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手》語言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老師的手》語言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老師的手》這首詩歌中有幼兒比較感興趣小動物形象。為了激起幼兒的興趣,我特地將詩歌的內容以圖畫的形式展示出來,想以此來幫助幼兒記住詩歌內容。本次活動的目標是:知道老師的手很能干,會做很多事情;理解折、捏、畫、做這幾個動詞的含義;培養幼兒熱愛、尊敬老師的情感。
活動開始環節,我首先出示了第一幅圖,讓幼兒觀察并說說這只小鴨是怎么做出來的?幼兒一下子就說出了答案:是用紙折出來的。于是,我拋給幼兒一個問題:你們覺得老師折的怎么樣?讓幼兒仔細地觀察,并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緊接著,就有小朋友說:老師折的真好,老師真棒!
我很順利地將活動過渡到了第二環節學習詩歌。因為我把詩歌內容以圖畫的形式呈現了出來,所以,大部分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能把詩歌大致內容記住了,只是沒能完整地復述詩歌。于是我就帶領幼兒邊演示圖片,邊朗誦詩歌,又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完整地學念詩歌。
在接下來的環節中,我主要以提問為主,讓幼兒嘗試說說看老師還會做什么。這一環節的目的就是想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參與到活動中,參與到語言表達的行列,讓每一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有機會表達、有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和圖畫的作用下,基本上能跟著老師完整地朗誦詩歌了,但其中我也發現了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雖然看似我給孩子創設了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讓幼兒自己看圖說一說,并引導幼兒用較完整地語言來表達,在活動中我并沒有真正地發揮幼兒的主動性,表現在幼兒對整個圖畫有了自己的解讀后,我并沒有按照幼兒的意愿進行適當調整,還是回到了預設的活動設計中,導致孩子的學習興趣開始有了下降,不但浪費了時間,還分散了孩子的學習注意力,這使我感悟到教學的任何一個細節,都需要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時刻關注孩子的發展。不能只注重教學的步驟,而沒有真正體會為什么要這樣安排?通過反思,使我充分認識到,每一個教學活動安排,都要做好充分的物質準備和心理準備,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的教學,滿足他們多方面的需求,使他們在快樂地學習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
【《老師的手》語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我們的手》教學反思03-03
《觀察手》教學反思12-05
《靈巧的手》教學反思08-08
《地球爺爺的手》教學反思06-27
《地球爺爺的手》教學反思01-01
《媽媽的手真巧》教學反思12-23
《伸出我的手》的教學反思06-03
地球爺爺的手教學反思01-01
《伸出我的手》教學反思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