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

時間:2024-04-04 07:33:0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1

  教學內容:

  教材90-92頁例5-6和課堂活動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操作和交流,學會認識幾時幾分

  2、通過活動,感知時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1、養成珍惜時間 的好習慣。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具準備:

  鐘表、作息時間表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放收音機正點報時的聲音

  2、教師:同學門,你們聽見了什么?

  3、出示鐘表圖,讓學生說

  二、探究新知

  (一) 學習例5

  1、教師:同學們已經認識幾時、幾時半了,下面鐘表上的時間你認識嗎?

  出示例5圖

  2、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想一想,你認為應該怎樣認?同桌交流

  3、學生匯報

  4、教師小結:時針超過了幾格,就是幾時,分針走了多少個小格,就是幾分?

  在認時間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小組討論后匯報

  (二) 學習例6

  1、 教師:出示例6圖,學生認時間

  2、看,小熊還等大家來幫他們寫一寫,你會嗎?

  3、抽學生板書,并說方法

  4、教師教寫法

  先寫幾時,再寫:,再在:的后面寫幾分,幾分要占兩位

  注意:不是冒號,要寫在中間

  5、書91頁,學生練習

  三、在活動中體會

  1、出示時間,學生邊說邊撥

  8:10分 11:15 7:35 3:08

  學生邊說邊撥

  2、同桌練習

  3、幫助動物糾正錯誤

  課堂活動3題,學生仔細觀察,有錯誤嗎?你認為應該怎樣說?

  4、聯系生活實際,估計時間表

  你們喜歡看那些電視節目?

  這些節目在什么時間播出,請你填寫節目時間表,

  學生活動

  四、課后記: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2

  設計說明

  1.搭建平臺,培養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倡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設計根據以上理念,以教材提供的素材為背景,為學生搭建平臺,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認識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

  2.適當引導,充分交流。

  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基于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由于有上節課的知識作為基礎,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只扮演引導者,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還給學生。教師在恰當的時候提出要求、引出問題后,引導學生按照問題的.要求分組進行充分討論,然后全班進行匯報。整節課都是在交流討論后由學生自主列式解答,加深了學生對乘法的認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 小棒若干

  教學過程

  ⊙直接導入,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乘法,知道了相同數相加可以用乘法來計算。這節課我們進一步學習乘法的相關知識,認識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新課伊始,直接導入,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48頁例2。

  2.提出要求:仔細觀察實物圖,獲取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1)學生認真觀察實物圖,獲取數學信息。

  (2)匯報交流。

  預設

  生1:有3束氣球,每束都有5個。

  生2:可以提出這樣的數學問題:一共有多少個氣球?

  生3:根據前兩名同學的回答,可以歸納為:有3束氣球,每束都有5個。一共有多少個氣球?

  3.提問:綜合獲取的數學信息,你想怎樣列式?

  (1)小組討論。

  (2)指名匯報。

  預設

  生1:可以用加法計算:5+5+5。

  生2:可以用乘法計算:5×3或3×5。

  (3)提問:你能計算出乘法算式的得數嗎?

  預設

  生1:我根據加法算式能計算出乘法算式的得數,因為5+5+5=15,所以5×3=15、3×5=15。

  生2:我可以用數一數的方法計算出乘法算式的得數。

  4.提問: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義?

  (有3束氣球,每束都有5個,求一共有多少個氣球,就是求3個5是多少)

  5.認識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

  師:你們知道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嗎?(教師說明)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3

  教學目標

  1、掌握用7、8、9的乘法口決求商的一般方法,能正確運用7、8、9的乘法口決求商。

  2、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較熟練地掌握用7、8、9的乘法口決求商

  難點:運用已有知識與經驗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決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聽算練習

  24÷3= 8÷4= 10÷2= 27÷3= 18÷6=

  12÷2= 15÷5= 36÷6= 20÷4= 30÷5=

  2、把下面的口訣補充完整

  ( )七二十八 ( )九五十四 ( )八五十六

  ( )八四十 ( )八二十四 ( )九七十二

  3、計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是怎樣求商的?

  24÷6= 想( )六二十四

  32÷4= 想四( )三十二

  二、新課

  談話引入:快樂的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陽光小學的同學們開始為慶祝自己的節日做準備啦。你們看,他們在做什么?

  三、解決問題,掌握求商方法

  (1)每行掛幾面?

  觀察例1主題圖,同學們可以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有56面小旗,掛成8行,平均每行掛幾面?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56÷8)

  你是怎樣想出商的?(除數是8,想8的口訣七八五十六,所以56除以8等于7.)

  如果把56面小旗掛成7行,平均每行掛幾面?怎樣解答?(56÷7=8)

  比較56÷8=7 56÷7=8,你有什么發現?

  (商和除數交換了位置,用的是同一句口訣七八五十六求商)

  (2)每組幾顆星星?

  出示主題圖中第二組的同學們給我們提供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同學們做了49顆五角星,平均分給7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幾顆?

  這個問題怎樣解決?(49÷7=7,除數是7,想7的'口訣七七四十九,商是7)

  (3)能擺幾行?

  出示主題圖中第三組的同學們給我們提供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同學們帶來了27個心形氣球,每9個擺一行,可以擺幾行?

  同學們獨立解決這個問題。(27÷9=3,除數是9,想9的口訣三九二十七,商是3. )

  (4)小結,揭題

  1、算法:除數是幾,就想幾的乘法口訣

  2、用到了7、8、9的乘法口訣,板書課題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5)試一試

  課本39頁做一做第一題,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回憶計算過程,大家總結算法。

  三、鞏固練習,熟練掌握

  1、幫小猴子摘桃

  分為男生組和女生組,各組出9名同學,一人一題,直接寫出得數,哪組算的又對又快,這組就可以幫小猴先摘到桃。

  兩組學生比賽,算完核對結果。

  2、小鳥回家

  依據小鳥口中的算式卡片,用打手勢的方法判斷,比如21÷7=3,這只小鳥住3號房子,你們就打3的手勢。

  3、3、4、5、6題做書上,集體訂正。

  四、學生談收獲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板書設計

  用7、8、9的口訣求商

  56÷8=7 56÷7=8

  (七)八五十六 七(八)五十六

  49÷7=7 27÷9=3

  (七)四十九 (三)九二十七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5頁例4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概念,感知1毫米有多長,知道1厘米=10毫米。

  2.讓學生通過整理,對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有系統、完整的認識。

  3.結合實踐活動,滲透長度單位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及空間概念。

  【教學準備】

  多媒體、硬幣、學生直尺、身份證、彩條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媒體展示:美麗的七色彩虹。

  教師:多美的七色彩虹呀!在各小組的桌上有和彩虹一樣漂亮的七彩紙條,請各小組分工合作量出它的長度有多少厘米,并作記錄。

  學生匯報后,發現紫色彩條的長度有爭議。

  教師:用厘米作為長度單位測量,有時得不到準確的結果,需要一個比厘米還小的單位——毫米。(板書:毫米)

  二、探索新知識

  1.觀察直尺,看1厘米中間有些什么

  (1)看一看,直尺上1厘米中間有些什么?

  (2)找一找,直尺上有哪些長度單位,你是怎樣發現的?教師小結: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還有更小的小格,1厘米間的每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教師媒體展示——毫米。強調: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

  (3)指一指:用筆頭指一指1毫米,看一看1毫米有多長。(要求學生多指幾處)

  (4)數一數:1厘米中間有多少個1毫米。

  (學生匯報時,要求學生說出數的是從幾厘米到幾厘米,中間有多少小格)

  根據學生匯報,引導分析、概括出1厘米=10毫米。

  練習:2厘米=( )毫米8厘米=( )毫米( )厘米=50毫米60毫米=( )厘米

  (5)介紹字母表示毫米。

  提問:千米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呢?厘米呢?猜一猜,毫米用什么字母表示?

  教師指出:國際上規定用“mm”表示毫米,1毫米可以寫成1 mm,那么1厘米=10毫米可以寫成1 cm=10 mm。(板書寫出)

  嘗試:你能用字母表示2毫米、3毫米、7毫米、10毫米、43毫米嗎?

  學生獨立嘗試,全班展示。

  2.實踐活動,感受1毫米的長度

  (1)猜一猜,桌上什么物體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2)量一量,身份證的厚度究竟是不是1毫米?

  (3)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

  教師示范:用拇指和食指拿身份證,然后抽出身份證,指出兩指間的縫隙就是1毫米。要求學生反復練習,體驗1毫米的長度。

  (4)說一說:桌上還有什么東西的`厚度是1毫米?

  (5)想一想: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厚度是1毫米?

  3.實際操作,用毫米作單位測量

  (1)認一認,媒體出示練習十三中第2題的兩幅圖,引導學生認一認是多少毫米。

  (2)嘗試量一量。

  ①媒體顯示兩種量曲別針的測量方法,哪種正確?并要求學生說明理由。

  ②嘗試量紫色彩帶的實際長度和量數學課本的厚度。

  ③開放測量,找合作伙伴一起,對周圍物體作隨意測量,看是多少毫米。

  4.探究相鄰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議一議: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然后全組匯報,教師引導學生整理。

  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通過整理,引導學生探究:除km和m間的進率是1000以外,其他相鄰兩個長度單位的進率是10。

  二、用新知,解決問題

  1.做教科書第26頁課堂活動第1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全班交流,然后選擇合適的單位填入括號中。

  2.學生獨立完成課堂活動第2題教師提醒學生用mm為長度單位,引導學生認識其測量誤差。

  3.指導學生做課堂活動第3題先估計100張紙的厚度,再實際量一量,并做好記錄。

  4.鉛筆的長可能是幾厘米?

  三、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應用了哪些方法探究毫米的有關問題?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究,使學生經歷9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體驗9的乘法口訣的來源。

  2.理解每句乘法口訣的意義,初步熟記9的乘法口訣,能用乘法口訣進行簡單的計算。

  3.通過編制口訣,初步學會運用類推的方法探究新知識。

  教學重點:讓學生自主編制9的乘法口訣,并運用口訣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探究9的乘法口訣中的規律,并熟記口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趣揭題

  1.創設情境

  (1)課件出示情境圖:乒乓球是我國的國球,分單打和雙打兩種,其中雙打需要兩個隊員合作,請看情境圖。

  (2)計算人數:你知道圖中共有多少名運動員嗎?你是怎么求的呢?4×3=12(名)

  (3)說說想法:我們知道一幅圖有4人,這里有幾個4人,你用了哪句乘法口訣?

  (4)回顧口訣:我們都學了哪些乘法口訣呢?(2—8的乘法口訣)

  2.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繼續學習9的乘法口訣。(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構建新知

  1.主動探究

  (1)提供情境:在我國有一項傳統的.運動項目──賽龍舟(課件一條接一條地演示賽龍舟情境圖)

  (2)收集信息:觀察情境圖,你能獲得哪些信息?(有9條龍舟,每條龍舟上都有9人)

  (3)自由提問:分組自主提出問題,并嘗試列式。如:2條龍舟上有多少人?3條龍舟上有多少人……

  (4)交流匯報:學生的式子可能有兩種:連加或乘法。如果有連加的算式,可以引導學生寫出乘法算式。(板書每個乘法算式)

  2.自編口訣

  (1)討論乘法算式的積。

  ①出示數軸,讓學生填一填。

  ②根據乘法意義讓學生說一說。如:2×9可以表示幾個9相加。

  (2)自編9的乘法口訣。

  (3)根據9的乘法口訣寫出對應的另一個乘法算式。

  3.多種形式,熟記口訣

  (1)找規律:

  ①觀察相鄰兩個乘法口訣的差是幾?

  ②看圖找規律:10個方格中有9個五角星,1個空格

  學生小結:9乘幾就等于幾十減幾。

  ③手指記憶法。

  a.課件出示教材第81頁最下面的手指操。

  b.教師邊介紹邊示范用手指表示9的乘法口訣的方法。

  c.學生練習手指記憶法。

  (注意: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探究9的乘法口訣中的規律,并鼓勵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口訣。)

  (2)對口令:同桌之間玩對口令游戲。

  (3)背口訣:同桌互背口訣。

  (三)學以致用,鞏固口訣

  1.基礎應用

  (1)完成教材第80頁“做一做”。鞏固學生對的口訣的應用。

  (2)算一算。

  9×6=2×9=5×9=()×7=9×()=72

  2.提升練習

  (1)填一填。

  9+9+9=()×()=()

  9×8-9=()×()=()

  5×9+9=()×()=()

  (2)圈一圈。把答案是18的算式用紅色圈出來,把答案是45的算式用綠色圈出來。

  9×2-99+94×9+99×7-9-99+9+9+9+99×3-96×9-9

  (四)總結全課,暢談收獲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呢?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6

  教學目標

  1.發展從情境圖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2.結合具體情境,發展估算能力,探索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教材分析

  學生已經在一年級學習了百以內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在本冊第六單元又學習了萬以內數的加減法。本節課在此基礎上,創設了買洗衣機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倡方法多樣性。然后,再讓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方法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引導學生估算結果的大致范圍。

  本節課創設的買洗衣機的情境,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生活素材,學生感到非常熟悉、親切。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家庭的理財計劃中,使學生在理財的過程中,探索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會使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學校為一、二、三年級教學班配備了多媒體講臺,為現代化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學生都來自城市,知識面比較豐富,對教材中的情境非常熟悉。我們班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濃厚,敢想、敢說、敢問,思維活躍。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動手。小組成員按每組4人進行合理搭配,有利于合作交流。

  課堂實錄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昨天老師讓你們回家做了一個家庭理財調查,你們都調查好了嗎?

  (前一天發給學生如下的調查表。)

  (評析 本環節旨在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做這個調查要干什么引起學生對本節課的極大關注,為下一步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

  生:調查好了。

  師:誰把自己調查的情況說給大家聽聽。

  生1:媽媽的收入是860元,爸爸的收入是1500元,每月生活費是1000元,計劃購買的商品是4000元的電腦。

  生2:媽媽的收入是1100元,爸爸的收入是2560元,每月生活費是1200元,計劃購買的商品是5000元的健身器。

  生3:媽媽的收入是790元,爸爸的收入是1280元,每月生活費是900元,計劃購買的商品是3500元的空調。

  師:這幾個同學們做的調查非常好!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來交流一下你的調查,好嗎?

  (小組交流。)

  師:有一個叫小剛的同學也回家做了一個調查,你們想知道嗎?

  生:想。

  (二)創設情境,解決問題

  (屏幕顯示:小剛的媽媽說:我的收入是632元。小剛的爸爸說:我的收入是786元。小剛的媽媽說:我們家每月的生活費是980元。)

  師:看到這里,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1:小剛的爸爸比媽媽多收入多少錢?

  生2:他們共收入多少錢?

  生3:小剛家每月還剩多少錢?

  師:你能估算出小剛家每月大約節余多少錢嗎?小組討論后,自己解答。

  師:哪位同學說一說你的估算結果?

  生1:600+700-1000=300(元)。

  生2:不對,786元接近800元,應該是600+800-1000=400(元)。

  師:哪位同學的結果更接近精確結果?

  生:第2位同學。

  師:同學們這么快就估算出來了,那么你們能實際算出小剛家每月可以節余多少元嗎?請同學們做在練習本上。

  (找一生說答案,全班訂正。師板書:632+786-980=1418-980=438(元)。)

  師:小剛家也有一個計劃。你們想知道嗎?

  (看屏幕:小剛的媽媽說:我想用節余的錢買一臺價格是960元的洗衣機,幫媽媽算一算,需要攢幾個月?小剛做思考狀。)

  師:同學們,你們能幫助小剛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能。

  (評析課件引起了學生的注意,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的好勝心很強,對幫助小剛解決問題個個信心十足,立即投入了積極思考的狀態中。)

  師: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

  生1:用洗衣機的價錢減去一個月的節余,還缺522元,再減去一個月的節余,還缺84元,因此需要攢3個月。

  (列式:960-438=522(元),522-438=84(元),需要攢3個月。)

  生2:我們組是這樣想的,兩個月的節余是876元,要買一臺洗衣機是960元,還少84元,因此要攢3個月。

  (列式:438+438=876(元),960-876=84(元),需要攢3個月。)

  生3:我們組的想法和第二個同學說得差不多,先求出兩個月的節余是876元,而876比960少了不到100元,所以要攢3個月。

  (列式:438+438=876(元),876比960少了不到100元,所以要攢3個月。)

  生4:我們組的想法是先求出兩個月的節余,是876元,買洗衣機還不夠,再加一個月的節余是1314元,這就足夠了,因此要攢3個月。

  (列式:438+438=876(元),876+438=1314(元),需要攢3個月。)

  師:通過討論,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幫助小剛解決了問題,看看小剛說什么?

  (屏幕顯示:小剛高興地說:謝謝同學們幫我解決了問題,你們的好方法我已經學會了。再見。)

  (評析本環節的設計初衷是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由于是生活中的素材,因此,人人參與,課堂氣氛熱烈。由于每個人的思維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體現。)

  (三)理解應用

  師:老師也為同學們的聰明才智感到高興,現在你就是你們家的小管家,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出購買計劃中的商品,用每月節余的錢,需要攢幾個月。數據多的同學可用計算器幫忙,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請小組成員或老師幫忙。

  (評析此環節旨在鞏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如果單純地出一道題,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但讓他們計算自己家的理財計劃,學生的情緒又高漲起來了。另外,可以讓學生使用計算器,他們感到很高興,繼續保持高漲的學習激情。)

  (四)回顧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同學們用很多的方法幫助小剛解答了問題,同時也做好了自己家的理財計劃,并掌握了加減混合計算的`方法,同學們的課上得非常好。

  教學反思

  課前,我先讓學生回家做一個調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引起對本節課的極大關注。課堂上,學生精神高度集中,為下一步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幫小剛解決問題時,學生情緒高漲,因為這就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只是平日從不參與,這次讓他們自己當管家,他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就激發出來了。課堂上,小組討論氣氛熱烈,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多種多樣,讓我為之一振。由于取材于生活,學生感到很熟悉,因此表達起來非常流暢,把一個理財計劃說得井井有條。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的知識,相信將會令他們終身難忘。這節課,我感到學生在學習加減混合運算的過程中,并不感到枯燥乏味,因為問題情境很貼近他們的生活。學生體會到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并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我自己認為這節課總體上達到了預期目的,但由于學生的差異,個別學生的思考速度跟不上小組的討論,因此就干脆放棄。另外,雖然在課前,我強調是近幾個月內的計劃,有些學生在計算時才知道要攢8~9個月,這樣在計算時就耽誤了時間。

  通過反思,提醒我在今后備課中要關注每個細節,努力提高自身教學以及處理事件的能力,以便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更上一層樓。

  案例點評

  本課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注重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適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創設買洗衣機的情境,緊密聯系了學生的現實生活,學生感到非常熟悉、親切。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家庭的理財計劃中,使學生在理財的過程中,探索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使他們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2.探索計算方法,鼓勵算法多樣化

  百以內加減法已經為學生萬以內加減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本節課,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通過小組合作交流,體現算法多樣化。學生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并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本節課還注重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了熱情的幫助,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需要注意的是,課堂中在充分讓學生合作探討的同時,要注意合理搭配每一環節的時間,把握住重點內容進行教學。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7

  教學內容:教材P68頁例1、例2,課堂活動第1、2題。

  教學目標: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動中,抽象出除法算式。

  2、能認識并初步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義,會讀寫除法算式。

  3、在用算式表示分東西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的簡捷性,從而激發進一步學好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除法算式。

  教學難點: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義。

  教具:小棒、桃子圖片 糖果

  學具;12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分一分、說一說。

  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糖)你們喜歡吃糖嗎?(喜歡)知道老師手里有多少個糖嗎?(不知道)老師告訴你們,我手里有12個糖。現在老師想把這12個糖平均分成4分,你們會分嗎?(會)請拿出你們的小棒,把它當作12個糖分一分。分對的同學,待會下課了,老師就把這些糖果獎勵給大家,現在開始動手吧。(學生操作,教師巡視)要求同學們一邊擺小棒一邊說。

  (1)平均分成4份

  分好的同學用一個最漂亮的坐姿來告訴老師,同學們坐的'真好,現在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分一分。

  請四個坐得特別好,聽得特別認真的同學和老師一起來分糖。第一次每人一個,分完了嗎?繼續分,再來每人一個,分完了嗎?每人再分一個,現在正好分完了。請小朋友們看一看,他們每人分得了幾個糖,平均分了嗎?

  (2) 現在我們再來分一分,先聽清楚老師的要求 :把12個糖每3個分給一個同學,可以分給幾個同學?

  同桌的兩個小朋友一起合作,看哪些桌的小朋友分得又對又快。(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分好的小朋友請把腰挺起來,把頭抬起來。

  這一次,我們同樣是拿12個糖來分,每3個糖分給一個同學,可以分給4個同學。

  小結:這兩種分法都是把12個糖平均分的。象這種把12個糖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或把12個糖每3個分給一個小朋友,求每份是多少或分成多少份,像這些問題,在數學里我們要用到一種新的方法——除法來計算.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師指板書,齊讀課題《除法的初步認識》

  二、分一分,認識除法算式

  師:老師手中是什么?想要嗎?那先得分一分,看誰分得又快又好。

  1、出示例1

  小黑板出示(1)把8個桃平均放在4個盤里,每盤放( )個。

  教師在黑板上貼出8個桃子的圖片和4個盤子的圖片

  請小朋友們用8根小棒代替8個桃子分一分。學生操作

  指名生上臺演示。

  師:我們拿了幾個桃子來分,平均分在幾個盤子里,每個盤子里有幾個?(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8 4 2 )

  (2)師:像這樣的平均分我們就可以用這樣一個除法算式來表示。以前我們學的加法用加號表示,減法用減號表示,乘法用乘號表示,那我們今天要學的除法該用什么符號呢?(除號)教師板書÷ 一邊板書一邊口述除號的寫法 “÷”這個就叫除號,寫的時候,先畫一橫線,要畫得平直,上下各寫一個小圓點,兩點要對齊.一條橫線劃得平,兩個圓點平均分。除號就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學生跟著書空除號。

  教讀除法算式:8÷4=2 8除以4等于2 生齊讀。

  (3)結合分的過程,說說8、4、2分別表示什么?

  在這個除法算式里,8、4、2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呢?

  師:把幾拿來分?把8分成了幾份呢?每份是多少?

  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把8個桃子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2個。

  我們一起把這句話讀一遍。

  (4)小結:把幾個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每份的個數是一樣多,我們就可以用一個除法算式來表示,如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4根,就可以用12÷4=3這個算式來表示。

  2、教學例2

  小黑板出示例2 12個小朋友跳繩,每3人分一組,可以分成幾組?

  學生齊讀題目

  請同學們拿出小棒動手分分 教師巡視

  師:可以分成幾組呢?(4組)

  (2)剛才分的過程和結果用一個除法算式表示,這個除法算式該怎樣寫呢?誰來說一說。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12÷3=4 生齊讀算式。

  師:在除法算式中除了除號外,這3個數分別叫做什么名字呢?小朋友看看書(生自己認識)

  師:除號前面的這個數叫什么呢?除號后面的這個數呢?等號后面的呢?教師在這個算式下面寫出各部分的名稱 (被除數、除數、商)

  生跟著老師認讀幾遍。

  (3)結合過程說說12、3、4分別表示什么?

  (4)說說8÷4=2中各部分的名稱。

  三、談收獲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鞏固練習(課堂活動1、2)

  小黑板出示

  1、擺一擺,填一填

  讓生動手擺一擺,填出書上的空。

  指名上臺板演,集體訂正。

  2、圈一圈,填一填

  五、拓展練習

  一、在正確分法后面的( )里打√

  1、把6個○,平均分成3份。

  (1)○ ○○ ○○○

  (2)○○○ ○○○

  (3)○○ ○○ ○○

  2、把10個

  讓生獨立在書上圈出,在交流,指名生上臺圈、填,訂正。

  設計理念:除法含義這一數學難點,教學時在知識點上,通過抓住“同樣多”→“平均分”→除法含義的內在聯系,使學生認識逐步加深。在教學中,通過學生親身操作與教師示范演示相結合,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過程,形象直觀地理解除法含義。這樣有利于學生由動作思維——建立表象——抽象思維,使學生在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能力得到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揮。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8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通過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動,直觀認識角,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張口的大小有關,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學生在一年級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際、動手操作等活動來直觀地認識角。

  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幅街景圖,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角,并讓學生初步認識角。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圖中找角,讓學生說一說看到的角。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來說一說生活中還見過哪些角。

  為了給學生創造一個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空間,讓他們能夠更進一步地認識角、了解角,教材又設計了折一折練一練做一做比一比等幾個小活動。其中,折一折這個活動可以促進學生對角的整體把握,在頭腦中形成角的直觀形象;練一練,讓學生標出圖形中的角,幫助學生加深對角的認識;做一做,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張口的大小有關;比一比這個活動是為了讓學生對角的特征有更深刻的認識。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擁有電教室、語音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

  學生來自城市,從小接觸的新事物多,見多識廣,勤于觀察、樂于合作探究,善于思考、質疑,同時經常參加校內外的科技類活動,對放大鏡等工具使用比較得心應手;家長重視對孩子學習興趣和能力的培養,積極、主動地配合學校一起來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課堂實錄〗

  (一)活動導入,初步感知

  師:同學們,數學王國的朋友們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他們還給同學們帶來了一道有趣的題目。(多媒體課件出示:長方形、圓、三角形、橢圓、正方形這五個圖形小精靈依次在美妙的音樂聲中走出來。課件配音:同學們,我們都藏在你們小組中的信封里,小組合作,先找到我們,再把我們分成2組。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師:誰來說說你們組是怎樣分的為什么這樣分

  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一組,它們都有尖尖的角;圓和橢圓一組,它們都沒有尖尖的角。

  師:有不同的分法嗎

  生:(搖頭)同意第一小組的分法。

  師:點擊相應的圖形,把課件中的圖形小精靈分成兩組。

  (課件配音:同學們,角也是我們數學王國中的一名重要成員,你們愿意來認識它嗎)

  生:(異口同聲)愿意。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認識角。)

  (二)學習探究,加深理解

  1.感知角

  師:同學們,從你學具袋里的圖形中找到一個角,你來摸一摸有什么感覺

  生1:這兒是尖尖的,這兩邊滑滑的、平平的。

  生2:這兒有些刺手,這兩邊直直的。

  師:(邊演示角,邊說)噢,原來角給我們的感覺是這樣的:尖尖的,直直的。

  2.找生活中的角

  師:在我們上學的路上有沒有角呢(多媒體課件出示:書64頁的情境圖。)誰愿意來指一指

  (生紛紛上臺,指主題圖中的角。)

  師:在我們的生活周圍到處存在著角,你還能從教室中找到角嗎

  生:(異口同聲)能。

  師:誰來說一說

  生1:黑板的四周有四個角。

  生2:桌子的四周都有角。

  師:把你們找到的角說給同桌聽。

  3.創造角

  師:同學們真是太棒了,找到了這么多角。現在看桌子上的圓形紙片,它上面有角嗎

  生:(搖頭)沒有。

  師:你能想辦法利用這張紙片來創造一些角嗎

  生:能。

  師:那就快快開始吧!

  師:誰來展示一下你創造的角

  (學生紛紛在實物投影機上邊展示邊說。)

  生1:這是我折出來的角。

  生2:我畫了3個角。

  生3:這是我剪出來的角。

  師:同學們很了不起,都能創造角了!下面,老師也要來創造角了,仔細看。

  師:老師是用什么方法創造的

  生:畫的。

  4.介紹頂點和邊

  師:大家看!這尖尖的一點叫作角的頂點,這兩條直直的線叫作角的邊。

  5.游戲

  師:同學們的表現可真棒呀!現在讓我們繼續擦亮自己的慧眼,來辨一辨真假孫悟空。(多媒體課件出示:畫面加相應的配音。)

  師:先看這個,是真是假(師點擊其中的一個孫悟空圖形,出現相應的圖形。)

  生:假。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這個圖形上沒有角。

  師:擦亮慧眼,看一看,這個孫悟空是誰變的呢(師點擊該圖形,出現豬八戒。)

  生:(歡呼)豬八戒!

  師:再看這個,真還是假

  生:真。

  師:同意嗎

  生:同意。

  (師點擊該圖,出現一個搖頭晃腦的孫悟空圖。)

  師:繼續看,這個是真還是假一起說。

  生:真。

  (師點擊該圖,出現一個搖頭晃腦的孫悟空圖。)

  師:接著看,是真是假

  生:假。

  師:誰變的呢請看。(師點擊該圖形,出現二郎神。)

  生:(歡呼)二郎神!

  師:一起看這一個。

  生:真。

  (師點擊該圖,出現一個搖頭晃腦的孫悟空圖。)

  師:仔細看,真還是假

  生:假。

  師:誰變的

  生:(歡呼)白骨精!

  師:祝賀你們,每人都有一雙慧眼!

  6.角的標記

  師:同學們,為了更清楚地表示各個角,我們還可以給角標上標記,怎樣做呢聽智慧老人來告訴大家。(多媒體課件出示:畫面加配音。)閃動角的相關部分,出示角的標記,智慧老人講解:小朋友,仔細看!這是表示角的符號。同時,為了區分不同的角,我們通常在這個符號的后面注明一個數字或字母。例如,我們在這個角符號的后面再加注數字1,我們就可以把它記作1,就讀作角1;如果還有一個角,我們就可以記作2,讀作角2。你們記住了嗎

  生:記住了。

  7.標出圖形中的角

  師:小組中的答題紙上有不同的圖形,選擇你喜歡的一張,用智慧老人告訴我們的方法,把這個圖形中的角標出來。

  (生動手做。)

  師:誰來展示一下你做的

  生1:我選擇的圖形是五角星,找到了10個角。

  生2:我選擇的是第二個圖形,找到了8個角。

  生3:我在第三個圖形中找到18個角。

  (三)實踐操作,鞏固知識

  1.做活動角

  師:同學們剛才的表現可真出色呀!我們已經認識了角,下面我們動手來做一個角。每人從學具袋里拿兩根硬紙條和一個圖釘,用它們來做一個角。用圖釘時要小心,不要扎破手指。開始!

  (學生動手做角。)

  師:把你做的角舉起來展示一下。

  師:下面我們要來動腦筋了。看老師的這個角,你能調整手中的角,使它比這個角大嗎

  生:能。

  師:做好后舉起來。

  師:來,我們倆來比一比。(和一個學生合作)

  師:想一想你是怎樣使角變大變小的。

  師:我們再來比一比。(與一個學生合作)

  師:想一想你是怎樣使角變大變小的。

  生1:把兩根紙條往外拉,角就大;往里推,角就小。

  生2:把兩條邊向外拉,角就大:向里推,角就小。

  師:對,把角的兩邊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把角的兩邊合攏得越小,角就越小。

  2.小實驗

  師:同學們,既然角有大有小,下面同桌合作,找出三角尺中最小的角。

  師:你來指一指你們找到的角。

  師:小組合作,把每把三角尺上這個最小的角放在一起比較一下,你們會發現什么

  (小組交流、討論。)

  師:哪個小組來匯報

  生:每把三角尺上的這個角都一樣大。

  師:大家都同意嗎

  生:同意。

  師:你上來展示一下你們是怎樣比較的。

  生:把它們的頂點先對齊,讓它們的一條邊重合,我們發現另一條邊也重合了。

  師:小組繼續合作,用放大鏡看三角尺上這個最小的角,你們又會發現什么把你們的發現填寫在這張實驗記錄單上。

  變不變

  角兩邊的長短□角兩邊的長短□

  角的大小□角的大小□

  師:誰來匯報你們組的成果

  生1:角兩邊的長短變了,角的大小變了。

  生2:角兩邊的長短變了,角的大小沒變。

  師:我們都同意角兩邊的長短發生了變化,那角的大小到底變沒變想一想可以怎樣來驗證。

  生1:可以折一個一樣大小的角,放在放大鏡上面量一量。

  生2:我有一種更簡單的方法,直接用另一把三角尺上的這個角放在放大鏡上面量就可以了。

  師:剛才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驗證的好方法,下面請小組再來合作,選擇你喜歡的`方法來驗證一下。

  師:我們剛才驗證的結果是角的大小變沒變

  生:沒變。

  師:下面請小組把這張實驗報告單訂正好。

  師:同學們,再來看這張實驗報告單,通過剛才的實驗,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原先以為用放大鏡來看角,角肯定變大了,現在知道角的大小不變。

  生2:角兩邊的長短變了,角的大小沒有變。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這個實驗,你們能得出一個什么結論

  生1:角兩邊的長短變了,角的大小沒有變。

  生2:角兩邊的長短和角的大小并沒有關系。

  (四)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生1:我認識了角。

  生2:我會創造角了。

  生3:我知道了角各部分的名稱。

  生3:我知道角兩邊的長短和角的大小并沒有關系。

  〖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導入新課時,多媒體課件播放了數學王國的朋友們來到了課堂上這一段動畫,馬上吸引了學生的目光,引發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了更好地鞏固和運用知識,我設計了小游戲――真假孫悟空,在進行這個環節時,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學生鞏固知識既高興又輕松。

  同時,我在教學時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做活動角這個環節,在引導學生比較兩個角的大小時,應讓他們充分比較角的大小,使每個人都親身經歷比較的過程,這樣才能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案例點評〗

  《標準》反復強調學習空間與圖形應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應注重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對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本案例中,教師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和學生熟悉的事物進行觀察、操作和實驗探究。其中,有兩點處理得比較恰當。一是利用多種資源,在激發學生興趣上下功夫,課堂一開始,利用動畫課件――圖形小精靈激情導入,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心;課堂上有關角的新知識頂點邊角的標記等,教師適時地讓智慧老人來講解;尤其是設計的真假孫悟空游戲,極大地激起了學生的參與欲望,使得常規的練習變得生動有趣,效果極佳。二是教師在扎扎實實地組織學生探究學習。關于角的大小與角的長短無關內容的學習是比較難的,處理不好往往會使學生處于一時明白,過時遺忘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本案例中,教師結合學生的已有技能,引入了用放大鏡探究角的實驗,引導學生經歷了一次探究活動,雖然本次探究實驗還不是很充分,結論得出的還有些困難,但這種思路和做法是十分值得提倡的,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逐步培養出能力,必將終生受益。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9

  第一課時厘米的認識

  教學內容:

  課本1頁到3頁內容。

  學習目標:

  1、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2、通過學生的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創造活動中,建立起對長度單位的理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難點:能在直尺準確找出指定的厘米數。

  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學生準備學生尺。

  學習過程:

  一、掲題示標:

  1、故事引入:在古時候,想知道物體的長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們常常用身體的一部分作為測量長度的單位。今天我們就來幫古人解決這個難題。下面請認真看老師板書課題,并把課題齊讀兩遍。

  2、口述并出示目標:

  (1)、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我能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2)、通過學習我能學會測量方法的多樣性。

  過渡語:你們有信心學會嗎?同學們非常自信,老師也相信你們。怎樣才能學會這個新本領呢?下面請出我們的`學習指導。

  二、口述并出示學習指導:

  認真看課本第1-3頁內容,重點看書中的情境圖。思考并討論:

  1、測量課桌面的長度時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種?你們的測量結果一樣嗎?為什么?

  2、尺子上統一的長度單位是什么?可以用哪個字母來表示?可以記作什么? (自學5分鐘后,小對子進行交流并口頭展示。)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學探究)。

  生認真地看書自學,師巡視,督促人人認真地看書。

  2、議一議(小對子交流)。

  1、測量課桌面的長度時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種?你們的測量結果一樣嗎?為什么?

  2、尺子上統一的長度單位是什么?可以用哪個字母來表示?可以記作什么? 針對學習指導中的問題對子間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在學生交流時巡視,觀察小對子交流情況,對合作不太好的小對子給以幫助和提醒 , 促使每個小對子及每個成員都能積極參與到討論交流活動中。

  3.說一說(針對學習指導中的問題進行匯報展示)。

  學生匯報時有不足或不準確的地方老師或其他成員可以及時給予補充,在展示完之后,給與評價或獎勵。

  4.知識歸納:

  (1)利用“鉛筆”“文具盒”“拃”等作為長度單位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會因選取的標準不同導致測量結果不同。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使用統一的標準,這樣才能準確的得到物體的長度。

  (2)厘米是比較小的長度單位,可以用“cm”來表示。1厘米記作1cm。 通過剛才的匯報,老師發現各個小對子的自學效果的確很好。到底同學們運

  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怎么樣呢?下面請看我們今天的闖關題,比一比誰發言最積極,誰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強!

  四、學情展示:

  第二關:我能快速填出答案。(展示要求:指名回答。)

  1、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 )做單位。

  2、厘米可以用字母()來表示。1厘米記作 ()。

  3、我的橡皮厚大約是()厘米。

  4、圖釘的長大約是()厘米。

  第三關: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線嗎?(內容見同步課件)要求:獨立完成后再整合答案。

  五、歸納小結:

  (1)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使用統一的標準,這樣才能準確的得到物體的長度。

  (2)厘米是比較小的長度單位,可以用“cm”來表示。1厘米記作1cm。

  六、鞏固提升:

  這節課大家表現的都很棒,下面我們就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比賽做作業。

  1、完成課本第2頁的1、2小題。

  七、板書

  統一長度單位 認識厘米

  測量時,標準不同,結果就不同—,統一長度單位 厘米cm

  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厘米”作單位。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測量長度

  教學內容:

  課本4頁到5頁內容。

  學習目標:

  1、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2、會分辨什么是線段。

  教學重難點:用學生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學生準備學生尺。

  學習過程:

  一、掲題示標:

  1、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媽媽和老師比,誰高?誰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劃一下。你能知道具體高多少,矮多少嗎?

  “高多少”,“矮多少”其實是在比較人體的長度,這就要使用長度單位來進行測量。那如何進行測量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道。

  2、口述并出示目標:

  (1)、通過學習我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2)通過學習我能分辨出什么是線段。

  過渡語:你們有信心學會嗎?同學們非常自信,老師也相信你們。怎樣才能學會這個新本領呢?下面請出我們的學習指導。

  二、口述并出示學習指導:

  認真看課本第4-5頁內容,重點看書中的情境圖。思考并討論:

  1、你是如何估計并測量橡皮長度的?測量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2、測量彩色紙條和毛線在方法上有什么區別?毛線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么?

  (自學4分鐘后,小對子進行交流并口頭展示。)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學探究)。

  生認真地看書自學,師巡視,督促人人認真地看書。

  2、議一議(小對子交流)。

  (1)你是如何估計并測量橡皮長度的?測量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2)測量彩色紙條和毛線在方法上有什么區別?毛線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么?

  3.說一說(針對學習指導中的問題進行匯報展示)。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10

  一、觀教材編排體系

  (老師們,我想首先對人教版教材關于統計這塊知識的編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和展望。)

  各冊的目標定位:

  一年級目標:

  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會用畫正字或自己喜歡的方法收集數據,會看簡單的統計圖,并學會以一格表示一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并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

  二年級上冊目標:

  繼續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同時還要求學生學會以一格表示兩個單位的統計圖,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

  二年級下冊目標:

  1、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統計圖(一格代表五個單位)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3.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三年級下冊目標:

  1、向學生介紹兩種新的條形統計圖,使學生學會看這兩種統計圖,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3、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二、本冊教學內容編排思考

  我認為本冊的教學內容有三大看點:

  看點一:比較簡單的復式統計表

  略:例1(教學簡單的復式統計表)

  (1)是在前面學習單式統計表的基礎上,設計了測量體重的情境,通過統計全班同學一年級和二年級時的體重,先分別用單式統計表表示,再引出復式統計表。

  (2)由于學生已經學過單式統計表,復式統計表的填寫可讓學生自主探索后合作交流,最后全班進行討論達成共識,明確單式統計表和復式統計表的聯系和區別。

  (3)根據統計表回答問題,可讓學生獨立思考,尤其是第3問,要讓學生多發表想法,對體重過輕或過重的同學提出合理的建議,體會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祥細說明:例1中出現了復式統計表,它是在單式統計表的基礎上,設計了學生熟悉的檢查身體的情境(如上頁圖)。首先統計學生剛入學時的體重情況和現在的體重情況,并把數據填入單式統計表中,然后提出:如何在一個統計表里表示呢?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復式統計表,并根據統計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在設計的三個問題中有一個發散性的問題:你還能發現什么?學生可在觀察的基礎上獨立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由于學生在前面已經掌握了用正字記錄法,本冊教材中沒有再出現提示,在學生收集兩年的體重數據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點撥。由于學生已經具有填寫單式統計表的基礎,在把兩年的體重數據填入一張復式統計表中時,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留有一定的空間,首先讓學生獨立嘗試填寫,然后小組合作交流,最后全班集體討論形成共識,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個別指導,明確單式統計表與復式統計表的聯系與區別。根據統計表回答的三個問題,可以讓學生獨立嘗試完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從統計表中發現更多的問題。如,組織學生對體重過輕或過重的學生提些合理化建議等,從而明確統計的作用與意義。

  2、做一做安排的是對學生參加各種課外小組活動人數的統計,可以組織學生互相交流,獨立完成數據的收集、整理并把數據填入復式統計表中。在復式統計表中給出了一個班級參加四種課外小組活動的人數,其余的內容教師可組織學生對本班或其他班級的情況進行調查統計,然后對統計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并討論回答統計表后面的四個問題。教材所呈現的內容貼近學生的校園生活,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讓學生在交流、合作中經歷統計的全過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參與意識。

  看點二:認識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5個單位的)

  略:例2(認識1格表示5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

  (1)通過統計某路口20分鐘過往車輛的數量,使學生經歷收集隨機出現的數據的過程,并學習用1格表示5個單位的方法表示數量,并根據統計圖表回答簡單的問題。

  (2)沒有條件進行現場統計的學校,可通過放錄像或做游戲的形式進行統計,統計時注意用畫正字記錄,便于用1格表示5個單位。學生可在教師引導下獨立完成統計圖,如果在統計過程中出現不是整5的數據,可在條形圖上方把數據標明,條形圖位置要基本準確。

  (3)回答問題,先獨立思考,再進行全班交流,第4小題要讓學生多發表想法。

  教參詳細說明:例2是在學習了簡單的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通過統計某路口過往車輛數量,使學生體驗隨機出現的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過程與方法,同時使學生體驗動態的統計過程(如上頁圖)。從數據來看,當在一條比較寬闊的馬路上統計20分鐘后,所得到的數據比較大,教材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用每個表示2輛汽車,最多要畫幾個呢?太麻煩了,怎么辦呢?這是例2的一個重點內容。

  教材中雖然給出了過往車輛的數據,但教師可根據本地區的具體情況做具體處理,有條件的可組織學生現場收集,也可以用播放錄像的形式讓學生記錄、采集數據。在記錄數據時,教師要明確要求用正字記錄法,對得到的`數據,教師可有意識地加以整理,便于用一個表示5輛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等形式,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師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個單位的統計圖的制作。

  例2后面的做一做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提供的素材把統計引向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如有條件可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從而加深理解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看點三:注意滲透根據統計結果進行預測的思想。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到這么一個細節,在例二中一共有四個問題,其中最后一個問題是:

  20分鐘后來的第一輛車最有可能是哪一種車?這在以前是不曾出現的。這可以說明什么問題呢?我認為這是一種知識上的遞進,它通過一步步的培養學生對統計的結果提出問題,并對統計的結果進行簡單的預測,逐步讓學生明確統計的結果帶來的對決策的意義和作用。統計不僅可以呈現事物的狀況,而且通過對統計結果的分析,還可以發現事物內部的規律,預測事物發展的情況,指導以后的工作。不論國界和所從事的工作,一些基本的統計觀念卻是人們普遍應當具備的。

  英國的PeterHolmes在1980年提出統計觀念表現在5個方面:(1)數據的收集;(2)數據的記錄與表示;(3)數據的提煉;(4)數據與概率的關系;(5)對數據進行解釋并作出推斷。

  統計觀念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1)數據的收集、記錄和整理能力;(2)對數據的分析、處理并由此作出解釋、推斷與決策的能力;(3)對數據和統計信息有良好的判斷能力。

  我想本冊比較關注的就是對數據的分析、處理并由此作出解釋、推斷與決策的能力的培養。教材中對此的安排如例2及后面的做一做、練習二十二的第2、3、4題,讓學生根統計結果預測20分鐘后來的第一輛車最有可能是什么車?根據五年級比二年級近視的人多,根據一周每天電視機銷售情況和學生需要增添什么圖書等提出合理化建議。在教學的時候可讓學生大膽猜測,并說明猜測的理由,使學生明確根據統計圖表可以進行簡單的預測,以便作出較為合理的判斷。

  三、課時劃分建議

  (1)可分三課時

  課時一:106頁的例一和108頁的做一做

  課時二:109頁的例二和111頁的做一做

  課時三:112、113頁的練習二十二

  (2)各課時目標

  課時一:1、體驗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過程,掌握數據的收集整理方法。

  2、探索填寫比較簡單的復式統計表。

  3、讓學生感知統計的作用和意義。

  課時二:1、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據統計表提供的數據初步掌握繪制統計圖的方法(1格表示5個單位)。

  2、根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并作出合理的預測。

  3、進一步體會統計圖的決策作用。

  課時三:1、通過練習進一步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過程。

  2、進一步掌握簡單復式統計表填寫和一1格表示5個單位的統計圖的繪制。

  3、感知數學知識在生活中起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建議

  1.注意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

  2.可以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靈活選取素材進行教學。

  3.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發揮主體作用。

  4.注意讓學生體會統計對決策的意義和作用。(有待認真深入思考后寫)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11

  教學內容:教材第84頁6~10。

  教學目的: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乘法應用題的結構和數量關系,使學生進一步鞏固解答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應用題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解答。初步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學準備:口算卡片,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計算練習。

  1、口算。

  用卡片出示已學過的一些乘法算式,指名口算。

  2、完成“想想做做”6。

  先指名說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集體校對。

  二、應用題練習。

  1、看圖口頭列式解答:

  4只

  (1)小雞:

  小鴨:

  是小雞的3倍

  (2)分析:小雞有幾只,小鴨的.只數是小雞的幾倍,也就是幾個幾只?求小鴨有多少只,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

  (3)學生獨立列式解答,指名說說為什么用乘法算?

  (4)老師小結: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就是求幾個幾是多少,因此用乘法計算。

  2、完成“想想做做”7。

  (1)出示第7題圖,提問:一只小船坐多少人?一只大船坐的人數是小船的幾倍?求什么?

  指名完整地說說題意。

  (2)分析:一只大船坐的人數是小船的4倍,也就是大船可以坐幾個幾人?求大船坐多少人,也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

  (3)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口答,集體訂正時指名說說解題思路。

  3、完成“想想做做”8。

  (1)出示第8題,指名說說圖意,題中告訴我們什么?求什么?(題中已知小松鼠采了5個松果,大松鼠采的個數是小松鼠的3倍。求大松鼠采了多少個松果?)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口答。集體訂正時說說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4、完成“想想做做”9。

  (1)出示第9題,說說這題有幾個問題?

  (2)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時說說各是怎樣列式的?并指導工作名學生用兩句話口答題中所問的兩個問題。

  三、想一想。

  完成“想想做做”10。在()里填上合適的數。

  1、出示第一組數3,6,9,12,(),()。觀察:這一組中后面的數和前面的數比,怎樣?(多3)

  想一想后面的兩格該怎樣填?為什么?

  2、獨立完成第2小題,說說你為什么這樣填?

  四、作業布置:

  1、列式計算。

  (1)4個5是多少?

  (2)4的3倍是多少?

  (3)4和5的和是多少?

  (4)3的2倍是多少?

  2、應用題:

  (1)小紅用5天的時間讀完一本書,每天讀4頁,這本書有多少頁?

  (2)小紅讀一本書每天讀4頁,小明讀的頁數是小紅的3倍,小明每天讀多少頁?

  (3)小紅讀一本書第一天讀4頁,第二天讀5頁,兩天一共讀多少頁?

  3、你能在()里填上合適的數嗎?

  (1)1,4,7,10,(),()。

  (2)1,2,4,7,(),()。

  五、教學后記:略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1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9~50頁例1、例2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聯系生活實際,通過現實生活情景,讓學生體驗到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的聯系,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2.通過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激發探索規律的欲望,培養探索發現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具體事物中體驗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是有規律的。

  【教學準備】

  1.課件、題卡。

  2.課前準備:各小組用幾種顏色的花設計一個布置花臺的方案,可選一種或幾種顏色,讓學生自由發揮。

  3.回家收集爸爸或媽媽的年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教師:“五一”節快到了,為了增添節日的喜慶,小朋友設計了布置花臺的方案,現在就請各小組展示你們的設計,其他小朋友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教師:小朋友的設計都挺棒,我們看得出來這些花的排列都很有規律。確實,生活中有規律的現象是很多的,你們愿意和老師一起來探索生活中的一些規律嗎?(板書:探索規律)

  二、探索新知,自主建構

  1.教學例1

  教師:小朋友喜歡旅行嗎?假如“五一”到了,你和爸爸媽媽去旅游,從重慶出發,去大約300千米遠的成都。

  多媒體出示地圖,動畫演示出行的過程。

  再在電腦上出示:

  重慶到成都大約300千米

  已行路程(千米)100剩下路程(千米)

  教師:已行100千米,剩下多少千米?怎樣填?

  將教科書例1出示

  已行路程(千米)100150250

  剩下路程(千米)200〖4100

  讓學生完成書上第66頁例1填表,可獨立填,也可討論合作填。

  學生展示自己填好的表格,并談一談自己的填法。

  教師:根據自己填寫的已行路程,你發現了什么?讓學生自由匯報自己的發現。

  學生1:行100千米,剩200千米;行150千米,剩150千米。

  學生2:已行的`路程越少,剩下的路程越多。

  學生3:已行路程多50千米,剩下路程少50千米。

  教師:說得好,已行的路程不斷增多,剩下的路程就不斷減少。

  2.教學例2

  教師:小朋友旅行得真快,下面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個笑話。

  小明今年8歲,小華今年9歲。小華對小明說:“我比你大。”小明不服氣地說:“有什么了不起。我明年滿9歲,就和你一樣大,后年就比你大了。”

  教師:小朋友,你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他們說的實際上是有關年齡的規律,下面我們探索年齡的規律。請小朋友將收集到的爸爸、媽媽和自己的年齡填在題卡上。今年5年后10年后()年后父(母)(歲)學生(歲)相差(歲)

  (1)讓學生分組討論,這個表格怎樣填,說說這樣填表的道理,展示填的結果。

  (2)觀察所填表格,你發現了什么?

  三、練習應用

  (1)剛才大家探索有關年齡的規律,下面我們來玩一個對手指的游戲。教科書第67頁課堂活動第1題。

  (2)教科書第68頁課堂活動第2題。

  (3)●○●●○●●●○●●●●()將圖填充完整后,串好可以送給最喜歡的、最要好的朋友。(蘊含情感教育)

  (4)玩一玩數學接龍游戲。

  可以小組或全班一起玩,例如第1個人說一個數2,后邊的人接著說比前一個多3的數。

  也可以由大數遞減為較小數。

  四、小結

  小朋友玩得開心嗎?“五一”長假小朋友會過得非常快樂。老師知道,今年5月1日是勞動節,明年5月1日小朋友會過什么節呢?小朋友,像這樣有規律的現象是很多的,只要大家認真觀察、思考,就能發現更多的規律。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13

  學習內容:二年級下冊31頁例4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發展學生創新意識。

  過程與方法

  經歷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問題中數量之間的`關系。

  難點: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

  教具、學具準備:依據教科書第31頁的例4情景圖制成的課件。

  預習作業:

  1、把24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2、自學例4,小組討論解決問題的步驟。

  教學過程:

  一、預習反饋

  1、24÷4=6

  2、談話:同學們,你們去過商店嗎?今天小明和小芳來到了小小商店,同學們猜一猜他們要買什么東西呢?(出示依據例4制成的課件)

  讓學生觀察畫面,說一說觀察到的情況。并匯報小組解決的步驟。

  二、探究新知

  1、發現問題,討論解決方法。

  師:小明和小芳到底要買什么呢?他們在說什么?(出示售貨員和小朋友的對話)

  學生讀出現的對話。在這個基礎上,呈現出要解決的問題。

  師:小明說要買5輛小汽車,小芳提出一個什么問題?

  生:小明應付多少錢?

  師:怎樣才能求出買5輛小汽車應付多少錢呢?要求出5輛小汽車應付多少錢,應先知道什么?怎樣才能求出。現在小組討論一下。

  各小組討論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適時給各組適當點撥。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知道要解決提出的問題,需要先解決“買一輛汽車用多少錢”的問題。

  師:要求出“買5輛小汽車應付多少錢”,就要先求出“買一輛小汽車用多少錢”,同學們看看從哪里我們可以知道買一輛小汽車用多少錢?

  生:從售貨員阿姨說的“12元可以買3輛小汽車”可以知道一輛小汽車的價錢。

  師:一輛小汽車多少錢?怎樣列式?

  生:12÷3=4(元),買一輛小汽車需要4元。

  師:知道了一輛小汽車4元,那么5輛小汽車需要多少錢?怎樣列式?

  生:4×5=20(元),買5輛小汽車需要20元。

  2、總結方法

  師:同學們剛才表現得都很好,那么誰能通過剛才我們解決的這個問題,說一說我們是怎樣解決問題的?

  學生發言,共同總結出:要解決問題,首先要尋找解決問題所需要的信息數據,缺少什么信息數據,就把它當作為先要解決的問題,并解決這個問題,獲得需要的信息數據,才能解決所提出的實際問題。

  三、鞏固練習。

  數學活動:學生說要買商品,提供條件。要求學生想付多少錢,要先求什么。

  條件:(1) 3元可以買10本練習本。

  (2) 5只小熊貓15元。

  (3)10元可以買1個小娃娃。

  (4)18元可以買3個籃球。

  (5)買10支鉛筆只需5元。

  (6)12元可以買4個鉛筆盒。買7個地球儀要付56元。 28元可以買, 兩副羽毛球拍。

  (7)買6個鬧鐘需要36元。

  四、總結

  1、請學生回憶:這節課學習了什么知識?

  2、教師總結:這節課我們知道了怎樣去解決問題,學會了要解決一個問題,必須找出所需要的信息,如果缺少了什么數據信息,就把它作為先解決的問題,最后解決提出的實際問題。

  五、完成《課堂作業本》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14

  教學目標:

  1.認知:對前面所學的觀察物體、平面圖形、乘法計算等內容進行復習鞏固。

  2.能力:學生能在開放的活動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提出各種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通過看一看、擺一擺、拼一拼、說一說等,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用科學的眼光觀察事物,找出事物間的聯系。

  3.情感:結合黨的十六大召開,對學生進行愛黨愛國的教育;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通過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形象感知只有多站在別人角度看待問題才能和大家友好相處的生活哲理;同時滲透美育。

  教學重點:復習鞏固觀察物體、平面圖形等知識內容。

  教學用具:課件;各種玩具、頭飾;學生每人準備20根小棒、1個活動角、1把三角尺等。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滲透德育

  1.(事先讓一名學生藏起來)昨天下午,全校都放學了,我看見一位同學還一個人默默的撿著花壇里的垃圾,他是誰呢?(這名同學背對大家出現,讓學生猜測)

  2.我們要確定他是誰,還必須怎樣呢?

  3.換一個角度,再看一看(讓這名同學轉過來,面對大家。同時揭題:看一看)。

  二、看看擺擺,引導發現

  1.(出示課件,圖片1:十六大會場全景照片。)

  這是什么地方?這里正在干什么?對,20xx年11月8日,黨的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勝利召開,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在主席臺上就坐,率領全國各地的代表們,正在商討著國家大事。

  2.(出示圖片2:十六大會場代表席照片。)

  這又是什么地方呢?

  (圖片3、圖片4依次出示十六大會場不同角度的照片。)

  3.(4張圖片同時出示)

  同樣一個地方,在照片上的形狀怎么不一樣呢?

  對,記者們站在不同的位置,從不同角度拍下了十六大召開的盛況。

  4.想像:每一張照片記者們站在什么位置拍下的?

  5.小結:站在不同的位置,所觀察到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

  6.(出示小屋)老師帶來什么?

  你們在不同的位置上,分別看到小屋哪些面?

  7.(出示課件)

  你能將你所看到的形狀用小棒擺出來嗎?

  8.(反饋)如果每邊的同學都硬要說小屋就是自己擺成的這個形狀,行不行呀?

  不僅觀察事物是這樣,看待一件事情也是這樣,我們要學會多站在別人角度看待問題,這樣大家才能團結、友好相處。

  9.小結:剛才我們通過看一看,擺一擺,復習了觀察物體的有關知識。(揭題:擺一擺)

  三、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1.(出示課件:藍貓和它的`伙伴們出現在屏幕上)

  藍貓和它的伙伴們聽說我們在這里開展擺一擺的活動,它們也趕來了,就請各個代表隊來介紹自己吧!

  (各組組長戴上頭飾,一一作介紹。)

  2.藍貓提出第一個問題:你們認識過哪些平面圖形?能用小棒擺一擺嗎?

  3.動手操作后,讓部分學生代表將擺出的圖形展示在黑板上數學問題。

  (上臺展示的學生提問,大家回答。)

  復習關于等有關圖形的特征。

  4.淘氣也擺了一個圖形,看!(出示課件)

  他擺了一個什么圖形?用了幾根小棒?擺這樣的3個三角形,需要幾根小棒?怎么知道的?

  你能用9根小棒擺出更多這樣的三角形嗎?

  小組操作比賽。

  按計算,擺出4個三角形需要多少根?減少了幾根?為什么?

  分組討論后,反饋。

  5.擺出6個,最少用多少根小棒?

  6.菲菲擺了一個。

  (菲菲擺小棒圖。)

  他擺的是什么圖形,用了多少根小棒?

  擺這樣的兩個,最少需要多少根?為什么?

  比較兩種不同的擺法:

  質疑討論:為什么兩種擺法所用的小棒根數不一樣?

  四、拓展深化,有機整合

  1.出示課件:外星人將每組桌內放入了一個武器,我們要記錄下它們的形狀,向羊博士匯報。可是,手頭的材料只有小棒。

  2.6個組進行比賽。分組活動:先觀察,分析從哪個角度去擺最像,最后合作完成。

  3.反饋,匯報是從哪個角度觀察的;互相評價。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和藍貓家族的小伙伴們一起,通過看一看,擺一擺,學會了許多有趣的數學問題。數學王國里奇妙的問題可多了,同學們想不想知道的更多呀?數學王國的大門專門為愛動腦筋的人敞開著。讓我們共同努力,去探究,去發現,不斷取得進步!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表格的插入方法,并學會編輯、修飾表格的操作方法及技巧。

  2.過程與方法 教師講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掌握表格的插入方法,并學會編輯、修飾表格的操作方法及技巧。

  教學難點:

  如何選中表格中的各個對象,設置表格的格式。

  教學準備:

  學生冬季作息時間表。

  教學用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假期快到了,丁丁又要為自己制作一個作息時間表,以便使假期過得更充實。有沒有什么方便快捷的`制作方法呢?

  大家來看看小博士有什么高招。

  丁丁的時間表:寒假作息時間表

  師:你們想不想做一個呢?

  二、跟我學

  1、啟動WORD,在新文檔中選擇輸入法,輸入標題,并為其設置字體、字號和對齊方式。

  2、想一想要用到幾行幾列?

  師提示:橫為行,豎為列。

  學生數表格后答:10行2列。

  3、師:注意插入表格的方法:單擊“表格”---“插入”---“表格”,打開插入表格對話框,輸入表格列數和行數,單擊在“確定”按鈕。

  4、師:我們來調整一下表格的列寬,讓它更合理一點。

  將鼠標指針移到豎向表格線上(注意指針的變化),拖動鼠標,此時表格線會移動位置,從而改變表格的列寬。

  5、師:用同樣的方法可不可心將行高調整一下呢?我們來試一下。

  師演示:將鼠標指針移到橫向表格線上,拖動鼠標,調整表格的行高。

  6、師:表格確定好后,讓我們來輸入表格內容。

  單擊表格第一行第一列的單元格,在光標處輸入時間,用同樣的方法把表格中的其他內容輸入。并設置字體、字號格式。

  師提示:注意分號、頓號等符號的輸入方法。

  (師僅輸入第一、二行即可。多給學生練習時間。)

  7、師:別望了給我們的表格加上一點色彩。

  拖動鼠標選定第一行上兩個單元格,單擊菜單欄中的“格式”→“邊框和底紋”,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單擊“底紋”選項,在填充欄中選擇“橙色”,然后點擊“確定”按鈕,給表格涂上漂亮的色彩。

  8、師:用同樣的方法我們可以給表格中其它單元格涂色。

  9、最后我們別忘了保存。

  保存當前文檔

  小結。

  師:同學們,老師說明白了嗎?你們還有什么疑問?

  師:同學們,還有很多技巧等待你去發現。讓我們一起來實踐一下吧。

  三、練習

  請你利用上面所學的知識設計一個本學期的課程表。

  (學生基本做完后,選擇一兩個做的好的,予以集體演示,供大家評價。)

  在做這個表格的時候,同學們一定又有了很多困惑,大家下課后可以先研究討論一下。下節課我們再一起來學習吧。

  四、總結

  同學們,你覺得你這節課學會了表格的哪些操作方法?

  (指名答)

  五、評一評

  本活動的知識你掌握得如何?自己給自己打分畫星星。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小學二年級的教案01-12

數學小學教案09-25

小學數學的教案08-31

小學數學的教案02-21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教案02-01

小學數學數學教案03-05

小學二年級數學《數學廣角推理》教案02-12

小學數學二年級數學教案01-06

小學數學二年級的教案09-28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二年級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