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責任,讓生活更美好》教學反思范文
一、反思主題選取:
古人云:責有攸歸,義無旁貸。在人的眾多優秀品質中,責任最為淳樸與可貴,它是中華民族所有傳統美德的根基,也是當代我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倫理基礎。加強對學生的責任教育,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立德樹人的需要。該主題是《德育實踐活動指導手冊》(高二年級版)第三個專題:崇高的責任。隸屬于中華傳統美德的第十五個德目:敬業盡責。
二、反思學情把握:
90后的高中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一代,家長的溺愛加上風行當下的賞識教育,使他們從小就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加之一些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他們在班級中往往表現得集體觀念淡薄,缺乏責任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對班級事務更多的是擺出一種冷眼旁觀、高高掛起的姿態,可能就連一把倒下的拖布都不愿意主動扶起。因此深化責任教育、加強責任方面的德育引導就尤為必要。本節課在設計的過程中,較好地把握了我校高二學生的學情,通過活動體驗,較好地引導學生提高了責任意識,讓學生學會擔負責任,并引導學生把履行責任內化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三、反思素材搜集
本節課是按照《德育實踐活動指導手冊》(高二年級下)第三個主題《崇高的責任》的要求,在其設計建議的指導下進行設計的。
本節課我設計了感知責任、體驗責任和踐行責任三個篇章,在各個環節的設計上我采納了《指導手冊》的一些建議,但是建議指導下的素材都是自己去搜集和整理的,即重視《指導手冊》中資源的開發,既有網絡上一些資源的整合,如最美司機吳斌、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陳斌強、音樂王子劉偉等人的事跡,又有學生身邊的事例,如我校***內高班畢業生“切糕王子”阿迪力的故事等。總之,在本節課德育資源既是豐富的,又是貼近學生生活的。
在體驗活動方面,注重原創活動的開發和設計,如在體驗責任這個環節中“搭積木”這個活動就是全新原創的。
四、反思教法和學法
本著尊重學生、彰顯學生個性特色、幫助學生追求幸福的教育理念,我積極踐行生態育人的教學模式,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采用情景探究、故事分享和活動體驗等教學方法,力求為學生展示一個生活性、開放性的課堂,以實現育心、育德、育人的教育目的。
德育實踐活動課與傳統主題班會課不同,它最大的特點在于自主性和體驗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來參與課堂體驗。
五、反思教學過程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設置了三個篇章:
1.第一篇章“感知責任”,目的是引導學生感知“責任”的內涵,幫助學生樹立責任意識。“什么是責任呢?”首先我和學生分享了一個故事(展示),學生通過對相關問題的討論與思考,深入淺出、水到渠成地得出了責任的內涵,然后學生又通過名言警句的搜集和整理加深了對責任的理解。
2.第二篇章“體驗責任”,目的是引導學生體驗責任的重要性,明確不同責任的關系。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這里我設置了一個“搭積木”的體驗活動,分四步進行體驗:
1)每人任選5塊積木隨意搭配,學生似乎找回了童年的記憶,頓時熱情高漲,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個性和風采。
2)每人選擇四塊積木,用便簽紙分別標上自我責任、集體責任、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然后自行搭配。由于給積木賦予了不同的責任,學生倍感嚴肅,從而體會到了責任對個人的約束力。最后每個人搭的積木都不一樣,學生展示、分享和交流,并闡述了自己為什么這樣搭,實際上也就是闡述自己對這四種責任關系的理解。由感性到理性,學生的認知發生變化。
3)每人用手中的四塊積木和組內同學合作搭配,要求發揮每種責任的最佳效能,使搭建的積木既穩固又漂亮。五分鐘后,各個小組都搭建出了不同的積木整體,他們再次展示、分享和交流,最后學生充分認識到這些美麗的整體都是由不同的責任交織而成的,之所以穩固是因為正確處理了各種責任的關系,從而構成了一個和諧有序的整體。學生的道德認知進一步提升。
4)每個人都從剛才的整體中抽掉一種責任,觀察整體的變化。學生小心翼翼地抽,抽著抽著整體就倒塌了。同學們在惋惜之余也紛紛發表自己的感悟,認識到:無論哪種責任,都很重要,當我們不想履行責任的時候,整體會越來越糟糕,直到崩潰。
這個活動層層深入,切合主題,沒有空洞的說教,完全讓學生在自主體驗中通過小組合作、分享交流認識到:人生如同搭積木,責任就像積木塊,只有個人積極踐行責任,才能構建和諧整體,我們的生活才能更美好。整個過程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符合德育發展規律。
3.第三篇章“踐行責任”,目的是引導學生立足日常,傳遞責任,踐行責任,用責任創造美好生活。在這一篇章里,我把班級分成四個小組,每組負責一個層面進行思考討論。根據思考的結果,每人寫出一件打算要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把它裝進瓶子里。全班把所有瓶子收集在一起,每人隨機取走一個,并在課下完成自己打算做的和瓶子里規定要做的事情,由家長和班委會監督完成,并適時向班主任反饋。
這里我是模擬了QQ漂流瓶游戲,不僅趣味性強,寓教于樂,而且也具有很強的實效性,注重了課后拓展延伸,讓學生把課上的責任教育轉化為課后的一種道德行為。
六、反思實踐效果
本節課環節清晰,內容豐富,各環節銜接緊密,有序展開,學生參與體驗的形式也多種多樣,不僅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小組展示的方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既是德育對象,也是德育主體。臺上展示的同學和臺下的同學能夠進行有效互動,教師及時對各個小組的展示活動進行恰當的點評,較好地提升了學生展示的質量和水平。學生參與和展示的過程也是學生真實的思想內化與生成的過程。另外,在整個德育實踐活動課準備、籌劃、課堂展示等過程中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組織參與、動手制作、交流合作、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能力。
當然一節以《責任,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德育實踐活動課結束了,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然重而道遠,課后還要把對學生的責任教育貫穿于我們的點滴工作之中,進一步使“責任”深入人心,把踐行責任內化為學生的一種品質。而作為“言傳身教”的教師更需要從自己做起,做好學生的表率,從點滴小事做起。
【《責任,讓生活更美好》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讓生命更安全,讓生活更美好05-02
讓生命更安全,讓生活更美好04-26
《面對責任的選擇》的教學反思04-29
品德與生活的教學反思03-26
《細胞的生活》教學反思04-27
生活中的比教學反思04-28
《天氣與生活》教學反思04-29
拼搏生活更芬芳作文07-27
讀書讓生活更幸福作文01-30
讓生活更完美作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