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時間:2023-05-03 07:28:04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16篇)

  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16篇)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教學負數,是現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新增加的內容,它的知識只涉及到負整數的初步認識。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聯系溫度和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結合現實情境教學負數的意義,讓學生初步認識負數,初步能認、讀、寫負數。具體分三個層次:第一,用負數表示低于零度的溫度,學生首次感知負數。第二,用正數或負數表示海拔高度,豐富對負數的感性認識。第三,初步揭示正數與負數的概念。基于此,本節課我力求達到以下幾點:

  (1)通過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情景,幫助學生了解負數的意義。

  本節課我為孩子們提供了眾多豐富的生活中的正負數現象,如:轉入、轉出學生;盈利與虧損……等等,既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體驗到數學的無窮魅力和價值。

  (2)在例題的處理上抓住重點,使學生明確正數和負數的表示方法,突破負數、正數與0的關系這一教學難點。

  教學中,我首先介紹溫度計中0刻度線表示0°C,也就是零上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從0°C往上數的刻度為零上度數,從0°C往下數的刻度為零下度數。然后明確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為0m,把高于海平面的高度記為正數,低于海平面的高度為負數,并通過溫度計的觀察和海拔圖的使用,使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

  (3)分層次探究,由簡入繁,由易入難。

  先通過生活情景讓學生理解什么是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然后借助溫度計、海拔高度等來理解和認識正、負數,嘗試用新知識解決新問題,進一步體驗負數的意義;進而引導比較幫助學生突破負數、正數與0的關系這一教學難點。最后通過適當的生活應用練習,豐富學生對負數概念的理解和建構。

  不足之處是由于課件內容量大,導致習題的處理不及時,沒有完成當堂的任務。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2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自然數、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負數,有利于豐富學生對數概念的認識,有利于中小學的銜接,為第三學段進一步理解有理數的意義和運算打下良好的基礎。

  成功之處:

  1、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負數,加深對負數意義的理解。在教學中,首先出示一組短語或句子,讓學生用意義相反的量進行表述。例如:向前走200米;電梯上升15層;我在銀行存入500元。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表示的數來表示,當表示意義相反的量時,原來所學的數無法進行表述,由此引入負數。然后通過不同城市的氣溫對比感受生活中出現負數的必要性。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負數的意義,體會正數和負數可以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2、重點介紹溫度計和海平面的的分界點,使學生明確正數和負數的'表示方法。在教學中,首先介紹溫度計的單位°c和°F,0刻度線表示0°c,也就是零上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從0°c往上數的刻度為零上度數,從0°c往下數的刻度為零下度數。然后明確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為0m,把高于海平面的高度記為正數,低于海平面的高度為負數。

  3、拓展數的范圍,便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在教學中,首先把整數的概念拓展為正整數、0和負整數;數拓展為正數、0和負數。這樣教學利于學生把在小學階段所學的數進行歸類、構建。

  不足之處:

  由于課件內容量大,導致習題的處理不及時,沒有完成當堂的任務。

  再教設計:

  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3

  負數的教學是結合正數而言的,它們是相反意義的量。在教學時重點就是要讓學生理解“負”的含義,然后在開始認識負數的教學,這樣才能減輕學生的認知難度,加深學生觸類旁通的意識。

  一、借助字典查字義教學。

  課前我布置了預習,在檢查預習情況環節,我讓學生查字典,先從字面意義讓學生了解負的含義,學生匯報說:小于零的(數),與“正”相對。這樣學生對負數就有了最初的認識,知道了負數小于零,和正數是意義相反的量。

  二、生活實例教學,強化新知。

  力求從學生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從現實的、有意義的生活情境中提取數學問題,并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加深對數學的理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對數學產生親近感。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的負數,練習中呈現大量生活中意義相反的量,讓學生用正負數表示,使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如:氣溫高于零度和低于零度的表示方法;海拔高度,體溫,存折上的存入和支出的寫法。

  三、在盡經歷中體驗新知。

  《新課程標準》強調小學數學應從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出發。本節課,一開始就拋出思維價值高的問題:敘述生活中常見的三個例子,引導學生動手記錄數據,讓學生實踐,體會負數產生的必要性,在比較正負數的.過程中思維產生碰撞,觀點交鋒,最終得出“用正負數表示意義相反的量最具有趣味性,最簡潔,最科學。”深刻體會負數的優越性,讓學生親身經歷符號化,數學化的過程。

  總之,學生結合生活情境掌握理解了負數的意義,能用負數表示生活中的一些數,學生成長的很快。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4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要源之于生活,悟之于生活。因此我在備課時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充分挖掘利用教材資源,又和生活緊密聯系,設計了讓學生熟悉而又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們樂學、善學。

  1、創設現實情境,認識新知。

  “負數”這一概念雖然是第一次出現且比較抽象,但學生對此并不是一無所知。通過天氣預報節目,學生對它已有了認知基礎。在教學中,我從學生熟悉的天氣預報節目中引入負數,又通過存折上存入和支取,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商場的樓層等讓學生在生活實際背景中學習和感受正負數的意義,讓學生充分理解用正負數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建立正數和負數的'數感。這種生活化、經驗化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自覺地用數學的思維方式來觀察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應用多種方式,理解新知。

  本節課我力求處理好探索式學習和接受式學習的關系,做到能將體現學習過程發揮學生主動探索的內容,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探索;而那些接受性學習效果好的內容則通過講授學習,使自主學習和教師講授相輔相成,達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在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引入負數后,用講授法直接告訴學生,“人們規定零上16攝氏度記做+16℃,零下16攝氏度記做—16℃”,用講授法教學正負數的讀寫。在教學正數、負數、0之間的關系時,注意引導學生從觀察溫度計入手,通過觀察比較,學生自主歸納得出“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的結論。因此,在這節課中,不同的教學方法相結合,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3、設計豐富練習,鞏固新知。

  本節課圍繞教學重點,提供了許多具有現實背景的學習材料,安排了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填一填、連一連等多種形式的練習,以鞏固新知,加強對負數的認識,將教學的有效性真正落到了實處。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5

  負數的教學,它是小學階段新增的內容,它把小學階段數的教學從自然數、小數、分數范圍擴大到了有理數范圍。學習的面就廣了,學生考慮問題就要全面、周到。在教學第一節課認識負數時,因為內容簡單易懂,學生學得比較輕松,愉快,很快知道正數和負數是表示兩個相反的量,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而第二課時比較大小時,是先以大樹為起點,一個人往東走,一個人往西走,如何在一條直線上表示出他們運動后的情況,引出數軸,使學生知道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循序就是從大到小的順序,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即負數都比0小,所有的正數都在0的右邊,即正數都比0大。

  對于正數的比較,因為是舊知識,所以不在話下。而對于負數的大小比較,能憑借著數軸進行比較,脫離數軸時,尤其是像—1/3與—1/4這樣的分數比較大小,很容易出錯。因此先讓學生憑借數軸來比較負數的大小,然后找出規律,總結出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可以先比較與其對應的'兩個正數的大小,對應的正數大的那個負數反而小。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6

  本單元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自然數、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負數。單元教學目標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正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能借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在教學中,我重點注意以下方面:

  1、聯系生活,加深對負數意義的理解。

  負數在生活中比較常見,但這個概念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因此我在教學時緊密聯系生活,通過向學生提問“生活中你見過哪些負數?”和PPT課件把生活中的負數引入課堂,使學生對負數既感到熟悉,又獲得了基于自身經驗的直觀理解。

  接下來,通過讓學生對于零上16攝氏度和零下16攝氏度的記錄,讓學生體會16和-16是兩個不同的數,在“16”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號,是因為兩個“16攝氏度”具有不同的意義,從而使學生對負數和正數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并能清楚的認識到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

  2、借助數軸,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在數軸上表示負數時,學生出現了一種錯誤現象:把負數像正數排列規律那樣進行排列,即:從左至右排為-1,-2,-3,……。這時,我拋出問題“為什么表示正數要從左往右看;而表示負數卻要從右往左看?”讓學生展開討論,最后引導學生聯系正、負數是表示相反意義的兩個量進行理解。讓學生初步體會數軸上正負數的排列規律,從而形成數的比較完整的認知結構。為后面學習“比較正、負數的大小”時,能夠借助數軸、用數形結合的思想突破“負數和負數比較大小”這一難點奠定了基礎。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7

  “負數”這一概念雖然是第一次出現且比較抽象,但學生對此并不是一無所知。在教學中,我從游戲“說反話”引入,又通過存折上存入和支取,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商場的樓層等讓學生在生活實際背景中學習和感受正負數的意義,讓學生充分理解用正負數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建立正數和負數的數感。這種生活化、經驗化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自覺地用數學的思維方式來觀察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觀察比較,學生自主歸納得出“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的結論。

  如何引出數軸,使學生在數軸上清楚地看到從左到右的`循序就是從大到小的順序,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所有的正數都在0的右邊,即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0是一個分界點。這樣通過借助生活實例讓學生對負數與0的關系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并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使學生感知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為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奠定了基礎。

  在本課的教學中有一個難點的處理應該引起注意。“在溫度計上表示—11度”,對于這一溫度的表示,學生經常會錯誤地表示成—9。對于這一表示錯誤我們應該讓學生進行反思,查找錯誤的原因,從而讓學生領會用負數表示時的思考方法。首先要確定觀察的方向,其次確定數的表示位置。我想通過這樣的處理學生對于“正負數是表示相反意義的量”這一特征會獲得更加清晰的認識。

  不足之處:對學生的知識結構了解不深,有些問題設計的過淺,沒有價值。致使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8

  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應該已經接觸過負數,但什么是負數不一定真正理解,教材將認識負數作為五年級學生學習的第一課,可見負數的重要性。

  首先取材更合理。在舊教材中例1的設計是上海、北京、南京三個不同地域城市某天的溫度對比,而實際生活中這三個城市特別是上海和南京距離較近,溫差比較小,學生的溫差感受就不是那么強。新教材將上海換成了三亞,北京換成了哈爾濱,生活中學生對這兩個南北城市的不同氣候感受更深,教材這樣的編排以便更好地理解用正數和負數表示的`兩個相反意義的量。

  其次重點更突出。舊教材中上海和北京的溫度分別是+4℃和-4℃,新教材三亞和哈爾濱的溫度分別是+20℃和-20℃,對學生讀數的要求降低了,基本上人人都能掌握。新教材將學習難度降低還體現在溫度計讀數的練習設計中,舊教材在試一試和練一練環節都有讀數的練習,并且要求學生學會讀正負十幾、二十幾、三十幾……的數。這是教學的難點,整堂課需要花掉比較長的時間,也沒法讓全部學生學會讀數,而且往往使得例2的教學匆匆忙忙,有時練習部分也完不成教學要求,一堂課下來學生學得半生不熟。新教材在練習的設計上明顯能突出重點,每個練習都緊隨著例題的學習,難易適度,更加體現整節課是讓學生感受實際生活中表示兩個相反意義的量可以用正負數表示,而不是重點讓學生學溫度計的讀數。

  最后形式更新穎。新教材將原來舊教材中數軸上的數的認識不作為一個獨立的練習,而是將其融入例4的教學中,把相反方向的路程與數軸上的點聯系在一起,不僅幫助學生在更為一般的層面上建立對正負數的認識,建立更加清晰的正數和負數的表象,而且學生對正數、負數和0的關系更加明晰,能感知整數、有理數的序列,建立數感。

  整個單元這樣有所調整后,課堂松緊度更加能控制好了,學生的知識更加整體化了。但是優生如果學這點知識肯定還不夠,需要課后再有所深究。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9

  例4在設定向東行走2千米記作+2千米,向西行走2千米記作-2千米以后,要在數軸(小學數學稱為“直線”)上用點表示出郵局和公園的位置。在數軸上表示正數和負數,能清楚地表現出非零自然數都是正數,正數比0大;負數是與正數意義相反的數,負數比0小;0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它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這些知識曾經在例2里已經初步得出,現在呈現在數軸上面,能更加直觀形象地表達出正數、負數以及0的相互關系,蘊含了關于整數的知識結構。教材呈現出一條比較完整的數軸,它是一條標有箭頭(方向)的直線,上面有表示“0”的點(原點),以及表示1、2、3等正數和表示-1、-2、-3等負數的點。教學時應該仔細規劃出現完整數軸的步驟,幫助學生理解數軸上已有的數的位置及其意義,初步注意到數軸上正數與負數的排列順序。我是將教材這題靜態呈現的,不利于學生對數軸的認識和對正負數關系的進一步理解。

  修改:首先給出一條箭頭向右的直線,在直線上有許多間距相等的點,其中一個點的下面標注數“0”。接著聯系例4中向東行走的千米數記作正數的約定,在數軸的“0”點的右邊下方依次寫出1、2、3、4,表示如果從“0”點出發向東行走1千米、2千米、3千米、4千米所到達的位置,并告訴學生,數軸上的正數一般不寫“+”。然后突出例4中向西行走的千米數用負數表示的.約定,在數軸的“0”點的左邊下方依次寫出-1、-2、-3、-4,表示如果從0點出發,向西行走1千米、2千米、3千米、4千米所到達的位置,強調負數的“-”不能漏寫。上述的教學設計,給抽象的數以形象的表達,有助于學生體會數軸上的點與數之間的對應關系,能夠再次體驗負數的意義。

  引導學生看著數軸上的數,體會數的排列順序,可以分兩步進行。先仔細觀察數軸上“0”的右邊和左邊分別是什么樣的數,明白“0”以及它右邊的數是以前就認識的數,“0”左邊的數是本單元教學的負數。聯系“正數都大于0”體會“負數都小于0”,感受數軸上的數分布的合理性。再仔細觀察正數1、2、3、4等,在數軸上的排列方向是從左到右;負數-1、-2、-3、-4等,在數軸上的排列方向是從右到左,發現正數的排列方向和負數的排列方向相反,正數和負數以“0”為分界。還可以回憶溫度計上的刻度和海拔高度的含義,體會數軸上正數與負數的排列方向的合理性。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0

  《認識負數》單元的教學看似簡單,教起來似乎覺得輕松,學生學習起來也看似輕松,可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卻會發現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

  由于正負數表示的是相反意義的量,如何幫助學生正確的解決實際生活情境下的正負數問題,這是值得我們在教學中進行思考的問題。由于問題的存在,不得不想一些辦法去解決這樣的問題。

  首先,對教材的編排作了重新的審視。在教材編排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在學習負數的過程中,學生更多的是經歷“具體情境中的數——解釋數的意義”這樣的過程。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盈虧、收支、增減及朝兩個相反的方向運動中應用負數進一步理解負數的意義,明白用正負數可以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從而讓學生體驗負數產生的原因,接著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正負數應用的實例。如:飛機上升500米用+500米來表示,下降500米則用—500米來表示;小紅向東走了20米用+20米來表示,向西走20米則用—20米來表示。再次讓學生體會引進負數的必要性,理解負數的意義,建立正數和負數的數感。這種生活化、經驗化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體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激發學生自覺地用數學的思維方式來觀察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一過程的重點是幫助學生認識負數與正數表示相反的意義。教材讓學生在豐富的顯示情境中體會負數的含義后,出現了數軸,這是一個關鍵。因此在教學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要重點讓學生體會數軸上數的排列特點。而這也是想學生利用這一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最好的把手。在教學過程中,有一些學生認為0是正數,我采用引導學生緊密結合情境觀察的教學策略。“我們從溫度計上觀察,以0℃為分界點,0℃以上的溫度用正數表示,0℃以下的溫度用負數表示。同樣以海平面為基準,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數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用負數表示。從中你發現了什么?”在此問題基礎上,提出更明確的問題:“0是正數嗎?0是負數嗎?”繼而得出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0與正負數之間的關系;接著為了讓學生在豐富的顯示情境中進一步體會負數的含義,學會比較負數的大小,以大樹為起點,一個人往東走,一個人往西走,如何在一條直線上表示出他們運動后的情況,引出數軸,使學生在數軸上清楚地看到從左到右的循序就是從大到小的順序,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所有的正數都在0的右邊,即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0是一個分界點;然后又列舉了生活中的一些實例:坐電梯到地下的樓層應按哪個數字鍵?冰箱里的魚、水中的魚、剛燒熟的魚該與哪個溫度相連?這樣通過借助生活實例讓學生對負數與0的關系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并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使學生感知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為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奠定了基礎。

  其次,如何在教學的后期,彌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嘗試著將數軸與現實問題結合起來解決實際問題。

  第一步:心中有一把“尺”,這把尺就是一個數軸。

  第二步:確定基準點。根據實際情境確定每個數在這把“尺”上的位置。

  第三步:根據問題思考解決的方法。也就是在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試圖將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轉化成圖形,借助圖形有效的解決問題。經過訓練,大部分學生基本掌握這種方法,能有效的解決問題。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1

  負數的認識是數的概念的進一步拓展,是學生學習有理數的啟蒙階段。在小學階段中所指的負數,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學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負數。學生在認識負數的過程中,能更加深切地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及數學的價值。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存在著數學思想,關鍵是教師是否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精心地去捕捉“生活現象”,采用生活中的數學實例,為課堂服務。

  教學中,要創設有利于認識負數的情境,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符號感。正、負數是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相反意義的量是學生學習負數的已有經驗。課開始我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負數,電梯按鈕,微信賬單,存折存取款,食品凈含量。學生基于自身的經驗,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教師敘述的意義。有的用語言的方式進行記錄,有的用列表的方式進行記錄,有的'用數的方式進行記錄。通過展示,學生對不同的記錄方式進行融合與比較,在此過程中初步體會了負數的意義,同時對用數字符號表達信息的簡潔性有了不同的體驗。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2

  《認識負數》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自然數,并初步認識了分數、小數的基礎上,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負數,感知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并讓學生借助數軸,學會比較負數的大小。

  本單元的教學要讓學生感知到正數與負數表示一對相反意義的.數量。教學時有幾處是學生容易出錯的:

  1、對溫度計上零度以下溫度“讀”與“畫”容易出錯。

  在教學時發現學生對溫度計有一定的認識,課前也知道溫度的兩種表示方法——華氏度、攝氏度,但學生在讀溫度計上刻度時(尤其是讀零度以下的溫度)學生習慣性從下往上讀,如:

  此題學生容易讀成“零下十一攝氏度”,因此在例題教學時就要讓學生明確讀零上溫度與零下溫度的方法——都是從零開始往上或往下讀。在初次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并指邊讀。

  2、對于樓層用正負數表示后,計算正負樓層之間的差距容易出錯。

  在生活中相反意義的量都可以用正數、負數表示,樓層表示方法也不例外。地面以上記作“正”,地面以下記作“負”,但在實際生活中沒有“0層”這一說法,因此學生在計算如:“溫度從-3℃上升到3℃,上升了多少度?”學生基本都會將其看做-3到0,0到3,都能解答。而“從-3層走到3層,需要走幾層?”學生容易回答“6層”這里學生容易忽略從-1層到1層之間是由一層。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建議學生畫圖標上數據,幫助理解。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3

  今天上了第二節課,對教材的理解可能更深了一點,第二節課與第一節課的區別應該在于,第一節課中有比較明確的“0”,正負表示的量相對較固定,而第二節課的“0”可能并不確定,同時正負表示的量是人為規定的,可以規定向東走為正,也可以規定向西走為正,這就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并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只有在準確理解正負的相對關系的基礎上才能進行運用。因此在課始又強調了“零度”、“海拔”等。還有特別重要的0。不論是數軸上的0還是溫度計上的0,甚至是海拔上的“0”,都要讓學生充分理解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線。這樣學生才不至于犯錯。

  在教學中有這個一節細節,練習一第10題,表示上下車人數時,有學生回答,上車+8人,下車—3人,是否說明他們并沒有真正理解正負數表示的意義呢?+8的正實際上就表示了上車的意思,他們理解了嗎?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我首先讓他們觀察哪些數據表示上車人數,哪些表示下車人數,再讓他們說說怎么看出來的,結果細心的學生發現起點站+21人肯定是上車的,終點站—21人肯定是下車的,得出了正數表示上車的人數,負數表示下車的人數,這樣再做下面的題目就會好一點。從后面的效果來看還可以。

  另一點不成熟的看法:學生的負擔越減越重,是否也與數學課堂中其他的知識太多有關?例如這部分內容剛開始就出示溫度計(只有攝氏度),讓學生自己讀讀,說說表示的.意義,學生是否會學得輕松一點。在練習中所接觸的那些具體的情境,究竟有多少教師能記得:月球表面的最低氣溫是—183攝氏度,又何況學生呢?現在的數學課對數學老師的要求是越來越高了,不僅要有扎實的數學基本功還要有扎實的語文功底。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4

  《認識負數》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內容。負數的認識是數概念的進一步拓展,是學生學習有理數的啟蒙階段。本階段中所指的負數,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學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負數。學生在認識負數的過程中,能更加深切地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及數學的價值。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有利于認識負數的情境,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正、負數是表示相反意義的量。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相反意義的量是學生學習負數的已有經驗。學生在舉例的過程中初步體會了負數的意義,同時對用數字符號表達信息的簡捷性有了不同的體驗。

  二、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增進對負數的了解

  初步認識負數以后,我讓學生結合生活的經驗,說說負數在生活中的表現,通過學生的交流與匯報。學生將負數置于具體的生活經驗之中。

  三、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數的相對大小關系

  初步認識負數后,我讓學生在數軸上表示正負數,通過數形結合,學生對于正數和負數獲得了更深的認識。《六年級數學下冊《認識負數》教學反思》這一教學反思,來自!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5

  《認識負數》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內容。負數的認識是數概念的進一步拓展,是學生學習有理數的啟蒙階段。本階段中所指的負數,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學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負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要源之于生活,悟之于生活;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實際適合學生發展、促進學生自主構建的教學過程,使他們樂學、善學。

  一、教學設計上的成功之處

  1、學生認知負數的最佳起點把握準確。

  負數的本真意義是什么?學生一看到負號,他的第一感覺馬上聯想到減號。兩者雖不能等同,但是否有著本質的聯系呢?《九章算術》“兩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負以名之”。正、負數在生活中的本真原型是:進是正數,出是負數;買是正數、賣是負數;收是正數、付是負數;盈余是正數、不足是負數;強是正數、弱是負數等等。因此,我們認為:同樣的事,成為應用題,可以用加減符號和數來表示事的意義,而單獨用數來表示時就用正負數表示事的意義,兩者的本質意義是一致的,可以看作,正負數是應用題中部分條件的截取表示,加減是學生認知負數的最佳起點,它是學生學習負數最佳的邏輯起點和心理起點,有著良好的認知基礎。

  2、重點把握到位。

  《認識負數》這個內容的重點并不單單強調負數而忽略另一方面。客觀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沒有“正”也就談不上“負”,事物的兩個方面缺一不可,這是辨證法的基本觀點。通過這個教學內容要傳遞給學生的也是這樣一種思想,要提到這樣一個高度上來認識。所以,整節課中我緊緊圍繞兩個相反意義的量讓學生接觸、認識、研究,課中才有了學生深刻的感悟:“增加贏利可以分別用正數表示”、“減少虧損可以用負數表示”、“意義相反的量就可以用正負數來表示”……

  二、課堂教學上的成功之處

  1、從學生學習興趣角度來看,課堂是靈動的。

  本節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師生配合較默契,課堂上學生能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并積極解答,有不同觀點,有所討論,對知識的理解有所加深。學生舉了很多有關負數的`例子,遷移到生活,運用到生活了,也樂于去觀察生活了。

  2、從練習的目的性來看,練習是有效的。

  負數的產生與發展,是與解決實際問題緊密聯系的。在概念建構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借助氣溫初步理解負數的意義,并在練習中安排了各種不同的具有現實背景的相反意義的量的實例。溫度、電梯、海拔高度、營業情況、風向等情境,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例如,劉翔跑步中的逆風問題,學生富有情趣的演示,使一順一逆的相反意義明確展現在學生面前,也有效地提升了對數學概念本質意義的理解。每個情境都緊密圍繞“相反意義的量”有自身的側重,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的參與,而且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了解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負數的學習與現實世界的聯系,讓學生的認知得到升華,更重要的是感悟數學學習的價值。

  二、本課的缺憾

  縱觀整堂課,我個人認為本節課還有幾個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1、學生舉的正、負數的例子還是偏向于整數。教師呈現給學生的數據可能多數偏向于整數,學生思維的定勢也可能喜歡舉整數的例子,最好是能夠多引導學生舉各方面的例子,使知識更完善一點。

  2、 如學生對知識的自主探究性做得不夠。比如在溫度中,只是讓個別學生上來指,如果能讓學生每人都在紙溫度計上先標一標,在小組內討論你是怎么標的,再反饋,可能更能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性。

  三、課堂改進的設想。

  要更加重視“0”的教學。在教學“0”是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的時候,應該在學生標出正數溫度和負數溫度后,經過學生討論或分類,認識了“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線時候,就即時地讓學生認識“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6

  “認識負數”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的讀法、寫法。能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如溫度、海拔高度等。通過教學,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向學生滲透“對立統一”、“實踐第一”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在設計預案與實際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這也成為此次教學實踐留給我的最大收獲。

  一、創設現實情境,認識新知。

  “負數”這一概念雖然是第一次出現且比較抽象,但學生對此并不是一無所知。通過天氣預報節目,學生對它已有了認知基礎。再加上教材又提供了大量豐富多彩、貼近生活的素材,不但方便了教師,還指引了教學方向。教學中,我從學生熟悉的天氣預報節目中引入負數,以現實生活中的溫度和海拔高度作為教學起點,讓學生在生活實際背景中學習和感受正負數的意義。又通過設計大量具有生活實際背景的練習活動,讓學生學會用正負數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再從尋找生活中的正負數的活動中,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列舉生活中正負數應用的實例,體會引進負數的必要性,理解負數的意義,建立正數和負數的數感。這種生活化、經驗化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自覺地用數學的思維方式來觀察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應用多種方式,理解新知。

  本課力求較好的處理探索式學習和接受式學習的關系,做到能將體現學習過程發揮學生主動探索的內容,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探索,而那些接受性學習效果好的內容則通過講授學習,使自主學習和教師講授相輔相成,達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在教學正數、負數、0之間的關系時,注意引導學生從觀察溫度計入手,通過觀察比較,自主歸納得出“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的結論。在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引入負數后,用講授法直接告訴學生,“人們規定零上3攝氏度記做+3℃,零下3攝氏度記做—3℃”,用講授法教學正負數的讀寫。在試教時,我們也嘗試著讓學生通過自主創作,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表示和區分“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但效果不理想。于是,我們嘗試在這個環節中運用“有意義的接受學習”這個教學方法。這樣做既避免了形式主義的“自主探索”,提高了教學效率,又讓學生知道了數學上還有一些“規定”。知道規定一種量為“正”,那么與它相反的量就為“負”,從而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正負數的意義。

  我們知道,接受學習應該是有意義地接受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機械地接受學習。教學過程是一個演繹的過程,也就是由一般到個別的過程,有的時候,這個過程是不完整的,這就要求人為補充,教師要為這個過程做好各種必要的準備。這個準備越充分,學生接受知識地就越容易。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應著力培養學生好的思維方式。包括正確的學習方式等。因此,判斷此時的接受學習,是否有意義,關鍵在于學生能否將這個內容具體化,運用于實踐,最終構成知識網絡。當然,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應與自主探究學習相結合,兩者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一方面自主探究學習要以接受式學習為知識基礎,另一方面探究式學習也成為促進接受式學習的.重要條件。

  因此,在這節課中,不同的教學方法相結合,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從而為學生形成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遷移的認知策略提供可能,使學生的記憶具有豐富的再生力。

  三、設計豐富練習,鞏固新知。

  練習設計要注重情景,講究實效。本課圍繞教學重點,提供了許多具有現實背景的學習材料,安排了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填一填、連一連等多種形式的練習,以鞏固新知,內化對負數的認識。與最初呈現方式單一、只是少部分人參與的練習設計相比,前者將教學的有效性真正落到了實處。

  實踐讓我深深體會到:教學的真境界應是“樸實無華、真實有效”的。它是真實、真效、真智慧的生動過程,是師生智慧共生的樂園!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4-09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04-16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04-07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通用10篇)11-16

《認識負數》教學設計04-25

《正數與負數》教學反思04-06

《認識負數》教案02-16

教學反思:正數和負數11-05

正數和負數教學反思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