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綜合實踐教案范文十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綜合實踐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綜合實踐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不同造型的相架及功能,了解各種相架的材質和加工特點。
②初步了解平面圖畫法,認識示意圖。
③學會正確畫出作品的示意圖和結構圖。
③初步學會從作品的功能、結構、材料、工藝四個方面進行作品設計。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觀察不同造型的相架,初步學會用草圖表達自己的構思設計。
②通過與同學的交流、評價,能夠對自己的設計進行反思,進行修改,完善和優化自己的設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 通過學習,提高學生審美情趣,體驗勞動創造美的思想情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② 通過作品的設計、探究,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③ 通過獨立或與他人合作完成作品設計,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 平面圖設計技能。
2、難點:相架結構設計和工藝流程設計。
三、【教學器材】
1、教具: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課件、木制相架模型
2、學具:鉛筆、尺、量角器、圓規等。
四、【教學流程圖】
五、【教學過程】
(一)確定設計要求
1、提問:
①生活中你喜歡拍照嗎?那么你最喜歡用什么方式來保存相片呢?
②如果有一個精美的相架,不僅可以珍藏你美麗的相片,還可以點綴美好的生活,你準備設計一個什么式樣的相架?這個相架有哪些功能?要用到哪些材料?
2、通過欣賞作品分析思考:
教師提供多種式樣相架或圖片,組織學生欣賞,觀察這些相架的材料特點和造型特點,分析思考它們的優缺點。
3、想一想:
根據自己的興趣與需求,獨立或尋找合作伙伴,填寫“初步設想”的表格。
說明:問題內容的選擇最好是引導而不是要去難倒學生,讓學生對教師每一個問題都充滿好奇,通過對作品的欣賞和分析,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再按照自身的實際需求和興趣愛好,提出設計要求,從而有目的地進行收集相關資料。
(二)收集分析資料
1、收集資料
①組織學生在課前上網瀏覽,參觀買相架的文具店,各組根據自己提出的設計要求,搜集有關資料(教師提示以下查找范圍)。
(1) 木制相架和其他材料的相架比較,有哪些獨特之處?
(2) 各種造型木制相架的實用性和裝飾性。
(3) 過去和現在在人們心目中木制相架的作用。
(4) 目前市場較常見的木制相架有何特點?
② 布置學生單獨或尋找合作伙伴,到商場或照相館去了解更多有關相架功能及材料的情況。
2、分析資料
(1) 要求學生能將所搜集的資料(文字資料和圖案資料等)進行下載。并相互交流。
(2) 各組根據搜集的資料,用制定表格或文字的形式進行分析比較,尋求最適合自己“初步設想”的有價值資料。
3、分析材料
制作相架可用各種材料,如木料、塑料、金屬等,本單元做的相架所用的材料為木料。在分析材料時,教師要重點介紹常見木料的.特征、用途以及木料的接合方式。
(三)學習構思方案
1、觀察思考
學生觀察教材中P15頁“簡易筆筒的草圖”,并思考、討論:簡易筆筒草圖應怎樣構思?有哪些注意點?造型和材料有哪些特點?
2、嘗試構思方案:
①從筆筒的設計遷移到相架的設計,提示學生從相架外觀造型、尺寸大小、功能結構、材料選用的方式等方面進行分析與思考。
②引發學生對各自的初步設想進行再構思,并進一步引導學生對如何運用這些木制材料特點創作作品進行思考。
③通過實物投影儀交流“我的初步設想”表格,指導學生對作品的主題開展討論。
(四)相架設計表達
1、設計草圖
①學生獨立或者尋找合作伙伴設計樣稿,學習用草圖表達相架的設計意圖。
②運用實物投影儀對設計圖進行展示和表達。
2、完善設計
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組織學生交流,表達各自的設計意圖,相互指出草圖設計的合理性、新穎性以及提出可以改進的地方,通過引導和幫助,讓學生獲得好的創意進行“再設計”。
說明:
讓學生觀察教具實物,分析它們的特點,探討在構思設計方面的方法、關鍵,為后面的設計構思做準備。
教師在學生確定構思中,可適當給予一些提示,使學生的作品更具有亮點,并及時對這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以分析指導,讓學生順利地找準設計創作的入口。
創新是從設計開始的,學生通過活動,把最初的“初步設想”提升為“設計方案”,學會了用繪制草圖來表達自己的設計意圖,并通過交流,進行再設計,確定最后的方案
(五)技能體驗
1、平面圖和結構圖畫法
(1)認識平面圖和結構圖
對照相架實物,認真觀察,參考課本上P15頁簡易筆筒草圖,了解草圖的畫法。
(2)對自己的構思進行設計表達。
(3) 教師示范操作
(六)修改相架設計
1、討論相架的工藝過程,使學生對操作過程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熟悉設制作的一般順序。制作相架所需要的材料和用途。
2、引導學生修改相架設計草圖,并提請學生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①相架的成角度粘合:框架外框和框條的拼角有交叉拼接、直角拼接和45度拼接等等,請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
②拼接45度角時,劃線工具可用量角器、角尺固定角、正方形的對角線等等,哪種方法合適就用哪種;
③相架的“框架槽”,在設計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框架槽的深度與框架背板的厚度要求,如果框背板的厚度大于或小于框架外框與框條所形成的厚度,那么把照片放入相架內,都顯得不合適。由于框架外框與框條不是同一塊木料,在拼接時要考慮到交叉拼接,這樣拼角粘合才有牢度;
說明: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注意及時對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以分析、指導,實現師生間的互動,
綜合實踐教案 篇2
活動由來:
一日三餐是人們生活中的大事,俗話說:民以食為生。健康的飲食能提供人體生長、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營養,讓人們擁有強健的身體、充沛的精力、擁有健康的人生,對于處在生長發育時期的學生來說就尤為重要。但是,生活中不少學生沒有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衛生、不合理、不科學的飲食現象在學生中普遍存在。因此,展開這次活動對學生來說,既比較實用又非常有價值。
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飲食與健康的密切聯系,了解不同食物的營養價值,養成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關注自己與他人的健康。
活動準備:
一、提出活動主題
不管是胖還是瘦,都與飲食有直接的關系。你了解我們的飲食情況嗎?我信的飲食是否科學?飲食是否均衡?我們的身體健康嗎?哪些食物對我們的生長有好處?哪些食物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傷害?根據你的實際情況,確定一個感興趣的活動主題,在班里交流一下,看看哪些同學與你的共同的想法?哪些同學想研究的主題與你的有一定聯系,組成一個活動小組,明確小組的活動主題。
二、制定活動方案
師:活動主題出不了,那還是第一步喲!要使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可一定要有明確的活動計劃,與小組同學一起,對活動過程中主要研究什么,怎樣活動、人員分工等方面進行具體的安排,相信你們一定能制定出一份周詳的活動方案。
小組在書上填寫小組活動方案。
三、活動準備
1、利用課余時間,收集、整理飲食與健康方面的資料。
2、向父母、老師或身邊的廚師了解各種菜譜中的營養搭配技巧。
3、編制調查表。
4、關注身邊肥胖或消瘦或體重正常的人員,確定調查對象。
活動過程:
一、交流、整理資料
1、你找到了哪些有價值的資料?與同學們分享吧!
2、通過資料的收集與整理,你了解了什么?發現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二、調查與分析
1、同學們,你平時的'飲食衛生嗎?有沒有做到飯前便后洗手?有沒有吃過期、變質的食品?你的飲食習慣科學嗎?你周圍的人呢?圍繞這些內容展開一次調查,了解一下你和周圍人的飲食衛生。
2、分小組設計調查表。
3、學生調查。
師:在我們周圍的同學中,有不少“小胖墩”或“豆芽菜”,他們平時吃些什么呢?他們的胖與瘦和他們的飲食有關系嗎?請你作一個小調查,現試著分析一下原因。
活動地點:學校、家庭、小區。
活動時間:一周。分散在平時。
4、調查匯報
你是用什么方法進行調查的?觀察分析小組成員的調查結果,你從中發現了什么?
師介紹方法:《學會分析事物之間的關系》
5、撰寫調查報告
通過以上資料的收集與整理,調查與分析,前后聯系起來看,你發現了什么?撰寫小組的調查報告。
三、實踐活動
針對學校菜肴的實際情況,結合有些同學偏食、厭食等不科學的飲食習慣,開展一次科學飲食宣傳活動,可自由組合進行設計,以建議、提醒食堂工作人員合理搭配膳食,確保學生的均衡營養,提醒、教育身邊的同學吃飽、吃好、吃出健康的身體。
1、分組討論,動手設計一條宣傳標語或擬寫一份倡議書。
2、收集整理有關飲食與健康的資料,下發給食堂工作人員。
3、在學校、家庭或社區等場所進行宣傳。
四、拓展性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開展一次“我是小小營養師”設計活動,比比哪組的設計棒!
五、活動總結
1、匯報與展示
(1)組內交流收集的資料,調查的內容,分析的結果,展示活動方案和活動資料,整理活動所得、改進之處。
(2)班級匯報,互相學習,共同分享。
(3)交流典型的事例、倡議書等材料,展示“我是小小營養師”設計成果。
2、收獲與體會。
通過參與本次主題活動,我們親身體驗到了資料收集、調查分析、設計宣傳等活動,一定有許多收獲與體會,把它們寫下來吧!
學生寫“我的收獲”并交流。
綜合實踐教案 篇3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中國人繼春節后重大的節日,我國祭拜祖先從古有之。那么大家如何寫清明節的綜合實踐教案?
一、活動主題的提出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即是一個節氣又是一個民間日子——→民俗日的由來與傳統習俗——清明祭掃的意義、節氣的變化——清明節的習俗變化,關注現代人們的認識——→樹立文明過清明的觀念——→將民族節日的文化延續下去。
二、活動目標的定位
1.知識目標:
1)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它是我國眾多民間眾多節日中的一個,在上面的幾個主題中選擇一個或兩個進行研究。初步掌握一些統計的知識,
2)培養學生調查、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會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并對結果做出一定的解釋。
3)了解清明的習俗、節氣現象和特有食譜、英雄先烈的故事,擴展學生學習方向,引導學生科學的看待傳統節日所蘊涵的多層次、多角度文化。
2.情感態度:
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讓他們主動探究,讓學生關注身邊的世界發現問題和其中的文化,培養學生尊敬他人、緬懷先烈的情感,激發愛國主意的思想。
3.價值取向: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探究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表達、溝通的能力,將先烈們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化作自己的認識,規范自己的行動與言行,以科學的態度看待民族節日,為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奠定基礎,增進團隊合作。
三、活動的內容:
1.提出問題,在“清明節的由來與傳統習俗”、“清明祭掃的意義、節氣的變化”、“清明節的習俗變化,關注現代人們的認識”、“樹立文明過清明的.觀念”中選擇合適的主題;
2.論證研究問題的合理性;
3.制訂調查、研究、總結方案;
4.查找資料:學生調查、研究、比較,搜集有關數據和信息;
5.實踐活動:資料搜集、社會調查、整理素材,發現分析問題;
6.交流匯報:交流、討論分析原因、完成活動總結;
7.進一步實踐:實際操作——網上祭掃英烈;
8.活動延伸:總結完善報告單。
四、涉及學科:
科學、健康教育、語文、美術、信息技術、勞動技術、品德與生活
五、教學方法:
談話交流法、引導法、調查比較法、觀察法、生生評價法、展示法、小組合作法、講授法,重點運用談話交流法、調查比較法、觀察法
六、活動的實施步驟建議:
第一課時:選題分組
認識了解清明節
一、(一)課前任務:
1.做調查:調查采訪自己,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過清明時,家中會有哪些做法和習慣;清明節是怎么回事?清明節的由來和傳統習俗
2.觀察:這一天來到前后,人們都會做些什么
3.要求:自己真實的調查所得。
4.記錄自己調查、觀察的結果;(調查要寫出時間及具體的事例,可列表呈現)
㈡、引入主題:我們的節日——清明節
㈢、互相介紹:把自己的調查向大家介紹,指導學生學會互相學習。
㈣、提出問題,集體交流。
二、學生交流自己的所知所見,“我所知道的清明節”
1.利用交流的時間逐漸調整整理自己調查結果與見聞;
2.學生先對自己和大家的結果進行對比,后請學生在匯報中深入思考,人們的行為是否有意義,哪些活動是積極有益的,最后整理寫出匯報。
3.清明節我們學校的祭掃活動有怎樣的意義?你最崇敬的先烈有誰。
4.講一講你所知的英雄事跡,歸納出要學的精神與品質。
三、尋找、確定研究話題
1.教師先將本次主題活動訓連目標明確的提出使學生的活動目的性更強。
訓練大家的觀察能力——清明時生活的變化
訓練大家的交際能力——對市場進行調查,看看大家今天的消費情況
看看、問問鄰居或長輩是否消費,趨向是怎樣的
訓練大家的資料搜集、整理能力——清明時分各地的各種習俗和傳說、食物、有什么意義查找英雄事跡、將觀察采訪調查的結果做一個統計,可以表格的形式,或自己設計其他的總結方式。
訓練大家的資料分析能力——針對統計的結果,你會有怎樣的發現,因此又有怎樣的想法產生。
2.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訓練目標,來選擇自己的研究采集主題。
四、指導學生設計活動進行計劃
第二課時:實踐活動匯報與延展
“我們的節日——清明節”
一㈠總結前課任務:
1.整理溝通個人調查:小組內溝通,調查自己家、親戚家,觀察鄰居、市場、街頭等地過清明時的種種情況。
2.小組整理要求:將自己小組真實的調查所得,整理起來。
3.比較小組成員調查的結果;(調查要寫出具體的金額或累計金額,可列表進行對比)發現共性問題
㈡引入主題:“我們的節日——清明節”
㈢互相介紹:把自己在清明前后的發現和資料,調查向大家介紹,指導小主學會互相學習,總結匯報的方式。
㈣小組整理調查結果,練習匯報。
二、小組匯報學生評價(訓練評價能力)
1.主題明確
2.小組成員都有參與
3.任務完成好(采訪紀實、統計結果)
4.有自己小組的思考或認識。
三、評出小組活動勝利完成的小組
四、網上祭掃英烈寄托哀思:學生與家長一起到網上祭掃英烈。
五、學生在報告中將自己的想法交流結果總結補充完整。
延伸:請父母參與設想或提出意見,使民間節日過得更有意。最后整理寫出匯報。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學生
綜合實踐教案 篇4
綜合實踐課是面向學生生活而設計的一門課程,就是為了給學生一個開放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做,我在設計課程中沒有將課想得那么復雜。而是創設一種全新的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學習情境,使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觀察、體驗與思考,從發現中提出問題,然后積極主動地去嘗試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一、給學生提供自由學習的空間
對教師來說課最好不用“上課”或“教”這樣的字眼,而是用“做”“實施”或“開展”更合適。因為綜合實踐課不是“上出來”的,也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在這個空間里,我讓學生盡情地觀賞一切,分析一切,這一切原本對他們來說,確實是陌生的,但正因為陌生,恰恰給了他們以新奇的感覺,學生透過疑云看本質,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活動,開展廣泛的交流,并對獲得的種種信息和現象進行充分的,毫無拘束的爭辯,在爭論中認識,在爭辯中深化。這對于我們也提出了一個嚴厲的挑戰,因為通過活動可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和探究性,學生帶著問題來研究,帶著準備來探索,一切也都是新的,這樣一來,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可得到提高,也有利于拓展文化結構和自身素質。在活動中,一些學習并不是很好的學生,表現出非同一般的激情和能力,讓人欣喜而欣慰。他們那種敏銳的洞察力,那種高超的探究能力,那種解決問題的綜合運用能力都充分展示出了,活動給了他們欣然求知的樂趣,活動教會了他們做人的道理。
二、給學生搭建主動學習的舞臺
本學期實踐活動在具體的實施中,我將它分為三個階段,即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總結交流階段。對于我設計的這些主題,一節課完成是不現實的,為此我一周圍繞一個主題展開,讓學生有足夠時間、空間,深度參與實踐過程,獲得豐富體驗。
在準備階段,在學生對身邊的社會、自然現象有了初步觀察的基礎上,在教室里討論,由我來指導學生提出問題,確定主題,做出活動方案。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孩子將模糊的問題有效合理地表述出來,并幫助與指導學生準備工具與材料。
在實施階段,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去經歷與體驗。因為學生的能力有限,還有安全問題,活動是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我在實施過程中進行一些指導,對一些必要的專題講解和方法的介紹,并對學生活動的整個過程進行觀察,善于發現學生的特點,對學生做出恰當的`評價。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自由自在的組織活動小組,確定好自己研究的主題及內容,確定研究的目標體系。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我精心設計過程,并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及學習過程進行嚴格的調控。在綜合實踐中,研究方式的選擇,學習小組的組成,活動過程中的計劃、活動成果的構想,都完全在學生自己手上。
三、在現有的條件下相信自己行,相信學生行。
四年級學生“小”,而綜合實踐活動課卻是個“大”課。這個問題曾經一直困擾著我。一學期的實驗表明,以前的理解太狹隘了。綜合實踐課無所謂大小,關鍵是要找到適合實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路子,意識是培養出來的,能力是鍛煉出來的,要對自己的學生有信心!
四、要改善課堂中的“收與放”
綜合實踐活動不能“教”,但綜合實踐活動課卻離不開必要的“教”。這后一個 “教” 就是指導。尤其是課程啟動才短短幾年,學生處于一種不知所然的狀況,一上來就放由學生所謂“自主選題”,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經過實踐的摸索,我指定了主題,綜合實踐活動離不開教師的具體指導,制訂計劃,學會合作,均需要教師的點撥,甚至是訓練。要“放”就必須先“扶”,否則學生無所適從。但老是“扶”而不敢“放”,學生永遠學不會自己走路。我一開始就布置他們寫方案,由于有生活中的基礎,很快方案就出來了。但是在方案的實施階段,一開始擔心他們第一次在校外自己活動,安全問題是我比較擔心的,還有一點小學生的自控能力還是不夠的。但是實踐下來,現在的小學生的能力還是比較強的,應在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
五、要改變舊的觀念,增強新的血液
綜合實踐活動,要求教師要有新的師生觀、新的教學觀。而以前自己以教學主宰者自居慣了卻渾然不覺,依賴講授法多了卻秉性難移。課程實驗剛開始,我還是不知不覺地老用講授法,介紹什么是“綜合實踐活動”,有什么意義和作用,結果兩節課下來,學生就興趣全無了。這時,我才發覺:不對勁!活動課不能這么上!活動活動,必須讓學生動起來,在活動中發展,在活動中受益,在活動中體驗成長,在活動中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舊的單一的講授法必須淡去,必須采用新的“活動教育法”來“活動育人”。
六、“單兵作戰”與“集體協作”
教師只是個召集人。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決不是一個教師就能全部包下的。綜合實踐課是集體課!怎么不叫學生去請其他指導老師呢?后來的實踐證明,只有教師間的集體協作才能高質量地教好綜合實踐活動課。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探索過程,是一種實踐過程,也是一種開放性思維過程,在實踐活動中,最重要的是不重結果,而重過程,只要我們的學生在活動中得到了鍛煉,成長起來了,這就是我的成功。
綜合實踐教案 篇5
一、活動背景: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吃飯”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了,同時,“吃飯”又是一件天大的事,民以食為天嘛!但是,我們對“吃飯”的了解有多少呢?《新疆綜合實踐活動》小學五年級(上冊)的第一部分:探究與實踐就安排了“美食在新疆”這一主題活動,此活動共有兩個次主題,一是介紹新疆風味小吃,二是將新疆的快餐和洋快餐相比,使學生關注自己多年來食用,而從未考慮過的問題,即了解新疆民族家喻戶曉的烤羊肉串和烤包子,以及洋快餐中的漢堡和烤雞腿的制作工藝、種類等。
隨著社會的發展,新疆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在綜合實踐的活動課中設計“美食在新疆”這一主題活動,目的在于使同學們不僅了解新疆的美麗風光,豐富的物產,燦爛的文化,更要了解新疆的美食,因為新疆美食已經成為國內外客商、游人了解新疆、宣傳新疆的重要窗口。
二、活動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新疆美食的相關知識,了解主題生成的方法,掌握主題生成的步驟、方法以及注意的事項。
2、過程與方法:通過活動過程(情境導入——生成主題——分解主題——討論交流)進一步學習討論法、歸納法等方法,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三、活動類型:
主題生成課的方法類指導課
四、活動時間:
一課時(40分鐘)
五、活動過程:
一)、欣賞圖片,生成主題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一些圖片,咱們一起欣賞一下!看看它們都是什么?
1、出示新疆美食圖片,引導學生說出名稱。
2、同學們,看完這些圖片,你想說點什么嗎?(有何感想呢?)
(…………)
3、這些圖片展示的是我們生活中的哪一類呢?(吃的)對,這些都是我們的吃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飯菜,是食物!(師板書食)
4、這些食物色澤鮮、味道美,誰來給它取個好聽的名字美食!
你真聰明!好我們就叫它美食!(板書美食)
5、同學們,再看圖片,這些美食都是哪個地方的呢?(板書新疆)
其實不僅新疆的美食多,是啊!中國是個文明古國,亦是悠久美食之境地,中國的美食可謂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品種繁多。有北京的烤鴨、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上海的蟹殼黃、杭州的西湖醋魚、云南的過橋米線、著名的川菜、湘菜、粵菜等等。那這么多的美食,我們在活動課上都要去了解研究的話,有這份時間和精力嗎?(沒有)當然能力也有限,條件也達不到。那這就需要我們把活動內容的范圍縮小,那么怎樣縮小范圍呢?就是要選擇我們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有能力去了解研究的。所以啊,老師今天就給大家帶來的是新疆美食的一些圖片,這些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吃到的。我們喜歡、熟悉、有條件、有能力去了解。
根據這些我們今天呢,就把活動內容確定為“新疆美食”
6、確定了活動內容,那我們是對新疆美食進行研究還是了解呢?(了解)
那么,我們就把這次活動題目完整地表述為:了解新疆美食
小結:回顧剛才的學習過程,我們不難看出,在給一個活動選擇內容,確定題目時必須注意:1、選擇自己喜歡的 2、熟悉、不陌生 3、有條件、有能力
二)、引發問題、分解主題
1、那么,接下來我們就要根據這些注意事項,各小組圍繞大主題《新疆美食》給自己小組確定一個小主題。
2、現在就請小組討論:圍繞新疆美食,你們最想了解哪一種呢?說說理由。
(提出要求:學習小組討論,組長匯報,組員可以補充,其他組可以提出意見和建議。)
3、小組長匯報。其它小組同學認真聽,并給予意見和建議。
4、教師隨機給予總結、歸納。
三)、總結拓展
1、今天,我們不僅確定了本次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大課題《了解新疆美食》,同時還在這一大課題下,確定了小組的活動主題,那么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確定一個主題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嗎?
2、小組選擇自己現在最想了解的內容,并生成各組的小主題。
綜合實踐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 會用文字等多種方法觀察記錄螞蟻。
2能傾聽其他同學的想法和建議,并與他人交換意見。
3 能對螞蟻的形態和行為特征提出問題,并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
知識與技能:
1知道螞蟻的外形特征和行為習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到探究螞蟻秘密的樂趣。
愿意與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會用文字等多種方法觀察記錄螞蟻。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學生準備:干凈的瓶子、筷子、糖水、放大鏡、肉、蘋果、米飯、奶糖、植物的種子、死昆蟲、噴水壺等。
教學過程:
一、指導捉螞蟻。
1、準備幾只干凈的瓶子。
2、用筷子前端沾點糖水,靠近螞蟻。
3、螞蟻一上來,就把它甩進瓶子。
二、觀察并描述螞蟻的.外形特征。
1、指導學生用放大鏡觀察螞蟻。
2、學生分組自己觀察。
3、指導學生把觀察結果寫在或畫在活動記錄上。
三、研究不同蟻穴中的螞蟻的相處情況。
1、教師指導實驗方法:
① 把不同地方捉到的兩只螞蟻放在一起,觀察它們的反映。
② 再多放幾只試試,注意使數量不等。
2、學生分組研究。
3、學生分組匯報研究結果。(活動結束,告訴學生把螞蟻放回到捉它的地方)
四、研究螞蟻的食性。
1、教師指導實驗方法:
把蘋果、米飯、奶糖、死昆蟲等多種物品放在一群螞蟻的周圍,觀察什么食物吸引過去的螞蟻最多。
2、各小組實驗。
3、各小組匯報研究結果,教師把各組的結果匯總板書。
4、全班統計結果。分析螞蟻吃什么。
五、研究下雨時螞蟻的反應。
1、教師指導實驗方法:
用噴水壺模擬下小雨。觀察螞蟻在下雨時的反應。
2、分組研究觀察。
3、學生分組匯報研究結果。
六、研究螞蟻的其他行為和習性。
1、學生討論自己研究的項目。
1、教師重點指導有難度的小組。
2、學生自主研究。
七、教師課堂小結。
綜合實踐教案 篇7
一、實施對象:三(7)班全體同學
二、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
①了解春節的習俗
②了解春節的由來
③了解春節的吃文化
【能力目標】
①能對于“家鄉的春節”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問題,并組成研究小組,能制定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并按照制定的方案開展活動,能對于活動過程對自己和組員作出評價
②能利用信息技術收集有關家鄉春節的信息。培養學生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匯總和應用的能力。
③能清晰的說出自己的研究所得和感受,能以一定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情感目標】
①通過對家鄉春節的研究,使學生更加了解家鄉,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②通過同學間互相討論、合作交流,培養自己語言表達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體驗自己學習的.快樂和成功感,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
三、活動準備:
1、引導學生從網上或書上查找有關節日的背景資料。
2、引導學生向熟悉當地春節的有關機構和個人進行調查采訪。
3、準備好外出活動所需的一些設備,如相機等.
四、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確定活動主題 ,分組制定計劃
1、通過開題課,學生討論得出研究的總課題《走近家鄉春節 感受民風民俗》以及研究的3個主題:“春節的由來”、“春節的習俗”、“春節的吃文化”。
2、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主題自由組合,分配好人員,選好各個小組長。然后由組長帶領,明確活動目標、任務和要求,制定活動計劃。
第二階段:活動實施階段
1、按小組開展調查、訪問、圖片收集、查找資料;實地考察;分析調查結果并對活動所獲得的資料認真做好記錄。由各組組長負責分工完成(訪問方式有:實地訪問、電話訪問等形式,對象適度含蓋老、中、青三個年齡階段,組員根據訪問的情況做好記錄)
2、集中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組討論在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和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等。根據活動的體驗和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吸取教訓,調整方法。
3、整理信息,形成觀點。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
展示成果,交流分享,組織評價。在老師指導下,各個小組的成員根據活動中獲得的信息作進一步的篩選和整理,形成共識,以書面形式上交調查報告,并總結自己在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各個小組成員以不同的方式向同學分享展示自己的成果。最后老師和同學共同評價這次的活動。
五、活動成果展示:
1、學生說活動感受
2、小組匯報研究成果,如:
春節的來歷
春節的習俗
春節的吃文化
3、每組評選出:勇敢之星、主持之星、認真之星等等。
綜合實踐教案 篇8
第二課時 重陽節習俗
活動背景: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也稱敬老節),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源遠流長。可是,由于現在的孩子們多數為獨生子女,倍受家庭和社會的寵愛,反而淡漠了他們的尊老敬老的意識。為了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培養孩子們感恩祖輩的情懷,讓感恩成為孩子們一種自覺行為習慣,于是,我結合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重陽節,設計了重陽節敬老活動實施方案,旨在通過
這一活動讓孩子們在自主、合作中主動地去探尋重陽節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在思想上受到熏陶感染;并通過一系列的尊老、愛老實踐活動,培養孩子們敬重老人、關心老人的良好品質。
活動目的 :(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也稱敬老節。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1.讓學生了解重陽節的來歷、習俗;
2.通過調查、訪問、總結等活動,培養學生的'組織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促進個性的發展。
3.培養學生敬重老人、關心老人的良好品質,懂得“孝敬長輩,尊老敬老”是每個人應該遵守的道德規范,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組的介紹完了。
三、活動準備:
(1)活動時將全班分為三個小組。
(2)以小組為單位,活動前通過多種方式搜集“重陽節習俗”相關內容資料,準備交流。
活動對象:七年級學生
活動地點:教室
活動時間:1課時
活動內容:重陽節習俗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20xx年10月2日(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又稱敬老節。前段時間,我們就圍繞“重陽節習俗”這個主題,進行了調查活動,今天,我們就以生動的形式來對成果進行匯報吧!
二、自主活動,成果展示
1、教師引入小組活動:同學們大家好!我們今天討論交流重陽節的習俗有關知識。在重陽節這天,我國民間有很多活動,一般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下面就請我們的各小組為大家分別介紹。大家歡迎!
2、小組一介紹重陽習俗之一:登高(幻燈片出示)。
重陽登高,是節日主要習俗。歷代以來,漢族官民到九月九日全都成群結隊去爬山。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干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仿制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災之意。 "登高"受人重視,特別是受老年人重視的另一個原因,是"高"有高壽的意思,因此人們認為"登高"可以長壽。
3、小組二介紹重陽習俗之二:品酒賞菊(幻燈片出示)。
菊花,是我國名花,也是長壽名花。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征。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九月九日這天,采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準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后一齊用來釀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傳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從醫學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頭昏、降血壓,有減肥、輕身、補肝氣、安腸胃、利血之妙。時逢佳節,清秋氣爽,菊花盛開,窗前籬下,片片金黃。除登高插茱萸外,親友們三五相邀,同飲菊酒,共賞黃花,確實別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詩人們,賞菊飲酒,吟詩唱酬,給后世留下不少佳句。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寫的《過故人莊》就是寫了朋友邀請他品酒賞菊的情景。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吧!
4、小組三分別介紹重陽習俗之三:插茱萸(幻燈片出示)。
大家好!聽了前面朱曉麗同學的介紹,大家都知道了重陽節要插茱萸的習俗,那我就給大家來介紹一下茱萸的功效吧!
重陽節身插茱萸、飲菊花酒,其實和端午節懸艾葉、飲雄黃酒的習俗差不多。一是春夏交替,一是秋冬交替,都是疾病容易流行的時節。說茱萸可以辟邪,這也反映了古人預防疾病的科學思想。除了防蟲,它還有散寒止痛、止嘔止瀉的功效,可用于頭痛、疝痛、脘腹脹痛、嘔吐吞酸等。可見,茱萸的功效可不小啊!所以,古人不但喜歡將帶果實的枝葉采下來插在頭上,還喜歡單獨將果實做成香囊隨身佩戴。
大家好!聽了我們組的介紹,同學們一定會想這種植物究竟長什么樣呢?請看大屏幕。(幻燈片出示茱萸圖片)
因為據了解,茱萸分為兩種:吳茱萸和山茱萸。兩種都是中藥,不過前者有芳香的氣味,而且可以驅蟲。古人重陽節插的就是吳茱萸。不過,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盛行,到了宋元以后,就開始少見了。專家認為,大概是因為重陽節俗的重心發生潛移,重陽在早期強調的是避邪消災,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未來生活給予了更多的期盼,所以代表“延壽客”的菊花最終蓋過了“辟邪翁”――茱萸。因此,現代人知道茱萸的已經很少了。這也是我們調查之后,覺得非常遺憾的一件事。
綜合實踐教案 篇9
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街道上的各種常用字。
2.培養幼兒想象力和連貫的語言表達能力。
準備:
一幅街道圖形的棋盤圖片、一盒數字卡片、棋子若干
過程:
1.每人拿一個棋子放在印有街道圖形棋盤的起點上,經猜拳游戲決定抽卡片的順序。
2.抽出一張數字卡片,把棋子放在圖片上相應的'場所,并講出該公共場所的名稱。(例如,抽到數字3,棋子走3格,這格的圖片或漢字是電影院,該幼兒必須說出,這是什么地方,可以去干什么的短句。)所有參加者按順序抽簽游戲。
3.如認不出漢字或說不出完整短句,就算輸,停抽卡片一次。最后誰的棋子先到終點,誰就贏得勝利。
四、提示與建議
此游戲可供一名或幾名幼兒共同游戲,也可與父母一同游戲。
綜合實踐教案 篇10
一、填空。(30分)
1、從新的視角去觀察我們的校園,我們的校園是:藍天()、平坦的()、明亮的()、草木()、蝴蝶()、我們的校園()。
2、在觀察植物的種類與生長情況,主要觀察植物的()、()()、()、()、()等部分。
3、在圖書館查找資料時,首先要進入()要()閱讀、借讀()、按()辦理借閱證。通過圖書的()頁,可以很快查找到要找的內容。
4、制作標志牌時應首先()在標志牌上介紹()的哪些方面。選擇哪些內容取決于需要的,如:()()()()()等。制作標志牌時充分運用在前期活動中收集到的()。
5、獲取天氣信息的基本途徑和方法有(),通過()()()()等。
二、判斷。(20分)
1、月季花是一種一年四季都能開花的.植物。()
2、梧桐樹屬于一種草本植物。()
3、身份證號碼的第五、六位數字表示年月日。()
4、在你所觀察的植物中,白楊樹屬于草本植物。()
5、在校園里,我們應該保持我們的校舍整潔干凈。()
6、天氣對我們的生活環境有著很大的影響。()
7、“瑞雪兆豐年”意思是及時的有利于農作物的好雪。()
8、今天天氣晴轉多云最高氣溫31℃,最低氣溫25℃,這就是天氣預報。()
9、植物生長的好壞,與我們的生活無關。()
10、我們應該保護環境,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
三、簡答題。(50分)
1、在觀察植物的過程中,我們應觀察植物的哪些部位?7
2、在美化和保護校園環境方面,你自己有哪些意見和建議?8
3、在你生活周圍,哪些地方用到數字?15
4、你能說出兩條諺語嗎?20
【綜合實踐教案】相關文章:
綜合實踐教案01-07
綜合實踐教案12-17
綜合實踐活動教案08-31
綜合實踐教案模板01-08
關于綜合實踐教案06-07
綜合實踐活動教案12-17
綜合實踐活動教案12-08
優秀綜合實踐課教案08-26
綜合實踐教案15篇01-15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案01-15