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物探究性教學活動教學反思
生物探究性教學活動教學反思
在生物探究性教學過程中,學生經常反映從問題提出、做出假設、制定實施計劃及得出結論和表達交流都有一定的困惑,從學生的探究活動情況分析,開展好探究活動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提出問題
科學探究的問題不是預先確定的,是要學生自己提出,需從生活實踐中、觀察中,通過思考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沒有問題就不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如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激發探究欲是搞好探究活動的基礎和前提。通過探究活動的第一步程序可以培養學生和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和問題意識。
二、作出假設
問題提出以后,如何解決問題,可先作出假設,即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對問題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設想。通過交流自己平時的所見所聞,對生物學現象的觀察做出合理的推測和假想。在探究活動中,假設是探究的目標,是做出探究計劃、制定探索方案的依據。這樣可促使學生帶著問題和假設去主動查找和收集資料,學生呈現的學習狀態必然是主動探究式的,學生能有所創新和發展。
三、制訂計劃
針對問題作出假設后,可根據假設制訂探究計劃,并要求設計詳細的探究方案,這是探究活動中非常關鍵的一步。在探究活動中,探究計劃、方案全由學生自行設計。探究計劃、方案的合理與否關系探究成敗的關鍵,在探究計劃、方案的制訂過程中,培養學生想象思維能力、精心設計能力、探究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四、實施計劃
探究計劃及方案設計好以后,下一步就是根據方案進行探究。探究過程往往需要通過取材、觀察、培養、動手實驗或調查等方式進行。在探究活動過程中需學生自己動手準備實驗,探究過程以生物實驗為基礎,加強常規實驗技能、技巧的指導與訓練是至關重要的,讓學生熟練地掌握和使用好各種器材、試劑和高檔儀器的規范化使用方法。只有熟練地掌握生物實驗的基本操作,才能使科學探究活動開展的卓有成效,才能讓學生在探究中體驗和領悟科學家研究自然的方法而同時獲取知識。
五、得出結論
通過探究過程,使學生注重實驗現象的真實描述,經實驗數據的處理、實驗結果的分析、最后得出結論。在生物科學探究中結論是不確定的,如果結論與假設相符,證明假設是成立的。若結論與假設不符,就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檢核和反思,通過探究,使學生充分體驗科學家的科學研究過程,培養學生樂于探究,勇于追求和實事求是的科學品質。
六、表達和交流
表達和交流是生物科學探究的最后一步程序,在這一程序中,除了要完成實驗報告以外,還要求學生之間分組進行匯報交流探究過程,分析討論實驗現象和結果,數據的處理與結論。在表達與交流過程中,各小組還要進行評析,因此學生所呈現的學習態度是合作性的學習,其學習資源是多方面的,信息交流也是多項的傳遞,完全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僅起到了組織引導和點拔的作用。
總之,生物科學探究不僅是學生通過探究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充分體驗和領悟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初步學會科學探究方法、技能和思維方式,形成科學觀點和科學精神,發展科學探究能力。【生物探究性教學活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生物教學教學反思05-18
生物教學反思03-23
生物教學反思05-07
嘗試生物學科探究性教學04-30
化學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反思05-01
生物課程教學如何開展探究性學習04-29
淺談生物探究性教學的幾個誤區論文05-05
生物教學學段教學反思04-27
生物教學學段的教學反思05-02
《免疫》的生物教學反思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