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范文
同時,我們也可以從這個片斷中可以作出一些教學反思。
1、課堂教學中的“放”與“收”的關系如何處理?
目前,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放得很開”,目的是想培養學生的創造、創新能力,然而,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體會:放得很開,收得匆匆;時間難控,拖堂屢屢;看似熱鬧,效果平平。這位教師讓學生猜想1千米有多長,這個環節應該是放得很開的,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充分領會、認識1千米究竟有多長,因此,教師應該在這里著力引導學生從“亂猜”過渡到“有具體長度的可比事物”上來,如:學校操場的跑道長200米,1千米是在跑道上跑5圈的長度。校園的長度大約是120米,1千米是校園長度的8倍多一點。學生家里的承包田長度大約是80米,1千米是承包田長度的12倍多。等第。條件許可,還可以帶學生實地去“體念”一下。可惜的是,教師在這里“匆匆而收”,學生在這里沒有真正感受到“計量較長長度時應使用‘千米’”,以下還影響到“進率的認識”,因此,學生在后面的練習中出現了“哈爾濱——北京——昆明”的路程計算中使用“米”的錯誤,并且不是個別學生。
2、教學方案設計和教學方案實施的關系如何處理?
教學過程中,我們也常常發現,一些教師的教學方案設計得相當理想,但在實施過程中常常事與愿違,設計中的“活”演變成授課時的“死”,甚至導致課堂教學的失敗。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兩點值得我們思考:一是備課時考慮不全,沒有充分估計到課堂教學時師生交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種種情況;二是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應變能力”偏弱,即“教育機智”欠缺。如這位教師在一學生對嘗試題的說理過程中,由于學生沒有按教師設計的要求回答(教師要求學生回答嘗試題1,學生卻回答嘗試題2,可能是教師交代不明,也可能是學生領會不清),教師急急打斷學生回答,強制學生回答嘗試題1,不能不說是課堂教學的“敗筆”。如果教師不存在上述兩點“思考”中的問題,那么他就會順著學生的思路,允許學生任選一題說理,把課上“活”。
【三年級數學《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千米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04-16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12-02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5-02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4-07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5-02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范文04-28
「原創」認識“千米”教學反思04-29
《認識平方千米》教學反思04-16
《認識千米》的教學反思范文04-27
《千米的認識》的教學反思范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