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的教學反思3篇
教學反思是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一個認識對象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同時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并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對象進行分析,最后把兩個具體的認識對象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一起來看看美術的教學反思,歡迎讀者參考!
美術的教學反思1
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運用美術形式傳遞情感和思想史整個人類歷史中的一種文化行為美術是一種分享人類經驗的特殊方式,是一種特殊語言。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培養學生的視知覺能力。
美術是視覺藝術,在教育體系中,唯有美術課程是訓練人的視知覺方面效果效果最明顯。英國文學家、政治家愛迪生熱情的謳歌視覺:“我們一切感覺里,最完美、最愉悅的是視覺。它用最多樣的觀念來充實心靈;它隔著最大的距離來接觸外界的東西;它能經久地連續運動而不感到疲勞,對本身的感受不感到厭倦。它能分布到無盡數的物體上,能包攬最龐大的形象,能觸摸到宇宙間最遙遠的部分。達芬奇也認為視覺是人的心靈與外界溝通的要道,是最準確的感官。它能使學生對視覺現象產生廣泛而強烈的興趣,使學生的.視覺激活靈敏、快捷、有效注意的時間延長,分辨層次變得豐富,從形式中獲取對應感情的能力。在教學中我們多給他們看圖片,視頻,激發學生的視知覺能力。如《我們愛卡通》一課,根據不同國家教師整理好圖片,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觀看圖片,從而達到學生在享受中學習。
二,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形象思維是憑借形象進行思維的,是一個人的形象思維能力與其形象的存儲,是美術活動中的基本思維方式。形象思維用表象來展示自己的基本特征,通過多層次和立體化的視知,在頭腦里留下具體的形象。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是建立在視知覺上的,通過欣賞再到動手,如《我們愛卡通》動手操作過程,引導學生多方面多角度觀察事物,通過動手操作在頭腦里立起形象,豐富表象。這樣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得到鍛煉,在頭腦里就容易留下清晰的表象,容易使思維具體展開,時間長了形象思維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三,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開展有效地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在活動中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一種喜愛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激發探索和創新的積極欲望。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任何富有創新的思維必定通過不斷的探索、實踐,才能得以成功。如《我們愛卡通》我們以游戲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性,點燃學生的設計欲望教學過程中,播放幻燈片引導學生對卡通形象、色彩并對人物面部表情夸張處理的方法改進以達到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從而根據自己需要與要求設計自己喜愛的卡通形象,可以讓學生的想象和思維集中在夸張設計上,鼓勵學生勇于想象,敢于下筆,逐步提高實踐能力。
視知覺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是相輔相成的,視知覺能力貫徹始終,形象思維能力為實踐能力打下基礎,只有實踐才能提高形象的塑造能力,才能逐步改善、提高視知覺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的視知覺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美術的教學反思2
高中藝術教學內容以欣賞為主線,強調學生的“心到”、“眼到”,藝術教師在鉆研教材、備課,設計教學模式,尋求教學方法時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課堂上,有的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感興趣,有的對那部分感興趣,如:中國古代繪畫,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和外國近代繪畫,學生對這些內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懸殊很大,而女同學喜歡服裝的多一些,到教學“現代服飾藝術”這部分內容時可能比較專注,“心”到是學生學習的內部驅動力,“心”到與不到,全*教師組織調度;整齊與否,決定最終的教學效果。藝術課原本是最讓人心動的,藝術課(尤其是美術)單一的欣賞內容,教師力求“活”而有趣,但千變萬化始終是一個欣賞,過分的知識化、理性化,學生的熱情不會堅持很久,久而久之,部分學生“心”不到位了,“眼神”也走了,對于藝術課他們也就開始走過場,或者浮躁,再不然就是:你們上課,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藝術課就成了有板有眼的自習課或休閑課。高中教學不同于小學和初中,又說又表演的教學方式不太適合,“表演”課自然是不會出現的,偶爾的“故事會”也不能多用,“快樂的.大本營”到了超級大班,擁擠的空間會讓你窒悶得喘不過氣來。到了這個時候,學生不用意志來控制自己,藝術課決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由此可見,藝術課同樣需要學生的意志介入和意志投入。
從現階段來看,高中藝術課,尤其是美術教材缺少讓學生“手動”的教學內容,實地考察參觀應當另論。但在欣賞內容的基礎上,多一部分實際操作的練習,教學內容活而豐富,更能滿足多數同學的學習需求,極大地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小學、初中有了動手實踐的內容,大學里也有相關部分知識,而在高中階段卻出現“斷層”現象。
實際技能訓練不是少部分參加藝術高考學生的專利。教育普及既然是面向全體學生,這部分內容就不能空缺。因為真正的知識,它的本身內涵是豐富的,也是全面的。大綱鼓勵教師靈活機動,但這當中還得有一個“約定”尺度和綱要,否則又容易走形成“專業”課了。
當前,藝術課正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不過它仍然是“調味”課,缺少不行,又不能將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師在很多時候充當的是類似“變臉”一樣的角色。許多教師認為,反正學校也不重視,評職最后,待遇最低,上藝術課沒人會看得起,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師創新意識不強。前幾年,地理、生物課也非應試科目,教學景況和藝術課相差無幾,但自從加盟理科綜合考試科目起,成績上去了,地理、生物教師一下也搖身變成升學考試舉足輕重的顯赫人物了。藝術課呢,還是那樣……更多時候只能服從教學需要,為主課讓路,在主課與主課的磨合中客串“潤滑劑”、點綴物。最終主課豐收了,藝術課也未能實現“叢中笑”的初衷。顯而易見,藝術教師在這當中的“色調”關系非常微妙。
美術的教學反思3
由于本課取材于兒童最熟悉的折紙玩具,因此,在本課的優秀教案中,我強調同學的自主的學習行為,注重培養同學的自學能力,從同學自身的觀察,探究已完成的作品,到制作出自身喜愛的“東西南北”形象,均以同學為主體,引導同學積極考慮,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在制作結束后,設計同學的游戲活動和展示活動,讓同學自評和互評,促使同學從多方面了解自身,從而獲得自信和勝利的喜悅。
本節課的.活動我是這樣開展的:首先,通過獅子造型的“東西南北”的扮演,充沛調動同學學習美術的積極性。“東西南北”和空白的“東西南北”的出現,更是調動了同學想裝飾它的欲望,在這個環節里,同學的智慧和教師的動手裝飾是結合得較緊密的。在同學的建議和教師的裝飾下,空白的“東西南北”變漂亮了,變成了一只大嘴巴動物造型的“東西南北”,同學自然也就有了想制作“東西南北”的欲望。這時,我再加以引導,請同學說說制作“東西南北”的步驟和方法,同學們便對“東西南北”的制作方法一目了然。
“東西南北”看似簡單,制作起來要較長的時間,我讓四位同學為一組制作一個作品,同學分工合作:折、剪、貼。同學的想象力,發明力和表示力很強,對“東西南北”的制作方法已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了。
從作品可以看出,小朋友們的想象力,發明力和表示力很強,對“東西南北”的制作方法已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了,且勝利地制作出來了,作品中尋毛茸茸的耳朵,有趣的胡須,極富趣味性的手和腳,漂亮的花紋,有大有小,有深有淺,有虛有實,有精臻的,有粗糙的,小朋友小朋友們把自身的智慧和心靈交織組合創作出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東西南北””形象,賦予了作品無窮的魅力。
因為本節課我設計的重點是制作、裝飾和游戲,因而忽略了評價這一環節。其實,我認為這節課在課的結尾處,可以加上評出不同規范的“東西南北”,如最有趣的“東西南北”、最特別的“東西南北”、最可愛的“東西南北”、最酷的“東西南北”、最大的“東西南北”等這一環節,也許這樣設計以后,這節課才會顯得更加完美。
【美術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美術教學反思03-29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04-28
美術活動教學反思01-31
電腦美術教學反思04-05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02-22
小班美術教學反思05-25
小學美術故事教學反思04-16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01-07
初中美術教學反思02-04
《網上學美術》教學反思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