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學《連加連減》解決問題教學反思范文
《連加連減》教學目標是初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下面,就《連加連減》教學過程設計,談談我的體會和思考。
本節課體現了以下幾個教學特點:
1、創設情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因此,精心創設情境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在數學教學實踐中創設恰當的課堂情境,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而且還能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由發展的陣地。本堂課我創設了小明去爺爺家喂小雞的情境。學生們比較感興趣,能很快地投入到學習的狀態。
2、動態感知,靜態領會。
為了讓學生通過體驗事情的發生過程,來明白算式的含義,我把書上的2道例題變成一個運動的過程,通過跑來2只小雞,又跑來1只小雞,讓學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過小雞吃飽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讓學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經驗。通過喂小雞這一課件以動態的形式呈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事情發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畫面的意思,在看懂圖意的基礎上,列出算式。再用課件動態展示喂完小雞后的情景,將連加連減這兩個知識點聯系起來,像動畫片一樣娓娓道來,展示了知識的連續性,又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一新授環節處理的得心應手,學生一目了然很自然的就列出連加、連減的算式。播放完課件后,我讓學生自己動手,用他們喜歡的符號,在白紙上畫出連加算式的含義,讓學生靜態領會連加的意義。
3、體現算法多樣化。
我在教學做一做的兩道題目時,學生就出現了幾種不同的算式方法:一種是先算左邊和中間的小棒,再加上右邊的小棒;另一種是先算出中間和右邊的小棒,再加左邊的小棒;還有一種是先算左邊和右邊的小棒,再加中間的小棒。在解決這道題時,允許學生用不同的算式來解決問題,充分尊重了學生,提倡算法多樣化,給學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維的機會。
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1、在讀圖意時,我還可以再放手一些,讓學生去觀察,去表達,盡管學生有時表達得不到位,也給予充分的肯定,因為這是孩子們思維的萌芽,老師的肯定會使他們覺得自己是個了不起的發明家,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2、教學機智的培養。
在例題教學時,學生在說“8-2-2=4時”,他說“因為2和2組成4,8-4就是4”,這體現了數學算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我沒有好好抓住這些教學資源,進行拓展教學。這一問題的出現說明我在課堂教學中出現問題時的調控能力還有待于加強。
【數學《連加連減》解決問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連加連減》教學反思04-27
“連加連減”教學反思04-28
連加、連減教學反思04-28
《連加、連減》反思03-09
連加連減的個人教學反思04-27
連加、連減、混合加減教學反思04-15
《連加連減》教學反思(精選27篇)08-01
《連加連減》教學反思(通用11篇)11-18
10以內連加連減教學反思104-28
連加連減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5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