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歷史教學反思

時間:2023-04-30 22:55:43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關于歷史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歷史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歷史教學反思

關于歷史教學反思1

  一年的時間轉瞬即逝,這一年里,我經歷了困惑和彷徨,也經歷了歡樂和收獲,總的來說,這一年我在不斷的成長,在逐漸的走向成熟。一年來,在學校和年級組各位領導、老師的關心指導下,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充實自己,認真的完成了教學常規工作,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今年,我擔任高一年級四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與去年相比,我在教學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

  第一,上課時的條理性更強了,能夠較好的做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并且根據學生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

  為了上好每一節課,我在課前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在備課時,認真鉆研教材,弄清楚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結構,分析重點與難點,思考用怎樣的方法來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學生更容易接受,并且選擇一些記憶法比如聯想法,或者把所學內容編成順口溜比如在上冊書講條約時將各項條款編成順口溜來幫助學生記憶。為了適應學生會考的需要,在備課時,我針對不同的內容,從歷年的會考題中為學生選出典型的題目來練習。同時還要“備”學生,了解和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他們原有的知識的質量,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等等,根據這些具體情況來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我今年所教的四個班學生的基礎不一樣,六班、八班的基礎較好,因此在上課時講課的速度稍快一些,補充的課外知識也多一些;而五班和七班學生的基礎稍差一些,學習的自覺性不是很強,于是在上課時重點講解課本上的基本的歷史知識,每節課加大檢測的力度。另外,如果學生對某一個歷史問題感興趣,在課堂上留一些時間讓學生自由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逐漸的培養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第二,在這一年的教學中,我對課本的理解更加深刻了,能夠較好的做到結合新課標的'理念對教材進行適當的調整,使課程內容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生,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比如,在講到《第二次戰爭》時,為了突出了歷史學科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特點,將本節課的內容以圓明園為中心進行重新的調整,通過大量的圖片、視頻等資料為學生展示盛世圓明園和被毀后的圓明園,震撼了學生的心靈,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知識,又對學生進行了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第三,在講課過程中,能夠較好的做到根據課本內容選擇恰當的歷史資料,包括文字、圖片、影像等方面的資料,盡可能的為學生展現一個鮮活的歷史。

  第四,除了應用POWERPOINT制作幻燈片外,我還學會運用FLASH軟件制作課件,輔助課堂教學。

  我制作的課件《追尋失落的圓明園》在國家基礎教育資源庫開發的“第二屆基礎教育資源應用多媒體課件評比”活動中獲得三等獎,并在學校的評選中被評為A級課件。同時,這一年里,我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我的論文《新課程改革下歷史教師的重新定位》在學校的評選中獲得二等獎。

  在工作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教學工作中經驗不足。

  20xx年我參加了昌平區組織的青年教師教學大賽,獲得區級三等獎,成績不是很理想,在參加這次比賽的過程中,有一些方面體現了我的教學經驗的欠缺。比如選題方面,我選擇的是《武昌起義》,這是廣義辛亥革命中的一部分,這節課內容少,可挖掘的內容也不多,在當時備課時,為了體現內容的完整性,我補充了“武昌首義的精神”等方面的內容,聯系過多,給人一種牽強的感覺。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做到不斷的思考,及時總結,積累經驗,使自己不斷進步。

  第二,在工作中,創新的意識不夠強。

  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大膽實踐,多學習多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總之,這一年的工作有收獲,也存在著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繼續努力,相信一定會做得更好。

關于歷史教學反思2

  開放的課堂,要有開放的思維;開放的思維離不開教師的智慧引導;教師的引導,離不開生活中一些淺顯的`例子。歷史不能遠離生活,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導,讓歷史不再那么遙遠。于是,我在教學生學習1949年的第一屆中國政治協商會議時,就可以聯系今天我們熟知的“政協”會議的召開,但是今天我們所說的政協是指中國人民的愛國統一戰線,而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頒布的《共同綱領》則起臨時法律的作用,要求學生理解、區別。再如,學習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會議,可與今年即將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聯系,今天發生的事就有可能成為明天的歷史,這就拉近了歷史與現實的距離,這樣做,每節課都會帶給我們新的收獲。

關于歷史教學反思3

  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的共同參與作為教學方法選擇的目標。因為在教學過程中,越注重學生的實踐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越豐富多彩,就越能促進學生認識能力的發展。在新課改的實踐中,我嘗試著教學活動形式的改變,在課堂上我不再以單純傳統的講解為主,而是力求發動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例如閱讀和討論兩種方法在講課中頻繁的運用。

  讓學生閱讀教材,是調動學生自主活動的一項重要措施,它改變了教師單方面灌輸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一種能動地完善知識結構,獲得自身體驗的可能,但在操作過程中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有時在讓學生閱讀教材前,先提出幾個問題;有時在學生閱讀完畢后提出問題;在這些問題的逆向影響下,學生的注意被控制在老師提問所涉及的全部信息上,他們在已學過和剛閱讀過的內容中進行檢索并進行積極的分析、比較等思維活動,逐步得出正確結論。在閱讀教學中,單純閱讀,不提出問題的方法應該摒棄,因為它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仍處于被動狀態之中。問題的設置能使學生產生懸念、質疑等積極的心理活動,保持他們學習發展的可能,所以應予提倡。而問題的選擇,則受知識水平分類的制約,對于不同層次的知識,老師在指導閱讀時應充分考慮。運用這一策略可以發揮學生認識的最大可能性,培養他們的探索和創造精神,對學生思維的廣度、深度、獨立性、敏捷性和邏輯性等各項品質的訓練效果都很明顯。

  另外在高中歷史必修1的探究課教學中,我則采取“分組活動”的教學形式。“分組活動”是合作式學習和歷史課堂探究式學習相結合產生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在探究知識、培養能力上兩者兼顧。課堂上學生不用改變班級座位,就可以組成小組。學生先自學,而后爭先恐后地發言,講課文知識,講補充材料,教師引導著學生講,看似很“亂”,但傳統的觀念被拋棄,整個課堂氣氛和諧,變過去的學生被動學習為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學生依據教材、主動搜集資料等等,這種探究性學習過程,營造了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老師只是在學生自學、自講的基礎上,適時適度地點撥,真正體現了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

  “分組活動”方式講究的是“先學后導”。課堂教學從學生自學開始,然后由教師因勢利導、設置問題,學生則在信息加工、討論取舍、歸納整理等過程中獲得新知,增強能力,完成情感體驗和品德升華。在這種探究中,先形成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的多向交流,接著教師在雙基落實和反饋的過程中加以點撥、指導和適時的評價、鼓勵,組織學生鞏固所了解、掌握的新知,并能運用新知解決一些問題。

  探究課的“分組活動”教學調動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有效地提高了各類學生的學習效益、學習質量,開拓了學生自主學習、自由想象和動手實踐的空間,充分地挖掘了學生學習的潛能,使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了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而這一切正是課程改革所要求達到的目標。

  在課程改革中嘗試進行高中歷史教學方式的改變,對學生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剛開始時課堂上可能花時間較多,因此不能操之過急,應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而對教師則提出了把握教學過程的全局、知識廣博、應變能力強等很高的要求,是對教師素質的一種考驗和挑戰。由此可見,教師首先要改變舊的教育觀念,真正確立起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這樣才能進行課程改革。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從易到難,大膽嘗試,不斷反思,我們的教學一定能有更高質更高效的改變。

關于歷史教學反思4

  高中歷史新教材在內容的編排上更豐富,充實,更加注重能力的培養,對教師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應該創新教法,精心設計最佳教學方案。

  一、必須更新教學觀念,貫徹落實原則

  歷史教學必須具有開放的思想,要從過去那種狹隘的、封閉型的教學理念中解放出來,變為“寬廣型”的教學觀念。教學中要求教師教學觀念民主,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學方法民主,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他們自身已具備的思想基礎,智力能力,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得他們在自覺地參與學習的過程中重視自身的發展,尤其是思維能力的.提高和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的培養;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研讀新課標,總體把握教材內容

  閱讀教材時要突出分析以下幾大問題,課標中對本節內容的要求;本節內容的知識體系;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確定教學目標;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內容的邏輯關系。突出重點,詳解難點。還應該思考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對學生學科能力甚至綜合素質的幫助,以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影響等。只有吃透教材,才能很好的利用教材,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三、有效地利用歷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討論法,舉例法,比較法,歸納法等,這樣可以交叉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讓學生耳聞目睹、讀寫結合、講講練練,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這樣做可以拓寬學生獲得知識的信息渠道;還可以使課堂教學輕

  松愉快、生動活潑,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以全面辯證客觀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做好了歷史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指對教育教學行為進行思考、回顧、總結、歸納的一種活動。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長期積累。教學反思雖然在整個教學環節中處于最后,但卻是至關重要的。有利于教師及時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培養教師學習、研究的意識,促使教師更好地實現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結合,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水平。

關于歷史教學反思5

  再沒有恨,再沒有淚,燦爛星空,誰是真的英雄在激昂的歌聲中,我完成了這節課的教學任務,長噓了一口氣,回想起來喜憂摻拌。

  《將相和》是一篇歷史故事,歷史,就意味著過去,如果不讓孩子們了解文章的歷史背景,課堂上就不能游刃有余,文章的思想內涵和人物的性格特點就很難把握。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放手,以學生為主體,給他們一個交流的平臺,我只是起了一個影響和引導的作用,讓學生抓住具體詞句及語言揣摩人物的心理,在朗讀中,在表演中領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激起孩子們的閱讀欲望,從而使他們領會三個故事的因果關系,并學習這樣的寫作方法,讓孩子們在閱讀中學會融會貫通,牽一發而動全身,并引導他們會結合生活實際往高處想,往遠處想,不要就事論事,學會深一層挖掘它的思想意義,透過現象看本質等辨證主義觀點。課堂上孩子們精彩的演說使我感到看上去很乏味的歷史故事在孩子們心中卻充滿了神奇和幻想。

  可惜的是這節課在我的前怕狼后怕虎、顧此失彼的思想下卻成了敗筆:分析過細,語言有重復,沒有把握好長課文短處理的方法,沒有很好地教給孩子們學習的方法,就像袁校長、姜主任、王主任、吳主任給我評課時說的那樣,文章只需要抓住人物的性格特點這一項就夠了,而這節課我有些寫面面俱到,結果卻是一大敗筆,有損了這節課的形象。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在課后練習中出現的.題都沒有逃出我的所講范圍,同學們掌握的非常牢固,我心里才有了點安慰

  課講完了,就自身而言,還是缺少鍛煉,臨場應變能力太差,研究教材太膚淺,不夠全面,一意孤行,缺少和大家的溝通,閉門造居。吃一塹,長一智,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想了很多,也有了挑戰自我的信心和勇氣

  有句話說得好,打鐵自身要硬,我認為這里所說的硬是指:語言要硬,應變能力要硬,堅持不懈的精神要硬,駕馭教材的能力要硬,文學底蘊要硬,從我身上缺少的恰恰就是硬,這樣才能適應現代瞬息萬變的課堂。我真誠的希望各位領導能關注我的課堂,并給予指導,給我指點迷津,更希望各位老師能在教學中給我幫助,我不勝受恩感激!

關于歷史教學反思6

  《三國鼎立》一課的教學內容多,范圍廣,如果面面俱到,重點就不會突出。所以,我對教學內容有所取舍,“諸葛亮治蜀”這個問題放到了下一節課;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充滿矛盾、歷史上有爭議的曹操這個歷史人物,難點是如何正確評價曹操。本課涉及了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這兩次戰役都與曹操有關,都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同時也是教會學生分析戰爭勝負因素的極好例子。學生對有關戰爭題材的內容,特別是戰例比較感興趣,所以我在教學中把重點放在分析戰爭成敗的因素上,從而使學生能夠正確評價曹操這個歷史人物。

  要引導學生對戰爭勝負因素的分析,重要的前提是學生要讀懂課文,掌握更多的材料。引入新課之后,我要求學生閱讀第一個問題“官渡之戰”的內容,并提出從背景、時間、地點、交戰雙方、經過、結果等方面去把握官渡之戰,將此內容進行了板書。并特別要求學生把課本小字的內容也認真閱讀。在七·三班上課時,我直接要學生講一講戰爭的背景,也就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生的戰爭?從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情況來看,學生對戰爭背景的理解還比較有難度;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不夠簡潔或不得要領。看到這樣的狀況,我在七·二班的教學中,改變了處理這個問題的方法,學生在看書以后,我設計了如下幾個問題:

  (1)東漢末年,黃河流域的軍閥主要有哪兩個?誰的勢力更為強大?為什么?

  (2)曹操為發展自己的勢力在政治和經濟上采取了什么樣的措施?

  (3)官渡之戰是誰發動的?目的是什么?當學生弄清楚這三個問題后,就解決了官渡之戰的背景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曹操戰勝袁紹的因素。

  然后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會有如此意想不到的結果?學生進行充分討論,學生代表積極發言。學生們說到了這些原因:袁紹驕傲輕敵,不采納謀士的.建議,導致謀士棄他而去;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政治上占有優勢;招募流民墾荒,組織兵士耕田,經濟實力增強;重視人才,善于用人,采納謀士策略,制定了正確的戰略戰術。學生發言后,我及時進行總結,指出: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主要有:雙方實力的對比;指揮者的素質;民心的向背;戰略戰術;戰爭的性質等等。在分析這些原因時,可將雙方進行對比。戰爭勝負不是僅取決于人多糧多,軍事的裝備和軍事的技術,更重要的是綜合實力的對比,包括政治、經濟、人心、謀略等。這樣,學生便能夠深刻了解、認識曹操了。

  有了這個鋪墊,同學們在學習第二個問題“赤壁之戰”中就顯得輕松自如,比較容易,課堂氣氛更活躍了。我們只用了較少的時間,教學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在分析兩次戰爭中曹操的一成一敗、一得一失中充分認識和了解了曹操,為正確評價曹操奠定基礎;同時,也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衡量一節課是否成功的標準,我覺得不再是教給學生多少歷史知識,而是能否激發起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學生能否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因為興趣和能力,要比知識本身重要的多,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認為,教會學生閱讀課文和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閱讀課文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是學習歷史的關鍵一步。

  新教材提供給我很多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需要我在教學實踐中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教學行為的轉變是基于作為歷史教師的我如何理解當今的歷史教學。我深知自己做的還遠遠不夠,我會繼續努力,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

關于歷史教學反思7

  本單元敘述人類從產生到公元1500年這一時段區域文明發生、發展和衰落的歷史,分為上古、中古兩個階段,涉及了大河流域出現的四大文明古國和地中海區域出現的希臘、羅馬文明等有趣內容。因此,通過圖片及相關視頻激發學生學習本單元的興趣。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講述希波戰爭和亞歷山大東征等歷史事實,增添課堂的生動性。通過學生和老師搜集相關資料,學生領略到世界文明的文學藝術的精華,明白三大宗教對世界文明史發展的'影響,培養學生搜集和分析資料的能力,從而培養了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

  本單元涉及雅典民主政治等較抽象的概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互動釋疑突破本單元重難點,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歷史的興趣。

關于歷史教學反思8

  新課改在全國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引起了巨大反響,成績顯著。我市初中在新課程實驗中已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經驗,高中新課程改革也即將在全省推行。說實話,在高中課改方面,我們都沒有實踐經驗,但在對初中課改的不斷研究、總結以及對其他省市高中課改的學習借鑒中,本人深深感受到了新課程改革相對與傳統教學的巨大優勢,但在新課程的實踐中,本人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尤其是在由傳統歷史教學向新課程轉變過程中,如何處理好傳統歷史教學與新課改的關系上尤為突出。本人就此發表一些個人觀點。

  一、教學理念:由傳統理念轉變為新理念,是實踐新課改的前提

  新課程畢竟起步不久,許多老師對新課程了解的并不多,即便是在課改區,一些老師也只是被動地參與。我想,我們老師如果還是以傳統的教學觀念來參與新課改,將是很危險的。長期以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我們習慣于從教師的角度去觀察教學的實際問題,把教師看作是教學這個舞臺上的主角。評課也大多從教師的“教”這方面出發,應該說,“教”的如何確實是我們教師基本功的重要體現,但時代的發展需要我們換一種角度來看問題,具體地說,就是要從教師教得如何這一角度,轉變為學生學得如何的角度上來,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據社會長遠發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宗旨,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學校教育的目標,是要使學生通過學習活動,不僅學會了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學習,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生存、學會發展、學會交往、學會審美等。在當前大力提倡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我們的教師在思考自己的工作時,我覺得應該完成以下理念的轉變:第一,我們的教育教學絕不能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有選擇地重點培養一部分學生,而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都能得到發展;第二,我們的教育教學絕不能僅僅著眼于學生歷史知識的培養,而要著眼于知識、能力、思想、道德、情意、態度、價值觀等,促進學生全面而和諧的發展;第三,我們的教育教學絕不能施行“標準化”教育,讓所有的學生按同一標準達到同一目標,而要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特點,要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為核心;第四,我們的教育教學絕不能不僅僅是為了考試、升學以及就業,而要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教育是不能急功近利的,否則,我們將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歷史學科是一門人文學科,它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優勢。如果我們教師能在教學理念上由過去的以知識為核心轉變為以人為核心,那么,我們的新課改實施起來就會順利的多。

  二、課堂教學:借鑒傳統,開拓創新,是實踐新課改的保障

  我們教師樹立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后,應該有創新思維來組織我們的教學活動,畢竟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即使教師的理念再新,如果無法將其運用到我們的教學活動中,無法真正使我們的學生受益,那么新課改就會猶如紙上談兵,名存實亡。

  筆者在聽取了我市一些新課程觀摩課和在山東工作的一些朋友的反饋情況來看,有三類情況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第一類,表面熱熱鬧鬧,實則空洞無物。新課改的精髓,是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參與,在參與中思考,在思考中獨立,在獨立中創新。但是,學生的參與性決不能簡單化、膚淺化甚至庸俗化。比如老師的講解雖然是傳統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但在引導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方面仍然有著其不可否認的優勢,即便是在發達國家,它也一直被廣泛應用。但在我們一些課改區,似乎只有老師講的越少甚至不講,才越能體現新課程的新理念。有的`學校甚至還硬性規定每一堂課只能講十五分鐘甚至更少。還有的完全將一切放給學生,不切實際地強調自主學習,甚至出現了任何內容的教學都讓學生唱主角、教師做陪襯的局面。課堂要有一定的表演,但得適度。有人主張,要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但是,犧牲了基礎知識的學習必然是膚淺的。對“新課標”下的教學改革進行各種各樣的探索與嘗試,是無可厚非的,然而一旦做過了頭,總讓人擔心又會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將本來提倡百花齊放、張揚個性的“新課改”引到甚至是逼到了另外一條死胡同——從一種僵死的模式引入到另一種僵死的模式。這里需要申明的是,本人絕非新課改的頑固派,如果學生的表演恰到好處,又能真正讓學生學到東西,我是舉雙手贊成的,比如我市公開課中出現的學生以戰地記者采訪方式表現二戰歷史和一些戲劇表演就很成功。

  第二類,你來我“做課”,你走我“上課”。山東的一位朋友告訴我,在他們區里,區教研員是經常到學校聽課的,而教研員對課的指導一貫強調“少講,甚至不講,把時間留給學生”。因此,只要有教研員聽課,老師們一節課一般只講十幾分鐘,其余時間放給學生去發揮。但是,“如果沒有人聽課,我們還是按老辦法來上課,否則的話,一堂課總是表演來表演去,花招不少,學生根本學不到東西怎么辦?”其實,在我們身邊,有人聽課,就拼命“排練”,平時則又我行我素的老師并不在少數。向這種游走于傳統教學與創新教學之間的做法,很無奈,也很悲哀。

關于歷史教學反思9

  有反思,失敗才能夠成為成功的基石,逆境才能成為人前進的動力,好的環境才會為人的成長提供營養。沒有反思,失敗會把人打倒,逆境會讓人沉淪,好的環境會讓人得過且過。因為有反思才會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不丟失目標,才會進步。故針對本學期教學反思如下:

  1、穿講歷史人物趣事

  歷史人物的遺聞趣事是絕大多數學生不知或知之甚少的,是他們極感興趣的東西。教師在課堂上適當穿講這些內容,便能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有利于學生掌握相應的歷史知識。比如:講《新文化運動》(必修三文化發展歷程)這節課的時候,我提到晚清怪才辜鴻銘,我向學生介紹了他那個著名的為中國封建社會一夫多妻制辯護的言論:中國男人好比茶壺,女人則好比茶杯,世上只有一個茶壺配幾個茶杯的事兒,豈有一只茶杯配幾個茶壺的道理?學生聞此無不忍俊不禁。如此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進一步理解了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思想。

  2、用口訣法記憶歷史知識

  許多歷史知識枯燥乏味又很難記牢。教師不妨編些生動的口訣以幫助學生記憶,如此,能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里準確掌握知識且經久不忘。我在講授《天津條約》(必修一政治文明歷程)內容時,介紹給學生2個記憶法。《天津條約》內容可以記憶為:公使進京喪顏面,增開十處新口岸。

  自航長江各口岸,破壞內河航運權。內地游歷宗教傳,巨額賠款樂開顏。十處通商口岸記憶法:天約增開十口岸,長江南鎮和九漢。沿海營煙再加汕,島上還有瓊臺淡。學生在會心的微笑中記牢了這一知識點。如此一個重要且難記的知識點就這樣迎刃而解了。另外,,中日《馬關條約》內容可編為一廠、二億、三島,四口。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3、采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當今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多媒體教學能生動形象地展示文字、表格、圖片、實物、漫畫、影片等等。不但能使學生較好地掌握理解知識,也能使歷史可看、可摸、可感,從而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課堂教學質量。

  4、設置討論環節

  對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評價,帶有很大的主觀性,往往莫衷一是,各有各的說法。這時候教師可適當組織學生就某個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進行討論,甚至可以不拘泥于教材的表述,這不但能形成一種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講《太平天國運動》(必修一政治文明歷程)的時候,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假如太平天國運動成功地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其結果會是怎樣呢?此問題一提出,便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

  幾分鐘后,許多學生自告奮勇講述自己的看法,有的說將建立一個由農民階級掌握的`政權,有的說將建立一個工農聯合專政的政權,也有的說建立的仍是一個地主階級政權。最后我作總結:由于農民階級的階級局限性,革命勝利后的農民領袖將會蛻變為封建地主階級的代理人,建立的仍是一個地主階級政權,正如歷史上其他的農民起義領袖一樣。

  我要感謝學生,是學生的測評激勵了我,鞭策了我,催我奮進,催我在教改道路上向前邁進了一步。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反思,正所謂: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關于歷史教學反思10

  記得郭主任講過有關一個獵狗與兔子的故事,獵狗因為執行主人的命令去“盡力”追兔子,兔子為了逃命而盡“全力”的跑,所以最終兔子贏得勝利。由此我想的了我們的課堂。

  老師在課堂上都希望學生“動”起來,這也是看老師的`駕馭課堂的能力,最終是看學生是“盡力”還是“全力”來學習。

  前幾天和音樂課調了一節課,我一進教室,有些學生很明顯感覺有些失落,我就和同學們交流了一會為什么那么喜歡上音樂課,我想關鍵是孩子們沒有壓力,并且可以放松心情,于是我就告訴同學們:“以后只要我們上課表現好,主動學習、積極展示,時間寬裕的情況老師是愿意拿出時間來和同學們唱歌的。”孩子們歡呼起來,并且這節課上的特別順利,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這也許是孩子們為了他們心中的愿望而盡了“全力”吧,以前,也曾采取過其他的一些措施,但效果不盡人意。如和“量化”掛鉤,可是孩子們是被動接受的,這或許為完成某個任務而“盡力”吧。

  只有讓學生把課堂真真正正從心里認為是自己的課堂,為了自己的目標去努力,相信我們的課堂會綻放出美麗的光彩!

關于歷史教學反思11

  本學期以來,面對前教學工作和月考成績,心中有不少感慨。新課改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通過自我感悟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回顧教學工作和考試中反映出來的問題,覺得在教學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

  一、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要求不好.

  初一學生,自我約束力、閱讀能力不強,讓學生自讀課文找重點知識,總覺得太浪費時間,需要十分鐘左右,而且重點找不準,在書中亂畫,在自學完后,不知道記憶重點知識,有時一節課學習效果太差。所以有時干脆放棄學生自學這一環節,該用傳統的老辦法,結果學生的自學能力沒有得到鍛煉,影響到學生以后的學習。

  二、對學生能力培養沒有很好地重視。

  能力應是學生在充分思考討論的基礎上,經過獨立的思考歸納經過長時期的培養訓練才能形成的,限于在課堂上時間緊任務重這一現實,沒有足夠的`時間與培養訓練,使學生在考試時面對一些考察能力的題目上,學生應考能力差,得分不高。

  三、對基礎知識抓得不牢。

  從這次考試反映出來的情況看,一些問題平時都講過,也都讓學生記過,但由于學生人數太多,照顧不全,檢查不及時,使一些學生成績并不理想,該會的沒有做好,得分比較低。

  四、對學習較差的同學重視不足,特別是每一小組中的一少部分同學。

  由于這些同學基礎較差,個人素質不是很好,在學習中是比較困難的,每次檢查一般都是這些同學不過關,由此造成成績特別懸殊。

  由于以上問題,在期中考試中考試成績不很理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應加強對基礎知識的檢查,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加強對學生的檢查力度,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使每個同學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以期望在期終考試中提高成績。

關于歷史教學反思12

  “大運河的開通”是《繁盛一時的隋朝》一課的重點,內容包括大運河開通的'目的、條件、概況和作用。

  為強化重點,突破難點,我精心設計教法,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究,取道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1、讓學生讀導入框中有關“隋煬帝專看瓊花”的傳說,激發學生興趣,然后提問:“隋煬帝專為看瓊花開通大運河的說法對不對?”“隋朝開通大運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引導學生看書、議論、作答,使學生對開通大運河的主要目的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為下面討論“開通大運河的作用”做準備。

  2、請一位學生朗讀〔動腦筋〕“想想看,隋煬帝時為什么能夠開通縱貫南北的大運河?”引導學生看書找到“隋煬帝利用已有的經濟實力”、“征發幾百萬人”、“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運河基礎上開通”,由“已知”引出“新知”(從新的情境和角度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

  3、采用數字教學法,總結大運河為“一心、兩點、四段、五河”;采用繪圖法,讓學生畫大運河的簡圖并標注要點,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動手能力。

  4、利用導入框和〔活動與探究〕中提出的問題制成投影

關于歷史教學反思13

  通過這次“走進生本高效課堂”的學習,如何建立生本高效的課堂教學成了我下一步的教學工作的研究重點。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一要全面落實課程方案,進一步提高課程實施水平,認真落實教學計劃;二要加強理論業務學習,注重積累,切實提升個人素質;三要認真真正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為構建高效課堂提供支撐。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能夠激發學生自我學習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現代教育家魏書生也說過:“教給真理,不如培養學生發現真理的能力;教給知識,不如教會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新課程標準》中也指出:我們必須從學生的學習、發展角度來審視研究學科教學,構建切實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基于以上認識,如何進一步提高課堂的實效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積淀更深厚的歷史知識,為他們以后的終身發展奠基。

  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自己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其中一個就是如何在課堂中讓學生真正的參與進來。

  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專家的觀點是:“應該說,站起來發言是參與,但從表面上看,是一種行為的參與,關鍵要看學生的思維是否活躍,學生所回答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是否建立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之上,每一個學生的發言是否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思考;要看參與是不是主動、積極,是不是學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學生交往的狀態,思維的狀態,不能滿足于學生都在發言,而要看學生有沒有獨立的思考。”

  回想自己的課堂,學生只是在進行著簡單的問答式,一問一答,好像忙得不亦樂乎,但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復;課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學生亦能準確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但很少有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是用提問的方式“灌”,直到讓學生認同自己事先設計好的答案。師生、生生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問題。

  那么,怎樣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呢?專家認為,應當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沖突,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應當給學生時間和權利,讓學生充分進行思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并且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說。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在今后的教學中,針對專家的意見,我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使得自己的教學盡快與生本教學接軌。我準備開始著手進行改變,我主要采取了下列的教學對策:

  第一,抓好自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推動教師觀念的轉變,進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后時間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解決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的問題。

  第二,開展以學課標、研課本、研方法、課后反思等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訓練。在很多情況下,課堂的低效是由教師對課標與課本的學習與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師這方面的不足又影響和制約了其課堂駕馭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又反過來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課前認真鉆研教材,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好問題。每個小問題我向學生提出的要求都非常簡單明確,只要是結合生活實際有所發現、有所收獲,并能說出原因,我都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學生認為這些事情自己還是能做到的,他們便愿意去做。

  第三,抓好平時備課中的備學生問題。不少教師在備課時,只習慣于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如果教師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切從本本出發,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會大打折扣,課

  堂教學的高效更無從談起。關注所有學生在學習中的參與度。我在學生學習小組討論的時候,時常走到不愛發言學生的身旁,多鼓勵他們在小組中勇敢發言。及時鼓勵,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在共同的全班性學習交流中,我更關注不發表自己獨到見解學生的參與度,如果哪個小組中的這些學生發言了,無論對與錯,我都讓全班同學用熱情的、鼓勵的掌聲激勵。使他們體會到被關注的快樂。

  第四,研究和設計好課堂提問。在真實、常態的課堂教學中,我常常發現教師所提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無效問題、假問題、無價值問題充斥課堂,教師的很多提問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的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有啟發性的、有一定難度的,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第五,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課堂上,有的教師剛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而且有效性很差。這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使無效勞動充斥課堂,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有的教師讓學生討論、交流、做鞏固練習等,不提任何時間和標準的要求,學生漫無目的地閱讀與交流,課堂組織松散,時間利用率低。有的教師只對學生提出比較籠統的要求,學生不明白教師要他們干什么和要他們怎么干,這樣,學生就失去了教師的有效指導。因此,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教師的“教”要靈活。生本教育在教學方法中提到要“以學定教”,這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安排適合學生的學習活動。如果我們在教學中總是被所定的“計劃”、“進度”所牽制,不去因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而隨機應變,那么我們無形中又走回舊途,又在牽著學生走,最終導致的結果便是又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自己的計劃,學生不容易理解的內容,可以把教學進度放慢點兒,安排多些時間給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保持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關于歷史教學反思14

  開放性的教學提出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于是有不少老師誤解了這一點,認為學生的積極性就是積極動口、動手,這必然有動腦的過程。于是多樣化的方法最終被簡化為一種方式——提問。雙邊活動中不斷地提問,根本不考慮學生的承受能力,也不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要不就是非常簡單的`問答式,甚至于是一些非常低級的問題。告訴學生看某一段落然后找出答案之類。一堂課下來問了無數個問題,而有價值的卻沒有一個,以致于學生失去上課的興趣,提不起回答的勁,這樣的雙邊活動怎能有效。

  確實,問答式是開放式教學中一個重要方法,但課前設計時教師應該對問題的深度、難度等諸多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切不可濫而不精。另一方面,開放式教學也還有許多其他各種方法,如參觀博物館、編寫歷史小論文、講歷史小典故、討論、辯論等等。我們要從各個不同角度鍛煉學生,不可以偏概全,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關于歷史教學反思15

  傳統的教學法強調了教師的講授作用,其課堂結構千篇一律,難以創設生氣。當今,加強素質教育就要改變這種狀況。“讀、講、議、練”教學法注重“教”與“學”的互相滲透和互相作用,在歷史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較好地掌握歷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觀點,把握歷史發展的線索及其規律。這種方法,一改教師過去硬性灌輸、包辦代替的現象,真正體現了課堂教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能力為目標”的現代教育思想。近年來,我校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嘗試“讀、講、議、練”四段教學法,效果顯著。

  讀:教師課前明確課堂教學的目標,精心設計問題;學生根據教師所提問題,閱讀教材,思考問題。讀是教學開始部分,時間控制在6至8分鐘。要求學生閱讀時注意章、節、句、段之間,特別是小標題之間的內在聯系,注意教師列出的問題,初步讀懂教材內容,明確重點、難點,標出疑點,理清線索,做好讀書筆記。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教師應注意巡回指導,解惑釋疑。如《中國近現代史》上冊《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一節,教師可先提出“什么是資本輸出”,“帝國主義國家對華資本輸出的形式及危害”等問題,指導學生讀書,獨立思考,并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個別輔導,闡釋“帝國主義”、“資本輸出”等概念。

  講:就是教師的講授,授課時突出一個“精”字。即學生通覽教材,經過一般思索后教師“精講”。其目的是要用精練的語言,講清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和熱點,把書本上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起“畫龍點睛”的作用。講是整個課堂教學的主體,時間掌握在20分鐘左右,講授中教師要用彩色粉筆書寫正副板書,凡是重要的年代、地名、人名,主要內容——>歷史的基本線索、重要的基礎知識,亦即基本觀點和基本概念等,都要求學生在課本相應的位置上注明符號和寫出要點。教師精講后,應即安排2至3分鐘時間讓學生速讀,將學生在自學時的疑點和教師精講部分的重點,有選擇地再讀一遍,強化記憶,以達到鞏固和深化所學知識的目的。

  議:教師有目的地讓學生把尚未弄懂問題的疑點提出來,師生一起展開討論。方法可以由教師先提出疑點,引導學生思維,學生在討論中解決問題;或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加以點撥啟發,開啟學生的思路,當堂講清疑點;也可以概括幾種不同看法,然后指導學生閱讀一些相應的課外讀物,交給學生解決問題的鑰匙,讓學生在課外尋求正確答案。如在講授西歐啟蒙思想時,學生提出:啟蒙思想的核心是反對專制、特權,要求民主、自由、平等,可盧梭又提倡“社會契約”,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社會契約”,這前后兩種要求是不是矛盾的?通過討論,學生終于弄清啟蒙思想家是要求以“社會契約”——“法制”來維持一個民主、自由、平等的社會。從而,進一步挖掘了教材的內涵,學生對教材上一些問題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和全面了。

  練:學生在經過讀、講、議幾個過程,獲得了新知識、新概念后,為了鞏固這些知識,教師要精心設計一些練習題(包括課后練習題),要求學生及時完成,一般以選擇題和簡答題為宜。課堂上的練習主要是師生一起分析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例題,為學生課后作業掃除障礙,并希望通過“練”,發現并及時解決問題,達到當堂掌握、當堂理解、當堂鞏固的目的。但不宜把求知的目標定得太高,以免脫離學生的學習實際,有時不妨稍稍降低一些訓練的難度。從半個學期或一個學期著眼,訓練應有一個由易到難,逐步提高的總體構思,引導學生“拾階而上”,一步步登堂入室。

  “讀、講、議、練”教學法注重學生思維的獨立性,讓學生獨立思考,在學習中自己發現并解決問題,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讀、講、議、練”注重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中開發智力,使之逐步養成積極思維的良好習慣。“讀、講、議、練”注重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通過經常、反復的訓練,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讀、講、議、練”注重學生思維的創造性,教師講得少,學生動腦、動手機會多,思維訓練容量大,不僅使學生把知識真正化為己有,同時也為學生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創造了條件。

  應該注意的是“讀、講、議、練”要體現歷史課的特點,切忌將>歷史課上成>語文課。不應在語言文字上兜圈子,要突出把握>歷史課的“個性”。

  “讀、講、議、練”整個教學過程的安排,課堂結構、教學方法的設計,都要*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合理組織,同時,在教學過程,又必須隨時根據課堂出現的新情況,因勢利導,調整教學步驟,以便把學生求知探索的積極性引向既定的目標。

  教學中,要努力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倡導教學相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形成平等、民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際關系。教師應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積極開發學生潛能,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大膽標新立異,使學生身心愉悅。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敏捷,真知灼見、創新火花才會迸發。

  在“讀、講、議、練”教學中,直觀教具,特別是現代化教學手段要充分運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

【歷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歷史教學反思02-07

歷史教學反思04-28

關于歷史的教學反思11-13

歷史教學反思(15篇)02-19

歷史教學反思(精選20篇)01-05

初一歷史教學反思04-17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02-04

高中歷史教學反思12-30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04-07

高二歷史教學反思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