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黃鶴樓送別》的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黃鶴樓送別》是一篇“文包詩”形式的課文。課文將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巧妙地包含在一個生動感人的故事中。文章是詩歌的擴展和闡釋,詩歌是文章的濃縮和提煉。詩與文渾然一體,旨在使學生通過課文更易于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詩歌的意境,領悟詩歌的情感。
一、整體入手,潛心會文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盡量多的潛心會文的時間,讓學生以“含英咀華,涵詠真情”為宗旨。課始讓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語言文字描繪的情景,你能看到哪幾幅圖景?(美景圖、話別圖、目送圖)我的目的是想讓學生潛心會文,投入地走進文本,傾聽文本的聲音,在腦海中再現那感人的情景,真摯地走進人物的內心,讓學生與文本的對話真正成為“一種精神的相遇”。
二、含英咀華,涵詠真情
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句含英咀華,涵詠真情。比如:、滿飲此杯、依然、凝視、佇立、孤帆等,雖然只是這樣短短幾個字,卻能夠很好的表現人物離別時的濃濃情深深意。我在課上引導學生細細品味,在教師的不斷引導中,不斷地對文本的催化中,學生的情感融合到了詩人的情感中。讓學生不僅看到了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了文本的內部,發現了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到了文字背后豐富的情意像,文字背后蘊含的人物的豐富情感。
三、抓住“空白”,引導想像
《黃鶴樓送別》這篇文章主要是引導學生體會人物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但文本描寫的情景離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細膩,這是只有五年的孩子很難體會到的。可是課文中有幾個空白點:話別時他們還會說些什么?目送友人的船漸行漸遠,望著浩浩蕩蕩的江水,此時李白心情激動,他會想些什么呢?給了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讓學生想象說話,在想象中與人物進行心靈的溝通,產生共鳴,從而更好地體會那意境。
四、引入資料,促進深化
文本中的人物和描寫的情景時空跨度太大,加之學生對人物以及古詩的背景了解又太淺,學生就很難與文中人物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尤其是文中提到“您的人品令人敬仰”、“譽滿天下”以及對王勃詩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的引用,如何讓學生正確理解,讓孟浩然的形象在學生心中豐盈起來,讓學生在情感上與李白產生共鳴,也對孟浩然充滿敬仰之情。我適度地把課外資料引入課堂,盡力拉近文中人物與學生的心靈距離。既幫助學生感悟課文內容,又使孟浩然這個人物形象在學生心中變得“充實”“厚實”起來,對調動激發學生情感起到了很好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導師點評:
一、課堂上體現了以讀為本,為學生創設了與文本對話的廣闊空間。整體感知時的略讀,突破難點部分的品讀,升華情感時的引讀等,以讀貫穿了整個課堂教學。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詩人的情感,詩的意境。同時,通過有聲有色的讀課文,使學生更多、更直接地與文本對話,使課堂回歸了語文教學的本色,上出語文課的特點。
二、借助文本引入資料,開拓課程資源需要有個“度”,這堂課上教師對這個“度”把握得很好。借助文本恰到好處地引入孟浩然的相關資料,以及唐朝大詩人杜甫贊譽孟浩然“句句清詩堪可傳”,使學生很好地深層地理解了“您的人品令人敬仰”,理解了“譽滿天下”,并適時讓學生說說知道哪些孟浩然的詩篇,學生一下子說了十多首孟浩然的詩篇。這里的教學環節設計得很好,一步步讓孟浩然的人物形象在學生心中豐滿起來,讓學生在情感上與李白產生共鳴。用時不多,卻緊扣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表現出教師嫻熟的駕馭文本的能力。課上得很成功,也很老練。
【《黃鶴樓送別》的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黃鶴樓送別》教學實錄03-14
《黃鶴樓送別》教后反思04-15
25黃鶴樓送別05-01
黃鶴樓送別教案08-26
五年級語文黃鶴樓送別「人教版」04-30
六年級語文黃鶴樓送別04-30
《送別組詩》教學反思04-27
《黃鶴樓送別》教案集錦7篇04-15
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黃鶴樓》教學實錄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