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語文教案

時間:2024-08-09 10:30:45 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認讀“日、緣、疏、儲”4個生字;辨析多音字“說”。

  2.默讀課文,說說文中寫了哪些人背課文的事。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背誦的方法和背誦的好處,能自覺地積累語言材料。

  4.培養獨立閱讀能力,能大膽交流自己的問題和收獲。

  重點難點:

  重點:默讀課文,說說文中寫了哪些人背課文的事。

  難點:談談學了這課文的'體會,能聯系自己的經歷說說背課文的好處。

  (一)激趣導人

  板書課題后,問:同學們平時都背過課文,在背課文時發生過什么煩惱或有趣的事情嗎?教師應引導學生無拘束、大膽地說。

  (二)自主閱讀,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要求學生自主試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可借助拼音或查閱工具書,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做到讀準字音,不漏字,不加字。

  2.檢查交流,檢查字詞。

  學生通讀課文后,教師可利用課件出示生字詞,讓學生認讀,自主學習。

  字音上,“疏、儲”的聲母是翹舌音;“日”不要讀成了“ri”。“說”是多音字,在本課同“悅”,讀“yue”。教師在教學中注意正音。

  3.默讀課文,大意。

  在學生默讀課文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概括: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課文結構清晰,語言也通俗易懂,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學生的自學為主。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默讀、朗讀、思考或與同學討論交流來讀懂課文。

  1.自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課文圍繞作者回憶小時候背課文的經歷(易背一難背一會背)展開,教學時可引導按此思路理清文章的層次,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至五自然段:初背(簡單)課文很輕松。

  第六至十六自然段:課文越來越難背,從老師和媽媽背課文的事上受到激勵,決心從此克服困難,用心去背。

  第十七至二十自然段:回憶老師指導我們背下《桃花源記》的經過。

  第二十一至二十三自然段:我們逐漸掌握了背誦的方法,懂得了背誦的好處。

語文教案 篇2

  課題:兩小兒辯日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的生字。

  2.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文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復述故事。

  教學重點:

  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文意。

  教具準備:小黑板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方法:導讀法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齊讀課題

  2.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中一共講了哪幾個人物?(孔子、兩個小孩)

  二、介紹資料,了解背景知識。

  1.孔子是什么時候的人?

  學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學生乙:孔子從小生活在貧困之中,與寡母相依為命,學會了干不少“卑賤”的雜活。后來做過委吏(管倉庫)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魯國叔臣季氏賞識,做了魯國司寇,才進入大夫的行列。

  學生丙:孔子熟讀古代文獻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傳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學在官府的狀況,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為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開了先河。

  三、初讀課文,糾正字音。

  1.自由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通過解決。

  2.指名讀文,糾正字音。

  四、學生字。

  1.分小組學習生字。

  2.交流匯報。

  作業:熟讀課文

  小記: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平時你注意觀察過太陽嗎?說說你的觀察結果。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討論這個問題的。

  二、初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

  三、細讀課文,理解句意。

  1.學生對照注釋,自學課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組學習,交流學習成果。

  3.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出解釋。

  第一自然段: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1)游:在這里指游歷說服,走訪各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

  (2)小兒:小孩。

  (3)其:指兩個小孩辯論、爭論這件事。

  (4)指名讀這一段話,試著說說這段話的意思。

  (孔子東游,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便問他們為什么爭論。)

  第二自然段: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午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1)第一個孩子的想法是什么?讀一讀原文。

  (2)始出:剛剛,開始升起來。

  (3)也:語氣助詞,表示判斷成解釋的語氣。

  (4)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個孩子的看法。(他認為太陽剛剛升起來的時候離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很遠。)

  (5)再說說第二個孩子的想法。(他認為太陽剛升起來的時候離人遠,可是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很近。)

  第三自然段: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1)第一個孩子為什么會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近,中午時離人遠?讀一讀他的理由。

  (2)如:好像。此:這。乎:助詞,表示疑問,跟“嗎”相同。

  (3)說一說他有這樣看法的理由。(太陽剛初升時大得就像車蓋,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盤盂,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

  (4)有感情地讀讀這個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1)第二個孩子為什么會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遠,中午時離人近?

  (2)說說他有這樣想法的原因?(太陽剛初升時陰陰冷冷,到了中午太陽熱得就像把手伸進熱水里去。這不是離著近的熱,而離著遠的涼嗎?)

  (3)有感情地讀讀這個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為:說。

  (2)說說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意思。

  (孔子不能判斷。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道得多呀?”)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以表演的形式復述課文內容。(一個演孔子,兩個演小孩兒,一人當旁白。)

  作業:背誦課文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了解雨果在法國文學和世界文學中的地位及其作品的價值。

  2、 認識生命的意義、面對災難時生命的價值體現以及對待職責的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對哈爾威船長以身殉職行為的認識和理解。

  教學時數: 1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1、收集有關“雨果”及其代表作的資料,確定向學生介紹的內容。

  2、反復閱讀課文,能很好地讀出課文第十六段后“簡短有力的對話”的語調、語氣。

  3、 準備好投影儀,寫好投影片。

  4、 準備好課堂研究的話題。

  學生:1、借助工具書,熟悉課文中的字詞,編好字詞練習,朗讀課文。

  2、借助圖書室、網絡等查閱“雨果”的相關資料,摘抄在本子上,課上交流。

  3、根據教師提供的研究話題,自行選擇,并學會與同學共同研究。

  教學過程:

  一、 了解作者,導入新課

  教師投影作者“雨果”,根據學生準備的資料,有選擇的投影出來,進行交流。學生可以補充。此時,教師要通過詢問獲得資料的方法,引導學生關注“學習方法”的掌握。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可作適當分析,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雨果”及其作品的地位,進而導入課文的學習,完成第一個教學目標。

  二、 學生默讀課文(時間3分鐘),了解全文情節,準備復述。

  三、 指名學生復述故事情節,可以采取“接龍”的形式(即有人說得不夠清楚,可以由會說的接替),幫助學生,熟悉課文內容,達到全面感知。

  四、 分小組,讓學生選擇自己感動的語段讀給同組的同學聽,并交流感悟。(時間10分鐘)

  五、 小組推薦同學來朗讀,要讀出語調、語氣,并分析處理的理由。教師根據同學的分析,引導學生從“生命的意義”這一角度來思考閱讀的感悟,特別是重點閱讀第十六段后的`“簡短有力的對話”和文章結束對船長的描寫,結合“探究·練習一”,引導學生討論“對船長以身殉職行為的認識和理解”,認識到“面對災難時生命的價值體現”以及“對待職責的態度”。

  六、 研究性學習:

  (1) 螞蟻在遇到火災和水災等時,總是抱成團,以個體的犧牲來保全群體的生存,怎么理解?

  (2) 去年的高考題,面對危難時,首先丟掉的是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金錢、榮譽?

  (3) [探究·練習三]。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課前對這三個話題進行選擇,確定自己的研究內容,提出自己的研究見解,與同學合作交流,課堂上由每個專題派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其余同學可以提問、質疑。

  通過研究學習,從中認識到對生命的珍惜,對生命價值的真正理解,對職責的態度。

  七、 自主學習:請學生投影課前準備的關于字詞的練習,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字詞的掌握情況。教師對從中發現的掌握較差的學生要加強指導。

  八、 布置作業:寫一段對“生命·職責”的感悟的話,要求真實,字數不限。

  教學建議:

  本課是第一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通過對作家“雨果”的學習指導,教會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方法;在對課文的理解中,著重在運用各種閱讀方法,引導學生感悟文章中對生命、對職責的態度,充分感受到文學作品對人的影響,為綜合實踐活動“我愛文學”作基礎;研究學習的話題討論則是對課文中心的拓展。字詞練習,體現自主學習的目的。

  資料搜索:

  維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旗手和領袖。他出生于貝尚松城的一個軍人家庭,一生幾乎經歷了整個19世紀,在詩歌、小說、戲劇、政論創作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1826年出版了第一個詩集《歌頌集》,同時期開始寫作小說和戲劇。1830年創作了浪漫主義劇本《歐那尼》,第二年又出版了第一部重要小說《巴黎圣母院》。19年流亡期間,他創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有長篇小說《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等。雨果是一位高齡多產作家,在長達60多年的文學生涯中,為后人留下了79卷文學作品和4000多幅繪畫作品,是法國和人類文化寶庫中的一份寶貴遺產。

  今年是雨果誕生80周年,為此法國與世界各地人民一道以各種形式來隆重紀念這位“十九世紀無可爭議的君主” ,在“雨果年”里,讓我們一起走近雨果。

  早在雨果誕生80周年之時,人們就為他舉行了國慶般的盛大活動。法蘭西史無前例地為在世的作家舉行了如此盛況空前的慶典,因為雨果在人民心中已經成了思想領域里的文學太陽。

  1885年5月22日,83歲的雨果老人與世長辭了,法蘭西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國葬。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新聞評論的寫法。

  2、學會分析數據得出正確的結論。

  3、感受農民工子女上學的困難,讓我們感受父母精神的偉大,樹立起正確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學習從數據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學會分析數據得出正確的結論。

  教學難點:

  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解題:

  1、簡介新聞評論。

  2、本文的主副標題分別給我們告訴了怎樣的信息?

  二、自瀆文本:

  1、自學字詞。

  2、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三、理解文本。

  圍繞文本提出如下問題供學生進行合作探究:

  1、“而且,差異并不算小”中的“差異”指什么?

  2、怎樣理解這句話:與其他問題有時無明顯參差的回答相比,這里出現了陡然而生的數據。

  3、從文本中的哪些地方可以反映出農民工子女的入學率很高?

  4、文章最后提到的'“最震撼人心的信息”指什么?

  5、文章中傳達出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6、分析本文的結構脈落。

  提示:

  (1)、公布結果。

  (2)、調查過程。

  (3)、展開評論。

  7、歸納文章的主旨。

  8、本文是如何體現新聞評論政策性、針對性、準確性的特點的。

  四、拓展閱讀。

  1、試還原作者寫作本評論教師所參考的調查統計表。

  2、完成配套練習冊67頁第7小題。

  五、情感交流。

  1、自己的父母是否在打工?對子女的上學問題持什么態度?

  2、對那些在外打工的父親你最想說什么?

  六、作業:

  給在外打工的父母寫一封信。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領會作品所抒發的火熱的愛國熱情

  2.了解詩歌通過藝術形象抒情的表現方法

  【教學重點】

  1.象征手法的運用

  2.熱情洋溢的語言特色

  【教學難點】

  詩中重點句子的含義

  【教學方法】

  誦讀法、賞析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郭沫若是我國現當代著名的詩人,20年代初詩人寓居日本,正值國內“五四運動”蓬勃發展之時,詩人看到新生的祖國,正象一位年青的女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詩人這首詩——《》。

  二、 第一節賞析

  1、深入理解“”和“年青的女郎”兩個比喻的意義。

  是作者自喻,“年青的女郎”比作祖國。為什么作這樣的比喻?這樣

  比喻有什么好處?

  明確:因為本詩表現的是“眷念祖國的情緒”,而“”的形象特征是火紅、熾熱、旺盛、熊熊燃燒,這與詩人對祖國感情的熱烈、深切是一致的;“”還具有為人奉獻火與熱,將自己燃燒成灰,殞身不恤的獻身精神,可以形象表現詩人為了祖國在“五四”之后所呈現的新氣象的認識,就像一位青春煥發的“年青女郎”而不是我們通常比作的母親,從抒情的角度講,更易于抒發熾烈、奔放的情感。作品中的“”和“年青的女郎”,雖然構不成生活中戀人的關系,但從精神實質上講,同樣是在奉獻一顆滾燙的心。

  2、思考:如何理解“我不辜負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負我的思量“?

  明確:前一句是寫祖國對于詩人的養育之恩,這是詩人思念祖國的基礎。因為是在對作為喻體的“年青的女郎”傾訴,所以這里也比喻性地用了“殷勤”。“不辜負”三字表達了報效之意。后一句的“思量”,不僅是指對于作為地理概念的祖國的思念,不僅是對山川土地的思念,而且是具有更深含義的一種期望,是希望祖國為斷發展,日益強盛、進步,所以用了“也不要辜負”。

  二、分析第二節

  1、這一節中,“”自稱“黑奴鹵莽”。這是對于“煤”的外觀形象的描述:渾身黝黑,形象粗陋,不惹人喜愛。“”問“年青的女郎”,“你該知道我的前身?你該不嫌我黑奴鹵莽?”這兩句詩,亦問亦答。我的外表雖然粗黑,但心是火紅熾熱的。“黑奴”的“奴”,可以理解為“我”對于“年青的女郎”即對于祖國心甘情愿、全心全意的奉獻精神。為什么“要我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樣的心腸”呢?那是因了我的“前身”,我的來歷,我所具有的內在價值。有了這些,我雖然“黑奴鹵莽”,你也該不會嫌棄的`吧。而且,只有像我這樣有所“前身”的黑奴胸中,才有對你熾烈深切的感情。“黑奴鹵莽”的外表與“火熱的心腸”強烈地反差,又高度地統一。

  2、 怎樣理解“”的前身、過去和今朝?

  明確:第三節中后三行詩分別寫了“我的前身”、過去和今朝。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棟梁”,過去“活埋在地底多年”,今朝“總得重見天光”。從字面上講,講的是煤的形成過程,其深層含義是說自己原本是國家有用之才,但在過去黑暗現實的壓迫下,愛國之情深埋心中,不得抒發,空懷報國之志,卻無報國之門。今朝,在五四運動的推動下,祖國煥發出新的青春,詩人的愛國情感不可抑制地噴發而出,報效祖國的時機終于來了。

  “”今朝的心理如何?

  三、 分析第四節

  詩的第四節說“自從我重見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鄉,我為我心愛的人兒,燃到了這般模樣!”這里詩人盡情地傾訴了對于祖國的思念之情,“五四”之后,詩人作為“處在國外的人”,“苦于知識的桎梏而想自由解脫,跑回國去投向愛人的懷里”這是詩人內心情感的真實表露。而這幾行詩,正是這種情感的藝術寫照,表達了想為祖國轟轟烈烈干一番事業的宏愿。

  在這首詩中,“燃”字是最富于動感的一個詞,給人的形象感受是爐火跳動,光熱四溢,“”的生命在“燃”中得以顯現,得以升華。表達出詩人對祖國眷念之深,思渴之切。

  這首詩比較突出地體現了郭沫若詩歌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這可以從奇特的藝術形象,由生活中不互不相干的事物為喻體,構成藝術形象及所抒發情感熾烈程度反映出來。在詩人眼中,似乎并不計較兩個比喻體在生活中的真實關系,而是更注重喻體內在個性特質,“”是熾烈燃燒的象征,“年青的女郎”一向是令人傾慕、思念的對象。

  四、 總結

  這首詩比較突出地體現了郭沫若詩歌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在詩人的眼中似乎并不計較兩個喻體在生活中的真實關系,而是更注重喻體內在的個性特質。詩人借此淋漓盡致地抒發自己的愛國激情,毫無牽強生澀之感。詩人如此的藝術構思,熱烈奔放的情緒,是與“五四”之后狂飆突進的革命文藝思潮及詩人本身的浪漫氣質分不開的。

  五、 作業

  背誦這首詩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流 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導學重點】

  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導學難點】

  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課時】

  1課時

  【預習導引】

  1.查閱資料,了解詩人何其芳。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丁丁(zhēngzhēng ) 肥碩(shu ) 棲息( qī ) 歸泊( bó )

  寥闊( liáo )枯涸( hé ) 清冽( liè ) 夢寐( mèi )

  3.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人表達的感情。

  4.把詩中不理解的句子寫在下面。

  【導學過程】

  一、導入:

  “悲哉,秋之為氣也。”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筆下, 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憂愁的,但是秋天也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

  二、簡介作者:(投影或由學生介紹)

  何其芳(1912——1977),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 論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萬州一個守舊的大家庭。大學期間在《現代》等雜志上發表詩歌和散文。他的散文集《畫夢錄》于1937年出版,并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

  三、檢查預習:

  1.見預習2.

  2.指名朗讀,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四、質疑探究:

  1.為什么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討論、明確:

  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征;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2.詩中刻畫了幾幅 圖畫?

  討論、明確:

  三幅圖: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3.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討論、明確:

  對秋天的喜愛、贊美的`感情。

  五、品味賞析:

  1.要求學生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幅圖。

  討論、歸納:

  農家豐收圖:清 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蕩山谷;田野里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這份喜悅要與親友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彌漫著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著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著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網上的青鳊魚就像烏桕葉,閃著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嗚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 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 里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2.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景的?

  明確:

  由遠及近的順序。

  3.找出你最喜歡的 語句,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寫得好在哪兒?

  討論歸納:

  (1)伐木聲飄出幽谷—— 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2)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3)秋天棲息在農家里——“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松弛、嫻靜的氛圍。

  (4)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5)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6)秋天夢寐在 牧羊女的眼里——“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7)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 比喻青鳊魚像烏桕葉;另一 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網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體現漁民悠閑的心情。

  六、齊讀、自背、齊背、比賽背誦。

  七、教師小結:

  本詩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出夏忙后農閑的景象:農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閑、愜意,少了些艱難苦恨,多的是清靜、清甜。這是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樂在其中的秋天。

  八、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讀《秋景》,比較與《秋天》在內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九、布置作業:

  1.以“秋天”為題寫一 首詩,相信你一定能寫好。

  2. 課外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的問題:

  紅的、白的、藍的……

  它不是石子,

  卻能使滾滾波濤

  在我們心中激起,

  它不會飛,

  卻能把我們帶到奧妙的寰宇。

  它沒有口,

  卻能讓我聽到,

  五洲四海的聲響音律。

  啊,它是什么?

  是老師的粉筆,

  ——老師用智慧和心靈深情地把它澆鑄。

  (1)給這首詩加一個標題: 。

  (2)本詩運用的兩種修辭手法是 和 。

  (3)第一句省略號省略的內容是什么?

  (4)表 達主題的句子是哪句?

  (5)理解下面句子的含義:

  帶到奧妙的寰宇:

  聽到五洲四海的聲響音律:

  答案:(1)老師的粉筆

  (2)排比;設問

  (3)各種顏色的粉筆

  (4)最后一句

  (5)科學知識的世界;世界每個地方的消息。

  【教學反思】

語文教案 篇7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習:“凌、乏、釀、廈、伐、綜”這6個生字及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理解重點句段。

  (1)興安嶺多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

  (2)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并不空洞。

  (3)第七自然段。

  (二)能力訓練

  1.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2.培養自學能力。

  3.增強閱讀能力,并學會邊讀邊思考。

  4.能有感情地閱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作者對大興安嶺的熱愛,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理解課文內容,去領略大興安嶺獨特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美和神奇,去領悟樹與人之間的關系,增強環保意識。

  二、學法引導

  1.預習:熟讀課文,掃除生字詞障礙,質疑。

  2.課堂上多次朗讀體會,自學、自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三、重點 難點 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了解大興安嶺的景色特點。

  (二)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三)疑點

  為什么說大興安嶺“美得并不空洞”、“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四)解決方法

  先自學,然后在組內交流、討論、反復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課時安排

  二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動聽的音樂伴奏帶。

  2.課文錄音。

  3.風景圖片,課文插圖。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質疑問難。

  2.個人自讀、自悟、小組討論、教師組織全班交流。

  3.指導學生朗讀。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繼續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2.抓住句與句的聯系,了解“林海”“嶺、林、花”的特點。

  (二)整體感知

  聽課文錄音,隨作者走進興安嶺,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板書課題)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疑問?

  2.自讀課文,提出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每一句話。

  (2)作者從幾方面描繪大興安嶺景物特點的?

  3.檢查自讀效果。

  (1)指名讀文,糾正字音:

  高不可攀 秦 嶺 珊 瑚 椽 柱 綜 合

  (2)交流反饋。

  (第二段講“嶺”,三、四段講“林”,五自然段講“花”。)

  4.反復朗讀,自學理解,小組討論。

  (1)思考:①課文中幾次講到“親切、舒服”?作者為什么感到“親切、舒服”?聯系課文內容,說說你的看法。

  ②再讀課文,說說興安嶺的什么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

  ③找出“林”與海的關系,學生談體會。

  (2)先讀文、教師再依次先后出示上邊這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

  (3)自學、討論。

  (4)交流。

  ①文中作者三次感到“親切舒服”。第一次是在走進原始森林,腳踩在積得幾尺厚的松針,手摸到那些古木產生的。作者發現原始森林不像原來想像的那樣,這時“親切、舒服”油然而生。第二次是在第二自然段,作者感到興安嶺的美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有實際意義,覺得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從而心中感到“親切、舒服”。第三次是作者參觀林場后覺得人與山的關系密切,人們愉快地勞動、幸福地生活,還使林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而感到親切、舒服。

  在學生領悟了作者的感受后,讓學生談出看法,并帶著親切的感覺讀課文,教師指導學生練習有感情的朗讀。

  ②作者描繪了興安嶺的“嶺、林、花”。作者在寫“嶺”時,抓住了“溫柔”的特點、通過和秦嶺比較來寫的;寫“林”時,先總述的確是林海,再通過顏色多來寫樹的種類多,并重點講落葉松和白樺,而且用了打比方的寫法;寫“花”時,著重寫野花多處都是。在分別寫了“嶺、林、花”之后,又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對興安嶺的景色體描繪。

  a.在學生交流時,引導他們體會

  興安嶺多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

  b.指導學生讀出自己最喜歡的那一段,讀出興安嶺景物的特點。

  ③文中體現“林與海”的句子有:

  a.多少條嶺啊,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像大海一樣寬廣無邊)

  b.群嶺起伏。(像大海的波浪)

  c.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像海邊的浪花)

  d.千山一碧。(像大海一樣美麗)

  e.萬古長青。(像大海一樣永恒)

  f.綜合利用。(像大海一樣富有)

  學生反饋時,教師要抓住這些詞來引導學生晶析“林”與“海”的關系。解決課題“林海”這一疑問。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指名逐段讀文

  1.理解“興國安邦”的含義。

  2.指導學生識記生字、練習書寫,重點指導。

  “秦”與“泰”、“既”與“即”的區別。

  3.(1)默讀第2段。說說這一段分幾層?每段主要寫什么內容?

  (分兩層。第1層 {第2至5自然段),主要介紹大興安嶺的嶺、林、花的景物特點。第2層{第6自然段),主要寫作者看到景物產生的聯想。)

  (2)指名讀第2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什么?(大興安嶺的“嶺”的特點。)

  “嶺”的特點主要是什么?(大興安嶺“嶺”的主要特點有兩個:一是溫柔,二是多。)

  什么是“溫柔”?(“溫柔”,本義是指性情柔和、平順,在課文中是指山勢平緩,線條柔和。)

  作者是怎樣來寫大興安嶺“嶺”的特點的?(作者連寫“嶺”溫柔這一特點時是用對比的方法來寫的。與秦嶺比較。)結合課文語句說說作者是怎樣拿大興安嶺的“嶺”與秦嶺比較,來突出大興安“嶺”的特點的?

  (3)讀第3、4自然段。

  這兩個自然段主要寫什么? (大興安嶺“林”的特點。)

  這兩個自然段之間是什么關系?(第3自然段,總的寫“林”的特點,第4自然段突出介紹了落葉松和白樺。)

  “海邊上不是還泛著白色的浪花嗎?”這句話中的“海”是指什么? “白色浪花”又是指的什么?(“海”就是上一句所說的落葉松的海洋。“白色的浪花”,指的是下一句所說的俏麗的白樺。)

  (4)讀第5自然段。

  “我是愛花的人,到這里我卻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兒來。”作者這樣寫說明什么?(說明野花的種類非常多。)

  作者是怎樣寫大興安嶺很會打扮自己的?(“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

  這個句子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個描寫極其生動、形象,作者把大興安嶺看作一個很會打扮自己的美麗的姑娘,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喜愛、贊美之情。)

  小結:從第2至第5自然段,作者按照嶺一林一花的順序介紹了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

  (5)讀第6自然段。

  “千山一碧”是什么意思?(指許許多多的山嶺都是碧綠的顏色。)

  “良材”怎么講?(優良的建筑材料。)

  “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并不空洞。”為什么說大興安嶺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大興安嶺“千山一碧,萬古長青”,出產量優質木材,這些木材運往全國各個省市,用于各項建設事業。“大至砂井、鐵路,小至椽柱、桌椅”。)

  作者這樣寫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大興安嶺的美與建設結為一體,所以它“美得并不空洞”。想到這些,作者感到大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心中感到親切、舒服。)

  小結:第1至第5自然段寫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第6自然段再寫由看到的景物產生的聯想,表達作者對大興安嶺發自內心的喜愛之情。

  (二)指導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讀一讀并抄寫下來

  (三)總結、擴展

  1.總結:作者老舍先生以多姿的彩筆,抓住了“嶺、林、花”的特點描繪了大興安嶺迷人的景色,并暢談了自己的感受,表達了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讓我們也體會到:大興安嶺就像一位溫柔的姑娘,不光外表美,而且有著內在美。

  2.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質疑:你還有什么不懂的方法嗎?

  按課文填寫。

  1.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的確是——,群嶺起伏是——。多少種綠色呀:——,——,——,——,綠得難以形容。恐怕只有畫家才能描出這么多的綠顏色來呢!

  2.興安嶺上千般寶,第一應夸——。是的,這里是落葉松的——。看,海邊上不是還泛著白色的浪花嗎?那是些——,樹干是——。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

  3.興安嶺多么會打扮自己呀:——,——,——。

  4.有多少省市用過這里的木材呀,大至——、——,小至——、 —— 。 —— ,—— ,恰好與廣廈、良材聯系在一起。所以,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它的美麗與——,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

  八.布置作業

  1.“云橫秦嶺’’是怎樣的景象?興安嶺的“嶺”與秦嶺有什么不同?試著畫一幅簡筆畫。

  2.閱

語文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 能讀準注拼音的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2、 能正確地回答課后習題第1、2題,所提出的4個問題。

  3、 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習題3的三個句子。

  4、 感受小女孩用最后一片花瓣幫助雙腿有病的小男孩而感到快樂的思想感感情,培養關心幫助有困難的人的思想品德。

  二、課時安排 共2課時。

  第一課時

  (一) 課時教學目標

  (1) 決全文生字讀音及詞語意思,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 學習課文1、2自然段,會回答課后習題1的兩個問題。

  (3) 學會正確有感情地朗讀1、2自然段。

  (二) 教學過程

  (1)聽歌曲,談話揭題。

  板書課題:七色花

  (2)初步感知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思考:

  A、這篇課文的主要人物是誰?

  B、講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學課文

  要求:

  A、輕聲讀課文,讀準生字讀音,聯系上下文理解詞意思,并給各自然段標上序號。

  B、帶著課后1、2兩題的4個問題在讀課文,思考并試著劃出有關句子。

  C、找出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4)檢查部分自學情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正音。

  B、討論沒弄懂的'詞語意思。

  C、指名回答習題1的兩個問題。

  (5)學習1、2自然段。

  A、齊讀第1自然段。用一句話概括主要內容。

  B、指名讀第二自然段。用一句話概括主要內容。

  C、1、2兩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6)指導有感情朗讀1、2自然段。

  (7)作業 。

  A、給下列帶點字注上拼音。

  (ní) (sī) (suì) (jiāng)

  珍 妮 撕 下 打 碎 凍 僵

  B、用一句話寫出1、2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一) 課時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3—11自然段,會正確回答習題2兩個問題。

  (2)學習有感情地朗讀習題3的三個句子,正確朗讀3-11自然段。

  (3)感受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幫助一個雙腿有病的小男孩而感到快樂的思想感情,培養關心幫助有困難的人的思想品質。

  (二) 教學過程

  (1) 談話引入新課。

  (2) 提問找出重點段。

  1)、 珍妮用七色花的7片花瓣幫她做了7件事。

  2)、 你認為哪片花瓣用得最有意義?為什么?

  (3) 學習10、11自然段。

  1)、 找出寫最后一片花瓣的有關段落。

  2)、 輕聲讀。思考并討論:這部分內容按什么順序寫,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3)、讀第10自然段。想象,當時珍妮會怎么想。

  4)、小男孩站起來,高興地跑啊跳啊。這時,為什么珍妮心里充滿快樂?

  5)、用“珍妮碰到什么困難或想要什么時,就撕下一片花瓣幫她做了什么事”的格式說說這部分主要內容。

  6)、朗讀。

  (4) 總結學法。分5步:

  1)、 找(找相應段落)

  2)、 讀(讀有關內容)

  3)、 思(思考幾個問題)

  4)、 概括(概括主要內容)

  5)、 朗讀

  (5) 用同樣的方法自學3~9自然段。

  (6) 討論交流。

  (7) 3~7自然段主要寫什么?用兩個字概括。

  板書:用花

  看板書回答習題2的兩個問題。

  (8) 總結全文。

  1)、 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 談談讀后感。

  3)、 質疑。

  4)、 如果你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你會用它幫你做哪些事?

  (9) 作業 ,復述課文。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07

語文教案:春風教案04-30

關于語文的教案02-02

語文教案[精選]08-24

(經典)語文教案07-30

語文教案07-21

語文環保教案04-25

語文教案04-25

語文園地教案04-25

語文教案【經典】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