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八年級地理下冊《北京》教學反思范文(精選8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地理下冊《北京》教學反思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八年級地理下冊《北京》教學反思 篇1
《北京》這一課對于我們班上的孩子來說,很難。因為只有極少數的孩子去過北京,而且多半由于年幼,對北京的印象已是模糊不清了。他們無法感覺到北京的現代化氣息,以及大都市的美麗,所以讀起來好犯難。
于是,我想到了利用多媒體課件課件這個好辦法,讓孩子們邊聽課文朗讀,邊仔細觀看有關北京的各種圖片。在瀏覽過雄偉的天安門,莊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繁華的長安街,美麗的白塔等各種能夠代表北京的標志性建筑后,孩子們發出了一聲聲地驚嘆,而北京美麗的形象也在他們的腦海里深深地扎了根。
在朗讀的時候遇上了一點問題,由于國慶放假,孩子們大都忘了預習課文,所以在讀書時就是讀不好,速度比平時要慢幾倍,就是平時讀得好的學生也是嗑嗑巴巴的,我有點生氣了。可是怎么辦呢讀不好,就學不下去了,如果直接學生字,好像又不扎實。只好讓學生在自己讀,讀給同桌聽,在小組里評優秀推薦給全班,全班同學再評一下由誰來領讀。最后一步是讓小組成員幫助本小組一位讀得較弱的同學讀好課文。我覺得這本應該是課前的功夫如今全用到課上來了,所以課進行的很慢,不能按正常的進度進行。也可能正是因為反復的讀,反復的讀,學生要認的字掌握的非常的.好。
由此我想到兩點:
一,課前準備一定要有。讓學生把課文讀熟,并把已經會認的字劃出來。其實這是一個小技巧,因為學生的好勝心理,他們會想辦法在課前多認幾個字,這樣既能增強他們認字的主動性,又能讓課堂輕松一些。
二,只有在課文中識字或者說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學生才能更容易記得住。平日這句話只是一句理論,通過今天的讀我深深的體會到了。
八年級地理下冊《北京》教學反思 篇2
適逢國慶假期準備好《北京》課件,打算返校時利用我們的新設備感受一下,剛插好線遇到問題了,一時都懵了,趕緊求助于勛勛,很快就連接上。但是問題又來了,連接上電視了,電腦卻是黑屏的,只能看大屏幕。于是摸索著上完這節課。
《北京》這一課主要寫了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立交橋,簡要寫了文化古跡以及風景名勝。整個單元圍繞著“愛國”這一主題,當同學們看完關于北京的精彩畫面后直接呼出“北京真美啊,我們愛北京,我們愛祖國的首都。”這是文章的升華部分。北京是文化古都,歷史悠久是一座行政中心城市。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不斷引入來自社會,來自大自然的活水,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向課內開放,在課堂上引進國慶節的有關資料,能拓寬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展開想象,使學生的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之內。對于很多沒有到過北京的孩子,能切身體會并感受北京,發出“北京真美啊”這樣的感嘆就比較空洞,可是通過課件的展示,畫面的想象激起孩子的內心情感課堂效果便好得多。
對于大城市我不會很留戀,但是北京的文化古跡令我震撼,故宮的氣勢恢宏,盡管已經褪去了昔日的'光彩,那一座座宮殿,建筑物的獨特,宮廷用品,都令我感到好奇不已。甚至想若是昔日的皇帝看到每天一撥撥的人到宮殿里參觀會是什么樣的表情。圓明園的毀滅令人感到惋惜,那一座座西洋房的遺址,是歷史的見證,是不能忘的國恥。長城的蜿蜒曲折,高山之上仿在云端……這些人類智慧的結晶,令人贊嘆,令人震撼,令人惋惜。北京,確實應該走一走。
八年級地理下冊《北京》教學反思 篇3
在教學《北京》一課時,由于教學設計不夠準備充分,沒有針對本班學生情況做好預設,以至于課堂上出現硬生生牽著學生學習,而沒有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課文選取了三個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這是北京的象征;二是街道和立交橋,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來的建設成就;三是北京的`名勝古跡和公園。通過以上三處景物的描寫,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風貌。起初讓學生選擇想去的地方,實際上在這部分學生就被我來到了北京天安門前,接著學習了這一段。
本課課文語言簡潔、淺顯、易懂,字里行間洋溢著對首都北京的贊美之情和熱愛之情。我設計的讀形式多,但對最后一段里的兩個”愛”稍稍帶過,沒有激發學生自身的熱愛祖國的真摯情感,對北京的愛也是感情不到位。如果把圖片在讀的過程中再重新展示,我想效果會好些。
在看圖訓練說話的部分,我認識到學生的詞匯量很少,以前學過的好詞卻沒有發揮作用,我想這是很失敗的地方,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讓學生通過學,轉化成自己能夠運用。
通過這堂課,我對自己的這些孩子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如何上有效的課,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綻放自己的光彩,我將上下而求索。
八年級地理下冊《北京》教學反思 篇4
本課敘述了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全國人民向往的地方。課文從天安門廣場的四周和中央的建筑,北京的大街和立交橋的特點以及主要名勝古跡和公園介紹了這座文明中外的古老而又充滿現代氣息的城市,給人留下的深刻印象。課文選取了三個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
—是北京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這是北京的象征;
二是街道和立交橋,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來的建設成就;
三是北京的名勝古跡和公園。
通過以上三處景物的描寫,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風貌。
本課的第二自然段就是按方位順序具體介紹了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建筑。由于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加之二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要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明確建筑物之間的空間位置關系,是有一定難度的。由此,可以確定本課的難點為:明確建筑物之間的空間位置關系,并能按方位順序具體介紹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的建筑物。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學習這一段時我先讓學生通讀,使學生對本段的內容有一個全面的、直觀的感知。接著我把第二自然段中描寫了北面天安門城樓的一段話出示。請學生找出這段話中表示方位的詞語,通過這些詞語讓學生初步明確城樓、小河、石橋、華表四者之間的位置關系,然后用學生制作的圖片請學生在黑板上動手放放;放城樓、石橋、小河、華表的位置,并要求一邊放,一邊按方位的順序來介紹天安門城樓北面的景物。
在介紹完“北面天安門城樓”的建筑后,我進一步拓展,進一步深入,讓學生結合廣場南面、西面、東面及中央的建筑物畫一畫,并讓同桌之間看著畫的圖片介紹介紹,在同桌交流的基礎上,指名到黑板上用圖片代表建筑,把建筑放到合適的位置,再向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把這些和北面的建筑放在一起,這樣就構成了整個第二自然段的景物)
這樣讓學生通過看看、畫畫、說說、放放把抽象變為直觀,并調動了學生的手、腦、眼、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加深了印象,突破了難點。
最后,我指導學生正確、有感情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北京的美麗和雄偉,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
八年級地理下冊《北京》教學反思 篇5
北京是一座聞名中外的古都,又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是全國人民向往的地方。二年級上冊第10課《北京》用簡潔、淺顯、優美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北京的風貌,表達了對首都北京的贊美之情和熱愛之情。課文采用總——分——總的寫法,選擇了最具有代表性的三處事物:—是北京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這是北京的象征;二是街道和立交橋,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來的建設成就;三是北京的名勝古跡和公園,表現了北京古今結合的特點。根據的教材的特點,我是如下完成這一課的教學的:
一、創設情境,整堂課讓學生置身于游覽觀光的氛圍中,激發閱讀的興趣。
開始上課,我就對孩子們說:“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游覽風景優美的北京,現在我們出發吧。”然后在輕松愉快的音樂聲中,我們觀看北京風光片,孩子們如同身臨其境,一下子就對學習這篇課文產生很大的興趣。我們一會兒游覽景物,一會兒又回到優美的文字中,在詩情畫意中完成了這一課的學習。因為圖文并茂,孩子們的感情被激發起來,朗讀也特別有激情。最后孩子們還充當了一回小導游,其實就是背誦課文。可是,孩子們一點也不感到枯燥,一個個饒有興趣,干勁十足的。就連說話練習,也是情境中的一個環節,那就是我們旅行結束了,回到了長沙,大家說說長沙的美。總之,這堂課孩子們都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不知不覺地就下課了。
二、抓中心句,從整體入手,緊扣中心詞“美麗”展開教學。
課文開頭結尾都贊美了北京的美麗,她到底是怎樣的美呢?這是我這一節課圍繞的中心。每欣賞一個段落,我都會讓他們到文字中去尋找,哪些詞語可以讓你感受到天安門的美,道路的美,全城的美。而找到這些詞語之后,我會讓他們再一次直觀地從圖片中感悟到,這些詞語所描述的'景象,如:鮮花盛開,綠樹成蔭、川流不息等等,這樣既能真切地感受到語言文字描述的美麗場景,還能理解詞語表達的意思,一舉兩得。
三、采取各種方式理解詞語,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
“莊嚴”一次從字面上解釋就是莊重嚴肅。但是這樣解釋,孩子們還是不理解呀。所以,我讓他們回顧升旗儀式、入隊儀式時他們的表現,理解“莊嚴”的意境。“矗立”一詞的理解,我是引導他們看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形狀,明白高高地立著,就是“矗立”。還有不少的四字詞語,也是通過觀看圖片,理解詞語表達的意境。
四、擴充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
課文的第四小節介紹了北京的全稱風貌,可是都只是點到為止,并沒有詳細闡述。所以,我準備了一些圖片,讓他們對北京的名勝古跡、公園、高樓大廈有了些許了解,學生看后都發出陣陣驚嘆,從內心覺得北京太美了,所以,在朗讀的時候也發出了由衷的贊嘆。
可是,這節課還是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說話練習,老師還需要對學生的說話做具體的指導,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學生的說話練習才會更有成效。
八年級地理下冊《北京》教學反思 篇6
昨天講了第十課《北京》,通過對課文的了解,結合教學用書,我設計了導入,范讀課文,識字,理解課文激發情感和指導書寫等幾個環節。
由于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在理解課文激發情感這一部分,我并沒有打算進行深入的講解,而是設計了三個問題來引導學生。
1、作者介紹了北京的哪幾個地方?
2、你最想去哪個地方?為什么?
3、欣賞了北京的美景,你想說什么?
原本我是想通過讓學生交流的方式理解課文,既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體會到北京的美,并在第三個問題激發出對北京的喜愛。可是沒想到的是我還是高估了學生的水平,在實際授課環節學生并不能清楚的講出為什么想去那個地方,當然也沒能按我之前料想的能把美的地方說出來。(比如我最想去天安門,因為那兒很莊嚴美麗。)而且由于找的回答問題的學生比較多,沒有把握好時間,導致最后寫字環節沒有來得及展示。
課后在和同事交流的'過程中,我又仔細閱讀了教學用書和參考教案,發現我設計的問題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還是有點難了。如果換成以下問題可能會好一些:
1、讀了課文北京給你留下什么印象?結合課文,相信學生會說出美麗的印象。
2、再問美在哪?從課文中找一找,畫一畫。這樣既緊扣文本,又能讓學生很容易找到寫的美的地方,體會北京的美。
而我一節課講一課的目標也能完全實現。原本覺得很巧妙的設計,因為沒有充分的認識到學生的實際水平,就顯得弄巧成拙了。
八年級地理下冊《北京》教學反思 篇7
這次教學《北京》一課,在反反復復的磨課中,我感受到自己在不斷進步。我們教研組的每位成員都鼎力相助,出謀劃策,幫我更改教學設計,聽我的課,再改教學設計,再上課,教研組長張老師更是幫我聯系學校讓我試上,師傅胡老師也是不斷幫我指出各不足之處讓我改正。在這個磨課過程中的收獲遠遠超出我的料想。
首先,要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學《北京》這一課時,聽取其他老師的意見,改變導入的方式,把課文的第一句的后半句“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作為本課的導入,再引出北京不僅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它還是我國的首都。另外,先上學生喜歡的,讀起來優美動聽的有許多優美詞語“綠樹成陰、鮮花盛開、川流不息”等的第三自然段,教師作為導游來介紹沿途的風光,讓學生閉目想象,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再讓學生作為游客的身份談談看到的美景,給學生自主的權力,而不是由老師牽著學生一個個地教學好詞好句。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但這也給我的教學帶來了難度,課堂的生成性變化不易掌控了。最后上北京的象征即最重要得景點——天安門,使整個課堂達到一個高潮。
第二,生動的評價語。課堂是學生和教師、文本對話的過程。教師富有趣味性的生動的評價語能給課堂增色不少。以往我總能給予那些朗讀動人或回答問題準確、精彩的學生以肯定、生動的評價,但對那些朗讀不到位的學生卻不知如何應對了,又不能太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只能說“哪個小朋友想跟他比比”。其實這樣對于他的朗讀指導沒有落到實處,這次教學中針對我的這個不足點,同事們告訴我,貼合孩子心理的評語既能給孩子指出不足之處,也很有趣味,讓孩子能立馬能領悟到自己讀的不夠好的地方。比如“天安門前面是寬闊的廣場,廣場中間矗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如果孩子讀得太快,我這樣評價道:“呀,這廣場有點小啊,這紀念碑也有點矮,誰能把它讀得又高又大?”比如“道路兩旁綠樹成陰,鮮花盛開。”孩子讀得太快了,我又可以這樣評價“這么美的'景色一晃眼就過去了,你能慢慢地讀,讓我們慢慢地欣賞嗎?”這樣形象生動的朗讀指導和評價對孩子朗讀的進步很有幫助。
第三,課堂感染力。老師充滿激情地上課,很能感染學生,讓學生的情緒高漲,融入到課文所創設的氛圍中去。教師的示范朗讀對學生的課文朗讀至關重要,當學生讀不好時,教師飽含深情的朗讀就能起到榜樣作用,讓學生模仿。不僅老師的示范讀很重要,其實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每一句話都不可忽視,要抑揚頓挫,就像朗讀一樣動聽,并配上適當的肢體語言,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像一根繩子時刻拉住孩子的視覺神經和聽覺神經。除了要有老師深情并茂的講解,也離不開現代教學技術,漂亮的圖案、精彩的視頻、舒緩的背景音樂,在平時的課堂中巧妙地運用這些技術能給課堂錦上添花。
還有很多很多課堂細節,比如要及時抓住學生精彩的回答,讓孩子帶著這樣的感情朗讀,這就是對年輕老師課堂機動性的考驗了;當一個孩子讀得不好時,給予機會再讀,這對孩子幫助是深遠的......總之,經過這段時間的磨煉,我有了蛻變。今后,我要把所學的這些方方面面都運用到平時的家常課中,以后的每一堂課都是我的練兵場,繼續磨煉自我。
八年級地理下冊《北京》教學反思 篇8
一、 課堂結構完整。
上課之前,我吸取了其他教師的教訓,適時修改了教案,調整了課堂內容,課堂上注意調整教學節奏,最后留給學生8分鐘進行說話訓練,從而達到此次 “讀寫結合”的主題要求,使得課堂結構顯得完整,當堂的教學內容也恰到好處的完成。
二、 讀得充分,說的落實。
試教時,我只重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一味的講讀,而忽視了學生的讀。本次課堂上,我聽取了指導老師的意見,指導學生進行充分的朗讀,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以讀帶講,在讀中講,在讀中悟,邊讀邊悟,不僅老師指導學生朗讀,在教第三自然段時,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根據學習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己通過朗讀去感受柏油馬路和立交橋的美,讓學生讀和悟結合,最后再讀出柏油馬路和立交橋的美。因此本堂課學生讀得充分,指導學生朗讀上比較落實,合符“讀寫結合”中“讀”的理念。由于二年級的孩子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發展水平還不是很高,方位詞這一知識點對學生來說并不難,但如何能將常見的方位詞學以致用,并能順利的運用到說話和寫話訓練中仍然是一個難點。授課中,在教第二自然段讓學生感受天安門的美時,就適時點撥了方位詞,并讓學生按方位順序來介紹廣場四周的景物,為課后的讀說結合進行了鋪墊。最后,我根據二年級學生的語言發展水平,編寫了一則小作文讓學生填空,主要訓練點就是讓學生按方位順序介紹我們的校園。8分鐘的時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思考,充分的在同桌、小組內進行交流,最后學生說的效果還不錯,切合一二年級“讀說結合”中“說”的理念。
三、 注重情景的創設,充分運用多媒體,圖文結合。
本課課文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北京,然而對于我們的孩子來說,北京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熟悉的是因為每個孩子都知道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每個孩子都充滿了崇拜和幻想,陌生是因為沒有一個孩子去過北京。所以在教這堂課時,我充分的運用了多媒體,適時的出示一些與課文內容配套的圖片,圖文結合,并相機拓展一些補充資料,既幫學生理解了課文,又擴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和眼界。同時為了增進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創設情景讓學生把學習本課當作一次旅游,把課文當作旅游指南,極大地吸引了學生。
四、 教師課堂情緒投入。
本堂課中,我充分調動自己的情緒,充滿激情的和學生一起游覽北京,時刻保持微笑,這一點上較以前的課堂有少許進步。
當然,沒有完美的課堂,作為工作第二年的我,課堂上還存在許多問題,不能因為得到表揚就沾沾自喜,總結一下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 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沒有處理好,在備課的過程中,“備學生”還不夠。
我在備課時更多的是考慮到我的教學環節,怎樣使各環節聯系更緊密,邏輯性更強。讓學生體會天安門的美時,像豆腐塊一樣把天安門的美分解成顏色組成、廣場、紀念碑,本以為通過出示了圖片和暗示,學生會按照這種思維方式進行,然而學生最關注的往往是他們最感興趣的,所以當學生一開始就說到紀念碑時,頓時讓我有些慌亂。如果我站在學生的角度,備課時充分考慮到學生可能想到的多種答案,再來設計自己的教案時,才會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
二、 教師的語言還需要錘煉。
本堂課中老師的語言還有許多不妥當的地方,雖然設計了一些過渡語和小結語,但有些環節之間的過渡語顯得單調貧乏,總結語不夠干凈利落,一語中的。另外,老師對學生的評價語有些程式化,僅僅停留在對學生回答態度和答案的表層,缺乏更深入的點撥。
三、 對教材的鉆研還不夠。
本課第二自然段是我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所在,由于對教材的鉆研不夠,教授這一段時,我將描寫天安門的段落分解成了三個小句子,其實細讀文本才發現第二段都是在寫天安門,只不過按方位寫了天安門的前面是什么,天安門廣場中間是什么。另外,在教方位詞這一知識點上,老師沒有充分認識到課文的重難點,所以只是一句帶過,還沒有充分的點撥。
四、 教師顯得不夠大氣穩重。
這堂課的前十分鐘,我還是比較緊張的,以至于說話不連貫,語無倫次。以后還要鍛煉自己的膽量,增強自信,拿得起放得下,在課堂上放得開。
通過這一課的磨課,我收獲了不少,想上好一節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我相信磨課的過程其實就是收獲的過程。
【八年級地理下冊《北京》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八年級地理下冊教學總結05-20
八年級下冊地理教學總結05-21
八年級地理教學反思04-15
《北京》教學反思04-22
北京教學反思04-21
地理的教學反思04-05
地理教學反思04-03
八年級下冊地理教學計劃04-04
八年級地理下冊教學計劃04-04
八年級地理下冊教學計劃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