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是什么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1
《我是什么》雖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卻描寫的生動活潑,充滿童趣。文章用第一人稱自己介紹的方法,以生動的語言,講述了水的變化及其利與害。描繪出水的各種形態。文中不點明我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
教學時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一、以讀為能力,激發興趣。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文中角色(云、雨、雹子、雪)讀有關的句子,把自己當做那個角色,讓學生自然而然地走進課文,融入課文。為更好的理解課文做好鋪墊。
在教學云變成雨、雹子、雪這一段時,我抓住了“落、打、飄”三個動詞來感受它們的不同特點,讓學生加動作表演出來。同時又結合課件演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到文章用詞的準確。然后滲透到感情朗讀上。我又請男生讀雹子的句子,女生讀雪的句子,體會雹子的力度,雪的輕盈。
在教學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再通過讀、說、演等各種形式,充分理解課文。學生自由讀,教師指導讀,讀得好的同學讀給大家欣賞……使整堂課聲情并茂,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不知不覺融入到課文描述的情境之中。
二、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離不開具體形象的支撐,當學生通過讀課文理解了水變成汽的過程后,我又通過課件演示,把深奧的自然常識變得淺顯易懂,加強了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我還注意引導學生聯想和想象,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是他們懂得了課文寫的“我在池子里睡覺,在……跳舞、唱歌、開大會。”中“睡覺”是水安靜的樣子;“散步、奔跑”是水在流動;“跳舞、唱歌”是海水在翻滾及它發出的聲音。“開大會”是指水很多,百川入海嘛。
三、學有所得,感悟提升。
學生通過課文學習,受到了環保知識的教育,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回去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用水,保護環境。
最后,在課程結束之際,我又布置了一個學生樂于接受的作業——畫一畫水的變化,并注上說明文字。是學生的課堂所學得以延伸。
當然課堂也有不足之處,個別同學還沒有完全融入課文的學習之中,可能是積極性調動還不夠。在教學水的不同形態是還可以滲透一些寫作技巧。
總之,以后的教學中我要揚長避短,使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2
《我是什么》能力課是一篇主要用擬人手法寫作而成的科學短文,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并結合謎語的形式,圖文并茂地向學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類的利弊關系。
一、成功之處
1.謎語導課激發興趣。采用了有關天氣的謎語進行導課,迅速引出對新知的學習。
2.字詞教學自主扎實。識字教學是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因此,在完成初讀課文圈畫生字,帶拼音拼讀,去拼音指名讀的基礎上,我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上,只在重點處點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字形特點。
3.整體感知方法得當。采用關鍵詞填空的方法引導學生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使他們跳一跳就能夠著桃子,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4.細讀文能力靈活多樣。第一、二自然段時,我選取三個表現水的形態變化的重點語句,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辨析形近字。這些做法能夠巧妙地化解能力節課教學難點。
5.創設情境組織教學。能力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貼近兒童的語言,不斷的創設情境,使學生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的'情境之中,潛移默化地學習了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不足之處
1.識字環節漏掉了“躁”的教學,導致在開火車讀字卡時進行補充,占用不必要的時間,影響后面教學。
2.朗讀指導時,對學生的評價語言還需再凝練。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3
《我是什么》是一篇新編科普短文,能力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水的不一樣形態和對人的利弊關系。根據課文的特點,利用多媒體畫面展示,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意識,從而拓展學生知識,豐富課堂教學。
一、緊扣主線,理解朗讀
文章的主線落在一個“變”字上,全文思路清晰,圍繞“變”字進行說明介紹,先寫水的形狀變化,之后寫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狀態變化,最終寫了水的性格變化及給人類帶來的貢獻和災害。根據水的形態變化,我從變“云”,讓學生理解云的變化過程,讀出自我喜歡的語氣,抓住“雨”“雹子”“雪”不一樣的變化,抓重點字詞,“落”“打”“飄”,這三個不一樣的現象,由不一樣的方式從天上下來,經過理解朗讀,明白了“雨”是天上落下來,“雹子”是從天上打下來,“雪”是從天上飄下來。經過比較,學生明白了在讀“雹子”“打下來”要重點;讀“雪”“飄下來”要輕點,慢慢的;讀“雨”“落下來”不慢不快。讓學生明白,用詞的準確性。
之后繼續引導“我還有什么變化?”自然過渡到下兩部分,使學生思考“我在池子、小溪、江河、大海的狀態有什么不一樣?”第三段雖然短小,可是文字優美,為了能讓學生讀好,讀懂這一段,我抓住了幾個關鍵詞語進行理解,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開大會。經過擬人化的比喻,讓學生自己經過生活中的的感知,明白了池子里的水是很平靜的,小溪里的流的水很緩慢,江河里流的水十分的湍急,而海洋是波濤澎湃。教師指導朗讀,學生能體會不一樣狀態的水是有不一樣的變化的。
最終,是水的性格變化。經過對“溫和”和“暴躁”這兩個詞的理解,明白水溫和時會做很多好事,讀出溫柔,和氣的感受;水暴躁時做過許多壞事,讀出厲害,發脾氣的感受。比較朗讀是最能讓學生讀出不一樣的表現,我采用女生讀溫和的部分,男生讀暴躁的部分,這樣一比較起來很容易讀好這一段。根據這樣的思路理解課文,不僅僅教給了學生從揭示重點、句子之間的聯系方面質疑問難的方法,并且培養了學生勇敢的'個性和探求知識的好奇心。
二、利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效益
1.投映畫面,突出重點。
學習第一自然段,首先抓住中心句“我會變”引導學生看課件“云”在不一樣時間的變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時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紅袍”是出現朝霞和晚霞時的景象。這樣,學生很直觀的明白了云的變化過程。從而使學生明白它們分別指的是“白云”、“烏云”和“霞”。第三自然段我先用課件出示各種水的圖片,從平靜的湖水到洶涌海濤,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詞語來形容你看到的水。他們說了很多,寧靜、美麗、平靜、清澈見底,活潑、調皮、活躍,奔騰不息、川流不息、洶涌澎湃……然后再來看看課文是怎樣來描述這樣的水呢,此時,教師引導學生讀、想,給學生營造發揮自主性、能動性的環境和條件,進行了從語言到思維到圖像再到語言的創造性思維訓練,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比較畫面,加深理解。
利用課件播放水“溫和”時,為人們做好事,灌溉田地,發動機器,幫忙人們工作,三峽大壩發電站;“暴躁”時,為人們做壞事,淹沒莊稼,給人們交通帶了不便,沖毀房屋,危害人們生活,給人們帶了災害。經過這些畫面,讓學生進一步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引起學生共鳴,引導學生討論:“人類想出哪些辦法管住我,讓我光做好事,不做壞事?”從而使課堂更加豐滿,同時,完成了使學生了解水既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害的教學目標。
三、收集信息,延伸課外。
講解課文第四段,從整體把握,引導人們想出了種種辦法管住水,讓水給人們多做好事,不做壞事,人們想出了什么好辦法?讓學生在交流討論,結合課前收集的有關水對人類所做的貢獻的資料。學生經過交流,明白了人們植樹造林,建三峽大壩來防洪、發電、航運,既得到了口語交際訓練,也培養了其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事。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4
《我是什么》雖然是一篇科普文章,可是卻描述得生動活潑,充滿童趣。作者運用了第一人稱自己介紹的方法以樸實而生動的語言,講述了水的變化及其利與害,描繪了水的各種形態。文中不點明"我"就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
在教學時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猜謎激趣導入新課
課文是用第一人稱描述手法寫的,并且抓住了水是會變化的這個過程。為了突出這個"變",我采用了學生很感興趣的魔術來吸引大家。給大家介紹一個魔術師,讓學生自己從課文中找出這個小魔術師是誰經過設置一個懸念,學生的心緊緊攥住,急切想明白是誰,具有撩撥好奇,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作用,并且與能力課最終一句:小朋友,你們猜猜我是什么互為呼應。經過讀課文,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資料,感知課文大意,猜出了是"水"。讓學生明白了小魔術師就是"水"。在講課時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課文,和學生一起進入這個主角,用師生互動的方式讓學生很快進入到主角中,把自己就當成"水"跟大家一起變魔術。這樣激起了學生探究的欲望,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到了學習狀態,深入理解課文。
二、形式多樣,主動識字
識字對于低段小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學好字詞為今后讀好課文,開展有效閱讀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可是機械單調的識字方式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構成嚴重的負面效應,使學生對語文學習喪失興趣。所以,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識字認詞。魔方識字,開小火車,找朋友,讀文識字等,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主動識字,不亦樂乎。
三、整體把握,感悟變化
在教學云變成雨,雹子,雪這一段時,我抓住了"落,打,飄"三個詞感受雨,雹子,雪的不一樣特點,讓學生加動作把動詞表示出來,進一步理解這三個動詞的含義,感受文章用詞的準確。使整堂課聲情并茂,學生不知不覺地走進課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仿佛也成了千變萬化的"水":先乘著陽光在空中飄浮,連片成云;遇冷凝結,或為雨,或為雹,或為雪;然后滲透到有感情地朗讀上,在充分自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雹子的力度和雪花的輕盈。
四、多媒體輔助,升華感悟
能力教材是一篇知識性的.科普短文,全文圍繞一個"變"字,講述了水在自然界中的許多變化形態。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十分缺乏,我用電腦課件制作出生動形象的畫面應用到教學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把復雜深奧的自然常識變得一目了然,淺顯易懂,提高了教學質量,豐富了感性知識。
五、拓展練習,感悟提升
課文在即將結束時教師以一首詩讓學生體會感受水的用處,同時也將這節課的資料也得到了升華。
當然整堂課也有不足之處: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學生朗讀的形式還應再多一些,例男女生讀,小組讀,開小火車讀,同桌等等,經過采用不一樣的形式一方面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便于更好地鞏固生字教學,為詞語教學和理解課文打下扎實的基礎。
教師的評價語還應在豐富一些,同時對學生的上課表現的評語還應在具體而又有針對性一些,以便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的語速還應在慢一些,由于低年級的學生思維相比較高段要來得慢一些,教師的語速過快會影響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在能力堂課中,教師應當更多地放手讓孩子去說去想,發揮他們天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同時,教師的生字范寫,還應在規范些。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5
《我是什么》是一篇知識性課文,文章的特點鮮明,是用擬人的寫法,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介紹了水在自然界的變化,以及和人類的關系。
鄭文紅老師根據課文的特點,課標的理念,設計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要肯定的是重視讓學生認真讀書。通過反復讀書,從課丈語言深入到內容。第一次接觸課文,要求讀正確。再讀課文,要求讀流利,這時學生對課文還只是直覺的印象、淺層的了解。然后,自己再邊讀課文邊思考:從什么地方看出是“水”,這就需要學生抓住詞句去理解,接著在小組中交流,在全班交流,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引導他們深入理解語言,并在理解基礎上再有語氣地朗讀。最后由讀正確到流利再到有語氣,逐步提高要求。隨之對課文的理解也就由膚淺逐步深入。
第二,教學設計新穎有創意。教師根據能力文特點以自主、合作、探究作為線索,貫穿教學全過程。導入以猜猜“他是什么”激發學生好奇心,主動學習的愿望;繼而提出“從哪兒看出來的”引導學生去自學探究、合作探究,教師也參與其中,并在這過程中與學生平等對話,起到組織者、指導者的.作用。
第三,重視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精彩的詞句。起到了語文課豐富學生語言,感受漢語語言美的作用。如:對“打、落、飄"三個動詞讓學生連線來鞏固所學,聯系生活經驗體會用詞之準確。
第四,針對二年級兒童的特點,恰當地使用直觀形象手段,保持學生學習興趣,幫助理解語言。板書設計把水在自然界的循環用示意圖展示出來,使學生一目了然。
以上幾點希望對大家研討低段的閱讀教學有所啟示。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6
《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識性課文,課文內容生動有趣,語言樸素而生動。能力導學案設計根據兒童觀察生活、感知生活的特點,以孩子普遍喜歡的謎語導入,在教學過程中盡量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總結、體驗、感悟。力求做到少講多讀,用不同語速、語氣朗讀,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
從二年級孩子喜歡猜謎語、做游戲的特點入手,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把學生帶到課文的猜謎情境中,為新課的`學習做好準備。依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學習特點,在識字環節,我重點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通過參與自主識字、創造性識字、賽讀識字等,真正成為識字學習的主人,提高識字的效率。教學中,在學生仔細觀察、發現規律的基礎上強調練字,發揮教師示范引領作用,抓住重點對學生進行書寫指導。
能力課設計是讓學生得到充分信任,引導學生發現、探究、自主學習,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組織者、合作者、促進者的作用,進而培養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合作學習及主動探究的意識。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還讓學生聯系生活,更進一步了解了水的用途。同時通過直觀課件的幫助和教師情感語言的渲染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課文,在感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個性化的朗讀和表演,課堂效果好。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7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學說明短文,它以擬人的手法和樸實生動的語言向人們展示了水的變化及利害。課文以“我”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態和與人的密切關系。文中不點明“我”就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
在教學時,我以謎語導入,把水與學生所熟知的孫悟空聯系起來,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中,我始終以“變”作為主題,重點講述水的狀態變化和住地變化,同時順帶講了水的循環,讓學生了解水循環,幫助學生理解水狀態變化的原理。
朗讀是我這堂課的重點。比如在學習水變成云時,我利用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云的美,再用語言引導啟發學生,讓他們把這種美用不同的語氣表達出來。在教學水的住地這一段時,我讓學生先想象動作及意境,再融入感情朗讀,這樣學生自然就知道睡覺是安靜的,應該讀輕一點,而散步很悠閑,要讀輕快一點,同樣奔跑熱烈,跳舞唱歌開大會熱鬧,學生理解之后就能用不同的語氣將句子段落都讀得很好。
抓住個別詞語,讓學生理解詞語學會用詞語是我這節課的另一個目的。在教學云變成雨、雹子、雪這一段時,我抓住“落、打、飄”三個詞,讓學生感受于、雹子、雪的不同特點,并讓學生加上動作把動詞表示出來,進一步理解這三個詞的意思,感受課文用詞的準確,然后讓他們來讀,這樣學生對雹子的力度和雪花的輕盈就會有深刻的印象,并且能在以后的習作中運用起來,體現出課堂的語文性。
總的來說,這是一堂比較生動的`課,但是由于經驗的缺乏,這堂課還是存在許多問題。
首先,雖然課堂上的朗讀很充分,朗讀的形式也比較多樣,但是朗讀僅限于朗讀,沒有將更多的知識層面拓展開,形成學生新的認知沖突。
其次,課堂結束后我沒有及時布置一些拓展型的作業,讓學生說說該怎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保護水、珍惜水。
另外,課堂前自己語言的重復、表述較快等也是存在的問題。總之,這節課還存在不少問題有待商榷,我也會更加努力將課堂教學落到實處,做真正有效率的教學。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8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
在教學時,我以謎語導入:“好吃沒滋味,臟了不能洗,掉在地面上,再也拿不起。”導入形式簡潔、趣味,一下子將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來。充分讓學生自讀課文后,拋出大問題:“我”會變成什么?學生紛紛搶著回答。其中,有的學生回答:“我”會變成汽、云;有的學生回答:“我”會變成雨、雪、雹子;還有的學生回答:“我”還會變成露珠、霜。應對學生們的回答,我及時表揚:你明白的真多!根據聲畫同步的教學方法,我很快將水的不一樣形態以簡筆畫形式展此刻黑板上,使學生感到親切、趣味、一目了然,課堂里的氣氛更加活躍。我不失時機地追問:“如果你是它,你最想變成什么呢?為什么?找出相關的句子與小組同學讀一讀,說一說。”
于是,教室里一片熱鬧的場面。他們有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有感情地朗讀;有的繪聲繪色地表演起來……他們的`答案五花八門:有的說愿意變成云,因為云在不一樣時候能夠穿上不一樣顏色的衣服,特別奇妙!于是,我及時引導:那你們明白云是怎樣構成的么?配合形象直觀的課件,使學生對云的構成過程有了清晰的認識。也有的學生說想變成雪,因為下雪能夠凈化空氣,景色很美。我就鼓勵他們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還有的學生說愿意變成雨,我又問:“那你明白雨是怎樣來的嗎?”有個學生說:“大概是好多云糾纏在一起產生的雨吧。”還有個學生說:“我想是云和冷風打架打輸了,它哭了,這樣就下雨了吧……”這樣的答案,在教學改革中極富典型意義又極富挑戰性。因為,從自然科學的角度而言,這樣的答案只能說幼稚甚至荒謬,但從文學角度而言,這樣的答案又充滿了想象力,甚至于,這種想象力還不限于文學,它又能回歸到科學的靈感火花上去。
以往不止一位科學史上巨匠說過:正是想象力,才是科學發明的原動力。所以,它的挑戰性就表此刻那里:既要對學生指出他們在科學角度上的答案錯誤,又要充分鼓勵他們答案中豐富的想象力。學生們的想法豐富多彩,還恰恰說明了他們對生活中自然現象的認真觀察。那里面,就有了教師能力人全面專業素質的問題:要懂一點自然科學(至少是課文資料所涉及到的),要懂一點文學,要懂一點兒童心理學,更要懂得當遇到類似的挑戰時,如何在它們的交匯點上,破解這樣的難題。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9
要想教好孩子,必須自己先成為孩子,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那么語文課堂一定會是豐富的、生動的、有趣的。現將今天的課記錄幾點如下,作反思之。
一、通過教師的示范朗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看似平常的范讀,其實對于學生來講,至關重要,特別是面對低年級的孩子,范讀就更加重要。面對《我是什么》這樣一篇富有科學性與文學性的課文,帶領學生讀好、背好,從而愛上語言文字與科學,是能力課最佳的切入點。能力節課,一開始便繪聲繪色地將課文讀給孩子們,他們很快就被課文內容深深的陶醉了,不由自主地陷入了課文當中,有的還情不自禁地跟讀起來。語文教學一定要有變化,千篇一律的教法誰能不乏味呢?孩子們聽到老師讀得如此開心,也很想讀一讀。于是,在教師讀完之后,馬上安排孩子們自由讀、男女生比賽讀,課堂馬上被點燃了。誰說低年級的語文課一定非得從單個的認字、讀詞開始呢?一篇好的課文,學生收獲的肯定是多元而豐富,而不是單純地為識字而識字,識字的目的是為了讀文,讀文的目的是為了習得方法,感受語言之美,通過感受語言之美而感受生活之美,進而更積極、更豐富、更美好的生活。
二、通過學生的仔細觀察,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在學習這一課時,出示了很多有關“云”圖片。簡簡單單的圖片,在孩子們的眼里卻是奇幻而五彩繽紛的.。白云好像棉花糖,烏云好像黑地毯。有的好像是兩只熊打架,有的又是虎在奔跑,還有的像獅子吐出紅寶石,瑰麗的童心將普通的作品披上了童話的色彩。
三、通過師生的動作背誦,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
動作背誦,是非常適合低年級孩子使用的一種背誦方法。《我是什么》一文看起來很長,但在能力節課中運用的”動作記憶法“,很多學生當場便背誦了下來。這樣的方式,既適合于教師,也適合于學生,簡單而實用,可經常使用之。
一節好課,帶給學生必定的豐富的、有趣的、特殊的精神盛宴,與深刻的、富有情感的心靈感觸。常態課,亦有不一樣的精彩!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10
《我是什么》這篇課文是一篇描寫自然現象的科普文章,題目以問題的形式出現,能夠引起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孩子們通過閱讀,不難猜出謎底。但是這種神奇的自然現象,卻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失為一篇好文章。在教學完這一課后我的感受很多,雖然有一些優點,同時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下面反思如下:
一、優點:
1、猜謎激趣。課前,我給孩子出了一條謎語:“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水里看不見。”孩子們一下子就猜出了是雨。然后我接著說:“謎語有長有短,我們剛剛猜的是短謎語,而今天的課文卻是一則長謎語,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猜。”這樣,孩子們帶著任務讀,對課文也有了興趣,整個學習過程就變得更積極,更主動。
2、通過多媒體手段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例如:在指導朗讀“有時候我穿白衣服,有時候我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紅袍披在身上。”這一句時,我給孩子們欣賞美麗的白云、烏云、彩云三幅圖片,讓孩子們通過圖片感受到云的變化,云的美。從而讓孩子們讀出快樂的語氣。
3、注重知識的滲透。在說到彩云時我給大家介紹彩霞、朝霞、晚霞。在介紹水的變化時我抓住了重點的動詞,因為雪很輕,所以用飄,因為雹子很重,所以用打。通過欣賞圖片,又讓孩子們了解了許多水溫和和暴躁的另一面。這樣學生很感興趣,又能幫助他們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也對新知識產生向往之情。
二、不足之處
1、沒發揮范讀的.作用。我在朗讀指導中注重了言語描述、圖片欣賞、生活體驗對朗讀的指導作用,但回過頭一想,老師親身的示范很少,雖然小朋友們有體驗,但老師如果能起個示范作用,能讓他們更好,更快地掌握朗讀的方法。
2、沒有設計出很好的隨堂練習。整節課老師和學生其樂融融,相互交流,探討著“我是什么”,學生也很主動。但沒有進行語言訓練是我這一節課的遺憾。因為語文就是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運用。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11
《我是什么》是一篇新編科普短文,能力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的利弊關系。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課文篇幅較長,理解有一定的難度,需要采取多種形式來指導朗讀。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意識,進行設計。
由于是第二課時,復習詞語導入,上節課已經認識了自然界中的魔術師。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感知課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文章的主線是作者的寫作思情,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細讀課文,不難看出:能力文的重心落在一個“變”字上,圍繞“變”字進行說明介紹,先寫水的形狀變化,接著寫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狀態變化,最后寫了水的性格變化及給人類帶來的貢獻和災害。
根據水的形態變化,我們從變“云”,引導學生看課件“云”在不同時間的變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時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紅袍”是出現朝霞和晚霞時的景象。這樣,學生很直觀的明白了云的.變化過程。接著問看后的感覺,讀出美感。接著,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變化,重點抓字詞“落”“打”“飄”,這三個不同的現象,進行動作演示,學生能直觀地體會這三個動作的輕重從而理解內容指導朗讀。
在過渡到下一段中引起學生好奇,我還會變出什么?借助多媒體引起學生注意學下一自然段,這一自然段我采取范讀的形式指導朗讀。第四自然段雖然短小,但是文字優美,為了能讓學生讀好,讀懂這一段,我抓住了幾個關鍵詞語進行理解,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通過擬人化的比喻,讓學生通過表演形式理解朗讀,活躍課堂。最后,是水的性格變化。
通過對“溫和”和“暴躁”這兩個詞的理解,知道水溫和時會做很多好事,讀出溫柔,和氣的感受;水暴躁時做過許多壞事,讀出厲害,發脾氣的感受。比較朗讀是最能讓學生讀出不同的表現,我采用女生讀溫和的“我”,男生讀暴躁的“我”,這樣一比較起來很容易讀好這一段,順勢積累反義詞。課文中反復出現“有時候…有時候…”這樣的句式,順勢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
朗讀課文有一定的收效:在朗讀過程中,學生逐漸理解了課文內容。精心的課文設計,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在整堂課下來沒有完全的調動學生的學習氛圍。這是一堂不夠理想的匯報課,卻讓我從中受益很多: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語言,還要有豐富的表情與學生融合。
通過繪聲繪色的肢體語言讓學生體會語言的豐富,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在課堂結束時也接受了組里老師的意見,平時多加強學生朗讀的訓練。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吸取經驗,將教學落到實處。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加強駕馭課堂的能力。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12
《我是什么》這篇課文是一片充滿童趣的科普文章,很適合低年級的孩子閱讀學習。文章采用擬人化的手法,向讀者介紹了水的變化,水與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這篇文章很易于孩子理解,全篇雖然不著一個水字,但學生還是很容易判斷這是“水”。
融教與讀是我在講這一課時最多的考慮。課文的內容學生們在讀的過程中大多能夠理解。嘗試不同的方法的朗讀也是培養學生語感的基能力方式。能力節教學中設計了3處重點句子的品讀。一處使寫云的色彩的句子。朗讀加想象,把云彩想象成那愛美的小姑娘。時而白衣飄飄,時而一身肅穆,時而紅衫耀眼迷人。另一處是第二段,云遇到冷風落下時,三個不同的動作:“落”、“打”、“飄”特別是“打”字,先讓學生了解了何為“雹子”,再加一生活體會,小硬球砸下來,力量可是很大的。,所以用“打”.做著動作讀這一段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第三段的讀是讓學生表演讀。水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動態:在池子里睡覺、小溪里散步、江河里奔跑海洋里跳舞、唱歌、開大會。讓小學生分別表演不同姿態的水,表演加朗讀,學生的興趣很高。
設計這節課的第二個考慮是想借這篇課文對學生進行愛護水資源、珍惜水資源的思想教育。這一想法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特別設計一個拓展環節,讓學生觀看大自然中的水被污染的.觸目驚心的畫面,大地因為缺水干涸,禾苗因為缺水枯死的畫面。這些畫面觸動了學生的心靈,他們紛紛發言,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寫一幅宣傳標語。學生們用他們稚嫩的筆,寫出了發自內心的呼喊。
以上是我對能力節課的一些淺顯的反思,所謂學無止境,教育也永無止境,僅作為一點小小的心得吧。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13
《我是什么》雖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是卻描寫得生動活潑,充滿童趣。作者運用了第一人稱自己介紹的方法以樸實而生動的語言,講述了水的變化及其利與害,描繪了水的各種形態。文中不點明“ 我” 就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
在教學云變成雨、雹子、雪這一段時,教師抓住了“ 落、打、飄” 三個詞感受雨、雹子、雪的不同特點, 讓學生加動作把動詞表示出來,進一步理解這三個動詞的含義, 感受文章用詞的準確。然后滲透到有感情地朗讀上,在充分自讀的基礎上,請男生來朗讀描寫雹子的句子,請女生朗讀描寫雪的句子,體會雹子的力度和雪花的輕盈。
不足之處:
一、對結尾一段的處理不夠好
結尾一段是讓學生了解水的不同性格,即它溫和的一面和暴躁的一面。尤其是它有危害人類的一面,應該讓學生有較為直觀的認識,突破他們因年齡局限的生活環境所無法看到的實景,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現洪水泛濫,江河污染的.一些錄象資料。再讓學生根據這些畫面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二、在教學水的不同形態時,可以向學生滲透一些寫作的技巧
在教學這一部分時可以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詞語來形容你看到的水。他們可以說出很多:寧靜、美麗、平靜、清澈見底,活潑、調皮、活躍,奔騰不息、川流不息、洶涌澎湃…… 然后再來看看課文是怎樣來描寫這樣的水呢,出示課文描寫水不同形態的這一小節,讓學生體會擬人句的生動活潑,讓學生明白寫相同的事物有著許多不同的寫法。然后可以讓學生用一句話寫一寫同一種事物在不同情況下的形態。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14
《我是什么》是一篇擬人的科學短文,以樸實而生動的語言,講述了水的變化及其利與害。能力課的教學目標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現象都是水的變化構成的能力節課有以下特點:
1、我由謎語導入,謎底分別是云,雨,雹子,雪,這樣起到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擴大了學生的'知識,很自然的導入了新課。
2、對于二年級教學,識字,寫字,朗讀課文是重點。我重視識字的鞏固,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字。比如:器。學生說一條狗咬了四口人。稼。禾苗長在家門口。災。火的頭上戴帽子等字,學生說的比較形象,便于識記。這種識字方法學生喜歡。
3、學習課文的同時,我采用多種形式指導朗讀。有指名讀,分主角讀,小組讀,自由讀,團體讀,比賽讀,接讀等形式進行朗讀。經過朗讀,既幫忙學生理解了課文資料,又注重了抓課文的重點語言。課文第二段寫水珠用落,雹子用打,雪用飄,學生說出了不一樣的感受。這樣,使學生正確使用了動詞,又體會它們的不一樣形態。
4、在理解課文資料的基礎上進行了拓展。讓學生說說誰還能做什么事在生活中水還有哪些變化這個拓展既讓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系于生活,又考察了學生的觀察力。
能力節課的不足:
1、讀詞語時學生出錯較多,不認真。
2、"開火車"讀生字也沒平時順暢。因而在這個環節浪費了時間。
3、學生配合的不夠好。
4、時間上前松后緊,最終一張幻燈片課后作業沒能展示。
分析原因:
1、學生年齡小,來到多媒體教室感到很新奇,有些控制不住自己。
2、有這么多教師聽課學生有些緊張。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15
12月21日,我參加了學校舉行的“邀請家長走進課堂共創人民滿意學校”的活動。這個活動在我們學校是首次舉行,當校領導在眾多積極報名者中選定我后,我的心就開始忐忑不安。這次講課,不光要面對老師,更要面對我的家長朋友們,我深知我的教學水平和能力還不到火候,還急需提高更有待鍛煉,想到將面對那么多優秀的教師,將要面對那么多熱情的家長,我壓力很大。又想到領導既然給了我鍛煉的機會,我為什么不好好把握住呢?想到這里,我卸下壓力,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準備階段。我選定好課文《我是什么》,開始認真鉆研教材,上網查看了優秀案例,之后靜下心來,認真地寫自己的教學設計,在與其他老師共同交流后又改動了兩次,并做了相關課件。開講前兩天,牛老師在百忙之中又抽出時間看了我的教學設計,牛老師給了我極大的鼓勵和幫助,之后,我又對教案做了一定的改動,做好了上課前的充分準備。
說實話上課時我并不緊張,可能是課堂上學生求學、愿學、愛學的熱情比平時高出了很多,所以也帶動了我的熱情,緩釋了我的緊張。但是我卻帶著遺憾結課,回顧整節課有得也所有失。
一得:課堂教學程序循序漸進,學生的識字、寫字、朗讀、理解能力都有所鍛煉和提高。課堂上我設計了猜謎形式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因為是第二課時,所以先讓學生復習生字詞語。通過個別讀、齊讀、開火車讀等形式檢查了學生的掌握情況,并且讓一半以上的孩子都有了展示的機會,盡可能地調動了每個孩子的表現欲。
寫字是低年級的重點,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姿勢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是低年級訓練的`重點,也是為中高年級打基礎,所以,這節課我安排和學生共同學習“沖”。我先讓學生仔細觀察生字,之后來說說“怎樣寫就能又正確又漂亮”,學生將自己的觀察所得全班交流,指出了在占格、筆畫、結構方面需要注意的問題,之后我范寫主講兩點水的寫法,接著我讓學生自己練習,并展示了一部分學生的生字進行評議,學生從中發現了不足之處,又再度練習,提高了寫字質量。
課堂上的朗讀形式多樣,朗讀層層提高。在讀第一段“我會變。”時,剛開始學生讀得比較平常,之后當學生了解了水是怎樣變成云之后,我啟發學生“孩子們,你會變嗎?”學生無奈地搖頭說“不會”,我又說“水寶寶就會變,那它是怎樣的心情呢?”學生回答說“很驕傲、很了不起……”我又啟發“現在你就是水寶寶了,你能把它的那種心情讀出來嗎?”孩子們一下子活躍了,各個躍躍欲試,讀得有滋有味,傲氣十足。在第二段中體會“落、打、飄”的不同用法時,我先讓學生找雨、雪、雹子下來的不同動作,讓學生練讀,之后采取“采訪”的形式去和學生對話。“雪寶寶,你是怎么下來的?你為什么不打下來呢?”被采訪的“雪孩子”說:“因為我比較輕,所以我就輕輕地飄下來了。”之后又采訪了好幾個學生,我聽出了孩子們都能感受到這三個詞語的不同用法后,再次讓學生展示“既然三個寶寶下來的方式不同,那讀起來該不同了,該怎樣讀呢?”我從學生練習之后的展示讀中聽出了他們對這三個詞語的理解,也從中學會的正確使用詞語。
二得:給學生思考的空間,他就能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在課堂上,我給足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在猜出謎語之后,我讓學生思考這四個謎底有什么關系。學生經過思考能回答出“云、雨、雪、雹子都是自然現象,都和水有關”,我覺得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表現得真好。可見,孩子們并不像我們想的那樣簡單,我們擔心孩子說不來,就積極地自己幫孩子們下了結論,剝奪了孩子們思考的空間,其實,只要給足孩子思考的空間,他們一樣會表現得很優秀。
三得:評價及時、多元化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在學生讀完詞語后,我及時評價“發音標準,聲音宏亮”。“普通話真標準,可以上新聞聯播了。”在展示學生書寫時,我利用展臺將寫得好的學生的生字打出,對于寫的好的來說是值得驕傲的,對于沒有展示的學生更是一個促進,他們為了也能被展示寫得更好了,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寫字的熱情和質量。在學生講解完水是怎樣變成云之后,我及時贊揚“你的講解真清晰,可以到博物館當講解員了。”當學生讀出雪花飄的語氣后,我近似陶醉地感慨“我感覺到了,你真是飄飄而下的小精靈。”評價及時鼓勵了學生的積極性,肯定了他的優秀所在,而且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受成功,從而去創造更多的成功。
四得:給每個學生機會,尊重每個孩子的發展。在這節課上我盡量調動每個孩子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對于難度較小的問題,我先讓學習較差的學生回答,給多數學生以發言的機會。所以,這節課上平時不舉手的孩子也都積極地表現自己。
課堂活動雖在順利中進行,可我還是拖延了時間,沒有完成預計的學習內容。仔細分析覺得自己有好多方面都存在問題:
失一、在教學設計上還存在問題——容量太大。一節課要認讀詞語、寫字,還要講讀課文,在讀詞語和寫字過程中花費的時間較多。在講讀第一段時應該直接進入課文,猜謎和看謎底思考講解花了一定時間,導致只學了課文的一、二段。我想我在設計教學環節上還必須好好下功夫,深鉆課本,認真學習整理重難點,再根據主次備課,安排好時間。
失二、沒有抓詞語訓練。在區別“漂浮”“飄浮”之后,我讓學生練習說話,因為看到時間有限,我沒有讓學生多說,只是一個學生口頭造句。低年級也應該讓學生學會積累并會正確運用詞語。本身低年級就是訓練說話的黃金階段,抓住詞語進行說話練習。而我做得很倉促,根本沒有充分利用這個口語訓練的好機會。
失三、個人語文基本功還有待好好提高。低年級寫字很重要,教師的范寫也起相當大的作用。而我的書寫卻不夠規范漂亮。對于這一點,我自知一定要好好練習,提高自己的基本功。
失四、評價語言相對單調、機械。對于學生每次的發言或朗讀,我的評價相對而言比較單調,缺乏教學藝術。有些評價語言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還需要多學習。
失五、語文味道不太濃,朗讀相對較少。備課時我認識到這雖是科學類的課文,但還應把朗讀感受放在第一位。但真正在課堂上,講解的顯得還是較多,沒有引導學生通過多讀來感受水的變化,通過多讀來感悟語言,培養語感。這說明對語文課程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對理念還沒有把握好,還需多學習。
一課下來,感覺真是不夠理想。
“教學是遺憾的藝術。”我想因為有遺憾,才會反思,才會發現,才會進步,才會一直追求完美。所以,我會一直努力!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04-02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04-28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04-13
我是什么課堂教學反思05-01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15篇)11-24
《我是什么》的語文教學反思范文04-27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通用11篇)09-18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范文700字04-27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