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教學反思
“分類”教學反思昨天上了一節常規課。
教學內容是:北師大版本,小學一年級上冊第56-57頁。
教學設計大致如下:
一、談話引入課題并板書:分類
二、學生分磁鐵(預先分布在黑板上大小紅黃藍綠磁鐵若干)
三、小結分磁鐵的過程,總結得出分類需要先確定標準(板書:確定標準),從而得出分類就是把同一類的東西放在一起。(板書:同一類放在一起。)
四、學生按小組分自帶的喜歡的物品。
1、指定每個小組活動的地點。
2、每個小組成員拿著物品分類。
3、小組內按分好的類別站好。
4、每組派代表說出本組的分類,及分類的理由。
五、小結學習內容并用課堂學習的分類思想,學生自己檢查昨天預習完成的作業是否正確(P56-57),然后匯報。(重點說第3題,怎樣分才不會遺漏?)
六、總結今天學習內容。(分類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七、完成《能力訓練》第29頁練習。全班完成后匯報展示。
機動題目:把教室的人進行分類。
八、布置預習作業。
課后反思
反思一:在第一個環節中分磁鐵,我沒有給學生任何提示,就說了一句:昨天同學們預習了數學書第56-57頁學習內容,現在看著黑板上的磁鐵,誰愿意來分一分。事先我的預設是學生按大小分或者按顏色分。可是第一個孩子上去就把大的同色的放在一起,小的同色的放在一起。孩子還在進行中時,我感覺他的分類中會出現大的同色的一類,小的一類而且和分好的大的同色。如果這樣分下去,同學們不知道究竟是按什么標準來分。(這才是課的開始呀,就要偏離“航線”。我擔憂!)立刻問下面同學:你們能看出他是按什么來分的嗎?下面有個別同學回答:按大小。(我想這位回答的同學也可能是自己這樣想的。)我順勢把那孩子還在進行中的磁鐵大的揪到一塊兒,小的攏成一堆。然后,客氣的說:謝謝你,分的真好!其實,我內心很清楚,他哪是想這樣分呀!分明是我強加給他的,讓他失去了一次自我修正的良好機會。我想,如果我充分的讓他按照他自己的思路分下去,結果可能就是紅色的大的一類,紅色小的一類:黃色大的一類,黃色小的一類;藍色大的一類,藍色小的一類;綠色大的一類,綠色小的一類。這個時候不用我說,我想下面的同學就會發言,究竟是按什么來分類?這樣我們就可以清楚的讓學生明白,分類一定要先確定好標準!標準定下來了,就自然把同一類的放在一起了。這樣我預設中的第三在這里就自然體現,遺憾的是我沒有抓住這個絕好的課堂生成“寶貝”。在這個環節中,可以說學生和我都沒有達到理想的雙贏。反思,我們的教具選擇也不完全到位,大小磁鐵形狀一樣,顏色同樣是紅黃藍綠沒有變化,這給剛入小學不久的一年級孩子在選擇上帶來一定的困惑。
反思二:在第四個環節中,布置預習時沒有固定帶什么類別的物品(膽子有點大),放得很開,只說了帶自己喜歡的物品,這樣帶來的物品就不是很集中,分組活動每組的人員就不能太少,組織教學難度加大,必究是才從幼兒園到小學2個多月的孩子們呀,最少是10個人一組帶著自己喜歡的物品一起討論,能不興奮嗎?能不炫耀自己的喜愛嗎?所以,布置帶物品還是應該有個適當的范圍。
反思三:在預設的第四第五第七環節展示匯報中,發言的孩子們語言表達準確完美,這正體現了語文教學與數學教學的學科結合。
反思四:最后的機動題目“把教室的人進行分類”,可以說孩子們的發散思維在這刻得到了充分的釋放,孩子們的回答:可以按老師、學生分類,可以按大人、小孩分類,可以按男、女分類,可以按胖、瘦分類,可以按扎頭發、不扎頭發分類,可以按拿鉛筆、鋼筆分類,可以按年齡分……。
反思是為了更好的學習進步。無論是好的教學還是遺憾的教學,只有通過不斷的反思就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011-11-16
【“分類”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分類》教學反思01-26
角的分類教學反思04-16
《分類與整理》教學反思04-12
《角的分類》教學反思02-01
數學角的分類教學反思04-21
“畫角”教學反思 角的分類畫角教學反思10-20
分類與整理的教學反思(通用10篇)03-22
角的分類教學反思(通用11篇)10-26
玩具分類的反思04-02
《角的分類》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0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