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鈉的化合物》教學反思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后。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鈉的化合物》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鈉的化合物》教學反思 1
一、設計本節課時的整體思路:
1、首先從分析教材開始,發現新舊教材教學內容不一樣。舊教材有氧化鈉,新教材只講過氧化鈉;舊教材有硫酸鈉,而新教材介紹了碳酸鈉與碳酸氫鈉;舊教材只有一個實驗,新教材卻增加了3個實驗,突出了實驗在化學探究上的功效,彌補了教舊材的不足。同時新教材重視了知識的實際應用,如圖示鈉鹽的用途介紹,強化了化學史教育,侯氏制堿法等,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科學精神教育的好素材。
2、從學生分析 ,高一學生化學知識十分有限,實驗更是薄弱環節,在初中做過的實驗大都是一些驗證性實驗,探究性實驗很少。學生對實驗雖然感興趣,但不一定能積極主動去觀察思考,去探究事物的本質。如何把實驗作為一個探究未知領域的手段,把學生從觀察到的復雜多變的現象引入問題的情境當中,使學生的思維進入活躍狀態,希望學生能進行實驗探究。
3、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鈉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和用途。 通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熱穩定性實驗,使學生了解鑒別它們的方法。 使學生掌握對比學習方法。
4、教學重點、難點: Na2O2 的性質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鑒別的方法。
5、教學模式:采用2種方法。在過氧化鈉的教學中,采取探究法,從楊利偉在太空倉中生活需要氧氣,而氧氣從哪兒來呢?從這個問題入手,引導學生探究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在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教學中,采用比較法。通過2個實驗: 二者與稀鹽酸反應,從反應速率和產生氣體的`量上去比較,尋找相同點與不同點。 加熱實驗進行比較,尋找不一樣的地方。
6、實驗改進:比如,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教材中做Na2O2 和H2O實驗時,沒有滴加酚酞,今天實驗時改加酚酞,為什么?酚酞變紅說明有堿(NaOH)生成,后又變無色說明Na2O2 具有漂白性,拿什么來說明?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設計Na2CO3 、NaHCO3 與鹽酸反應實驗時也做了改進:用等質量的Na2CO3 、NaHCO3 和鹽酸反應,來比較它們的反應速率和產生氣體量的不同,這也為以后學習反應速率提供一個很好的素材。這個實驗還可把它從定性實驗改為定量實驗,假如說用秒表控制時間,用量筒測出被CO2 氣體排出的水量。把最后一個加熱NaHCO3 實驗改為微型實驗,自己做了一些W型玻璃管,通過對比實驗,最大好處,反應速率快,現象明顯,試劑用量少,節約時間,注意環保。
7、小結:除本節課的知識點小結外,對這節課的思維方法作了簡單說明,從楊利偉的航天發現(提出)問題,經過Na2O2 的實驗探究,解決了問題;從Na2CO3 、NaHCO3 與鹽酸反應、加熱反應的探究,比較、判斷得出二者性質的不同,達到第二個難點問題的解決
二、值得注意與改進的方面:
1、對課的分析一定要透徹,首先要確定本節課在本章中的地位與作用,在高一知識體系,仍至高二、高三知識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眼睛不能只盯住本節的幾個知識點去設計思考問題。比如,在處理過氧化鈉的教學中,除進行實驗探究外還可以與氧化鈉進行對比教學,考慮到時間緊,那么在上節課時就該處理好氧化鈉的知識復習,為本節課的對比教學作好鋪墊。這也是許多青年教師最易犯的錯誤,因為他們不熟悉教材,不了解三年的知識體系(結構)以及相互關系。
2、對《侯氏制堿法》資料使用還不夠充分。如果在課堂上讓學生閱讀時,教師應該先畫龍點睛般地對侯德榜先生高度評價,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再聯系楊利偉航天作30秒鐘的演講,點燃這節課的高潮,這樣給學生的教育意義就更大。
3、對實驗的改革既要大膽、心細,更要注重科學性。過氧化鈉與水、二氧化碳都易發生反應。B組的實驗三:用嘴通過玻璃管對準用脫脂棉包著的過氧化鈉吹氣,就代表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是否有些不妥。大家知道嘴吹出的氣中不僅含二氧化碳,還含有大量的氧氣和水。這與初中所學的,用嘴吹出的氣體(代表CO2氣體)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原理不一樣。
4、討論題的作用沒有充分得到發揮,應多留給學生幾分鐘,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聯系離子反應知識,得出多種鑒別碳酸鈉與碳酸氫鈉方法,這是學生知識生成的亮點。
5、課堂上的教學語言還應該注意準確、規范。
總之,課堂設計環節完整,內容充實,系統性較強。但是我個人對本節課的認識,希同行課后予以評價,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鈉的化合物》教學反思 2
一、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1)教法的成功:
本節課中,學生興趣大,學習態度積極。我認為教學成功的關鍵在于學生是通過自主探究得到了知識,獲得了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探究欲望
本節課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創設與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問題,有利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本節課多處創設生活情境,如用水點火、用二氧化碳點火實驗引入;以人們在制造蘇打餅干、焙制面包時,常往面粉中摻進小蘇打粉的事例引入Na2CO3與NaHCO3的熱穩定性。這些都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激發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能以飽滿的熱情投身于新知識的探究之中。
(二)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對滴水生火實驗的解釋是讓思考交流,在此基礎上進行分組實驗,并對實驗中的各種現象進行分組討論分析。又如,關于Na2CO3與NaHCO3的熱穩定性比較實驗,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我特地改進實驗裝置進行對比實驗,這樣既節約了時間,又使學生獲得了實驗創新的樂趣創新思維的火花往往在猜想的瞬間被點燃,不同的猜想結果又激發起學生進行驗證的需要,需要同學們作進一步的探索。
(三)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能給學生的思維以方向和動力。本節課中,為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我設計多個“思考與交流”,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相互交流、相互評價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滿足了學生自尊、交流和成功的心理需求,從而以積極的姿態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
(2)重難點突破的成功:
新教材注重理論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從化學的角度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科學思維方法的教學理念。本節課聯系生活實際,從滴水生活、棉花投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燃燒等違反生活常識的情境引入,實驗設計探究、問題解決與拓展來層層深入落實相關重點,突破難點。
(3)學法的成功:
在本節課里注重于對學生進行把握已有經驗,激發學生創新潛能、提高實踐能力等學習方法的指導。教學時立足于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發展水平以及興趣愛好和潛能,根據其形象思維、感性思維和經驗型的邏輯思維為主的特點,設計必要的教學環節,讓學生自我發現其原有認識中的不科學和片面的成分,主動構建抽象的概念和結論,理解化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作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本節課以生活常識水能滅火引入實驗:滴水生火,讓學生大膽設想、通過實驗主動探究,激發學生創新潛能,提高實踐能力。
(4)實驗改進的成功:
本節課對書本中的以下兩個實驗進行了改進。一是Na2O2與水反應。二是 Na2CO3和NaHCO3熱穩定性對比實驗。不僅節約時間,同時增強實驗的說服力。在本課中,還增加了一個Na2O2與CO2的實驗,將一團包有Na2O2粉末的棉花投入盛滿CO2的集氣瓶,幾秒鐘內,棉花劇烈燃燒。該實驗有力說服了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能反應,產物中有O2。該實驗簡單化解了本課的難點之一: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二、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由于對學生的能力估計不足,深怕學生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所以在設計實驗、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引導過多,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基本還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給學生自由探索的空間還很不夠。
2、由于我校的學生基礎不強,本節課只能完成課本的基礎知識教學,沒有進入更深一層的探究與思考,使教學存在不足。
3、本節課,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同時,如果能在課后讓學生也進行教學反思,這樣會使該課更完善。本節課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活動結束后,如果能進行自我反思,有助于達到學生自我激勵發展
【《鈉的化合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鈉的化合物教學分析教育論文10-14
《鈉的性質》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10-30
高中化學鈉的化合物教案08-26
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反思04-28
銅及其化合物復習課的教學設計04-29
高中化學《鈉》優秀教案08-26
蒙脫石的鈉化改性05-02
化學課《鈉》教案(精選17篇)10-29
微波對鈣基膨潤土鈉化的影響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