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區位因素教學反思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意為自我反省。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業區位因素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業區位因素教學反思 1
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節《農業的區位選擇》,本節的課程標準要求“分析農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特點及其形成特點。”本節內容較為系統、詳細地分析了影響農業區位的自然、社會、經濟等因素,通過活動使學生了解農業區位選擇受多種因素制約。在發展農業時,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通過本節的學習,為后面的內容的學習奠定了基礎。通過本堂課課后反思發現有優點也有不足,現總結如下:
1.該節課完成了教學任務,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設想,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2.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不是簡單的給出結論,而是通過學生討論分析總結得出。為了讓學生能自主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我將微課播放穿插在區位因素的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觀看微課,得出一個一個的影響因素,最后把所有的影響因素進行歸納。這樣由現象到結論的處理,一方面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能夠體驗到自己分析出結論的成功喜悅感,進而激發興趣,增加自信。
3.教學中合理選擇案例,視頻素材均來自家鄉、使學生充滿興趣,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農業區位因素的內容。貼近生活,重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4.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組織學生討論,歸納總結,善于自主探究問題,從而最終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維,用于解決其他的地理問題。
5.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得當,充分體現學科知識與信息技術的整合。
6.微客教學能較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得到鞏固和強化。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在本次教學中,由于時間的關系,留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還不夠多,在下次教學時要注意這一問題。微課的錄制還有部分不規范,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準確認識。
農業區位因素教學反思 2
3月14日上午第二節課完成了3.1農業的區位選擇的教學。教學的班級為搞2013級11班,該班為普通班,學生構成大部分為成績中等和中等以下學生。根據教學設計理念、課堂的形式以及學生課堂接受的情況,反映教學完成情況較好。現我將本科的教學情況反思如下:
(1)課堂基本設計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為指導,運用“6+1”模式進行組織教學。以農業區位因素及變化為重點,以傳授方法為主。通過學生自學了解農業基本的區位因素以及澳大利亞混合農業的基本區位。具體內容進行突破如下:
①以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亞牧羊景觀圖并結合其位置分析,理解農業區位的概念。
②以農業區位圖為依托,分析農業區位因素,并啟發同學從多個方面去分析區位因素。
③通過合作探究,讓學生更清晰的理解農業區位因素是怎樣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同時也讓學生明確區位因素分析具體達到的點。
④通過分析地中海式農業隨著區位因素的變化,農業區位發生改變的情況,理解農業區位變化對農業區位選擇的影響。
⑤通過澳大利亞混合農業區位因素和特點的分析讓學生掌握分析材料進行區位分析的方法。
(2)成功之處
通過上課時學生的變現、課后《限時練》的反饋以及認真觀看教學視頻總結成功處如下:
①設計思路明確,突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在導學提綱和課件的設置上,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能自主學習和討論探究。如導學提綱上設計了對水稻種植、立體農業和園藝業主導區位因素的分析,學生能夠根據作物生長條件,分析氣候、地形等方面因素對農業區位選擇的影響。
②對“6+1”模式運用比較熟悉。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課堂情況,根據知識體系和學生的接受能力,能夠靈活的運用“6+1”模式進行教學。具體安排是12分鐘自學,5分鐘討論,3分鐘展示,15分鐘教師精講,后5分鐘進行知識遷移和知識總結。可以說沒有固定的沿用死板的時間安排。
③以生活中的地理現象為導入,貼近生活激發學生興趣
本課的導入我是以距離富順縣城由近到遠農業景觀的變化為背景,啟發學生尋找原因,開始本課的學習。
④知識的傳授具體清晰。
教學思路清晰,知識點處理到位,學生能夠很好的掌握該課內容。
(3)不足之處
①語言不夠精美
在表述知識,講授知識的時候所用形容詞有的不是很合理,如對區位的描述中位置和因素的表述不夠干脆,重復和累述較多。
②由于知識量太大,對于知識的處理時還不夠細致
這重點表現在農業區域因素的分析上,要分析到點,盡量的細一些,如水稻的種植我只很籠統的說了怎么分析,具體分析到什么位置,答題時怎么答都不夠深入。
③前松后緊,時間的把握性不是很好
由于內容多怕完不成教學要求,所以在后面階段有點強進度,造成澳大利亞混合農業沒有很好的展開。一部分知識也主要是由我講授的`形式傳授。
(4)再教注意事項
①進一步合理安排課堂的各個環節。
如合作探究、展示、講評在什么時候進行的問題,我準備這樣安排,根據知識的框架在知識輪到該討論時就討論,討論展示后立即進行點評,這樣更尊重學生的認真過程,更有利于知識體系的完整。
②知識該細化的細化
區位因素的分析是本節的重點,特別是分析方法的傳授對后面的學習幫助很大,因此在學生展示后點評中就把分析方法和答題方向給學生介紹清楚。
③增強語言表達能力
本次上課視頻回家觀看后進行了語言優化,平時上課多錄視頻,積極進行教后反思,上課多注意用詞。多進行閱讀,多練習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本次公開課自己得到了極大的鍛煉,也認識到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有長足的進步。
農業區位因素教學反思 3
本課題是高三一輪復習,必修2第三章第二節,屬于人文地理,本節課的內容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我分為三課時來復習。課時的安排如下:
第一課時
考點一:農業生產的特點;
考點二:主要農作物的分布;
考點三:郊區農業區位因素;
考點四:農業區位因素。
第二課時
考點五:農業地域類型;
考點六:農業生產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考點七:新型農業。
第三課時:
解決習題。本節校內公開課的內容是第二課時。
先說說教學目標的反思。最新考綱要求掌握:農業區位因素;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的特點及其形成條件;農業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考綱解讀出來,我覺得需要學生掌握以下內容,也就是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了解農業生產的特點,借此掌握冬小麥、春小麥和水稻的.季節性。
2.以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為背景,熟悉主要農作物的分布。了解世界糧食問題。
3.掌握并分析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理解各區位因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4.掌握城市郊區農業的布局原則及理由。
5.理解并記憶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的特點及其形成條件。
6.結合實例說明農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7.了解新型農業的特點與分布。根據上課來看,我的教學目標設定,還不太精確,應該使用可操作的詞。比如通過表格歸納對比,對比記憶各種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的區別和共同點。教學目標中最好還要包括高考能力的目標,比如信息的獲取和知識的調動能力。
對于課堂的情節設計,思維很清晰。采用傳統的講練結合,知識完整,針對練習。導入時采用學生作業分析,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但是,課上下來我發現,對于分析學生的作業,我的能力還不足。比如說,學生作業投影時,自己說的太多,應該讓學生來面批,強調一些采分點。學生作業的選取不是很有典型性,選的3個學生的作業的答案也差不多。規范答題需要每節課,每時強調,學生才會耳濡目染。這里,答的差的學生的答案應該也要展示一下,最好做批注。總之本節課,我自己認為分析歸納,但是思路的引領不夠強,對真題的分析不夠深入。
關于教學知識的處理。農業區位因素里面,我著重要求學生掌握限制性因素、主要因素和主導因素的區別,這里我強調了主導因素,其實限制性因素也要多多提示。板書設計結構合理,本課重視學生知識框架的構建。
【農業區位因素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農業區位因素的教學反思05-07
《農業區位因素》一課情境創設的教學反思04-29
影響航天發射及著陸的區位因素剖析05-02
高中地理教案《農業的區位選擇》范文05-05
農業的區位選擇的高中地理教案設計范文05-05
杜能農業區位理論的主要內容05-01
談交通區位及交通區位線04-27
農業的變化真大教學反思04-14
政策因素對農業貸款的影響05-01
《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教學反思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