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分類與整理》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原先老教材是將分類單獨作為一個知識點放在一年級上冊的準備課里,教材新編訂后,把它調整到了一年級下冊,而且將分類與整理放在一起,強調在分類的基礎上收集、整理并呈現分類結果, 突出分類是收集、整理、描述數據的基礎, 這樣就與統計密切聯系在一起,為后面學習統計的相關知識作好鋪墊。
課的開始是以重陽節孩子們看望老人進行導入,既引出了本節課的內容,同時又滲透了德育教育。接著在將氣球進行分類的環節,我沒有去框住孩子的思維,有些孩子是按顏色分的,而有些孩子是按形狀分的,這樣也遵循了孩子的個性發展。孩子們以小組為單位將氣球進行分類,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分類結果表示出來,鍛煉了孩子動手操作的能力,也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理數據的過程中,有些孩子是用圖的形式來表示,而有些孩子是用類似表格的形式來表示,兩者各有所長,前者直觀、形象,后者簡潔、清晰。在比較哪種形狀氣球多,哪種形狀氣球數量少的過程中,滲透了數學里非常重要的一種思想——一一對應。而在這一過程中,我也結合了一年級孩子的一些性格特征,加入了一個小游戲環節。
考慮到一年級的孩子更好動,專注力也更差等特點,在中間加入游戲環節可以讓孩子適當的放松,讓后面的學習能夠更加集中注意力。同時,一年級孩子還處于好奇心非常強、玩心也特別重的`過程,增添一個小游戲,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在游戲開始前,我就故意請出一個孩子來,讓下面單獨的那個孩子找不到搭檔。這樣讓孩子們體會這個游戲是兩個兩個一起玩,也就是一個對應一個,滲透出一一對應的關系。最后將歌詞改寫成“一一對應好朋友”,讓學生在腦海里知道有一一對應這么一種關系,為后面的學習作好鋪墊。接下來繼續回到課堂中如何整理氣球才能一眼看出哪種多哪種少的問題,有了前面游戲的基礎,在這一環節,可能一些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就能夠想到要一一對應的擺放了,當然肯定也有一些孩子想不到。最后用紙蓋住氣球,依次空出每種形狀氣球的第一個、第二個……采用說“哆唻咪”的形式讓學生感受一一對應的關系。有了這一環節的鋪墊,后面在按顏色擺的過程中,孩子們很快就能想到最好是一一對應的擺放,這樣看起來更美觀,也方便比較,同時與后面的統計圖結合在一起。
在新授部分完成后,為了讓學生體會“一個”和“一類”的區別,我拿出了綠色葫蘆形氣球和粉色兔子形氣球讓孩子擺一擺,同時修改對應的表格。這一環節也是本節課的一個拓展,讓孩子能夠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應用自如。后面的練習環節主要是檢測和鞏固孩子們對本節課內容的掌握情況。最后布置的回家作業:讓孩子回家整理自己的書桌。將課內體驗延伸到課外,也讓孩子體會到數學于生活且應用于生活的本質。
【一年級《分類與整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分類與整理的教學反思06-20
《分類與整理》教學反思03-28
《分類與整理》教學反思03-07
《分類與整理》教學反思范文12-03
《分類與整理》教學反思(精選8篇)11-19
一年級數學《分類與整理》教學反思06-08
《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07-09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分類與整理》教學反思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