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大全[6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幼兒接觸過磁鐵,并被神奇的磁鐵深深的吸引。讓幼兒產生無盡的遐想。使他們感到驚奇,產生疑問。通過本次活動,引導幼兒親手動手操作,發現磁鐵的特性,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磁鐵可吸鐵的特性。
2、愿意進行探究活動,初步感受探究的樂趣。
3、在游戲中加深對磁鐵吸引鐵質物品特性的認識。
活動準備:
磁鐵、硬幣若干、鑰匙、花布、毛線、積木、紙張、紐扣、發卡等。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引出課題。
老師:小朋友們好,這節課請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進入神秘的科學世界吧!首先老師要給小朋友們表演一個小魔術,大家看好啦! (進行魔術表演,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初步感受磁鐵的奧秘。) 老師:小朋友們看看,小魚在上面干什么呢?
(幼兒回答)
老師:猜猜我是用什么方法讓它移動的呢?
鼓勵幼兒大膽猜想。
二、基本部分。
1、老師展示磁鐵。
老師:哦,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哦,原來紙的背面有個東西,你們知道是什么嗎?
(幼兒回答)
老師:對啦,這個是磁鐵,你們知道磁鐵還能吸什么嗎? (幼兒思考)
2、幼兒通過實驗認識磁鐵,進一步感受、了解磁鐵的特性。 老師:剛剛有的小朋友說了自己的看法,那現在請你們看看桌上的東西,先猜猜哪些東西能被磁鐵吸起來,哪些不能?然后再用磁鐵一個個的實驗。
(幼兒用磁鐵進行試驗,老師觀察并給予幫助。)
3、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引導幼兒根據實驗總結磁鐵的特性。
老師:好啦,大家都動手操作了一下,那根據你們所實驗和所觀察的,發現磁鐵有什么奧秘呢?
老師總結:磁鐵有吸鐵的特性。
老師:那除了老師準備的東西以外,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這間活動室還有什么東西能被磁鐵吸住,現在請你們去試試吧!發現了要告訴老師哦!
(幼兒自由在教室里尋找可以被磁鐵吸住的鐵質物品。)
老師:好了,寶貝們我們快來坐好,非常棒,大家又找到了很多鐵質的.能被磁鐵吸住的物品。
四、活動結束。
老師:小朋友們小貓一家想要小朋友們幫助它們釣魚,因為新年快到了,它們要招待很多親戚朋友,可是在釣魚之前小朋友們想一想怎樣才能用磁鐵把小魚釣上來?
(幼兒回答,并動手操作。)
老師:寶貝們真聰明,這么快就找到辦法了。那我們現在來釣魚比賽好不好?在一分鐘內,音樂停了就停下來哦!我們看看哪組小朋友釣的最多,誰就獲勝。然后把釣到的魚送給小貓一家。
結束部分:小朋友們在我們的教室里還有好多小魚,我們一起給客人老師說再見,然后到教室去繼續玩兒釣魚游戲好嗎?
磁懸浮列車是一種靠磁懸浮力(即磁的吸力和排斥力)來推動的列車。由于其軌道的磁力使之懸浮在空中,行走時不同于其他列車需要接觸地面,因此只受來自空氣的阻力。磁懸浮列車的速度可達每小時400公里以上,比輪軌高速列車的380多公里還要快。磁懸浮技術的研究源于德國,早在1922年,德國工程師赫爾曼·肯佩爾就提出了電磁懸浮原理,并于1934年申請了磁懸浮列車的專利。1970年以后,隨著世界工業化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加強,為提高交通運輸能力以適應其經濟發展的需要,德國、發達國家以及中國都相繼開始籌劃進行磁懸浮運輸系統的開發。我國第一輛磁懸浮列車20xx年1月開始在上海運行。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傘的產生及發展過程,豐富有關傘的知識。
2、認識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激發幼兒探究、發明的熱情。
3、能運用粘、貼、剪的形式大膽、創造性地進行裝飾。
【活動準備】
1、課件、舞蹈錄像、音樂磁帶。
2、古代人打得傘1把及小傘若干(傘上面沒有圖案)。
3、裝飾小傘用的及時貼、雙面膠、皺紋紙、彩紙、廢舊物品等。
【活動過程】
(一)看錄像引出課題
小朋友,老師知道你們最喜歡看動畫片,下面我們來欣賞一段動畫歌曲吧!(看錄像)
提問:歌曲聽完了,你能猜出什么花雨里開嗎?(傘)生活在現代的人們下雨的時候有的穿雨披,有的打傘,可是在古代的時候卻沒有傘,你能想象出古時候的人是怎樣避雨的嗎?
后來一個人發明了世界上的第一把傘,誰這么聰明呢?請聽老師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二)傘的發明
老師講《魯班造傘》的故事,了解傘的發明。
(三)認識傘的發展過程
1、認識傘的結構(出示古代人打得樣式的傘):傘把、傘柄、傘骨架、傘面、傘尖。
古時候的傘在制作材料、樣式方面比較簡單,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傘的種類越來越多,用途也越來越廣泛,我們看看都有什么種類的傘呢?
2、認識傘的種類:分為實用傘和工藝傘(播放課件)
教師小結:除了圖片上這些傘外,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還發明了收音機傘、太陽能傘、盲人傘、防爆傘等等,在美國人們還制成了高67米,面積達4000 千平方米的世界上最大的巨傘,這把傘已經成了美國游覽觀光的景點,孩子們,等你們長大了有機會去參觀,還可以發明更好的傘。這么多的傘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呢?
3、了解傘的制作過程(播放課件)
(四)傘的作用
這么多種類的傘在各行各業、不同的地方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它還是戲曲、歌舞、雜技藝術中常用的道具,下面請小朋友來欣賞一段用傘做道具的舞蹈 (看錄像)。
(五)設計裝飾小花傘
想不想也擁有一把漂亮的.小花傘,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豐富的材料,有的還是廢舊物品,就按照你自己喜歡的材料和圖案來裝飾吧!(裝飾完后進行展示、欣賞)
結束:我們拿著裝飾的小花傘到外面去唱歌、跳舞吧!
【活動延伸】
可把各種材料繼續放在區角供幼兒操作,根據興趣繼續裝飾、設計小花傘。
【設計意圖】
傘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結晶,隨著時代的發展,傘的種類、花樣越來越多,用途越來越廣泛,雨傘則因為使用方便,又最具裝飾味和美感而成為孩子們喜歡的工具。下雨時,行進中的孩子打著雨傘在雨中嬉戲,各式各樣的傘像一朵朵美麗的小花,為了滿足孩子們對傘的各種秘密的探索,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感知物體沉浮現象是大班幼兒的主要教學內容之一。我們先引導幼兒探究了哪些物體在水中可以沉下去、哪些可以浮上來,之后又利用橡皮泥探究了物體可以通過改變自身大小來改變在水中的沉浮。本次活動的“筆帽潛水艇”即是引導幼兒通過改變物體自身重量來改變在水中的沉浮狀態。
活動的設計思路是:謎語引出主題,通過談話了解幼兒前期經驗,借助形象直觀的投影幫助幼兒了解潛水艇的原理,再通過討論的方式引導幼兒了解筆帽潛水艇制作的方法。然后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和探索潛水艇下沉和上浮的現象,最后是經驗分享和交流。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制作潛水艇并感知潛水艇上浮、下沉的現象,初步理解沉浮原理。
2、通過與他人一起協商、制作潛水艇,初步養成與他人合作的意識。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簽字筆帽若干、橡皮泥、飲料瓶若干、透明水盆、水、漏斗、抹布等。教學課件(潛水艇原理示意圖)。
2、經驗準備:幼兒對沉浮現象及潛水艇的原理相關知識有初步的了解。
重點、難點:
重點:觀察并理解筆帽潛水艇下沉、上浮的原因及筆帽里水的變化與浮沉的關系。
難點:制作潛水艇時的第一步驟:怎樣讓筆帽立著浮在水面上(簽字筆帽上有個小孔會漏氣,只有堵上后,實驗才可能成功)。
活動過程:
1、謎語導人,激發幼兒的興趣。
(1)讓幼兒猜謎語。
教師:“海里能上能下,擅長海底偵察,吞水潛入水下,吐水浮上來了。請小朋友猜猜它是什么?”
有的小朋友馬上猜出是潛水艇。
(2)請幼兒簡單交流自己了解的關于潛水艇的知識。
教師:誰能給我們講一講有關潛水艇的知識呢?
2、利用課件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潛水艇上浮、下沉的原理。
教師與幼兒一起觀看事先制作好的“潛水艇原理示意圖”課件,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潛水艇上浮、下沉的原理。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剛才看到潛水艇是怎么浮到水面上,又怎么沉到水底的`?
幼兒:我看見當它的“肚子里”灌滿水,它會沉下去了,水越多,它就越往水底下沉。還有當里面的水減少時,它就會慢慢浮上來,再灌滿水就又沉下去了。
3、出示“筆帽潛水艇”,并和幼兒討論制作方法。
(1)出示事先制作好的“筆帽潛水艇”玩具,并演示使“筆帽潛水艇”上浮、下沉的基本方法,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教師:你們看見老師是怎樣讓這個“筆帽潛水艇”上浮、下沉的呢?
幼兒:我看見你捏那個瓶子了。
教師:那當王老師不捏這個瓶子的時候,筆帽又怎么樣呢?
幼兒:我看你捏的時候筆帽就下沉,松開手就浮上來了。
教師: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幼兒:是不是捏的時候,筆帽里就進水了,就會沉下去?
幼兒:松開手的時候,里面的水就會跑出來?這樣,筆帽潛水艇就浮上來了。
(2)與幼兒討論制作的方法與步驟,使幼兒操作更有計劃性和目的性,并向幼兒簡單介紹工具和材料的使用。
經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制作筆帽潛水艇要分兩個步驟:第一,想辦法讓筆帽能立著浮在水面附近(為了便于此步驟實驗,透明水盆供幼兒使用);第二,將做好了的潛水艇放人飲料瓶里試一試能不能自由浮沉。幼兒組成小組,準備活動。
4、操作活動——制作“筆帽潛水艇”。
心急的浩浩模仿著教師制作好的“筆帽潛水艇”,在筆帽夾下包了一塊橡皮泥就放到水盆里,結果筆帽很快就沉下去了。
5、分享與交流。
(1)相互看一看,試一試同伴的作品,自由交流實驗感受。
(2)嘗試說一說:筆帽潛水艇為什么能沉下去、浮上來。
6、活動延伸。通過查找資料,進一一步了解魚在水中自由地浮上來、沉下去與潛水艇之間的關系。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
為了使幼兒明確探索的方向,在操作之前,教師為幼兒提出明確的要求,并提示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及時記錄下來。幼兒操作探索時的目的性很強,能夠圍繞教師預定的目標進行探索,避免了幼兒盲目地操作。在最后的分享環節,從幼兒的表述能夠看出他們已經真正體驗并理解了潛水艇的工作原理。
2、活動中的不足:
在活動中,有的幼兒很快就成功了,但有的幼兒一直找不到失敗的原因。如果教師能夠利用同伴資源,讓成功與失敗的幼兒交流自己的經驗,不僅可以達到同伴合作的目的,讓更多幼兒體驗到成功,也可以避免教師因照顧不到全體,未能對每個幼兒進行有針對性指導的不足。
主要內容:
1、幼兒前期經驗豐富。不僅鋪墊了知識方面的經驗,而且也可以看出幼兒良好的實驗常規。幼兒在活動之前對潛水艇的相關知識有一定了解,教師通過直觀形象的課件幫助幼兒更加深人地了解潛水艇的工作原理,這為幼兒隨后的實驗必要的知識鋪墊。
2、幼兒基本能夠按照教師要求把自己的發現及時記錄下來,并在實驗過程中灑水隨時用抹布擦干凈,這些都體現了教師在平時工作中注重培養幼兒良好實驗常規。
3、在探索活動中,教師能大膽放手讓幼兒去自主操作、鼓勵幼兒多次嘗試,如在操作之前,幼兒都認為筆帽會在水中下沉。但在教師鼓勵下,他們嘗試把筆帽上的洞堵上后,筆帽浮在了水面上,這個小實驗讓幼兒明白:科學是要經過嘗試和實驗,結果才真實,而且要反復驗證才算成功,培養了幼兒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
綜合評析:
本次探究活動基本實現了預設的教育目標,活動設計符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和本班孩子的實際水平。活動順利進行得益于教師對幼兒相關知識經驗的把握和鋪墊。在活動中,教師通過讓幼兒自由談論對潛水艇的認識,對他們已有知識進行了初步了解,從而能夠做到心巾有數。又通過讓幼兒觀看課件、向他們演示教師制作的潛水艇,這些都為幼兒的親白操作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教師在活動中思路清晰,重點難點把握準確,指導明確具體,能夠用多種方式積極、及時、有效地應答幼兒的需求,始終以支持、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幼兒大膽嘗試,激發幼兒勤于思考,敢于發言,在整個活動中,良好的師幼、同伴關系有效地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
活動中呈現出一些不足,如最后的經驗交流環節,教師不僅可以讓幼兒講述實驗感受和對潛水艇原理掌握情況,同時還呵以引導幼兒講述制作筆帽潛水艇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或制作過程及步驟,這樣,可以使幼兒從經驗分享中獲得更有意義的東西。
科學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研究磁鐵》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電和磁》單元的第4課內容。
研究磁鐵這一內容具有極強的探究價值,它可以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機會。使學生充分經歷探究的過程,訓練其思維,同時逐步培養學生良好地實驗習慣。與此同時,激發他們探究問題的興趣,提高探究問題的能力。最后通過這一系列有效的探究活動,使學生對磁鐵的性質有更多的了解。
根據以上分析,我對教材進行適當的重組,把這節課分為兩個課時來講解,其中第一課時的內容有:1、情境導入,激發興趣;2、分四個層次探究磁鐵的基本性質;3、課堂小結;4、進行課堂練習;5、課后作業的布置及要求;第二課時的內容有:1、通過實驗驗證,了解磁化現象;2、利用磁鐵的性質,制作簡易指南針;3、作業展評:磁鐵玩具;4、課堂小結。
學情分析
在進行本課學習前,五年級的學生對磁鐵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有著較豐富的生活經驗,這對本課的學習起到一定的鋪墊。學生對于磁鐵比較感興趣,但對于磁鐵的一些性質還處于比較模糊的階段,或許僅僅是停留在磁鐵能吸鐵這一層面上。為此,通過本課的學習,一方面讓學生對磁鐵有一個較全面、深入的認識;另一方面,著重引導學生能關注身邊常見的一些事物、現象,平時能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能自覺地展開一定的研究,畢竟科學的大課堂還是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設計實驗探究出磁鐵的性質;
2、能利用各種方法測量出兩塊磁鐵磁力的`大小;
3、能夠測出隔著物體以后,磁鐵磁力大小的變化;
4、能夠對磁鐵在生活中的用途作相關的解釋;
5、能制作磁鐵及磁鐵玩具。
科學知識:
1、知道磁鐵的一些基本性質;
2、知道磁鐵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規律;
3、知道磁鐵磁力大小的一些測量方法;
4、了解隔著物體以后,磁鐵磁力大小的變化規律;
5、知道指南針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磁現象有濃厚的興趣;
2、意識到磁現象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好處;
3、樂于探究、善于發現。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磁鐵的基本性質。
難點:用實驗探究磁鐵的各種性質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喜歡和老師、同伴一起看看、猜猜、講講各種有趣的盒子,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經驗。
2、 初步感知探索盒子和盒中物品的關系,嘗試用各種方法打開盒子。
活動準備:
大盒子三個、各種小盒子等。
活動過程:
一、 導入——引起活動的興趣
二、 看看猜猜盒子
1、 猜猜第一個盒子——盒子和物品的匹配 “大盒子、大盒子,真有趣,上上——下下、 前前——后后、里里——外外,找找里面的小秘密”
盒子里面是什么?原來是——玩具盒、電吹風盒和領帶盒
小結:盒子能幫助我們把需要的各種東西都整理好。
2、 猜猜第二個盒子——形狀和聲音 猜猜第二個盒子里有什么秘密? 盒子里面是什么?原來是——糖果盒、餅干盒、巧克力盒
這些盒子是什么形狀的? 方形的盒子、圓形的盒子、心形的盒子
哪個盒子里放了東西?你能猜出來嗎?有什么好辦法知道
小結:盒子有各種形狀,真有趣!
3、 猜猜第三個盒子——嘗試打開盒子的`各種方法
l 嘗試打開小盒子;
l 小結
三個打開的方式:翻蓋;鎖扣;插蓋。
三、分享和延伸
這些裝糖果的盒子叫糖果盒,你們還看見過什么盒子呢?(鉛筆盒、玩具盒、工具盒、肥皂盒、餅干盒、眼鏡盒等)聰明的寶寶再找一找,家里還有什么盒子,發現的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小班科學活動:大盒子、小盒子真有趣。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水、了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讓幼兒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
3、通過活動激發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欲。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多媒體、海綿若干、水桶、透明器皿、冰塊、桌子、金屬(小鑰匙)、小花灑、木塊
【活動難點】:
孩子們對雨水的形成過程的理解,對此教師除了有簡明的敘述講解以外,還會利用道具進行簡單的演示,形象地解釋雨水形成的循環過程。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教師組織幼兒輕松愉快地入場坐好。(音樂)
2、(播放雷電聲→雨聲)利用多媒體等道具營造夏天雷電雨時的氛圍,通過聲音刺激幼兒的聽覺感受。
3、教師提問:剛剛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會想到什么?(引導幼兒說出打雷閃電的聲音、下雨的聲音)
(二)基礎部分
1、教師提問:你聽過的雨聲是怎樣的呢?(霹靂啪啦、滴答滴答……)你們知道,雨水是怎么來的嗎?想知道嗎?
2、水的形成--觀察圖片(雨水形成循環圖)教師用語:請小朋友們一起安靜地、認真地觀察這幅圖,答案就在里面。
教師提問: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么?
(教師給小朋友自主觀察與思考的時間,鼓勵小朋友動腦筋、積極發言)。
教師解說:雨水是這樣形成的-太陽熱烈的照射,地上的水受熱變成了水蒸氣,飄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氣變成了很多小水滴,水滴聚集在一起變成我們看見的云朵,當云朵里的小水滴越積越多,承受不了重量,就從天空中掉落下來,這就是我們看見的雨啦!你們看,就像這樣……
(1)解說:把海綿當做云朵,當云朵里的水分不多時,還很輕(讓幼兒感受海綿的重量)太陽照射下的空氣中充滿水分;
(2)給海綿注入水分,解說:當云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來越多的時候,就會太重,于是從天上落下來,這就是雨了。小朋友,明白了嗎?
(3)請個別小朋友體驗。
3、水的形態--冰
(1)教師用語:小朋友,水除了有液體、氣體的形態,還有其它形態,是什么呢?(搖動裝有冰塊的盒子,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與思考,引導幼兒說出"冰")
(2)請小朋友摸一摸冰塊,說出感覺。(冷冷的)
(3)教師用語:水一經冷凍,就變成"冰"的狀態了。
(4)提出問題:冰又怎么變成水的呢?(準備水的`三態,讓孩子觀察與思考)
4、水的作用教師引導:水這么奇妙,它有什么用呢?(喝、清潔、游戲等等)與幼兒談話,適當利用語言和圖片引導幼兒說出:水可以……可以用水……讓幼兒自主思考,作出經驗談,知道水的用處很多,我們都需要水。
教師提問:小朋友,如果沒有了水會怎樣呢?
引導幼兒說出沒有水,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水非常重要。我們要珍惜水資源,不浪費水,可以怎么做呢?(水龍頭關緊、洗菜的水可以用來澆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
(三)結束部分
1、水的游戲操作游戲準備:準備三個透明水罐、水、海綿、乒乓球三個游戲玩法:把小朋友平均分成三組,在規定的時間內(音樂控制)讓每組幼兒輪流以接力的方式,用海綿吸水灌進透明水罐里,看哪組收集的水最多,乒乓球浮起最高為勝。(教師示范一次)
2、小結與提問水的用處可真多,水除了可以喝,可以用來清潔,還可以玩游戲呢!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小朋友,請看清楚--演示:把金屬鑰匙和木頭放進裝有水的透明罐中,三種物體形成對比(浮、沉)。
3、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和探索:為什么乒乓球和木塊會浮在水面上,而鑰匙卻沉下去了呢?還有什么是能浮在水上的呢?請小朋友回家后,自己去尋找一個完整的答案,回來告訴老師。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02-22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經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精選】07-31
科學教案[經典]08-02
科學教案[精選]08-15
(精選)科學教案07-27
科學教案(精選)07-30
科學教案(經典)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