童》有進一步的理解、體驗,對牧童生活也有了整體認識。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學生全身心融入了這個故事情節中,享受到了美的愉悅,受到了情感陶冶。]
案例反思:
整個教學過程我是以“牧童放羊的行蹤”為線索,采用快慢快不同《牧童》的音樂來貫串整個故事情節的。一開始“牧童趕著羊兒高高興興去山坡吃草”,用了歡快活潑捷克《牧童》,再是“羊兒在山坡吃草的各種形態”,用了優美抒情的江蘇《牧童》,最后“羊兒吃飽了,高高興興離開山坡的情景”,又用了快《牧童》音樂。我是以審美為核心,運用多種數學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整堂課融入這個故事情節之中,把音樂與牧童生活融為一體,通過參與、體驗、表演、綜合、共同合作面向全體學生來實現音樂活動,表達歌曲的藝術形象和意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我在上課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1、語言不精,啟發性不夠;2、現代化信息技術掌握不夠。
討論:
1、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真正體現了?
2、音樂實踐活動中,音樂結合的多還是少?
3、利用創編解決難點可行嗎?
《牧童》音樂教學反思6
歌曲《牧童》為二聲部合唱作品,通過對教材及學生情況的分析,將初步體會合唱這種演唱形式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
在分析中,教師將音準和在合唱層次中較難的低聲部作為重點練習對象,并通過聽辨、手勢圖、旋律線等多種方式解決低聲部易出現的音準及旋律走向問題。
首先,采用聽辨低聲部一旋律的方式作為導入,首先通過鞏固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再利用互動反饋系統,設計按點,從而檢測并鞏固切分節奏特點。通過反饋的信息,老師了解了四年級一班同學對切分節奏有所掌握,并能夠準確演唱音階的下行。當出示此句的高聲部時,教師啟發學生利用旋律線和手勢的方式,提示學生注意音準及旋律的走向,在分聲部時,兩個聲部聲音較均衡。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體會合唱中和聲的音色,教學中還借助口風琴輔助,由兩名同學合奏高低聲部,其他學生訓練聽覺感知能力,聆聽自己的高聲部或低聲部。這一教學手段,在教學中起到顯著的作用。
由于考慮學生的先入為主,在學唱歌譜環節首先將低聲部引入并學習,這樣能較穩定低聲部的音準,這其中的.變化音為本課的新知識,學生通過看、聽、唱,記住了升記號的作用和演唱時注意向上半個音的音準。
在二聲部學唱的過程中,首先利用口風琴輔助教學,學生完整聆聽兩名同學的二聲部演奏,發現高低聲部之間相同和不同的關系,從而能簡化學唱的難度,如第一樂句和第四樂句完全相同,第二樂句和第四樂句不相同的關系,這樣低聲部同學能注意自己的聲部。
由于本課教師在教學設計到課堂中,較多的關注了低聲部,所以造成低聲部演唱較好,但高聲部有些單薄且聲音不夠突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聆聽找到了問題,但沒有做較有針對性和幅度較大的單獨連唱,所以在最后歌曲合唱中,高聲部沒有充分表現出來。這也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充分發揮音樂教師的聽覺能力,從而掌握學生的演唱音色、音準、和聲等情況,并能做到找到問題及時訓練,使學生能夠用自然的聲音自信的演唱,并喜歡音樂課。
《牧童》音樂教學反思7
四年級學唱歌曲《牧童》是一首曲調優美、輕快的歌曲。歌詞簡練、生動地描繪了牧童快樂的生活。在本課中,我滲透了新的教學理念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參與音樂活動放在重要位置。只有當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去,成為音樂課堂的主體,自己主動地去探尋、領悟時,才能使他們全身心地進入音樂,從而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力圖引導學生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走進音樂,并通過參與真正地聆聽音樂、領悟音樂、享受音樂,合作能力、創造力和音樂表現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音樂活動,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中體驗美、感受美并去創造美。
一、首先讓學生感知音樂的旋律。當學生進行教學時我用的音樂就是今天要學的歌曲,讓學生有個無意識印象,但這種欣賞教師是有意指導,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輔塹,而這時學生卻在無意中學會傾聽。用閉眼聆聽美妙的旋律及富有兒童氣息的動聽的旁白,展開學生的想象力——音樂表現的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意境?讓學生把想象的美景說出來,孩子們聆聽完音樂后想象的景物非常優美,還應用了許多的豐富詞匯來形容美麗的風景。
二、感受歌曲節奏和韻律。在真正要學習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節奏游戲:帶有律動的`練習節奏,感受牧童的悠閑。這屬于誘導性的欣賞,并且啟發學生:“你聽到歌曲的是什么情緒?你聽了有什么感受?”……誘發學生聯想,指導學生欣賞,從而對歌曲的情緒、節奏、表現的內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時旋律、節奏,在學生腦中有一定印象,起了熟悉旋律等作用。
三、學習合唱部分。這是本課的一個難點。學生剛剛開始學習二部合唱,對他們來說這還是一個新事物,同時如果不具備很高的音樂素質的話,二聲部很難施行。唱好這首歌曲,學生首先對歌曲的掌握和二拍子的節奏感要好。針對本課最主要的困難我覺得在我的這節課中完成的還算可以。我覺得學生第一次接觸唱成這樣也算不錯,他們最缺的還是多練習。
四、存在的不足。本節課的設計容量過大,雖然設計的內容及形式很豐富但是卻不夠深入,對學生的分析及教材的挖掘不夠深入。另外,對學生聲音的關注不夠,忽略了孩子聲音的控制訓練,在今后的課中我將注意這些問題,更多的關注孩子聲音的訓練,并注重音樂課上音樂元素的感悟。
【《牧童》音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牧童瑤》教學反思10-12
《畫家和牧童的》教學反思08-16
《畫家和牧童》 教學反思08-23
音樂教案-牧童09-29
《音樂教學反思》09-25
音樂教學反思09-26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09-22
音樂課教學反思10-13
《音樂之都維也納》教學反思08-23
《感受音樂》美術教學反思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