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去圖書館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去圖書館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去圖書館教學反思 篇1
《圖書館》一課是一年級第五單元《加與減(二)》中的第一課時,主要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由于今天的課進行了錄像拍攝,晚上把錄像又仔細的回顧了一遍,覺得有一些優點,同時也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
優點: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是比較好的。能根據主題圖提出各種不同的問題。在計算28+4時方法多樣。有用小棒計算的,有借助計數器計算,也有用口算,有列豎式計算等多種方法。一部分能力比較好的同學,能把自己的算法講得很清楚,較好地幫助一些能力相對較差的同學理解算法。可能跟拍攝錄像
有關,一些平時不怎么回答問題的.小朋友今天課堂上也比較積極參與,頻頻舉手有表現的欲望。因此整節課的教學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在練習環節的判斷對錯中,大部分同學都能正確判斷正誤,并分析出錯誤的理由。
不足:在學生探究出算法后進行反饋匯報時,由于巡視的面不夠大,沒有充分了解同學分別用什么方法計算,因此請到的同學的匯報順序是:小棒,列豎式,計數器,口算。這樣就沒能體現從直觀到抽象,在同學展示數小棒的方法之后,直接呈現列豎式,在同學還沒有充分理解“滿十進一”的情境下,就請同學向用列豎式計算的同學提問題,因此大部分同學提的問題都不到位。如果把匯報的順序改為:小棒、計數器、口算、列豎式等,我想效果會好得多。因為在通過非常形象而直觀的擺小棒及計數器的操作之后,小朋友們對于“滿十進一”就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此情境下,再把操作的過程用口算的方法表述出來。有了這些經驗的積累,再來理解列豎式計算為什么個位滿十要向十位進一就顯得水到渠成。
改進措施:不要小看匯報的順序。雖是一個細節問題,但效果卻會截然不同。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直觀到抽象,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有效提高四十分鐘的效率。
去圖書館教學反思 篇2
課標指出:“要合學生能采用適當的方式描述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能應用圖形形象地描述問題,利用直觀來進行思考。”本節課在引出八個方向的基礎上直接引出老師的家在杏林花園,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讓教學走近生活。
1、以學生發展為本,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課程倡導民主、開放、科學的課程理念,教材不過是師生對話的一個“話題”,在教學中要針對學生情況,用活教材,使教材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本節課把本課知識融入到整個位置與方向這個范圍當中,因為學生已經認識了八個方向,于是整合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出發,合他們有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
2、教學活動設計以學生為主體。
本節課的論一論、畫一畫、說一說等活動,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層次深入,重點突出。
3、注重學生參與與學習體驗。
如以直觀的演示,動手比方向的方式很好地突破了難點。讓學生在動手中掌握各個方向,并在活動中體驗數學學習成功的喜悅。
4、練習情境的設計形式多樣,有趣,有效。
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鞏固新知。比如在練習中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5、注重對比感悟。
讓學習在幾次說法中不斷完善,通過對比,層層深入地感悟要準確知道物體的位置必須知道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
去圖書館教學反思 篇3
《去圖書館》這一課整合了原來二年級上冊認識簡單的路線圖的內容,用“去圖書館”的生活情境代替了原來直接呈現路線圖的數學情境,增加了“畫出笑笑所走的路線”的問題,由顯示情境抽象成路線圖的過程。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學描述簡單的路線圖,掌握描述方向、距離來確定位置的方法。
1。引發需求,激發學生熱情
本節課創設簡單的獎勵糖果的課前活動環節,學生介紹從位置到拿糖果的路線圖,借助學生平面圖和現實生活中確定東南西北的方法,回顧了前面學過的方向知識,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此外,通過老師根據學生前面介紹拿糖果的路線再走一次,并故意在不同的位置停下來,讓孩子們感受就這樣介紹的話,別人并不清楚實際路線怎么走,引發學習本節課的需要。
2。規范語言,清晰描述路線
在學生認識、了解笑笑家到圖書館的地圖的信息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上臺指一指,說一說,從學生的“向西走500米,再向北走250米,最后向西走700米”,有的學生覺得在看圖的基礎上,這樣說是可以說清楚的,然而現實生活中并沒有明確的距離,需要注意轉彎的地方,引發學生討論介紹路線時,需要注意的內容,感受介紹路線中方向、距離和拐彎地方的'重要性,在這個基礎上,出示“笑笑向 (方向)走 (距離)到 (轉彎的地方)。”的語句描述路線,更為清晰,也更讓別人聽懂。
3。學會繪制,方便介紹路線
在前面學生口頭表達路線的基礎上,引發學生對于多個路線,繪制更易于別人記住,需要畫出什么?怎么畫?在學生的繪制上進行講解,在討論中,明白路線該怎么樣去畫。本來在回來的路線上,是讓學生選擇一條路進行繪畫,這樣學生不僅僅對于畫圖有了再一次的實踐,也更深入的去感受技能。由于前面的教學用了時間較多,在這個地方改為學生介紹,有點草草收場的感覺。在下次的教學中,需要機遇學生再一次嘗試的機會。
4。多樣路線,整合練習內容
學生對于前面兩種路線的描述和繪制都是基于正東南西北方向,為了整合練習的內容,給本節課的新課教學中增添了西北方向這一條路,在教學中學生對于這條路的學習難度比較小,明白如何判斷方向。為了增加環節的意義,增添了選路的環節,更好的結合教學,增添現實應用。對于353米的選擇,是通過45°角斜邊計算出來的,比較科學的長度。
5。往返相比,感受變與不變
本節課的教學中,需要滲透學生路線介紹中變與不變的思想,因而設置本環節,也在前面的介紹中有滲透,什么變了?怎么變得?什么沒變?在觀察和描述中,感受數學的魅力。 在本次課的教學中,教學時間把握不足,也使得課的后面上得比較倉促。
其次是在語言的組織上,也出現隨口而出,并沒有認真的去探索過渡語言,過渡有些別扭,跨度大。
去圖書館教學反思 篇4
這節課在設計的時候,我首先考慮的是想:怎么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描述簡單行走路線圖。抓住教學重點這方面,我設計通過淘氣、機靈狗和笑笑的.提示讓學生清楚行走路線時需要注意三個要素:方向、距離、途經地點。在練習時,設計讓學生做我的回家導向,坂田回紫金縣。最后拓展到學生描述自己家到學校的路線。這是本節課的難點。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由于本人第一次上四年級的教材,剛剛設計好就上課了,所以出現的一些問題,時間上把控不到位,包括課件也有出現小問題。比如:
1.讓學生畫一畫行走路線圖的時候應該先示范一下。然后才讓學生畫另外一個行走方案,這樣的話學生接受起來可能會更好些。畢竟方向與簡單路線學習室二年級下冊學習過,時間過了很長,有些同學都忘了。
2.由于過早讓學生試畫路線圖,學生有困難,我擔心時間不夠安排,留給學生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少了,導致很多學生討論不夠充分。
3.練習讓學生描述從家到學校的路線圖的時候,我只出示了一個地圖。這道題對于學生來說是有點難。課后我思考,這道題應該在地圖上假設一個同學家來學校路線圖,讓學生說出了來,然后再讓學生小組內自由說說自己家到學校的路線。
4.讓學生說方向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在屏幕前指著方向說,這樣可能會讓學生對方向更清楚些。
5.在提煉數學問題這方面做的不夠,不精練。
一句話,在以后的數學課堂中要多關注學生,讓學生喜歡的數學課堂就是好的課堂。
去圖書館教學反思 篇5
本節課呈現了從笑笑家到圖書館的主要道路以及沿途主要參照物的平面圖,鼓勵學生通過討論和多樣化的畫圖方式嘗試、探索描述從笑笑家途經一些建筑物最終到達圖使館的路線,體會方向與距離是描述路線圖缺一不可的關鍵要素,并在描述路線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由于八個方向的認識是在二年級下冊學習的,與本課時內容是個較遠,所以我先結合情境圖,應道學生對八個方向的知識進行簡單回顧。如請學生說一說,以商場為中心,其他各個地方分別在商場的哪個方向。
接下來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說出笑笑從家出發去圖書館的路線。學生必須明確三點:
(1)要走的路線有幾段路組成?
(2)每一段路朝著什么方向走,從哪里走到哪里?
(3)每一段路要走多少米?通過討論得出兩種路線。
有了以上基礎,接著讓學生畫一畫從笑笑家到圖書館的兩幅路線圖。最后請學生用語言清楚地描述所畫的路線圖,進一步感受方向與距離是描述路線圖不可缺少的.兩個基本要素。
對于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學生掌握的還是比較好的。
去圖書館教學反思 篇6
《圖書館》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加與減(二)的第一節內容。教材通過“圖書館”這個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引入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體會到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也為以后的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奠定堅實的基礎。反思整節課,感受頗深。
一、面對學生,如何施教。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思維活躍,表現欲強,有一定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的同學基礎好,習慣好,有的甚至不用教就會了,因為他們曾經學過珠心算;而有的學生口算慢,需要借助直觀(如數小棒、撥計數器、數指拇等)。面對參差不齊的學生,怎么教?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二、算法多樣化,張顯孩子個性,展示學生風采。
面對參差不齊的學生,讓每個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讓其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學中,我們讓孩子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尊重了每一個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引導學生經歷一個獨立思考、同伴講解,全班交流的過程。在多種方法依次出現后,讓他們說說自己最喜歡哪種算法?為什么?這些方法中誰和誰比較接近,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各種方法,發現它們有沒有共同的地方。充分地讓學生說,并與前面學的不進位加法進行比較,找出異同。這樣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激活了學生頭腦中原有知識,讓學生在原知識的基礎上,自我建構,在合作中,展示彼此的思考,使學生在自我認識的基礎上,又加深了一層,達到優化認知結構的目的'。
三、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體驗教學內容。
尊重學生的不同感受及其思考的方向,引導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學生通過復習舊知,在情境中提出問題、探索算法、解決問題。教學過程的每一步都是學生在老師引領下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完成的。教育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一起分享人類千百年來創造的精神財富的過程,分享師生各自的生活經驗和價值觀的過程。分享意味著教師更多的展示,而不是灌輸;是引領而不是強制;是平等的給予,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施舍。教師要走進兒童的世界,學會從兒童的眼光看世界,分享孩子們的喜怒哀樂,欣賞孩子們的“閃光”之處,從孩子們的單純中獲得滿足、愉悅和快樂。教師要與學生一起尋找真理。相互提供支持、啟迪靈感、共享智慧;勇敢地承認自己的過失、錯誤和不足,讓學生看到老師的坦誠,并以此為榜樣,拉近師生距離,使自己成為一個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
但是本節課還是存在了一些問題,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加以改進。比如在與學生交流18+4=的四種算法,在豎式計算這種方法上,作為本節課的重點,不夠突出,“滿十進一”這一個知識點應該給學生多一些的發揮空間。對于細節上尚有些欠缺,不夠大膽,不敢放手讓學生去學。另外,其中有位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三種書一共有多少本?在當時處理的不夠妥當,把之布置為作業有些不妥,可以告訴學生把問題放在問題銀行,后面解決。不會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好像置之不理,也給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我認為教學是在實踐中不斷進步,只有把自己當做學生,不斷地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成為新時代的教師!
【去圖書館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大班社會教案《去圖書館》含反思09-30
小小圖書館教學反思04-19
去圖書館日記11-21
去圖書館日記08-04
去圖書館作文07-31
(經典)去圖書館作文10-01
去圖書館作文[經典]11-03
去新圖書館04-30
《去括號》教學反思(精選11篇)10-16
用心靈去傾聽教學反思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