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1
本節課是化學必修2第三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節課是有機物的開端,以最簡單的有機物甲烷,引領學生進入有機化學的世界。
在引入課題時,用了大量的圖片,使學生感到有機化學就在他們的實際生活中,體會到學習有機化學的重要意義,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過渡到最簡單的有機物--甲烷。
本節課是按照甲烷的結構、甲烷的物理性質、甲烷的化學性質這條主線進行,由于學生是首次學習有機物的相關知識,所以正式進入課題后,關鍵是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有機化學的方法,以及培養其建立模型的空間思維能力,體現在本節課上便是注重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突出學生自主探究活動。通過實踐活動、探究實驗、模型、圖片、多媒體視頻及動畫等,培養學生關心科學、研究科學和探索科學的精神;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討論、小組合作、學生實驗等教學方法,通過比較、類比、模擬、抽象、模型等科學方法與邏輯方法,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用新概念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動手實驗、觀察現象,并根據實驗現象得出可能的規律的能力。
本節課在設計探究活動時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同學們親身參與到實驗以及自主探究,幫助學生對甲烷的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及用途的掌握,這些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及探索新知識的欲望,且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培養求實、進取的優良品質。使學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質的'方法——結構解析、推測可能的性質、觀察現象、解析現象、得出結論。
在學習甲烷的結構時主要利用模型分析得出結論,在學習物理性質是主要是學生自主探究得出結論,在學習化學性質時利用實驗探究和自主探究的方法完成。對于學生難以理解的取代反應過程通過動畫演示,讓學生感知。本節課的另一個重點及難點的內容——取代反應,也以探究的方式進行,由于取代反應的實驗現象不是很明顯,所以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既用了視頻片段讓學生清楚地看到反應的過程,也用真實的實驗予以支撐,并設置了相關探究問題,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很快就理解了知識。課堂氣氛輕松活潑,學習效果較好。
當然本節課也存在一些問題,學生參與活動多,但是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課堂容量偏大,沒有進行課堂練習,由于教室條件所限,甲烷有關化學實驗未能現場演示等。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2
汽車、摩托車、自行車、三輪車都有輪子。轱轆轱轆的輪子滾動著、轉動著,給幼兒驚奇,引導幼兒遐想,令幼兒著迷,讓幼兒去觀察、去操作、去發現、去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經驗。科學活動《了不起的輪子》,讓幼兒既獲得了極大的情感滿足,也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課前我和孩子們收集了很多有關輪子的圖片和實物,如:各種各樣的汽車圖片;玩具汽車、火車;實物:滑板車、自行車、溜冰鞋等等。孩子能通過圖片及實物認識很多有關輪子的車。
本次活動我采用:設置情景,引發討論——聽聽輪子的自述,了解輪子的作用——探索操作,感受體驗。
一、設置情景,引發討論
活動開始我以自演小烏龜來引起幼兒的興趣,果然,孩子們個個都集中注意力,看我的表演,從而也進入了主題,小烏龜很傷心,讓猜一猜小烏龜為什么不高興?你有什么辦法讓小烏龜高興起來?輪子會怎樣幫助小烏龜?這三個問題都需要孩子充分展開想像,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進一步提出為什么這些車能幫助小烏龜走得快,從而進入正題——因為有了“輪子”。在這過程中不僅讓孩子體驗對輪子特點及作用的了解,也使孩子在情感體驗中完成對已有經驗的提升和運用。
二、聽聽輪子的自述,了解輪子的作用
通過輪子的自述,孩子們對輪子的作用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讓孩子們體會到輪子的自豪,知道輪子給我們帶來了方便,輪子是如何來幫助我們的。
你們還看見過哪些東西也有了不起的輪子?幼兒的思維相當活躍,從教室講到幼兒園,到馬路上,再到家里,充分發揮了想象,語言得到了發展。
三、探索操作,感受體驗
根據小班孩子喜歡玩的特點,同時也觀察到他們對輪子的興趣,因此,在最后一個環節我設計了游戲,讓幼兒進行探索讓輪子(圈)滾動起來。通過動作體驗來感知輪子會滾的特性,這些方面既考慮了孩子的年齡的特點,也能體現對幼兒探索可能性的'考慮,基于孩子已有的經驗,對于幫助小烏龜跑得快、及讓輪子滾起來的目標。通過玩玩輪子,孩子們探索到了輪子的好幾種玩法,在玩玩中了解了輪子的作用。
上好每節課,教師都要考慮到每個環節、甚至每個細節,如老師的每個提問,孩子會出現什么樣的回答,老師的提問孩子是否能聽懂,老師的提問是否為了目標而進行的等等,讓我們的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3
今天教學《觀潮》,大部分孩子學的很認真。而且就連我都是才知道的知識點也能隨口答上。很令我嘆服。班級沒有多媒體,只能將自己的電腦拿來放一些資料、視頻。桌子上放椅子,椅子上放電腦,比較麻煩。但看不到聽到也是可以的,必須在第一天抓住孩子們的心,讓學生們體會到老師的認真,同理:孩子們,你們也要尊重老師的付出,認真聽課哦。
師:“八月十八潮,天下壯觀無。”描寫的是什么?生“錢塘江。”師:不對了吧,錢塘江365天每天都在,可八月十八為什么這么獨特?天下壯觀無指的是什么?”生“錢塘江大潮。”放錢塘江大潮視頻,讓生感受、體會這大潮的壯觀。接著板書課題。
正式進入教學。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讀課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先寫了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開始讀吧!在巡視過程中發現學生們回答上時間順序并不難,但潮前、潮時、潮中概括的并不準確,只有個別孩子能說上來。在匯報時我引導學生。我們學過一篇課文《雷雨》他也是按時間順序寫的,我記得他就分為……有的孩子立刻懂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啊。慢慢的'舉手的多了。板書:前、時。后。再讀課文,同學們找一找那段描寫潮前、哪段潮中。哪段潮后呢,找到的立刻舉手。我想潮中、潮后好找,大概就是潮前易混,所以我們先匯報簡單的。將段落序號標語潮時、潮后旁。到潮前時有分歧了,有生說二段,有說一、二段。師:二段是寫潮前的,而一段很有趣。有幾個學生馬上搶答:“一段是總起句,中心句。”我被深深地震驚了,我也是和師傅備課時才聽師傅說起總起句、總起段的。師:總起段中有一個字點明了大潮聞名天下的原因。生:奇。板書大括號:奇觀。
那潮前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讀文,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樣的錢塘江。生讀文、匯報:寬闊、平靜、越往東越寬等。最后找生匯報潮前特點,張樹榮很聰明,一語點破:風平浪靜。板書:潮前(2段)風平浪靜。時間沒控制好,最主要的潮時只學習了一小部分。可能是導入拖沓了,學生們聽課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稍顯散漫,但大部分學生還是很愛動腦筋的。再接再厲。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4
在小學的英語教學中,積極的情感態度促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直觀形象的東西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激發他們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運用具體形象的事物、投影等教具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通過觀察來理解和學習。也可以利用事物投影把真實的畫面戰線在學生面前,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極大的降低學習難度。積極的情感態度是促發學生學習的基礎,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從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主動的知識,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積極的情感態度是促發學生學習的基礎。
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效果除了涉及一些客觀因素,如學習環境,自身的天賦,教師的水平外,還涉及學習者本身的情感因素,即情感因素對英語學習起著促進或阻礙作用。情感因素包括積極的情感因素和消極的情感因素。積極的情感因素表現為對英語學習具有強烈的愿望和求知欲,態度積極,投入程度高,而消極的情感因素則表現為對英語學習的焦慮感,如怕出錯,怕丟面子,怕老師批評,缺乏自信心等。積極的情感的能促發學生的主動學習,保持其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從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吸取而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是決定教學成功與否的一個關鍵因素。
二、培養學生積極情感態度的幾個途徑。
從心理學角度上講,情緒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和體驗。積極的情緒情感包括高興、愉快、滿足等。如何讓學生愿意學英語,樂于學英語呢?關鍵就是讓學生對英語形成濃厚的興趣,只要他們對英語感興趣,他們在學習中就會感到高興、愉快、滿意。“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應重視培養并保持學生的興趣。
1.和諧的師生關系引發學生的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能激發興趣,興趣能產生動力。要使學生喜歡英語,首先要讓他們喜歡教師。不論課堂內外,教師都要通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動作,傳遞給小學生親切、鼓勵、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英語。教學過程中,我抓住小學生初學英語,怕出錯,不敢與教師和同學交流弱點,就經常面帶微笑的主動的與他們打招呼或進行簡單的對話,同時,還不時的用good,well done,good boy等鼓勵性語言及動作來表揚并鼓勵他們,對他們的每一次學習行為給予肯定性的評價,給他們以力量,引發興趣。通過老師的言傳身教,學生經常主動用英語與老師問好,喜歡英語老師,喜歡英語課。
2.愉快、和諧、生動、友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保持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老師要多一點微笑,眼睛里對學生要多一些欣賞與贊許的光芒。輕松的課堂氣氛是克服學生心理障礙,使其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如:課堂上老師在傾聽學生說話時要有耐心。往往對英語學習產生焦慮感的學生,要么沉默不語,要么說話聲音太小,碰到這種情況,老師要多鼓勵,或者換一種方式提問,或者降低難度,尤其要用關愛信任的目光注視他們,甚至可以允許他們沉默不語。勉強要求他們回答問題,表達觀點,會使他們增加心理負擔,更加焦慮。如何正確對待學生的語言錯誤呢?小學生好表現自己,往往英語知識較少,詞匯量少,句型少,出口就免不了出現一點點錯誤,對于學生所犯的語言錯誤,只要不影響正常交際的'順利進行,老師可以采取寬容的態度,不要見錯就叫“停”,然后批改一通。這樣有利于減輕學生運用語言時怕犯錯誤的心理壓力。
3.建造豐富內涵的課堂模式,促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在英語課堂上,教師一定要恪守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以學生的發展為發展,教師要盡量用全英文授課,創造英語氛圍,擴大英語輸入量,用各種教學方法來培養興趣。應該精心設計教學,設計多樣的活動任務,引入多量的信息,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才能促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的自主性才有可能體現,學生才能在不知不覺中自主開口,用英語做事情。
在課前可以設置3-5-分鐘課前講話,形式可以多樣,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特點,可以在低年級采取講單詞,唱小童謠,高年級復述課文,表演對話,朗誦詩歌,等等。每次三到五個同學上臺,并即使給予肯定的評價,這樣增強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性。
導入新授,一定要使用多種手段激發興趣。如可以運用直觀教具激發學生的興趣。眾所周知,小學生的注意力及易分散,抽象的事物不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形象思維在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直觀形象的東西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激發他們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運用具體形象的事物、投影等教具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通過觀察來理解和學習。也可以利用事物投影把真實的畫面戰線在學生面前,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極大的降低學習難度。如:我在教授四年級Is it a Monkey King ?這一課時,我精心準備了tiger panda monky dog cat duck 等玩具,并且還帶來了一只活潑可愛的dog,學生的興趣馬上就被調動了起來,這樣,一節新授課很快就在學生的歡聲笑語中被記住了,而且印象還特別深刻。
小學英語課堂在鞏固和操練新知的過程中,比賽是經久不衰的評價機制。根據小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我把各種各樣的競爭機制應用到課堂上來,如:每節課把全班同學分成四大組,分別為Group One, GroupTwo,Group Three,Group Four;或分成Boys 隊和 Girls 隊;或者根據本節課所學內容來分組,如:在學文具用品時,我就把他們分成 Pencil 隊 Eraser 隊 Pen隊 Crayon 隊:在學習顏色時,我就把他們分為Red隊Yellow 隊Green隊 和Purple隊。獲勝的小組將得到老師各種各樣的獎品,如:小小智慧星、紀律紅旗、金蘋果、小紅花等。這樣全班同學都積極參與進來,形成了一種你追我敢、互助互學的學習環境,同學們都能認真聽講,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極大的提高了課堂效率。
4.精心設計課外作業, 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主動性。
首先,布置的課外作業,必須具有開放性和創造性,結合學生生活,學以致用。對于低年級學生,可采用剪剪畫畫,跟所配的畫寫單詞 ,制作單詞卡片, 把所學的說給父母聽。教師每堂新課前進行總結評價;對于高年級學生,可讓其自制英語手抄報,跟照片配句子。其次,作業要分層次布置。鼓勵學生課外多用英語交流,并閱讀適合自己的英語課外讀物。提倡學生建立自主學習卡,摘抄本,摘抄課外自己所學的課外知識 , (如從家長或親戚朋友處學了一句話 , 學會了一首英語歌) , 摘抄所讀英語報的部分內容 , 教師定期讓學生在課上交流 , 這樣 , 不僅培養了學生自主搜集信息的能力 , 又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三、保持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培養主動性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1.教學要滿足學生的需要,需要是人腦對生理和社會的需求的反映。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類的需要具有層次性,而最高層次的需要就是自我實現的需要。為了讓學生得到自我實現需要的滿足,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改變過去傳統的、單一的一張試卷定乾坤的方式,多采用形成性評價來衡量學生的成績。形成性評價目的在于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而不是過分強調結果,學生在評價過程中,如果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可以再考,直到達到自己滿意為止,從另一個側面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課堂上首先要勻衡學生水平,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確保人人都能開口。
在課堂上,學生的英語水平因為多方面的原因,英語水平會有差距。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要采取認同和寬容的態度。每位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特點和不同的學習風格。如果對每一個學生都做整齊劃一的要求,會增加他們的焦慮感,使他們對學習目標望而生畏,這樣就容易形成拔苗助長的情況,欲速則不達。所以可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和合作學習,可采用小組長負責制。在班里由同學們共同選出責任心強,英語口語流利,能熱心幫助同學的學生擔任本組小組長。因為課上時間有限,在30多人的教學班里,不可能讓每個同學都來說一說、做一做、演一演,所以小組長在課下的時間里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是老師的得力助手。課下小組長把本組的同學召集到一起,共同商量一下如何檢查課上所學的內容,然后就按計劃進行,來幫老師完成課上未完成的任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說一說、做一做、演一演、唱一唱的目的,從而達到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實現自身價值的感覺,得到一種成功的體驗。使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成就感。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5
這節課教學重點是學習單詞:Chinese book、mathsbook、storybook、schoolbag。上新課前,通過sing a song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教師手里拿的書包,很快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實物schoolbag學生較為熟悉,而且schoolbag是合成詞,學生早已接觸并且學過單詞school,bag,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較好地認讀單詞schoolbag。在學生認識了所學單詞后再做“Show me your....”的游戲,不但能緩解課堂的緊張氣氛,而且檢查了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下一步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Let’s do部分的教學是本節課的難點,我將它分成四個步驟進行操練。首先通過詢問書本的位置來引出方位詞on、in、under、near,加深對方位詞的理解。然后通過擺放書本來引出指令語:Put your notebook under your bag.并讓學生聽指令來完成動作。第三步讓學生同桌相互發指令做動作,最后讓學生上臺表演。這樣既給了學生開口說話的.機會,又讓學生在操練的過程中進行相互檢查,體驗成功的喜悅,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6
懷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上完了“一堂好課”。說是好課,心中有愧,沒有能吸人眼球的多媒體,教學環節中也沒有讓人“驚艷”的設計,只是常態課做得更加精細了一點。
首先,“告示”懸念,導入課文。“桃子——自采——五千米”。“ 這個告示牌會告訴我們什么呢?作者通過這個告示找到的是“信任”,我們也跟著這個告示牌看能找到什么?”在上課之前,我事先將告示牌內容寫字黑板上,課后老師提示說應該畫出一個告示牌,這樣效果更好。再讓學生根據告示牌質疑,走入課文。
其次,檢查預習情況。第一步是學習生字。高段教學的課程要求是學生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但是根據本班學生的具體學情,有的學生自學生字的效果并不好。因此,我進行了如下設計,指名讀再齊讀小黑板上的生字詞語。指名讀,目的是抽查中差生尤其是差生的預習情況并且糾正錯誤。再通過齊讀全班鞏固。完成《課堂檢測》的三題和四題,這兩道題都是有關生字詞語的基礎題:三題是“讀拼音寫漢字”、四題是“積累本課的四字詞語”。通過寫(注:關書做,再打開書檢查),有看到讀再到寫,到達了對預習生字詞語的鞏固。在此基礎上,聽寫詞語。課后批改,糾正錯誤。這樣的設計,學生對生字詞語的掌握就比較牢固了。可是我認為自己做得不夠仔細,主要是針對結構復雜的字,比如“廉”沒有進行單獨的指導,因為課后我發現這些結構復雜的錯得比較多。諸如此類的還有:“饞涎欲滴”的“涎”、“ 沁人心脾”的“沁”和“脾”、“小心翼翼”的“翼”等學生容易錯的,沒有提示或者是指導不夠。這對以后的生字抽查教學提出了思考。第二步是檢查讀課文的情況。指名讀,其他學生傾聽。我沒有在學生出現錯誤時打斷朗讀,指出錯誤,而是將出現的錯誤一起歸納總結、糾錯。課后在想,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說,這樣效果才更好。
再次,抓住中心句,學習主要內容。總體上感到這一部分比較瑣碎,沒有一個整體的思路在里面。第一是讓學生找出課文的中心句:“在那兒,我們得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悅。”學生找出后,由我過渡:“那里的桃子真的能自采嗎?真的是五千米嗎?真的有桃園嗎?相信讀過課文解答了這些疑惑,你們一定和老師一樣把一個詞深深地印在腦海中,哪個詞是什么?”又提問:“圍繞‘信任’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這兩個提問似乎與自己的設計目的不怎么符合,即使是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也似乎提得有一點深入。因為從課堂效果來看,在沒有深入學習課文的前提下,學生的體會很膚淺。只能停留在回答出中心句的層面上。
接下來是歸納課文主要內容。這是本堂課的重難點。在學習課文主要內容之前,我向學生提問:文章中“人與人”指的是什么?信任與被信任是什么?其實這個問題根本沒有讓學生回答,而是讓學生將其融入了歸納主要內容里、回想起來,這樣上課其實并不合理,對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沒有作用。由于之前沒有一定的“坡度”——分析課文結構,歸納段落大意,就讓學生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將課文的主要內容寫下來,學生感到很吃力。雖然三次讓學生回答,我也曾三次提出修改意見,學生也在一邊寫一邊修改,最后由我歸納總結一番。可是從第二節課的復習效果來看,差生的效果并不好。目的雖好,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將所想化為文字并能根據老師的提示進行修改——因為在考場上,并沒有老師在一旁指導如何分段、如何歸納段落大意——學生也不會在考試中如平時這樣的分段和歸納段落大意,出于這樣的考慮,才訓練學生在沒有一定的“坡度”的情況下,能夠運用一定的方法歸納主要內容。由這次上課的經歷,使我更加體會到培養學生獨立歸納主要內容是必須堅持下去的。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7
《月球》是粵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3課,主要通過讓學生觀察月相變化,了解月相變化的規律,進一步通過模擬實驗,初步了解月相變化的成因,最后通過模擬登月活動,讓學生通過現有資料思考月球和地球環境差別,登月需要準備什么。反思這節課的教學有不少的收獲,現總結如下:
科學課應該多一點人文色彩,這樣的科學課學生也才會更加喜歡。因此,在導入課題時,讓學生了關于月亮的詩詞和神話,并順勢將課本的任務驅動頁中的內容展示在學生面前,我朗誦帶一點情感,以情動人,以境感人,讓學生直面問題“這到底發生了什么?為什么探長說他在撒謊?”使學生對這節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成了探究的第一步。有一個學生直接說:“探長很聰明,他知道他是偷牛的。”我接過話題說:“同學們這不是探長聰明,而是探長知道,牛被偷的這天晚上晚上根本就沒有月光的',你看這是那一天呀?”這讓學生充滿了疑惑,隨后展開教學。
在研究月相變化的規律這個環節,第一次試教的時候,只是讓學生自己展示觀察月相的記錄,沒有出現標準讓學生進行對比,結果效果不理想,學生沒有完整的月相變化概念,要找出規律就很難。我想還是要給與學生一個完整的概念,就在課件中呈現了一個農歷月中的月相的所有圖片,并在相應的月相圖片下標注好是農歷的那一天的月相,這樣一來學生很容易,將自己觀察的和月相的實際情況聯系此起來進行研究和判斷,學生很輕松地找出了月相變化的規律了。學生也能自己用自己的言語來表達月相變化的規律了,為下一個環節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在通過實驗理解月相變化原因這個教學環節中,我讓學生先將月相變化的原因讀了兩遍,便于學生對抽象的概念有一個先期的認識。再次變做示范變講解月相變化的成因后再讓學生進行自我實踐,學生通過讀、看、聽,再實踐,一下子就突破了教學中的難點,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上課前預先布置了收集月球的其它資料,這一步很重要,可以讓學生再次對月球的其他知識進行一個學習,為“登月探索”做好了鋪墊。這在教學中將教與學的直接或間接關系體現的很深刻,學生交流和設想登月時可以準確的說明攜帶設備的作用與意義。使我們的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主動探究的過程,引導學生對問題歸類,使研究朝著有效的方向進行,這是一種很好的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方法。
通過學生一一的交流匯報,集思廣益,分享他人的智慧,體驗合作的愉快,讓學生感受到我國登上月球的一幕,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鼓勵學生不斷地探索,為人類將來的“月球定居”做出自己的貢獻。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07-26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01-04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01-04
酸的和甜的的教學反思01-04
酸的和甜的 教學反思01-03
酸的和甜的 教學反思01-03
《酸的和甜的》的課后教學反思10-05
聽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01-04
關于《酸的和甜的》的教學反思范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