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場爭吵引發的知音《月光曲》教學反思
上《月光曲》第三課時時,原文有這樣一段話: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了盲姑娘剛才彈的那首曲子。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彈完,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我問學生:“貝多芬回答盲姑娘的問題了嗎?”
這下教室里開鍋了,“沒有。”“回答了。”“沒有。”“回答了。”“沒有。”“回答了。”……
爭吵聲此起彼伏,竟吵得臉都紅了。學生最后等著我給他們做評判。
我不慌不忙地答到:“既可以說他沒有回答,也可以說他回答了。”
學生一聽我這答案,都不解。我接著不緊不慢的解釋道:“說他沒有回答,是因為他沒有用言語回答;說他回答了,是因為……”
學生接答:“我明白了,是在用琴聲作答。”
師:“說得好,這就像我們前面學的課文里的誰和誰?”
生:“俞伯牙和鐘子期。”
師生共同回顧俞伯牙和鐘子期心心相映的句子。
師:“為什么貝多芬先生不用言語回答而用琴聲作答呢?”
生:“因為盲姑娘是她的知音。”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盲姑娘是他的知音呢?”
生:“因為盲姑娘不認得他,卻能根據他彈的曲子判斷出他就是貝多芬,所以是知音。”
師:“是啊,貝多芬可不是遇上知音了嘛,所以,他還需要用語言回答嗎?”
生:“用不著了,知音能相互了解,彼此知道對方心里在想什么。”
師:“所以他用不著再回答了,因為答案已經在盲姑娘心里了,于是他就說”……
生接讀:“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到此,爭吵結束了,學生的思想也統一了,更好的是,學生們充分地理解了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他有感于遇到了一位懂得他琴聲的知音.說來,我還真感謝這次意外的爭吵。
【一場爭吵引發的知音《月光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爭吵》教學反思10-23
月光曲教學反思04-21
《月光曲》教學反思01-27
由英語電影引發的教學反思04-27
月光曲教學反思范文04-28
《感知音的高低3 5 6 》教學反思05-02
月光曲教學反思5篇04-30
《爭吵》教學反思3篇04-27
月光曲的反思[精選]06-10
月光曲的反思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