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朗讀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3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朗讀教學反思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朗讀教學反思 篇1
談到國學經典,我心十分澎湃,所謂國學,就是一國之所術也,這也必然與我們的古圣先賢緊密相關。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偉大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吸收了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許多優秀的思想精華永遠值得我們發揚。“自強不息”的開拓精神;“厚德載物”的博大胸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精神,“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憂國憂民的情懷等等,這些凝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思想,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國學經典,只有接續國學薪火,才能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這是一件大好事。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從做人開始。如果沒有做人的基礎,那就既不會有民族精神,更不會有革命精神。做人從哪里開始?從灑掃庭除,應對進退開始;從國學啟蒙的“三百千”開始。這種學習不光是識字和道德思想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文化的傳承來對待。
國學圣賢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們把它稱之為“國學”。以國學啟蒙的范本“三百千弟”為例。《三字經》最重要的特點是條理清楚、文理明暢、概括精辟地傳授歷史文化知識,倫理道德知識,團結友愛的重要性,以及學習應當刻苦等等,被譽為“袖里通鑒”。且反復勸勉學童勤學,敦促家長、老師認真對待對子弟、學生的教育。誦《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華民族姓氏的淵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遠,使用人數最多的兒童國學啟蒙讀本,在中國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國文化的小百科全書。《弟子規》是關于品德修養、行為規范的國學啟蒙讀本,將中華文化所倡導的忠、孝、仁、義、禮、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語言,淺近的歷史典故講述清楚。所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發揚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從國學啟蒙開始。回溯源頭,傳承命脈,“國學”是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
以上是我對國學經典一點感悟,希望對國學愛好者學習國學經典和國學圣賢文化有一定的幫助!同時我也希望國學經典能成為世人的千古國學,讓我們的民族精神永傳下去。
朗讀教學反思 篇2
常言道:要育兒,先育己。我們給了孩子生命,但不能替孩子去生活。我們寄予孩子夢想,但不能替孩子去實現。我們為了孩子做了很多的事情,但對孩子最有價值的是我們選擇的教育方式。家長的教育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未來。可是作為家長,如何進行家庭教育,如何正確培養孩子呢?這個問題困惑了我好久。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教育好孩子呢?
20xx年接觸到國學經典,才明白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國學經典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有價值的典范性著作。誦讀國學經典,相當于和一位充滿智慧的老人交朋友,輕松的接受他的教誨、吸取他的智慧。讀經典一部,勝雜書萬卷。在孩子年齡還小的時候,熟讀一些有高度價值的書,可以終身受益。
借助中心校“讓孩子們海量閱讀”的活動,我就開始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到目前為至,我和孩子們已經讀完了《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弟子規》等。和兒子兵兵讀完了《易經》、《大學中庸》、《老子》、《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笠翁對韻》、《朱子治家格言》、《少年兒童詩詞啟蒙》,現在正在讀《孟子》、《黃帝內經》、《詩經》。
在誦讀中孩子變得有愛心了。每當我在家里蹲下摘菜的時候,兵兵就會邊搬來一個板凳邊說:“媽媽,你辛苦了,請坐。”每當我在教室掃地時,總有孩子說:“老師辛苦了,我們會自己掃。”每當我聲音沙啞時,總會有孩子給我倒杯水。
在誦讀中孩子們變得講禮儀。一天早上,看到郭煜鑫,喊他,可他沒答應,邊上的同學們都說他不愛說話。針對此種情況,我及時教孩子們誦讀《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下午,在校門口又見到郭煜鑫,再次喊他,他馬上站好,說:“老師好。”我欣慰的笑了。
在誦讀中孩子的想象力豐富了。一次我在切土豆,兵兵走過來,看著土豆就說:“土豆,土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聽到兵兵讀詩,心里很驚訝,從土豆都能想到《七步詩》真是太棒了。我就問他:“你看到土豆,是怎么想到《七步詩》的?”他說土豆,煮豆,都有一個豆字。看到大風他會脫口而出:“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定四方。”
清明節前一天,我問同學們明天是什么節日,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是清明節,一說清明孩子們就爭先恐后的背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又背魏野的《清明》: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薪火,曉窗分與讀書燈。看到孩子們能由節日想到古詩,心里真是樂開了花。看來誦讀對孩子們的影響挺大的。
在誦讀中孩子的識字量增加了,興趣提高了。一次課堂上,我讓同學們預習《陽光》,同學們一下就讀出來了:陽光像金子,灑遍田野,高山和小河。“陽,像,金,野這幾個字都還沒學,你們是怎么認識的?”同學們七嘴八舌的說:“老師,看看《格林童話》就認識了。”“是在讀書的時候認識的,我還認識好多字呢!”我故作驚訝的感嘆道:原來讀書有認識生字的好處呀!這是孩子們又接上了:讀書還可以知道好多的事,認識好多的朋友,明白好多的道理,游玩沒去過的地方呢!我趁熱打鐵,既然書有這么神奇的力量,那就讓我們多讀書,讀好書!我的孩子們真的迷上了讀書,每天午飯、晚飯后總能看到他們癡迷在書中的身影。
經常誦讀國學經典,孩子不僅變得孝順父母,懂禮貌,知禮儀,性格也開朗了,在學習上奮發向上、在做事中互幫互學,為以后做人做事打下良好的基礎,并且還能從中培養孩子愛上閱讀的好習慣。我發現經常讀書的孩子,注意力集中,記憶力和理解力也有大大的提升。
我結合自己誦讀國學經典的'親身體驗,想給在座的各位說和孩子們一起讀國學經典吧,在傳承中國文化中,在誦讀經典中,不僅可以看到秦朝的短暫,唐朝的繁榮,宋元文化的燦爛,明清文化的鮮明特點,更可以欣慰的看到孩子們成長的點滴,成長的快樂。
國學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我們應該多學國學,多讀經典,了解歷史。在中心校倡導的海量閱讀中,和孩子們一同暢游在書的海洋中,與書為伴,與書為友,讓經典一代代傳承下去,使中國國學文化得到永生!各位同仁,作為一名教育者,深知“腹有詩書氣自華”,讓我們引導孩子愛上讀書,愛上經典,與孩子們一同行走在誦讀經典的路上,使中國國學文化得到永生!
朗讀教學反思 篇3
中華民族擁有幾千年的燦爛文化,國人不斷從厚重的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糧,從中感悟到中華民族團結奮進、和諧友善、包容寬厚、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感悟到仁愛小弟、誠信報恩、精忠愛國,勤儉樸實,互助友愛的傳統美德。本學期我校深入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一學期來,我校以經典誦讀活動為載體,積極構建學習型校園,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一、加強領導,統一思想,形成共識。
我們把經典誦讀作為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抓手,作為提高學生道德情操、文明習慣的重要工程。學校制定了《誦讀經典詩文活動方案》。在方案中,既有學校的'總目標,又有各年級的分目標。對于各年級經典誦讀的內容,我們根據學生的實際,作了相應的規定。而在經典誦讀的實施策略上,我們依據學生的身心特點,作了如下要求:著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發興趣、內化行為、陶冶情操為目標。雖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讀成誦、耳熟能詳。承認個體差異,不求程度整齊劃一。教師在操作中只有鼓勵,沒有責備。引導學生學習要從易到難、從少到多、循序漸進、積少成多。
二、科學安排,營造氛圍。突出以“經典詩文誦讀”為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和布置,突出傳統文化氣息,注重厚德載物、大氣沉靜的校園文化建設。
1、利用櫥窗、走廊、墻壁等空間和角落,或用印制的精美詩文圖畫,或用學生親筆書畫的名言佳句,或用孩子們充滿靈性的“詩配畫”加以裝飾。
2、在班級黑板報上,都刊出一些經典詩文,并提供歷史背景材料和詩詞析義,供學生閱讀、賞析、評比、積累。
3、各校的教室環境布置要求體現班級特色,除了詩畫、詩文,每個班級都可以開辟詩園,內容或是學生閱讀古詩文的活動成果,或是古詩書法展、讀后感,或手抄報等。
三、開展活動,保證實效。
1、課前一吟,熟讀成誦。倡導見縫插針,積少成多的誦讀方法,充分利用每一節課前五分鐘時間,開展“課前一吟”活動,做到讀而常吟,“學而時習之”。
2、每周一節誦讀課,教師認真備課,分門別類精心講授經典詩文、加大積累容量。
3、舉辦誦詩比賽,激發熱情。各校利用每周的班會活動時間以個人、小組或班級為單位進行誦詩競賽,其內容設計豐富,有的是各種角度的歸類對詩,有的是詩句接龍,有的是你問我答,有的是對歌競賽,有的是游戲表演。
4、組織學生根據經典詩文進行編寫手抄報活動。
四、科學評價,促進提高。
1、每天利用校園廣播系統,早操后進行“清晨經典誦讀5分鐘”,讓學生在傾聽中感受經典詩文的魅力;午間“經典詩文欣賞一刻鐘”,陶冶學生心智。
2、早讀前5分鐘和下午上課前5分鐘上,全校師生同誦經典,感受經典詩文的獨特神韻。
3、組織經典誦讀比賽,促使學生多讀書,多搜集資料,了解的詩文方面的知識、名篇佳句等,學校每周評出優秀班級和個人,并給予表彰獎勵。
總之,通過開展誦讀經典活動,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提高了,誦讀經典在不知不覺中已成為師生學習生活中的一份樂趣,是學校文化建設和人文教育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優秀民族文化的一個亮點。我們將繼續努力,把誦讀經典詩文活動推向深入。
朗讀教學反思 篇4
里鉆出來,露出殘暴的笑顏。
小兔波波有一個習慣,就是愛好躺著看書。一天,波波坐在樹樁邊津津樂道的看書,可過了一會兒又躺下了,正好山羊伯伯經由說:“波波,你不要躺著看書,應當坐起來,這樣對眼睛不好的。”波波連忙坐起來,看起它的書來。
過了一會兒,天慢慢暗下來了,小兔波波不回家,還坐在那里看書。這時波波的好朋友來了說:“波波,天都這么黑了,你怎么可以在這樣的光芒下看書,快點回家吧!
匆匆的時光一長,小兔波波感到眼睛含混了,最后帶上了眼鏡。它好懊悔呀!
坐著螃蟹船動身,到了一個小島邊我思故我在。爸爸一共釣了兩條魚,一條是小丑魚,一條是石斑魚,導游說小丑魚要放生,石斑魚最好吃了。
釣完魚,我們再玩浮潛。我們先穿上救生衣,再戴上面具和呼吸器,我趕在爸爸媽媽前下了水。一到水里,我就喝了口水,好咸!不外立刻就驚呆了,海里的魚真多啊!我心里想:魚看起來那么多,釣起來怎么那么難,這里的魚真狡詐!魚的色彩有良多,紅橙黃綠青藍紫都有,還有的是彩色,五彩繽紛,漂亮極了朵朵云。,同樣色彩斑斕的還有珊瑚和海葵,很快,導游說吃飯時間到了,還說已經有15分鐘了,可我認為最多只有5分鐘,我被大海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住了。
我信任來日會玩的更開心,因為明天要去玩深潛了。
中國儒家文明的形象代言人曾國藩曾說過: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無數勝利的事實表明曾國藩觀點的準確。
在上學期開學儀式上,我也試著提出曾國藩的'觀點并依照他的觀點出臺了一些教改教研的舉動。一學期下來,確切收到了一些功效,一是學校“三風”建設有了顯明的改變,尤其是全校師生的精氣神面孔發生了較大的轉變;二是高考二本錄取人數和品質又攀新高;三是中考高分人數有了不小的提高,尤其是肖智霖同窗還取得了中考總分亞軍;四是學校校容校貌發生了看得見的變化,校園文化氣氛日漸濃重。
一個學期下來,教導主管部分及社會各界給予了必定的確定。作為校長,面對從前半年來取得的成就跟產生的變更,我心坎堅持著非常的蘇醒——千萬不能自豪,千萬不能沾沾自喜。同時,我也曉得,信念比黃金更可貴,這些成績的獲得。
朗讀教學反思 篇5
每次在檢查預習的時候,總能看到這樣的情景:學生讀書的激情很高,但由于不可能全部請到,有時便流露出很掃興的樣子;而請到的同學,也很少能一口氣流利地讀完。
那時,我心里就想:如何讓學生始終對讀書保持這種熱情的火苗?又如何切實的提高每一位同學讀書的質量呢?
根據課文的特點,有時我就讓全班開著“火車”逐句朗讀,合格的要求是百分百的正確,十二分的流利!
有學生問:“老師,如果讀錯了怎么辦呢?”
“呵呵,如果讀錯了,只好站著嘍!”學生不禁瞪大了眼睛。
老師又補充了一句:“當然,后面的同學可以伸出你熱情的援助之手,起來再讀這句話,如果能合格,那么讀錯的同學也就得救了!”
學生又喜形于色了。開始讀書了,那些讀對的`同學頗有成就感,讀錯的同學無須多言,也會自慚形穢,開始暗暗努力了!初讀時頻頻出錯的句子,往往也是課文中比較難讀的句子。于是,老師就組織大家再讀,這么一來就能輕松過招,很好地鞏固了讀書的效果。
一段時間過后,同學們讀書的熱情更為高漲了。讀書是自我挑戰,讀書是互助救人,學生能不喜歡嗎?我呢,也為他們的進步深感欣喜:課上一分鐘,課前花了十分鐘也不止;在課堂上的練讀,也大大地提高了效率,不用我去督促這個提醒那個了,豈不省心?
接著,我又提高了要求,練習同桌共讀,逐句“開火車”。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培養了同學之間的團結合作精神。以后,再展開到小組朗讀,內容也可以擴展到一個小節甚至全文了。如此這般地夯實基礎,還可以更為迅捷地展開閱讀教學。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朗讀中加入互助的游戲,能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會使學生找到朗讀的快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從中,學生定會領悟朗讀的意義、
朗讀教學反思 篇6
如何上好朗讀課是我們這一學期探討和踐行的微課題,很榮幸胡主任給我執教朗讀課的機會。如何定位朗讀課,語文朗讀課和語文閱讀課有何區別?如何讓學生在朗讀中進入情境進而體會作者的情感?這些始終是我不斷思考的問題。
我之所以選擇《荷塘月色》作為自己的朗讀教學試水課,是因為根據教學進度,我們正好進行到散文單元教學,《荷塘月色》是散文中的名篇,語言優美,特別適合朗讀。之前曾經上過詩歌朗讀課,詩歌朗讀情感充沛、熱烈,或慷慨激昂,如《將進酒》;或委婉哀怨,如《聲聲慢》。而《荷塘月色》悲喜的情感起伏不大,偏于舒緩、低沉的“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愁”情感該如何拿捏?學生把握起來實有難度。
為此我大膽嘗試,在前兩課時已理清了文章思路且把握了作者的情感基礎上,把朗讀教學放在第三課時進行“美讀”展示,這樣是更利于誦讀?事實證明這樣設置的效果還是不錯的。課后,大家對我的課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我收獲頗多:
一、關于朗讀指導
在學習《荷塘月色》之后,結合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感覺朗讀能喚醒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朗讀更能使學生與作者的情感共鳴,學生能夠在情感朗讀中進入情境、感受到美。因此,在教學時,著力指導朗讀至關重要:一要把握好朗讀的語速、節奏、重音、停連、語氣、語調、音高的強弱的變化等;二要注意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或喜或悲,或慷慨激昂或舒緩低沉……為此,我著實了下了一番功夫,課前對課文的每句話仔細琢磨、推敲;對每一位誦讀學生進行指導、點評。例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曲曲折折”是說荷塘的總體形狀是不規則的,“田田”是形容荷葉相連、一望無際、充滿視野,“亭亭”是形容荷花高而美的情態,這些疊詞需要強調、重讀,要讀得稍慢,適當拖音。又如:“J層層的葉子中間,J零星的點綴些白花,J有裊娜的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J又如剛出浴的美人↓”。讀“葉子”句時,重在反映它高而美的特點,不要把感情處理得太濃。讀“花”時感情色彩開始加重,“羞澀”一詞應極力反映出情態。由于句子形式比較整齊,要讀得靈活些,有適當的變化,“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朗讀時可用升調,語速稍快,“又如剛出浴的美人↓”要用降調,語速變緩,變輕,變柔,讀出美感。還有一些對比比較明顯的句子,比如“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又像是畫在荷葉上的'”。前一句讀時要控制音量,要低、弱,讀出陰森感;后者讀時聲音要變高,變強,讀出欣喜感。另外文中還有很多動詞用得絕佳,需要重讀、強調,比如“畫”、“瀉”、“籠”等,總之,像這樣一篇美文,朗讀時值得我們仔細推敲、認真揣摩,如此方能讀出味道,讀出美感。令人欣慰的是經過我的指導和學生的刻苦練習,學生進步很快,大多數都讀得不錯,我也得到了些許的安慰。
二、關于朗讀效果
指導學生朗讀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這是我們思考的問題。《荷塘月色》這樣優美的文章,學生充滿情感地美讀,讀中感受美,仿佛看到月下荷塘的美景,那該是怎樣的一種審美體驗啊!我常常問學生:“你讀得投入嗎?你感覺到美了嗎?你享受其中了嗎?”所以,我認為只要學生讀出情感了,能夠在朗讀中體會到語言文字的精妙,感受到美,并且享受其中,這就達到了朗讀的目標。哪怕是個別的句子讀得并不是很好,我們也不必求全責備,以免打消了學生朗讀的積極性,當然,正確引導是關鍵。
三、要注意的問題:
1、朗讀目標要明確具體。初讀、品讀、美讀,每一個朗讀層次的要求都不一樣,要具體、可操作、讓每一位學生都明確朗讀目標,有層次感,不急于求成,一開始就要求美讀,要循序漸進;具體到課堂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要目標具體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知道該做什么,達到什么標準,才能真正實現課堂高效。
2、朗讀形式可多樣化。這一節課我主要采用的是小組推薦朗讀的形式,如小組齊讀、全班朗讀、模讀、跟讀、比賽讀……今后的朗讀教學中,根據具體的文章的特點,我會進一步嘗試多種朗讀形式,力爭讓更多的學生都能獲得朗讀的機會。
3、關于聽讀:課堂時間有限,展示朗讀的同學有限,有一部分同學只是聽讀,如何讓這一部分學生集中注意力,指導學生有效聽讀,從聽讀中獲得審美體驗,在聽讀前明確要求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是我思考和下一步努力的目標。
總之,我認為朗讀能激發學生的情趣,培養學生的語感,鍛煉學生的思維,獲得審美體驗。朗讀對學生的影響不是一時的,而是終生的。今后,我會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朗讀機會,與學生一起在朗讀中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心靈,與他們一起同歌同悲,同喜同怒。讓朗讀永駐語文課堂吧!
朗讀教學反思 篇7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達到閱讀教學美感,樂感,語感,情感的和諧統一。朗讀本身是一種有聲語言的藝術,朗讀過程中要發揮“有聲語言”的藝術作用,使學生深刻體會到作品的思想內容,從而打動學生的情感。在朗讀中引導學生推敲課文(包括詞句,段落,篇章)的含義,情調,韻味,想象作者寫作時的心情和情緒。雖然讀的是作者的語言,但其中包含了學生自己的主觀感受,毫無疑問,這大大有助于對課文的理解和體味。朗讀還是培養語感的一種好方式。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通過朗讀學生感受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鮮明,形象,掌握語言的結構美,音韻美,節奏美等,使其對字、詞、句獲得整體的感知。增強學生對語言的敏感性和鑒別力。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注意激發學生朗讀時的情感。
一、要讀得好,有感情地讀,首先要會讀,讀得正確,讀得流利。
課堂40分鐘,我們所要完成的任務是很多的,時間是非常緊促的,我們利用課堂讓學生熟悉課文,對學生作適當地指導是可以的,但如果完全憑借課堂的時間,讓學生把課文從不會讀到會讀,從會讀到有感情地讀,這是比較困難的,基本上也是很難實現的。這除了時間的原因外,還有現在的課文大部分已有一定的難度,比較長,和學生個體之間水平的差異。因此,我注重讓學生在課前的朗讀預習。在課堂上我又通過聽錄音,范讀等,給學生一個初步的整體的印象。再讓學生結合讀課文自由學習生字,為學生正確地朗讀課文打好基礎。然后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自由讀,小組讀,比賽讀等,使學生把課文讀通,讀正確,讀流利。為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下軋實的基礎。
二、把感悟到的說出來,點破那一層蒙籠的情感之紗。
在生活中學生都有豐富的'情感體驗,但在學習中,他們對課文的情感的體驗是不足的,而且水平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在教學中應發揮部分學生的優勢,讓他們把從朗讀中體會到的那一份情感說出來,取長補短,帶動其他學生對文本中情感地體驗,使那些對文本中的情感體驗不夠明了,或暫時還沒有體會到的學生有一種豁然開朗之感,有利于全體學生把這一情感更鮮明地表現出來,為感情朗讀課文指明方向。
三、創設情境,宣染氣氛。
情感并不是一件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說有就有,說無就無。它需要感染,需要激發,它具有共鳴性,它可以隨著環境氣氛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在感情朗讀課文時,創設一定的情境,在班級里宣染適當的氣氛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讓學生看課文的動畫展示,介紹一些課文的時代背景,請學生分角色朗讀或演一演,也可以請學生說一說或想象一下類似情況下的心情感受,當然,教師的感情朗讀是一種有效而常用宣染氣氛、感染情緒的好方法。
四、教師發揮領頭羊的作用。
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他們的朗讀技巧、朗讀能力是比較欠缺的,但他們的模仿能力和表現欲望是特別強的。因此,教師應注重范讀的重要性,發揮在朗讀時的領頭羊作用。
當然,教師只是起到一個帶頭作用,榜樣示范作用,并不要求學生照搬照抄,囫圇吞棗。模仿也應帶有自己的特色,發展自己的個性。這時就需要個別讀,比賽讀等形式,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也讓學生互評互學,不斷提高。
這是我對培養學生感情朗讀地一點想法,一點體會,一些還是我正在努力的方向,也許很不成熟,也許有許多不當之處,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讓我不斷進步,不斷提高。
朗讀教學反思 篇8
一節好的語文課,課堂上,朗讀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我們在聽課時發現,有的老師明明上的是閱讀課,一節課下來,卻忽略了讀書,只注重學生對導學案上問題的解決。即使讀書,往往也會來去匆匆,缺乏有效的必要的指導。
如何優化語文閱讀課中朗讀教學,我認為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1、保證讀書時間,在讀中感悟。
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不讀破句,特別是自學性朗讀,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切不可未準備好就倉促上陣;要留讀后評議的時間,通過評議,強化朗讀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和調節功能。時間哪兒擠?精心設計問題,讓繁瑣冗長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讀。讓花俏形式的,沒有實效的小組討論讓位給讀。
2、擴大朗讀訓練面,在讀中訓練說話。
你朗續訓練,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別是低段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短,單調的閱讀方法只會使學生讀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適當地創設情境,創設氣氛讓學生愿讀、樂讀、爭著讀。如學生朗讀時放些相應的背景音樂,有時請學生配配畫外音,也可把學生的朗讀現場錄音進行比賽等等。每個班的學生都不是整齊劃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在朗讀教學中也應體現層次性。復雜程度不同的語段要因“材”而讀,對不同要求的朗讀練習也應量“材”錄用,對朗讀的評價也要因人而評,讓學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悅。同時,多為“丑小鴨”創造“登臺亮相”的機會,要知道美麗的白天鵝也有“丑小鴨”的經歷。
3、理解與朗讀相互依存,以讀代講。
在閱讀教學中,把朗讀與理解截然割裂的現象并非罕見,分析前讀一遍,講解完后再朗讀一遍,甚至根本沒去理解,就要求學生讀出感情來。朗讀要以理解為基礎,通過朗讀又可促進對文章的感悟品味,它們相輔相成的,必須有機結合。
4、精選練點,讀寫結合。
葉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讀叫做“美讀”,然而真正能讀出感情來并不容易,需在朗讀技巧上作必要的適當的指導,如停頓、輕重、緩急,語氣等等。但這些指導不可能課課皆有,次次具備。因此,要精心選擇朗讀訓練點,每次訓練有個側重點,錘錘敲打,錘錘有聲,叮當有聲,錯落有致,讀出了語言的韻味,讀出了語言的音樂美。同時,學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將舉一反三,極大地提高朗讀教學質量。最后把朗讀的歸結在寫作上,畢竟現在的語文能力的訓練講究是聽說讀寫的整體推進。讀得好,也是為了寫得做基礎。
5、形式多樣,合理運用。
朗讀的形式紛繁多樣,不一而足,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當需要激情引趣或學生讀得不到位時,宜用范讀指導;當需要借助讀來幫助學生分清段中的內容、層次時,宜用引讀;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較濃的課文時,宜采取分角色朗讀;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時,宜用齊讀。但要注意的是:每種形式的讀放在不同的環節,它的作用又有區別,如范讀與學生的試讀,先后次序互換一下,它們各自所擔負的任務、執教者要體現的目的意圖也就不同。總之,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過程,科學合理地選擇好每一環節讀的形式,讓學生的語文才能各盡所能
朗讀教學反思 篇9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充分認識到應該在課堂上加強對學生個性化朗讀的培養,并準備從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感染學生,以情傳情。“文章不是無情的”,作者往往將自己的主觀感受融入作品中,或托物言情,或借景抒情,或寄事達情或以理表情,形成一種濃厚的情感氣氛,以強化表達某種感情。因此,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來感染學生,撥動學生的.心弦。這樣,才能激起學生朗讀欲望,是學生讀出味。讀出情來。
第二,保證示范性朗讀。傾聽高水平的朗讀,是理解作品的一種途徑,教師若能入情入境的范讀,學生定會如沐春風,陶醉其中。然后再一遍遍入情入境的朗讀,直到“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第三,需要傳授朗讀的技巧。教師借助范讀、跟讀、聽讀等形式給予學生朗讀技巧上的模仿,引導學生進行語氣、語調、變調、停頓、重音、連續、換氣等朗讀技巧訓練。打好朗讀基本功,并讓學生多練多讀多積累,從而提高朗讀能力。第四,給予朗讀的權利和時間。 “讀書百遍,其意自見。”教師一定要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在教師范讀的感染下自己朗讀,給足學生朗讀的時間。從某種意義上講,朗讀比講解更重要。
最后,教師在師生評價、生生評價中,恰當的評價,能夠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朗讀水平進一步提高。
朗讀教學反思 篇10
在第8課《一粒種子》的教學中,我以種子的四次“挺一挺”為線,找找種子怎樣才能挺一挺,使學生掌握一些常識上的知識,那就是種子發芽需要:溫度、水份、空氣。但作為語文課,語言文字的訓練是不可忽略的。本課中我緊緊抓住種子與蚯蚓的對話進行朗讀。在學生多次的朗讀體會中,悟出:種子的語氣應該是“奇怪、好奇”的,如“外面什么聲音?”、“外面什么樣了?也這么黑嗎?”;而蚯蚓是“熱情、親切”的。如:“招呼我們到外面去呢!”、“我來幫你松一松土,你好鉆出去。”應該說,這些對話的朗讀不是太難,學生自己體會后,還是能朗讀出來的。
但我發現后面的課文中出現了兩次“啊”,學生在朗讀時總是直著嗓子讀。以前在教學中也遇到過有關“啊”的.變化,如:有時讀“na”,有時讀“ya”,有時讀“wa”。而在這課中情況又不同。
“啊!我要趕快出去!”表達種子急切的心情;
“啊,好個光明的世界!”表達了種子的一種驚喜。
可學生的朗讀就是不到位。前者讀得還好些,而后一句,就是讀不出驚喜。而我在課堂上似乎一下子也找不出個方法來。這節課在我的遺憾中結束了。但我并沒有因為課的結束而放棄對“啊”的思考。課后,在我自己的反復誦讀中,我終于驚喜的發現了如何指導讀好這個“啊”的技巧了。“眼前突然一亮,啊,好個光明的世界!”在讀了“眼前突然一亮”之后,停頓一下,深深地吸一口氣,然后略拖長音吐出一個“啊”字,效果不錯,很能體現出當時種子的心情。于是,我再來指導學生朗讀,達到預期的效果。
這一次的成功,讓我深深體會到:在低年級的朗讀教學中,除了讓學生自己感悟以外,也不能忽略技巧上的指導。而作為一名老師,也不能放棄課堂中未能解決的問題,認為課已經上過,就不去管了。
朗讀教學反思 篇11
《泉水》這篇童話生動活潑地描述了泉水流經山腰的水池、山間的平地、山坡的果園以及靜靜的山谷,給山里姐姐、杜鵑花、果樹和畫眉鳥帶來了幸福、快樂。教學時要根據課文特點,引導學生充分自主讀書,通過自讀自悟,感受泉水的熱情,享受個性化朗讀的樂趣。
一、用插圖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學時,可指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特別注意提醒學生觀察一股清泉從山上石縫里流出來的畫面,有條件的還可利用多媒體動畫或錄像,展示這一畫面,然后以問題“你看后想到了什么”引導學生展開聯想,激發起閱讀興趣,使學生初讀課文,并逐步要求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二、聯系生活經驗讀好人物的語言
初讀后,文中泉水的話需要重點指導品讀。朗讀前,首先要激發學生的情感,感染他們的情緒。由于學生的情感與成人有所不同,所以,朗讀中要有意識地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去體會泉水說話時的語氣。例如,可點撥學生想一想,怎樣才能讀出泉水對山里姐姐、杜鵑花、果樹、畫眉鳥說話的語氣;同時,還可啟發學生想象山里姐姐打上水后的高興,杜鵑花照見自己“美麗身影”時的愉悅,果樹“大口大口”喝水時的神態,以及畫眉鳥與泉水相伴唱歌起舞的.盡情自在,啟發學生把他們的情感讀出來,從中體會到“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的泉水的熱情及其給他人帶來的歡樂和幸福。泉水“一路上遇到了好多同伴。他們互相問候:你好!你好!他們互相約定:大海里見!大海里見!”要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想象他們會怎樣招呼同伴,離得近的會用怎樣的語氣問候,離得遠的又會用怎樣的語氣約定,分別讀出不同的語氣。必要時教師做好范讀。
三、發揮學生個體優勢分角色朗讀
在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自己獨特感受、體驗的基礎上,教師要進一步指導他們將理解與朗讀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更有感情、更生動的朗讀。根據課文人物語言較多的特點,可進行分角色朗讀,鼓勵讀出個性。還可邊讀邊加動作表演,使學生從中分享讀書的樂趣。教師可充當一定的角色參與到學生的分角色朗讀活動中,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又便于進行適時指導。
朗讀教學反思 篇12
今天聽了我校區級骨干教師黃艷執教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第二課時教學,深有感觸。黃老師那親切的語言、自然平等的教態,扎實深厚的教學功底,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獨特的教學風格和良好的語文學科素養,都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讓我受益匪淺。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課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的主題是“父母之愛”,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感受父母之愛的深沉與寬廣。學習這個單元的主要任務是,“把握主要內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樣通過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表現父母之愛的。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主要寫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母親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極了”的鼓勵和“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明白,父母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形式的愛。文章語言平實,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感受愛,理解愛,明白鼓勵與批評在成長中的作用,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學習這課的具體目標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父親和母親對巴迪的詩為什么有不同看法;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體會作者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黃老師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有這樣幾個亮點:
1、這堂課的強化了目標意識。
黃老師在課堂上的.每個環節都要有強烈的目標意識,要做到心中有數,有“的”在先,這樣教師的教才能游刃有余,學生的學才會有的放矢。上課不只是完成預設的任務,要根據學情的變化,靈活調整預設的環節。當學生的感悟水到渠成時,不妨趁熱打鐵,達到認識的完整性,深刻性。如,讓學生默讀課文第1-14自然段,標出母親評價的動作、神態、語言的語句;父親評價時的動作、神態、語言的語句;“我”聽到父母評價后的感受的句子。在交流中,讓學生品讀,說出感受。老師小結時告訴學生,抓住心里活動,動作、對話來描寫人物,是一種很重要的描寫方法。讓學生學有所得。又如,學生對父母的愛的認識,從字面上都能理解而且有些學生說得挺精彩的,老師馬上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談談生活中你擁有怎樣的愛,讓學生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透徹。學習這篇課文是要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體會作者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黃老師在這一點上也處理得很好。
2、重朗讀、重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部分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景。”關于閱讀教學,標準中進一步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
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立足教材本身的特點,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水平,把學生自選學法,自讀自悟,教師扶助點撥作為基本的教學模式,以師生共同參與學習、營造和諧的課堂學習情感氛圍為特色。
這篇課文既有鮮明的形象,又凝聚著感情,滲透著深刻的哲理,文質兼美,富有人情味,而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感體驗十分接近。當學生交流到母親的評價時,黃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作者的不同感受。讓群體通過有感情地讀來獲得內在的感悟、體驗,達到資源共享,課堂教學將更加“豐實”。因此,黃老師這一點上做得特別到位。首先是引導學生讀課題,除了齊讀,還請了四五個孩子讀,“精彩極了”讓學生讀出興奮,讀出驚訝,讀出眼睛亮亮的;“糟糕透了”讀出不滿,讀出批評。讀第一自然段,讓學生抓住母親的動作、神態、語言,讀出母親的驚訝、興奮、鼓勵。通過一遍又一遍的朗讀,學生不僅讀懂課文,還讀懂了文字背后的故事。如學生答到,我看到了這是一個溫馨的家庭。語文教學就應該這樣重朗讀重感悟。
朗讀教學反思 篇13
在語文教學中,學校安排每個星期的早上都有早讀課,無論是語文還是英語,這樣安排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而且早讀我們提倡早讀要讀出聲音來即朗讀。我們這里說的朗讀,指的是讓孩子大聲把文章讀出來,聲音洪亮有自信,而不是小聲念叨。
在語文學習中,很多家長和孩子都忽略了大聲朗讀,很多性格內斂的孩子也不愿意出聲讀課文。朗讀是整體語文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語文行之有效的方法。
古人云: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可見,只有三者并用才能達到良好的讀書效果,而朗讀完全可以達到這個要求。
通過大聲朗讀,可以讓孩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不至于讀著讀著就走神了。而且大聲朗讀可以加快記憶,很多背誦課文又快又記得牢的孩子,往往都喜歡大聲讀出來。
當孩子一遍一遍的朗讀,文字中的詞、句、意境、韻律自然會加深,這便是有效輸入的過程,通過聲音刺激大腦加深記憶。讀到最后,它們已經成了一個整體進入孩子的腦海。孩子不光能記住朗讀的內容,而且還能逐漸掌握字詞句的用法,不管是寫作還是說話,都能讓語句更通順,遣詞用句更得心應手。
南宋理學家朱熹說:凡讀書,需要讀得字字響亮。讀的變數多了,自然就熟讀成誦,為語文素材積累提供了必要的基礎保障。
因此,讓孩子每天早晨抽出半個小時來,大聲朗讀課文,或者孩子自己喜歡的優美詩詞散文,在假期里對學習語文成績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朗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朗讀的日記12-05
朗讀的心得04-17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教學反思10-01
朗讀活動總結11-30
朗讀PK作文10-04
反思守株待兔教學反思11-19
守株待兔反思教學反思10-01
朗讀比賽作文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