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會看病》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十一月教研室到我校調研,周老師聽了我上的《學會看病》一課。周老師真的不愧是仁厚長者,評課相當客氣,首先肯定了我的不少優點:教學目標明確,能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板書漂亮,教學語言得體大方,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有較強的鼓動性等等。
誠然,這節課自己的確有不少的優點,尤其讓我引以為傲的是這節課上自己很投入,非常注意聆聽,沒有放過學生學習中出現的一點小錯誤:如學生朗讀課文,學生把 “指點指點”讀成了“指指點點”,把“毫無疑義”讀成了“毫無意義”,及時抓住這些動態生成的東西,提醒學生,讓學生去發現錯誤、糾正錯誤,并引導學生辨析“指點指點”和“指指點點”、“毫無疑義”和“毫無意義”這兩組詞語的不同含義,讓他們明白往往一字之差,謬之千里,必須認真體會中國文字的妙處。這大概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語文課中的一點語文味吧。
但是,這節課的不足也是顯而易見的,沒有把握好課型特點,放手不夠。周老師說得很對,《學會看病》既然是自讀課文,那么就應該放手讓學生將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充分地去實踐,所有的問題應來自學生,又該回到學生自己那里去解決,不應該對學生牽引太多,將學生限制在老師劃定的范圍。應該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也就是將老師提出的問題:“找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變為學生自己提出的“我感受到了母親感情的變化,我又是從那些具體的方面(語言、心理等)、具體的句子感受到這種感情變化的?母親的感情經歷了那些變化”,學生能問這些問題了,才算真正地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其次,我的這節課還有這樣的不足: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沒有及時的介入。如:讓學生自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當三四個學生概括不理想的時候,我才出來引導,出示提示,這樣就浪費了課堂寶貴的時間,導致教學節奏的拖沓。因為一兩個人出現同一種問題,往往代表了一群人,此時,老師就應該及時站出來,老師的“導”就體現在這里。
總之,優點需要保持,缺點需要不斷克服,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教學水平。
【《學會看病》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學會看病》教學反思04-15
學會看病教學反思02-23
學會看病教案及反思12-25
11月份教學反思-學會看病04-28
學會看病教案02-26
學會看病作文03-18
學會看病教學設計 楊云祿04-28
20學會看病教案04-25
《學會看病》教案設計04-27
學會寬容教學反思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