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物體教學反思(精選14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察物體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1
“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是在直觀認識了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它是“空間與圖形”中新增加的一個內容。觀察物體的課,內容接近于實際生活,在了解學生已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自己總結、交流觀察物體的感受,并根據自己的想象利用豐富的圖形構造生活實景。這樣避免了教師一味地講解,學生一味地記憶的教學方法。課堂氣氛非;钴S,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1 、本單元主要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通過學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幾何知識的教學重要的是建立空間觀念。由實物抽象出實物圖形,是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的一種有效途徑。教學時先出示實物,讓學生親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狀,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從面認識物體的上面、正面和側面。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物體的正面、上面和側面,并能從這三個面觀察到物體的不同的形狀,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 、通過讓學生觀察、想象,發表自己的見解,并能說出從某個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認識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是觀察物體的前提。在這一節的教學中,我以“簡單的活動,真實的感受,有效的學習”這一想法為指導,引導學生逐步認識正方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由于學生坐在教室里的不同位置,不能同時看到正方體的左面和右面,因此利用這一資源,巧妙設問,讓學生在觀察中產生疑惑,在疑惑中形成感受。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不僅認識了抽獎箱的正面、側面和上面,更身臨其境地體會到觀察的位置決定著觀察的結果,為后面的學習創設了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但是因為教具不足,不由得就浪費了時間。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2
本課的教學,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借鑒之處:
1、聯系舊知,知識鋪墊
本節課一開始,我就聽過一道稍微有點難度的題目,幫助學生回顧舊知識。不僅為學生學習本節課的新知做好了知識鋪墊,而且使學生一開始就有了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思維基礎,使學生更容易進入新知識的學習。
2、組織學生細觀察、多操作。
針對本節課的內容特點,我在設計本節課的時候,注重讓學生進行觀察、操作。讓學生在觀察中感受到從不同方位看物體的不同,在操作中掌握新知識。學生觀察和操作很高,課堂氛圍熱烈但又不失秩序。
3、平穩過渡,不至于突兀
教學完不同的方位看同一個物體后,我聽過承上啟下的一段話,使課堂自然地過渡到對下一個知識的.學習,使學生能夠跟隨我的節奏,不至于因為轉變的突兀而導致注意力不集中。
教完這堂課,我覺得雖然這節課學生的動手操作機會很多,但是由于學具太小,學生在觀察和操作的時候不夠清楚,甚至由于角度問題,觀察結果出現偏差。因此,我建議最好每個小組中有一套大的正方體的學具,這樣便于操作,學生對物體的觀察也會更具時效性和準確性。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3
《觀察物體》這一單元的教學,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學生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觀察到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有以下的收獲:
1、學會觀察,教師要讓學生知道怎樣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例如:觀察一個圓柱,如果從正面觀察這個圓柱,教師要讓學生從比較遠的地方觀察,把圓柱放在講臺上,讓學生站在教室的最后面,圓柱放的高度要與觀察者的眼睛一樣高,最好把眼睛稍微瞇起來,這樣,學生正面看到的圓柱確實是一個長方體。大部分學生能體會到。
2、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借助學具,利用這些學具體驗如果從正面看到的是圓,它有可能是什么?如果從正面看到的是正方形,它有可能是什么?……教師給出從正面看到的平面的由三個正方形組成的圖,要求學生用4個正方體積木,有哪幾種搭法?小組成員邊討論邊動手搭,最后形成共識。
3、學生在學會觀察物體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觀察由幾個小正方體組成的實物,把從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所觀察到的圖形畫下來,大部分學生能畫正確。
總之,《觀察物體》這一教學內容,只要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實物感知,就能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4
第三單元“觀察物體”是在一年級下冊從兩個方向觀察簡單的物體發展到從三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的基礎上,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能夠理解從一個位置觀察物體最多能看到長方體或正方體形狀物體的三個面;并能夠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為了達到上面所述的`目標,課前在教具上作了充分的準備,找到了各種長方體形狀的物體,及正方體形狀的物體,以便讓學生在課堂上觀察發現。
但是,教學效果較好,但在做題時并沒有達到我所預料的結果。反思教學覺得有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一、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觀察體驗還是不夠。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要讓學生體驗: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可能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長方體或正方體物體的三個面。由于學生多不好組織,我就只好采取把長方體(正方體)形狀的物體放在講桌上,讓學生變換角度進行觀察。結果沒有實現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的觀察體驗,尤其是對“最多只能看到長方體或正方體的三個面”體驗不深刻。如果采取小組觀察,效果會好一些。
二、在觀察用幾個正方體組成的圖形時,學生觀察的少體驗也不夠深刻。我讓學生在課下去實踐,可多數學生沒有去實踐。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5
在學校進行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執教的一節是《觀察物體》,上完之后,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只要挖掘教材,一定會把課上好。以下幾點我感覺較成功。
首先是情景設置,教材中的情景設置只是讓孩子觀察小藥箱,有些太單調,怎樣一開始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呢,這讓我想起語文教材上有一課是《畫楊桃》,于是,我把《畫楊桃》一課的插圖作為本課的導入,學生看到插圖,他們一下子看出是《畫楊桃》一課的插圖,就想怎么數學課上出示這樣一幅圖,這時我就說:“這幅圖在語文課上告訴大家,做事要認真,要敢于講真話,那么在這節數學課上,它會讓我們去發現數學上的一個什么秘密呢?”學生的`好奇心來了,正體現了“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同時也讓學生感到學科之間是有著相互聯系的。然后我再問:“觀察圖,為什么同是一個楊桃,怎么形狀不同?”學生們一下就說到是因為觀察的角度不同,這就使主題圖和本課的教學緊緊的聯系在了一起。為下一步的教學進行了鋪墊,同時也引出了課題,可謂一舉多得。
第二讓學生觀察,自主學習,探究出觀察物體的一些規則。每個小組觀察準備的長方體學具,同時我出示以下問題
⑴長方體有幾個面?能否一次看到所有的面,你可以看到幾個面?
、圃鯓涌梢钥吹饺齻面,哪三個面?
⑶怎樣可以看到倆個面?
、仍鯓涌梢钥吹揭粋面?
、勺疃嗫吹綆讉面,最少看到幾個面?
、释ㄟ^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因為孩子坐的位置不同,因此在小組內回答這些問題時也不同,這樣設置,可以讓每個孩子都通過觀察,說出觀察的結果,而聽者則需要坐在自己的位置去評價其他坐在別的位置上孩子說的話,需要最大限度的發揮空間想象力,同時我也發現一些孩子不時站起來側身去體會別人位置上觀察的結果,好驗證別人說得對不對,可以說,學生們動了起來,是思維動了。
第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分別出示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提問從正面看是什么形狀,然后讓學生提問,再由其他學生回答,課堂一下就活躍起來,學生分別提出了從上面,左面看是什么形狀?其中圓柱體如果()這樣擺放,從上面看是長方形,這是本節教學的一個難點,學生自己提出來,同時伴隨著爭論,有些說是圓形,有些說是曲形,孩子們的思維在碰撞,觀點在交流,從而讓學生在交流中明理,在爭論中內化知識。在這樣的氛圍里,教師羅唆的講解不見了,剩下的是孩子們主動的求知,探索,發現,教師只是組織者,實現了角色的轉變。
第三設計開放題。如出示這一組圖(從正面看一個是圓形,一個是長方形)思考:從正面看到的的這兩個圖形,它們可能是哪兩個立體圖形。學生們充分發揮了想象力,把本節所學揉合在了一起,其中有一個孩子說是兩個圓柱體,這是我在備課時所沒有備到的,孩子很有創新意識,當我告訴他我都沒想到時,他是那么自豪,孩子有了成就感,這對他的成長將是一筆不可多的的財富,他會帶著這份榮耀進行未來的數學歷程。
第四聯系實際。在課的最后,我搜集了從不同角度拍的黃山圖片,讓學生說一說有什么感受,許多孩子都說從不同角度看黃山形狀也不同,和數學課聯系上了,我反問:“難道只看到了本節的‘觀察物體’了嗎?”這時有孩子說景色太美了,佳文同學竟說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看高低各不同”,孩子的思維開闊了,最后我總結到:詩人在作詩時經過細致的觀察,才寫出優美的詩句,我們的數學是體現在各個領域的,讓我們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6
《觀察物體》的教學,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后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
活動是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本節課在這一點上體現得比較突出。在上課之前我反復的研究教材和已有的多媒體課件,總覺得有些欠缺,后來我發現不管如何直觀都沒有具體的實物直觀。于是我跳出了課件和課堂的局限,決定把學生進行分組活動排列座位,整節課堂以活動為主,以實物觀察和動手實踐為主。我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分四個不同的方向讓學生觀察,并把自己觀察到的形狀講給大家聽,這樣就產生了分歧,讓無法理解的進行換位觀察,通過實物觀察,學生自己發現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并積累了辨認從正面、側面、后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的經驗。
本節課主要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通過學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數學課商城活動課,學生感到新奇有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讓學生在質疑中,讓學生初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然后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站在不同角度觀察物體,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體的形狀不同。發揮的學生的空間觀念,讓學生通過觀察想象站在物體不同位置的`人看的的物體形狀,然后進行觀察圖形的判斷。通過本課教學,再一次給了學生與伙伴合作、交流的機會,培養了學生學會合作、交流思維的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活動形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最后的游戲活動中,進一步體驗,增強學生空間觀念。
活動一:讓學生能正確辨認出物體的正面、側面、后面。
活動二:通過觀察小猴子不同面,進一步加深對物體正面、側面、上面、下面及后面的認識。
活動三:通過讓學生運用學具小組活動,體驗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活動四:通過照片進行判斷是從哪個方向看到的?站到相應的位置去。
活動五:進一步進行活動,通過照片和站好的位置進行判斷是誰看到的。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7
我在完成這節課后有以下一些收獲:
1、在觀察物體中培養學生興趣
著名教育家皮亞杰曾說過:“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都須有某種興趣做先決條件!迸d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有興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為了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應創設一些情境,把枯燥的數學知識和生動的故事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引人思索的問題情境結合起來,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好奇心,進而引發濃厚的興趣。本節課教學中,我就特別重視情境的創設。“你們照相過嗎?現在請看攝老師是從什么角度拍下的三張照片呢?”(正面、側面、后面)通過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同一物體的不同形狀,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興趣。運用正面、側面、后面多個角度去觀察物體的方法觀察削筆具小青蛙。另一方面在探究新知時,我選擇課本上的主題圖――-就是大熊貓作為學生的觀察物,特別是為了有利于學生交流觀察大熊貓后的體會,我讓同學分成四人一個小組進行討論,這樣,不僅可以創設情景,而且培養了學生合作的精神和動口的能力,學生能更有興趣地參與,也更方便學生進行觀察活動,從而獲得真實感知和學習經驗,也能突破了傳統的程序化教學方式,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觀察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數學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特別要求:“數學活動必須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如何讓學生學會觀察物體呢?我設計了定位觀察、換位觀察和交流觀察等幾個環節,這樣,讓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一步一步地去感受。學生在不斷地觀察、體驗的過程中,經歷了觀察、發現和感受的`全過程;在實踐操作和自主探究中,感受數學、經歷數學,學到了觀察物體的方法,并獲得了更深層次的情體驗。
3、在鞏固練習中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在教學練習設計中,我為學生提供了各種各樣交流感知、感悟的時間和空間,如:議一議,走一走等活動中充分進行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等:設計了四個闖關練習,以課件形式送出獎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節課還存在許多值得探討和改進的地方,我總結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 對某些教學目標的貫徹與實施還不夠,像針對“通過體驗初步感知局部與整體的關系”上應再設計一些活動或練習來進一步加強;特別是在老師提問時還需更嚴謹,注意技巧,我在上完課后
專門對課堂提問進行了反思,我查找到有關資料,它們對課堂提問闡述了六大特性:也就是提問的指向性、提問的思考性、提問的靈活性、提問的開放性、提問的巧妙性和提問的邏輯性。上課時我的提問開放性太強,指向性不夠,目標欠明確,所以學生回答時比較混亂,我想,如何處理好提問的開放性和指向性的關系,如何在提問時更有利于引導學生按老師的要求去完成,等等,對于這些課堂提問的技巧還需不斷同老師們一起認真思考與探索。
二、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需要通過動手來提高學習興趣,鞏固學習的只是。在本節課學生交流討論的環節如果教師通過卡片讓學生四人一個小組進行交流討論、動手連線等活動的話就更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所學知識印象就更加深刻。
三、 在鞏固練習的第二個闖關練習中,我忽視了學生的形象思維的特點。在課堂上我出示茶壺這個具體實物讓學生觀察時,由于教師操作不到位,以至于沒有達到讓學生通過觀察實物來加強自己的形象思維的能力。在之后的課堂教學中要加強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物體的能力,不斷積累教學實際操作的經驗。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8
觀察物體這一內容的學習需要建立在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因此,在教學時應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主,要多讓學生觀察物體,使學生經歷“觀察實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過程,從而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所以,課一開始,我出示了一輛玩具汽車,并請2名學生到講臺上分別站在汽車的側面和后面兩個不同的方向觀察,然后分別把汽車的側面和后面對著全班,讓學生說一說這是誰看的,體會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時,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接著我出示教學掛圖,讓學生觀察掛圖,進一步體會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然后分小組觀察口杯、酒水壺等實物,并在小組中說出我看到什么。讓學生切身體會從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狀。
整節課開展從觀察實物—觀察掛圖—再觀察實物這一活動。學生初步體會到觀察物體可以從前面、側面、后面不同的位置去觀察。經歷了“觀察實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過程。
通過教學,我體會到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出發,選取了學生喜歡的`、熟悉的物體,放手讓學生觀察,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有時是一樣的,有時是不一樣的。開放的學生活動,能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了教學探究和合作研究的樂趣。
由此我從中明白了一個道理:在新課程教學下,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9
一、回顧教學:
本節教學設計是以觀察學生熟悉的小汽車、茶壺、玩具等物體為線索,引導學生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這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是一致的。因此,本課教學的著眼點主要放在體現“誘、思、探、究”新課改要體現“誘思探究”教學思想的。課一開始,我先讓學生猜一猜身邊的同學,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有效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到達“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為什么剛開始猜的時候,我們不敢確定誰猜的對呢”,這個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在“猜”中思考,在思考中產生求知的欲望,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之中。
之后,我依據新課標“讓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的思想,運用了直觀感知——表象認識——概念構成——拓展運用的規律組織教學。我先讓學生通過自己活動,觀察不同角度的小汽車,親身體驗到“角度不同,觀察同一物體的形狀也不同”。這既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又充分展現了數學的魅力,使學生在“玩中學,樂中悟”。在豐富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感悟并探索出了觀察物體的方法。為了讓學生靈活變通的運用方法,我又設計了“猜認物體”的游戲,訓練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他們解決問題的潛力。
最后的“畫畫”活動,體現了新課改課程整合的思想。數學課中也有施展繪畫才能的機會。學生不但能夠學數學,還能夠畫數學,強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超多的學生活動(觀察、操作、合作交流、游戲),學生通過動眼看、動耳聽、動口議、動手做、動腦思、動筆畫,全員、全程參與,親身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是“聽聽練練”,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的去探索,去動手實踐,會與人合作交流。學習后,學生獲取了知識,提高了潛力,思維得到了鍛煉,并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探索的快樂!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二、存在問題(原因)與對策:
1、數學語言講究準確、簡練、到位。本節課我有些問題有點不到位,例如:“通過剛才的學習,誰來說說我們應怎樣觀察一個物體?”學生雖然從前后、左右、上下位置觀察小汽車,但這些都是一些直接感知,不能很準確進行表述。這應在教學設計時琢磨教材要認真思考,怎樣提出問題;問題深淺度要到哪一個層次。
2、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的觀察潛力和空間觀念。在課堂上我發現學生存在這樣的問題:在需要觀察物體的左邊能說出自己看到了什么,換到右邊就要想一段時間才能說出自己看到了什么。我想這就應與學生方位感不強,觀察周圍的事物也是比較單純、直觀地。在今后的教學不能因為觀察物體就指導學生觀察,應在每一個知識資料滲透觀察事物的本質、規律、變化。
3、教學安排的游戲活動要做到有序,及時調控學生紀律情緒。一開始活動學生就活躍起來,老師說要評比小組學生才安靜。課后針對這些狀況,我再次強調小組長的職責,和學生重申課堂活動要求。
三、教學思考:
“深入挖掘教材,遵循而有所立”。怎樣既讓學生真正覺得“搞笑、好玩、有新意”,又使每節課的知識技能目標落到實處,是教學所極力追求的目標。在課堂上如何更科學有效地組織合作學習、開展數學活動,以及如何適當把握本冊中學生思維發散的“度”,還有待進一步思考、改善。
本課的教學,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借鑒之處:
1、聯系舊知,知識鋪墊
本節課一開始,我就聽過一道稍微有點難度的題目,幫助學生回顧舊知識。不僅為學生學習本節課的新知做好了知識鋪墊,而且使學生一開始就有了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思維基礎,使學生更容易進入新知識的學習。
2、組織學生細觀察、多操作。
針對本節課的內容特點,我在設計本節課的時候,注重讓學生進行觀察、操作。讓學生在觀察中感受到從不同方位看物體的不同,在操作中掌握新知識。學生觀察和操作很高,課堂氛圍熱烈但又不失秩序。
3、平穩過渡,不至于突兀
教學完不同的方位看同一個物體后,我聽過承上啟下的一段話,使課堂自然地過渡到對下一個知識的學習,使學生能夠跟隨我的節奏,不至于因為轉變的突兀而導致注意力不集中。
教完這堂課,我覺得雖然這節課學生的動手操作機會很多,但是由于學具太小,學生在觀察和操作的時候不夠清楚,甚至由于角度問題,觀察結果出現偏差。因此,我建議最好每個小組中有一套大的正方體的學具,這樣便于操作,學生對物體的觀察也會更具時效性和準確性。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10
一、聯系實際,激發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痹谶@一課中,通過一張簡筆畫圖,從不同方向觀察,觀察的結果是不同的。再提供了兩張同一教室的照片,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判斷哪一張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哪一張是在教室后面拍的,學校門口里拍和外拍圖,讓學生初步學會根據自己熟悉的環境的特征判斷觀察者的位置,從中體會觀察者的不同,所看到的場景是不同的。
二、提供直觀的、形象的學習材料,注重學生小組合作意識。
設計了多種觀察物體的活動,如觀察青蛙、小飛機玩具等,讓每個學生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物體,體驗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時,形狀是不一樣的。課上分小組開展實際的觀察活動,并交換位置,讓學生從多方觀察,感受不同位置觀察到的不同結果。通過自身的參與,培養學生的想象推理能力。然后,小猴圖:引導學生應用已經積累的觀察經驗,通過想像判斷每一張照片分別是誰拍的,把學生的認識水平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樣子不同”,上升到“根據看到的視圖,判斷觀察者的位置”這一層次,加深了學生對觀察者的位置與視圖的對應關系的理解,發展了空間觀念。通過小洗車圖連一連練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鞏固。最后,通過小飛機圖,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地判斷觀察者的站在飛機的哪一面。
三、歸回生活,應用實踐。
“數學生活化”要求數學源于生活,又必須應用于生活。通過猜一猜,觀賞廬山美景圖,讓學生知道觀察者位置不同,觀察的結果就不同,養成用“數學的眼睛”去觀察身邊的事物的好習慣。
這節課,學生從左面和右面觀察掌握還不是很理想。
這節課學生學得輕松,主動,不但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而且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數學,體會到數學的樂趣,下課了,學生還沉浸在浮想聯翩之中。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11
從不一樣位置觀察物體,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于幫忙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本課教學資料還不是正式教學三視圖,只是讓學生初步了解從不一樣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學生無論選擇了哪個觀察點,觀察到的只是物體的其中一部分,觀察點不一樣,看到的形狀也是不一樣的。僅有把不一樣位置觀察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會構成這個物體的完整表象;谝陨险J識,本課在教學時注重讓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充分體驗,在體驗中適時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感知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新課程異常倡導用具體的、趣味味的、富有挑戰性的素材引導學生投入數學活動。情境的設置不僅僅有益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還應當在課程的進一步開展中自始至終發揮必須的導向作用。我創設了猜一猜的游戲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當第一張圖片出示時,學生就猜出正確的答案。我之后出示第二張圖片,供給給學生的信息學生都能猜出圖片上的動物。在這些圖片展示過程中,學生不僅僅強烈地感受到物體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并且整個情境的創設精煉,用時少,效果好,導向明確。
二、觀察體驗,讓學生體驗觀察結果的不相同
觀察物體一課的教學資料,決定了本課的教學方式,應以活動為主,讓學生在觀察活動中不斷體驗,讓他們在親身經歷中不斷豐富表象,增強感性認識。所以,教學時,我選擇學生喜歡的小鴨子作為觀察對象,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觀察,并在組內交流,思考討論:為什么同一只小鴨子看到的形狀會不一樣呢?在他們的親身經歷中不難達成共識。為了深化體驗,我又讓學生進行換位觀察,圍繞茶壺一周,觀察正面、后面、側面等不一樣形狀,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僅有把不一樣位置觀察到的形狀進行觀察,才會構成這個物體的完整表象。為了提升本課數學資料的思維層次,我適當地拓展了教學資料,讓學生繼續觀察裝汽車、大象、等并提出數學問題:能看到什么?怎樣看?有幾種看法?這些問題實際上包含很多的知識都在學生的觀察中滲透,在體驗中感知,為學習空間思維打下了良好的輔墊。
三、借助觀察,讓學生在想象中發展空間觀念
如前所述,從不一樣位置觀察物體,是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的好素材。為了發展學生的窨觀念,本課教學安排兩處讓學生展開想象,一是讓學生從正面、后面、側面觀察小鴨子之后,我就讓學生進行想象:從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會是什么樣貌?把你的想象畫出來看一看,然后拿起茶壺實際觀察一下,驗證自我的想象是否正確。二是在對簡單形體的觀察后,我出示一個實物的組合圖形,讓學生根據已有有生活經驗,聯想它是什么物體從上往下看到的形狀,溝通數學和生活的聯系,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這節課學生學得簡便,主動,不但獲得了進取的情感體驗,并且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數學,體會到數學的樂趣,下課了,學生還沉浸在浮想聯翩之中。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12
這一課學生在“拼擺”和“觀察”中探討從正面、側面、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圖形。要讓學生能通過想象,從實物中抽象出觀察到的平面圖形,讓學生在拼擺的過程中體會多種擺法,但不要求學生個個都要擺出不同的擺法。
教學時通過小游戲因如要學的內容進行新授教學。新課教學時,先讓學生收集信息,了解信息窗中的活動場景,給學生創設觀察的氛圍。緊接著根據所給信息提出響應的問題“他們分別從不同的面看到了什么形狀?”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借助學具動手擺一擺,從不同的位置去觀察、去發現。小組成員在合作的過程中分別從正面、側面、上面去觀察物體,并將觀察到的形狀互相交流,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教學思維模式與學習習慣。在此環節中,對于學具的使用教師交代得不清楚。學生在觀察時的方法指導還不夠確切和詳細,而且由于學具太小,不利于學生觀察,觀察的實效性降低。
在觀察了三個正方體組成的物體后接著又讓學生觀察“再加一個正方體,從不同的方向看會是什么形狀呢?”本環節讓學生與同伴充分說明自己的想法,并傾聽他人的'看法,從而進一步與親身實踐結合起來,跟上步伐,作驗證。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前面是對所給的物體進行觀察,在前面觀察的基礎上提出“如果從正面看,還是這個形狀,再增加一個正方體可以怎樣擺呢?”這一問題,使學生的逆向思維得到訓練。在問題的交代過程中,我沒有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比較膚淺地指導學生拼擺的過程。這個環節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聚集每個組員的想法,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在拼擺的過程中體驗同一個形狀拜訪物體的多樣化。
教完這堂課,我覺得,雖然這節課的操作性很強,但是由于學具太小,四人小組觀察的時候學生觀察得不明顯,最好小組中有一套大的正方體,這樣便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的觀察具有實效性。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13
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學生在二年級已經接觸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通過觀察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或生活場景,初步掌握了觀察物體的基本方法,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狀。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觀察物體的具體方法和技巧,感受物體和空間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系。
本課教學內容讓學生初步了解從同一位置觀察不同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實物與視圖的關系。所以在教學時我們應該注重讓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充分體驗,通過視圖還原實物的環節讓學生展開想象,讓學生根據經驗,聯想它能擺成什么物體,從而溝通視圖和實物的聯系,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在教學中要重觀察、重操作,通過直觀的教具、學具的操作和觀察,幫助學生積累感性認識,再從感性認識中抽象出對物體表象的理性認識。充分的操作和觀察,可以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建立物體的表象,使學生對本單元的的知識點產生認同感,對物體的空間印象更加深刻,逐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本單元第一課時《認識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即是這節課的內容,這節課對于物體的正面、側面、上面的概念介紹,學生很容易接受,關鍵是教孩子學會觀察,選擇好合適的視角,正確地看。例如,看一個長方體,怎樣看只能看到一個面?眼睛要正對著要看的面,眼神要平視。其次是要讓孩子充分地看,充分地感受看到的結果。例如,從哪個角度能看到一個長方體物體的三個面?隨意變換觀察的角度,能看到四個面嗎?最多能看到幾個面?要給學生提供合適的觀察物體,要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在觀察中認識觀察的結果。
需進一步探究的問題:“觀察物體”的內容主要是對簡單物體正面、側面、上面形狀的觀察,因此本節課選擇了大量生活中的實物讓學生觀察,旨在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但同時,我也擔心生活中有些柱形體的幾個面沒有明顯的區別,這些物體的觀察又如何與本課的學習目標有機結合,它們的尺度該如何把握?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14
《觀察物體》這節課的知識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對空間與平面相互關系的理解和把握,第一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兩點把握較好。
一、學生的空間想象與動手能力得到了培養。
新授開始要求學生在4個相同小正方體拼成的立體圖形基礎上再添一個,從正面看形狀不變,怎樣擺?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聚集每個組員的想法,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在拼擺的過程中體驗同一個形狀擺放物體的多樣化,使學生的逆向思維和空間想象得到訓練,大部分同學擺出了6種,而且說出理由和擺法。因此我們上每一節課都要充分去挖掘學生的潛力,讓他們展開想像的翅膀,當然教師備課時也要把問題想得完整、全面。
二、充分體會物體與視圖之間的聯系。
課一開始就要學生觀察由4個同樣小正方體擺出立體圖形的正面、上面、側面所看到的平面圖形,要求學生用鼠標在課件里指出來,同時教師畫在黑板上的平面圖形要學生上來填出是從什么方向所觀察到的,逐漸升華到給出6個同樣的小正方體擺出來的`立體圖形,要求學生動手畫一畫,先從正面、側面畫,發現正面和側面的平面圖形是相同的,但從上面看的平面圖形比較難畫,學生通過細心觀察,不要老師指導也能畫出,效果很好。
這節課我讓學生在“拼擺”和“觀察”中進行探討,從正面、側面、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圖形,通過想像從實物中抽象出觀察到的平面圖形,又在拼擺中體會多種擺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想像、觀察、動手操作能力。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觀察物體的教學反思04-12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03-24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01-05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01-03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01-03
《觀察物體》反思09-20
觀察物體三教學反思10-27
物體的形狀教學反思04-11
引用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