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1、《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教案 教學目標 1、領會運用描寫這一表達方式的作用。 2、在運用描寫的基礎上恰當運用抒情、議論點明中心。 3、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風貌。 教學重點:領會運用描寫這一表達方式的作用。 教學難點:在運用描寫的基礎上恰當運用議論點明中心。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一、課前準備 教師網上下載《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的音樂。 學生聽音樂。 為學生理解課文作好先期準備。 二、導入 請學生回顧有幾種表達方式。 學生根據以往的積累回答。 為理解課文教學重點作鋪墊。 三、初讀課文 請學生劃出文章中哪些地方是描寫并說說其作用。 學生邊聽邊劃并作旁批。 為明確教學重點作鋪墊。 四、學生討論 請學生回答哪些句子是描寫的,并說說其作用。 第一處描寫說明森林具有凈化眼睛和心靈的作用。 第二處描寫說明森林與城市的味道相調和。 第三處描寫說明森林具有降溫的作用。 第四處描寫說明維也納空氣清新。 為明確文章中心句作鋪墊。 五、教師質疑 第四段“味道”這一詞在此處是什么意思?能否用另外一個詞來代替? 第六段皇家獵宮為何建在此處? 第八段遠處雕像看得一清二楚說明什么/ 學生回答。 理解森林與城市風貌相調和。 理解森林更適宜人居住。 理解人們對環境的愛惜。 教師再質疑 文中還有哪些修辭句表現人與自然和諧親密的關系? 學生在書上劃線。 領會寫景可適當運用修辭句。 六、歸納總結 這幾處景物描寫說明什么中心?作者用什么表達方式概括中心? 學生根據全文閱讀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明確可用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概括文章的中心。 七、再讀文章 再讀寫景的段落。 學生閱讀。 體會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八、遷移 讀馮驥才《珍珠鳥》,劃出有關景物和動物描寫的句子。 用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概括文章的中心。 板書設計 凈化眼睛和心靈。 森林 與城市的風貌相調和。 表達自然和人類和諧親密的關系 (景物描寫) 具有降溫的作用,更適宜人居住。 (抒情、議論) 反襯人們對環境的愛惜。 2、《樓蘭的憂郁》 教學設計 課程內容 《樓蘭的憂郁》 課程類型 閱讀課文 教材來源 冀教版語文六年級下 課程學時 1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吞噬”、“湮沒”、“踩覆”、“暴戾”、“回眸”、“悲愴”、“曉諭臣民”、“絡繹不絕”、“面目全非”、“追古撫今”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自然環境被破壞給人們帶來的災難,喚起人們科學保護自然的自覺性。 教學重點 感受自然環境被破壞給人們帶來的災難,喚起人們科學保護自然的自覺性。 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一、情趣導入 1.聽著《樓蘭姑娘》這首歌,看到眼前的圖片,你眼前呈現的是什么樣的景色?(生自由發揮) 2.王昌齡曾在詩中寫到:“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詩中提到的樓蘭古國,曾一度十分繁華,這里曾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門戶,當年張騫出使西域,路過這里時,曾被這里的富饒和美麗驚呆了。剛才我們所看的是樓蘭的復原圖畫,(出示現在樓蘭廢墟圖片)而現在的樓蘭竟然是這個樣子。 3.看到這些圖片,你有什么想說的嗎?(指導學生設計思考問題,如:是什么使得樓蘭成為現在這個樣子?樓蘭還能恢復原有的美景嗎?從圖片中得到了什么啟示?) 4.樓蘭在哭泣,樓蘭在憂郁。(揭示課題) 二、自讀感悟 1.自由讀課文,通過獨立閱讀解決自己的問題。 2.默讀課文,把課文中你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勾畫出來,并做簡要批注。 (1)第3自然段中“在寧夏,山里的農民世代靠挖甘草維持生計。”“這里的人們就是這樣一代又一代地挖著,卻不知道已經把寧夏的生存環境‘挖’地面目全非。” 人們不會科學地利用資源,這是造成樓蘭現狀的主要原因。 (2)文章第4、5自然段將樓蘭今昔對比描寫,抓住“天下黃河富寧夏”、“黃河兩岸,沃野千里”與“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對比;“山多林木,民以板為室屋”與“萬丈厚土,寸草不生”對比,思考:樓蘭的憂郁是什么?怎么造成?我們該如何做才能讓這種現狀轉變? (3)文章第7、8自然段講述了人們植林固沙的艱難,想一想,這三十年人們經歷了哪些困難?為什么這么堅定? 從歌曲和樓蘭的復原圖畫中,初步感受樓蘭原來的景象,再出示現在樓蘭的景象,讓學生從視覺上通過樓蘭的今昔對比,感受環境破壞給人們帶來的災難。 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邊讀邊畫邊寫批注。這個獨立思考過程,可以讓學生安靜下來,體會文字中敘述的樓蘭的憂郁在哪里?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結果? (結合課文前面講到的環境惡劣給人類帶來的災難談談,體會治沙工作刻不容緩) (4)為什么要“領著孩子們常來看看這座人類對命運抗爭的豐碑?”這豐碑告訴人們什么?文章結尾的省略號起到什么作用? (5)結合課文理解“樓蘭的憂郁”是什么?我們該如何讓樓蘭不再憂郁? 三、交流合作 1.小組合作,挖掘樓蘭憂郁的深層次原因。 2.各組選擇一個要點進行整理,匯總發言材料。注意結合課文中的原句,抓住關鍵詞,特別是樓蘭的今昔對比,發表自己對樓蘭憂郁的原因的見解。也可以結合自己收集的環境破壞給人類帶來的災難的資料,談環境保護的重要。 3.所有的理論終究是為實踐做指導的,所以還要想一想,怎樣才能改變現狀?我們當前的任務是什么? 四、研討朗讀 1.分組講述本組整理的學習要點。(其他組的同學可以補充) 2.重點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1)今日西部是怎樣一個地方? (2)過去西部是怎樣一個地方? (3)樓蘭古國為什么消亡? (4)同樣的悲劇還有哪些? 3.思考:課文為什么具有震撼人心、振聾發聵的力量?(再讀課文體會) 五、拓展延伸 1.學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感受? 2.假如你生活在當年的樓蘭,你會怎么做?假如你是當年的樓蘭國王,你又會怎樣做? 3.樓蘭現在的景象讓你震撼,現在我們又可以做什么? 六、課外活動 親自參加一次環境保護的活動,并將感受記錄下來,和身邊的人交流,喚起更多人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結合課文中的內容,體會豐碑“告訴他們我們生存環境的危機與艱難,不能再砍樹、鏟草皮、挖樹根了!告訴他們沙暴曾經湮沒了一個樓蘭……”而如果不及時治理,沙暴湮沒的就不僅僅是一個樓蘭了。 小組進行整理要點,體現小組合作的重要,匯總材料時不僅要結合課文中相關語句,還應該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更深入談談環境保護的重要。 分組敘述要點,同時還要提倡各抒己見。重要的是讓學生結合課文中相關的語句和關鍵詞來說明自己的觀點,避免漫無邊際的空泛議論。 讓學生通過閱讀體會到,作者成功運用對比手法,多次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做具體的描寫,形成鮮明的對比,顯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勢的跌宕,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學生通過閱讀課文與交流,已經感受到環境破壞給人類帶來的災難,通過拓展延伸,喚起學生科學保護環境的自覺性。最后落實到實際行動中,讓學生真正感受環境保護不是在喊口號,而要用實際行動來實現。 3、《鳥是樹的花朵》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3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本課6個要求會寫的生字,領悟“妙不可言.稀疏.空曠.白腴.優雅”的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結合語言文字理解“鳥是樹的花朵”,品味文中優美的詞句。 【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你最喜歡什么花呢?為什么?板書:花朵 學生自由作答。 師:花兒用自己的美麗裝點了自然,讓大自然更加生機勃勃,五彩斑斕。 補充板書:鳥是樹的 看到這個題目,你產生了哪些疑問? 預設:生:為什么說鳥是樹的花朵? 鳥是樹的怎樣的花朵? 鳥怎么會成了樹的花朵? 下面讓我們帶著思考一起走進這篇散文。 通過引導學生思考,產生閱讀期待,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桌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把容易讀錯的字寫到糾錯本上。 2.交流糾錯本上的字。 教師預設易讀錯的詞語有: 白腴 枝杈 凝滯 婉轉 瞬間 3.指名讀文。隨機指導。 包含生字的隨文指導。 重點指導:瞬 蹈 婉 三、默讀課文,自主學習 師:剛才我們一起走進了課文,此時此刻,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教師及時評價:是啊,這小小的鳥兒在冬天,如若落在那干枯的樹杈上,總讓我們有一種怦然心動的感覺,作者說的多好:鳥是樹的花朵。你能從文中找到依據嗎?鳥兒又是怎樣的花朵呢?請結合具體的詞句來談談。默讀,勾畫,批注。再體會著讀一讀。 學生閱讀思考。 師:下節課再讓我們一起走進文章的字里行間去品味。 第二課時 一、咬文嚼字,深入研讀 師:上節課,我們一起初步學習了課文,這節課我們將走進文章的字里行間去品味。誰來談談,在作者眼里,為什么說鳥是樹的花朵?又是怎樣的花朵? 預設1:(第2段).從第二段“一些鳥落到了樹上,大大小小,五顏六色。我仿佛看見滿樹的花朵”。 師追問:你讀到了什么?(鳥就像是樹的花朵) 怎么讀到的?(我從“五顏六色”讀到的,因為鳥兒顏色不同,大小不同,真的就像是花朵盛開在樹枝上。) 師:多么與眾不同的花朵呀!讀出這種美來。 生2:我從“滿樹的花朵”想到鳥兒落在干枯的樹枝上,就像樹枝上真的開滿了花一樣,讓樹不再單調,變得美麗起來。(美美地讀一讀吧。) 師:此時此刻,我仿佛真的看到那美麗的鳥兒,在冬天盛開在落光了葉子的樹上,幻化成美麗的花朵。這又是【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07
關于語文的教案02-02
(經典)語文教案07-30
語文《趙州橋》教案12-05
語文教案[精選]08-24
(精選)語文教案09-16
(精選)語文教案10-02
【經典】語文教案11-03
[經典]語文教案02-06
語文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