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一年級(上冊)第55~56頁。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掌握和是10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 使學生經歷根據一幅圖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的過程,初步體會四道算式之間的聯系。
3. 使學生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引入
談話:小朋友們喜歡足球嗎?那我們就一起去看一場足球比賽吧。
二、 進行新課
1. 教學例題。
出示例題情境圖。
提問: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幅圖,說一說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左邊有6人,右邊有4人;戴帽子的有1人,沒戴帽子的有9人)
再問: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引導學生用三句話完整地表達,并相機在情境圖中用括線、問號等表示出條件和問題)
談話:小朋友真了不起,不但弄清了圖的意思,還提出了許多不同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來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
出示問題1(圖意:左邊有6人,右邊有4人,一共有多少人)。
提問:怎樣算一共有多少人呢?你會列式嗎?還可以怎樣列式?(板書:6 + 4 = 4 + 6 =)
再問:你能算出這兩個算式的結果嗎?(著重說一說是怎樣算出6 + 4 = 10的,并強調可以根據6 + 4 = 10,直接寫出4 + 6的結果)
出示問題2(圖意:一共有10人,左邊有6人,右邊有多少人)。
提問:要算右邊有多少人,應該怎樣列式 ?(板書:10 - 6 =)
再問:怎樣算出10減6等于幾呢?(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計算,著重引導學生體會根據加法算式想減法算式結果的方法)
出示問題3(圖意:一共有10人,右邊有4人,左邊有多少人)。
提問:你能列出算式,并很快算出結果嗎?
學生列式,并算出結果。
[評析:從現實情境入手,引導學生經歷收集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活動的效率。同時,要求學生用三句話(兩個條件,一個問題)表達圖意,滲透了加、減法實際問題的結構和數量關系。在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計算的同時,引導學生根據前面的算式想后面算式的結果,既使學生初步感知了加、減法的聯系,又促進了算法的優化。]
談話:剛才有小朋友說,圖中1個小朋友戴帽子,9個小朋友沒戴帽子,你能根據這些信息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嗎?先自己寫出算式,再和同桌的`小朋友說一說,每一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學生活動后,組織交流,并說一說是怎樣算、怎樣想的。
[評析:充分利用情境圖創設開放的教學空間,引導學生再次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加深對根據一幅圖列出四道算式的理解。讓學生說每一道算式的意思,使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2. 教學試一試。
談話:我們來做個拋花片的游戲好嗎?(拿出花片)老師這里有10個花片,每一張花片的正面都印著花的圖案,背面都沒有圖案。像這樣(邊說邊操作)把10個花片拋在講臺上,請小朋友猜一猜,可能有幾個正面朝上,幾個背面朝上?(學生猜可能出現的結果)
驗證:想知道誰猜對了嗎?請一個小朋友上來幫老師數一數。(指名數花片)
提問:你能根據拋花片的結果,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嗎?(指名說出四道算式)
談話:請小朋友從自己的學具中數出10個花片,拋一拋,看你拋出的幾個正面朝上,幾個背面朝上?再根據拋花片的結果寫出四道算式。
反饋各種不同的結果,當學生說自己拋出的是5個正面朝上和5個背面朝上時,提問:你怎么只寫出了兩道算式?
談話:根據拋花片的結果,我們寫出了這么多算式,你能把這些算式按順序排一排嗎?(學生活動)比較這些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揭示課題:和是10的加法和10減幾。(板書)
[評析:拋花片的游戲,既緊密聯系教學內容,又激發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提高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猜拋花片的結果,有助于學生從數的組成的角度有序思考;根據自己拋花片的結果,列出四道算式,有助于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聯系;把算式按順序排一排,并說一說其中的規律,有助于內化新知,促進計算技能的形成。]
三、 鞏固練習
1. 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還想做游戲嗎?(動畫演示:小老鼠出8,大象從卡片中找出2,小老鼠說算式:8 + 2 = 10,大象說算式:2 + 8 = 10)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數字卡片,同桌合作,一個小朋友任意出一張卡片,另一個小朋友很快從自己的卡片中找出一張,使兩張卡片上的數相加得10,并說出兩道加法算式。
2. 想想做做第2題。
教師說算式,學生口算得數。
3. 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把得數直接寫在書上。
4. 想想做做第4題。
先自由地說一說,填一填,再有順序地說出可以填哪些算式。
5. 想想做做第5、6題。
先讓學生獨立看圖,填寫算式,再說說自己是怎樣理解題意的。
[評析:練習層次清楚,形式活潑,突出了教學重點,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 課堂總結。(略)
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位、朋、友、魚、這、亞、對、買”8個生字,會認“科、杯、別、議、論、理、些、得”8個字。
2、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人物的對話中體會瑪麗亞感情的變化,感悟有些問題只有自己動手試一試,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
教學重難點:
1、學會生字、朗讀課文。
2、在朗讀中感受自己動手試試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導入新課。
(出示課題。)
二、自主合作,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1學生大聲、自由朗讀課文,圈出文中要求學會和要求會認的字,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同座互讀,讀準字音。
3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由小組長抽讀生字卡片。
4學生通過玩“開火車”等游戲識記生字(去掉音節)。
5學生再讀課文,將課文讀通、讀順。
三、創設情境,指導朗讀第一節。
1、學生朗讀第一節。
2、說一說科學家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
3、聽了這個問題,你有什么想法?
四、寫字教學。
1、出示本課生字:位、朋、友、魚
2、小組討論識記方法。
3、交流識記方法,口頭組詞。
4、重點指導書寫:魚。老師范寫。
5、學生練寫。
第二課時
一、在鞏固生字中讀準讀通。
1、認讀生字詞語。
2、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把文章讀通順。
二、在探究問題中讀懂讀好。
(一)再現“議論紛紛”。
1、畫一畫。面對科學家這個奇怪的問題,小朋友是怎么說的,在文章中畫出來。
2、讀一讀。指名讀小朋友的對話。
3、想一想。如果你們當時在場,你會說什么?
(二)親手實踐,解答疑難。
1、朗讀第3自然段,說一說瑪麗是怎么想的`。
2、媽媽是怎么回答瑪麗亞。指名讀媽媽的話。
3、自由讀第4自然段,說說瑪麗亞聽了媽媽的話后,又會怎么做。
4、她看到了什么。指導讀好第4自然段。
5、實驗探究,體會情感變化。
(1)做實驗。
(2)你看到了什么?
(3)面對這種結果,瑪麗亞怎么想的?
6、有感情朗讀第5自然段。
(三)練習對話,感悟體會。
1、創設情境,理解哈哈大笑。
2、自由讀,讀懂科學家的話,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3、比賽讀,讀好科學家的話。
4、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1)結合課文,說說從哪里你還能讀到這一意思。
(2)瑪麗亞明白了這個道理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3)指導讀好“瑪麗亞高興地笑了”這句話,體會“高興”之情。
(4)說說當你不相信別人的說法時,你會怎么做呢?
(四)通過“”了解居里夫人。
三、在書寫指導中寫對寫好。
6、出示本課生字:這、亞、對、買
7、小組討論識記方法。
8、交流識記方法,口頭組詞。
9、重點指導書寫:這、亞。老師范寫。
10、學生練寫。
板書設計:
16科學家的問題
自己動手試一試
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a、o、e三個單韻母,讀準音,認清形。
2.認識聲調符號,掌握a、o、e的四個聲調,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有不認識的字怎么辦?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漢語拼音,因為學會了漢語拼音,你們自己就可以讀帶有拼音的故事書,而且還能學會很多的漢字。
我們先來學習三個單韻母,齊說“單韻母”。
二、 學習a、o、e三個單韻母的發音
1.教學單韻母a
(l)演示課件,問:它們在干什么?(一位醫生阿姨正在給一個小朋友檢查嗓子,小姐姐張大了嘴巴發出a的音)
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第一個單韻母a,它就念a,發音時嘴巴要張大,讀音要拉長些。
教師示范發音,學生練習發音。 指名讀,齊讀a。
(2)認識四聲,掌握a的四個聲調
“a”是單韻母,出示四聲卡片,ˉ、ˊ、ˇ、ˋ,這些就是四聲符號。
我們先給a戴上一聲的帽子,讀ā(板書)范讀,指名讀,一聲要讀得很平,記住:一聲平。
(出示二聲符號)這是二聲,把它戴在a上,讀á(板書)范讀,指名選,二聲要往上揚,記住:二聲揚。
(出示三聲符號)這是三聲符號,戴在a上后,a要讀成ǎ(板書)范讀,指名讀,三聲發音時要拐旁,叫“三聲拐彎”,再指名讀,齊讀。
(出示四聲符號)這是四聲符號,a戴上它后就讀à(板書)范讀,指名讀,發四聲的音要向下降,叫做“四聲降”,指名讀,齊讀。
復習聲調規律,齊背兒歌:一聲平、二聲楊、三聲拐彎、四聲降。
2.教學單韻母o
(l)看圖,指明說圖意。
(公雞在打鳴,喔喔地叫),我們要學的第二個單韻母和公雞打鳴時發出的“喔喔”聲很像。
(出示單韻母o的卡片)指導發音:嘴唇要攏圓,范讀,齊讀,指名讀。
(2)掌握o的四聲
依次出示o的四聲,分別問:這是幾聲?怎樣讀,練習發音。
3.教學單韻母e
(1)看圖,你發現了什么? “鵝”的音讀平了就是e的音,這是我們要學習的第三個單韻母,指名讀,齊讀。
(2)在學習a、o四聲的基礎上自學e的四聲。
分小組讀,指名讀,正音,齊讀。
三、鞏固練習
1.出示a、o、e的卡片,復習發音。
2.出示a、o、e的四聲卡片,依次讀,打亂順序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直接熟練讀出帶聲調韻母的音。
2.認識四線格,學習使用四線格。
3.能正確書寫a、o、e。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哪幾個單韻母,誰想念給大家聽?
2.齊背四聲兒歌 3.復習發音
二、認識四線格
在黑板上打好四線格,問:你發現了什么?告訴學生哪格是上格、中格、下格。
三、 教生書寫a、o、e
l.學習a的筆順
教師示范書寫:a占中格,先寫左半圓,再寫豎右彎。
學生書空,并在練習本寫三個a。
2、學習o的筆順
教師示范書寫:o也占中格,一筆寫成,學生書空,并在本上寫三個o。
3.學習e的筆順
教師示范書寫:e也占中格,先在中格的中間寫橫,然后連著寫左半圓。注意:e是一筆寫成的。學生書空,在本上練習。
4.小結:a、o、e都占中格,并要占滿格。
5.學生練習書寫。
四、練習讀書
教給兒歌:張大嘴巴:aaa 攏圓嘴巴:ooo 扁扁嘴巴:eee
五、布置作業
在家庭作業本上將每個單韻母的四聲書寫一遍。
【教學總結】
學習漢語拼音對于剛離開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有點枯燥。因為需要孩子在40分鐘的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積極動腦。部分孩子坐都沒坐好,別提學習了。因此,在我的這堂拼音課中,我總結如下幾點:
一、樹立課堂規矩
這是我的語文課堂,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教法。我讓孩子在學習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基礎上,課堂上要做到“頭正,身直,臂開,足安”。然而,事情往往不是如你所愿的,部分學生不能端坐靜聽,我用一個眼神,一個手勢,甚至不得已時用了順口溜“123坐坐好”來提醒學生。可是還有2、3各學生就是不能端坐。我一檢查該學生的`學習結果,其中一個能讀出,另兩個不知老師的要求,讀起來不準確。
二、注重口形
學生初入門,有的假期已經學了漢語拼音,有的沒學,課堂上,我通過點名讀,小老師的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我讓學生重點看老師的口形,用先“看,聽”再“發音”,這樣兩步走的順序,學習“aoe”。在課堂上我重點指導學生觀察老師的嘴巴,小眼睛一定看好老師,小耳朵認真聽。利用順口溜,張大嘴巴“aaa”,圓圓嘴巴“ooo”,扁扁嘴巴“eee”,讓學生反復練習。在這樣的訓練之下,學生基本都能準確讀準這3個單韻母了。
學生在讀準字母的基礎上,相信他們四聲的訓練應該會順理成章。
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案 篇4
課題
10.冰 花
課型
新授課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冰花的一些特征,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冰花的.一些特征,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
教學時間
第二課時
授課時間
20xx年12月14日
教學過程
一、品讀課文
(一)設置情境,學習第一自然段。
1、多媒體演示冰花圖畫,配以音樂。
2、師敘述。
3、誰知道現在小童心情怎么樣?
(二)扣詞導悟,學習第二自然段。
1、引讀:小童從來沒有看到過這么美麗的冰花。他……(學生朗讀第一句話)
(1)“驚奇”:你覺得驚奇是什么意思?(驚訝,奇怪)
(2)想想日常生活中什么事讓你感到很驚奇?(生交流。)
(3)小童第一次見到這么美麗的冰花,忍不住驚奇地喊出來了。你會讀嗎?
(4)讀得真好,讓我們一起驚奇地讀一讀。
2、小童一邊喊一邊走近了玻璃窗,仔細地觀看冰花。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3、(引讀)小童覺得冰花美麗極了,有的像……
4、多么奇妙的冰花啊!在圖上找一找,再讀一讀課文,想想你最喜歡哪一種?
2、師:除了這幾種,還有什么樣的冰花?像什么?(演示冰花圖片)
3、(引讀)冰花真是千姿百態、各式各樣!它們好幾朵聚在一起——(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潔白。)
(三)角色轉換,學習第三自然段。
1、這些漂亮的冰花是從哪兒來的呢?
2、分角色朗讀,交流。
二、拓展延伸,朗讀全文。
1、說話練習:這些冰花是不是送給小童一個人?冬爺爺除了給我們送來冰花外,還給我們送來什么?你能像課文中一樣介紹一下嗎?
2、齊讀全文,邊讀邊想。
3、集體說話交流。
三、總結
小朋友,今天你高興嗎?能說說自己的收獲嗎?
四、作業
1、背誦課文。
2、觀察校園里的景物。
教 后 記
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課本第32--33頁。
教學目標:
1、經歷活動過程,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認識。
2、體會平面和曲面的區別,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和判斷能力。
3、通過合作學習,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和想法,能作出判斷和簡單的評價。
教學重點:
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知道這些物體的名稱和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體會平面、曲面。
課前準備:
師生共同準備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積木玩具。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朋友,你們愿意和它交朋友嗎?
2、上節課我們學了認物體,請大家回憶一下,學了哪些物體?
3、小朋友,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玩”積木,好不好?誰能在玩的時候也學到新的知識,就能得到老師獎勵的紅花。
4、出示課題:有趣的拼搭。
二、探究交流
1、“滾一滾”。
交代:請靠左邊坐的四位小朋友按順序分別從袋中拿出長方體、正方體、球和圓柱各一個,把它們一起放在滑板頂端。右邊的四位小朋友做裁判,觀察這四個物體同時往下滑,會發現什么?
聽口令操作。
討論交流: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
左右兩組輪流操作,結果是否和其他同學發現的一樣?
師生共同總結。
學生評價。
2、“堆一堆”。
談話:(3/4拍打擊樂)下面我們就一邊欣賞音樂,一邊用這些物體堆一堆,又會發現什么有趣的現象呢?
操作:請各組的1號小朋友拿出幾個正方體,2、3、4號小朋友也分別拿出幾個長方體、圓柱和球,堆一堆,你發現了什么?
討論交流。
學生評價。
3、“摸一摸”。
講述:看著小朋友學得這么投入,有一位老爺爺可高興了。(出示圣誕老人)他給小朋友帶來很多禮物,大家想知道什么好禮物嗎?
指名上臺摸,說說摸出來的是什么物體。
分組摸,請每組的小組長拿出預先準備的口袋,其余7人挨著順序分別摸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4、“搭一搭”。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討論交流:你搭的`是什么?是用什么物體搭成的?為什么用這些積木搭?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了解這些物體在生活中的應用。
評選優秀設計師。
5、“數一數”。
談話:剛才小朋友分別用這四種物體進行了一次小小的創作,小朋友真是了不起!下面我們一起數一數。
投影出示三幅圖,說說圖中搭出的圖形像什么?
分別讓學生說說:用了哪些幾何形體,各有多少個?
打開課本,自己看圖填數。
第三幅圖用了幾種物體,分別是小火車的哪一部分?為什么要這樣搭?
三、全課總結
1、通過這節課的活動,看看你們組得到什么花,你覺得你們應該向哪個組?學習什么?
2、你在拼搭積木中,又知道了些什么呢?
3、學生小結。
教學反思:
“滾一滾”“堆一堆”是體驗物體上的平面與曲面。“摸一摸”是反饋初步形成的表象。手觸摸的感覺和大腦中已有的形體表象相互作用,經過信息的篩選、過濾和相互對應,作出相應的判斷,并對判斷給予肯定或否定。這些活動能使四種形體的表象更清晰、更牢固。“搭一搭”是各種立體的形狀特征的簡單應用。“數一數”綜合應用認數和認物體的知識,數出較復雜物體里各種立體的個數,并進行分類活動。
組建學習小組,推選小組長,組內分工準備活動器材。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要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在小組內解決問題。少數典型的問題,在班內集體討論。教師盡量不講解、少評判。參與學生的活動,隨時了解情況,對活動的進程給予必要調控。在活動臨結束時,要組織學生說說收獲和體會,使實踐活動成為有意義的數學學習活動。
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課本第86-87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能夠運用已有知識計算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2、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和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正確計算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教學難點:
能理解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教學掛圖、小棒、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復習兒歌。
1個十,1個一,合在一起是11;
1個十,2個一,合在一起是12;
1個十,3個一,合在一起是13;
1個十,4個一,合在一起是14;
1個十,5個一,合在一起是15;
1個十,6個一,合在一起是16;
1個十,7個一,合在一起是17;
1個十,8個一,合在一起是18;
1個十,9個一,合在一起是19;
2個十,合在一起是20;
二、探究交流
1、教學例題。
(1)出示圖畫。
問:同學們,圖上有什么?有幾個?如果讓你列出四道算式,你會嗎?先和旁邊的小朋友商量商量。
(2)請學生發表意見,教師板書:
10+5= 15-5=
5+10= 15-10=
(3)發表意見。
問:有哪個小朋友擺的是10+5的?請你說說,你是怎么擺的?
(提示學生:10就是1捆小棒。)
問:如果沒有小棒,你該怎么想10加5等于15呢?可以先小組討論。
教師:因為1個十5個一合在一起是15,所以10加5等于15。
(5)思考:10加3等于多少?為什么?
那么10加9呢?
(6)我們已經知道了10加5等于15,你能很快說出來5加10等于多少嗎?為什么?(加號兩邊的數交換位置得數不變。)
同樣道理,那么3加10等于多少呢?9加10呢?
教師小結:看來,十加幾就等于十幾,幾加十也等于十幾。
(7)那么15-5等于多少呢?誰來用小棒擺一擺?
1捆零5根減去5根,就剩1捆,就是10。
如果是17-7呢?18-8呢?
小結:看來十幾減幾就等于10。
(8)小組討論15-10等于多少,為什么?17-10呢?18-10呢?
小結:看來十幾減10就等于幾。
三、反饋完善
1、出口算卡片。
10+6 13-3 4+10 18-8
10+9 12-10 1+10 16-10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題。
教師出示圖畫。
3、完成第2、3題。
(1)出示卡片,讓學生直接說得數。
提示:為什么10+2和2+10都等于12呢?12-2為什么等于10呢?12-10為什么等于2呢?
(2)讓學生把得數填寫在書上。
(3)集體訂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仔細觀察圖形,根據題意答題。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又學到了什么知識?
板書設計:
十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10+5=15 15-5=10
5+10=15 15-10=5
教學反思:
本課的知識基礎是11-20各數的組成,所以教學時先復習11-20各數的組成,作為鋪墊。注意讓學生總結規律,培養初步探究能力,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教學資源,又予以拓展,較好地完成了教學內容。教學例題采用擺小棒的方法,直觀性強,在討論10+5等的計算方法時學生難以想到用數的組成來想算法,可見抽象性的內容在教學中還需設法突破。
合理設計活動內容,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
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學生對自己發現的知識理解得最深,也最容易掌握,本節課所設計的活動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探索的空間,激發學生積極思考。
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課本第23頁。
教學目標:
1.能熟練地數出數量量6~9的物體的個數,理解6、7、8、9每個數的具體含義,會讀、寫這些數。
2.結合學習內容,對學生進行初步的學法指導,激發他們積極的學習情感。
3.讓學生體會到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培養學生“從數的角度”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正確理解并書寫每個數,體會數與日常生產的密切聯系。
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學生搜集與6、7、8、9有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主題情境圖)
教師引導:小朋友,我們玩過套圈游戲嗎?體育活動課上老師帶領大家在玩套圈游戲呢?看了這幅圖,你能提些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問:
(1)圖上有多少個小朋友?
(2)每個小朋友可以投多少個圈?
(3)場上有多少只小鹿樁子?……
二、探究交流
1、認識“6”。
(1)師引導:圖上有多少個朋友?
(2)你能用圖片表示出6嗎?介紹幾種不同擺法。
(3)6像什么?誰會寫這個數。
可先讓學生嘗試寫,在此基礎上教師再結合在日字格中寫數學6,并講解6的寫法,學生在書中的日字格上描摹獨立寫等。
(4)生活中,你們常常能發現6這個數,看,第一排一共有6個小朋友,你能用“6”說一句話嗎?
2、自主學習7、8、9。
師引導:剛才我們通過數一數、擺一擺、寫一寫,認識了一個新的數學朋友--6,那么運用這一方法,我們還可以認識更多的數嗎?
(1)比6大1是幾?
(2)你能用圓片表示7嗎?
學生擺好以后,讓他們同桌之間交流擺法
(3)7像什么?怎么寫的?(師示范并指導寫法)
(4)數字“8、9”同7。
(5)誰能用7、8、9這些數說一句話嗎?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先讓學生口手一致的數一數,再在“日”字格里寫出數,然后讀一讀。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讀數后,獨立涂一涂。
交流:為什么后面的數只要再涂一個圓就可以了?
通過交流,學生進一步理解數與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
同桌交流互查。
四、課堂總結
1、小朋友,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2、布置口頭作業:書寫6、7、8、9這四個數,每數五遍。
3、實踐活動:在計數器上分別撥出6、7、8、9這些數。
4、拓展思考:找出一個與眾不同的數,再和你的同伴說你的理由,你有幾種方法?
板書設計:
6~9的認識
6 7 8 9
注意書寫的.筆畫順序
教學反思:
本節課最大的特點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讓他們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學生始終以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符合《數學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和新思想。由于學生在以前接觸過6~9這些簡單的數,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把重點放在知識的應用上。讓學生基本上能掌握6、7、8、9的具體含義和書寫方法。并對較多出現錯誤的地方,8的書寫筆順進行強調。
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案 篇8
課題
8.看菊花
課型
新授課
教學要求
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學習生字
教學重點
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學習生字
教學時間
第一課時
授課時間
20xx年11月28日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導入
2、掛圖出示小芳一家出門去的畫面:瞧,星期天早晨,芳芳一家也出門了,他們去干什么呢?
3、揭題
4、指導讀題。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1、生自由讀文,師巡視,了解學生朗讀情況。
2、初學生字。
3、檢查讀書情況,指名分節讀文,師相機正音。
三、細讀課文,品味語言。
第一自然段
過渡:星期天爸爸媽媽帶你去公園玩,你的心情怎么樣?瞧你說得多開心呀!能不能把這種愉快的心情帶到第一自然段中呢?你來試試。
(1)指名讀第一段;自由練讀;再指名讀。
(2)齊讀。
四、學寫生字,掌握寫法。
過渡:你們想不想和菊花姐姐交朋友?告訴你們,菊花姐姐已經來到了我們的身邊,但是她們要先考考大家,誰通過了考驗,誰就可以和她握握手,交朋友。瞧!她帶來了三個字。
出示:許、聽、放。
誰把字寫得好,誰就可以和她交朋友。
1、菊花姐姐為什么把這三個字放在一起呢?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左右結構)
2、我們先來看“許”,這里面有一個新的筆畫:橫折提,仔細看怎么寫的:先頓一頓,向右上橫著行筆,再頓一頓,向下直著行筆,再頓一頓,提上去。這個字里還有一個新的偏旁:言字旁。在寫這個字之前,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左窄右寬,點與橫折提要在一條線上,右邊頂天立地,右邊第二橫在橫中線上,豎要寫正,是懸針豎。(師范寫。)
3、再來看“聽”:左窄右寬,口字旁寫在橫中線上方,右邊第一筆是平撇,豎撇寫在豎中線上,橫比平撇長。范寫。學生描紅。
4、“放”:左右等寬,左邊的.“方”寫得稍微低一點,注意筆順,右邊的反文旁稍高一點。(師范寫。)
5、學生在書上描紅。
教后記
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案 篇9
課題
1、人有兩個寶
課型
新授課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讓學生知道人的雙手和大腦的作用是很大的,從小養成用手用腦的習慣。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讓學生知道人的雙手和大腦的作用是很大的,從小養成用手用腦的習慣。
教學時間
第二課時
授課時間
20xx年11月14日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指名朗讀課文,根據“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要求相機給予評價。
2、在田字格本上聽寫:個、大、人、手。
二、細讀課文
1、學習第一句。
(1)指名讀第一句,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2)練習朗讀第一句,注意詞兒連讀。
2、學習第二句
(1)指名讀第二句,啟發學生口述:因為雙手會做工,大腦會思考,所以說雙手和大腦是人的兩個寶。
(2)指導看圖,理解“做工”。“做工”在這里泛指工作、做事。
①出示詞語卡片“做工”學生認讀后,用投影打出書上69頁的圖,請學生看圖后說一說:圖上的小朋友們用自己能干的小手在干什么?
②小組交流:人們的雙手還會做哪些事呢?
(2)啟發想象,理解“思考”。
大腦會干什么?“思考”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看圖想象:他們在做這些事時會想些什么?
(3)齊讀第二句。討論:我們怎么用好這兩個寶呢?
3、學習第三句。
(4)指名朗讀。
(5)啟發學生領會句子意思。
(3)小結(4)再次朗讀第三句。
三、看圖試背課文
四、拓展語言
五、指導寫字
六、課外拓展
板書:
雙手做工
人有兩個寶創造
大腦思考
教后記
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案 篇10
一、教學內容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7個生字,學寫“升、我、們”。
2、把看圖說話、指導朗讀、感悟課文有機結合,激發學生愛國之情。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本課的生字詞,認識兩個新筆畫,能正確、端正、工整地書寫7個生字。
3、通過朗讀,激發學生尊敬國旗,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
四、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詞語卡片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認讀詞語:
敬禮立正我們您升起國旗國歌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檢查,既能檢查學生上節課的學習效果,又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精讀課文
請同學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句話來讀一讀。
1、學習第一句
(1)請同學們看教室前方墻上,說說我們的國旗是怎樣的?(引導學生從樣子顏色兩個方面來敘述,并要求連起來說一說)師補充大星小星的象征意義。
(2)國旗是祖國的象征,代表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當看見它時,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覺得——?誰來把這一句讀好。(出示:五星紅旗,我們的國旗。)
(3)指名讀,師示范“我們”聲音略高,要讀得自豪,師可以配以肢體語言滲透,學生練習,分男女生讀。
2、學習第二句
(1)請同學們結合自身經驗說說,周一升國旗的時候,國旗是怎么上升的。
當我們的國家領導人出國訪問時,當我們的運動員在國際比賽(結合奧運會)中獲得金牌時都要奏國歌、升國旗。因為國歌國旗代表我們的祖國!當我們聽到雄壯的國歌,看著國旗慢慢升上天空,心情就——(出示:國歌聲中,高高升起)
(2)學生試讀,指名讀,示范朗讀,尤其是“高高”二字要讀地高昂,速度略慢。
(3)齊讀。
3、學習第三句
(1)每當升國旗的時候,我們都是怎么做的?
(2)小朋友可以邊做動作邊朗讀(出示:我們立正,向您敬禮。)師觀察學生朗讀表演情況,讀得好的上臺讀一讀,演一演。
(3)“我們立正,向誰敬禮?”理解“您”是指我們偉大的祖國。面向國旗立正,敬禮是對國旗的尊敬,是一種愛國的表現。(可補充講講升國旗時,我們應該注意的一些禮儀。)
(4)全體起立,齊讀這一句。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結合平時升旗時的場景,引導學生讀課文,加深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邊讀邊理解課文含義,加深對國旗的熱愛。】
(三)再讀課文。
(四)拓展延伸
1、小朋友們,快看!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引得小鳥們紛紛飛來,它們會說些什么?
五星紅旗,我()。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填空,加深學生的.學習效果。】
(五)指導寫字
1、出示:們升正
2、識記字形:
“們”左右結構。橫折鉤一筆寫成。
“正”二字要注意筆畫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尤其是橫豎中線的筆畫。
3、教師范寫描紅,學生在書上描紅。教師范寫生字,學生寫一個字。評價。學生再寫。
(六)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習字冊》描紅、臨寫本課所學生字。
六、板書
七、教學反思
在引入時,通過復習檢查,既能檢查學生上節課的學習效果,又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基礎,新課講授時,通過引導學生結合平時升旗時的場景,引導學生讀課文,加深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邊讀邊理解課文含義,加深對國旗的熱愛。
[《升國旗》教學設計 (蘇教版一年級上冊)]
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案 篇11
教學要求
1.鞏固復習學會的10個生字,指導寫好基本筆畫 。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看圖說話的能力。
教學重點
鞏固復習學會的10個生字,指導寫好基本筆畫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看圖說話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指名朗讀課文,認讀生字。
2、出示填空題。學生口頭填空。
二、朗讀課文,認讀生字。
1、齊讀課文。
2、你讀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啟發想象,指導背誦。
1、配樂朗讀,請學生邊聽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什么?你覺得這個小山村怎么樣?
2、指導學生按從遠到近的順序說說。
3、學生練習背誦,一邊背誦一邊想象山村的畫面。
四、指導寫字。
1、認識基本筆畫,教師介紹筆畫名稱“點”,“橫”, “豎” ,“撇”,“捺”“,橫折”,“豎彎”,“豎彎鉤”,“橫折彎鉤” 。
2、帶領學生書空基本筆畫。
3、出示生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4、先說筆順,再范寫,提出注意點。
“一”要寫在橫中線上。
“二”上面的.橫短,下面的橫長。
“三”中間一橫寫在橫中線上,第三橫最長。
“四”要先里頭,再封口。
“五”第三筆是橫折。
“六”的第四筆點要長一些。
“七”的橫是斜橫。
“八”先撇后捺,兩筆分開,捺要稍微高一些。
“九”要先寫撇。
“十”要先橫后豎,橫平豎直,豎在豎中線上。
5、學生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6、展示寫的好的字。
五、作業
在田字格里描紅、臨寫生字。
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知道連加、連減算式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2.能比較熟練地口算連加、連減式題。
3.初步感知連加、連減算式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2頁。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儀。
教學設計
復習舊知
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
4+1 5+2 5-2 8-2
5+3 7+1 3-1 6-2
要求:先口算,再想一想,每組題中的第一題與第二題有什么關系?
學生口算后交流。
導入新課:大家不但會算,還能找出它們的關系。今天我們就要用這些知識來學習新本領。
學習連加
1.課件演示,引出算式。
a.出現5只在地上覓食的小雞。
問:院子里有幾只小雞在吃東西?(屏幕出現5)
b.出現跑來的2只小雞和又跑來的1只小雞。
指導觀察:現在地上的小雞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屏幕出現2、1)
問:要算出一共有幾只小雞,應該怎樣列式?(屏幕出現5+2+1)
要求學生結合屏幕上的算式說說算式的含義。
2.學習計算順序。
問:這個算式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a.小組討論后匯報,并說出計算順序。
b.根據學生敘述過程,演示課件,在算式5+2+1中標明計算順序并依次閃動,最后成:
問:第二步是由哪兩個數相加?
3.揭示課題。
a.問:今天學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點?(板書課題:連加)
b.引導學生總結連加計算的運算順序。
同桌討論。
交流匯報:計算連加式題時,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把得數記在腦子里,然后再加第三個數。
學習連減
1.課件演示(邊演示邊提醒學生注意觀察)。
a.草地上出現8只小雞。問:現在有幾只小雞?在算式中填數。
b.走了2只;又走了2只。
2.讓學生自己把算式列完整并算出得數。
○ □ ○ □ ○ □
3.交流。
a.說說8-2-2的含義。
b.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4.小結并補充課題。
鞏固練習
1.第72頁做一做。
要求:先用一種學具擺一擺,再填數計算。
2.練習十一的第1、2、5題。
要求:仔細觀察,弄清圖意,填空并計算。
3.練習十一的第3、6題。
a.說一說各題應把哪個數記在腦子里。
b.直接說出各題得數。
課堂總結
1.引導學生小結本課所學的內容和連加、連減計算的運算順序。
2.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小結,并提出注意的問題。
教學設計說明
備課時,考慮到觀摩課的需要,感到只教連加,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偏少,所以就把連加、連減兩個內容安排在一起教。設計教案時不免有些擔心,生怕學生接受不了。可是實踐下來,發現學生學得比較順利。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利用課件使新授部分的例題,變抽象為具體,非常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小雞只數的變化過程和相應的計算過程,幫助學生借助直觀感知接受運算順序的規定。
第二,加強觀察指導。在進行課件演示的時候,我著重提醒學生注意觀察,讓學生記下演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數量變化情況,進一步和算式聯系起來,促進學生在大腦里將生動的情節轉化為數的運算,為掌握計算順序打好基礎。
連加、連減是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重要基礎,也是本單元的難點之一。它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要分兩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數,并且學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數。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克服計算障礙,就著重訓練學生把先算的數記在腦子里,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本課憑借多媒體課件的動畫演示,把數量的變化過程和相應的計算過程同步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獲得了理解連加、連減含義的直觀形象支柱,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那么,如果沒有多媒體課件,改用傳統的教具演示,連加、連減的含義是不是會成為教學的難點呢?經驗告訴我們,不會。因為學生具有添上、再添上與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經驗,所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并不困難。而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又完全相同,因此,把連加、連減兩個內容安排在一節課內教,學生不僅能夠接受,而且有利于促進學習的遷移。
我們看到,在本課的新授過程中,教學連加,以教師引導為主;教學連減,則放手讓學生自己類推,體現了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改革要求。這也是本課教學設計與實施過程中的一個亮點。
相對算式含義的理解而言,連加、連減的口算常有一些學生感到有點困難。分析原因,除了學生初次接觸兩步計算不習慣之外,主要還是因為看不見第一步計算的得數,憑短時間記憶進行第二步口算時發生障礙。為此,本課的鞏固練習,在先操作再計算和看圖計算之后,安排了說一說各題應把哪個數記在腦子里的專項練習,著重訓練學生記憶第一步計算的得數,這是很有針對性的。
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學會分同一類物品,并按照多種標準分類,感知分類的意義。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能應用于生活中。
教學內容
分類
教具、學具準備
鉛筆一捆(14根),鉛筆分類圖,電腦課件。
鉛筆(同桌一捆),實物卡片(水果、花、衣服),紙。
教學設計
引入我們已經學習了對不同的物品進行分類,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分類。
(板書課題:分類)
新授課
1、教學分鉛筆。
a、老師手里有一把鉛筆,仔細觀察,這些鉛筆都一樣嗎?
想一想都是鉛筆,可以怎樣分一分呢?
請同桌兩個人合作,先觀察,然后一邊分一邊說,你們是怎樣分的?
b、同桌合作分鉛筆。
(教師巡視,指導。)
c、匯報。
問:哪組同學愿意向大家介紹,你們是怎樣分的?
◆按顏色分。
◆按有沒有橡皮頭分。
◆按有沒有削過分。
◆按筆桿的形狀分。
◆按鉛筆的型號分。
◆按筆桿的材質分。
(學生邊匯報,老師邊將分得的情況圖貼在黑板上。)
d、小結。
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通過動手操作,我們將同一種物品──鉛筆進行了分類,可以按照顏色分,可以按照有沒有橡皮頭分,可以按照有沒有削過分,可以按照筆桿的形狀分,這些都是按照不同的標準分的,每次分的標準不同,分得的結果也是不同的。
2、小組合作──分實物卡片。
a、活動要求。
◆先將口袋中的物品倒出來,仔細觀察,討論一下你們想怎樣分;
◆把分好的物品放在紙上擺一擺,再貼在紙上;
◆比一比哪組同學友愛、謙讓、合作好!分完后,再小聲說一說還可以怎樣分。
b、學生合作。
(老師巡視、指導)
c、匯報。
◆水果卡片。
◆花。
◆衣服。
d、小結。
通過小組合作,我們又對同樣的物品進行了分類,大家分得都很好!
練習(課件)
1、你能將公園里的人分一分嗎?
2、舉例。
我們已經學習了分類,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沒有分類的情況。
想一想,可以怎樣整理你書包中的物品呢?
師:分類擺放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希望同學們都養成放置物品有序、有條理的好習慣。
3、提高題(第41頁第6題)。
將這些圖形分一分,你有幾種分法?比一比,誰的分法多?
教學設計說明
分類的第二節課,主要教學內容是對同一種物品,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由于學生已經對分類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知道對不同的物品要分類,那么對于同樣的物品怎樣進行分類呢?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學會分同一類物品,理解對于同一類物品,按照不同的標準來分,分得的結果是不同的。使學生能夠與第一節課對比、區分,從而進一步感知分類的意義。
同時,通過動手分鉛筆、小組合作分卡片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與人合作的能力。在動手中體會分類的意義,在合作學習中體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體會分類標準的多樣性。
教學中,力求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有密切聯系。通過學生舉例:書架上的書可以分成爸爸的、**的、我的,還可以分成工具書、小說、雜志等;收拾衣柜時要把上衣放在一起,把褲子放在一起,把襪子放在一起等等,使學生切實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養成按照分類的方法收拾書包的好習慣,引導學生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專家評析
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現代教學的根本目標。新的教學理念是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的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根據這一總體目標,首先要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索的精神。為此,教師要先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探索學習進行鋪墊。其次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合作精神,使他們從小就能博采眾長,克服以我為中心的思想,使之初步建立起團隊作戰意識,有助于他們的成長。
“分類”這是一個新的數學概念,也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只是還不認識它罷了。本學期研究的兩節課就是在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的基礎上,使之對“分類”這一問題,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掌握分類的標準,使這一知識得到升華。
1、創設問題情境,初步感受知識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根據這一教育思想,我認為在課堂教育環節上,積極創設問題情境是引導剛剛上學的孩子初步感受知識,培養他們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所以,我們非常重視起始課上環節的設計與處理。因為這一環節設計得好,學生學習的心向即被聚焦了,便很容易進入學習狀態。
為此,課前我們先帶學生去學校附近的超市,進行有目的的參觀,讓他們觀察超市中各種商品的擺放。讓學生置身于分類的環境中感受分類。在講“分類”的第一節課時,我們用電腦設計了超市中零亂的貨架,讓學生進行調整,感知分類的作用。這就為新課的引入進行了有效的鋪墊。因為是用多媒體動畫教學,通過豐富有趣的畫面,一下子就誘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爭搶著發言,要幫助老師整理貨架。第二節課,我們設計從分鉛筆引入新課,形式新穎,別具匠心。學生拿著鉛筆自由想像,毫不夸張地說,每個學生都打開了思維的閘門,他們那諸多的分法(按品牌、顏色、有棱無棱、削與未削、有橡皮否)已遠遠超出了教師課前的設計。
兩節課都能在上課伊始,就讓學生很快進入角色,形成愉悅的學習心理,并表現出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由于這樣步步引導,環環推進,產生的教育效果是良好的,為下面的學習鋪墊道路。就這樣,通過創設情境引發學生探索的欲望,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的全過程。
2、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小學生腦中的具體形象,決定于對感性材料的依賴性,所以對抽象的數學概念的學習,可以通過向學生提供感性材料,結合相關情境,讓學生自己逐步探索、發現和總結。特別是實際操作,既是學生認識概念、理解概念的`重要途徑,也是調動學生自己學習、積極學習的重要手段。
“分類”兩節課的教學活動,最突出的特點是通過學生的動口說出、動手分分,讓學生在豐富的教學活動中感悟知識的內涵。
為了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課前我們制作了大量的學具,有服裝類、文具類、球類、水果類及蔬菜類等圖片,然后將這些“物品”混合后分放在若干個紙袋中。學具袋發到學生手中,教師要先提出一些相關要求。小組活動開始后,學生看著五顏六色的“物品”,情緒高漲。在組長的帶領下,都埋頭有目的地進行分、擺、貼。教室里秩序井然,偶有爭吵聲,也來自于學習中的激烈爭論。遇到這種情況,我就作為他們中的一員說:“我能加入你們組的活動嗎?”他們高興地接納我,遇到有難度的爭論、操作,慢慢地感悟“分類”的真正含義。
“分類”的第二節課比第一節課難度大,因為第一節課只需要學生把不同類的“物品”分開,掌握單一分類標準即可,而第二節課則是同類物品按不同標準分類。因為標準較多,學生不易把握,我們便同樣準備了多樣的感性材料。例如飲料類,雖然都是聽裝,但商標的顏色不同;鮮花都是郁金香,卻有顏色和朵數之分;衣服又分為長短袖、有無衣領、套頭和開襟等等,這些“物品”在教學活動中,都需要學生經過認真觀察,找出不同的分類標準,然后按類別擺放在老師提供的紙板上。可見,學生觀察、分類的過程,正是對“分類”這一概念進一步理解的過程。它既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既加深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又提高了掌握分類標準和運用標準分類的能力。最后將學生的“作品”以小組為單位展示,還進行了美的教育。
我們知道,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第二階段,是學生對探索過程的表述。數學語言是數學思維的載體,學生的創新成果必須通過語言來表達,而語言表達過程的本身,也是對思維再加工的過程,進行信息再加工。如果只停留在動手操作上,不加以分析、概括,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就不可能升華。只有將具體的操作過程通過語言的加工表述出來,才能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因此,單純的操作活動,不是我們教學的終極目的。真正的教學目的,在于通過操作讓學生對新學知識的理解能夠升華。因此小組活動后匯報時,老師不做具體要求,給學生更多的思維空間,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學生想向大家介紹什么就介紹什么。于是都爭著說自己小組是如何分的──爭著說這樣分、那樣分的好處是什么──這是一次發散思維和語言加工的極好訓練,反映出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反映出他們已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毫無疑問,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有利于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合作意識
教育活動從來都是師生、生生多邊互動的。
1、教師的引導作用不容忽視。新穎有趣的教學環節能激發學生的愉悅情緒。而良好情緒的感受又可促使學生積極參與,這是認識活動中很重要的方法和手段。教師的作用就是引導學生認識事物,發現規律。因此實際操作前,教師必須向學生說清操作目的、方法、步驟,給學生的操作思維以導向。例如,“分類”教學第一節課,操作活動開始前老師說:“你們想體會一下售貨員的工作嗎?”“那好,這紙袋中有許多物品(自制圖片),請你們每四人一組合作。把物品倒出來,先分一分,看看可以怎樣分?再擺一擺,看怎樣擺合理?如果滿意了,就把背面的雙面膠紙揭下來,貼在紙貨架上。撕下的小紙片不要隨手扔放回口袋中,注意環境的清潔。看看哪個組設計得合理、美觀,哪個組合作得愉快。”通過這樣的導向,學生們都興致勃勃地投入到操作活動中,就連平時不愛發言、聽課不專心的學生也進入了角色,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正確的導向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必須重視。有組織、有目的的操作活動,不但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而且能使學生的智力水平在某一時間內達到超常狀態。但必須注意到,我們面對的是21世紀的“獨生代”。自私、以我為中心是多數孩子的共同弱點。為此,在操作活動中我們強調合作,其目的有三:第一,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從長遠的觀點看,未來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可能更注重團隊精神。第二,合作可傳遞出各種信息,包括學生的各種想法,能幫助教師更多地了解學生,以便有的放矢的施教。第三,“合作”是開放式的交流信息。學生的各種見解、思路,在交流中得到肯定或否定,培養學生虛心和求實的精神,使他們能在比較中做出正確的選擇。合作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不甘為人后的學習興趣,有效地發揮了學生的立體作用。
“分類”兩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多次采取了合作互動的方式,選擇不同的組合形式(小組、同座位),達到相互交流啟發的目的。合作中教師除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還注意觀察各組的合作效果。對最初的授課班級,曾發現合作不愉快的現象,有的學生認為圖片好看、好玩,一人獨攬,不許別人動手;有的組討論意見不一致,各說各的、各干各的,互不服氣。兩人合作分15枝鉛筆,有的組就一人一半,自己分自己的。匯報時有的學生只想自己都說了,不給別人發言的機會。發現這些問題后,教師及時進行引導、教育。在糾正這些錯誤做法的同時,初步給了學生團隊作戰的意識,強化合作精神。由于學生全身心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形成了濃厚的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合作氣氛,把整節課的學習推向高潮。
總之,學生在學習中參與意識越強,合作意識越濃,越能發揮他們的潛能,越能不斷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4、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
“分類”教學中,教師沒有過多講解分類的含義。這是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將學生帶入實際生活,讓學生自己去嘗試、體會、理解分類,然后再根據學生自己的理解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一切都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意向,為創造性思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而教師只是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
第一節課,從整理超市商品入手,到小組合作,到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見過的分類現象。這時學生頭腦中迅速回閃著他們接觸過的種種感性材料。然后他們爭先恐后地舉出了豐富多彩的實例,如:廚房里碗、盤子的擺放(按大小、質地),書柜中書籍的排列(可按種類、大小),衣柜中衣物的放置(可按季節、衣褲、內外)學生將這些物品在家中分類擺放的情況說得清清楚楚。這說明實際操作加深了他們對分類意義的理解,感悟到分類的真正含義,所以才能恰如其分地舉出各種例子。
第二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思維。雖然難度較大,但因有了第一節課的分類基礎,學生在第二節課活動中,就有了創新思維的條件。如分花時,教師的目的是可按顏色分,也可按品種分,而學生在實際擺放時,兩種標準都考慮到了,他們或先按顏色分,再把每種顏色按品種分;或先按品種分,再把每一品種按顏色分,思維是完整的。這說明學生對分類的理解已達到了一定的程度,能綜合思考問題,靈活運用分類標準。特別是舉生活中的例子。如把許多書、本放在一起,讓學生分類,他們同樣能用同一標準或不同標準有效結合的方法,準確地進行分類,并往往超出老師的教學要求和設想。可見學生對分類知識的學習已得到升華,這是積極參與、自主學習的成果,他們的創新能力也在教學實踐中提高了。
通過這些教學活動,學生不但進一步鞏固了分類知識,同時也認識到教學來源于生活。教師通過正確引導,讓學生從觀察中發現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數學知識,并能運用這些知識、經驗來認識、解決有關的數學問題,讓他們感到身邊處處有數學,使數學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用的上的學科,從而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通過這些教學活動,使我清楚地認識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就是不斷超越原有狀態和水平的過程。要使學生不斷創新,教師應創新在前。如果教師不具備這樣的素質,學生的創新將被扼殺。因此,教師必須樹立起終身學習的信念,不斷接受再教育,使自己的創新意識不斷增強,才能放開學生的手腳,讓他們大膽的創新。這是21世紀合格教師必備的素質。
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案 篇14
教學目的:在學生系統復習之后,進行的'綜合練習,使學生在練習中能夠綜合運用知識。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試卷檢測)
9 11
1、
2、在○里填上>、<或=。
8 ○ 14 - 4 17 - 10 ○ 3 + 4 10 - 6 ○ 6
9 ○ 9 + 3 7 + 4 ○ 7 - 4 10 +0 ○10 - 0
3、從大到小排列下面各數,并填入( )里。
13 10 9 15 12 20 18
( )>( )>( )>( )>( )>( )>( )
4、個位上是9,十位上是1的數是( )。
20里面有( )個十。
5接著畫下去,畫滿10個。
○△△○△△
□○△□○△
6、☆☆☆☆★☆☆☆★☆☆
一共有( )個☆。從左邊數,第( )個和第( )個是★。
請把第1、3、7、11個涂上顏色。
【一年級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一年級上冊教案04-25
一年級上冊美術教案02-02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0-27
一年級音樂上冊教案01-06
一年級上冊音樂教案01-01
一年級上冊《秋天》教案12-27
一年級上冊《畫》教案12-08
一年級美術上冊教案01-02
一年級上冊減法教案02-03
語文一年級上冊教案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